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是如何分類的?

現在總統說同傳交傳,但是翻譯的分類究竟是怎樣的呢?是不是總體分為筆譯和口譯?然後再細分?


先貼個圖,看按照什麼分類標準來分類吧。

口譯按形式來分,交替傳譯,同聲傳譯

按翻譯流向來分,單向、雙向

按內容來分,儀式、談判,等。。。

一般也沒那麼複雜,就是按形式來分,交替傳譯,同聲傳譯。。。

筆譯更多是按內容來分吧?上文已經有童鞋回答的很清楚了。


這是個看似簡單但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專門思考了一下,發現翻譯的分類並沒有我原來想像的那麼容易。應該說,隨著歷史的演變和社會的進步,翻譯的分類是越來越複雜了。

這裡就不回顧翻譯史了,一般來說,把翻譯分成口譯(interpreting)和筆譯(translation) 兩個大類是通用的做法,可是,大家不要忘記了手語翻譯(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哦,從中文字面意思看,手語翻譯肯定不屬於筆譯,但似乎也不屬於口譯,國外則默認把手語翻譯放到interpreting的大類下。手語翻譯是容易被忽視的一個譯員群體,所以還是要特別指出一下噠,那什麼,大家還記得在曼德拉追悼會上胡亂比劃的那個手語翻譯么……-_-b 翻譯就是這樣,翻好了沒人記得(張璐那種場合與級別除外),一出事故就馬上出名了……

言歸正傳,口譯和筆譯這兩個大類還可以細分為若干小類,先說說筆譯。

如今的筆譯市場以應用型翻譯為主,非應用型翻譯(一般指文學類翻譯)占的比例已經較小,所以「翻譯」這一職業實際上已經從傅雷、楊絳這些「翻譯家」變成了大量接活兒的「翻譯匠」,這裡可不是貶低翻譯,我們不是最需要「工匠精神「了嗎?在應用型筆譯中,往往根據行業或領域分類,翻譯公司讓譯者註冊的時候,都會請他們填寫自己擅長的領域,以便根據專長派活兒。值得注意的是,某些領域的筆譯文本具有比較突出的特徵,或者是帶有與某個行業相關的特殊性質,所以在筆譯市場上佔了比較大的比例,比如醫學筆譯、法律筆譯、金融筆譯等,這些領域的筆譯人才需求很大,薪酬不菲,卻一將難求,很多高校都會特別開設針對這些領域的筆譯課程。順帶說一句,正因為應用型筆譯佔了市場中較大的比例,機器輔助型翻譯才會這麼有市場(是機器輔助翻譯,不是百度翻譯那種機器翻譯!),反正我很難想像用TRADOS去翻譯莫言的小說……

當然,互聯網時代還催生了許多新的筆譯類型,除了機輔翻譯,還有我們都很熟悉的眾包翻譯,對,就是字幕組神馬的。

下面再來說口譯,我是專門做口譯的,會重點談談口譯的分類。這裡的口譯不包括前面說的手語翻譯。

口譯可按以下三種方式分類:1、按工作模式;2、按專業領域;3、按場合/活動。

1、按工作模式

先從時間的角度看,可以分成同聲傳譯(同傳)、交替傳譯(交傳)兩大類。同傳比較省時間,交傳呢自然就要花不少時間。那麼同傳的精確度是否一定低於交傳?一般認為如此,可是實際並不那麼簡單,畢竟影響質量的因素太複雜,也有口譯實證研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這裡就不討論了。

同傳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會議同傳(帶箱子、有專業設備、有搭檔)和耳語同傳(沒箱子、坐聽眾旁邊、可能沒搭檔),有時也會加上視譯(看著文本口譯),當然視譯的分類還存在爭議。另外,現在還出現了專門為市場調研或學術研究服務的小組討論同傳(FGD同傳),還有很多過去同傳比較難進行的場合,由於導覽設備的出現,也慢慢在使用同傳工作模式,譯員要拿著設備下車間、進工廠(我還進過菜市場……),這種設備解決了傳聲的問題,但沒解決隔音的問題,所以對譯員是很大的考驗,這種工作模式也有待進一步規範。

再從空間的角度看,口譯還可分為現場口譯和遠程口譯,現場口譯指發言人、聽眾和譯員都在同一現場,在遠程口譯中,這三方不在一塊兒,而且可能分散在好幾個不同地方。電話口譯、視頻會議口譯、電視直播同傳都屬於遠程口譯。

2、按專業領域

這個分類和筆譯有點像,根據所翻譯內容所涉行業,口譯也可分為醫學口譯、法律口譯、外交口譯、商務口譯等。我上的專題口譯課也是按照專業領域來劃分主要專題的,不過個人覺得更重要的一個分類是第三條——

3、按場合/活動

這個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對第二種分類法的細化,但個人覺得有必要把「場合/活動」單獨拎出來講,因為不同場合/活動對於譯員的作用、客戶的要求、口譯策略的選擇等等重要問題都有影響。舉個栗子:

活動A:幫呼吸科學術論壇做交傳,將外國專家的演講翻譯給在座的中國醫生聽

活動B:陪同外國病人去呼吸科看病,幫助他和中國醫生交流

兩個活動同屬醫療口譯的範疇,用到的專業術語可能都是一樣的,不過A的專業性往往更強一些。在人們眼中,活動A似乎要更加高大上,但活動B對譯員的要求可一點兒不低。在活動A中,你翻錯了,估計現場聽眾馬上就能覺察到,畢竟,只論專業知識,在場的各位都比你熟得多。但在活動B中,你翻錯了,醫生錯判病情,病人聽錯醫囑,那可是分分鐘要命的事兒!

再者,活動B的突發情況可能更多,譯員也會面臨更多倫理考驗,當你發現和自己同族裔的病人在醫院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時,你會怎麼辦?當病人因為過度緊張難受而忘記了將自己對某葯過敏,而你又恰好了解這個情況,你應該跟醫生主動講么?種種問題,都是在活動A中不會遇到的,個人認為,活動B實際上對於譯員的綜合素質有更高的要求。

綜上所述,譯員在接活的時候,不僅要問清楚工作模式、所涉專業,還要搞清楚所服務的場合、活動、對象都有哪些特徵,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到時應採用的口譯策略做出判斷。

最後再補充一下,學界和業界對口譯還有一種比較模糊的分類法:會議口譯(conference interpreting) 和 聯絡口譯(liaison interpreting),上面的活動A就可算會議口譯,活動B可算聯絡口譯(也叫陪同口譯),不過很多活動我認為是會議和聯絡無法覆蓋的,比如庭審和課堂口譯等。

從歷史的角度看,會議口譯的出現時間是遠遠晚於聯絡口譯的。聯絡口譯古已有之(不是說最古老的職業除了prostitute就是interpreter么-_-b )會議口譯則始於1919年巴黎和會,算是交傳正式用於國際會議的標誌,而同傳登上歷史舞台的標誌性事件是紐倫堡審判。

最後的最後,我認為不管按什麼分類,都不應該隨便按照市場上的價格或者口譯的工作模式,把口譯分為所謂的高端低端,自然,市場本身可以有高端中端低端之分,定價本身也有它的道理,但並不完全合理,因為不同的口譯對於譯員的要求也不一樣,往往不具可比性。比如說,同傳要求譯員具備優秀的聽說同步能力,而交傳要求譯員具備良好的短期記憶。另外,交傳時,譯員是被放在鎂光燈下的,要獨自長時間工作,聽眾要求也更苛刻,因此相比同傳,交傳對譯員的儀錶和身心素質都會有更高的要求。可是如今市面上交傳的價格遠遠低於同傳,這並不合理。作為譯員,我們在克服困難儘力提供最佳服務的同時,也衷心希望客戶和翻譯公司能多了解一下不同類型的口譯對譯員素質的要求,而不是一味地認為譯員開出的價格是「獅子大開口」。



謝邀!

一般最基本分類就是筆譯和口譯,然後筆譯口譯里都會涉及到各個領域,不是 @李永福知友圖片上那麼絕對,工程上也需要口譯的,比如工程現場或者會議就需要口譯。

這方面沒有絕對的分法,只有根據現場具體情況調整的做法,就是做筆譯的也可以做口譯,做口譯的也可以做筆譯。


大體上的分類同李老師一樣!但是對於我們工程企業而言,常用的會按照從事的領域來分類!比如我是做過工程翻譯和設計(包括cad和su)的,擅長的是混凝土(包括預應力)和鋼結構,和橋涵這塊的,我接觸的到還有法律翻譯(合同之類的)!


推薦閱讀:

隨著Skype Translator這樣的產品推廣,翻譯行業的前景是怎樣的?
Dungeons & Dragons 為什麼被翻譯成 龍與地下城 而不是 地下城與龍?
有「日式中文」「英式中文」的翻譯腔,有沒有「法式中文」「德式中文」「俄式中文」「意式中文」?
筆譯跟口譯比有何不同?專業要求方面怎麼樣?具體培養專業素質需要怎樣不同的努力方向?
針對哈利波特的咒語翻譯,台灣版與大陸版的區別為什麼那麼大?

TAG:翻譯 | 同聲傳譯 | 翻譯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