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粵語區(兩廣)的年輕人怎樣看待粵語的?

題主為贛語區人,縣城,高中生,如今我周圍的同學有很大一部分說贛語都會覺得不好意思(在家裡好一點)

粵語區的年輕人說粵語時會覺得不好意思嗎?

同時粵語區的你們是怎麼看待粵語歌的呢?

歡迎其他方言區的人來說說自己是怎麼看待自己所說的方言的。


謝邀。

作為一個在粵語區的非粵語母語者。我覺得粵語母語者對他們的方言是很自豪的,只要你會說粵語,他就一定會和你說粵語,絕對不會不好意思,反而藉此積極推廣粵文化。對自己方言的自信我認為很大程度上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有關。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和長三角,本地人對方言的保護意識都很強。我覺得方言是一個很好的媒介去推廣在地文化,很多在地文化只有依託方言這個載體才能最原生態地展現(比如粵語粗口)哈哈哈。

再說廣東歌,因為粵語韻母比普通話多,所以聽廣東歌會覺得比國語歌更動聽。而且我覺得方言歌曲是提升方言自信度的另一個法器。好的歌曲讓人產生情緒上的共鳴,從而連帶對著該歌曲的方言也產生類似好感。相反一些推廣做得不是很好的方言,雖然有方言歌曲,但是多是搞笑或者rap,很難對普通聽眾產生吸引。粵語歌的成功離不開上個世紀香港娛樂業的繁榮,如今的粵語歌可以說是粵人的共同情感載體,少了粵語歌,粵文化會遜色很多。

作為一個瀕危方言區的年輕人,我很遺憾沒有機會系統地學習自己的語言。而且因為母語人口少,地方經濟不發達,對於方言的推廣和保護也很有限。方言是情感的載體,說方言就能馬上回到在家最自然的狀態。我覺得說自己的母語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反而在外地說方言是同鄉之間商量秘密的最好辦法。但是如果在場有不懂方言的人,最好還是說大家都懂的語言啦。


我家是粵西小縣城的,很多人去珠三角工作,一般都會主動學習廣州音。但也有一些改不過來的人,或者不想改的人,說說「矛系」,獨具特色的粵西邊擦音s(比如「死」),也無傷大雅。

說粵語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即使是非粵語母語者,出來做生意的,即使不會講都基本會聽。如果真的聽不懂,說話者也會切換到普通話。

感覺省內不同族群的人,比如客家潮汕之類,雖然語言不同,生活習慣略有不同,但相互之間還是有很多共同的話題。以前上學宿舍有兩個潮汕室友,不過剛開始他們兩個也不太會說粵語,大家就說普通話。大家都喜歡看港片,聽港樂,都是聽Beyond、譚校長、李克勤、哥哥、張學友、楊千嬅、twins、Eason 等等長大的。唱K 的時候即使不太會粵語的同學,也能唱得不錯。不過就不知道現在00 後的孩子們在聽什麼了。


粵語區的文化自豪感確實要遠勝於其它方言區,這是建立在經濟、政策、人文優勢撮合的因素之上的。贛語這種沒有產生地方流行文化,覆蓋區域經濟水平也並不發達的方言,基本只有坐等被普通話慢慢洗掉的命運。

當然粵語的境況也不是很好,流行文化基本全靠一個700萬人口的香港,廣州只是在撿傳統文化的磚瓦,而香港的文化輸出又日趨愈下。加之越來越多地用行政手段打壓粵語生存空間,如果這種局面不有所變化,粵語也可能就比贛客吳湘等晚垮一代人而已。


廣東人,從小到大母親跟外公外婆家講的是粵語裡的地方方言,但是父親是講粵語。粵語歌跟tvb陪伴長大。哈哈哈從前並沒有覺得多自豪是粵語用者,但是自從出國又認識到很多國語為母語的同學後生活中粵語對話大幅減少,這個時候倒是開始很自豪自己是廣東人了。加上個別北方同學有對我們(粵語使用者)提出過普通話才應當是我們的語言一類不屑粵語的偏激言論,就發現自己是越來越袒護這個南方語言並且引以為豪。粵語文化豐富現在也更加為人所知。甚至我有母語不是廣東話的同學自學起粵語,不知道怎麼發音的就都會跑來問我,並不會覺得他們這樣做不自在,反倒是增加自己對粵語的自豪感呀~


習慣性匿名。

珠三角區人。從小到大說粵語,初中古詩文基本都是用粵語背誦的。上高中後,老師也提倡用粵語背,例如《阿房宮賦》

說真的,建議題主不要放棄自己的方言母語。即使很少人說,堅持一下,不要讓它消失,畢竟那是寶物。


發現還沒有珠三角的,不請自來了,坐標佛山,母語是粵語廣府片廣州音。下面長話短說,舉例為主:

跟家人親戚朋友粵語交流,不會有普通話

上課普通話,下課全校粵語,跟老師也是

出門在外只要在自己地盤,開口都是首先粵語

是社會語言,公共場合廣泛使用

醫院政府機構叫號是粵語 服務行業招聘粵語優先 10086還有10000語言服務有粵語選項

視頻網站廣告會粵語配音

有專門粵語的電視台,從鎮電視台 到區電視台 到市電視台 到省台

公交車地鐵粵語報站

最後「距自細到大系呢度大居然唔識講白話?」


廣府人,00後。同學之中有潮汕人客家人河南人湖南人等等,雖然我們交流的時候使用的是普通話,但是在學校,老師都是鼓勵和引導我們使用粵語的。音樂課我們會聽Beyond張國榮的歌,語文老師也會把古文古詩詞跟粵語聯繫進行教育,語文老師曾經說過古文的「卒」字,現代文的意思是最後,而我們粵語中「卒之」就有最後的意思。所以我們對於粵語文化是很尊敬的,對它是百分之二百的深愛。


不邀自來。廣東人,18歲。不管這世界如何,但我絕不容忍我以後的兒女不跟我講粵語。


廣府人粵語優越感可說是獨特,自大。不少香港人把廣東人是否會說粵語看作是「北化」標準和認同感,省內廣府人有甚至以此定義你是不是廣東人。特別是在粵語區讀書長大的人,不懂粵語他們會排斥跟你交流,並以此來衡量你的身份。

此外粵語還形成了「口音正宗」鄙視鏈。香港的鄙視廣州,廣州的鄙視其它地方。就僅僅因為經濟背景的不相同,以此打上階級身份,看作你是鄉下過來的,並以此對你的口音感到厭惡,可以參考張敬軒。


廣西人

我小時候說白話,平話,桂柳話,土拐

然後大一點被強制學普通話_(:з」∠)_

現在大一點了,又開始說回白話

在學校吧,說白話其實有很多人覺得你歷害,而且也會跟著講了

粵語歌 TVB的劇 電影 也沒少看

怎麼說呢,說白話還是有自豪感的_(:з」∠)_


現在我是廣西柳州人了,祖籍是廣東不知道是中山還是佛山的,然後在廣西是先在貴港,然後到南寧,然後到柳州,家裡爺爺奶奶是講白話的,然後我是從小和他們一起生活,所以現在才會說,雖然一些用語和廣東的有差別,而且我只能日常說一下,要是說太快,或者是有一些專門的詞我就聽不太懂了。我一直以為我爸不會講白話,雖然我說的不是爺爺奶奶那種白話,但是我說我爸都可以聽得懂,而且去年年底奶奶去世了,老家的人都來了,我才第一次聽到我爸說那麼多白話,雖然有點變扭,而且他們他們說話的時候我就在那裡,聽到老家的人問我爺爺我能不能聽懂他們講話,我爺爺說聽得懂的,現在就是只有我聽得懂了,其他和我一輩的都是講柳州話的了。然後奶奶走的時候兒子有一個緬懷的講話,是我小叔講的,用柳州話講的(其實我一直以為講白話的人是可以聽懂柳州話的),後來我問了爺爺老家的人聽得懂柳州話嗎,我爺爺說聽不懂,天,那那個時候老家的人在下面豈不是一臉懵逼。

粵語的話,看法就是喜歡吧,希望可以傳承,我的白話真的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雖然家裡人和講標準白話的人已經說不錯了,但其實我自己知道我大概是處在粵語學習之學習的瓶頸期吧,可能是平時缺少溝通的關係?總的來說也算是母語之一?


我是粵西茂名人,從小接受普通話教育的。由於各種原因,我從小都只說普通話,我在幼兒園裡就只說普通話,我自己也算是推普一代了。上小學之後,由於同學都說白話,我也開始不知不覺地說起白話,我的家長見狀也開始跟我用白話交流。當我開始覺得自己的白話有那麼一丟丟好的時候,我奶奶就教我讀古詩文。這時我才發現我的白話深受普通話影響,錯漏百出,每次讀錯,我奶奶就會糾正我的發音。從「之乎者也」讀成zi1 fu1 ze2 je2(正確發音 zi1 fu4 ze2 ja2),到「劇」讀成gui6(正確讀音kek3,茂名音keak3),「雁」讀成jin3(正確讀音ngaan6),「徘徊」讀成paai4 waai4(正確發音pui4 wui4)……

上高中後,我才發現原來一個粵語區的學校真的可以全民只說普通話。。這時開始,我才感覺到,白話真的岌岌可危。當走到街上發現,現在的小孩子都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而不是粵西白話的時候,我才開始明白白話對我的重要性,開始為自己會說粵語而自豪,並且暗暗發誓以後對自己的孩子只說粵語。這些正在說普通話的小孩子,以後也許會和我一樣重拾粵語,為粵語自豪;也許會成為推普雞的犧牲者,不知粵語為何物吧。。


95後廣州囡囡 母語為粵語

家庭組成比較複雜

奶奶是四川人爸爸從小在四川長大大學畢業才來廣州

爺爺是客家人媽媽是從化人(從化以前是廣州隔壁的一個市不過現在已經劃分給廣州了)

會說粵語是一件令我覺得很自豪的事哦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正好趕上推廣普通話

學校規定校內只能說普通話不然要被罰抄班規

當時很不喜歡這項規定

可能是出於骨子裡的一種對母語的保護意識吧

和家裡人都是講粵語 奶奶能聽懂但只會說一點點

到現在在成都上大學 結識新朋友的時候他們超級崇拜會說粵語的我!還會讓我叫他們說啊唱粵語歌之類的 也寄託了我對廣州這座生活了那麼久的城市的思念吧

真的由心底而生的自豪感


江蘇人 常州人

吳語區 太湖片 辭林小

怎麼說呢 小時候是學著新化吳語長大的

小學開始學普通話

現在出國留學了 吳語和普通話都不怎麼說了但是第一人稱思維還是吳語

最近學唱吳語歌的時候發現吳語受到了很多普通話的影響

藕吖伐想葛撈羊澤 噠滋莫癟伐


廣東人系廣東都要講普通話咁就叼佢老母

點解你會覺得講廣東話好冇面?

睇唔明好多小學推廣講普通話 翻到屋企都講

咁以後大左就唔識點講啦 講多就系叼乸聲


不邀自答

家鄉所處的粵語片區是廣府+勾漏,廣府片區主要由市區構成,勾漏片分布很廣,市區周圍的縣鎮鄉村基本都是。

就廣府片而言,年輕人還是比較願意講粵語的,自豪的話談不上,但多多少少有認同感。

勾漏片的狀況差多的,他們互相之間講,和廣府片人群交流得看文化程度(勾漏片人群初中失學率比較大,淪為周邊工廠的廉價勞動力,非常可惜),初中就已經輟學的年輕人基本只會講勾漏片粵語,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學歷的人講普通話,講粵語的時候也摻雜普通話的情況很多。對粵語基本沒有認同感或者說認識,他們很少認為自己說的也是粵語,只有x縣話,x洲頭話,x洲尾話,這幾種話之間基本可以互通。

對於粵語歌,個人感覺的話,因為身處異鄉,聽到粵語歌還是會覺得很親切的,但沒有特別深的情感。不過粵語歌流行一天,粵語就能再續一天,這倒是讓我感到欣慰的。

以上


同事廣東人

怎麼說呢

一開始覺得會說粵語唱粵語歌就有優勢還挺好的

但天天吹粵語真的神煩

哪都有方言,就粵語最吊了?

他本人廣東某縣級市人

但因為是廣州口音,也就是「更接近香港人」的口音,所以很瞧不起他那些說不標準粵語的同學(滑稽)

跟人說話總透著「我大廣東最牛逼」

這是把我大魔都置於何地?(手動滑稽)


不會丟臉的。

在我們這裡,明明會說方言和同鄉人卻只說普通話會給人一種「書獃子」的感覺,相比之下,那些社會青年都喜歡用方言爆粗口。(因為用白讀罵起人來很爽,比普通話聽上去還要刻薄百倍

小學的時候大家也是普通話說得更多,上中學以後大家說方言的就開始多了起來


土生土長廣州90後

從初中開始,發現自己用廣東話背古文古詩詞記得更好,講得更流暢,對廣東話的愛又深了幾程。跟姐姐談起小鮮肉,我也愛用廣東話喊他們名字。鹿晗的名字的確聽起來奇怪,但是我就偏愛這樣叫哈哈

但是,對粵語歌感情不太深,但也發現粵語歌很好唱,不會喘氣

雖說從小到大好多外地同學,每次跟他們一起也會自然切換為普通話,但是不習慣跟本地同學講普通話。

去兼職時候,一個四年級男孩子跟爸爸也講普通話,他爸爸跟他講廣東話,我問男孩子會說白話嗎 回答我"唔識"。如今普遍小學生以下都講普通話多,的確會覺得他們錯失了這麼美好的語言。廣東話的好,學了就知道。


雖然我在粵語區從小說普通話長大

但這不妨礙我上宿友床頭用半生不熟的粵語調戲他

沒辦法,西北人一口一個丟雷媽嗨實在不能忍


推薦閱讀:

在荔枝FM或者喜馬拉雅FM等平台上有哪些優秀的粵語網路電台?
為什麼廣東人把「黃瓜」叫做「青瓜」?
「杴」字粵語怎麼讀?
不會粵語的人聽到粵語會認為是外語嗎?
電影中廣東話會夾雜英語?

TAG:方言 | 粵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