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有哪些災難嚴重到打斷了一個國家的崛起過程?


1756年在西域天山北路爆發的天花,切斷了準噶爾人的復國進程。

乾隆十年(1745年)雄踞蒙古高原西部的準噶爾蒙古領袖噶爾丹策零去世,內部陷入混亂。乾隆十九年(1754年),政爭中失勢的準噶爾貴族阿睦爾撒納逃亡到清朝。乾隆帝在熱河接見了此人,隨後力排眾議,決定次年乘虛出兵西域,解決雍正後期和通淖爾戰敗之後清准相持的局面,翦除漠西蒙古這一清朝最大的軍事對手。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由阿睦爾撒納引導,清軍大舉西征,所向披靡,很快便攻入天山北路腹心地帶,將當時的准部領袖達瓦齊俘獲。

但阿睦爾撒納另有野心。此次戰事之中,他率部先行,一路一直以準噶爾的新領袖自居,對厄魯特各部發號施令,製造一種「清朝軍隊只是借來給他復國」的假象。戰事結束後,他秘密聯絡尚存的厄魯特蒙古各部,當年冬起兵驅逐清朝軍隊,意圖恢復準噶爾政權。

由於阿睦爾撒納起事十分迅速,加上喀爾喀蒙古的額林沁多爾濟親王為之掩護,清軍很快從全勝轉為大敗。統軍將領如班第、鄂容安等均死於是役。名將兆惠當時駐軍伊犁,聞變向東撤退,苦戰數月,糧盡援絕,直到次年才退到巴里坤(這是清軍在西域最重要的據點之一)站穩腳跟。準噶爾蒙古在北疆的統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看起來阿睦爾撒納復國有望。

然而就在此時,本來很少「出痘」的北疆突然大規模爆發天花,「死者相望」,導致阿睦爾撒納不僅無法出兵進攻巴里坤,相反,當兆惠於1756年春捲土重來時,準噶爾人也無力抵抗。阿睦爾撒納逃往哈薩克,又逃入俄羅斯,未久亦死於天花。至此,雄踞蒙古高原三百年、與明清兩代王朝相持的厄魯特蒙古政權徹底被消滅,清人正式確立在西域的統治。


查士丁尼大瘟疫。

實際上直接讓查士丁尼的戰事急轉直下。貝利薩留斯打義大利第一階段幾乎就是摧枯拉朽,東哥特內部動亂壓根就沒辦法抵抗羅馬帝國的反攻。

但是這時候大瘟疫來了,一瞬間一場閃電戰被活生生打成持久戰,其中羅馬城還幾次易主。之後帝國迅速衰落,最後連義大利也拿不住了。

至於這次大瘟疫為什麼讓羅馬筍絲慘重,我就說一點:

查士丁尼大瘟疫是腺鼠疫,和黑死病一模一樣。

想像一下你周圍每十個人給你死個三四個你是什麼心情?整個羅馬帝國當時就是這種感覺。社會一瞬停擺,稅收與經濟產出迅速減少(人死太多了),兵都養不起了。

當然查一本人沒有什麼筍絲。他的肺是鐵做的,得了腺鼠疫自己熬了一段時間結果就好了。。。


謝題主邀。1970年的波拉氣旋襲擊東巴基斯坦,第二年巴基斯坦內戰爆發。

1970年10月23日,一股小旋風襲擊了恆河三角洲,並沒有造成太大損失。緊接著從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發來了警報,說一個龐大的氣旋正在緩慢地接近阿達曼群島(Adaman Islands)附近洋面。但是沒有誰拿它當真。

11月9日,美國氣象衛星精確地確定了氣旋的位置,並指出它正在從恆河三角洲以南800英里處,以10英里/小時的速度緩慢接近。然而巴基斯坦廣播電台(PBC)並沒有對此做出反應。居住在東巴基斯坦海岸的數百萬居民也沒有疏散。11月12日,巴基斯坦氣象廳這才發布了風災警報,要求居民躲避。不過警報里並沒有描述風災的嚴重程度,甚至沒有提到海浪。

11月12日晚,氣旋登陸恆河三角洲。10米高的巨浪衝擊著海岸邊的小島,島上的居民連同他們居住的茅屋一起被卷進海里。氣旋以138英里/小時的風力大施淫威。災區與首都達卡的通訊很快就中斷了。達卡方面也不清楚災地區變成了啥樣子。

至少有24萬人在風災中喪生。曼普拉島(Manpura)上的2萬6000名居民,只有6000多人生還。哈提亞島(Hatia)上的屍體多得無法埋葬,人們只好把屍體扔到海里。但是過了幾天屍體又漂到海岸上來了,人們不得不再用竹竿把屍體往海里推。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記者梅納德·帕克(Maynard Parker)寫道:

Today I flew over the worst-hit islands in the Ganges delta and everywhere the grisly sight is much the same. The bodies, blackened and bloated from the salt water, lie strewn across the landscape like big plastic dolls struck down by a petulant child. A few are sprawled in paddies and some wash in on the gentle tide, but most float face down in the canals that reach in like grasping fingers from the brown water of the Bay of Bengal. The decaying flesh fills the air with a sickening smell, attracting vultures which come to feast on the carcasses of man and beast.

今天我飛過恆河三角洲受災最嚴重的島嶼上空,下面的景象還是一樣慘不忍睹。在水裡泡得發黑髮腫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了一地,像被熊孩子打翻的大號橡膠娃娃一樣。 有的屍體四仰八叉地倒在稻田裡,有的被潮水沖刷著,但是大多數都後背朝天,在孟加拉灣褐色的河水裡漂著。腐屍令人作嘔的氣息充斥著空氣,吸引著禿鷹來享用這人畜屍體的大餐。

Everywhere the rich rice fields were ruined. Drinking water was scarce. Food and medical supplies were not to be had. In a few days, there were outbreaks of cholera.

肥沃的稻田已經被完全摧毀。飲用水奇缺。食品和藥品也全無指望。幾天之後就爆發了霍亂。

正如帕克所說,大部分供水管道都被破壞,飲用水很快就斷絕了。河裡的的淡水都變成了褐色,混雜著海水的鹹味和人畜屍體的血腥味。不過傳染病倒是沒有那麼嚴重。飛機每天都運來外國的物資,但是大部分機場都已經泡了水,不能使用;運輸物資的卡車也不是沒有,但是公路已經毀掉,沒法通行了。大部分從外國來的物資都堆放在達卡的倉庫里,然後被官員倒賣到黑市上。

說到外國的援助,美國提供了價值1000萬美元的物資,英國出動了海軍陸戰隊救援災民,用軍艦和運輸機來了寶貴的食物和藥品。就連還在忙著處理雲南通海大地震的中國也掏了140萬美元。大國的援助當然是出於人道主義,但是他們也不希望看到一個因為自然災害而變得過分虛弱的巴基斯坦。一個過分虛弱的巴基斯坦就意味著一個過分強大的印度。

外國勢力的擔心很快就變成了現實。11月19日,達卡爆發學生大遊行,抗議政府救災不力。11月24日,大毛拉阿卜杜·哈米德·汗·巴沙尼(Abdul Hamid Khan Bhashani)領導的中間偏左政黨東巴基斯坦人民聯盟(AL)組織了聲勢浩大的5萬人集會,公開要求總統葉海亞·汗(Agha Muhammad Yahya Khan)辭職。在12月的大選當中,利用風災賺足了民心的人民聯盟一口氣拿下議會313個席位中的167個,成為議會第一大黨。葉海亞·汗宣布不承認選舉結果,拒絕移交政權。1971年3月,東巴基斯坦宣布獨立。巴基斯坦內戰爆發。


里斯本大地震

其死亡人數高達約10萬人,大地震後隨之而來的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裡斯本付之一炬,同時也令到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殖民帝國從此衰落。


(警告:本文略臭略長)

天正大地震

時間:天正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86年1月18日)

震級:現在一般推測在8級左右

震中:飛驒山脈一帶

受災地區:

=========

混過天朝日戰坑的人,大抵都知道有個梗叫「歸雲城的天下人」,並且這個「天下人」的結局就是內島氏全族在一次大地震中死全家,而這個大地震就是本文所講的「天正大地震」

So,你們以為我要說內島氏理?

非也,我要說的是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實際上,天正大地震,對秀吉家康這兩大巨頭後來的發展,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天正十二年(1584年)兵敗長久手之後,羽柴秀吉暫時放棄了和德川家康剛正面的想法,羽德兩家達成和平協議

但是,在與家康保持和平的同時,秀吉對小牧·長久手之戰期間參加了所謂「秀吉包圍網」的其他成員進行了一一清算

——先是在天正十二年十一月迫使織田信雄臣服,從而拔掉了「秀吉包圍網」的大旗,也迫使家康主動派質求和

——然後在天正十三年,先後征服了紀伊根來眾(紀州征伐 - Wikipedia)、四國長宗我部元親(四國平定 - Wikipedia)和越中佐佐成政(富山の役 - Wikipedia)

——此外,天正十三年七月,秀吉通過出色的政治手腕,從攝家手裡忽悠到了「關白」的頭銜,從而為自己樹立了大義名分

也就是說,到了天正十三年九月之後,當年參加「秀吉包圍網」的幾大勢力,除了德川家康本人和躲在家康背後的北條氏政以外,其他都被秀吉給秋風掃落葉般的碾壓掉了

這使得德川家康面臨著迅速惡化的政局:

——雖然羽德兩家和平,但秀吉隨時可能坐地起價,而家康已經基本無牌可打;

——此時家康不僅幾乎沒有外援(北面的上杉景勝已經表示對秀吉友好),而且存在著被背後的北條當做擋箭牌甚至是出賣為投名狀的可能(想想武田勝賴)

因此,當天正十三年九月秀吉再次向家康提出新要求時,在巨大的壓力下德川家臣們終於分裂為兩派——以酒井忠次、本多忠勝為代表的強硬派和以石川數正為代表的妥協派;當家康決定對秀吉的要求採取軟釘子的態度時,石川數正公然叛逃秀吉一方叛逃時間點是天正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考慮到石川數正在德川家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叛逃後出賣了德川的大部分軍事情報,迫使家康放棄濱松、移居駿府並全盤更改軍制),因此其叛逃說明了一點,即很多人都認為家康藥丸

然後,天正大地震來了

=========

我們再看看上面那幅圖

我們發現一個詭異的現象:

天正大地震,基本就是發生在羽德兩家的勢力交界處,但是:

——天正大地震的重災區,基本都在秀吉一方

——而家康的三河、(西)信濃雖然靠近飛驒,但受災並不算嚴重

秀吉方面有多慘呢?

——美濃大垣城,夷為平地

——尾張蟹江城,夷為平地;清州城,重創

——伊勢長島城,夷為平地

——近江長濱城,夷為平地;時任城主山內一豐唯一的孩子(女兒)與彌、山內家家老乾和信等人身亡

——越中木舟城,夷為平地;城主前田秀繼(前田利家的弟弟)夫婦身亡

(我就偏不說歸雲城和內島氏(滑稽))

不客氣地說

天正大地震,把秀吉面對家康而準備的各種軍事戰備設施,統統給毀掉了

=========

天正大地震毀掉了秀吉在東國的戰備,而西國也愈發不安寧

從天正十二年開始,島津四兄弟在對陣大友-龍造寺聯盟中逐步佔據上風,後者屢戰屢敗,被迫於天正十三年開始屢次向秀吉求援

對此,秀吉於天正十三年十月發布了針對九州局勢的總無事令這也是豐臣政權的第一道總無事令

而島津的態度呢?不鳥他!

換句話說,島津對這份總無事令的抵制態度,實際上考驗著豐臣政權的政治威信,迫使秀吉開始全力對付九州戰事——如果秀吉不出手讓島津知道厲害,那麼日後總無事令就是廢紙一張,秀吉也妄論統一天下了~

那麼,如果說到了天正十四年以後,家康還在跟秀吉扯皮、冷戰的話,秀吉敢放心離開大坂、親征九州嗎?——之前紀州征伐、四國平定的總大將都是羽柴秀長,而富山之戰的總大將是織田信雄——可見不搞定家康,秀吉不敢離開畿內~

因此,假如說秀吉在東國的軍事戰備完好的話,為了遠征九州時無後顧之憂,先全力以赴來一場「閃電戰」以求重創家康再揮師西進,當然是很有可能的

(更別說石川數正提供的軍事情報了,簡直是天助我也)

但是!東國的軍事戰備,已經被天正大地震毀的乾乾淨淨了!

而歷史上是這樣進行的

——天正十四年開始,秀吉一改之前的態度,又是送妹妹又是送老媽,用近乎巴結的方式來「迫使」家康臣服

——家康則審度時勢,最終於天正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親赴大坂城,正式向秀吉稱臣

——一個月後的天正十四年十二月一日,秀吉下令開始籌備遠征九州的軍糧

——天正十五年二月,秀吉秀長兄弟出陣,親征九州

——天正十五年八月,剛稱臣沒多久、而且沒幹什麼事的德川家康敘任從二位權大納言,且位列九州征伐第一功臣·豐臣秀長之前

=========

由此可見

天正十三年的大地震

著實改變了羽德(豐德)兩家的政治格局

——秀吉不得不(暫時)放棄了武力解決家康的想法;而為了能夠全力解決九州問題,從天正十四年開始秀吉反倒還有求於家康(希望家康儘快上洛臣服,從而得到一個穩固的後方以方便他遠征九州)

——而熬過了天正十三年的低潮期後,家康到了天正十四年終於柳暗花明,在秀吉給出低姿態時主動稱臣,使得秀吉遠征九州而無後顧之憂。

想必多年以後,當秀吉的在天之靈看著家康動員天下武士圍觀大坂城時,他多半會怨恨天正十三年的那場大地震來得真不是時候~~

=========

當然

如果你問我說為什麼石川數正於天正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叛逃

而十六天後就發生改變命運的大地震

我只能說,天意如此吧

(笑)


明末大鼠疫。

明末大鼠疫開始於崇禎六年(1633年),「街坊間小兒為之絕影,有棺、無棺,九門計數已二十餘萬。」

由於死和病的人太多,京師無力守備,導致闖賊輕鬆打下帝都,嚴重干擾了崇禎大帝中興大明。

然後進城搜刮的李自成部隊也感染了鼠疫,一片石大敗,嚴重干擾了大順帝國的崛起。

最後追擊李自成和南明的大清軍隊也感染了鼠疫,導致向南推進的太慢,又被南明苟延殘喘了幾年,差點被翻盤。

不容易啊~

兩百多年後的1910年,就在這個冬天,一場百年不遇的大鼠疫襲擊了大清龍興之地東北。第2年,清朝滅亡,同光中興蕩然無存。


三年困難時期。

本文摘自新華網

作者:邸延生 書名為《「##」前夜的###》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中央對國家高級幹部實行食品特殊供應的具體標準是:

1.四副二高:每戶每天供應肉1斤,每戶每月供應雞蛋6斤、白糖2斤、甲級香煙2條。

2.正副部長:每人每月(只限本人)供應肉4斤、白糖1斤、雞蛋2斤、甲級香煙2條。

3.正副局長:每人每月(只限本人)供應肉2斤、白糖1斤、雞蛋2斤、甲級香煙2條。

在這期間,李富春在討論冶金工業、交通運輸業、農業和經濟計劃問題時集中大家的意見,向中央提出了對經濟應當實行整頓、鞏固、提高的方針,以解決1958年以來經濟比例失調、通貨膨脹、物資供應緊張、人民生活困難等問題;一連幾天,毛澤東認真地審閱了李富春的這個建議,認為是積極的和及時的,並很快批轉給了劉少奇和周恩來,讓他們進行進一步地認真研究並儘快拿出一個具體的方案來……

 作者:范來成

一、供應票證何其多

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三年困難時期生活物資短缺,國家為了職工幹部和城鎮居民的生活有保障,對吃穿用基本生活所需的物資,實行了計劃管理,憑票證定量供應。所謂定量供應,絕不是按需供夠,而是根據東西的多少,按人分等級平均供應。那時對職工幹部和城鎮居民主要生活物資的供應標準是:成人每月糧食22至25市斤,食油2至4兩,肉2至5兩,這個標準也難以保證。

困難時期使用票證的大致情況是:

1、糧票,用於吃商品糧的職工幹部出差,或不在單位伙食上吃飯向本人支付購買口糧的憑據(居民和飲食單位使用購糧證)。

糧票分三類:全國通用糧票、軍用糧票、××省通用糧票(也叫地方糧票)。前兩種糧票分別在全國和全軍使用,地方糧票是那個省的只能在那個省使用,跨省無效。

2、食油票,隨糧票印發。困難時期成人每月供應二兩。

3、布票(不種棉地區農民也有),不分供應標準,居民農民、大人小孩一樣,每人二尺。

4、其他:

棉票(不種棉花地區的農民也有)每年每人一市斤。限時購買,過期作廢。

糖票,無規定標準,也不保證供應。三年困難時期記得每人供應過二兩。

產婦、肝炎患者憑醫院證明,主管領導批准後方可買一點。

煙票,職工幹部不分男女,不分會不會吸煙(有的也只供給會吸煙的)平均供應二至五盒,且多為「雙魚牌」、「大刀牌」、「革新牌」、「寶成牌」劣質煙。偶見到有吸「前門牌」、「牡丹牌」者,感到驚訝。

此外,還有眾多的蔬菜票、煤油票、火柴票、豆腐票、豆渣票、花椒、草果票等等。這些票證時有時無,就是有供應也極少,如花椒、草果只供應一兩。

機關團體有時也分配到一、二輛自行車,但要自報公議,領導批准,才能買到手。有個易老師分至一個搪瓷杯票,他想買個搪瓷盆,於是,將 「杯」塗改為「盆」,去買時被查出,受記過處分。

二、持證購物何其難

困難時期,憑票證要把供應的東西買到手也比較困難。常見到這幾種現象: 一是大擺「長蛇陣」排隊購買。特別是什麼東西的信息,馬上成了「爆炸新聞」』一個比一個心裡急,一個比一個跑得快;商店未開門,門前排隊者成了一條龍。

二是搶購旋風。遇到商業單位清倉,尤其是一條街上有這樣若干攤子,困難的人們蜂擁而上,你擠他擁,男呼女叫,有的人沖罷甲攤,又闖乙攤,只見人頭攢動,人浪滾滾如旋風掃地。致於搶購到什麼東西,用的上用不上,那怕擠掉帽子踏破鞋,也顧不了那麼多。

三是盲目亂購。有些人在街上溜達,或出差於外地,本來沒有打算買什麼東西,但在市場上碰到搶購機會,也盲目地擠著排隊,輪到買時,知道賣的是辣椒,只好不買了,白浪費時間,還有未結婚的老光棍搶購女性用品,真是洋相百出。

三、缺吃少喝何其苦

困難時間,憑票證把供應的東西買到手,就這點東西如何能省吃儉用,人們頗費苦心。

1、往鍋里下米,不能象今天這麼隨便。一般要用量器過量或用秤稱量。如果超吃了,就要缺糧斷炊,故那時,艱苦樸素,勵行節約蔚然成風,「一頓省一口,一年省一斗」,困難時期供應的糧食品種也很複雜,有粗糧、細糧、紅薯、芋頭等等。

做飯時如何搭配,也頗費心思。經常是「上午活動量大吃乾的,下午活動量小吃稀的。」「農忙全天吃乾的、農閑大多吃稀的。」

2、吃飯,不能放開肚皮吃飽,一般也不能自己動手舀飯。在單位食堂就餐,饃用秤稱,飯用碗蒸,一人一份,不多不少。也有炊事員掌勺均分的。

炊事員掌勺分飯,對於計量不準,也鬧出些窮酸事來,因數量不夠,與炊事員爭爭吵吵的有之;炊事員難當而「罷工」或甩勺子甩碗的有之;為多買一個饃,被管伙員訓斥或奪回,二人撕打者有之。

有的炊事員看人情打飯,大家編「陳師打飯閃兩閃,羅師打菜打顫顫,王師撈麵亂動彈」的順口溜來嘲弄。

有些家庭吃飯,也有不成文的規矩,主婦掌勺分配。家中主要成員多一點,干一點;次要成員少一點;稀一點;小兒幼孫精一點,飽一點,婦老閑輩粗一點,欠一點;有「油水」的藏一點,遇到病人優待點。這反映了骨肉親情,患難與共的美德。

我吃過不少薺薺菜、灰灰菜、白篙、救命糧、蕨根等無毒的野菜、嫩草,後來這些東西也不容易採到,又吃稻草粉(用稻草碾成漿沉澱)、『觀音土(一種無毒樹葉碾成漿沉澱加工如豆腐腦,灰綠色、味苦澀)」。那時,我年輕口胃好,吃了這些不是食品的食品,並不感到多麼難受。

3、不擇手段覓食、乞食。困難時期供應東西少,吃不飽又沒「油水」、「怕餓」,成了一種社會病態,不少人整日里愁吃想吃。有少數人為吃不擇手段,不顧臉面地覓食、乞食。在機關我們因加班加點,餓極了因偷吃地里的生蘿蔔作過檢討;黑夜在群眾房檐上掏麻雀蛋,遭到房主白眼;向炊事員乞討過冷饃剩飯;與「病號」分享過殘湯剩水。

困難時期,為吃為喝鬧出的笑話也很多。某幹部春訓班結束會餐,炊事員做的紅燒肉每席一碗,每碗八塊,每人一塊;席間,有一碗少了一塊,未吃著的人找炊事員爭吵,後領導知道了才叫補了一塊;而另一席碗里多了一塊,多的這一塊誰吃呢?定不下,後經全席人同意拈鬮,就在大家聚精會神拈鬮時,多餘的這塊肉不知被誰乘人不備而偷吃了。

四、市場買賣何其怪

自由市場早在1958年禁錮,自由買賣違法,儘管有稀少的商業門店擺著東西出售,但都是國營性質,憑票證才能買到手。不過,在困難時期也出現了奇特的市場買賣。

一是特殊市場,國營商業開設有特殊供應門市部。其供應貨物多是緊缺的、高檔的糖業煙酒,畜禽肉蛋以及副食糕點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經營分兩種方式:一種是有關上級明文規定,由商業部門簽發的「特殊供應證」,憑證按月定量供應。供應對象是地、師級幹部、老紅軍。

職務越高,供應的數量越多,都按平價供應。

另一種是高價商品,其價格高於同樣商品的三、五倍不等,認錢不認人,只要有錢,隨便可以買到。但是這種市場在大中城市才有,一般的縣城不設這種商業門店;只是有時給調撥點高檔商品,商業部門對其視如珍寶,藏而不露,逢年過節,用以照顧某些重要人物。

那時一般幹部月工資三、四十元錢,面對這些高價商品,戲稱「一隻雞」的工資,「兩瓶酒」的幹部,有幾個人能買得起呢?

看到現在營業員視顧客如「上帝」聯想到那時少數營業員的「神氣」令人感慨不已。那時營業員依仗著櫃檯上的高價商品,身價倍增,傲氣十足,態度冷漠。

二是投機倒把市場。那時人們還比較謹慎守法,大量的貪污盜竊、投機倒把案件還比較少。

較多的是一些市儈小商,利用國家暫時經濟困難,採用種種手段,把國家計劃統一管理的一類(糧棉油)、二類(煙酒副食)物資弄到手,投機倒把,牟取暴利。這是一種無形的市場,貨物不多,交易秘密,價格低於高價,高於平價。

三是以農民為主體的黑市場。買賣多以農副產品,特別是糧食、食品為多,畜禽肉蛋極少。對這些一類商品不準上市交易的,常有市管人員盯梢稽查,一旦被抓住,就招訓斥、東西被沒收。

為了應付這一難關,參與經營的農民所出售的農副產品不多,攜帶方便,偽裝巧妙,不易發現,也沒有固定的集市攤點,一般多在城牆角下,岔道路口,街頭巷尾。若遇到市管人員追來,一轟而散,又到別處去賣。也有將糧食等物交給親友,由親友單線串聯代售的。如此現象名曰「黑市」。那時城鎮居民生活物資不足,幸靠這種「黑市」補充。

 責任:提出1070萬噸(人均18公斤)鋼的目標,在接近平台的關鍵期退二線把擔子交給缺乏威信的人。

的責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急於樹立威信,放任浮誇。

責任:在糾左的關鍵時刻跳出來,攻擊人,提出繼續抱蘇聯大腿,導致糾左失敗。

官僚集團的責任:迎合上意,冷血征糧,掩蓋災情,延誤賑災。

有人說,大躍進完全是胡折騰,並不正確。

上面希望什麼下面就提供什麼,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是中國官僚系統的特點。上面想法,下面摸得很透徹。

上面提出高指標,下面再誇大一圈。官出數字,數字出官,不是現代才有的。層層報數字,抓落實,簡政放權,其實都是電話往來。高指標、瞎指揮、浮誇成為當時的普遍現象。於是,畝產萬斤,放衛星,全部冒出來了。

提出1070萬噸鋼的指標。這個指標定高了。

高是相對當時中國的生產力而言。1949年解放,鋼產量15萬噸,按5億人計算,人均300克,夠做一把菜刀。沒記錯的話,英國的鋼產量,在19世紀初,就超過1949年的中國了。

人均更高。沒有那樣的鋼產量,怎可能進入蒸汽時代?大鍊鋼鐵,是目標1070萬噸鋼,人均18公斤。大家可以去健身房找個20公斤的杠鈴片看看,20公斤鋼有多少。夠幹什麼的?修鐵路、造橋樑、蓋樓、生產機械設備,都需要鋼鐵。中國當時就是那個水平。

工業化時代,土法鍊鋼,好不好?有現代化的高爐自然好。沒有現代化的高爐,生產一些低劣的鋼鐵,製造一些粗陋的農具和生活用品總是可以的。

畢竟中國連生產必要的農具和生活用品的粗陋鋼鐵都不足。再說,如果土法鍊鋼能生產粗陋的農具和生活用品,那麼就可以節約高質量的鋼鐵,用於更重要的建設。這是當時的想法。

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聯合馬林科夫,弄死了貝利亞。然後,赫魯曉夫又弄倒了馬林科夫。斯大林欽定的接班人,沒接上班。

這件事情對觸動很大。

的想法是自己隱退二線,讓人和他的助手在一線,積累經驗,樹立威信,為日後接班鋪平道路。

問題是,在中國經濟即將面臨平台轉折期的時候,的後退,違背了危機時刻集權領導的原則,必然導致危機時刻的二元領導。這就為日後糾左困難埋下了伏筆。

接班人和他的助手當時也渴望做出一些成績,樹立威信服眾。的地位,其實並不穩固。如果考慮到事件,就會明白人和他的助手當時的心情。

人和他的助手對經濟有多大潛力也不清楚。他們只有一個目標,干出一番豐功偉績,超越前人,樹立威信。在這樣思想指導下,他們開始了具體的操盤過程。他們在提出的目標上進一步加碼。短時間內,大量項目上馬,各種經濟指標一漲再漲。

有興趣的可以查一查,1958-1959年前後開工的重大項目有哪些。以北京為例,當時的工程包括: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工人體育場、全國農業展覽館、民族文化宮、釣魚台國賓館、北京火車站、民族飯店、華僑大廈。全國範圍更多

1958年5月18日,北京石景山鋼鐵廠正式開工擴建;

1958年7月15日,武漢鍊鋼廠開工興建;

1958年7月16日,重慶鋼鐵公司舉行擴建工程開工典禮;

1958年9月13日,武漢鋼鐵公司1號高爐開始出鐵,日產鐵2000噸以上;

1958年11月19日,鞍鋼10號高爐開始出鐵,日產鐵2700噸;

1959年6月7日,石景山鋼鐵公司三大工程——三號高爐、三號焦爐、和燒結廠勝利竣工;

1959年7月14日,武漢鋼鐵公司二號高爐開始出鐵;

1959年9月26日,包頭鋼鐵公司一號自動化高爐開始出鐵,爐容1500立方米,設計年產90萬噸;

1959年9月30日,武漢鋼鐵公司鍊鋼廠一號平爐開始出鋼;

等等。

1958年我國生產了1070萬噸鋼,靠的是大鍊鋼鐵的群眾運動;但1959年,我國沒有搞大鍊鋼鐵的群眾運動,卻實實在在地生產了1387萬噸鋼,說明我國鋼鐵工業生產能力在這一年內有了飛速的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1953年至1957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共生產鋼1667萬噸,1958年至1962年的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共生產鋼5590萬噸,增長235.33%。這種奇蹟般的增長速度,就發生在如今被某些人橫加指責的大躍進年代和三年困難時期。

1949年我國的石油產量只有大約12萬噸左右,而舊中國的石油最高年產量是30多萬噸。當時的中國只有甘肅玉門油礦等幾個小油礦。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在當時蘇聯的幫助下,我國開發了新疆的克拉瑪依油田。至1957年,我國的原油產量為146萬噸。但這一點石油,對當時我國正在大規模展開的經濟和國防建設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整個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所需的石油製品大部分靠蘇聯供應。

1959年,中蘇關係惡化,從蘇聯進口的石油製品,尤其是軍用油品,數量銳減,引發了全國性的「油荒」。1960年,中蘇關係全面破裂,蘇聯對中國的石油供應基本停止,情況進一步惡化。當時全國約有70%的汽車因為缺油而無法啟動。各個城市的公交汽車上都頂著一個大沼氣包,靠沼氣來開汽車。油料的缺乏直接威脅著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

1960年8月16日聶榮臻副總理寫給當時的石油部部長余秋里的信中說:「航空油料仍完全依賴進口,煤油的技術問題還未解決,汽油只能生產部分型號,潤滑油也有不少問題。這些情況使人擔心,一旦進口中斷,飛機就可能被迫停飛,某些戰鬥車輛就可能被迫停駛……」。而當時,青藏高原上的平叛戰爭尚未結束,中印邊境上的中印兩軍正在對峙,而台灣的國民黨政權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反攻大陸」計劃。

1959年9月底,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在我國黑龍江省的大慶地區發現了大油田,中央政府立即行動,在全國範圍內調集石油戰線的精兵強將,於1960年3月開始了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

大慶油田的發現,首先應歸功於我國傑出地質學家李四光。從上世紀二十年代起,一些西方國家的地質人員在中國進行石油地質勘查失敗之餘,得出了「中國貧油」的結論,這一論點也得到了當時中國的一些地質學家的附和。

於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毅然回大陸報效祖國的李四光,根據他創立的地質力學理論和新華夏構造體系的概念,探討了中國的地質條件和石油形成條件,推翻了「中國貧油論」,在他擔任石油部長期間,通過與其他地質學家不斷進行的理論探討和實踐,肯定了在中國東部特別是松遼盆地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

當時的中國領導人根據地質部和李四光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普查。終於在很短時間裡,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大慶油田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迅速建成投產,則要歸功於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石油工人。

1960年春,正是三年困難時期中最困難的階段,在大慶地區參加石油大會戰的石油工人與全國人民一樣面臨糧食嚴重短缺和各種基本生產條件嚴重不足的困難,而他們的口號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以王進喜為首的1205鑽井隊,在鑽井運到火車站卻沒有吊車卸貨和沒有運輸車輛的情況下,硬是用繩子拉,撬杠撬,木塊墊,把鑽機從火車上卸了下來,運到井場,又花了三天三夜時間,把40米高的井架矗立在大荒原上;在輸水管線未安裝好的情況下,他們同井場附近的農民一起,靠盆端桶提從數里外的地方端來幾十噸水,提前開了鑽;當發生井噴而現埸缺乏泥漿攪拌機時,已因公受到嚴重腿傷的王進喜,甩掉雙拐,奮身跳入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同隊工人紛紛隨之跳下,終於制住了井噴。

經過艱苦奮戰,王進喜帶領的鑽井隊僅用5天零4小時就鑽完了大慶油田的第一口生產井。當年的參加石油大會戰的大慶工人發出了「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而鐵人王進喜因長期為石油事業操勞,積勞成疾,於1970年患胃癌病逝,死年僅47歲。

在共和國建設最困難的時候,大慶石油工人,以及全國各行各業的無數普通工人,都沒有與執政黨離心離德,而是咬緊牙關拚命奮鬥,度過了這一困難時期。

1964年,我國宣布實現石油自給,威脅新中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的「油荒」終於消除了。

包括三年困難時期在內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是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代。

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年至1957年),我國的工業總產值平均年增長率達到了18%,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達到如此奇蹟般的增長速度,首要原因是解放了的新中國人民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性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了,當然,還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舊中國一窮二白,工業總產值原有的基數很低;二是當時得到了來自蘇聯的援助。

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1958年至1961年),我國的工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長率驟降到了3.8%。增長速度驟降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這個時期農業遭遇了連續三年的嚴重的自然災害,拖了工業的後腿;二是中蘇關係公開破裂。

1960年7月,蘇聯突然照會中國,撕毀343個與中國的專家合同和補充合同,停止257個科學技術合作項目,撤走全部1390名在華蘇聯專家,停止供應中國工業建設和科學研究所需的設備和材料,包括停止供應對中國工業建設和民生至關重要的石油。在蘇聯政府的嚴令下,蘇聯專家撤走時帶走了所援建項目或企業的全部技術資料和圖紙、計劃,致使250多個項目或企業的建設被迫陷於全面停頓狀態。

如果說,一五期間中國工業的高速發展得益於來自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外援的話,則從二五期間開始,中國硬是被逼上了一條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實現中國工業化的道路,用今天的話來說,當時中國的經濟遭遇到了真正的「硬著陸」。但是,當時的中國人上下齊心、拚命奮鬥,克服了各種今天的人們難以想像的困難,度過了這三年時期,並且在「二五」以後的三年「調整時期(1963年至1965年),使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回復到年平均增長率17.9%的高速增長狀態。

下面是一五期間和二五期間我國各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的對照表:

產品 一五期間 二五期間 增長率

布(億米) 251 251.2 0.0008%

化學纖維(萬噸) 0.02 3.8 1800%

呢絨(億米) 0.6 1.6 166.7%

機製紙和紙板(萬噸) 317 694 118.9%

糖(萬噸) 372 317 -14.8%

電視機(萬部) 0 1.6

錄音機(萬部) 0.1 8.3 8200%

照相機(萬架) 0.01 38.9 388900%

家用電冰箱(萬台) 0.2 1.2 500%

原煤(億噸) 4.9 15.3 212.2%

原油(億噸) 0.05 0.2 300%

發電量(億度) 684 2230 226%

鋼(萬噸) 1667 5590 235.3%

鋼材(萬噸) 1264 3667 190.1%

水泥(萬噸) 2623 4943 88.4%

硫酸(萬噸) 212.8 500.7 135%

純鹼(萬噸) 19.19 327.5 1604%

汽車(萬輛) 0.97 7.15 637.1%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

(1)布和糖,由於其主要原料來自農業,受農業三年自然災害的影響,二五期間的布的產量與一五期間相比大致持平,糖的產量是下降的;

(2)化學纖維、電視機、錄音機、照相機、家用電冰箱、汽車等產品產量,二五期間與一五期間相比,增長率極高而產量的絕對數字很低,說明一五期間我國在這些生產領域尚處於空白或幾乎空白,而二五期間則是我國填補這些生產領域空白的重要時期;

(3)原煤、原油、發電量、鋼、鋼材、水泥、硫酸、純鹼等產品,都屬於國民經濟發展所需的重要原材料和能源,二五期間與一五期間相比,都有了成倍的增長,為國民經濟在下一階段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中,二五期間原油的產量尚不是很高,因為大慶油田正在開發中。

我們再來看看二五期間與一五期間我國全民所有制單位能源、交通基本建設主要成就對照表:

一五期間 二五期間

建成投產的大中型項目(個) 184 179

新增採煤能力(萬噸) 6376 14920

新增發電機組容量(萬千瓦) 246.1 863.8

新增原油開採能力(萬噸) 131.2 816.6

新增鐵路通車裡程(公里) 4861 4890

新增鐵路複線里程(公里) 891 2816

新增鐵路電氣化里程(公里) 0 90

新增港口深水泊位吞吐能力(萬噸)835 1572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

(1)二五期間建成的能源交通大中型項目比一五期間少了5個,但如果算上因蘇聯撕毀合同、帶走全部技術資料致使被迫停建的250多個項目,二五期間建成投產的項目個數能達到這個數量,其實是了不起的成就;

(2)在新增採煤能力、新增發電機組容量、新增原油開採能力、新增鐵路複線里程、新增港口深水泊位吞吐能力等方面,二五期間大大地超過了一五期間,說明二五期間新建的能源、交通項目,比起一五期間的建設項目來,普遍規模大、新增生產能力大,為下一階段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以上說明,在1958年至1962年期間,雖然我國遭遇到了來自內外兩方面因素造成的嚴重困難,工業總產值的增速大幅度下降了,但是,在原材料、能源、交通等基礎性生產能力的建設方面卻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為下一個階段國民經濟恢復高速增長,更為我國成功實現經濟轉型、走上一條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實現工業化的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礎。這是與在困難時期全國人民與執政黨同心同德分不開的。

1工業:

1958年3月17日,我國第一套試製成功的電視發送設備在北京試播;

1958年3月28日,吉林熱電廠第一期工程全部建成;

1958年7月1日,大冶鐵礦正式投入生產;

1958年7月19日,我國第一座電力電容器廠——西安電力電容器廠正式投入生產;

1958年9月9日,我國第一台內燃機車在長辛店機車車輛修理工廠試製成功;

1958年9月20日,雙鴨山洗煤廠正式投入生產;

1958年9月26日,武漢重型機床廠正式投入生產;

1958年11月1日,洛陽礦山機器廠舉行開工生產典禮;

1958年12月10日,哈爾濱汽輪機廠正式投入生產;

1959年3月16日,蘭州化工廠投入生產;

1959年9月14日,我國第一台每秒運算一萬次的快速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在北京試製成功;

1959年11月1日,洛陽第一拖拉機製造廠建成投產;

2.交通運輸業

1958年1月1日,寶成鐵路(寶雞到成都,全長668.36公里)正式通車;

1958年2月1日,肖山、穿山鎮鐵路通車到寧波。我國歷史上從未通車的滬杭甬鐵路至此通車;

1958年8月1日,包蘭鐵路(包頭至蘭州)建成,全線通車,全長1000公里;

1958年8月1日,湘黔鐵路(湖南湘潭至貴州都均)正式動工興建;

1958年10月1日,武漢鐵路樞紐交付國家使用;

1958年11月26日,南福鐵路(南平至福州)通車;

1958年11月27日,大連造船廠建造的中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躍進號」下水;

1958年12月6日,北京到山西原平的京原鐵路動工興建;

1959年1月10日,我國第一條輸油管線——新疆克拉瑪依至獨山子間的輸油管線建成並開始輸油,管線全長147公里;

1959年2月7日,黔桂鐵路(貴陽至柳州)通車,全長605公里;

1959年5月29日,蘭青鐵路黃河大橋建成;

1959年6月16日,川黔鐵路涼風埡隧道打通,全長4000多米;

1959年9月15日,我國至此最大的客運車站——北京車站舉行落成典禮,正式交付使用;

1959年12月10日,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1960年4月21日,鄭州黃河大橋建成通車。大橋全長近三公里,是中國當時黃河上最大的一座鐵路複線橋;

1960年4月23日,我國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在上海下水

1958年是群眾性大興水利運動的起始年

如今有很多人只知道把1958年的「大躍進」運動與「大鍊鋼鐵」聯繫起來,其實,當時與「大鍊鋼鐵」口號並駕齊驅的另一個口號是「大興水利」。

某些人之所以一談起大躍進年代就只提「大鍊鋼鐵」而不提「大興水利」,是因為1958年的群眾性大鍊鋼鐵運動中確實出現了一些違背科學的荒唐可笑的做法,浪費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某些人抓住這些問題和缺點不放,就是為了竭力醜化大躍進運動,詆毀大躍進運動的倡導者;某些人之所以竭力迴避談1958年的「大興水利」,就是因為水利事業是功在千秋的事業,而毛澤東時代在我國水利建設事業方面的成就是無論怎樣也抹殺不了的,只好避而不談為妙。

其實,即使在1958年,大興水利所抽調的農村勞動力數量要遠遠多於大鍊鋼鐵,即使當年因為抽調農村勞動力過多,導致局部地區在秋收時有部分莊稼未能及時收割,致使雨季來臨後爛在地里,那末,造成此一不良後果的原因中,大興水利也要排在大鍊鋼鐵前面。

1958年的群眾性的大鍊鋼鐵運動實際上只持續了4個多月,進入1959年以後,各地的群眾性鍊鋼鐵就都紛紛停了下來;而群眾性大興水利運動則一直持續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前後歷時二十多年。1959年的大興水利規模比1958年還要大。至1959年底,因發生全國性糧荒,各地的一般中小型水利工程紛紛暫停,但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確保的一些重點工程仍然在堅持建設。

三年困難時期一過,各地又紛紛開始掀起群眾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熱潮。

1958年和1959年,當時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大興水利問題上也犯了急於求成的錯誤,所定計劃指標過高。

毛澤東在1958年11月21 日武昌會議上的講話中就提到:「水利任務,去冬今春全國搞五百億土石方,而今冬明春全國還要搞一千九百億土石方,多了三倍多。還要各種各樣的任務,鋼鐵、銅、鋁、煤炭、運輸、加工工業、化學工業,需要人很多,這樣一來,我看搞起來,中國非死一半人不可,不死一半也要死三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死五千萬人。

……死五千萬人你們的職不撤,至少我的職要撤,頭也成問題。安徽要搞那麼多,你搞多了也可以,但以不死人為原則。一千九百多億土石方總是多了,你們議一下,你們一定要搞,我也沒辦法,但死了人不能殺我的頭……」。 當時因大興水利抽調農村勞動力過多,確實對該年的農業生產造成了重大的不利影響,這種不利影響,與1959年至1961年我國遭遇的三年全國性糧荒是有一定關係的。

但究其錯誤的性質,主要是當時負責一線工作的中央領導人和部分地方領導人過分急功近利。但興建水利這件事情的本身是沒有錯的。

三年困難時期過去以後,中共黨和國家領導人糾正了大躍進年代發生的共產風、浮誇風、瞎指揮風等不正之風,停辦了農村的大食堂,落實了農村人民公社的「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基本制度,糾正了在經濟建設指導思想中片面不切實際、追求高指標的指導思想,但對大躍進年代中正確的一面卻毫不動搖,即堅持農業集體化道路不動搖,堅持群眾性的大興水利運動不動搖。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的二十多年裡,全國農民硬是靠著鐵杴挖、鎬頭刨、肩膀扛、小車推、掄鐵鎚、打炮眼的原始方式,修建起了8萬多個水庫和相應的配套設施,修建起了舉世聞名的紅旗渠等大型水利工程,更修建起了遍布全國農村的無數中小水利設施。

據《中國水利年年鑒》統計:至1990年,我國共有水庫83387座,其中,庫容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366座,庫容量1000萬至1億立方米的中型水庫2499座,庫容量1000萬立方米以下的小型水庫80522座。這些水庫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在大興水利的二十多年裡建成的。據相關資料,1980年我國全國小水電發電量達127.19億度,佔全國全部農用電量的39.62%。

大規模的群眾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與農村集體經濟緊緊聯繫在一起的,1958年之所以成為我國大興水利的起始年,恰恰是因為在這一年全國實現了人民公社化。進入八十年代以後,由於實行聯產承包制,土地被重新劃成小塊分包到了各家各戶,群眾性的農田水利建設也就基本停止了。

在集體化年代,如果某村要修建一條水渠,只要前一天晚上社員大會一致通過,第二天早上生產隊長就可以帶著男女社員開始動工了;如今呢,假如這條計劃中的水渠要通過許多農戶的承包田,就會惹起一連串解決難度很大的權益糾紛和經濟利益補償問題,這條水渠往往也就很難實際動工。

所以,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的水利工程幾乎只限於由政府投資的大中型工程,而少有農民群眾自發組織興建的工程。

一方面,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目前還在普遍吃著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建成的水利設施的老本;另一方面,由於土地承包後各家只顧各家,這些水利設施目前大多數無人維修、維護,很多已處於瀕臨塌毀狀況。

1958年至1961年我國水利建設方面的大事記如下:

1958年5月25日,毛澤東主席和全體中央委員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參加義務勞動;

1958年6月15日、24日,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央國家機關和中共中央直屬機構各部部長等領導幹部540餘人,分兩批到十三陵水庫參加一周義務勞動;

1858年7月1日,北京十三陵水庫落成;

1958年7月20日,懷柔水庫舉行落成典禮;

1958年9月5日,遼寧大夥房水庫舉行竣工典禮;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水庫可蓄水41億立方米;

1960年1月1日,黃河劉家峽水利樞紐工程勝利建成,形成一個面積達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庫,蓄水49億立方米,灌溉農田1500多萬畝;

1960年2月24日,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攔河壩合成截流,它是一個發電、灌溉、調李黃河水量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工程。大壩合龍後,可控制內蒙古、寧夏等地的黃河凌汛,並使寧夏地區形成面積為1000萬畝的黃河平原灌溉網和山區揚水灌溉網。

1960年10月,北京海子水庫建成。

這段時間全國各地在建的和建成的無數較小的水利工程未列入以上大事記。

密雲水庫、懷柔水庫、十三陵水庫、海子水庫,加上1954年建成的官廳水庫,並稱為北京五大水庫,是如今北京居民飲用水、生活用水和民用工業用水的基本來源,並且長期發揮著防洪、灌溉、發電、養魚、調節氣候等綜合效益,如今這些水庫的庫區又大多成為北京著名風景區,是北京居民假日休閑、渡假和夏日避暑的好去處。而劉家峽水利樞紐工程、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直至五十多年後的今天,還在持續發揮著巨大的綜合效益。


委內瑞拉地震

拉丁美洲獨立戰爭,委內瑞拉是很早就發動起義的地區,1810年4月19日,米蘭達就在委內瑞拉的加拉加斯發動起義。1811年7月14日,起義者發布了獨立宣言,宣告獨立,建立共和國,這一天是委內瑞拉的獨立紀念日。

當然,西班牙殖民當局不會輕易認輸,讓委內瑞拉獨立。在1812年3月,西班牙殖民當局集合了一支軍隊,準備對獨立派發動進攻。在決戰前夕,突然,加拉加斯發生了大地震,整個城市變成了一片廢墟。

正在積極備戰的獨立派損失慘重,而在幾百里外的西班牙軍隊毫髮無損,站在殖民當局一邊的天主教會的神棍們立刻到處宣揚這是神跡,獨立派是不清真,哦不對,是反基督的,人心惶惶。西班牙殖民軍乘機發起進攻,到了當年7月,獨立派徹底戰敗,米蘭達也由於和玻利瓦爾的矛盾而被西班牙人俘虜,死在西班牙的監獄裡,委內瑞拉第一共和國就此滅亡。

米蘭達死後,玻利瓦爾接過了旗幟,屢戰屢敗,屢敗屢起,由於委內瑞拉境內西班牙軍隊大兵雲集,於是1819年7月,玻利瓦爾翻越安第斯山脈,轉戰新格拉納達,連戰連勝,波亞卡戰役打敗了當地的西班牙軍隊,攻克聖菲波哥大,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宣告成立,打開了拉美獨立戰爭的新局面。

1820年9月,玻利瓦爾回師委內瑞拉,次年6月,卡拉博博戰役徹底打敗了西班牙軍隊。過了11年,委內瑞拉才終於徹底贏得了獨立。


在沖鳥礁種珊瑚,種成沖鳥島能夠給日本增加42萬平方公里的海域。結果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珊瑚讓不知道哪來的海星給拱了。

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天太冷

公元2至5世紀的全球氣候變冷,迫使亞歐大陸東部高緯度地區的游牧民族紛紛開始大規模遷移,羅馬帝國先是在匈奴人趕哥特人、哥特人踹羅馬家門的大潮下倒下,而就近南下選擇「內附」於中華第一帝國的游牧民族也越來越多,即便三分歸晉表面上實現了中華第一帝國的復興,但北方胡漢人口比例的逆轉已經備足了炸翻大一統的火藥,八王之亂與其中胡人傭兵的大規模使用,使得自魏武帝開創的「復興之路」到此game over

生病了

1520年,西班牙大流氓科爾特斯捲土重來再次入侵中美洲的阿茲特克帝國,擁有2000萬人口的阿茲特克帝國好好吸取了上次戰爭中被不洗澡的西班牙人打得屁滾尿流的教訓,不再傻呵呵的於開闊地迎戰西班牙騎兵和火槍,而是依託路網複雜的阿茲特克城市展開巷戰,導致科爾特斯的入侵進展緩慢,但西班牙人帶來的天花顯然並不懼怕巷戰,阿茲特克人的免疫系統從未經受過這種複雜病毒的考驗,短短時間包括皇帝在內全國一半人口見了太陽神,阿茲特克衛國戰爭到此game over

當和尚

清朝建立後,面對人口十倍於己、戰鬥力勇猛、擁有統治大帝國經驗的蒙古盟友,滿人將老祖宗金國的減丁政策和吐蕃衰落於喇嘛教的歷史經驗相結合,通過免稅免徭役等多種手段鼓勵蒙人出家當喇嘛,並強制規定每戶必須有一定數量男丁出家,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下,導致終清一代蒙古人口幾乎減去九成,蒙古人的草原帝國夢徹底game over


頓時想起毛熊那兩個影響人類歷史的冬天


俄羅斯的冬天。


曼德拉執政後著手自由貿易

南非就被中美兩國的傾銷搞垮了

完完全全的災難,經濟垮完了

更別提後面的打破自身金融壁壘和去工業化了

破產失業人民請願國家混亂

這可不就是災難誤國么。。。

呃,天災還是人災呢?


龐貝——火山災難

龐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那時的龐貝還只是海灣畔的一個小集市,主要從事農業和漁業的生產,直到公元前80年,強大的羅馬帝國將龐貝劃入自己的版圖,這裡開始成為一座繁華的城市,貿易往來繁多,經濟發達,集中了許多宏偉的建築和精美的雕刻,是當時羅馬帝國經濟、政治、宗教的中心之一。

公元79年10月24日的中午,龐貝城附近的活火山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火山灰、碎石和泥漿瞬間湮沒了整個龐貝,古羅馬帝國最為繁華的城市在維蘇威火山爆發後的18個小時內徹底消失。

直達兩千年後,我們才得以見到龐貝古城的風貌。那些美妙繁複的花鳥壁畫,刻有奴隸展示武力的角鬥士面罩,金制的刻有羅馬文的手鐲,靜靜訴說著這個城市曾經的輝煌

大西洲——毀滅洪水

亞特蘭蒂斯位於歐洲到直布羅陀海峽附近的大西洋之島,一傳說中擁有高度文明發展的古老大陸、國家或城邦之名,最早的描述出現於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著作《對話錄》里,據稱其在公元前一萬年被史前大洪水毀滅。

公元前350年,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對話錄》在古希臘廣泛流傳。在對話錄中,柏拉圖以對話的形式第一次描繪了亞特蘭蒂斯。2011年時,一支考古隊聲稱他們已找到了亞特蘭蒂斯的位置:在西班牙南部的泥灘之下。2013年12月,葡萄牙西邊海域發現海底金字塔,疑似亞特蘭蒂斯遺迹。


我可以說赫魯曉夫的玉米歉收嗎


應該不限於自然災難和社會災難吧。

說一下安史之亂,唐朝中葉的這一場混亂,不僅僅使得唐朝本身由盛轉衰,整個中國文明的發展也完全的扭轉。

政治:安史之亂是一場主要有安祿山所引起的一場國家的內亂。安祿山的身份是什麼?他是唐朝的范陽,平盧,河東三個重鎮的節度使,相當於現在三個省的省委書記,並且擁有軍事指揮權,放在亂世那就是一方諸侯。他的叛亂本質上還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鬥爭,因為他起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抗楊國忠。

在唐朝以前,各個朝代還沒有發生過破壞力如此之大的,階級內部的叛亂。像晉朝的八王之亂,是皇室內部的鬥爭,是屬於開國所遺留下的問題。而安祿山,是在唐朝正常的官僚體系下的產物。是第一次波及全國範圍的地方與中央為了爭奪最高權力的鬥爭。自此以後,中央對地方軍閥的管控愈發的衰落;宋朝為了規避在地方的將領的權力,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導致有宋一朝,軍力孱弱。朱元璋為了削弱權力,大殺功臣,分封全國,讓常備軍平時種地,軍隊指揮權歸文官(兵部尚書)所有,最終在實際作戰時候,還是的依靠戚繼光,李成梁這一類的軍閥。清朝就不用說了,湘軍,淮軍的軍閥體系所產生的官員,可以說就是整個清朝的掘墓人。

同樣的,這一場動亂,拉開了少數民族進入漢族官僚體系的序幕,元朝本身是一個少數民族國家,不多加討論,明朝有部分蒙古人當上了大官,像鐵鉉。還有我們的老熟人努爾哈赤,值得一提的是若干年之後,努爾哈赤也做了和安祿山一樣的事。清朝和元朝情況差不多。這些少數民族的官員都是通過正常的選拔進入官僚體系,他們到底造成了什麼影響,大家業比較的了解。在當今民族矛盾如此激化的今天,這一幕似乎又在上演了,希望我們大家可以引以為戒。

經濟:毫無疑問,一場規模如此大的叛亂,必然會對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直觀表現就是人口,黃河流域幾乎減少了80%的人口,大部分都遷往了南方,使得南方人口在總量上面第一次與北方打平。這場從晉朝開始的經濟中心的南移,在這時候達到了高潮,在南宋時期徹底確定,直到今天。

安史之亂破壞了唐朝原有的均田制,府兵制,政府無法形成有效的徵稅模式;藩鎮割據導致大量的財政必須要投入到軍事力量建設中,使得唐朝的經濟加速崩潰。

安史之亂使得唐朝,或者說整個中國徹底的從一個外向型經濟轉移到,內向型經濟,尤其是徹底的喪失的對西域的控制權,使得絲綢之路徹底中斷,再一次在我國的主導下恢復生機,已經是一千多年之後的2010年代了。

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完全喪失了唐初「天可汗」的威儀,基本喪失了對外影響力。宋朝為了國防疲於奔命,有的對外交流也不是以國家主權名義的的。元朝雖然有對外的交流,但是是由於民族自身的特質決定,明朝早早的開始了海禁,鄭和被視作異端,像利瑪竇,湯若望這樣的已經是珍稀了。至於清朝,還是得靠英國了。直到今天,中國人的海外聚居區依然被稱作唐人街。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也是整個中國古代文明由盛轉衰的標誌,宋朝充其量就是一個地方性的政權,元朝只是一個插曲,並且四大汗國在元朝建國就已經分崩離析。明朝勢力基本上限制在長城以內遇到蒙古基本上也是敗多勝少,直到清朝,中國才再一次擴大了自己的疆域,但是生產力水平已經被西方各國完全碾壓了。


為什麼評論區大多都寫外國的。我認為十年文革的傷害更為嚴重,因為它不僅僅是對國家經濟的巨大衝擊,更是嚴重阻礙了國民素質的提高,教育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從一定層面上來說,這是新xx成立來最為嚴重的災難。真正意義上打斷了新中國的快速崛起。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愛爾蘭大饑荒;1755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


關東大地震,導致日本不得不作。。


我要說的這個國家叫吐瓦魯,這裡發生的災害已經嚴重到快要淹沒整個國家,之所以說是快要,是因為還有幾十年時間。 

先簡單介紹下吐瓦魯。它是位於南太平洋的島國,也是世界人口第二少的國家(僅次於梵蒂岡),還是英聯邦的特殊成員。由於地勢極低,溫室效應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對吐瓦魯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吐瓦魯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低度開發國家)之一。沒有農業、工業,只有一些零散的服務業,外匯儲備為零。當地人主要依靠在外國務工或定居的親戚匯款生活。 從1993年迄2009年的16年間,吐瓦魯的海平面總共上升了9.12厘米,按照這個數字推算,50年之後,海平面將上升37.6厘米,這意味著吐瓦魯至少將有60%的國土徹底沉入海中。海平面上升已經迫使不少居民從2002年起搬遷到紐西蘭。吐瓦魯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因氣候災難舉國搬遷的國家。

逐漸消失的吐瓦魯

吐瓦魯僅有的一條公路,左邊是海右邊還是海

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態

難民

――分割線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居民從2002年起搬遷到紐西蘭。但是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國家表示願意接受吐瓦魯人民,據報道說眾多當地人民希望能夠搬遷中國。

接下來又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氣候變化已經成為21世紀全球面臨的最嚴重挑戰之一,由全球變暖造成的自然災害和溫室效應,使太平洋地區已經有數十個島國面臨消失的厄運,而今後數年內環境問題還可能導致某些地區人口大遷移、能源短缺以及經濟和政治動蕩。斷裂的高速公路,火山的爆發,瀕臨死亡的北極熊,被淹沒的地球……這些都將不只是出現在電影《2012》中的場景。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國有自然災害的時候,民眾普遍不捐款?
為什麼日本地震遇難的人數比我們地震少的非常多?
公共機關為了保持權威性是否應該保持絕對的誠實?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句話的原理是什麼?
如果貝爺為求生而吃了自己的肉,會得庫魯(瘋牛)病嗎?

TAG:歷史 | 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