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什麼四個字的軍事行動稱呼?就像端平入洛一樣?
四個字的那就太多了,中國人就喜歡用四個字的。
你看有牧野之戰、長平之戰、白登之圍、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安史之亂、八王之亂、七國之亂、侯景之亂、邙山大戰、沙苑之戰、三征高麗北宋:陳橋兵變、先南後北、澶淵之盟、雍熙北伐、慶曆新政、熙河開邊、元祐更化、咸平之治、慶曆和議、元豐改制、新舊黨爭、海上之盟、平州之變、宋江起義、收取青唐、宣和和議,這是北宋的主要四字軍事、政治大事件。
至於南宋,字也不少:
? 建炎南渡 ? 苗劉兵變 ? 宋金戰爭 ? 郾城之戰
? 紹興和議 ? 采石之戰 ? 隆興北伐 ? 隆興和議? 乾淳之治 ? 紹熙內禪 ? 開禧北伐 ? 程朱理學? 永嘉學派 ? 嘉定和議 ? 端平更化? 端平入洛 ? 宋元戰爭? 襄陽之戰 ? 崖山海戰 至於明代有靖難之役、東南倭患、萬曆援朝、寧夏之亂、播州之亂、奢安之亂、沙普之亂等事件,美軍:
沙漠風暴(海灣戰爭)
沙漠盾牌(海灣戰爭)
沙漠軍刀(海灣戰爭)沙漠驚雷(海灣戰爭)黃金峽谷(空襲利比亞)草原烈火(空襲利比亞)決斷力量(空襲南聯盟)正義事業(巴拿馬入侵)東京快船(瓜島戰役)德軍:巴巴羅薩(入侵蘇聯)秋季旅行(佯攻)
非洲旅行(進攻丹麥)球形閃電(南斯拉夫反游擊)魔羯星座(空襲英國)金門炮擊自衛還擊西藏平叛湘西剿匪西沙海戰
雍熙三年,為了挽回面子,宋太宗打了一次契丹,史稱「雍熙北伐」。這場戰爭是由宋太宗遠程遙控的。
隆興元年五月,張浚合兵20萬,取靈璧,取虹縣,取宿州。在宿州遭遇金軍一萬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宋軍棄城南逃,又在符離被斬首四千,赴水死者不可勝計。史稱「符離潰敗」。
開禧二年(1206年),南宋不宣而戰,迅速攻下泗州、虹縣、內鄉等一州三縣。寧宗隨即下詔攻金,「天道好還,蓋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順,雖匹夫無不報之仇」——話說這封北伐詔,行文還真是很漂亮的——史稱「開禧北伐」。此外還有兵變類的「陳橋兵變」、「苗劉之變」,還有打完講和類的「檀淵之盟」、「隆興和議」、「嘉定和議」,更不用說什麼熙豐新法、元祐更化、紹聖紹述、燭影斧聲、金匱之盟啥啥的了……總之宋朝是一個特別喜歡搞四字事件的朝代。霸王行動
平獨鎮露
卧槽,居然沒人回答 百團大戰。你們初中歷史都學到狗身上了啊。
市場花園
看我臉色
最諷刺的「正義事業」。
壬辰倭亂:1592年,短暫統一後的日本在太閣豐臣秀吉的指揮下,集結九個兵團近16萬人攻打李氏朝鮮,朝鮮全境幾號淪陷,後在明朝介入下,由李如松帶領的4萬明軍入朝,日軍節節敗退,此後陸戰主要發生在南四道,1593年6月日本提出議和,7月明軍主力撤軍;
丁酉再亂:1597年正月,豐臣秀吉又動了歪心思,14萬大軍再次入侵,這次明軍主帥麻貴帶領的八萬明軍再次教會秀吉做人的道理,日軍大敗,損失慘重,1598年8月,秀吉病死京都,10月,日軍撤退回國。
甲申易樞:1884年4月8日,慈禧發動朝局之變,將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全班罷免,開始西宮獨裁。
這樣的例子中外的實在太多,以後再慢慢更吧!1.元祐更化 元佑更化是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在元祐年間(1086~1093)推翻王安石變法的事件。元豐八年(1085)春,宋神宗趙頊病死,其子趙煦(宋哲宗)即位,年僅十歲,其母宣仁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執政。宣仁太后是前此宮廷中反對變法的後台,掌權後遂援引司馬光、文彥博等保守派到政府中,各種反變法的宣仁太后力量聚集在一起。司馬光打著"以母改子"的旗號,反對新法。他把變法的責任都推給王安石,攻擊"王安石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變亂舊章,誤先帝任使";接著全盤否定了新法,誣衊新法"舍是取非,興害除利","名為愛民,其實病民,名為益國,其實傷國"。新法大部廢除,許多舊法,一一恢復。如差役法,知開封府蔡京依司馬光的限令,在五天之內全部恢復,對社會的危害較熙寧以前還要嚴重。通過變法而積聚起來的錢財,也在反變法派執政的幾年當中"非理耗散殆盡"。與此同時,還不遺餘力地打擊變法派。章惇曾對司馬光恢復差役法的主張一一進行批駁,反變法派動員全部台諫力量,對章惇屢加擊逐,直至被迫賦閑。列為王安石等人親黨的變法派官員,全被貶黜,其中蔡確寫《車蓋亭詩》,以為皆涉譏訕,貶死於新州。變法派人人懷自危,惶惶不安,呂惠卿在謫籍不敢喝口冷水,唯恐因此得病,而被反對派抓住把柄。對西夏,則繼承了熙寧以前的妥協政策,把已收復的安疆、葭蘆、浮圖、米脂四寨割讓給西夏,以偷安一時。這些倒行逆施,激起社會上廣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司馬光泛不滿。頭腦較為清醒的人們曾勸告司馬光,要為年幼的宋哲宗設身處地,異日若有人教以"父子義",唆使哲宗反對今天的"以母改子",後果不堪設想。司馬光說:"天若祚宗社,必無此事!"司馬光及其後繼者,無視小皇帝,因而愈益激起宋哲宗的不滿。哲宗親政後說,他在垂簾聽政期間"只見臀背",斥責反對派全不懂君臣之義。宣仁太后一死,復辟舊制的反變法派隨之垮台,並受到倍加沉重的打擊。
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廢除新法,一一恢復舊法,這完全是一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做法。司馬光廢除新法之徹底,不能不說他帶進了自己10多年政治上鬱郁不得志的個人情緒的影響。司馬光對變法派恨之入骨,甚至不顧宋朝的利害,凡是王安石實行的變法,都必求罷廢而後快。但是,在廢除新法後沒有拿出一套適合當時的統治方案來,僅僅暫時緩解了北宋王朝的危機,元佑更化的失敗,也是必然的。在元佑八年,高太后死,宋哲宗親政,重新起用變法派人物為相,又恢復「新法」,並貶黜元佑臣僚,史稱「哲宗紹述」。3.元豐改制 宋初以來的職官制度存在許多問題,一是機構重疊,既無定員、無專職,又有許多徒有其名而無所事事的冗閑機構和官員;二是蒞其官而不任其職,官職名實之間悖離、混亂。熙寧(1068~1077)變法期間,王安石主張,只要各個機構能恢復職能和作用,就算達到了改革的目的。如司農寺、都水監等已對革新發揮了重要作用,收到「董正官制之實」。宋神宗並不以此為滿足,熙寧末年,又令校勘《唐六典》,元豐三年,在蔡確、王珪的協助下,對職官制度作了改革。宰輔制度恢復了唐三省制規模,以尚書左、右僕射為宰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行侍中之職,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行中書令之職,藉以發揮中書揆議、門下審復、尚書承行的職能,實際上權歸中書。同時,參知政事改稱中書侍郎、門下侍郎和尚書左、右丞。同年八月下令,凡省、台、寺、監領空名者一切罷去,使各機構有定編、定員和固定的職責;許多機構便或省或並,如三司歸戶部和工部,審官院並於吏部,審刑院劃歸刑部。過去「官」僅用以定祿秩、序位著,此次改革,一律「以階易官」,自開府儀同三司至將仕郎共為二十五階(宋徽宗時包括選人共三十七階),此後升遷、俸祿等都按新定的《元豐寄祿格》辦理。神宗改革職官制度時,沒有徵詢王安石的意見,改制後,行政效率沒有提高,比過去還顯得拖沓,神宗有些後悔。但由於冗員和冗散機構的裁撤,節省了兩萬緡的開支,神宗又頗感安心。4.建炎南渡 建炎南渡,是發生在兩宋交替之際康王趙構為了躲避北邊異族女真人的侵略追擊,而南逃至江南的事件。 靖康二年(1127年),趙構從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鴻慶宮祭祀趙宋祖廟,在宮殿內即位為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1127年——1279年)建立。之後,宋高宗一路從淮河、長江到杭州,紹興元年(1131年)升杭州為臨安府,定為「行在」。 建炎南渡時,當時的康王趙構不顧北方軍民陷於戰火而選擇南下逃跑不得不說他沒有做到一個皇帝的責任,但是他南下使得女真人沒有取得消滅宋朝的機會,為宋朝的繼續和後來的與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對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紹熙內禪
紹熙內禪,也稱宋光宗內禪,是指宋光宗趙惇在紹熙五年(1194)被迫禪位給兒子趙擴的一起歷史事件。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死於德壽宮中,宋孝宗表示要服喪三年,為了服喪,讓太子趙惇參預政事。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又禪讓於太子,太子即位後,是為宋光宗。孝宗被尊為壽皇聖帝,簡稱壽皇。
宋光宗的皇后李氏姿色艷麗,面相大貴,曾有道士皇甫坦看她的面相,驚訝地說:「此女當母儀天下。」孝宗立即命其子趙惇(後來的宋光宗)聘李鳳娘為妃,封榮國夫人,後改封定國夫人,乾道四年(1168年)生子趙擴。
李氏雖姿色艷麗,卻姓喜搬弄是非,行事霸道,為皇太子妃時就已令宋孝宗等對她反感。為皇后後,恃著光宗生性懦弱,又疏於朝政,大事小事都要取決於她,權力漸被驕恣兇悍的李鳳娘操控。
李皇后曾朝見壽皇,請立趙擴為皇太子,但壽皇認為應該由光宗親自與壽皇商議,李皇后大發雷霆,使壽皇大怒,自此李皇后不斷阻止光宗朝見壽皇。由於壽皇當年數天朝見太上皇(高宗)一次,光宗拒絕朝見太上皇成為很大的對比。
宋光宗即位後,由於李皇后刺激光宗發病,精神也不太正常。壽皇聽說後便送來了藥丸,但李後卻造謠說那是毒藥,離間光宗與壽皇父子關係。有一次,光宗宴請大臣,大臣請光宗探望壽皇,李皇后知道了以後立即阻止。
壽皇駕崩以前,光宗始終沒有探視過壽皇。
紹熙五年(1194)五月,太上皇病篤。六月九日,太上皇卒。光宗始終未去重華宮問疾,也不執喪,朝中騷動,尚書左選郎官葉適向左丞相留正建議,立皇子嘉王趙擴為監國,以釋疑謗。留正於是率宰執數請,光宗表示想要退位。知樞密院事趙汝愚主張禪位給嘉王,而留正認為建儲詔尚未下達而談及此事,日後一定難以相處,於是稱病離開相位而逃。趙汝愚被迫通過知閣門事韓侂胄將內禪之意向太皇太后(成肅皇后)請示,次日,趙汝愚請立嘉王為太子,並且說到光宗批有「念欲退閑」,於是太皇太后應允。七月五日,太皇太后命汝愚以旨諭嘉王趙擴即位,皇子堅決推辭,後來被披黃袍,乃立為皇帝,這就是宋寧宗。立皇后韓氏,其父為韓同卿,是韓侂胄之兄。光宗被尊為太上皇帝,李皇后被尊為太上皇后,李氏的權勢方被削弱。歷史上稱這次事件為宋光宗內禪,也稱為「紹熙內禪」。春季攻勢、夏季攻勢、秋季攻勢、冬季攻勢、聖誕前戰、長津湖戰。。。。後面不說了。
平津戰役 遼瀋戰役 淮海戰役 渡江戰役 抗美援朝
三十六計裡面很多。假途伐虢。圍魏救趙。
暗度陳倉等。
此外還有退避三舍。問鼎中原。飲馬黃河。破釜沉舟。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勒石燕然。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酸棗會盟。轅門射戟。投死為國,以義滅身。會獵於吳。逐鹿中原。元嘉草草,封狼居胥。黃袍加身。痛飲黃龍。辛亥。箭射王肩,三家分晉,春秋戰國,往後的同學們接著接下去吧,按照歷史順序
破曉行動荒野遊蹤上海之圍水壩風雲龍隘之戰火線風暴南沙之襲政宣口號紅橋市場水鄉澤國等等等等。。。不要當真。。。
看我臉色、摔杯為號
衣冠南渡 熙河開邊 隆慶開關
沙漠一灰。
推薦閱讀:
※德國人有什麼令人敬佩或者令人恐怖畏懼的細節嗎?
※如何評價女子組合SNH48里的S隊在2017年5月1日晚表演的《心的旅程》公演暨溫晶婕生日公演?
※日本政府應不應該驅逐日本境內的共產主義者?
※台灣有哪些辭彙和語境影響了大陸?
※在台灣或者港澳讀過書,或者工作旅遊過的人,有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