有關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有什麼好書推薦嗎?


我看過的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書不多,不過感覺都值得推薦。

路易馬德林的《法國大革命史》法國大革命史 (豆瓣)

這本書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原文如此,文筆極其跳脫,和印象中的史書文筆差距很大。基本陳述史實,從革命前的財政困難、國王與御前會議一直到拿破崙的上台,混亂中的法國是如何在外敵的入侵面前激發起血氣和武勇;雅各賓派是怎麼上台,暴政和覆滅,拿破崙如何逐步走上舞台,整本書寫的十分流暢,又帶了點貴族看待革命的「懵逼」視角,值得一讀。

阿克頓勛爵的《法國大革命講稿》法國大革命講稿 (豆瓣)

阿克頓勛爵算是輝格派史觀了(這個可以看歷史的輝格解釋 (豆瓣), 順路厚著臉皮安利一發讀書筆記書評一篇-關於歷史的輝格解釋)。作為英國人,阿克頓勛爵對於法國大革命的暴力、激情和理性建構是持否定態度的。遇上一本書相比,這本書多出來了關於旺代的內容——旺代地區保王黨在大革命期間的起義是怎樣與全國的激情形成了對比,這部分內容可以和《舊制度與大革命》一起看。

威廉·多伊爾的《法國大革命的起源》法國大革命的起源 (豆瓣)

這本書旨在破除一切原有的、陳舊而機械化的歷史認識——比如啟蒙哲人是啟發了大革命,舊制度下的行政機關腐朽衰敗以及行會制度。

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舊制度與大革命 (豆瓣)

可能是關於法國大革命最有名的一本書。托克維爾無意於重新撰寫一本革命史,他希望寫出一本關於革命的評述——舊制度何以如此迅速的崩塌,大革命不是舊制度的反面而在集權上延續了舊制度,法國何以陷入狂熱的激情而視經驗與不顧。

重點值得注意的內容是對貴族、資產階級、農民關係的描述——路易十四以來不停進行的集權,使得越來越多的貴族放棄了土地前往巴黎,與農民的聯繫被切斷;三個等級之間相互隔絕,互相不能理解,尤其是貴族和資產階級對農民的無法理解,使他們低估了革命的破壞力。

為何文學家成為了革命的精神領導者這一部分也值得關注——由於法國缺乏自由的精神和參政議政的渠道,導致政治實踐與政治理論被截然不同的兩種人把控,前者是國王、御前會議和總督們,而後者則包括了貴族、文人、資產階級乃至一切識字的平民。前者依靠複雜的行政體系、慣例和隨意的裁決;後者則通過理性的辯論與建構,意圖推翻一切現有秩序依靠理性建立起行政的大廈。正式這一割裂,使得大革命中的政治架構體現了太多空想與理性的色彩,而欠缺了一些經驗主義的彌合。

別的書的話,文學類的《基督山伯爵》對大革命後期的奢靡頹喪生活有所描述,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則是一個絕佳的階級分析教材(大霧)。


我推薦四本,按法國大革命的時間線來分吧: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77981/

威廉?多伊爾的《法國大革命的起源》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836582/

米涅的《法國革命史》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316628/

弗朗索瓦?傅勒的《思考法國大革命》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70358/

看完這些,應該足夠了。


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書汗牛充棟,可惜沒有一本是我寫的……

英國保守主義者伯克《法國革命論》:革命進行時:法國革命論 (豆瓣)

大概由於官方宣傳的緣故,造成我們對於「人民革命」產生一種自然的同情,「革命無罪,造反有理」即是一例,讀完伯克的觀點,我們可能會不情願的從對法國大革命的一種崇敬憧憬的認知中走出來,陷入更深的迷惘,但卻是必須的。兩百多年後以更廣的視景去看這次革命有更多史料去佐證,爭執或許永無休止,然而伯克在革命中的第二年就看到了這場革命的弊端,不能不說是難能可貴的。

法國歷史學家米涅 《法國革命史——從1789年到1814年》:革命過去式。法國革命史 (豆瓣)

發表於法國大革命結束後10年的1824年,一個獨特的歷史視角,革命後的法國在波旁王朝復辟的陰影下,作者積极參与反政府活動,並特別通過本書詳盡地對革命各個階段國內外各政治力量進行對比分析,按時間順序編排、整理,很值得一看。作者立場也是偏向資產階級市民革命一邊,但同時對於革命的一些激進行為和措施也提出了應有的質疑和反思。

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克魯泡特金的《法國大革命史》法國大革命史 (豆瓣)

這顯然是從人民的立場看這次革命,史料翔實,革命日記體的感覺,跟伯克的風格和見解大概相反。革命不一定是最好的結果,發生後貴族與議會,資產階級與人民之間角力。當對話失敗,或者沒有對話空間,人民才會選擇革命而不是改良,精英與人民之間需要一種平衡。書很厚,但很可以一看。

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舊制度與大革命 (豆瓣)

革命過去式。從制度基礎分析革命,關於革命的純粹研究,而非又一部「革命史」。

文學也是一個很好的角度。

狄更斯的《雙城記》:雙城記 (豆瓣) 大革命中小人物的愛恨情仇

雨果的《九三年》:九三年 (豆瓣) 大革命中大人物的爾虞我詐


我覺得寫得最好的是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它以評論為主,不是敘述歷史。

馬迪厄的《法國革命史》則相反,一板一眼地描述歷史進程,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但也可能是最客觀的記錄。

阿克頓的《法國大革命講稿》和邁斯特《論法國》是偏保守色彩的著作,尤其是後者,通過他們可以了解不同立場的人對大革命的認識。


書單

http://mp.weixin.qq.com/s/8H1jupOpHtUUeHUA5WbuoQ


烏合之眾((法國)古斯塔夫·勒龐著心理學作品)

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他自1894年始,寫下一系列社會心理學著作,以本書最為著名;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響的,也是這本並不很厚的《烏合之眾》。古斯塔夫?勒龐在他在書中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揮了巨大影響。《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在西方已印至第29版,其觀點新穎,語言生動,是群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佳作。


雨果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九三年》。

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更高的正確存在


刺客信條~大革命


狄更斯《雙城記》


托克維爾幾本全看一遍就夠了


老馬的書


法國革命史、法國大革命講稿


這種問題還是要看毛奇的回答。。


《舊制度與大革命》啊,托克維爾的名作,深入分析革命的各個方面,社會學的經典著作


克魯泡特金《法國大革命史》


不正經的側面反映大革命的書,《我與拿破崙》,是一任瑞典王后的自傳,巧的是她是拿破崙的初戀情人,更巧的是她丈夫是曾反對拿破崙登基的法國元帥,後來同盟軍的主帥


推薦閱讀:

法國大革命為什麼稱為「大革命」而不是「革命」?
《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提到過一句法語格言「誰要求過大的獨立自由,誰就是在要求過大的奴役」。怎麼理解這句格言?
法國在歷史條件上,有無可能像英國那樣形成穩定的君主立憲制?
拿破崙是繼承了還是顛覆了法國大革命?

TAG:書籍推薦 | 歷史 | 政治 | 法國 | 書籍 | 革命 | 法國歷史 | 法國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