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劍這樣的文物,博物館一般怎麼保存?


一般來說,博物館收藏的文物會放置在庫房中保存,有兩個規範可以參考:

1.博物館藏品保存環境試行規範,2003年制定,未正式印發,但是是重要的參考標準。

2.博物館建築設計規範(JGJ66-2015),其中明確了對博物館庫房的各項建築指標和要求。


經歲月和塵土打磨過的古物,是這世上對「家裝」要求最高、最難纏的主顧。

昨日,流傳已久的「張獻忠沉銀」傳說,隨著大量銀飾金器的出土,被證實了其真實性。這些剛剛從淤泥、河沙中重見天日的老物件,在各大媒體鏡頭裡趾高氣昂的亮相,隨後,他們將會搬入各自的「新家」。

快點拍,拍個夠,拍完了我要上交國家啦啦啦~

作為歷史的親歷者,這些看盡風雲變幻的春秋霸主勾踐親佩的長劍,戰國曾侯乙成套的編鐘,還有跨越幾千年風霜、歷朝歷代帝王將相的生前身後物,無一例外都居住在匠人為之純手工精心打造的「豪宅」——古錦囊匣之中。

越王勾踐的青銅長劍

越王勾踐的青銅長劍

囊匣外觀

囊匣內里

囊匣:文物工作者根據文物的材質、形狀、器形的大小、重量等多種因素,選用特殊的材料和多種多樣的製作方法,為每一件文物製作外包裝容器。從保護文物角度出發,為不同類型的文物製作不同品式、不同內裝結構的囊匣,可以使文物在保管運輸中起到防震、防風、防晒、防潮、防塵之功效。

「豪裝」古物

「豪裝」古物

作為一個連房都買不起,更別提「豪裝」的寶寶,竟然羨慕起了這些文物。捂臉哭,情何以堪啊!

乍看之下,這囊匣外型古色古香,內囊開啟後常令人賞心悅目。它獨特的設計和製作,蘊含有濃厚的書香氣息,具有我國傳統文化的特徵。不過這樣的外形似乎與市面上常見的具有古風氣息的禮品盒差不多,殊不知這內里的機巧卻有著天壤之別。

囊匣

囊匣

囊匣

囊匣

囊匣

囊匣

囊匣有話說:有人模仿我的臉,沒關係,我的內在美你們仿不來~

專門用來包裝、裝盛文物和古玩的囊匣,材料安全性是達到食品級別的,不會釋放有害氣體,更能防潮防蛀防霉變,最重要的是文物置於其中穩定、牢固、安全、美觀,是理想的存放和保護文物裝置。

2008年5月12日,那一場讓舉國悲痛的天災,不只讓許多家庭分崩離析;強烈的地震還對當地的文博單位造成了嚴重損失,許多珍貴的文物都遭到了破壞。然而,綿陽博物館中心庫房和三台縣文管所庫房放入囊匣內的4200多件珍貴文物卻全都安然無恙。可見,囊匣對內在文物的保護作用有多麼強大。

囊匣對內在文物的保護作用強大

囊匣對內在文物的保護作用強大

如此強大的抗衝擊力,和囊匣的構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個囊匣可以保存文物至少70年,主要材料是紙板、布料。外殼用的紙板,可別小看這些簡單的物件,匠人們做一個囊匣少則三五天,多則一個月,工藝涉及木工、雕刻、裝裱等,製作講究一絲不苟,每次操作的誤差不能超過0.1毫米,才能保證囊匣在自然環境中不變形。囊匣的外觀精緻漂亮,沒有任何剪切的痕迹,全是手工壓埋邊角;而內里更是如沙發般包裹柔軟的四周,有一塊留出的空地,與古物的大小完全吻合,嚴絲合縫。每一個囊匣,均是根據文物的形制量體裁衣而成,是文物最美、最適合的「卧室」。

文物最美、最適合的「卧室」

文物最美、最適合的「卧室」

囊匣是文物最美、最適合的「卧室」

每一件重現人間的古物,最終都會棲身於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房子」里,這囊匣的每一寸錦緞、每一寸縫隙,都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專屬「豪裝房」,讓後世得以隨時「上門拜訪」,聽聽這些古舊的文物講講過去那些叱吒風雲的時光。

囊匣

囊匣

囊匣

囊匣


就這麼保存

對面就是吳王夫差茅,相隔不到五米


今天正好在省博物館,他就這麼放著,沒看出任何特別之處。是仿製品嗎?


擺在吳王夫差茅的對面。

講真第一次在湖北省博看到這擺法的時候我的想法是這是為了湊對兒??


湖北省博物館存放正品;其他博物館存放複製品。


劍可以裝入囊匣之後擺放入藏品櫃架,也可以裸置於鋪有軟墊的抽屜櫃。一般是建議配軟囊匣的,防止囊匣變形對兵器造成損害。

室內保持溫度15~25,濕度40~50。


推薦閱讀:

2014 年 1 月 11 日香格里拉古城火災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文物要留在原地的殖民和精神方面的事例有哪些?
西晉挖出《竹書紀年》(竹簡)後是怎麼保存的?
如何看待近日敦煌研究院稱「閃光燈對莫高窟壁畫影響微乎其微」?
衛青墓為何沒有受到保護?

TAG:博物館 | 文物 | 文物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