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能夠影響使用者的性格與思維模式嗎,對第二語言學習者和母語者的影響相同么?

學習一種外語,是否會被感染上使用該語言的民族的民族性格? - 文化

這篇回答中提到,研究者認為「不同語言對應不同的思維/性格模式」,之前在 ted 上也看到有研究者使用大數據分析,認為時態強勢的語言的使用者(如英語)儲存率低,而高危性行為和吸煙的比例高。時態弱勢的語言(德語)的使用者就情況相反等等,請問目前對這類現象的原因有哪些較為可靠的假設和已有研究?

----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學一門語言,更多語言學習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學習一門語言,其實不單單只學了這門語言,連帶著還學習了且不得不學了這門語言所對應的文化(禁忌語,生活習慣,禮儀等待人接物的方式).於是,學習這門語言的過程便會改變自己原有的習慣,而後通過習慣,這門語言的學習對自己的性格,處事方式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總的說來,學習語言這件事本身就需要了解更多有關該語言的知識:風俗,禮儀等.而正是這些知識給予學習者對於母語以及自己的生活習慣的反思.但在影響方面,語言對於以該語言為母語的母語者的影響顯然遠遠大於其第二語言者.舉個栗子(雖然不是很貼切):你是這宅子的主人,請問你老婆對你的影響大,還是小妾?


/* 之前的回答 */

反正編程語言對我影響很大

/* 雖然回答嚴重偏題,但是既然有人點贊,我還是豐富一下回答 */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編程語言,只用一種可不可以?答案是可以,但是不夠效率。因為有很多使用場景,比如科學計算、企業應用等等。這些場景需要在開發效率,運行效率,安全,性能,擴展等方面作一個均衡,因此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編程語言(當然有些語言有其他誕生的原因與必要,在此不作贅述)。

這些語言各有各的特色,當然也形成了各自的編程思想。譬如C語言,它比較適宜將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子問題,然後像搭積木一樣組合成最終答案。而Java呢,它與C區別的一點是面向對象,比較類似於將問題與解答步驟封在盒子中,然後告訴它該執行到哪一步。

假設一個做了十年C語言的人需要用Java開發,那麼他必然要學習Java的思維模式(終於扯了一點到題目上),否則開發出來的程序要麼不能用,要麼出bug。

自然語言(相對於編程語言)在表達個人主觀世界時,因為語言的限定或者組合方式不同,會有不同的過程,這可能造成思維過程或者思維模式的不同。

/* 回到最開始我的回答 */

至於編程語言對我的影響,我發現的可能在看待問題的方式上,非1即0,非黑即白,而且人更木訥了!


單我來看我的確感染上了該語言國家的習慣

本人在大學之前都未曾喜歡過日本動漫更別說其他的日本的東西了

但是學習日語這兩年來

我的確慢慢變得日式化了一些

比如在公共場合更加安靜 更加怕麻煩或打擾別人

很多人說日劇是個開三觀的劇

的確我的三觀也被打開了

很多以前不理解甚至厭煩的類型

都學會了尊重他們 甚至理解

還有禮貌用語的使用更加頻繁

在學習日語中很多的禮貌用語

慢慢滲透到生活中「謝謝 、請、 您」這些禮貌用語不離口

甚至還有穿著 在之前一直都是男孩子扮相

學習日語慢慢變的日系 還愛上了jk的萌

當我第一次穿上jk就突然理解那麼多那麼多制服控了

尼瑪那麼萌能不愛嗎!!

---------更新分割線-----------

學習之前 對外是超級外向愛交朋友!

學習之後 對外 變得客氣 禮貌甚至有點距離感

對一般人長期這樣表情

然而

對朋友是這樣的

很沉浸在熟悉小圈子裡

並且和大家玩的很嗨

然而讓周邊的人覺得太有距離感

(有人對我說過)

在網路上卻很歡脫

這或許也是宅表現的一種?


我的結論是,語言學習對自身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都會產生影響。

本人俄語生,學習俄語三年,雖然學習時間並不長,但是對於自身的影響還是能夠感受到的。 比如說,俄羅斯人比較直爽,俄語中會有很多表示情感態度的詞,喜歡或不喜歡,允許或不允許,他們會很直接地表達出來,不會扭扭捏捏。所以導致我現在在生活中也越來越有這方面的傾向。記得有一次女朋友(同樣是俄語生)買了衣服,是很早就看上的一件衣服。問好看不好看,我看了看,脫口而出「как турак」,意思是像個傻子,說完我就後悔了,感受到對方凌厲的目光,添了一句「不過你天生麗質」。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我當時的表情。

還有就是,俄羅斯民族大多能歌善舞,我們系開元旦晚會,這個晚會同時也是聖誕晚會。本來沒有多少人表演,後來受到俄羅斯外教的鼓舞,說要給我們表演唱歌。大家就都變得積極起來,一起繞著聖誕樹唱俄羅斯聖誕歌,連大一不怎麼能聽懂俄語的小鮮肉也一起,氣氛非常棒。

俄語的語法關係非常嚴謹,號稱「具有數學公式式的嚴謹」。比如我背課文的時候,作為重度強迫症患者,總是喜歡把那些繞來繞去的語法關係弄得清清楚楚,主謂補,定狀前。所以現在連看漢語書籍也會下意識的對對一句看不太懂的文字進行分析,當然漢語語法更要複雜的多。強迫症害死人啊!

暫時能想起來的有代表性的就是這些,大家喜歡就繼續更。

一月22號更新:

說一說普希金吧。對於普希金大家可能並不太熟悉,可能僅限於他的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事實上,俄羅斯的文學成就本就輝煌,足以與文學大國法國相比。而普希金更是俄羅斯文學史上「黃金時代"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被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也是現代俄語的奠基人之一,對俄羅斯民族的影響力可以跟魯迅對中國相提並論,甚至尤有甚之(跑偏了)。下面是重點,因為俄羅斯受法國文化影響很大,尤其是法國上層社會文化深深地影響到俄羅斯的方方面面。普希金有很多描寫愛的作品,其中很多是說他愛上了一個有夫之婦之類的,普希金用大量筆墨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絲毫不避諱,你能從中感受到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對於自己喜歡的別人的女人真摯的愛(有點繞)。說實話這點對於我們衝擊還挺大的,他的作品《致凱恩》等都是這類作品。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保證新鮮。


我覺得有影響。

我同時說英語和法語兩門語言。

說英語時候明顯性格更陽光開朗,說法語就溫吞很多。

我覺得一門語言承載了一種民族性格,不能說會對你最本質的性格影響太多,但至少在某些觀念和對待人和事的態度會有影響。因為我們學語言是去和人打交道的,我們形成現在和人打交道的方式也是從小到大從周圍環境里學來的,所以學習一門語言或者在某一語言環境里自然會去模仿他們的說話方式,什麼時候做什麼樣的反應,這樣自然慢慢就帶入到我們的性格中


個人覺得影響還蠻大的。出國前一直說漢語,老師家長都覺得我乖巧懂事,行事嚴謹。出來之後跟朋友聊天都說英語,朋友都說我有點aggressive但是很爽朗很像美國大妞。現在學了一年半芬蘭語也變得比較喜歡獨處了,不喜歡跟陌生人打交道,思維方式也有所改變。

跟其他答主的感受一樣,不僅學習了語言也接納了文化。現在也開始吃乾草糖了哈哈哈!


語言是認知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學習一種新的語言,也是用一種新的眼光看待世界。

比如,有很多著名的小說都是用法語和西班牙語寫成的。學過後會發現,這兩種語言的時態非常有表現力,可以像電影一般的表現一個場景,有背景,有慢動作,可以細膩的刻畫心理(subjonctif),也可以像鏡頭一般讓畫面流動起來。

而德語是一種邏輯性非常強的語言,掌握語法後會非常簡單,而且很多長的詞語都是用短的詞語拼湊來的,恐怕德國出了那麼多哲學家也是與此相關吧。

很多的俄語簡單句中會省略動詞,問句和陳述句的區別大多是通過語氣語調來表達的。所以說俄語感覺像是在發號施令(也比較符合戰鬥的民族的秉性啊,嘿嘿)


學習一門語言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在不同語種中切換時他的人格也會隨著變化的。


思維模式還不是很清楚,但是性格確實會受影響~我大學開始學日語,一直都沒放棄,現在一般做事的時候會想到盡量不妨礙別人,喜歡寫日程表,超級守時!當然,如果身邊的人沒做到這些,我還會超級難受!而且,潔癖越來越嚴重了


拿我自身來看 是有一定的影響的。長期學習一門外語除了最基本的聽說讀寫能趕上native speaker,這門語言背後的文化和歷史以及這個國家的風俗習慣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行為判斷,區別在於中毒深還是淺吧(′ε` )?


我覺得會,在日留學生,周圍中國和日本的朋友都說過我說中文和說日語時候的性格有點不同,也不是性格,就是整個人的氛圍有點不同。。。


突然想起一本小說《你一生的故事》

以下劇透

說的是女主由於習得外星的語言,獲得了和外星人一樣思維和意識。


你說的只是很小一方面因素。更大方面的影響在於對大腦反作用的影響本身。有研究證明一個人說不著不同的語言會有著不同的性格。我們人類進化出高級思維的基礎就是語言,回憶下,你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多數是不是大腦里在說著話?所以,主要方面在於說話方式決定思考方式,思考方式決定行為性格,語言是高級智慧的基石,沒有語言就沒有高級智慧,你說影響性格大不大?

·更多·剛剛


一個民族在長久的發展之中,其民族的思想,文化,習俗等都已經沉澱到了語言當中,語言也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像大多數國家或者研究者就將是否有自己民族獨立的語言作為是否形成一個民族的最重要的參考依據,所以,每多學習一門語言也就是在多學習一種不同的思維和行為習慣。而且也有研究對比發現單一語言者,多語言習得者思路更為寬闊,性格也更外向,行為特點也更為豐富且帶有已習得語言民族的特點。就我作為少數民族一員,因為從小就是多語言學習者,到大學學了日語後,總的已經學了四個不同語言體系的語言,不知是先天個人語言天賦比較好,還是後天所致,和接觸過的人相比,我對語言的學習速度,掌握程度的確有明顯的優勢。


大學學了俄語,現在習慣重要的信息一開始就說。

現在在香港讀研,和朋友交流,被評價心大。

因為我說話不繞彎了,這樣好?


影響特別深刻,並且不止母語,如果你同時學了東方語言和西方語言,比如日語和英語。到頭來,你可能會發現總有一個被另一個帶跑


母語對第二語言的學習有正遷移和負遷移的,第二語言和外語的概念不一樣。要是很想了解 看一下Rod EIlis的第二語言習得 小黑書。


你腦子想什麼,表達出來就是什麼。

反之亦是


推薦閱讀:

母語是英語等西方語言的人,說話時可以不假思索地保證單複數、時態等語法規則正確么?
哪些語法可以前接「名詞+である」呢?
為什麼在英語等語言里沒有表達雙數的人稱代詞?
有語言天賦的人學習外語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能否在成年後還可以掌握一門外語並使之達到近母語水平?

TAG:語言 | 語言文化 | 外語 | 外語學習 | 語言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