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哲學向的思考,十分業餘,人生在世有沒有必然使命?

怎麼說呢,就是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地球上活著幾十億人,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這個社會發展到現在變得極其複雜,有著數不清的矛盾,然後帶給其中的每個人痛苦。我們總是在討論用什麼樣的方法解決大問題或小問題,產生了許多社會學科和哲學體系。

我認為如果把人的思想用理性和感性分開就會發現人的情感是支持一個人活下去的唯一動力,我們和世界的割捨全在於親情友情愛情,或是愛好理想這樣的執著。(假定只考慮人的人性,不考慮其動物性)

如果假設一個人純粹理性沒有情感,立刻自殺是不是他最好的或是唯一的選擇?如果假設整個人類社會的所有個體都是純粹理性的,那麼是不是所有人都會立刻自殺?

因為第一,如果主觀的情感是人活著的唯一動力,純粹理性的人在沒有主觀印象的情況下會自己判斷自己沒有活下去的必要。第二,一個純粹理性的人在社會中面對矛盾時,會不會判斷銷毀自己,即消滅矛盾本身比解決矛盾更簡單有效?

說到底可能是想問,人生在世有沒有必然使命?如果人活著沒有一個必然使命卻演化出情感和智慧對人公平嗎?


人生在世有必然,如果活著這個可以納入「使命」範圍的話,那我覺得活著就是必然使命之一,這個是有普遍性的,至於其他的使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自己是覺得理性跟感性根本切割不開,因為完全沒法肯定,上一秒理性的你下一秒是不是感性了呢?或者這一秒還能夠維持住理性,那再下一秒是否變感性了呢?理性感性這些社科用來描述的詞,它們所代表的行為或者其他意義,生物學那邊把這些當做怎麼回事來解釋壓根不知道啊(學科間的高山)比如說,有一歐美學者(具體是哪位一下想不起來了)的實證研究表明,某些金融驕子在賺錢過程中,大腦中興奮的區域跟吸毒過程中大腦興奮的區域是一樣的。但在社科里,在沒看到過上述之前,打死我也想不到還可以把金融才俊跟癮君子放一起做樣本。可是在生物那裡:都是人,為啥不可以放一起呢?是的哦,恍然臉……

所以說理性感性這些詞啊,更多的是社科人文在描述這些詞在給它們下定義,但是自然科學那邊對於這些是怎麼描述是怎麼下定義的,不知道。但是要說清楚人,不管是人性還是動物性,我的想法是至少不可以忽略掉生物那邊的看法。


我有。

用盡全力斧正社會。

以下是我的是非觀。

我的老師在課堂上對我們說:「我是某省的學術帶頭人,某大附一心內的主任,你們誰見過醫院大內的主任給學生代課的?完全不符合經濟規律嘛。今天下午我推掉了兩台介入手術,少賺了四萬元錢,來給大家講課,來賺這五百元的課時費,希望大家能認真聽我講課,尊重我的決定,讓我的勞動有價值。」

「我一點點都不避諱,我的老師就是我親手治死,我一直都當成肺結核治療,在他逝去前半年,我才想起鑒別診斷,最後的結果是肺癌,已經轉移。我的老師死的時候干最後一件事情,就是立下遺囑,其中有一句話是:不容許家屬起訴我,是他(患者)沒有教好我。假如當時家屬一鬧,我的前途就全都完了。那個時候民風淳樸,患者家屬的維權意識還不高,假如你們今天遇上這樣的事情,70萬你都脫不了身。」

「在美國醫學分為臨床和基礎醫學生,只有臨床的醫學博士畢業以後取得行醫執照才能給人看病,而我們國家有個赤腳醫生的政策,本科是四年,還居然有兩年的專科,有多少患者被我們活活治死,這些體制內的醫生心裡都是非常清楚地。於是你們這些基礎醫學生,一畢業就拿起了手術刀,開始在手術台上學解剖學,學醫學,說句真話你們學到的知識,在美國當獸醫都不行。你們當主任的時候,掐指一算,正好是我退休的時候,想到這,我的後背就涼颼颼的,細思恐極。「

」我給大家講這的些知識,大家考完試以後就會把講義和課本扔到門背後,這一輩子都不會拾起,因為這就是中國人的實用主義,學習不過就是一塊敲門磚。我要說的是,當有一天你們走向社會,手裡掌握社會資源,在做出價值判斷的時候,一定要懂,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謝謝邀請

如此,思考你是誰?你從哪裡來,就是你今生的使命


問題一

我認為如果把人的思想用理性和感性分開就會發現人的情感是支持一個人活下去的唯一動力,我們和世界的割捨全在於親情友情愛情,或是愛好理想這樣的執著。

上面是題主的觀點,我概括下,就是人活著需要有一個動力(執念)。如果沒有那個執念,人還需要活著嗎?題主的回答是不需要,我個人也傾向於不需要。

我曾經苦思冥想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一度很煩惱,實在想不到那個終極答案。後來因為某件事突然就明白了,生活沒有意義,意義源於你的執念。

因為你是你的意識觀察世界的唯一通道,你不想觀察世界,世界就消失了,所以世界對於你來說是主觀的,並不是客觀的。雖然世界很可能客觀存在著,但是因為你是觀察主體,所以你的存在決定了你眼中世界的存在。

同樣,生命的意義,也是源於你的執念,你的存在賦予了生命意義。你想要追求某樣事物,於是你的生命被賦予了使命,當你無欲的時候,你的生命也沒有了意義。

這個問題並不是有理性還是感性引起的,而是由你作為意識在這個世界上的映射的唯一性造成的。

問題二

如果人活著沒有一個必然使命卻演化出情感和智慧對人公平嗎?

這個你要從生物學角度去看,情感、智慧的產生並不是由自我意識決定的。公平這種說法也是有了意識以後才會出現,人的演化是基於自然規律的作用,所以討論公平是沒有意義的。這個世界並不是因為人類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從人類的視角去看問題會出現各種難以自洽的問題。

最後我想說,我認為這個世界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探索宇宙的規律以及智能的形成、發展,所以少年加入科研的隊伍吧!

真實的現在,

虛幻的過去。

兒時的搖籃,

我去哪尋找?


梳理了一下題主的描述,發現其實這問的是四個問題

1.在假設所有人活著的意義都是為了感性的原因的話,再假設純粹理性的人存在,那麼自殺是不是他最好或者唯一的選擇?

2.一個純粹理性的人在社會中面對矛盾時,會不會判斷銷毀自己,即消滅矛盾本身比解決矛盾更簡單有效?

3.人生在世有沒有必然使命?

4.如果人活著沒有一個必然使命卻演化出情感和智慧對人公平嗎?

來,現在讓我們開始探索答案。

—————我是萌萌噠分割線—————————

前提:

世界上不存在純粹理性的人,正如世界上不會存在純粹感性的人一樣。

大多數人都是在極其感性和極其理性的兩個極端中徘徊,是偏理性或偏感性,而且這個傾向的程度即使是對同一個人,在他不同年紀,面對不同人,處理不同的事情時,也是不一樣的。但是總體會在某個範圍內波動。

所以,只存在「相對大多數人理性」和「相對大多數人感性的人」。

所以,下面涉及到「純粹理性的人」的部分從「相對較理性的人」的世界來分析。

問題一:

在假設所有人活著的意義都是為了感性的原因的話,再假設純粹理性的人存在,那麼自殺是不是他最好或者唯一的選擇?

回答:

沒錯,自殺確實是他最好或者唯一的選擇。可能不是唯一的選擇,因為他也可以選擇行屍走肉般地活下去,但是,對於一個失去了任何活下去的意義的人(無論是對自己對他人還是對社會),自殺看上去確實是他最佳的選擇。

但是,這是在題主假設的「在假設所有人活著的意義都是為了感性的原因」的前提下,還有個括弧,只考慮人的人性,不考慮人的動物性。

然而現實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1.不是所有人活著的意義都是為了親情友情理想情懷。

至少說我,我活著的原因就不是為了親情愛情友情理想情懷。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沒有活下去的理由和意義。

我活著,只是因為我恐懼死亡,是真的恐懼死亡,大多數人恐懼的不是死亡,而是恐懼的是想做的事還想做久點,想見的人還想見多點,想去的地方還想去久點等等這些因為死亡而帶來的東西。我只是單純恐懼死後自己的屍骨待在一個小方盒子里千千萬萬年還被後人撬開拿出來研究的感覺。而其他的親情友情愛情只是我覺得「這些玩意還不錯欸」,人生在世時,順便(加粗)才去享受的事,而且享受得還可以,但我沒有了親情友情愛情理想情懷我依舊不會去死,好好活著,能少一天死亡就少一天死亡就是我的目標,順便(加粗)在活著的時候玩得精彩一點。

2.所以,這就相當於問了一個「現在有一顆茶葉蛋。不難發現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吃蛋白的。那麼另外一種只吃蛋黃的人,面對一顆挖去蛋黃只留蛋白的雞蛋,它會不會吃?」的問題。

答案當然是不會。

問題二:一個純粹理性的人在社會中面對矛盾時,會不會判斷銷毀自己,即消滅矛盾本身比解決矛盾更簡單有效?

我是一個相對於大多數人相對較理性的人。

但面對矛盾時,我不會判斷銷毀自己。

我為什麼要銷毀我自己?←_←

消滅矛盾的最佳辦法不就是用雙贏的問題解決它嗎?

如果置之不顧,或者破罐破摔,這不是逃避或者兩敗俱傷嗎?

處理矛盾的解決方式,只與雙方處理矛盾的所傾向的類型有關(我贏你輸型,兩敗俱傷型,你贏我輸型,折衷型,或雙贏型),與理性感性與否無關。

一個理性的人,可能會選擇合作共贏。

一個感性的人,也可能選擇逃避或者兩敗俱傷。

所以,這個問題就相當於問——

「一個只喜歡吃蛋黃的人,當別人送給它蘋果的時候,他會選擇吃了它嗎?還是把它丟了再把那個人罵一頓?」

說白了就是,給出的前提和問的問題沒有必然聯繫。

——先去寄個快遞,題目三、四一會再更——


「純粹理性的人」和「獨角獸」一樣,是一種妄想,是一種文學虛構


謝邀,向死而生


我有!我父親說人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他在四十歲的時候找到了他的使命。

所以他盡全力去實現他。

我漸漸找到了我的使命,那就是去學習,宣傳,普及,心理學。

我並不確定這是我人生最終的使命,我覺得已經糾纏不開了。


推薦閱讀:

「追求公平」是人類的普遍直覺嗎,是否受文化影響?
建國初期,印度甚至非洲的鋼產量、發電量、人均壽命等大部分指標都超過中國,為何現在他們都遠遠不及中國了?
如何免疫從眾效應?
中國學者做了哪些好的民族志研究?能推薦一些好的著作嗎?
為什麼女性對於化妝的需求和熱愛都遠遠大於男性?

TAG:哲學 | 社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