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學大神們可以推薦幾本比較專業的岩石學教科書(中文或英文)嗎?

岩石的識別和圖片並不重要,重點是想了解各種岩石的化學構成、如何形成,以及在各種地質過程中的意義。謝謝!


拿去不謝,夠你看到畢業了。我新辦了網盤會員,正好顯擺一下。

鏈接包含但不僅包含以下岩石學書籍:

分享鏈接:微雲文件

材料僅供學習參考,請勿用於其它用途。


我只好推薦沉積岩方面的教材了,岩漿岩和變質岩我學的都很淺。只聽說地大的岩石學教材不錯。

這兩個版本其實差不多,沒啥本質區別,也談不上哪個更好。上面那種是10年出版的,下面那種是08年出版的。側重點稍微有點不同,具體的目錄可以在淘寶查看。當然你如果想直接搞個狠的,也有:

這套書是13年出版的,馮增昭老爺子主編,集當前中國所有沉積學名家心血的巨作。價格當然也不菲,800多一套。但值得收藏。

是集高校、中國科學院、石油地質、煤炭、冶金、核工業各個研究領域中卓有造詣的沉積學家,以中國的實際材料為基礎,以中國的沉積學理論為指導,撰寫出的反應中國當今沉積學各個領域的研究狀況水平和特色的專著。 本書可供沉積學地質學及其他地球科學的研究人員及相關院校師生的參閱。


上學時候用的教材:

另外,網上找到一個名為2011099110352的doc文件。可做參考,內容如下:

國內外礦物、岩石、礦床學教材對比研究報告

邱檢生 趙 明 陸建軍

岩石是構成固體地球(特別是岩石圈)的基本物質組成,絕大多數岩石均是由一種或數種造岩礦物按一定方式結合而成,礦床可以認為是岩石中某種有用元素達到可被工業利用、或岩石本身的工藝物理性能可被工業所利用的地質體。因此,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課程是高校地質學和地球化學相關專業的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基礎課。開展國內外該課相關教材的對比研究無疑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也將促進「雙語化」教學課程的建設,為此,依託設置在南京大學的教育部地學類外國教材中心,我們系統開展了國內外礦物、岩石和礦床學教材的綜合對比。

1、國內高校礦物、岩石、礦床學當前使用教材簡況

對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西北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10餘所高校開設礦物學、岩石學和礦床學相關課程目前的教材使用情況進行了調研,結果表明:

礦物學(含結晶學)使用較多的教材有:

(1) 趙珊茸等. 2005.《結晶學及礦物學》(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潘兆櫓等. 1994. 《結晶學及礦物學》(三版), 地質出版社.

(3) 秦 善. 2004. 《晶體學基礎》. 北京大學出版社.

(4) 王永華等. 1985. 《礦物學》. 地質出版社.

(5) 薛君治等. 1990.《成因礦物學》.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6) 羅谷風. 1993. 《基礎結晶學與礦物學》.南京大學出版社.

岩石學使用較多的教材有:

(1) 路鳳香等. 2002.《岩石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趙澄林等 . 2001.《沉積岩石學》. 石油工業出版社.

(3) 邱家驤 主編. 1985.《岩漿岩岩石學》. 地質出版社.

(4) 王仁民 編. 1989. 《變質岩石學》. 地質出版社.

(5) 賀同興等. 1987.《變質岩石學》. 地質出版社.

(6) 孫鼐、彭亞鳴主編. 1985. 《火成岩岩石學》. 地質出版社.

(7)方鄴森、任磊夫主編. 1987. 《沉積岩石學教程》.地質出版社.

礦床學使用較多的教材有:

(1) 袁見齊主編. 1985.《礦床學》,地質出版社.

(2) 姚鳳良、孫鳳月主編. 2006. 《礦床學教程》. 地質出版社.

(3) 鄭明華編著. 1988. 《現代成礦學導論》.重慶大學出版社.

(4) 徐國鳳. 1980.《礦相學教程》. 地質出版社.

(5) 任啟江等編. 1993. 《礦床學概論 》.南京大學出版社.

從上面教材使用情況調研可看出,我國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課程目前使用教材偏老,新出版的教材數量少,除路鳳香等編的《岩石學》(2002,高等教育出版社)使用的高校較多外(包括中國地質大學、西北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2000年以後出版的少量新教材目前尚未被廣泛使用,因此,加快教材的更新出版應成為當前國內相關課程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2、國外礦物、岩石、礦床學主要教材簡況

國外大學授課很少有指定的教材,他們教師的授課一般是根據教學內容指定若干本教材供學生參考,而老師主要根據自己的教案講授,每一年講課的內容均會根據學科的發展或自己的研究心得進行調整和補充。

經對國外主要大學相關課程使用參考教材情況進行調研表明,「礦物學方向」課程的主要參考教材有:

(1) Perkins. 2002. Mineralogy ( 2nd ed.), Prentice Hall.

(2) Nesse, William D. 2000. Introduction to Minera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Battey, M. H. 1981. Mineralogy for Students(2nd ed.). Longman.

(4) Ehlers, Ernest G. 1987. Optical Mineralogy.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5) Putnis, A. 1992. Introduction to Mineral Scien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Whittaker, E. J. W. 1981. Crystallography : An Introduction for Earth Science and Other Solid State Students. Pergamon Press.

(7) Hans-Rudolf Wenk. 2004. Minerals: Their Constitution and Orig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岩石學方向」課程的主要參考教材有:

(1) Hughes, Charles James. 1982. Igneous Petrology. Elsevier Scientific Pub. Co.

(2) Hall, Anthony. 1987. Igneous Petrology. Longman Scientific Technical.

(3) Tucker, Maurice E. 1981. Sedimentary Petrology : An Introduction. Wiley.

(4) Best, Myron G. 2003.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2nd ed.). Blackwell Pub.

(5) Blatt H, Tracy R J. 2001. Petrology —— Igneous, Sedimentary, and Metamorphic.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6) Raymond L A. 1995. Petrology: The Study of Igneous, Sedimentary and Metamorphic Rocks. Wm. C. Brown Communications, Inc.

(7) McBirney A. R. 2007. Igneous Petrology (3rd edition).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8) Best M G Christiansen E H. 2001. Igneous Petrology. Blackwell Science, Inc.

(9) Winter J D.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 Prentice-Hall Inc.

「礦床學方向」課程的主要參考教材有:

(1) Harris, DeVerle P. 1984. Mineral Resources Appraisal : Mineral Endowment, Resources, and Potential Supply : Concepts, Metho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McDonald I et al. 2005. Mineral Deposits and Earth Evolution. Geological Society.

(3) Putnis, A . 1992. Introduction to Mineral Scien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Mitchell, A. H. G. 1981. Mineral Deposits and Global Tectonic Settings. Academic Press.

(5) Evans, Anthony M. 1997. 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Geology and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Blackwell Science.

(6) Franco Pirajno. 1992. Hydrothermal Mineral Deposits. Springer-Verlag

(7) Kula C. Misra. 2000. Understanding Mineral Deposi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8) Laurence Robb. 2005. Introduction to Ore-forming Processes. Blackwell Publishing

從上面授課參考教材使用情況調研可看出,國外近年來出版的新教材較多,特別是岩石學方向。這些新教材的出版可以為目前我國高校授課所倡導的雙語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素材,同時也可以為更新我國相關課程教材所借鑒和參考。

3、國內外礦物、岩石、礦床學主要教材對比分析

選擇國內外礦物學、岩石學和礦床學典型教材,通過對它們的編寫思路和編寫內容,以及編排體系的綜合對比,表明國內和國外在教材編撰中存在各自的特點,現概述如下:

3.1 教材編排內容

礦物學(含結晶學)教材國內主要強調結晶學的經典內容,即幾何結晶學和晶體結構的幾何理論,對晶體化學、晶體生長學的內容描述不多。相反,國外教材中則詳細描述了晶體場理論、化學鍵、熱力學原理、晶體生長學等方面內容。國外教材中光性礦物學的內容一直佔有很多篇幅,同時對開展礦物學研究的原理與方法,以及礦物研究的具體步驟一般都會作較詳細地敘述,而國內多將這部分內容歸到其它相關課程的教材中,如《光性礦物學》、《X射線結晶學》等。在礦物各論中,國外的教材中通常將礦物放到岩石和礦床中進行討論,增加了理論礦物學內容,但國內教材這部分內容一般都還停留在描述礦物學階段。此外,國外近年來出版的教材中重視應用礦物學內容,而國內這方面還較欠缺。

岩石學教材國內側重於單純的描述岩石學,主要介紹岩石的一些基本特徵,如礦物成分、化學組成、結構、構造、產狀、岩相、分類,以及各大類岩石的一些描述特徵,較少將各類岩石置身於一個統一的地球動力學背景中加以敘述。國外教材則相反,對岩石基本特徵的敘述所佔篇幅較少,而側重於將各大類岩石置身於統一的地球動力學背景中加以講述,如以火成岩為例,按板塊學說,將火成岩按大洋火成岩組合、島弧及大陸邊緣火成岩組合、大陸內部火成岩組合加以敘述。在講述岩石組合特徵時,還將岩石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學組成特徵融會到各類岩石的內容中去,從而對各類岩石的成因給予較全面的詮釋。總體而言,國外教材既包括岩類學內容,但更側重於岩理學知識,而目前國內教材內容相對簡單,很多內容在普通地質學中即已介紹,這是在教材更新過程中需更多加以注意的方面。

礦床學教材國內主要以礦床成因類型為主線編寫,教材通常的內容安排是首先詳細劃分礦床成因類型,然後對各成因類型礦床的基本概念、成礦特徵、成礦作用過程、礦床成因、成礦模式、礦床類型進行詳細敘述;而國外教材則一般以礦床成礦作用和成礦原理為主線,論述不同成礦作用形成的礦床類型及其成礦地質特徵、成礦過程和成因,或以成礦熱液系統為主線,論述不同成礦熱液系統形成礦床的成礦作用特徵等。國內教材對有關礦床學的基本概念闡述得比較清楚,對礦床類型的劃分比較系統,對礦床地質特徵、地球化學特徵、成礦地質背景、成礦條件、成礦作用論述得比較全面。在成礦作用與板塊構造背景研究方面,國內教材側重於論述成礦地質背景和礦床的時空分布。國外教材注重運用元素地球化學、實驗地球化學、岩石學、同位素及以及物理和化學等方面的理論與知識,來闡述成礦理論和成礦作用過程,同時較強調典型礦床研究。在論述成礦作用與板塊構造背景的關係時,國外教材力求把成礦過程與大陸演化聯繫起來,以闡述大陸裂解和拼合過程與礦床時空演化的關係。

3.2 教材編排結構

在教材編排結構上,國內礦物學、岩石學和礦床學教材基本均是二重結構模式,即分總論和各論,總論中介紹基本原理,各論中介紹各大類礦物、岩石、礦床的基本特徵。國外教材在編排結構上也有類似的特點,但也存在一些差別,這些差別主要體現在內容上的細化和歸併方面。以礦物學方向的教材為例,國外教材通常將礦物研究方法和原理的內容放在礦物各論之前,而國內教材有的則放在礦物各論的後面。國外有的教材將晶體化學和晶體格子構造內容放在晶體對稱之前講解,國內部分教材則放在晶體對稱之後,部分只將晶體化學內容放到晶體對稱之後。國外教材的上述編排可能與編者希望強調和突出礦物學內容有關,由礦物的基本特點引申出後面內容的討論,符合編排緊湊的要求。而國內將結晶學內容與礦物學內容基本並列,在編排上需要有另一種組織順序,以突出教材內容的層次,應該說,國內和國外教材的編排結構各有特點,在我國新一輪教材的更新過程中,編著者應儘可能吸收國內外教材的優勢所在。

3.3 教材裝幀印刷

國外和國內的教材都有圖文並茂的特點,但圖和照片的質量二者相差甚遠,國外教材中的插圖和照片一般較清晰,富有啟發性,補充了文字描述所不能表達的內容,便於理解和記憶。而國內教材中的插圖,特別是照片清晰度較差。在裝幀上,國外教材有的封面和書中照片都採用彩色印刷,顯得十分逼真、醒目,印刷紙張高級,裝幀精美,而國內教材考慮學生的購買能力,一般均採用黑白印刷及簡單的裝幀。此外,國外不少新編的教材都附有相應的CD,以及與該教材配套的PPT講稿文件,因此,非常適用目前所提倡的雙語化教學,而國內教材目前在這方面還較欠缺,應當在新一輪教材編寫中加以補充。

總之,在選材、章節編排和內容上,國內外教材各有特色,但總體而言,國外近年來更新出版的教材較多,編排內容更豐富和全面,更適合學科的發展,應該說是優於國內的同類教材。但國內近年來更新出版的教材也充分注意到了這些不足,根據學科發展對教材內容進行了相應補充,並吸收了國外教材編寫的長處。如國內近年來出版的 「結晶學及礦物學」(趙珊茸編,2005)教材,就是在充分參考了國外相關教材的基礎上編寫成的。該教材引進了許多最新的科研成果,基本概念論述充分翔實,教材編排上脈胳清晰,層次分明,內容豐富,基本上涵蓋了結晶學和礦物學的方方面面。同時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增添了數學群論知識來證明抽象的空間幾何問題,而省略了化學上的基本概念、晶體場理論等內容,可以說該教材是一本內容全面、資料豐富、取材新穎、結構合理、論述清楚的好教材,既可作為大學生的教科書使用,也可作為研究人員的參考書。但需要指出的是,該書如果僅作為教材使用,則內容可能偏多。通過對國內外礦物、岩石、礦床學教材各方面特點的綜合分析,從中找出各自的長處,必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後續幾年將陸續更新出版的教材水平。


看樓上的大神們推薦的主要是中文教科書,我再給你推幾本英文的吧。

這兩本是本科時候系裡推薦的岩石礦物學教科書

這本現在正在看,研究生入門用的,感覺很不錯。


謝邀,我主要關注火成岩,姜大偉貢獻的一些書挺好的, @什剎海邊樹的那兩本對於我而言也很好,最近就在看。另外再推薦幾本吧,電子版我都有,需要可私信:

1.Treatise on Geochemistry,有兩版了已經。

第一版封面:

第二版其中3、4卷是講核幔、地殼的(第一版是2、3卷),現在做岩石地化的挺適合讀讀。

第三、四卷卷首插圖,應該認識的啦:

2.去年在雁棲湖上課的時候吳福元老師講火成岩的時候推薦的幾本(有人提到的John D. Winter那本的兩版我這也有電子版,不列在下面了):

這本百度都能找到資源,可能適合剛上研究生的同學吧,另外幾本馬昌前老師他們的書也不錯的;3.另外你可以備一本工具書,相當於辭典,裡面文字還是很清晰的,支持搜索功能:

先就這些吧~


這本是地大岩石學課程教材,另外關於碳酸鹽沉積岩還有一本專著叫《碳酸鹽岩微相》很好,可以讀一下


目前岩石地化方向,推薦兩本。第一本是Winter的Principle of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Geology, 講的深入淺出,本科學習足夠,研究生學習可以當參考,建議eBay 或者Amazon 買二手的。第二本是Rollinson1993的Using geochemical data。看完這兩本大概岩漿岩和變質岩基礎就有了。具體哪個方向再去找Paper看。


這本書真心是我覺得在岩石學裡寫的最好的一本書了。。。深入淺出,醍醐灌頂。注意作者是Philpotts和Ague,貌似有一本相同名字的書,但作者不同。


推薦閱讀:

海陸分布與地球自轉、經緯線方向有關係嗎?
不是地理專業的人如何才能學到地理專業的知識?
地球上的石油是否可以不斷產生,永遠用不完?
為什麼地質圖中每個區域只有一個顏色?
做地質工作,出野外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地質學 | 地球科學 | 岩石 | 岩石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