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後的混凝土拉伸行為的應力應變關係,應該如何進行描述?

國內實在找不到什麼文獻課。


瀉藥。

你的意思是,經過高溫後恢復到常溫的混凝土,在受拉伸時候的研究?

關鍵是這種研究的實用基礎不高,所以更多的研究會偏向於受壓和受彎。說白了,沒有人會有意用混凝土做受拉構件,特別是非地震工況下。

混凝土在受高溫加熱時,凝結水和液態水可能會轉化為氣態。總體而言,加溫中的混凝土表現為受壓強度以及彈性模量損失。具體數據和混凝土骨料,初始受力狀態,受熱峰值,受熱面和部位,厚度,鋼筋配置以及保護層厚度有關,非常複雜。

研究表明,混凝土在經高溫後恢復到常溫,受壓強度和彈性模量都會有所回升。但實際運用中,混凝土構件是有初始力的,即便沒有,還有混凝土的自重。所以混凝土構件基本上是承受彎壓,一般研究更注重受壓和受彎構件。

而且混凝土在加熱的過程中,結構約束和自身的膨脹帶來的應力已經是很有危害的了,這個過程中,受拉狀態下的混凝土已經開始開裂。降溫後,混凝土構件強度損失最主要因素是截面減小。所以研究受拉狀態應力應變關係的必要性比較小。

即便為了純數據,根據經驗來說,混凝土受壓強度和受拉強度是一個平方級的關係,所以可以想像加溫對受拉強度的影響。而彈性模量的的減少也是可以確認的。所以假設一個混凝土構件加熱時不受力並且截面不破壞,而降溫後又受拉力,這時候混凝土的應力應變取決於殘留的E值,簡單的力學問題。但是請注意,這種假設是不存在的。

根據研究,混凝土構件火災中的薄弱部位是薄壁受彎構件,比如樓板和平面外受彎的混凝土牆,主要原因是混凝土裂縫影響和鋼筋保護層較小導致鋼筋強度損失。

上圖:混凝土以及鋼材強度與溫度關係

上圖:受彎混凝土柱和梁在火災各階段的變形

第一階段:施加初始力

第二階段:加溫

第三階段:冷卻

第四階段:冷卻後增加荷載到破壞

從上面的試驗可以看出,火災中混凝土構件的受彎變形基本上沒有恢復。

第一個圖表示的是混凝土柱的軸向變形,在加熱過程中由於熱膨脹,混凝土柱表現為伸長。隨著溫度冷卻,混凝土柱在初始受力下表現出了更大的軸向壓縮變形。

我個人以為,對於火災後混凝土受彎構件的性能設計,增加截面和保護層,以及各節點在溫度應力下的設計更關鍵。同時要注意災後混凝土結構體系的延性要求。


推薦閱讀:

框剪結構在建模時,梁通過剪力牆(在框架結構的若干跨內嵌入剪力牆)和不通過剪力牆有何區別?
如果一位結構工程師穿越到古代,他能建造出怎樣的建築?
為什麼要對梁端彎矩調幅?而且只對豎向荷載調幅?橫向荷載不調?
建築設計事務所裡面有沒有結構工程師?
結構工程師工作城市,是選擇在一線城市還是去家鄉省會城市?

TAG:結構工程師 | 結構工程 | 建築結構設計 | 混凝土設計 | 結構加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