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海租界被一直保留到現在,上海會是什麼樣的?
從45年開始,如果躲過汪偽的「收復」。有多大可能能躲過49年的新中國成立,成為像香港一樣的孤島城市。躲不過接著開腦洞,假設躲過的話,接近一百年發展不間斷的遠東第一城市,會是什麼樣的,香港的繁榮首先就不存在了吧
相關問題如果德國當年沒有歸還膠州灣,也類似香港一樣管理上百年,會怎麼樣?
首先先明確一下,老上海的租界很小很小,比香港小多了,不是整個上海當時都是租界。把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合起來算,大概的範圍如下所示:
放到現在,最北面差不多是8號線的虹口足球場站,最東面大概是12號線的愛國路站附近,最西差不多是11號線的曹楊路到交大站一線,南面的界限是現在9號線的肇嘉浜路站-馬當路站。這塊地方的中間還挖去了原南市區(豫園,老西門,南浦大橋……)部分和老閘北(上海站,西藏北路,中興路……)。放在現在的上海,這塊地方有多小,大家可以在百度地圖上看看。
租界被華界徹底包圍,裡面沒有火車站,而且樓房密集,造不了機場。能作為港口的只有楊浦的一段黃浦江,沒有深水港。這樣的真·孤島發展成遠東第一大城市,你逗我呢吧。。。我覺得之前有個西柏林的比喻倒是挺恰當的。。。 另外租界和華界,租界之間的交通肯定是一場噩夢。 老上海有一句話,叫「大英法蘭西,大家不來去」。 什麼意思呢? 現在上海的中心城區以前是法租界和英租界,1908年,英商和法商分別在現在的南京路和淮海路上開始經營有軌電車,但是兩個租界里各自的有軌電車是不相通的,如果要從英租界去法租界,要在邊界上換乘。直到1930年代初,英商電車和法商電車才開始聯運,但是過界的話仍然要買兩次票。 而且受制於租界的地形,當時的公交線路大多都是東西走向,很少有南北走向的。南北走向的線路大多也是到公共租界,基本沒有去華界的。 如果上海租界一直保留到現在的話,至少從交通和道路設施上來說,延安高架和南北高架都不會有。現在的內環以內估計也不會讓你修地鐵的。延安東路、人民路、大連路等等的隧道很可能還沒誕生,因為浦西一側不是英租界就是公共租界。去陸家嘴就坐船去吧。華界和租界的公共交通很大可能無法聯通,或者費用高昂。說不定還會出現徐家匯口岸,長壽路口岸,白渡橋口岸blabla。你進租界工作還得辦證,每天過關。如果你家住現在的中環以外,在市中心上班或通勤要跨過市中心的,做好天不亮就出門的準備。如果你家住閘北,你心儀的對象家住浦東或徐匯,那你倆幾乎就是異地戀了。
參考香港。並且寧波-舟山或深圳之類其他城市的會全面代替上海。
沒有政策傾斜,沒有長三角和中部地區的勞動力,沒有土地擴張。應該比香港慘得多。
題目真是散發出一種蜜汁優越感。不說別的,把上海剔出長三角鐵路網對上海意味著什麼?
難不成題主認為上海能成為遠東第一城完全是因為上海人的功勞?那你很棒棒哦。不要看解放前上海的經濟地位,那是虛的。作為長江入海口和東海岸線中點的上海是1959年上海市域擴大的結果。離開了大陸的農產品和工業原料根本沒法發展。香港有維多利亞港可以發展轉口貿易,在只有半條黃浦江,連出海口都沒的情況下,總不見得把十六鋪當外高橋用吧。
上海的租界和華界都是上海的組成部分,題主的問題不如換成「整個上海」吧。
那樣的話,內陸很多地方的工業基礎就不復存在,因為那是三線建設從上海拆過去的成果。武漢同濟醫院和西交大也不存在,因為那也是從上海搬過去的。中央政府也沒有錢了,因為改開前,中央財政支出的1/3是上海承擔的。同時,廣東搞改開的底氣也沒了,因為中國手裡根本沒有了經濟產業的底牌。轉個《十個第一和五個倒數第一說明什麼》裡面的具體數據吧。一、工業工業總產值佔全國八分之一強,產值之大,居全國各省市第一位;
二、出口總產值佔全國四分之一強,其中本市產品佔60%,創匯之多,居全國第一位; 三、財政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的六分之一,上繳國家稅利佔中央財政支出三分之一,上繳之多,居全國第一位; 四、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1979年為30,013元,高於全國各省市平均數1.5倍以上,居全國第一位; 五、工業每百元固定資產實現的利潤,1979年全市平均63.73元,為全國平均數的四倍,居全國第一位; 六、工業資金周轉率為69.5天,周轉之快,為全國大城市的第一位; 七、按人口平均計算每人每年國民生產總值,1979年為1,590美元,生產水平之高,居全國第一位; 八、能源有效利用率,1979年為33%,高於全國平均28%的水平,居全國第一位;九、商品調撥量,上海商業部門調往各地的日用工業品佔全國調撥量的45%,居全國第一位;十、輸送技術力量,解放以來上海遷往內地的工廠300多家,並通過其他各種途徑,輸送技術人員、技術工人100萬人,居全國首位。上海也有全國「倒數第一」的,其中主要有這五項:
一、市區平均每平方公里有4.1萬人,城市人口密度之大,為全國之「最」;二、建築密度高達56%,按人口平均計算,每人擁有道路僅1.57平方米,綠化面積僅0.47平方米(像一張《解放日報》那麼大)。建築之密,廠房之擠,道路之狹,綠化之少,均為我國大城市之「最」;三、上海市區按人口平均計算,每人居住面積為4.3平方米(包括棚戶、簡屋、閣樓在內),4平方米以下的缺房戶有918,000多戶(其中困難戶、結婚戶、特困戶、外地調滬無房戶共69,000多戶),佔全市戶數50%左右,缺房戶比重之大,為全國大城市之「最」;四、上海平均每萬輛車一年死亡人數為42.5人,車輛事故為全國大城市之「最」;五、由於三廢污染嚴重,上海市區癌症發病率之高為全國城市之「最」。不是香港
而是柏林西柏林修正 @夏子安 的答案:
1、如果只算名義上的租界,不考慮「越界築路」情況的話,最北端遠遠沒到虹口足球場那裡,因為那裡是「越界築路」的北端,已經離名義上的租界與華界邊緣挺遠的了。
2、最西端和最南端實際上都是徐家匯一帶,上面用的地圖不是正東西南北的,所以方向會有一點偏差。
3、公共租界22.59平方公里(1899年最後一次擴界後),113.7萬人(1925年);法租界10.1平方公里(1914年最後一次擴界後),47.9萬人(1932年)——合計32.7平方公里,約160萬人;對比甲:西柏林480平方公里,190萬人(面積遠遠不如西柏林,但是人口密度遠超後者);對比乙:澳門115.3平方公里,2016年統計65.1萬人(是的,人口密度會比澳門還要高)。
4、租界內確實沒有火車站和機場,不過由於公共租界的東端一直延伸到相當於現在復興島南半部的地方,別說復興島了,只要是楊樹浦東岸的地段,一直到租界收回都沒好好城市化,建一個小機場的地方還是有的(不可能比虹橋或江灣機場大,但是接近龍華機場的規模還是做得到的),而且該處岸線很長,後來的何家灣到楊浦站的鐵路也可以延伸至此,有條件形成水陸空聯運樞紐。
5、「 南北走向的線路大多也是到公共租界,基本沒有去華界的。」這句話的表述不大容易看懂,線路都是雙向的,哪有「來而不往」的道理?上海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是從虹口公園到靜安寺的,是今天21路無軌電車的前身,本身就是跨租界與華界的。後來開闢的線路不完全都跨兩界,但是溝通兩者之間的線路還是有的,否則無法滿足當時的運能需求。
6、我的青浦老鄉陸士諤曾經在1910年發表過一篇小說《新中國》,其中提到將來要修造高架鐵軌溝通南北兩個火車站(大約相當於現在地鐵8號線的走向);當年的南北兩站先後於1930年代與1980年代退出營運,因此修建鐵道跨越原租界區的計劃至今都沒有被實施過,也不再有必要實施。
7、公共租界包括原英租界、原美租界和兩者合併後擴界所得的範圍,因此「浦西一側不是英租界就是公共租界」的表述也是不成立的,應該說「浦西一側不是法租界就是公共租界」。
8、陸家嘴這種地方還是會發展起來的,而且很可能會像現實世界中的深圳那樣,作為兩種社會制度前哨的窗口而被刻意打扮(其實現在也差不多);同理,閘北會比現在發展得像樣得多,因為會受到更多的注意。
9、口岸會有,而且不少,但是「白渡橋口岸」不大可能會有,因為這座橋兩邊都是公共租界,沒必要也沒條件搞成口岸。
上海會比現在發達的多,但內地會比現在慘得多,如果這種情況出現的話。
那也就是香港那樣了理論上來說唯一可能性也就是新中國為了不和外部斷絕關係,留著上海這個窗口和世界溝通了。估計廣東未必是第第一個富起來的省市了,不是江蘇就是浙江了。而南京也絕對不是現在的規模了,應該比現在還強大很多。至於說上海本身,太遠的歷史不知道,但是那個所謂的看浦東是沒了。香港的地利主要是深水港,其次就是中轉站,但是後來香港還是落敗了,英國對香港基本沒有什麼基建的投資。上海更不用想能有外國的基建投資了。其次就是因為上海是租界,上海的那批日企估計不能順利落戶上海了,這裡的影響不好假設,我知道的太少。
先談躲過的可能性:
首先說上海的租界不是tg收復的,而是1943年美英為了"增強中國對日作戰效能"放棄的。當然了在此之前日本為了提高汪偽政府聲望,已經向汪精衛政府交還了租界。洋大人都不要,何談躲過?就算洋大人當時骨頭硬,覺得自己扛得住日本,不需要中國當炮灰,死咬著租界不放,1945年開開心心當了回返鄉團。那麼解放戰爭憑什麼讓你躲過去?香港留著不打是因為需要這個貿易城市作為與西方交流的窗口。上海不同於香港,上海在工業,教育,文化等方面在中國是領先地位的,留著不要當太祖傻?再說一個資本家的大本營,留著到時候搞滲透怎麼辦?現在開腦洞,假設上海租界留下來的結果:
和東南沿海一樣,中國會壓制上海周邊地區的發展,可能會和金門一樣時不時打幾炮。西方也不可能正兒八經的發展上海,因為黃浦江口在中國手裡,上海租界本身也缺乏防禦縱深(這本身就說明了收復租界的必然性),真要豎一個資本主義世界美好生活的樣板,寧可選香港,也不會選隨時會失守的上海(類似的西德發展的好不代表西柏林發展的好)。而上海租界因為面積小,缺乏承接產業轉移的土地,徹底淪落下去。
等到改革開放,可能把浦東設為經濟特區,但是發展起來也不關租界的事。等到中國與美英法協商收回租界,整個長三角地區甚至長江流域經濟水平肯定低於現實歷史同期水平,上海想要獨善其身,重新回到中國經濟領頭羊地位的時間只會更長。說不定到時候因為經濟增長減慢,上海特別行政區的年輕人會搞個"佔領外灘"啦,"滬獨"啦,也未可知啊。最後說兩句:香港澳門能發展起來靠的不是洋大人,靠的是大陸。台灣以自身體量好歹可以小確幸,但是港澳還有什麼上海租界,沒有大陸支持就什麼也不是。你知道租界的本質是啥么?是各國列強資本吸血的殖民地罷了。上租界當年有美英法日義大利各國的租界,成了國外之國。列強的槍決定了列強的勢力範圍,然後列強資本尋租,建立了一堆買辦,現在稱之為代理的東西,從中國老百姓身上吸血。老蔣為啥輸了?他的基本盤,也就是支持勢力是江浙財閥。江浙財閥是英美資本的代言人。英美資本吃肉,四大家族喝湯,老百姓呢?四大家族光是喝湯,也都喝了幾十億美元,那可是20世紀上半期的美元!還繁榮,你看得到當年多少上海本地人吃飯吃不起,借了高利貸還不起,被杜月笙之類的青紅幫扔到黃浦江了么?你看到多少上海人人均20平米,甚至10平米都不到,住在現在看來是貧民窟之類的地方么?日本建設滿洲也建設的蠻好的,你願意當東北老百姓,隨時被徵調建基礎設施,水電站啥的,然後進入萬人坑么?你願意小米都吃不到,窩窩頭都可以過年的日子么?你要搞清楚,你是中國百姓!你覺得你有多大可能是江浙財閥裡面的一員?要知道民國末期中國4億人,識字率只有10%到20%。宋家三姊妹英語可以和美國無縫接軌,但是你呢?回到本題,上海如果沒被收復,會成為列強勢力的範圍。可能會有畸形繁榮的金融業和服務業,但是會向全中國人民吸血,會培養出一堆精英階層(買辦階層)還有白領階層(中產),但你覺得你會有那麼好的運氣?
會因為承受不了高地租而跑路
香港首先是個島,所以吧有一定的發展空間,當初的租界如果放到今天被包住也不太好受。如果留下一條路的話也要考慮和內地交流的問題,畢竟上海的地理位置也就是大陸和日韓了,日韓不勞上海費心,以大陸剛建國的元氣估計也撐不起來上海,新中國估計也不會慣著上海。另外,上海的經濟是背靠著大陸的,和香港比失去了大陸的上海沒有優勢,沒有洋山港的上海難道靠吳淞口?沒有大陸的上海拿什麼撐陸家嘴?
上海將成為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緊隨其後的是紐約、倫敦。每年G20峰會大家討論的都是協調一致徵收上海富人的稅。屆時的上海將會擁有最寶貴的人力資源猶太人。上海周邊將會形成3~4億人的城市群,中國將會不可逆的走向現代化。
註: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wlxl613。根據Q群(245300967)聊天記錄整理,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除我之外的一切答案都是腦洞,我的答案是無法猜測,有蝴蝶效應這個大殺器,根本無從得知另一個未來是如何的
阿三就有嘲笑天朝的權利,都說一車貨從印度最東邊拉到最西邊要收十幾個關卡的稅,你國一個城市走一圈也要收一堆關稅
恕我直言,巴黎倫敦現在混的都不一定有魔都好,將來更加不談,你和我談英法租界?
遠東第一大都市
現在有句話叫「內環以內的才配叫上海。」那還在的話可能就「住租界外的也配叫上海人?」
租界絕對不是什麼殖民地!相反租界比當時中國任何地方都要自由法制?租界是自治體並不隸屬於任何國家政府!說到底租界是由各國僑民自治的包括華人,什麼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是中國民族主義硬加上去的,但它不可能留到現在這是時代的產物!
租界的話默認答主說的是浦西好了,首先浦西的工業啊科技啊不會迴流反饋到祖國各地,這就導致了更多工業基礎需要藉助外來資本,改革的陣痛會變成姨媽痛,其次由於人口限制啊之類的導致浦西人口會遠遠低於現在的人口,大量工人會直接建設一片白地的浦東,浦西的舊城真的很舊啊,最後浦西的職能會被啟東和崇明替代,上海也不是那個隨處二車道的上海,陸家嘴將變成租界人的芒刺,高鐵建到江蘇後就直接往南拐了,地鐵也不用過黃浦江了。到了今天,大概浦東就是西德,浦西就是東德吧,今天的上海地圖,你把這張圖上的綠線向東南方平移一下大概就是了。
我就問怎麼躲。。。港澳沒收是有意放了一馬。。。那麼上海有什麼資格讓放一馬。。。
借用papi醬一句「腦子是個好東西,可你,可你連頭髮都沒有!」
會變成非洲,非洲現在很多地方與半殖民地沒什麼區別,西方人享有各種特權,都住在固定的區域,還有本國軍隊駐軍,這些地方沒看到有多發達!西方人在很多地方的殖民都是以據點形式存在的,他們不會去控制你所有的地方,然後利用這些據點做生意搞貿易,吸引你的高端人才為他們服務,不停的收斂你的財富,時間長了,你的各個方面都被他們滲透,到最後你都離不開他們,只能繼續與他們保持合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