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現實情況是什麼樣的?

很多的大行的研究報告都把城市化作為預測基礎,可是城市化的真實情況卻很少有人去深究。媒體上漂亮的官方數字和負面的個例事件(強拆,鬼城等)並行,讓人不得不懷疑城市化是不是僅僅製造GDP,而沒有真正的成為個人消費增長的動力。希望大家共同拼湊出真實的情況。


我生活在一個小縣城,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對城市化進程最大的感受就是造就了許多留守兒童,他們的教育問題真是一籮筐,單憑學校、教師是無法解決的,找家長又找不到,更可悲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根本不重視教育,只是希望孩子混個初中畢業,然後跟他們一樣出去打工掙錢。


當前中國真實的城市化是這樣的:

1。大的城市越大。麥肯錫有一個中國劃分為22個城市群的圖,在這些地方,將會聚集絶大部分人口。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圈。任志強說,過幾年北京人口就過3000萬。我是相信的。

廣東的城市化率比四川高10個點以上,也反映出省與省之間的差距。

2。小型城市吸引力不足,主要是產業發展不完善,企業較少,吸納就業能力十分有限。

3。農村凋敞。一些沒有資源的農村,人口凈流出,逐步凋敞。在大多數農村,青壯年大部分外出打工。春運就是一個現象,現象背後的原因是資源配置錯位:有人的地方沒廠,有廠的地方沒人。

依照目前的判斷,城市的馬太效應明顯。當年鄧小平下的第一批開放城市,在現在的優勢和吸引力十分突出,吸納就業能力強,所以人都往這些地方擠;另外一些城市,拿錢倒貼似乎也沒人去,比如太原。


最近又看了一些東西,中國城市化數據是50%左右,和國際通用指標其實不太一樣,算的是人口城市化,而不是市民化。根據人口遷移的概念,在城市定居一年及其以上的都算做了城市人口比重,這裡包括了很大數量沒有城市戶籍的農村就業者。也就是這些人為城市發展創造了財富,卻享受不到或折扣享受市民待遇,統計者一律沒考慮。在2016年政 府下了一億事業編、公務員必須農轉非的指標,今年快年末了,不知道進度如何。另外,考上大學的農村學生一律轉為城鎮戶口,聽說有些人畢業後如果單位不能接收戶口掛靠,自己的戶籍就只能到人才市場,所以,很多在城市上班的人希望買房,至少有單獨戶口本。至於農村戶口?遷不回去了。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反正補充一下。

~~~~~~~以下是原答案~~~~~~~

我國的城市化從進程來看,大致處於中期上升階段。前些年國家公布數據是50%左右,說我們城市化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並在教科書里強調我國城市化起步晚,發展快,發展水平在中等偏上了。

但我國城市化地區發展不均十分明顯。比如鐵路京滬線,滬昆線沿線等東部地區,城市化水平較高,明顯的感覺是沿線房屋高樓不斷,大致是城市——城郊——衛星城的體驗;而在中部地區比如湘黔線,感受的是城市——郊區——廣大的農村地區,而再往大西北或者青藏高原,普通列車行走數個小時沒有人家只有牛羊證明附近有居民。什麼是城市化?城鎮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經濟越發達,人口遷往城市可能性越大,城鎮居民比重越大;也可以理解為經濟越發達,對農業人口的要求低,少量的農業人口就可以滿足地區龐大人口的糧食需求。所以,我們能夠看到發達國家往往城市化程度高,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比重低。

當然,這也和我們國家的戶籍制度有關係。很多國家城郊人口也算做了城市人口,我國則不是,以前的戶口還是分的很明顯的。

中期城市化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我們國家都有,也很正常。比如城市中心的環境惡化,就業條件差,城鄉差距明顯,環境惡化,資源不足……一些城市過度城市化等等。

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經濟發達,政策傾斜,基礎設施完善,具有明顯的吸引力,其他城市或農村地區的人口向之遷移,但是沒有獲得當地戶籍(或者說獲得當地戶籍的人口比例非常小),而本地人出國移民等等很常見,所以,有人認為這些地區的城市化發展已經較慢。但是這一類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比如京津城市群,滬寧杭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他們的城市化水平很高么?基礎設施都很完備么?並不。深圳佛山甚至杭州蘇州的基礎設施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是有一個領頭狼,有產業就近轉移,大家可以共同發展。

而二三線城市則符合很多人的遷移目標,經濟相對發達,基礎設施正在大力發展,更重要的是落戶政策十分優越,比如成都、西安對本科生也放寬了戶籍制度,那麼這一類城市的城市化發展速度應該是超過一線城市的,但是如果在發展過程中一味考慮經濟和速度,那麼,後邊需要大力整治和重新規劃……當然,地理位置和歷史條件決定了這些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輻射作用弱一些,但是也可以相互取暖。這些城市對交通就分外依賴,比如依賴於長江河運的長江中游城市群,依託於京九線京廣線的城市。當然,這些城市正在蓬勃發展,我國的城市化發展速度也就是這一塊帶動的。但是市中心臟亂差難以整治,棚戶區城中區問題更加突出。

那麼還有一些就是憑藉政策強制城市化的地區了,很多的空城、鬼城就常常見諸報端。這些城市外出務工的多,而且幾乎沒有獲得大城市戶籍的可能,所以,他們掙的錢其實會在過節尤其是春節的時候回家消費,造成經濟繁榮、消費水平提升的錯覺。當然,也有很多的開發商寄託於他們拉動房地產市場,過度開發超過了接盤的實際量。這一類城市的問題在於過度城市化,政策走在了經濟的前邊。

對城鎮而言是發展不均,城市問題多,更大的影響在農村。從經濟來看人口流失當地經濟發展後繼無力;從社會來看留守的是老人和孩子,部分地區有婦女,社會不穩定性增大;從環境來看發展規劃性差,破化遠大於保護,以前我們常說環境污染多在城市,農村地區表現為生態破壞,而實際情況是農村地區的環境污染一樣嚴峻。

要城市化,要拿出漂亮的數據,其實還是要發展並解決問題。問題這麼多,如果不重視甚至是忽略,那麼我們的未來比里約奧運看到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畢竟巴西也是發展中國家,也是金磚國家之一,也是依賴政策生硬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


城市化的受益者不是農民,也不是城市居民,城市化最大的受益者是資本家!農民工進城的目的是為了用自己的勞動賺錢養家糊口,如果在農村能夠賺到同樣的錢,他們憑甚麼要背井離鄉,離開親人到城市裡工作?


被城市化是很悲哀的


整體城市化已結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比例不會上漲了(不是戶籍是工作),現在是城市之間的變化。


城市化就是現代化的主要體現


古人云-----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幣參相得也。無曠土,無遊民,食節事時,民咸安其居,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

而觀當下,其他尚且不談,僅拿我家鄉縣城為例,當地政府著力響應城市化,2005年起大規模征地,而且全是農業用地,大規模建造商品房,建設商業街,陝南那麼偏遠的一個小縣城房價也一度飈升至3800左右,工業無望,實業不振,僅有的漢鋼也是日漸消瘦名存實亡。擊鼓傳花遊戲結束,當年3800的房價如今2800左右,大批小區空置,縣城居民外出打工,縣域經濟結構不良,地方政府毫無作為,百姓怨聲載道,曾經的農田現在都是一個個空置小區,很多農民務農無望只得外出務工,這就是小縣城的所謂城市化,空有其表,貽害無窮


推薦閱讀:

那些上流社會或者說掌握最多資源的那個階級每天在幹嘛過得是怎樣的生活怎麼吃穿用度?
同等大小,為什麼莫桑石價格只有鑽石價格的十分之一?
誰會買價格高六倍的日本產可樂?
動輒四十元的星巴克不貴嗎?
女生在20、30、40歲時都應該擁有哪些奢侈品呢?

TAG:投資 | 經濟 | 消費 | 社會 | 城市化城鎮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