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的一個歷史故事?


李存勖出身突厥別部沙陀族,小名亞子,自幼生得英俊威武,騎馬、射箭、讀《春秋》、聽音樂、賞歌舞,無不精通。他的父親叫李克用,是唐末以鎮壓農民起義起家的一方諸侯。在李存勖五歲時,李克用出兵征伐,路過上黨郡的三垂崗時,忽有感慨,便駐軍飲酒。伶人在旁演奏《百年歌》,奏到衰老之段,聲音悲愴,滿座凄涼。李克用突然捋須大笑,指著身邊的李存勖說:「我老了,此是奇兒,二十年後當代我戰於此地!」李克用巨眼識人,後事果然如此。幾百年後,有慷慨之士賦詩讚曰:「風雲閣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遙望三垂崗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自黃巢起義以後,唐家天下已名存實亡。黃巢大軍的叛徒朱溫挾天子以令諸侯,相繼剿滅了許多地方勢力,最後篡位自立,建立後梁。在朱溫崛起的過程中,李克用部也日漸壯大,雙方當年一起鎮壓黃巢起義,如今終於成為了你死我活的對手。


幾經交手,李克用漸處劣勢。憂憤交加之下,他闔然而逝。遺命李存勖三支箭,要他做到三件事:一.擒住曾屢次背叛李克用的幽州諸侯劉仁恭;二.平滅朱梁;三.北逐契丹。年方二十齣頭的李存勖含淚接受遺命。


此時的形勢對李家極為不利。外有朱梁大軍逼近,重鎮潞州被圍攻已久,陷落在即;內有諸元老不服,叔父李克寧也覬覦王位,有取而代之之心。疾風才知勁草,李存勖這時顯出沉謀果敢的王者氣度。他不動聲色,後發制人。當李克寧露出謀反之象時,閃電出擊,讓叔父死得無話可說。其後,李存勖率輕騎襲奔潞州,乘大霧發起迅雷不及掩耳的猛攻,打得梁軍措手不及,一舉擊破了鐵桶般的重圍。朱溫聽到潞州之圍被打破時,驚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吐出一句話:「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克用雖死猶生。我家諸子乃豚犬耳!」


李存勖以太原為根據地,修政寬嚴相濟,民心擁護。又以少數民族為骨幹,訓練了一支軍紀嚴明,對敵奮勇的軍隊。以此為憑籍,李存勖與朱溫不斷進行較量,以少勝多,越戰越強。三年後,在著名的柏鄉大戰中,李存勖以五萬兵力一舉擊敗了二十萬梁軍,改變了雙方力量的對比,轉入了戰略反攻。


在與朱梁大戰的同時,李存勖抽出一支兵力,猛襲幽州,將劉仁恭之子劉守光團團包圍。李存勖則親臨城下,一舉拿下了幽州,完成了第一支箭的遺命。


此時朱溫已被兒子殺死,梁末帝即位,勢力大衰。李存勖乘亂襲取河北重鎮魏博鎮,拿掉朱梁的河北屏障,兵鋒直指河南。但河北仍是諸侯林立,契丹大軍也不時進擾。李存暫時轉兵向北,連續剿滅河北各地諸侯,又連經大戰,將契丹軍隊趕出長城,完成了第二支箭的遺命。


隨後,李存勖揮兵河南,與梁軍展開決戰。在決定性的夾河大戰前,李存勖將全家集中一屋,外置柴草,決心一旦戰敗便舉家自焚。在如此的義無反顧之下,李家軍大破梁軍,直指梁都開封。在最後一戰中,李存勖生擒鐵槍大將王彥章,一舉襲破開封,滅掉朱梁,完成了第三支箭的遺命。李存勖將三箭還於祖廟之上,即位為帝,國號唐,以示續唐正統,史稱後唐,李存勖稱唐庄宗。


具有強烈悲劇色彩的是,李存勖將三支箭還於祖廟,同時也將自己的志氣、銳氣、豪氣全都還掉了。打天下時玩了命地打,一旦坐了天下,卻又玩了命地玩。他是皇上,本不缺錢,卻將攬財置於頭等大事,和皇后一起接受臣下的賄賂,拚命充實內庫,甚至貪污軍餉。他大召宦官,廣采美女,有千人之多。他寵信伶人,讓其出入宮禁,凌駕於百官之上。他還聽信宦官和伶人的挑撥,濫殺當年打天下的功臣,弄得朝廷人人自危。李存勖本是才子,成天歌舞遊樂,不理政事。朝廷上行下效,一片烏煙瘴氣,當年的良好政治一去不返。


李存勖的胡作非為終於激起事變,各地紛紛反叛。李存勖命大將李嗣源去平叛,李嗣源的部隊反而倒打京城,亂軍之中殺死了李存勖。一代有為帝王,遭此下場,成為千古教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如顯示該用戶不存在,請點擊下面「搜一搜shentingxue2017朋友圈、公眾號、文章等」查找即可。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

有人說這是不懂變通,愚昧。

但這二十多個字很直白的告訴我什麼是誠,什麼是信。

誠是誠懇,信是信任,誠實無欺,信守諾言,言行相符,表裡如一。

對別人如是,對自己亦然。

古人要告訴我們的就是這麼簡單


趙氏孤兒。

時年晉景公寵用屠岸賈。此人與趙盾有嫌隙,誅殺其全家。當時趙盾的兩個心腹門客,聽說屠岸賈圍下宮,就相約共同赴難,他們是公孫杵臼和程嬰。

這段故事裡兩段對話讓我特別震撼。

程嬰:彼假託君命,布詞討賊,我等與之俱死,何益於趙氏?

公孫杵臼:明知無益。但恩主有難,不敢逃死耳。

程嬰:庄氏有孕,若男也,吾與爾共奉之,不幸生女,死猶未晚。

及聞庄姬生女,杵臼泣曰:天絕趙乎?

程嬰:未可信也,吾當察之。

乃厚賂宮人,使通信於庄姬。庄姬知其忠義,密書一「武」字。二人知是男嬰,商議認定必須用計,偷出宮門,藏於遠地,方保無虞。

杵臼沉吟半日,問程嬰:立孤與死難,二者孰難?

嬰曰:死易耳,立孤難也。

杵臼曰:子任其難,我任其易,何如?

嬰曰:計將安出?

杵臼曰:誠得他人嬰兒詐稱趙孤,吾抱往首陽山中,汝當出首,說出孤兒藏處。屠賊得偽孤,則真孤可免矣。

程嬰曰:嬰兒易得也,必須竊得真孤出宮,方可保全。吾新生一兒,與孤兒誕期相近,可以代之。然子既有藏孤之罪,必當並誅,子先我而死,我心何忍?

杵臼怒:此大事,亦美事,何以泣為?

嬰乃收淚而去。

後屠岸賈被殺趙氏復興。晉悼公欲用嬰為軍正。

嬰曰:始吾不死者,以趙氏孤未立,今已復官報仇矣,豈可自貪富貴,令杵臼獨死?吾將往報杵臼於地下!

遂自刎而亡。

這故事已經被各種拍了。小時候也聽過。但後來我重讀東周列國志的時候馮夢龍的描述仍然十分震撼。


正史:桓溫少年式微的時候,賭博欠下巨債,去找居喪的袁耽求助。袁耽善賭,債主只聞其名不識其人,於是說:「你該不會是袁彥道吧?」

袁耽出手,數局之後,百萬賭錢抵消。

他把帽子一扔。

「竟識袁彥道不?」

寫了個小短文:

桓溫被下人領進來,面色暗淡。

袁耽挑起眉眼,如同綳頭傀儡,線斷之後,落落磊磊。

袁耽拿來雪糕給恆溫。

「你要草莓還是香草。」

「你家的雪糕都好娘炮。」

「有拳頭味的哦。」

「香草。」

桓溫遠遠提起袁耽的衣角。

「你穿那個不熱嗎?」

袁耽耷拉著眉毛,「服喪不能穿別的啊,要不然會被別人辱罵不懂禮節。」

「你很在乎別人嗎?」

「我很希望自己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啊。可是這只是一種願望。桓溫你有願望嗎?」

「有啊。生不能五鼎食,死則五鼎烹烹。」

「你那疊詞在賣萌嗎。」

「沒有。舌頭別住了。」

「很好,沒有隨波逐流。」

「什麼算隨波逐流?」

「如果你說我的征途是星之大海就算隨波逐流。」

「其實這不是我原創的。是主父偃說的。」

「那你要努力想一句原創的啦。否則史官會給你瞎編一句口頭禪的。比如『寧叫我負天下人,莫叫至尊戒馭眾戒』什麼的。」

「嗯,我會的。你的名言呢?」

「石虎來啦!石虎來啦!石虎來啦!」

「……」

「問我出處我也不知道,我老做這個夢。石虎帶著十八個使徒毀滅世界。」

「原來你是個信徒。」

「不,我是普魯士學派。」

袁耽面無表情地啃完雪糕,開始脫衣服。

「咿!」

「你那驚喜的語氣是怎麼回事。」

「沒……沒有啦。」桓溫的目光躲躲閃閃,面色緋紅。

袁耽換了一身華服,把頭上的布帽脫下,塞到懷裡。

「來,給我梳頭。」

「憑……憑啥啊!」

「因為我這是在為你出面賭博而做準備。」

「可……可是……」

桓溫暗暗在衣服上蹭著手掌,奈何衣服也很臟。

「反正一會去的賭坊烏煙瘴氣的,我寧願先被你弄髒。」

「可你在服喪啊。」

「你還真是個麻煩的孩子呢。」

「但是……別人會說你的不是吧。」

「阮籍服喪期間坐進酒肉,人們還不是對他捧頭捧尾的。心意,重在心意。我不是去取樂,便無何謂不孝。如果心意是靠行為決定的,那我觸棺而死亦無不可。」

桓溫面色古怪,「可我不想伺候一個大男人,你叫侍女啊。」

「桓溫,世上最大的餡餅,也是需要伸手去接的。」

「好好,我知道了。」

桓溫握著梳子。

「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

「橋玄對曹操也很好。溫嶠對你也很好。你叫桓溫不就是因為溫嶠么。有些友誼是有政治意味的,而有的則是純粹的男人之間的感情。」

「梳好了。」

「好,走著。」

賭坊之中呼盧聲十分嘈雜。

桓溫跟債主打了個招呼,指了指沉默不語的袁耽。債主轉而打量這個憂鬱得像詩人的男子,嗤笑一聲。

你總不會是袁彥道吧?

賭局開始。

桓溫之後的三十年都沒能忘記那時袁耽眼中的光亮,像剝開了一尊石雕,裡面放出五彩。看向哪裡,哪裡就爆出聲色。

其實那時袁耽沒有看桓溫。否則,桓溫也不會記他一輩子。

呼盧聲大起,袁耽擅長各類呼聲,豪放如踩著鼓點的踏馬,清邁如山脊上嘬嘯的仙人。桓溫面色古怪,有種請來鬼神的感覺。

三局之後,賭注直上百萬錢,五局之後,桓溫巨債勾銷。

袁耽搶來桓溫手裡的水筒,大口飲光,把手裡的賭籌撒在桌上,看向對面不甘心的債主。

他哈哈大笑,把帽子從懷裡掏出來,丟向債主,像修羅場中的猛將扔飛一顆人頭。

"你到底認不認識袁彥道?"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詩。忽憶友人。其友人在剡縣,即便夜乘小船往之。經宿方至,至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之


陌上桑:機智的小羅敷為嚇退太守吹噓「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但讀到這的時候我總能想起《大話西遊》里紫霞說的「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雲彩來娶我」。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

張騫出使西域

---不忘初心,方能始終。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發榜廣招天下勇士出使西域,那年的張騫,才25歲。「為人強力,寬大信人」的他接受了這項艱巨的任務。

西行的目的是繞過匈奴,說服月氏國聯漢攻打匈奴。當時漢朝與匈奴的關係如箭在弦,西去的路上危險重重。張騫帶領一百多人的隊伍,由匈奴人甘父為嚮導,一路向西。但不幸的是,還未到達月氏國,張騫一行就在匈奴地盤上被俘了,匈奴沒有殺害他,卻囚禁了他十年。

十年,張騫從25歲變成35歲,卻始終沒有忘記西行的使命。在一次匈奴的內亂中,他趁機逃脫,接著十年前的那條被中斷的路,繼續西行。後來雖然沒有使月氏國回心轉意聯合漢朝攻打匈奴,但他在西域各國的出訪和交流在漢朝的對外關係上卻是突破性的。他用十年的青蔥歲月走出來的那條路,正是後世絲綢之路的雛形。


卧冰求鯉。

初讀:腦殘鑒定完畢。

再讀:拍案叫絕。


希特勒追妹子的故事。


某年九月九,滕王閣修成。

都督閻公提了一個問題:

「如何用一篇序文來紀念滕王閣修成這一事件?」

這道題其實是設好了讓閻公的女婿來答的,預備把他捧成萬粉大V。

吃人家的嘴短,賓客們紛紛謙讓:

「謝邀,但是我們寫不好。」

同時擺好點贊的姿勢。

不料這時衝出一個毛頭小子,拿起筆鏜鏜鏜就開始寫:

「謝邀。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閻公面子上掛不住,說要去換衣服,實際上在更衣室默默刷答案,準備找個硬傷,好實名反對+沒有幫助。

等閻公刷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話,他驚了。

得,高手在民間,這小子可以!

於是乎,一篇萬贊的滕王閣序把王勃捧成了大V,曠世奇文,流傳至今。

一個不諳潛規則的奇才,一個讀到錦繡文辭而寬容的題主。刷贊未遂,卻造就一段佳話和一篇好文章,讓千年之後的我們,能欣賞到古人燦若星辰的才情。


贖罪日戰爭。


謝邀。還真有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這個故事簡單來講就七個字:傳庭死,而明亡矣。

這個故事我其實說不上「喜歡」,因為它是一個悲劇。但是在我初讀的時候著實的打動了我,也許這就是悲劇的力量吧。

另外就是瑪麗亞·特蕾莎和腓特烈大帝的愛恨情仇了。兩個差點兒結為夫妻的男女最後反目成仇,掀起了一場席捲歐洲的大戰。很不錯的小說素材啊。


孝宗朱佑樘被藏在深宮好多年


有個叫荀彧的老頭子,你大概聽說過。

他已經七十多歲了,深凹的眼睛,花白的頭髮和鬍子,頭上戴著漢臣冠,手持一方笏板。在皇宮大殿上所有人都跪著地時候,他站著,彷彿整個朝堂之下只有他一人。看看殿外,烏雲正濃,風雨欲來,非常中國式的天空。

早就有人找了他好多次,勸他不要與曹丞相作對,「幫了他半輩子也做了半輩子的老友,何必非要在臨了逆他」,那人說:「讓他當上魏王又如何,這朝廷終究是要換一片天的,你一個將死之人又能做得了什麼。」

可荀老頭卻很固執,他一本正經地說:

「世人如何看他與我無關,我與他的關係也另當別論,或許現在回去,我與他仍能把酒言歡,笑談故事。但到了朝堂之上,我仍是漢臣,他也越不了大漢的規矩。」

「我助他恢復的是大漢的江山,現在卻要我跟隨滿朝的庸庸眾臣,背主棄漢,我做不了。」

「食君祿,要忠君事!」朝堂之上,擲地有聲的七個字,卻不像是出自一個花甲將死之人。浩浩雄音,繞樑三匝而不散。而匍匐在地的數位眾臣未有半點回聲,只是把腰彎地更低了。端坐於大殿之上的曹操也一時無語。荀老頭回頭看看自己身後恨不得把整個身體都伏到地上的眾臣,又抬頭看看這象徵著大漢王朝四百年基業議政大殿,一步一步地向外走去。走出到殿門外時,聽到身後獻帝有些顫抖的聲音傳入耳中,「朕感念天恩,欲進曹丞相為魏王,出入用天子儀仗………」

回到家一病不起的荀老頭好像確實沒有幾天日子了,躺在床上艱難地維持著呼吸,彷彿那七個字便一下子用盡了他本就剩餘不多的精力。

這天有人提著一盒糕點來看望荀老頭,說是曹丞相聽說他三天未進食特送來慰問他的。荀老頭閉著的眼睛艱難地睜開,渾濁的眼中閃出了几絲欣慰,吃力地扶著窗沿坐了起來,揮手摒退來人。卻見那人慾走出門去之時,定了一下,彷彿在猶豫什麼,回頭,對著荀老頭深鞠三躬,退走了。荀老頭微怔了一下,他雖年事已高頭腦已不如從前,卻也是大概知道了什麼。他彷彿確認什麼事似的把手艱難的摸向了那一盒糕點,打開盒蓋,向裡面看去……荀老頭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這笑容有一絲寬慰似乎自己的猜想得到了印證,又有彷彿有一絲無奈似在回憶自己年輕時候的故事。一滴渾濁的眼淚,順著蒼老的面龐,流入了嘴角,定格了那一絲笑容。他緩慢地從枕頭底下拿出來了一個紅色的藥瓶,仰頭吞了下去,黃黃的藥水流下來,弄髒了他的鬍子。

家人發現他的時候,他已經躺在了地上,安寧而祥和,一如平時。邊上放著一個打開的糕點盒子,空的。

(我自己寫的,我很喜歡,哈哈哈哈)


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於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

——《世說新語·企羨》

不知道孟昶仰藥而死時是否還記得驚鴻一瞥的神仙中人?


迦太基和羅馬的百年恩怨吧。前三次布匿戰爭也是一次比一次精彩。再加上漢尼拔和西庇阿兩個戰略天才的巔峰對決,以及兩個超級大國的你死我活,有夠精彩。


1. 「小兒輩遂大破賊。」

2. 「我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3. 「士之怒也,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嚴格來說第三個不能算歷史故事。


謝邀

最喜歡的故事不是個好故事。

京劇傳統曲目:《御碑亭》

這段戲曲呢應該改編自明代小說《今古奇觀》,裡面有許多有意思的故事,大家可以去看看。以下簡介應該是出自於這本小說的。

明時有王有道者,浙江金華舉子也。歲甲辰,當大比之年,因晉京赴禮部試。家中止有一妻一妹。妹名淑英,尚未許字。妻孟氏名月華,頗貞靜有淑德。會值清明,孟氏母家遣仆來迎月華歸,偕同掃墓。孟月華以歸寧後僅遺弱妹一人在家守戶,故躊躇不願去。既以孟庄踞家甚近,計當日可歸,遂姑往焉。及還家,已將薄暮。逡巡抵中途,忽又遇驟雨。見路旁一御碑亭,遂入避雨。不意同時復有一士子柳生春,亦入亭避雨。孟氏見之,局促不自安。私念彼此孤身,萬一個兒郎稍涉輕薄,將奈之何。孰意柳生春舉止厚重,謹默羞澀若處子,絕無絲毫苟且。孟氏心乃慰。待雨經宿,至天明,柳生春先行,孟月華始行返。既抵家,遂述諸小姑。既而有道歸,王淑英竟訴之兄,且諷語誣衊之。有道聞之,赫然怒,以為大辱,遂立繕休書,以計給之歸。孟氏既抵母家,始知此行為大歸。父母悉狀,亦不免小詬詈之。孟氏百喙難辨,惟有含冤忍辱而已。後榜發,王有道及柳生春均獲售。王有道且以南元及第。於是同年生循例謁座主。王有道適與柳生春同班。語次,座師詰柳生春生平有何積德。蓋以柳生春作初無驚人處,惟其卷三棄之而仍三雜其中,故異而取之。柳生春遂以御碑亭避雨告,曰自意僅此一事耳。座師乃頷首稱善。王有道聞語,方知孟氏之被屈,而自悔前舉之過於孟浪也。既歸,遂親往謝罪,重迎孟氏還家,夫妻和好如初。而即以妹子淑英,許嫁柳生春為妻焉。

如果不願意看文言文的,我就白話解釋一下。

大概就是王有道是個讀書人,家中有一妻一妹。有一次考試離家,正趕上清明節,妻子孟氏娘家叫她回去掃墓,她一方面擔心小姑子自己在家,後來又考慮到路程不遠,當天可以回來,就回了娘家。回家時忽逢大雨,她只得入御碑亭躲雨,恰巧遇到士子柳生春也在躲雨。孟氏心裡害怕孤男寡女會被輕薄,心中提心弔膽,但柳生春君子行為,並無歹心。天亮之後柳生離開赴考,孟氏也隨後回了家。她覺得柳生春是個正人君子,就把事情告訴小姑子淑英表示讚賞,並賦詩一首。卻不料王有道回家後,小姑子將此事告知,王有道見詩覺得妻子不貞不潔,怒而休妻,卻為孟氏留了顏面沒有告訴她,只說她父母生病,讓她回去看看,並將休書密封為信帶了回去。孟氏心急如焚,待回了家,父母拆開信件發現了休書,孟母本想去辯白,孟父卻說鬧大傷及顏面,故而作罷。王有道與柳生春同時中榜,交流之後才發現原來是自己誤解了妻子,便將妻子又接了回來,和好如初。又將妹妹嫁給柳生春。

雖說最後結局也算皆大歡喜,可看完這個故事越想越來氣。

這段白話我是按照唱詞自己理解解釋的,與上面古文稍有出入,不過下面我會解釋的。

先貼一個唱詞的鏈接,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http://scripts.xikao.com/play/01005010

然後我挑一些來說說吧。

1.孟家派人來接孟月華回家

孟月華:你來則甚?

孟德祿:員外、安人,說清明佳節,叫我來接你回去,上墳祭祖。

孟月華:原來為此事而來。嚇,德祿,你姑爺入場會試去了。我若回去,只剩姑娘一人在家。無人照管門戶,難以回去。

孟德祿:姑娘你這話說錯了。不過半天功夫,祭祖後,就好回來。又不要你久住在家,還有小姑娘照管門戶。你這一說,你們姑娘出了嫁,難道不回家祭祖么?

王淑英:嚇,嫂嫂,既是員外接你回去祭祖,半天功夫,就好回來。何必叫這小廝,在此胡言亂語。

孟月華:如此你好生看守門戶,我去去就來。

王淑英:嫂嫂放心,門戶有我照應。

孟月華:姑娘嚇,

    為祭祖不敢違父母之命,

    卻不該拋別你照管門庭。

    你在家必須要小心謹慎,

王淑英:你放心去罷。

【在此可以看出,孟月華真是實心實意對待丈夫與小姑,父母叫著回家祭祖還要擔心小姑一個人在不安全,可以說賢良淑德盡心儘力,仁至義盡。可惜後來王有道的作為實在諷刺。】

2.孟月華回家之後

孟月華:嚇,爹娘上墳已畢,孩兒要回去了。

孟夫人:轉回家來,飯都未曾吃,就要回去了?

孟德祿:好容易接你回來,連飯也不吃,就要回去了?

孟夫人:你日久未曾回家,母女未曾談心,必須要多住上幾日才好。

孟月華:母親有所不知,你女婿進場去了。妹子一人照應門戶,為此放心不下,必要回去才好。

孟德祿:姑娘總要多住幾日回去罷。

孟月華:德祿你是親眼得見,姑娘一人在家,我不能放心。怎麼你也不曉得么?

孟明時:既然留你不住,德祿去雇轎來,送你姑娘回去罷。

孟德祿:員外,今日雇不出轎來。

孟明時:為何?

孟德祿:今日清明佳節,家家都要上墳。

孟夫人:也罷。德祿還是你送姑娘回去罷。

孟德祿:哦,是了。嚇哎嚇,肚子疼死我也。

(孟德祿下。)

孟明時:兒嚇,德祿肚子疼痛,不能送你回去,如何是好?

孟月華:呀。

    這小廝裝肚疼實在可恨,

    不過是留我住不放回程。

    他那裡怎知我心中要緊。

    有了。

    假意兒不回去我便獨行。

    嚇,爹娘,孩兒暫且住下,明日回去就是。

孟夫人:這便才是。

【到了這,大家也看得出來,孟月華身在曹營心在漢,對小姑比對親爹媽還親,娶了這麼個媳婦,王家真是賺到了。】

接著看:

孟月華:哎嚇,我肚子也有些疼起來了。要到後院走動走動。

孟夫人:兒嚇,你也肚子疼起來。如此到後院走動走動罷。

孟月華:哎嚇,疼死我也。

    因何故一時間肚疼難忍,

    莫不是德祿兒傳染之瘟。

    急忙忙到後院行動散悶,

    呀,

    此時間我即刻迴轉家門。

(孟月華下。)

孟明時:果然是養女兒總是外姓,

    再三說留不住迴轉家門。

    我當初言和語全然不信,

    到如今眼睜睜無有後根。

孟夫人:勸員外休得要閑言談論,

    勸員外費資財娶妾圖生。

    兒女事皆因是前生造定,

    又何須埋怨我無用之人。

【在這段可以看出,孟父本來就對自己沒有兒子這件事很是看重,孟母為此很是自責,這孟月華推三阻四才留在家裡,讓孟父覺得閨女終究是外姓人,養不親。

看,這就是封建社會的固有思維:無兒就無人養老和出嫁從夫。】

接著來:

(丫鬟上。)

丫鬟:啟員外、夫人:姑娘開了後花園門,逃回家去了。

孟明時:哦,姑娘開了後花園門去了?

丫鬟:正是。

(孟德祿上。)

孟德祿:待我趕她回來。

孟夫人:好嚇,你去趕她回來。

孟明時:不許趕她回來,哪個大膽前去趕她回來!

    養女兒是外姓走是不論,

    你們去趕她回卻是怎生?

    少多言進門來各自安靜,

孟夫人:好好的上墳回口舌不寧。

(眾人同下。)

【這一段便看出了孟父孟母的不同觀念。孟母想念女兒,拚命留女兒在家留宿,見女兒跑了還要找回來。可孟父典型的多一事並不如少一事,愛要面子加上不待見閨女。

現在可能會有姑娘犯傻,為了男朋友怠慢疏遠了家人,實話說,不太值得。】

3.孟月華與柳生春在御碑亭躲雨

孟月華:呀,

    耳聽得更鼓響人不見影,

    這雷雨又不住卻是怎生。

    倘此人起下了不良之心,

    那時節才叫我喊叫無門。

柳生春:這大雨起一陣緊似一陣,

    脫下衣衫墊灰塵。

    石板之上權坐定,

    手摸胸膛自思情。

    三更人煙俱消凈,

    男女孤存在碑亭。

    禮法嫌疑當要緊,

    我淫人婦婦淫人。

    感應篇上答報應,

    讀書之人要志誠。

    戒之在心我拿穩,

    怕什麼男女夜黃昏。

【這一段堪稱是月黑風高夜孤男寡女相逢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典範。

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孟月華有些小題大做,你怎麼知道人家男孩子就想和你嘿嘿嘿?但後來設身處地想了一下,雖說我長得也不咋地,可如果我真的在四下無人的時候遇到個男孩子,也一定會胡思亂想,想著他萬一就重口呢?萬一他黑天看不清長相呢?畢竟關了燈全都一個樣嘛。

不過這個柳生春還真的挺正派的,雖說我還是相信大部分男性是不會見到女孩子就想嘿嘿嘿的,而且人家柳生春剛剛上完墳回來,要去參加高考還趕上大雨,准考證淋沒淋濕都不知道還能想著和這個少婦有什麼風流韻事?】

4.孟月華回家之後和王淑英(小姑子)說起這件事

王淑英:那亭子里就是你二人么?

孟月華:大雨傾盆,並無別人。

王淑英:四野無人,你們孤男寡女,難道不曾說話么?

孟月華:妹妹嚇!

    那書生守禮法世間稀少,

    男共女暗室中好似木雕。

    只坐到天明亮雲開日照,

    同起身上陽關各自開交。

王淑英:你說這句話,誰都不信嚇。

    豈聽你言和語令人好笑,

    哪裡有柳下惠不動心稍。

    喜的是無人知回家甚早,

    若被人說破了一場胡嘲。

從這一段孟月華說的:這男孩子守禮不撩妹世間少有啊!

我就想吐槽了,當時的社會治安真的這麼危險?男孩子真的就像色中餓狼一樣?

王淑英又說了:你說這話我都不信,這世上哪有柳下惠?

哎?你見過多少男娃?你咋知道沒有柳下惠呢?如果你這麼說,和人家避了一晚上雨就能嘿嘿嘿的話,老子從小到大和多少男生說過話坐過同桌怎麼連個男朋友都沒撈著?你不知道人家也看臉的么?】

好了,接著看:

孟月華:賢妹妹休得要胡言亂道,

    天地間有鬼神禍福難逃。

    若污穢那書生名節是小,

    奴豈是淫賤女水流花漂。

(孟月華哭。)

王淑英:嚇!

    奴這裡無非是一言談笑,

    賢嫂嫂你何必性急嚎啕。

    走近前施一禮恭身拜倒,

    嫂嫂嚇,

    恕小妹從今後言不亂搖。

孟月華:妹妹嚇,

    並非是為嫂的不經頑笑,

    一句話非等閑豈能容包。

王淑英:這回饒了我罷,往後不說了。

孟月華說:他名聲不好了是小事,我要是水性楊花了那真的要死啦!

呵呵,男尊女卑可見一斑。

然後孟月華小可憐兒被委屈哭了。人家妹妹也就是開了個玩笑問一問,怎麼感覺你就要以死明志了呢?不過妹妹也是,你會不會說話啊?

孟月華:這便才是。我想昨夜令人提心弔膽,要題詩一首。

王淑英:好嚇,嫂嫂請題。

孟月華:一宵雲雨正掀天,並赴陽台了宿緣。深感重生柳下惠,

王淑英:嫂嫂,我來添這一句:

    嫂嫂好比玉蟬娟。

【孟月華覺得這個小白boy甚是好啊,也覺得沒被輕薄喜不自勝,要賦詩一首。你說你心也是大,剛才哭的什麼似的,現在倒敢寫詩了?你還真當你們言論自由啊?】

5.王有道回家聽妹妹的話

王淑英:清明節孟員外祭祖要緊,

    命德祿接嫂嫂回去上墳。

    事完畢她念我一人而奔,

    半途中又遇著大雨傾盆。

王有道:你嫂嫂既遇大雨,就該尋一個所在避雨才是,何必冒雨而歸,成什麼樣兒。

王淑英:她躲在那御碑亭內,不想又來了一個後生。

王有道:哎嚇,她就該跑回來才是。

看見沒有,這直男癌叫孟月華跑回來!大晚上黑燈瞎火荒郊野嶺的叫你媳婦跑回來?淋病了怎麼辦?那時候一個風寒就會死人的你不造嗎?】

王淑英:那雨越下越大,怎麼樣走呢?

王有道:你嫂嫂便怎麼樣呢?

王淑英:我嫂嫂嚇,

    我嫂嫂她本是貞節烈女,

    那書生也算得恭謹志誠。

    他比那柳下惠一宿未問,

    到天明上陽關各奔前程。

王有道:這是何人告訴你的?

王淑英:嫂嫂回來對我說的。

王有道:曖昧不明。有何為證?

王淑英:嫂嫂親自題詩一首在此,以表節烈之心。

王有道:唔晤,念我聽來。

王淑英:「一宵雲雨正掀天,並赴陽台了宿緣。深感重生柳下惠,」

    我替嫂嫂添上一句:

    「嫂嫂好比玉嬋娟。」

王有道 呸!

    聽一言急得我火燒雙鬢,

    詩和語赴陽台必有淫心。

    我欲待打進去將她查問,

【這個孟月華留了詩還不算,偏偏沒拽好詞寫了個「陽台」,這個陽台可不是普通的陽台,有典故是這樣滴: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遂以「陽台」指男女歡會之所。

哎,真是慘,陽台還整出個偷情會所。

當然,我覺得這是寫戲的為了戲劇衝突胡謅的,古文的原文寫的是小姑子挑撥的。姑且不論吧,先就唱詞吐槽吧。

王淑英:哥哥不要生氣,這是我挑起是非來了。

王有道:唔,

    這樁事鬧起來臉面何存?

    罷了嚇,罷了。想這件事,如若鬧將起來,不成體面。若隱而不言;豈不成了此道。咳,也罷,不免寫下一封休書,緊緊密封,喚這賤人出來,就說她爹娘得了疾病,接她回去,免得無恥。

看到了吧,這直男癌和孟父一樣,要面子的,想休了人家害怕人家哭鬧,就直接騙人家回家,再把分手信直接給人家父母看,這要是在現在妥妥的渣男啊,不過舊社會估計挺平常的吧。

6.把孟月華送走後直男癌の淚

王有道:咳。

    從前恩愛一時盡,

   若要相逢萬不能。

   結髮一世皆有定,

   我的妻嚇,

王淑英:你又何必假淚淋?

    勸你以後休怨恨,

    還須打點取新人。

(王淑英下。)

【小姑神吐槽耿直girl,怪不得前面不會說話。】

王有道:這是我家門遭不幸,

    獨意休妻心不寧。

    思想恩愛淚難盡,

    孤單悽悽悶愁人。

我重情重義,我並不是不愛你了,只是你說你和一男孩子躲過雨之後你還乾淨嗎?你蹲在地鐵旁邊你還有公德心嗎!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與你躲過雨的屋檐。】

7.孟月華回家之後爹媽的關愛

孟夫人:聽一言來心煩惱,

    無故休妻為哪條。

    兒嚇,

    為娘前去替你鬧,

媽媽真好,要替我出頭了,嚶嚶嚶……

孟明時:住了。

    萬事必須忍為高。

    我且問你,倘若女婿一口咬定,黑夜之間,孤男寡女,嫌疑莫分。這樣言語出口,你拿何言答對,你我臉面何存?不如不去的好。

臉皮薄丟不起人啊!】

孟夫人:難道就罷了不成?

孟明時:萬事久而自明,日後自有相逢之期。

孟夫人:這是王有道疑心不過了。

孟明時:不必閑話。備酒與女兒消愁解悶。

孟月華:多謝爹娘。

    皆因女兒命不好,

    連累雙親費心勞。

    此事未知何日了,

孟夫人:兒嚇!

    暫且在家住幾宵。

爸爸媽媽雖說忍了下來,但他們還是相信我的!

看到了吧,爸爸媽媽才是港灣!

8.柳生春與王有道殿上相逢,小白boy與直男癌的第一次相見

柳生春:是是是。哦,自思別無陰騭。自幼尊奉太上感應篇,道「萬惡淫為首」。因入場之先,曾去上墳,在這城外御碑亭避雨。有一婦人已先在內。欲向外避,怎奈大雨傾盆。無奈在廊下站立,候至雨過天明。二人雖共一宵,並未交言。此事未知可是陰騭否。

申嵩:暗室之中,不欺名節,這陰騭大矣。

(申嵩笑。)

申嵩:賢契可為君子也。

王有道:嚇,年兄你可知那婦人姓氏否?

柳生春:暗室之中,並未交言,怎知姓氏。

王有道:嚇,老恩師嚇,柳年兄,那婦人就是賤內。

申嵩:好嚇,如此賢德烈女,卻也難得。

王有道:嚇,柳年兄嚇,老恩師。門生見詩心疑,有三字不明,竟將她休棄了。

申嵩:咳,賢契差矣。適聽柳年兄之言,正是正人烈女。如今屈被休棄,令人酸鼻。既如此,何不赴罷瓊林之後,須接令正回去才是。

柳生春、二進士:年兄得意之中,豈可辜負糟糠。瓊林之後,弟等同往迎接令正,負荊請罪。

申嵩:好嚇,瓊林已畢。你等同去迎接便是。

王有道、柳生春、二進士:門生等告辭了。

王有道:桃花浪暖錦袍新,

進士甲:新沐洪恩賦上林。

柳生春:願得文章依字下,

申嵩:俱是鰲魚背上人。

(王有道、柳生春、二進士同下。)

申嵩:哈哈,原來柳生春,有此一段陰騭。我說文章上欠功夫,怎知「色慾」二字,就是登科發經。我不免將此事申明貢主大人。正是: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當先。說與讀書者,何愁不三元。

(申嵩下。)

這一段有前因,就是柳生春本來題答得一般,申嵩沒想要他,可偏偏翻開一張是他的卷子,翻開一張是他的卷子,覺得有神明指點,就把他取上來了。然後問他做沒做什麼奇奇怪怪神神叨叨的事,才有上面的一段。

先說直男癌王詞典先生,你說你要是沒遇到小白,你是不就鐵了心辜負了我們孟月華水晶girl?這也就是無巧不成書寫出來了,沒寫出來的不知道發生過多少這種事呢。

還有柳生春小白boy,你這一輩子就干過這麼一件偉大的事?沒做過什麼扶老奶奶過馬路什麼的?怎麼就覺得沒有輕薄人家少婦就是積德了感動神明了?這不就是應該的么?

大家總是在呼籲各種道德觀什麼的,像什麼xx中國,確實挺感人,可是行善事不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么?為什麼要如此大加褒獎表揚呢?我知道這只是在為大家弘揚一種正確的價值觀,但我覺得,無為而治有的時候真的很有道理,每個人都應該懷有高尚的道德標準,這樣才是美好的人間嘛!

還有申嵩考官點名了整個段子的中心思想:只有有德之人,上天才會眷顧,才是優秀的人。

當然我很贊同,但除了這一點,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全文,都是毒雞湯。

9.孟父孟母把水晶girl送回來了!

王有道:赴罷了瓊林宴自覺反悔,

    見岳父和岳母勸妻回歸。

    走馬兒歸家來安排請罪,

    咳,

    到如今方知道事錯是非。

    讀書僥倖已成名,到底糊塗心不精。琴瑟夫妻欠禮儀,悔遲方知自高人。

(孟德祿上。)

孟德祿:好言雖已說離根,誰知離根未曾明。

    哦,哈哈,王老爺,我家員外親自送夫人回來,下次不可休棄了。

王有道:不必多言。有請員外、安人,吩咐鼓樂相迎。

孟德祿:有請員外安人。

(孟明時、孟夫人同上,過場,同下。孟月華上,下。孟明時、孟夫人、孟月華同上。)

到了這我就想說了,你們家養了閨女怎麼了?你們家閨女被冤枉讓人家休了你包子也就罷了,怎的眼巴巴上杆子給人家送回來了,這時候你臉皮咋不薄了呢?你怎麼能放下自尊跪舔人家王詞典直男癌先生呢!】

10.接下來的這一段,還挺解氣的,可也就那麼幾句。我是看《大紅燈籠高高掛》聽到的這一段,就在最後的地方,鞏俐簡直美呆,唱段也是鏗鏘有力,簡直戳心窩子還帶攉龍(攪和)的。

孟月華:風雨不測人難量,

    陰晴皆有日日光。

    陳裸袍門良心喪,

    休書好似殺人場。

    手摸胸膛想一想,

    負義王魁比你強。

沒啥說的了,想聽的去看看大紅燈籠高高掛吧,也是封建社會害人啊!

孟月華:苦嚇!

    提起昔日心悲傷,

    同枕共衾似鴛鴦。

    向年恩愛無偏向,

    為妻有話且商量。

    碑亭之事卻已往,

    狠心男兒毒心腸,

王有道:只念從前恩愛廣,

    即便不賠罪有何妨。

    也罷,

    王有道跪在廳堂上,

(孟德祿拿墊子。)

王有道:你是我的好妻房。

孟月華:咳,罷!

    就此機關來和暢,

    呀,

    男兒志氣正光方。

【直男癌最終下跪了,也算不錯,畢竟當時男兒膝下有黃金,但放在今天,還下跪,你幹啥都不好使!避個雨你就給我蹬了,你咋不上天呢!現在你悔改了,可直男癌你改得了嗎?改不了直接滾蛋!】

---------------------

好了,以上就是《御碑亭》大致情節,現在回歸正題,說一說我喜歡的原因吧。

曾經,我也是一個如孟月華一般的水晶girl(不要臉了啊),然後見識過一些直男癌,再看到《大紅燈籠高高掛》,就了解了一下這個故事,然後,變成了一個耿直girl

先說封建社會害人不淺,禮教大防猛於虎,簡直就是畸形文化。其次,讓我明白了那些霸道王爺愛上我啊,風流皇帝的俏妃啊,一生一代一雙人啊,全都是扯淡,所以古代的夫妻戀愛文化大家意淫一下就好了,不要老做著幻想穿越到哪個朝代去泡皇帝的美夢了,真的,到那憋屈死你哦。

綜上所述,最喜歡這個故事的原因,就是它把我從一個傻白甜變成了搖旗吶喊的新世紀女性,為自己生在獨立自主的男女平等的社會鬆了一口氣,以後還要高舉社會主義大旗,為遺棄封建主義糟粕盡一份力。


髀肉復生,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感謝邀請……

目前還沒有喜歡的歷史故事呢。先說幾個自己喜歡的吧,聊效獻曝之忱。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顧榮居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曰:其仆也,焉施之?" 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顧榮異之,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阮光祿在剡,嘗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後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世說新語 德行第一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淮南子

還有一長篇故事,關於月下老人的愛情故事:

李復言 定婚店 並涯澗散生評 奉君


王羲之蘭亭集序,他已經在思考一些很高層次的問題了,完全不像一個古人。


推薦閱讀:

摩洛哥為什麼不參與對美洲的瓜分?
統一挪威的金髮王哈拉爾德到底只是存在於神話中還是確有其人?
如果傳國玉璽流落海外某國博物館,中國能怎麼辦?
百家講壇講歷史的為什麼大部分都不是專門從事歷史研究的?
為什麼蒙古是最小的兒子繼承而大多數民族是長子基礎制?

TAG:歷史 | 名人 | 文化 | 故事 | 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