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真的能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後看出學生智商的高低嗎?
看到此題邀請之後,我第一時間屁顛屁顛跑到我媽面前說『麻麻我問你個問題你經過一段時間相處之後能看出學生智商高低嗎』我媽忙著批改作業頭都沒抬壓根沒理我,我爸倒是回了我一句『非得老師能看出來嗎,你這四年你看不出你室友聰不聰明嗎』
我竟無言以對。當然可以,這又不難。
公平一點,其實學生也可以看出哪個老師智商比較低,哪個老師是書獃子,哪個老師好欺負,哪個老師死腦筋不轉彎。這樣說,大家好受一點了吧。
就好比說,好的老闆可以明確看出哪個員工有潛力。
員工基本上都清楚哪個老闆有實力、哪個老闆好騙。說不清楚都是騙人的。人是群體動物,抓住其他人的強勢和弱勢,是我們的天賦。並且,好的老師,和幾乎所有兒童心理學家,都能看出學生還能提高多少,以及提高到那個程度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之所以不說,只是因為說了也沒用。舉個例子,一個小學二年級的男孩,多動到一塌糊塗,成績爛到不會加減法。家長認為孩子有智力問題,或者有多動症。但是老師一眼就看到了真相,是這個孩子沒有接受任何學前教育,不習慣於靜坐集中精力。另外家長平時工作忙,很少和孩子相處,於是孩子只能通過搗亂引起大人注意,作到請家長最好了,爸爸媽媽會在老師面前和他談話,這是他在家裡無法得到的重視。解決方法呢?很簡單,就是父母每天陪孩子一個小時。一開始可以玩一個小時,等孩子喜歡這種模式以後,就陪他寫作業、看書、畫畫、玩樂器——做一些安靜的智力活動,順便增加孩子受到大人賞識的機會。
這不是什麼高級理論吧!一般人都能想到這一點吧!
然而說了又有什麼卵用呢?以前沒有時間陪孩子的人,會突然變得有時間嗎?然後誰去賺錢呢?誰補償家長的娛樂時間呢?他們有這個毅力不是早做了嗎?他們有這個耐心還能放置孩子不管嗎?所以,老師「能看出學生智商高低」,大體是這樣的:
從孩子現在的表現,和家庭願意為孩子付出的努力,能基本看出孩子以後的成長軌跡。家長在外人面前裝出關心孩子的樣子,以及通過互相指責、指責老師、指責教育制度、指責全社會以造成自己關心孩子的假象,都是呵呵噠。你把別人當SB,SB看你亦如是。矮油,你竟然說「SB」這個詞,你還怎麼教別人啊?
我又不是老師,管你呢。我是給老師提供諮詢的兒童心理學家。「老師對兒童的眼力」,可以持續多久呢?
換個問法,如果一個老師把一個孩子評價為「天才」,他的天才程度可以準確幾年呢?會不會這個孩子生活發生變化,「天才度」就有所改變呢?
不幸的是,孩子年齡越大,老師的評價就越準確。對於幼兒園的孩子,老師很容易看走眼。小學生,估算的智力程度可以保持兩三年。高中生,你的表現基本上就是你的人生了。企業員工,老闆對你的評價基本上都十分準確。當然,這裡面有一些不確定因素可以抬杠。比如一些老師很有經驗,但是他們的經驗只適用於計劃經濟時代,對於當前以及以後20年的人才趨勢,他們不懂也判斷不出來,因此會誤判學生的表現。讚賞一些愚直的傢伙,貶低頭腦靈活的人等等。這些不算。邀請我兩次了,不忍心再迴避了。
一直不答主要是擔心題主是不是遭遇某些老師的不當評價(這裡的「不當」是指對於智商的評價不應該被題主知道,與評價正確與否無關),而我的回答恐怕會令你失望。
我教師生涯的前五年是在一所體校度過的。這所體校有十幾隻運動隊,以重競技和田徑為主,學段從初一到高三都有。每學期,都會有很多學生被招進來,也會有很多人被退回。同年齡段的孩子從初一能練到高三的十不存三。幾乎所有被退回的孩子都不是因為比賽成績不好,因為他們連比賽的機會都不會有。每天訓練時,規模大的隊伍能有上百號人散在館裡各練各的。教練布置好訓練任務後一般只盯著有比賽任務的重點隊員,其他人,尤其是剛入隊的小孩是不會有一對一指導的機會的。但這並不代表教練完全不管你,他隨便用眼角看你一眼,你練得認真不認真,你的水平有沒有進步,他都一清二楚。以散打、拳擊為例,教練背對你聽聽你打沙包發出的聲音就能判斷了。
後來跳槽到市重點,一路跟到高三帶一個物理普通班。因為是重新選課編班,所以五分之四的學生我都不了解。大家應該都知道學校會私下給每個班定一本二本指標的,一模二模我的班一本率都正正好好達標,但我平時盤算的時候總覺得應該能超出指標至少一半,但我不說。最後高考下來的確超指標50%,我看好的那些孩子基本都考上了。相反我覺得會落榜的孩子,一再勸他們分流考好一點的大專,可家長非要碰碰運氣的那些,都不出意料地落榜了。我們老師對什麼最熟悉?不是考試,不是教材,是青春期的孩子!一個人一輩子只有過一次青春期,一個家長一輩子只養過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二胎另算),而我們老師呢?從二十多歲開始每天面對青春期的孩子,要一直教到到六十多歲。一個學期要同時教40-100不等的孩子,絕對超過大部分人一輩子能接觸的孩子數目。即使每個孩子都有不同,但大體上是共性多於個性的。說的通俗一點,在看人,尤其是看孩子這一點上,中學老師有著無可比擬的經驗值。看走眼一兩個總會有的,但大數據上基本不會看錯。而且題主你可能不敢想像,我們都不用一兩個月。幾節課,幾次作業就夠了。如果是高一新生,一兩個星期就能大致看出你的基本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如果是高三,一兩個星期就能看出你的問題在哪裡,能挖多少潛力,大概能考到什麼檔次。還是那句話,看走眼一兩個總會有的,但大數據上基本不會看錯。很多人覺得智商會變,智商有很多測量標準,智商包含很多個方面,讀書不好不一定智商不好。你們說的都對,這個「不一定」肯定會存在。但是這個「不一定」恰好發生在你身上的概率有多大呢?更何況我們老師談聰不聰明,智商高不高,永遠只針對15-18歲的中學生。你到了40歲獲得奇遇,突然開竅,參悟了宇宙真理,又關我什麼事呢?我的評價永遠只對中學階段負責。老是考平均分以下,每一屆都背的課文他背不出,每一年都考的題型他掌握不了,說他不聰明還嫌我不客觀嗎?
我還是想重申,就如同學生一定會背後議論老師,老師評價學生聰不聰明也是必然的。但老師的評價不應該讓學生聽到。
最後說句題外話。有一句話,老師家長學生都常說,卻絕對是假話,只會麻痹一個人,給人不切實際的幻想,妨礙正確定位。「xxx其實很聰明,就是不用功,還有xx年/月,如果努力一把一定能考上。」能。老師接觸學生越多,判斷學生智商水平的準確率也就越高。
以前在職校教學生flash,同樣都是第一次接觸這個軟體的學生,兩節課下來,會呈現很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大部分學生處於中間水平,能夠大致掌握課堂內容。
少數幾個學生,手把手教,手把手地教,他們也學不會。。。我發誓,這幾個少數的學生,學習態度非常端正,非常認真!就是反應不過來,不透氣。
還有少數同學不僅掌握了我教的,還拓展性地做出了自己的創新動畫效果。
除了我教的這門課,大多數學科情況也是如此,包括職校最主要的實習課(在實訓車間跟著指導教師動手操作)。
這就是智商差異。
智商高的學生,真的是非常透氣,一點就透,一通百通。他們總是突破你的預期教學效果,教他們是很爽很省力的事。
智商低的學生,通常都不太透氣,大多數還非常認真,總是抓著老師追問。有時,我面對他們的認真,心裡也是覺得有點難過。大多數情況下,再努力也彌補不了差異。
但是,關於人與人之間智商差異這樣的話,老師是不能說的。老師只能安慰和鼓勵他們,你們是很不錯的,就是還欠缺一些方法和學習技巧,繼續努力就會好起來的。
對不起,我政治不正確了。沒有給有些知友想要的答案。
就像有些人生來就美貌,有些人生來就相貌普通,有些人生來就相貌醜陋。智商如同人的容貌,也有個體差異。
人,真的是生來就不平等。
但是,難道因為有差異,就不努力了么?
我想起了兩個人在森林裡遇到熊的故事,兩人拚命逃跑,跑了一會,甲對乙說,算了吧,我們跑不過熊。乙對甲說,我是跑不過熊,但我只要跑贏你就好了。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努力,並不是為了跑過熊,而是為了跑贏同一層次的同伴。
從我們還是一個小蝌蚪,就知道全力游向卵子。
人,活著就是競爭。唯有努力跑贏同一層次的,才有可能進階。
所以,我常鼓勵自己,比你美,比你有錢,比你聰明的妹子都在努力,你有什麼資格不努力。
所以,我們才會提倡勤能補拙這句話啊。
PS,評論區有些人連內容都沒看懂就著急忙慌地開始噴人,只輸出態度,卻不會輸出內容。真讓人遺憾呢。╮(╯_╰)╭謝邀。作為一個僅從教3年的年輕老師,我覺得我做不到。
智商這個詞不敢說。應該這麼說:老師相處幾個月就能看出一個學生當下的表達能力、對每一類知識掌握的快慢程度、本身知識儲備。
人是複雜的,也是不斷成長的。青少年尤其成長的特別快。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情況多的很。所以我會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我的學生。永遠對他們抱有更大的期望。謝邀。不是老師,但讀研期間帶過一些師弟師妹,勉強算有點教學經驗,說說我的看法吧。
不同學生之間的悟性確實是有差距的。像我做動物實驗的時候,一個人忙不過來,時常叫師弟師妹或者本科實習生來給我幫忙,順便也教他們點東西。明顯能看出差別。有些孩子才上大三,大四甚至大一(是的,大學一年級),此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動物實驗甚至從來沒有見過活的老鼠,但是一上手像模像樣,很多細膩的手法不用強調就知道,似乎是生來自帶技能;相比之下我的嫡親師妹,正牌研究生,雖然也挺好學但是學東西完全沒有那些比她小的孩子快,很多細節我要手把手教,不厭其煩的講。雖然最終她也能把該學的東西掌握,但明顯覺得教她要比教別人花的功夫更多些。前兩天我一個大四剛保研的師妹做文獻彙報的時候講了兩篇發表在Cell(頂級期刊)上的文章,每個實驗結果都講的很清楚,而且語言流利,一點都不卡殼。聽完了,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我反正是自嘆不如。哪怕以我現在的水平(答主碩士快畢業了)要讀懂並講好這兩篇文獻都還是有一點難度的,本科階段的我即便勉強講的出來,也絕不會比她講的好。可以說,在基本的科研素養方面,優秀的本科生完全可以比肩普通低年級的碩士生,甚至更好。我們學校還只是普通的211學校,我相信更好的學校里一定有更優秀的小孩子。
高等教育階段已經選拔出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了,學生之間尚且有很大差距 可以想像在基礎教育階段,理論上學生之間的差異應該只會大不會小。比較用心的老師,應該很容易能看出學生之間的差距的。至於這種差距是不是智商差距,不好說。科學家認為智力分為7個維度,也就是說,智商是一個綜合性指標,不能以簡單的一個方面的表現來評價每個人智商高低,這不合適。如果硬要說這是智商差距的話也只能說是每個人「科研方面的智商」有差距,不能把這個結論推廣到其他方面。
換句話說,一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如另一個研究生,不等於他智商不如另一個研究生。有可能在其他方面他表現的比其他人都好呢。就像我師妹,她雖然做實驗不行,但是唱歌很好聽啊。————————————麻煩評論區不要再扒我和師妹……我是師姐……謝邀,這幾天開學真的非常忙,不知道知乎上為什麼突然多了這麼多邀請,先簡要答幾句吧,以後有空再來慢慢補償。這麼多年我都一直對學生的心理成長非常感興趣,所以課下與學生的交流也很多。我的個人經驗是,智商其實是看不太出來的,因為有些孩子不善於表達,老師最忌諱的就是給學生貼標籤,所以我一般對待學生以引導為主。但是情商倒是一段時間之後就能看出來的,情商高低的表現比智商明顯許多。
我沒有這個自信 能夠看出學生的智商
我只覺得通過簡單的交流 我就知道我們是否是合適的師生 合適的 嗯來吧 請你好好學習 一般將來不會太差 不合適的 你還是選其他老師吧 轉專業吧 你只是沒有找到你的miss right 你不是不好 只是我們不合適 不要彼此耽誤了 我的教學方式不適合你 勉強是沒有幸福的 再相處下去只是彼此折磨而已 所以 還是分了吧作為一個教師 我很贊同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在某些學生來說,有些老師就是「不會教」的老師,他們應該自己找到合適他們的老師才有合適他們的方式、才能夠把他們教好,所以奉勸各位老師,我們就不要勉強了。何必呢?你費心費力,他苦不堪言,這對彼此都是折磨啊,放過學生也放過自己吧。該退檔的退掉,該轉班的轉掉。
謝邀~
感謝信任,但是首先我還是想先明確一個問題:題目中的智商指的是什麼?我們一般概念而言的智商,指的是人的短期記憶力,推理能力和言語能力等各種能力的綜合,體現的是一個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你如果問的是這個,那麼我個人認為,是看不出來的。智力本身是一個多元的概念,學生學習失敗不代表他的智力就不高,他的長處可能完全在學校教育的氛圍之外。所以我認為,從這個角度而言,是沒辦法真正判斷出學生智力高下的。如果你指的是:「都在一個班級里學,為什麼有的人成績這麼差,有的人成績這麼好,肯定是因為成績好的聰明」,這樣一個概念的智商。那麼首先也要明確一個問題:在一個班級里,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學生之間成績的巨大差別?
個人認為,一般情況下,在同一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先天基因差距所導致的智力差別不會很大。而一個學生的成績好壞,更多的是和自我效能感、專註度、學習策略的應用等各方面的因素有關的。從這個角度而言,教師,尤其是有經驗的教師,的確可以很快就分辨出學生的好壞。哪些學生更加善於總結,哪些學生更加容易開小差等等,其實教師對這些問題都是瞭然於心的。而我個人覺得,在中小學階段,學生是否能夠擁有這些方面的優秀品質,很多時候和家長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的。換句話說,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家長更多是要問問自己在這其中做了什麼總有家長說讀書人成不了大器,不讀書的人沒有被束縛會更成功,殊不知人生的成功更多靠的就是學習多需要的專註力和恆心等等。尤其是那些基礎知識很難掌握的孩子,的確是不太容易在學習之外的領域有大的建樹的。ps: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學生對於自己是否能夠掌握這個知識的主觀判斷。自我效能感越高,學習動力越強第一次被邀請回答這種問題,感覺教育學沒白學啊!我繼續看我的教育心理學去了智商不知道,悟性,認真程度,學習能力能看出來
我看不出,只能看到在我的課堂上表現最突出的,其他大部分都差不多。我和兩位班主任老師也交流過,前一位說任教近十年只見過一個學生極為聰明,後一位說見過兩個學生,並且列舉完學生的具體表現後,她們都強調說『在我的課上』。
課堂表現和學業成就無疑與智商相關,問題是,以一門功課或成績判定該名學生的智商高低,是否以偏概全且不客觀?有個三年級的女孩子讓數學老師很是操心,多次和家長談話,希望把孩子的成績提上去,收效甚微。能說孩子腦子不行嗎?事實是在換了一個補課老師後,孩子的數學成績提上去了,說明問題出在教與學的環節。
另一個三年級的男孩被媽媽領去醫院查智力,測出來140+,媽媽忍不住在朋友圈曬『醫生說你是天才,媽媽感動得眼淚都下來了,讓那些不看好你的人閉嘴吧!』孩子回到學校照樣欺負同學,把別人踢倒,上課搗亂,和老師對著干,成績一塌糊塗。老師只好說你家孩子太聰明,我教不了他。
對比兩個孩子的變化,女孩的家長做了很多努力幫助孩子改善,注重作業質量,抓知識漏洞,從基本概念補起,精心挑選家教老師。男孩的家長只做了一件事,帶孩子去測了個智商,然後撒手不管。我覺得家長的智商是關鍵。
從日常接觸中看,有的孩子第一感覺特別冒尖,再深入了解後發現,他們反應快,搜索和提取信息的速度較快,理解力強,能立刻明白你講的意思,但回答不準確;有的孩子看上去很懵懂,問個問題半天答不上,可如果給夠時間,他的回答較前一種孩子更全面,準確度也更高。這兩種孩子誰智商高呢?我說不上來,只知道他們有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同的編碼和組織方式,不同的認知風格。
相信如果我有幸遇到天才學生,一定會立刻甄別出,智商高到天才級別表現異於常人,在群體中甚是扎眼,其他大部分學生則好比一個人有100元另一個人有99元,沒太大區別,較之智商,我對他們是如何學習的更感興趣,那才是我關心的。別說老師了……就連我們知乎上多了,也能看得出誰有腦子誰沒腦子啊
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不是智商的差別,而是專註力、觀察力和持久力的差別。只要看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了、
肯定是可以的啊。特別聰明和特別笨的,幾次就看出來了。性格可能要觀察久一點。
不要說老師了,就是一般人,相處久了,對方什麼斤兩,大家心知肚明。真的,輕而易舉。其實不光老師啊,你也行啊,你不是動不動就罵人傻逼、弱智、腦殘嘛?
做老師的時候我覺得每個學生的能力如何,能有多大的提升空間,基本上一兩次課就可以確定。
但想想自己做學生的時候,我覺得老師從來就沒有真的懂過我,他們不知道我能做得怎樣,更不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所以,其實我是很想知道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我也很希望知道哪些因素會影響老師對學生能力的判斷;依個人經驗我們很難作出客觀的判斷,我更希望看到可靠的相關研究。
講真,我發現學得比較累的孩子,他們的氣質非常詭異地相似。
第一是眼睛。你觀察一下,有些孩子的眼神是很難聚焦的,常常處在飄忽的狀態中。空洞獃滯這種形容詞常很難跟孩子聯繫起來,但是碰到需要注意力的地方或者說學習點,你就可以在一部分孩子的身上看到什麼叫身在魂不在。聰明的孩子眼睛有靈,是非常有神的。
第二是嘴巴。常保持微張的狀態……不是那種很誘人的微張。是那種獃滯狀態的微張,配上空洞的眼睛,真是,絕了。
第三是慢動作。這類小盆友大多動作比同齡人慢,表現在吃飯反應說話走路各方面。尤其走路背微駝,習慣拖行,如垂暮老人。所以孩子千萬不要扔給祖輩自己不管!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祖輩帶孩子已經不僅僅會出現溺愛的問題,還有平常行為狀態的模仿問題。
評論區腦洞好大^_^,在學習時,以上三點全部,是全部符合,後進生無疑。這樣的孩子不是說永遠就笨了,但是在現階段他學習是的確比較吃力的。
本回答從小學低段教學經驗總結而來,知友的年齡已經有了自己固定的學習狀態及模式,本回答不適用於成人,可不要對號入座哦。
4.26更新 姨媽來的太快就像龍捲風,一下午連上戰袍的機會都沒有
然後我想起三年前這時候正實習,一牆之隔看老師,動不動就怒啊,罵啊,一點都沒有教育的慈悲,絲毫不求問題的本質。心想自己以後千萬不能這樣 ,自己做了班主任後,不知不覺就開始了無極限的憤怒生涯。然後會有好多人會像我當時那樣,隔著玻璃以為自己足夠近,然後輕易地 judge。
感同身受這東西,曾身在其中我都毫不理解,非得非得親生經歷才知曉箇中滋味,可見其多難。
實習結束,告別那天我對著相處了一個月的孩子哭的不成樣子。我說,陳老師要暫時離開你們了。我希望你們知道,你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朵花,有些花在春天盛開,有些花在初夏開放,有些花在深秋綻放,還有有些花在寒冬飄香。我看到班裡好多好多花開的特別漂亮,還有些花特別特別努力地準備盛開,可能我暫時看不到了,但是我相信你遲早會很棒地開放,陳老師在什麼地方都會為你感到幸福!
這段話現在回想起來真真是打臉,我曾經那麼發自肺腑地試著理解短暫相逢的學生。現在對著說了三百遍仍舊不聽的學生,一秒內平行處理著固執的說謊的多事的脆弱的學生,我同樣發自肺腑地憤怒,我是那麼地希望你們好啊。我多麼希望教給你們自律,自控,自覺,自信,接下去沒有我的人生你們可以披荊斬棘,無所不至、無所不往。
錯就在這裡,我懷著世間最高的期待。
我還不能夠接納你們的錯誤和意外。
我還沒能靜下來等有幾朵的花開。
對不起啊,有時候平行處理怒火上涌,所以經常逗你們開心,希望能均衡你們的記憶。等等我啊,容我調整,與愛成活。
live with love,共勉。這麼來說吧,智商是看不出來的,但是「智商」是很容易看出來的。
我們一般說的「智商」並不是真正的智商,而是指學識,素養,理解力,學習能力和方法。那些東西都有可能是孩子過去學的,這些東西都是能夠培養的。好學生和差生很好分辨,差生可能懶惰,可能不知道學習方法,但是他們的智商並不一定比好學生差。當然了,真正的天才和蠢材也是挺容易看出來的,不過大多數人其實真的是差不多的。然而,大多數人其實真的是差不多的這點,反而更可怕。謝 @公子丁 邀~
圍觀了一圈答案,發現大多數人都持肯定回答啊,那我就給一點不同的意見?
第一,智商是否存在明顯差異?
智商是存在差異的,但大部分人的智商真的沒有差太多。包括大部分人眼裡的學霸學神,真的是智商異於常人么?從個人的觀察來看並沒有那麼誇張。大家都很聰明,每個人的聰明在不同方面而已。大多數看起來像智商差異的行為差異,其實都可以用思維習慣,注意力集中程度,大腦活躍程度來解釋。
比如我遊戲里認識的一個朋友A,大家眼中標準的學渣,大專在讀從來不上課。但在遊戲上就天賦異稟。在數學常年掛科的水平下,能把一個遊戲里的交易行系統研究透,總結出一套差價規律+手動高頻交易,然後在工作室橫行的交易行里賺很多金。最厲害的是,A能在只有自己關注交易行價格的情況下,準確猜測出本服的工作室的動態,比如在炒什麼貨在囤什麼貨。然後這哥們只需要開幾個小號跟進工作室,就能賺到一筆價值不菲的遊戲金幣。真的,我覺得這水平可以碾壓大部分的經濟學本科生了。A不聰明么?在我看來真的太聰明了。但可能這種聰明在學校里是看不出來的,只有專註於遊戲的時候,A的聰明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二,老師眼中的聰明學生的實質?
除了真正聰明的學神,比如年紀輕輕就手握幾塊國賽金牌,學啥會啥,睡覺打機逃課各種高等數學課考滿分從來不衝突的這種,其他的聰明的學生,大多有跡可循。
比如老師眼中的聰明學生,可能是在自己講完一節課,能馬上給出正反饋的學生,因為很多人的常態是需要兩到三遍的重複才能真的掌握一塊新知識。但沒有人知道這種正反饋,是真的聽了一遍就馬上領悟,還是這個學生已經在開學之前上過補習班,甚至已經完完全全上過同樣的一遍課了。但就算聽一遍就會的這種,我覺得也是大部分人能夠做到的,只是缺乏一些技巧而已。
準確地講,你越能在老師面前表現出的成果/付出的比例越大,在老師眼裡你聰明的概率也越大。我想大家應該都遇到過一種「聰明人」,在學校里玩,在家裡學,來營造一種自己毫不費力但卻可以取得好成績的假象。
第三,老師的看法有那麼重要麼?
我不是貶低老師這個職業,老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但同時不同階段的老師,小學,中學,高中,甚至普通大學講師,都有其各自眼光的局限性。
比如一個普通高中的老師,可能眼裡最聰明的學生,就算他帶出來的清華北大生了。但他可能不知道,同樣清華北大的學生,智商上的表現也會有天地般的差異。再比如之前看過一個醫生的回答,最怕遇到的病人是什麼職業的?答案是小學教師。
所以我覺得提出這個問題的題主,不要太過於關注老師的評價,不要太過於關注莫須有的智商,大部分人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專註於自身的修養才是更重要的。別人的讚美抑或毀謗,在強大的內心和絕對的實力面前,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呢。謝 @公子丁 邀。不能。
我這個回答大概要得罪一批人了,很多人不是智商問題,而是連腦子都沒有,比如眾答主們。就你們這水平能別瞎湊反政治正確的熱鬧不??
另外嚴格的說,這種事沒有人類可以做到。人只能看出人與人之間能力上的差距,認為自己能夠從中推斷出學生之間先天層面的智商差異的(如果把智商單純理解成能力那是另外一回事),這種老師請你原地自爆好嘛~我建議你們這些人可以讀讀休謨和康德,這已經是很低的要求了。當然,要是讀了還不知道我為什麼建議你讀那隻能說明你真的是一個不帶腦子的傢伙。
「智商」這個概念就和「身體素質」一樣,你說長跑快的人身體素質好還是短跑快的人身體素質好?那長跑短跑都不快但活了兩百歲的人的身體素質呢?很多答主所謂的智商其實就是能力,然後把這種能力本質化,先天化,還好像自己洞察了世間真理似得,又不肯深入思考。用著自己都不清楚的概念,糊裡糊塗得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
對於大部分停留在這種思維水平的票友,那根本不是智商問題啊,或者說還根本輪不上談智商吧,如果是學了哲學數學一類強調思維能力的學科的人還是這種思維水平那大概真的就是智商問題了,笑:)
最後順便提一句,我覺得實行階級固化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就是人為製造智商隔離。推薦閱讀:
※說說你補作業的經歷?
※教到長得很漂亮的學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DW手錶怎麼樣,對於學生來講,1500以內好的手錶推薦?
※老師知不知道學生暗戀自己?
※怎樣旅遊才能最大程度上的長見識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