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糖尿病併發症為什麼會走的那麼快?

我父親因糖尿病併發症短短几小時就宣布死亡,半夜12點住院人還好好的,早上6點醫生說人不行了,讓我們趕緊從外地回去見最後一面。用機器一直掛著,中途搶救了3次,醫生說沒有任何希望。見到最後一面機器一下馬上就死了。 我不知道我父親經歷了什麼,什麼都沒交代就這樣突然去了,心裡難以接受。醫生幫忙解釋下?我想知道我父親經歷了什麼?是否在痛苦中離世?是否意識清楚覺得自己會死?


首先,請節哀。

糖尿病併發症並不是只有慢性的啊,糖尿病高滲性昏迷和酮症酸中毒這兩個併發症是急性可致命的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一般見於血糖控制極差的患者。糖尿病10年未監測血糖,入院血糖&>30,題主您作為兒子知道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標嗎?知道血糖大於30是什麼概念嗎?估計您平時也沒在意過……我只能再次重申,患者血糖控制極差!

入院是因為消化道出血,後面的診斷還發現有肺炎,高血壓(估計平時也沒好好控制),再加上糖尿病高滲性昏迷……只能說病情確實極危重。

最後,慢性疾病真的要重視,不好好控制、定期複查的話真的是有急性致命性併發症出現的。家裡如果還有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好好勸勸他們聽醫生話吧……


首先,請節哀,作為一個糖尿病患者單純說說血糖吧,末梢血糖>33.3其實就是血糖儀實際已經測不出來了,突破上限了,這代表您的父親幾乎完全沒有控制血糖,血糖長期極高位導致的急性並發,高滲昏迷,這種急性並發一般都是在一型或者控制極差的二型才會出現,這種急性並發,icu去一趟是很正常的,很致命。糖尿病這種慢性病還是要嚴格控制血糖的,國人現在又普遍把糖尿病看的太輕,如果您的親屬還有糖尿病患者的,希望您能好好勸說好好控制吧


題主節哀。診斷寫的很清楚,是很嚴重的病症。感染,休克,潰瘍出血,氣管插管肯定會很痛苦。

還有請不要用「半夜12點住院人還好好的,早上6點醫生說人不行」這種引戰的話,人如果是好好的那幹嘛要半夜住院呢。


圖源自微博:醫學美圖

簡單明了的把病介紹的很清楚

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圖源自微博:醫學美圖

簡單明了的把病介紹的很清楚

如有侵權立即刪除可能患者同家屬對疾病的認識不夠吧

糖尿病的併發症

遠期心腦腎眼足血管神經損害很多患者或普通人都知道

但近期的低血糖休克、酮症酸中毒、高滲都是急重症,且完全有致人死亡的可能

糖尿病存在一定遺傳傾向,如題主或親屬朋友診斷了糖尿病,請一定注意控制和監測血糖


第一診斷是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啊。這個不是糖尿病併發症,所以不要認為是糖尿病併發症造成的死亡。

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科急症,出現失血性休克後死亡率會很高。

又聯合糖尿病、高滲性昏迷、肺部感染、心衰,能搶救回來非常困難。

好好的為什麼半夜急診住院?

能出現這種情況,平時對糖尿病、高血壓的治療和管理一定非常差,你做兒女的就沒上心督促下嗎?


節哀,糖尿病患者不重視血糖的常見悲劇之一。單純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死亡率40%以上,但糖尿病往往不單純,合併消化道出血,加重體液丟失,再年輕30歲都扛不住。能救回來是命很硬很硬很硬。


知乎上,我們只能勸你節哀。

病例討論,不要在知乎上,各位同道。

還有各種爭論的,都散了吧,口舌之快,並不能提高臨床能力。


很遺憾!

如果搶救回來了,我如果是主診醫生,會把你們全家都罵一遍。老爺子糊塗,你們都糊塗么?血糖不好好控制,不好好吃藥打針,不好好定期複查,這麼重了才送醫院,花了錢人又辛苦!

可惜太重了沒有搶救回來,什麼都不說了。

糖尿病有遺傳傾向,樓主要定期體檢,健康生活。關心你的親人。子欲孝,而親不在,悔之晚矣!


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_百度百科

又是一個糖尿病急性併發症,本可避免的悲劇還是發生了,讓人無限唏噓。

根據這份出院記錄,應該是一個很典型的高滲性昏迷。入院時血糖33mmol/L(隨機血糖一般小於11.1mmol/L), 血鈉169mmol/L(正常值135-145mmol/L),這個指標,任何醫生都不會說「人好好的」,而是幾乎無力回天的地步了……

病情到這個地步,您的父親已經可以耐受高血糖和高血鈉,這說明了糖尿病已經在您父親的體內緩慢地發展了很長時間,也說明您父親平時幾乎沒有監測或者控制血糖。這是一個很無奈的事實。

希望您在悲痛之餘,可以認真地學習一下關於糖尿病的一切。因為有您父親的病史在先,您自己已經成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這裡有一份2013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裡面的每一句話,希望您都能做到基本理解,如果不懂的話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求助,也可以私信我,我很願意幫助您。如果您的父親能夠了解這份指南里的內容,也許他就不會走得這麼早。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 丁香園

糖尿病很可怕,只有對這個疾病有著充分的認識,才不會讓悲劇,或者遺憾重演。

題主節哀。


請節哀。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就是這樣。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急性疾病,在發病前一分鐘還是好人一個,發病到死亡以分鐘計算。

所以平時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尤其糖尿病有遺傳傾向。

我見過一個糖尿病高滲狀態的病人,20多歲,死了。黃泉路上無老少,所以,千萬別僥倖。

醫療和交通很像。想想那些事故,在出事前,當事人也是好好的,但細心的人能發現,這些事故有的其實可以避免的。


節哀

糖尿病 血糖 人體是有耐受的上下限 高低都會有傷害 不過低血糖是癥狀很大 讓人不容忽視 而高血糖對身體的傷害 猶如純木頭房子里一窩白蟻安了家 一年 五年 可能你會看到家裡的家具有些瘢痕或者什麼都沒有改變 也許突然有一天 房子就塌了 因為明面是什麼都沒有 裡面都被蛀空了

這也是剛開始血糖升高的時候 作為醫生跟你苦口婆心講很多很多注意事項和規律服藥的原因。。。大概是 這件事上 他們真的半開了上帝視角。。。

無論怎樣 還是請題主節哀吧 逝者已矣 珍惜眼前人 好好生活。。。


半夜12點住院人還好好的,早上6點醫生說人不行了

啥叫好好的?好好的為啥去住院???就是因為不好,才去住院的,對吧。

你父親的血糖,你幫忙控制了嗎?很多人得了糖尿病後,反而肆無忌憚,喝稀飯吃麵條吃西瓜吃甜食,你管過嗎?爹死了把你難過的,怎麼沒見你在他活著的時候陪他去醫院,幫他控制血糖呢?

我之所以敢這麼說,因為你啥都不知道,如果你陪老人去過醫院,就該知道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就該知道吃藥的重要性,然而,你什麼都不懂。

冷血的說,你父親的死,你有很大責任。


糖尿病10年了,服藥不規律,血糖監測不規律,飲食不規律,還有高血壓,還三級………………

真的,怪嚇人………


沒有半夜12點住院還好好的人。


如此重的病,也是氣數已盡,希望樓主節哀。

糖尿病平時一定要遵醫囑吃藥打針控制飲食啊,一刻也馬虎不得。

題主平時在外地工作,指責樓主不孝順的,雖然很有道理,但是也請考慮題主在外地工作的客觀事實,畢竟不能天天在身邊監督。

另外題主說「十二點還好好的?」,我想問問,既然好好的,幹嘛去醫院?


狗日的友善度不要了,你從心裡還是懷疑醫院的診斷的吧?還是想讓大家來幫你說:你的父親本命不該絕,是醫院沒處理好導致你的父親逝去。死者為大,我覺得你這個子女當的就是垃圾,病情這樣你了解么?你內疚么?你定時帶父親體檢么?你督促父親吃藥么?我日!自己簽字出院的,現在就別在這裡質疑這個質疑那個,歸根結底就是你自己的責任,小時候父母照顧孩子,年老了,孩子要盡心儘力照顧父母。算了,不氣氛了。二營長,把勞資的義大利炮拉來,開炮!開炮!


你們家對你父親是不聞不問的嗎?平時血糖都不監測不控制的嗎???太不孝了!!

30幾的血糖不死人,那還有什麼病會死人???什麼叫「12點送來還好好的」?「好好的」會半夜送醫院?


因為糖尿病到了併發症的階段差不多就是晚期了,我姥爺,我媽都是糖尿病,我姥爺在村子的表兄弟跟他前後差不多得了糖尿病,因為飲食不注意,現在墳頭草都。。。

所以我的觀念里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正確對待糖尿病的態度,我姥爺得病至今十幾年了,期間還開過刀做腫瘤切除手術,到現在還能夠每天遛遛街,看看電視,生活自理,大腦思路清晰,幾乎沒有併發症,對比身邊人簡直是開掛般的存在,背後是我姥姥每天用秤量著給他做的飯,和他自己的自律,絕不偷嘴,吃零食查著個數。不管多餓,多一個都不吃。

反例是我媽,因為飲食不規律,不注意忌口,不注意按時吃藥,感覺比姥爺嚴重很多。。


大家都答得很好了,我再加一點。糖尿病非常討厭的地方在於它的慢性併發症。十幾年血糖那麼高從來沒控制過,全身上下所有的器官組織都泡在糖水裡,血管早就變成棉花,都糟透了,免疫力也非常差。稍微有個風水草動,別人消化道出血他就是大出血,別人肺炎他就呼吸衰竭,別人出血多點扛得住,他就要休克,合併腦血管意外,甚至大面積腦梗死。這樣的病人多了,每分每秒都是危險,我還見過合併嚴重電解質紊亂心臟驟停的,在家吐了兩天,剛下了120心臟就停了,搶救了兩個小時心臟也沒恢復,家屬還是本院職工,一堆他的同事幫忙搶救,有啥用。


先說一句節哀。

是不是對糖尿病的理解還停留在不就是尿里有糖么這種程度上?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糖尿病可以有多嚴重?不然怎麼會說出住院的時候人還好好的這種話,血糖都高成什麼樣了還好好的呢。

既然已經血糖高了10年還不了解到底是個什麼病,現在人沒了也沒想起來去了解一下么?確診的時候醫生不可能沒有交代注意事項等吧,控制飲食定期複檢胰島素控制血糖儀這些一個都沒吧。

人要對自己負責的。不能等到出了什麼不可挽回的情況之後指望別人幫你承擔責任的。


推薦閱讀:

想給腿腳不便但正能量的老太太挑選出玩用的輪椅,哪個品牌的比較好?
現在醫院追求效益而導致的過度醫療,是否相當於慢性殺人?
為什麼老百姓都說醫療貴醫療黑,可是卻沒有除莆田系騙子之外的資本來開大型正規醫院?
痔瘡手術究竟是什麼樣的?
面癱能治好嗎?

TAG:醫療 | 醫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