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區,大軍區,集團軍,方面軍,省軍區,還有各種兵種的部的關係是什麼?

戰區,大軍區,集團軍,方面軍,省軍區,還有各種兵種的部的關係是什麼?

他們是上下級關係么?此次軍改後形成五大戰區,五大軍種,那軍隊如何管理?

軍師旅團營的軍是指哪個軍?旅由軍直轄還是團由師直轄?既然直轄,還需要中間那一級幹嘛?謝謝


按照改革之前。是這樣的:

中央軍委→軍區→集團軍(省軍區)→師、旅(警備區、要塞區、軍分區)

中央軍委級別領導,以前包括主席、2位副主席、四總部首長、國防部長、二炮、海、空司令共十一人。都是上將,資歷章有7排。當然最牛逼的那位是沒有的。

軍區級別是正大軍區級,通常司令政委都中將或者上將。正副大軍區級別6排資歷章。

軍一級,司令政委是少將。(省軍區也是正軍級單位,只不過名字不同,乾的活不一樣)。

軍下轄師旅,師長政委是正師,旅長政委是副師。師旅之間是平級關係,同歸軍的領導和指揮。就好像你和你同事,一個壯一個瘦,但其實都是搬磚的。也有奇特點的,比如27軍是全旅化軍,下面沒有師的哦。同樣的不管是軍分區還是警備區要塞區,都服從於省軍區的領導指揮。

當然,這其中有一些稍微奇特的個例。比如某些省軍區屬副大軍區級別(新疆西藏你懂得,戰鬥力跟野戰差不多),某些衛戍區是副軍級(拱衛某些直轄市的)。

除陸軍之外各軍種和四總部都是正大軍區,國防大和軍事科學院也是,國防科大副大。

你說的方面軍。。。歷史上存在過。我不懂。

改革完之後,請允許我用網路圖解釋一下,侵立刪:

就是說原來中央軍委下面的四總部(剛才說過也是正大軍區級別),被中央軍委直接吃掉肚子里了,消化成了這樣。

在此之後,由上到下的變化為:

請題主看清,有兩條線。紅線就是作戰指揮,也就是說他們只管怎麼帶著部隊打仗。藍線就是領導管理,也就是平時的管理建設等等之類的活都由他們干。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以前這個籃球隊就一個教練。隊員們平時訓練,上場打球,吃喝拉撒教育管理都是他管。現在籃球隊兩個教練,甲教練就管上場打球和平時訓練,乙教練就負責平時場下管理和吃喝拉撒的事。兩個教練各管各的一攤,要打球了,甲教練挑人上場然後指揮,下了場回了隊里雜七雜八的事還是乙教練管。可能站在籃球的角度說,這樣兩個教練感覺怪怪的。但是軍隊層面上,兔子是從美帝學的軍政軍令分離。

至於級別,沒什麼確切消息。根據網上的內容,姑且一猜。猜錯了的話,歡迎指正。七個部廳估計都是副大,各軍種部是正大。分部是副大。各戰區是正大。

我不知道我說清了沒有,如果有什麼不清楚的話。歡迎評論里討論。

感謝知友@四海之內指正。


吶,是這樣的,中國武裝力量奉行的原則叫做「黨指揮槍」。這個原則要從兩個層面上來看,中央的和地方的。

中央級別,中共中央通過軍事委員會領導武裝力量,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委員會合署辦公,兩個牌子一套班子,是全國武裝力量的大腦。解放軍和武警指揮機關直接接受該機構領導。然後,解放軍指揮機關由四個軍種司令部、各總部組成,負責執行具體的全國層面的軍事工作。

戰區為解放軍為適應戰爭需要劃分的駐防區域,戰區司令部為該地區集團軍的直接領導機關。

大軍區為軍官行政級別稱謂,以往為軍區司令員、政委或同級別軍校校長、研究所所長等職務,一般對應軍銜為中將或剛剛晉級的上將。

以上這套體系,軍委——戰區——集團軍,在過去稱為「野戰軍」,負責打仗。

省軍區以降,包括都市警備司令部(天津、上海、重慶等),隸屬同級地方黨委,是地方黨委的軍事工作部門,部門班子首腦是地方黨委成員,有權參加地方黨的代表大會。平時的主要職責是,按照地方黨委的部署,開展地方人防工作,包括國防宣傳、民兵預備役組織、平民軍事訓練、新兵入伍和老兵退伍轉業工作等。這套體系就是過去四大野戰軍之外的各地解放軍組成的「地方部隊」。

正常情況下,地方軍區和戰區部隊兩不干涉,你搞你的,我搞我的。只有中共中央軍委、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全國動員令或特殊軍委主席令後,地方軍區才直接聽命於集團軍指揮機關。

方面軍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稱謂,基本上在抗日戰爭開始後就被廢棄了,存在時間自1928年組建紅一方面軍到1936年瓦窯堡會議結束。

這是我軍的指揮體系,或者叫做國防體系(主體),因為沒有講到武警。

各軍種司令部是另外一個體系,我們可以叫它「建設體系」。

現行軍種司令部負責的是各軍種內部的編練、研發、後勤、政治事務,本質上是各軍種的最高級別日常行政工作辦公室,內設各相關職能部處同各總部有關機構對接,實行行政和職能雙重領導制。

軍師旅團營指的是每一個軍,不是某一個軍。我軍現行的軍事指揮體制是野戰軍軍直轄旅,至於說是否使用師直轄團、全面向民主大軍看齊,仍然是軍事網站捕風捉影的猜想。地方部隊需要中間那一級保證對應地方黨委的行政級別,方便開展工作。

總結:中國共產黨通過軍事委員會來管理軍事工作,將軍事工作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進行管理,對應解放軍野戰軍和地方部隊兩個部隊體系的管理工作。


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問題回答不上來。

第三行的問題:

1軍師旅團營的軍是指哪個軍?2旅由軍直轄還是團由師直轄?3既然直轄,還需要中間那一級幹嘛?

1軍師旅團營這個指的是你第一行裡邊的集團軍還有空軍中的第15空降軍這個,空降軍的這個軍因為兵種和空降作戰以及投送能力的限制不是集團軍,但是具備集團軍下轄的絕大部分兵種、兵器配備。

2按照現有的部隊編製,部隊編製是這樣構成的:集團軍下轄師、旅;師下轄團,團下轄營;旅下轄營,會不會有的旅下邊的炮兵集中變成一個炮團,方便炮兵的統一管理訓練?這個不清楚,常見的都是旅下轄裝甲、裝甲步兵、摩托化步兵、榴彈炮、火箭炮、反坦克、防空、工程等等營連級分隊,臨時編組或者固定設置合成營醬紫。

現在等分數線出來空閑了回答一下,希望老闆不要過來查崗。

——————————————我是分割線——————————————————————

我從小編製向大編製說,有一些因為畢竟只是軍迷,所以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多包涵。

班組:解放戰爭期間,林大元帥將三三制制定為固定編製在東北野戰軍中進行推廣;前段時間知乎上很火的顯示班排進攻的照片,班前三角,排倒三角的進攻戰術;還有世界軍事幾年前的一篇文章描述朝鮮戰場排進攻戰術,三個班,輕機槍,狙擊手,加強的迫擊炮,排長指揮位置都是很好的理解班組編製的素材。

近幾年隨著新裝備逐步列裝,我軍大致形成了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山地步兵或者其他輕裝步兵的編製形式。因為車輛裝載限制,有的步兵是7+2+1,有的是8+1+1,分別對應的是:6+3+1,班副等6名士兵下車戰鬥,班長兼任車長根據情況下車戰鬥,駕駛員和炮長車長乘車作戰;8+1+1,輕型裝甲車,根據不同情況採取全部下車戰鬥,還有班長或持反坦克火箭、機槍的乘坐戰車使用車載或者自身武器提供支援。微博科大的文章共軍機槍副射手為啥不配步槍裡邊一張照片顯示的是裝甲步兵班各個成員的配備,還有進攻隊形的演示:輕機槍手、機槍副射手固定編組,反坦克火箭射手和持有步槍並攜帶備用彈藥的副射手固定編組,兩組共同組成了火力支援力量,或者反坦克火箭組作為爆破組的核心力量進行戰鬥。班裡其他成員組成突擊組,連、排提供的支援力量由班長進行指揮協調。

排:常見的是3個班組成排,現在試點排里增設軍士長。有三個班各1輛步戰車,排長和其他成員分別搭載各班戰車前進的,也有排長和排屬支援力量搭載第4輛戰車進行戰鬥的,不一而足。

連:現在有說法是連下邊是沒有固定的迫擊炮班、通用機槍班、反坦克導彈班這些的,但是又在新聞裡邊見過連屬自動榴彈集中訓練的消息,甚至見過和平使命裡邊12輛86戰車和2輛紅箭反坦克車組成的機械化(裝甲)步兵連攻擊恐怖分子營地的。具體的編製不清楚,而且隨著裝備不同也分別很大。而且現在有的連裡邊的偵查力量由1排1班擔任,攜帶偵察器材為連和上級支援的炮兵提供情報。

上述的班排連編製的差異一個是由裝備不同造成的,比如說04和08步戰車的成員數量和乘坐形式是相同的,但是86步戰車就不一樣了,92步戰車也不一樣,05兩棲突擊車據說可以搭載9人。還有戰鬥任務不同,有的面對的是大兵團裝甲作戰的威脅,可能一個班裡帶兩具反坦克火箭,有的是山地作戰,於是班裡邊的輕機槍換成了通機,甚至兩把通機,更有把12.7的高平兩用機槍下放到班排一級支援山地作戰的,也有一個班裡邊編2具榴彈發射器的。一個思路是班排級別加強火力,另一個思路就是通過不同編製和武器配備的訓練、對抗演練乃至實戰檢驗得出一個最佳的部隊編製和武器配備的方案。也是新軍事變革最基層部隊的過渡時期。

營:摩步營通常會是3個連加機炮連,機炮連裡邊重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火箭或者導彈、無後坐力炮醬紫配備一堆,戰時分解配給各個連排使用。裝甲步兵就沒那麼多花花腸子,直接配個迫榴炮排或者迫榴炮和反坦克導彈共同組成的炮連。

團配屬的作戰力量增加的就相當多,工兵、偵察、炮兵、通信電子干擾、放化七七八八一大批

如果是旅的話那力量就更加大了。喵小魔的回答中說師退出歷史舞台是不對的,然後他在評論里說集團軍轄旅的編製是不成功的「47,21,40都沒師了。師改旅早都開始了,實行效果不佳,你可以查一下。」,我就看不懂了。難道軍委都是一群豬么,師改旅不佳還改那麼多旅搞毛啊,自毀長城讓阿三毛子小日本打過來么?

現在的旅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旅已經是天翻地覆的差別了。師改旅尤其是上次美軍打伊拉克之後中國進行的新軍事變革給旅賦予了新的使命,實現了較小的編製卻可以達到師接近的突擊力量,調動和長距離運輸更加方便、後勤壓力更小等等各種優勢。

在旅的作戰能力里人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合成營」,呼啦啦,這個新軍事變革中涉及編製體制最重要的革新終於扯進來了。在沒有合成營之前,因為營屬火力並不是很強,而且旅屬火力也是以122榴彈、火箭為主,導致一個旅在戰鬥中只能照顧到1個主攻方向。而師因為團屬火力和團本身持續戰鬥的能力較強,一次最多可以照顧到2到3個方向,醬紫師改旅改的靈活性反而沒有了。

直到「合成營」試驗成功,旅屬火力增強,這樣旅就可以將作戰力量變成1-2個合成營,和1-2個加強營進行作戰,由合成營組成主要的突擊力量,在戰鬥中迅速打垮敵方營甚至摩步團一級的部隊,由其他加強營擴大戰果,或者組織2個合成營分別從兩個主攻方向進攻,留1-2個加強營作為預備隊或者助攻。醬紫旅長也可以和師長一樣耀武揚威啦,不用總是接一些撿破爛的任務。

——————————————————分割線————————————————————

插一下kuanism的回答,節選:

至於如果最合理,總是會變動的,比如現在解放軍正在推行「師改旅」改革,就是為減少指揮鏈條,將「師」拆分為更合理的「混成旅」,可能接下「團」也會拆分成更多「專業營」,「軍師旅團營」有可以變成「軍師旅團營」和「軍旅營」的混合體,畢竟裁軍30萬必須在體制上著手,讓軍隊指揮系統更為扁平化,更適合聯合作戰。

作者:kuanism

鏈接:戰區,大軍區,集團軍,方面軍,省軍區,還有各種兵種的部的關係是什麼?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裡說了指揮體系扁平化,這個是師改旅重要的一個作用,另外也是減少指揮層次,從編製上解決軍官比例過大的弊端。專業營的說法,不知道作者說的是什麼意思,我軍分隊級別常見都是單一兵種為主,比如裝甲愛步兵營、坦克營、炮兵營都是一直都存在的。

——————————————————我和上邊一樣是分割線——————————————

當然,在38、39這些擔負與敵重型裝甲師、機械化步兵師對抗任務的集團軍中,戰役突擊還是由師來承擔的,像有一篇報道中講瀋陽軍區一個師屬炮兵團共5個營,155加榴炮*1,122榴彈炮*2,122自行火箭炮*1,100輪式突擊炮+紅箭10*1,這配備和美軍裝甲師屬炮旅的配備是一個級別的。妥妥的打土豪分田地的能力。

好像最後講跑題了,將就著看,反正問題問的也不嚴格,我也不嚴格的回答一下。就當做一次強行裝逼科普吧。


戰區是昨天剛改的,七大軍區變五大戰區,但是級別是一樣的,即戰區都是正大軍區級別。 集團軍是我軍的最大軍事單位。方面軍是當年紅軍的軍事稱呼,第四方面軍第二方面軍等等。各兵種指揮部是平級關係,戰時統一聽中央調配,兵種聯合作戰。省軍區一般是正軍級單位,新疆省軍區例外,因為有建設兵團的關係,新疆省軍區是副大軍區級。 一個戰區下轄好幾個集團軍不等,這次軍區變戰區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讓一個戰區內實行多兵種聯合作戰。

軍師旅團營的軍是指集團軍,我軍現在是軍直接下轄旅,師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了。前一陣軍改,師已經都改編成旅了。


謝腰,贊同幾位所說。現僅試著從工作關係上分析一下。在以往,七大軍區司令均由陸軍將領出任,且軍區內的軍種合同作戰指揮、所屬部隊的軍事、政治、行政、後勤,乃至民兵、兵役、動員、戰場建設等工作均由軍區負責;

改革後,戰區並不直接領導管理部隊,而是成立相應的戰區軍種機關(如戰區陸軍機關等);戰時軍隊動員、省軍區管理的工作分給了軍委國防動員部負責,軍種的軍事訓練、政治工作、軍隊建設等則交給5大軍種領導機構負責,以往軍區的「大陸軍」色彩進一步淡化。

簡單來說就是,任務垂直細化,各司其職,明確分工,聯合指揮,精簡高效。

七變五,調整的當然也有區域。戰區數量的減少、地理區域的擴大、地域概念的淡化,是因為「現代化戰爭大寬度、大縱深、高強度的特點,一次大規模局部戰爭爆發可能要動員全國半數地區的部隊以及後備力量」。


題目是針對我國的軍事制度而問,所以我也主要針對我國的軍事制度而答。

第一,方面軍通常在戰時組建,擔負一個或數個戰役方向上的作戰任務。可獨立作戰或與其他方面軍協同作戰。諸兵種合成的戰略戰役軍團。由若干個集團軍及戰鬥、勤務保障部隊編成的軍隊一級組織。屬於統帥部之下最高一級的作戰建制單位。

從規模和級別來看,完全媲美今天的戰區,同時在作戰任務以外還有勤務保障,也就有大軍區的影子;但從建制來講,由於屬於階段性機構,與戰區和大軍區這種長期性機構是有著本質區別。

第二,大軍區是一級軍事組織,是根據行政區、地理位置和戰略戰役方向、作戰任務等設置的軍事組織,直屬中央軍委領導,軍區設有機關單位,分別領導所屬部隊的軍事、政治、後勤和裝備工作。

大軍區除了現在戰區的戰鬥任務之外,還事實上成為所屬部隊的軍種領導機構(主要是陸軍,儘管當時還有四總部領導,但縣官不如現管),所以是政務與軍務一起抓,既當爹又當媽,看起來全能,但職能不夠聚焦,適合大陸性國防戰略,不適合今天的陸海並進的國防戰略。

以上兩個都是已經成為歷史一部分,接下來主要講現存四個概念。

第三,省軍區是在省級設立的軍隊一級組織,隸屬大軍區建制,同時是省級黨委軍事工作部門和省級政府的兵役工作機構,受軍區和省級黨委政府的雙重領導,設有機關單位,領導若干個軍分區和一定數量的部隊。負責所在地區的軍事工作,主要是領導預備役、民兵、兵役和動員工作,有的還擔負邊防、海防守備任務。

從任務來講,省軍區就是軍隊在地方的輔助機構,主攻軍事政務,與軍兵種沒有直接關係,不作為重點來講。

在剩下的三個概念中,主要就是戰區、軍種與集團軍的關係(題目本意應該是不是問「兵種」,因為「兵種」只是「軍種」內部分支)。

戰區作為本戰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按照平戰一體、常態運行、專司主營、精幹高效的要求,履行聯合作戰指揮職能,擔負應對本戰略方向安全威脅、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使命。與歷史上的方面軍很相似,都以戰鬥為主軸,只是戰區是長期建制,而方面軍是短期性建制。

軍種,軍隊在其組成上,依據主要作戰空間、使命和武器裝備所劃分的基本種類。現代各國軍隊多數分為陸軍、海軍、空軍三個軍種。

集團軍的編組中包括一定數量的戰鬥部隊以及勤務部隊,解放軍內就是陸軍集團軍,主要擔負陸地作戰任務。有著固定的駐地,屬於長期建制。

「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就可以清晰看出,集團軍就是整個軍事制度的基本單元,戰區與集團軍的關係類似中央與各省關係,軍種與集團軍的關係類似中央專門領導機構與各省關係(例如,負責意識形態的最高專門機構中宣部與各省關係);而平時以專業訓練為主,屬於專業範疇,由軍種主建體現專業性;而戰時由戰區主戰,主要是統籌與聯合作戰,當然平時訓練當中,戰區也會定期進行防區內的聯合訓練,與兵種和集團軍日常訓練相結合,有點像大學裡的專題講座與日常上課關係。

戰區不直接領導管理部隊,但戰區作為本戰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根據中央軍委賦予的指揮權責,能夠對所有擔負戰區作戰任務的部隊實施統一指揮和控制。解放軍要適應新的指揮體制運行要求,健全完善相關法規制度,才能保證戰區指揮權責落到實處,所以這是一個還在進行中的重建工作。

軍師旅團營的軍是當然是指解放軍的陸軍集團軍,旅和軍的關係可以類比縣和省的關係,團和師的關係,可以類比鎮和地級市關係,不是純粹的直轄,也不是各自獨立,比較管理的鏈條是需要合理配置,大事由上級處理,日常事務內部處理。

至於如果最合理,總是會變動的,比如現在解放軍正在推行「師改旅」改革,就是為減少指揮鏈條,將「師」拆分為更合理的「混成旅」,可能接下「團」也會拆分成更多「專業營」,「軍師旅團營」有可以變成「軍師旅團營」和「軍旅營」的混合體,畢竟裁軍30萬必須在體制上著手,讓軍隊指揮系統更為扁平化,更適合聯合作戰。


推薦閱讀:

俄羅斯那麼少的人口佔據那麼多的資源,是否應當瓜分俄羅斯?
朝鮮軍隊戰鬥力如何?
2015 年現在美軍的單兵通訊能力是什麼水平?
如何從外觀上區分蘇27 蘇30 蘇35 殲11 及 殲16?

TAG:軍事 | 軍事研究 | 軍隊 | 中國 | 軍事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