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的集團內成立保理公司的優勢和背景是什麼?
在目前很熱卻又稍顯混亂的保理市場,很多央企紛紛成立了自己的保理公司,這些有個好爸爸的央企公司(如中企雲鏈、國新保理等)成立的背景是什麼?深層的優勢有哪些?這些央企的驅動力在哪裡?
有國企央企、大型集團、上市公司背景的保理公司,通常都認為自己有以下優勢:
1、集團的信用背書2、集團的供應鏈資源(尤其是對外應付款)但這兩條能否落實就不好說了。我這些年在現實中看到的,不少國企央企的保理公司,第1條上或多或少會得到支持,但第2條通常是落不了地的。
原因在哪裡呢?表面上看往往是話語權不夠,整合不了集團資源。但實質上是保理公司不明白保理業務到底是什麼,提供不出參與方互利的方案,把自己定位為收購集團應付賬款的小貸公司了(集團應付業務這麼簡單的事情還需要你做么?),而集團的應收業務、其他業務不會做。——只懂得融資就是這個結果。
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是在集團收益的內部分配結構上做文章,一方面會動到兄弟公司的蛋糕,另一方面還增加了運營成本和採購成本(即便當時不增加,但高成本對上游加槓桿,成本最終是要向下游轉嫁的;不體現為當期採購價格提高,也會體現為商品質量下降或其他形式。)很多人想當然認為大集團成立保理公司就是要做絕對安全的體系內應付業務。不客氣的說,這個路子沒前途,長期上看行不通,真正優秀的核心企業往往會很排斥;上游也很反感,除非你能以純服務的高尚態度,對上游放8%左右的低價資金。另外,還有一類徹底定位於做表外融資的,就不評價了。保理是處理供應鏈現金流的資產管理工具。運用得當,會是個去掉同業功能的縮微版財務公司。定位在融資,往往就寸步難行,跳融資思維的束縛出來才有海闊天空。
保理公司要如何為集團創造價值呢?下面提到的很多服務,就是核心企業往往自身沒法解決,銀行等機構也無法解決的痛點,而這些恰恰是保理公司施展拳腳的戰場:商業保理公司對核心企業有什麼好處? - Lyodi 的回答 - 知乎從銀行保理業務到商業保理,是否可以理解為銀行不再是單一的信用輸出渠道,企業也可以沿著供應鏈輸出其信用? - Lyodi 的回答 - 知乎保理公司對於集團母公司的核心價值在於服務。那要怎麼才能實現上述目標?這就要拼基本功,拼對金融業務的理解了。和保理相關的金融工具、貿易工具、財務工具有幾十種,要一一學會。僅僅與外貿相關的,就有這麼多:
國際保理是怎樣一種前景? - Lyodi 的回答 - 知乎不系統性地熟悉各類金融工具的應用,從貿易、財務、金融的多重角度構建供應鏈金融服務,就好比只學會降龍十八掌中一式「亢龍有悔」的靖哥哥,會被人追著屁股打~~博觀取約、厚積薄發,方得遊刃有餘。歪個樓,我們之前寫了一篇小文,關於上市公司設立保理公司的真實原因。央企大差不差,粘貼過來,知乎客戶端不好上傳圖片,朋友們可以找下微信,網路上的版本。以上,供大家參考
深入解析上市公司設立保理公司的真實原因
作者:林思明、田江濤、劉雷、洪媛媛
如果您稍微對保理行業有所了解,就會發現上市公司設立保理公司已經蔚然成風。為何這些上市公司在風波詭譎的資本海洋搏殺時,紛紛要給自己裝上商業保理這一新武器呢?這些新設立的保理公司背靠上市公司大樹,作為保理行業的「人民幣玩家」又打算怎麼玩呢?筆者以中國證監會指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網站——巨潮網為藍本,從幾十家上市公司公報中總結出上市公司設立保理公司的真實目的,探求這些保理公司與一般保理公司在經營理念上有怎樣的不同,真正弄明白上市公司設立的這些保理公司的真實原因。1引言
今年來,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設立保理公司。這些保理公司有上市公司做背書,資信實力自不待言;另一方面,母公司也會給這些公司輸送很多業務、人員,導致這些保理公司堪稱的上是保理行業的「人民幣玩家」,頗令保理同行眼紅。但從更深層次思考,這些上市公司開設保理公司的目的僅在於從日漸發展的商業保理市場分一杯羹,不免顯得過分小視。筆者整合當前上市公司設立商業保理公司的公告,著重分析其中上市公司設立保理公司的真實原因,用大數據的方式告訴您上市公司設立保理公司,究竟打算怎麼玩。
2公報上看上市公司設立保理的原因頗具分散性
上市公司設立保理公司的原因.jpg
通過整理巨潮網上所有上市公司設立商業保理公司時的公告,從表述上這些上市公司設立商業保理公司的原因類型多樣,並不單一。對比一般企業,上市公司歷經資本市場風風雨雨,經營、管理經驗更加豐富,所做的每一個商業決策並不簡單,是一個綜合的判斷。筆者經統計整理,上市公司設立保理公司,表述上主要有上圖所示的9個方面原因。3並非所有公司都將「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作為設立商業保理公司的主要原因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上市公司設立商業保理公司為了提高整體企業營收,這點毋庸諱言。但要是說設立商業保理公司的主要目的,僅僅在於從商業保理市場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可能就太過短視了。事實上,多數上市公司公告中都沒有將「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作為設立商業保理公司的主要原因。即便我們加上類似的「多元化經營戰略」和「拓展業務」後,仍然有6家上市公司的設立保理公司公告完全沒有提及獲得新的利潤點等類似原因。筆者認為在審查由上市公司設立的保理公司時,應當把主要關注點放在非直接盈利點方面,而不是和其他一般保理公司一樣,在商業保理市場中賺取直接收益。
上市公司設立保理公司的原因2.jpg
4上市公司設立保理公司的原因可以分為經營戰略、管理戰略和發展戰略三個方面的內容上表中上市公司設立商業保理公司存在九個方面原因,雖然比較直觀,但上述原因存在重合之處,類別也比較分散,需要對上述數據進行進一步整理。刨除一般的利潤增長點原因,從管理學可以將上述原因分為管理、經營、發展三個戰略層面。筆者認為,上述三個公司戰略類型相輔相成、互為表裡,是一個從公司日常管理戰略出發,引入公司外部經營,最終走向整體發展的一整套公司運作流程。由此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設立保理公司絕非精進考量保理行業一池一地的得失,而是希望新設立的保理公司能對整個上市公司的管理、經營、發展全方面提供正面作用,是上市公司發展公司戰略經營的重要步驟。
上市公司設立保理公司的原因(思維導圖).jpg
5管理戰略——設立保理公司重在促進內部協調發展雖然保理行業試點未滿十年,但由於市場、行業發展迅速,原有保理公司單打獨鬥的發展階段已經逐漸轉向規模化、行業化、集團化。上市公司設立的保理公司是上市集團整體框架內的一個環節,恰到好處地體現了這種趨勢。上市公司資金實力雄厚,經營歷史悠久,存在很多層次多樣的分公司和母公司。這種情況給上市公司日常管理增加很多成本。設立保理公司可以將集團內部公司的有關交易應收賬款統合到旗下商業保理公司之中,由商業保理公司統一進行管理。這種將業務鏈和現金鏈分開的形式,可以使企業將分散於催收、管理應收賬款等方面的精力集中於生產、銷售環節。
上市公司設立保理公司法人另一原因在於促進主業發展,上市公司旗下開展保理業務不僅是為了簡單獲得保理業務收益,一般還希望通過開展保理業務的過程中促進上市公司本身主業的發展,進而形成1+1&>2的效果。開展保理業務也可以接觸到更多市場主體,可以將保理業務客戶或相關主體轉化到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中來,促進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中來。
上市公司設立保理公司的管理戰略考量.jpg
6經營戰略——設立保理公司打通集團的供應鏈管理從經營戰略角度,能夠在主板上市的企業集團,一般在行業內部都頗具影響力,上下游都有相當多的合作夥伴,居於整個供應鏈的核心。所以幾乎所有上市公司設立保理公司時,都特別關注保理業務對供應鏈經營管理的三大獨特優勢。
首先,有了保理業務,上市公司藉助旗下保理公司開展保理業務可以提供信用擔保業務和再保理業務將賒銷壞賬進行內部流轉或轉嫁到上市公司外部,降低主營業務經營風險,原有不敢接的交易也敢接了。
其次,有了保理業務,上市公司可以幫助供應鏈企業做融資,提高供應商粘性。對傳統行業來說,一個核心供應商的脫離比一個普通客戶的出走對企業影響更大。一般說來,上市公司難以為單個供應商轉變賒銷等歷史交易習慣;上市公司監管制度也要求上市公司對外擔保時履行更多披露義務,所以上市公司即便願意為供應商提供融資擔保,所遇到的困難依舊重重。保理業務通過應收賬款融資的形式給上市公司提供資金幫助,提高上市公司旗下供應商粘性。另一個角度,旗下保理商業由此獲得大筆業務,在保理行業中也能獲得巨大競爭優勢。
最後,有了保理業務,上市公司可以透過保理商管理應收賬款的行為,更好管理旗下供應鏈的日常經營和資金流轉。在大數據為王的今日,誰能掌握信息流,誰就能掌握明天,透過保理商開展供應鏈保理業務,上市公司可以掌握旗下各供應商的應收賬款支出、回款狀況。保理業務為上市公司經營提供新抓手。
經營戰略.jpg
7發展戰略——設立保理公司促進實現整體公司戰略任何企業的發展,永遠是面向未來的。上市公司資金規模巨大,在發展戰略上不如中小企業「船小好調頭」,所以要整體發展戰略上有更深層的考量,其開設保理公司的業務決策也是整體戰略決策的重要一環。上市公司公布的設立保理公司有關公報顯示,設立保理公司的戰略考量集中於適應當前規模及發展、拓展新興業務、進行多元化經營三個層面,上市公司設立保理企業,可以將原有的普通貿易賦予類金融屬性,平衡上市公司與其上下游企業付款期限與當期現金流的重新配比,對企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以著名上市公司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其設立有蘇寧商業保理有限公司,該設立公報中顯示:「蘇寧商業保理將向客戶提供集貿易融資、客戶資信調查、應收賬款管理及信用風險擔保 於一體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將有效拓展公司金融服務產品種類,促進蘇寧商業生態圈的發展,。」
8結語
上市公司開設保理業務,其動因遠比簡單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更加複雜。筆者相信,這批背景深厚的保理公司進入保理行業,一定可以給保理業務帶來更多發展思路,給商業保理優勢功能提供更多想像空間,拭目以待。
謝邀。
核心企業(這裡所指的央企)成立保理公司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只要做的是核心企業產業鏈上下游的保理融資,基本上杜絕了保理行業最大的風險——貿易欺詐風險。
這裡舉個例子,可能大家就懂了。
某央企A,給它的所有供應商的付款條件都是月結180天付款。
供應商B受不了這麼長的賬期,就問央企A有沒有什麼可以快點拿到貨款的辦法。
央企A說,有,找我旗下的保理公司C吧,它可以幫你把180天後才收到的貨款提前變現。當然,你要付點利息。
供應商B找到保理公司C,申請保理融資。
保理公司C只需要打個電話問問央企A,就能夠核實應收賬款是多少,賬期是多少天。扣除利息後將融資款匯給供應商B。整個步驟非常簡單,因為央企A跟保理公司C本來就是一伙人,都是一個集團內的。
貨款到期後,央企A將貨款付到監管賬戶,保理公司C收回本金跟利息了。
這裡我給大家理一理整個過程的3個重點,大家就清晰了。
1、
央企A跟保理公司C,你可以理解為同一個人,因為本來就是一個集團內的。
2、
一個人掏出左口袋說:「這筆錢我有,但是我要180天後才付給你。」然後掏出右口袋說:「我這個口袋也有錢,現在就可以給你,但是我要扣掉一部分利息。」而這兩個口袋是相通的。
3、
這個人知道自己有跟供應商做生意,對於欠多少錢什麼時候歸還十分清楚,並且自己有決定權。
第3點,恰恰是絕大多數獨立的商業保理公司不具備的優勢。其他獨立的商業保理公司,需要反覆論證、交叉論證貿易背景真實性,判斷到底核心企業欠多少錢,會什麼時候付,不付款需要採取什麼措施,從而形成一整套風控體系來識別風險、測試風險、規避風險。
而核心企業集團內的保理公司,可以輕而易舉的控制自身供應鏈。對於他們來說,做自己供應商的保理融資,甚至根本就不需要風控體系,反正它位於整個供應鏈的核心,它具有話事權。
央企的集團內成立保理公司,相當於建立了一個巨大穩固的壁壘。好處就是只要做的是自身供應鏈的融資,則是非常安全的。壞處就是只要跨出自身壁壘到外面的世界,就可能損失慘重。
我聽說過行業內有幾家國企背景的商業保理公司,因為不想局限於國企自身供應鏈的項目,做了外部的保理項目,都遭遇到了貿易欺詐等各種問題,遭受了不大不小的損失。
根本原因是缺乏對其他產業供應鏈的了解以及缺乏必要的風控識別能力和風控手段。
在自己的地盤裡,當然是自己玩得溜。但是跑到別人的地盤,當然是被別人玩得團團轉。
非常熟悉自身供應鏈,這是核心企業成立保理公司的一大優勢。但是只熟悉自身供應鏈,這也是局限這類保理公司發展的一大天花板。
在此再說說背景吧。
最近兩年特別多上市公司、國企央企成立自身的商業保理機構。邏輯鏈條大概是如此:
1、
經濟下行,各個行業呈現產能過剩現象。
2、
面對更多的產品供應以及更激烈的供應商競爭,作為下游的核心企業(比如國企央企上市公司)有了更大的話語權。
3、
核心企業可以要求更優惠的價格和更長的結算賬期。
4、
銀行貸款利率整體下降同時惜貸情況嚴重,中小企業更難獲得融資,而相反的核心企業(比如國企央企上市公司),則更容易獲得低成本的資金。
5、
中小企業更加缺錢,而核心企業則更加資金充裕。
6、
中小企業被迫接受更長的結算賬期,導致現金流更加緊張。迫切需要解決資金問題,保理業務的機會顯現。
7、
核心企業尋找更高利潤和更低風險的行業機會,瞄準了商業保理行業。
8、
商業保理融資可以緩和核心企業與供應商的關係,解決供應商的資金問題,同時替核心企業集團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一箭雙鵰。
9、
大量核心企業成立商業保理公司。
------------------------------------------------------------------------------------------------------------------------------------------
想了解更多商業保理相關資訊,敬請關注「亞洲保理」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