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空客 (Airbus) 新型客機 A350?

乘坐體驗如何?相較於波音 (Boeing) 的 B777 的新亞型有什麼感受?


我在今年暑假有幸乘坐了第一條用A350執飛的航線,卡達航空從多哈飛往法蘭克福。

題主說要和787比較。南航的787我坐過幾次。

就乘坐體驗說,A350確實比787寬敞很多,在經濟艙的體現就是同樣是3+3+3的布局,A350的座椅和過道都會比787要寬,這從兩家飛機客艙寬度數據中就可以看出來。

從技術上來說,A350反而比787保守,畢竟是空客倉促上陣的產品,並沒有使用太多太超前的技術。就拿複合材料機艙壁來說,波音的是桶型艙壁一次成型,而空客則是分成四瓣兒在粘合起來,且不評價最後的結果孰優孰劣,就這項加工技術來說,空客比波音要更加的保守。

但是,其實A350和787並不是同一級別的產品,彼此並不互為競爭對手,放在一起比較是不公平的。787的體量要比A350小一個級別,準確來說,787的競爭對手是A330,而A350的競爭對手則是777。787和A330在未來的客機市場上瞄準的是中低密度的遠程航線和中高密度的中程航線,也就是所謂的萬能機型;而A350和777則主要用於中高密度的中遠程航線。搞清楚了這個關係,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空客現在還在推出A330neo,為的就是不讓A330原來佔據的市場被787搶走;同時為什麼波音公司在搞777X,也正是因為A350瞄準的就是這個市場。

這樣比較起來,其實空客還是比較危險的。

A330的客艙比787要窄很多,靠艙壁的兩個座位頭部空間十分捉急,過於彎曲的艙壁會使人產生壓迫感,而2+4+2布局的空間利用率也比787的3+3+3要低不少(A330過道佔比更大)。雖然空客一直說2+4+2的布局取消了中間座位,更受歡迎,但其實乘客更在乎的還是自己坐著的時候體驗如何,而不是出去上廁所那一會兒是不是要多跨過一個人。從這點來說,787更大的舷窗,變色玻璃,更寬敞的機身,無疑比A330要好得多。

A350面對現在的777還是有勝算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350的客艙比現在的777依然窄一些,777的經濟艙既可以做成3+4+3的高密度布局,也可以做成3+3+3的舒適布局,而A350的客艙寬度估計不足以做成3+4+3,而即使是3+3+3布局,777依然比A350寬敞。而777X的客艙寬度比目前的777還要寬一些,可以使3+4+3布局達到A350目前3+3+3的舒適度。

對於乘客來說,哪架飛機更輕更省油其實並不關心,乘客最關心的還是飛機乘坐是否舒適。A350和787都號稱更安靜,但我的感覺是雖然安靜了一些,但並沒有達到質變。客艙寬度對舒適性的影響是很重要的,但空客A330和A350在同級別市場總比波音的飛機窄一點。。。。

附客艙寬度比較:

A330=A330neo&<787&


其實,空客A350和波音B787可以算是同一時代開發的機型,技術水平勢均力敵,新意主要體現在新材料的大量應用以及最新一代的發動機上。正如 @Loser 所說,也許B787之于波音的意義要大於A350對於空客的意義,這一點從波音將B787命名為夢想飛機(Dreamliner)可見一斑。然而,從開發周期上看,這兩個機型都是世界一流大飛機製造商十年磨一劍的成果。可以說,兩者都是比較省油、安靜的雙發寬體客機,是波音、空客兩家公司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塑料大飛機。

在新技術採用上,波音過去一直較空客保守。空客A320於1987年首飛,首次將電傳操縱和側桿引入了民航飛機,而波音第一個採用電傳操縱的機型B777在1994年才得以首飛。在對民航業未來的判斷上,空客也比波音理想、激進很多,因此不遺餘力製造A380這樣的龐然大物以便執飛日益擁擠的「樞紐到樞紐」的航線,而波音卻把賭注押在B787及「點對點」的瘦長型航線上。由A380的銷售數字來看,市場並不像空客期待的那樣樂觀。為了扳回一局,空客推出了A350,然而在A350/B787這一輪較量上,空客顯得保守很多。從一開始不認同大規模使用複合材料,到B787因鋰電池起火停飛後退而使用鎳鎘電池,再到使用傳統的引氣系統(非電動),都顯示出空客的謹慎。

相對於以往的寬體客機,乘客乘坐A350可以體會到的變化,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 更安靜的旅行(得益於新一代發動機、空氣動力學設計、客艙內飾);
  • 更舒適的客艙氣壓(相當于海拔6000英尺,得益於複合材料的使用):
  • 更健康的空氣(得益於複合材料的使用,機艙空氣濕度更高,且2-3分鐘循環一次);
  • 多彩的客艙照明(可調LED燈光);
  • 更大的舷窗(得益於複合材料的使用);
  • 更寬敞的頭頂行李艙(得益於更高的機身);
  • 更先進的機上娛樂系統(更大的顯示屏、WiFi)
  • 比某些航空公司機型更寬的經濟艙座位(芬航A359經濟艙採用3-3-3排列,座椅寬18英寸,前後排距離31英寸)

芬蘭航空的A359即將投入上海、北京航線。至於真實乘坐體驗,待乘坐過後再來補充,敬請期待。最近,空客交付芬航的第一架A359(OH-LWA)正在歐洲進行演示商業飛行,此時此刻(歐洲中部時間19:35),它正在執行赫爾辛基到巴塞羅納的AY3269航班,在這一片繁機璀璨的空域,寬體機還真是屈指可數呢。


首先,350的主要對手是777。

在350項目之初,空客是吃了不少虧的,當時350被稱作是空客「倉促的產品」,這段事感興趣可自行百度,報道很多。

定型/生產階段:787的超重問題,緊固件供應問題,復材供應問題,各種問題不斷,畢竟一下子就到了複合材料時代,很多事情並不順利。空客則因為787在先,進展的順利不少。最近的350-900延程型也是風頭正勁,787-10還沒有大動作。

交付/運營階段:眾所周知的787電池事件,打擊不小,好在業內仍看好787,並且信得過波音。空客350已經交付,時間太短,沒有事發生,如果有關注,就知道空客的宣傳力度比787當時大多了。除去電池事件,787目前運營狀況良好,787的對手是330,從目前來看,可以說完爆;至於350對777,保留意見。(目前,787共獲得1105架確認訂單,350共獲得815架確認訂單。意向購買的不算)

歷史地位:787可以說是波音的一個大跳,不止是邁一步那麼簡單了,也獲得了多個「第一次」的成就,又在一方面甩開空客一步。空客則保守的多,和當時項目不斷更改、倉促立項也有關係。

評論有拿複合材料佔比說事的。現在飛機使用的鋁鋰合金,在波音算作普通金屬材料(最近的宣傳中也開始提了),而在空客那裡算作新型材料。所謂佔比,更多的是噱頭。

至於客艙、氣動和操縱方面,各個航空公司不一樣,客艙沒有可比性;空客可以說是把鯊鰭玩到了極致,波音的「音速巡航者」更勝一籌;操縱方面,兩家公司各有千秋。

那些說客艙布局、座椅的,可以停下來了,這些都是航空公司自己選裝的。說787空間小,787有BBJ(公務機),那最寬敞。

手機碼字,太費勁。


既然這樣 我就來一篇非專業787,A350測評好了

2015 10. 北京-上海 機型:海航B787-8

外觀:787-8整體給人就是短小精悍的感覺(三圍在寬體機里應該是墊底的了)彎彎的機翼真的很美,但不知道為啥我覺得沒有圖片上看起來那麼彎,鋸齒引擎罩不只是好看,對聲噪控制也確實有用。反正787的外觀也名副其實的對得起Dreamliner的稱號。反正個人覺得波音的飛機就是比空客的看好( ̄? ̄)

為什麼機翼和襟翼看起來這麼臟!!!你們就不能清理一下么……

客艙:客艙基本還是保持了一貫的波音風格,經濟艙3+3+3的布局讓整體空間顯得稍微有點局促高度感明顯不如A350,不過既然是寬體機也不會小哪去。

機上娛樂系統使用感受一般般,座位舒適感一般般…腳部空間和大部分寬體機持平吧,其實這個級別的機型經濟艙空間大同小異(畢竟是賺錢要緊) 隔壁大媽一直在提醒我飛機上不能用手機,無奈客艙內沒好意思多拍。

舷窗的電子變色科技感簡直爆炸,瞬間覺得遮光板這種東西low爆了╮( ̄▽ ̄"")╭

至於雜訊方面,個人感覺787是目前最安靜的了,直觀感受比A350更安靜(雖然A350號稱最安靜) 飛行過程IE80塞上iPhone二分一音量幾乎就與世隔絕了。 機艙空氣質量,無奈航程太短沒能多感受,反正沒啥不適。

總結:一改波音一貫的美式簡單粗暴,結合了美學和科技的產物,除了機艙內的風格,幾乎找不到什麼老波音的感覺,感覺就像一個完全的新產物一樣。拋開高科技,新技術,新材料啥的不說,作為乘客,最直觀的就是更舒適的乘坐感受,而787也確實做到了。不得不承認787真的是業界的Dreamliner

A350-900篇

杜塞爾多夫-香港。 機型:國泰 A350-900

外觀: 也是打破了傳統的空客造型,設計褒貶不一,整體給人更渾厚一些,不過相比787來說並沒有給人很驚艷的感覺,中規中矩。翼尖的小翼算是點睛之筆吧,其他沒什麼太大的亮點可尋。引擎上的RR標誌倒是蠻閃的( ̄? ̄)

客艙: 可能是國泰客艙設計的原因,客艙給人很清新很精緻的感覺。墨綠色的座對我這種看慣了灰色藍色座椅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小清新。 客艙空間確實很大,比787給人的感覺更寬闊,特別是頭部空間,行李架業界最大最深。座椅么……呵呵,經濟艙都懂的,要求別太高。

在我用過的機上娛樂系統里,國泰這套應該是最好的了,UI界面,流暢度,屏幕都無可挑剔。尾翼上的攝像頭好評,傳說中的上帝視角。看起飛降落超帶感

小桌板上面又多了一個摺疊板,其實是一個平板支架和放一些個人小物品的地方,這個設計蠻貼心的,平板黨終於可以解放雙手了。座椅的頭枕可以兩邊向中間收,以達到包裹頭部的作用,實際效果一般,腦袋太小。

巡航速度居然破了4位數!(◎_◎;)

彎彎小翼+夕陽 = 要吃飯了(ーー;)

雜訊方面,個人感受並沒有像空客官方宣傳的那樣,最安靜的機艙。反正我是覺得沒有787安靜,整段航程下來鬧得腦子還是嗡嗡嗡的。但不知道是錯覺還是沒注意,落地的時候居然沒有反推時巨大的轟鳴聲……

客艙空氣,估計飛太久,怎麼都還是沒法習慣這種循環空氣吧 幹得不要不要的……

總結:相比787,個人覺得A350真的是有些誠意不足了,給我的感覺更像是A330和A380的結合產物,空客宣傳了一堆高科技,新技術,新設計。然並卵啊。 我一個乘客你給我談機身材料,發動機省油,毛病啊!?RR的定製發動機也沒想像中那麼出色。不過客艙空間確實是很大,超過波音所有機型。

反正有錢我買787,沒錢我坐經濟艙。。。。。

更新一下,才發現題主問到和777的對比

這是國航B2006 愛中國的客艙 看圖就可以看出787和350比777視覺感寬闊很多

國泰和大同小異吧。

777W 畢竟還是老了很多,雜訊,機艙空間,空氣,舒適度已經被這兩台新機型還是有很明顯的差距唯一能吸引我的就是那兩台GE90-115B了吧


目前國內還沒A350這一型號的飛機在飛,乘坐體驗尚不得而知。不過經常坐飛機的人都知道,無論什麼型號的飛機,除非艙位有變化,否則感覺上都是一個卵樣。PS:380那類肥鵝的厚重感撇開不談。

A350對於空客的意義,是豐富產品線。為航空公司提供從A330到A380之間270人到370人的載客區間提供產品。定位和787很相近,簡而言之就是大一號的中大型客機。

但A350對於空客的意義,遠沒有787對於波音的意義重要。因為787上的電子系統集成度非常高,遠遠超過了以往的波音飛機,電控空調,電控剎車,電控飛機發動機啟動……787之前的波音,對於電控的組件一直保持著很謹慎的態度,一直是能用機械就不用電子。

可空客,一直以來就比較偏好大規模的電子化,在操控系統上,早就取消了大規模的機械傳動備份。在所有在役的空客客機中,只有水平安定面的配平手輪和方向舵腳蹬保留了機械備份。所以A350對於空客的意義,應該不像787對於波音的意義那麼跨時代。


創新方面主要是複合材料過半+機艙更寬。

對位方面更像是B777,即350座級雙髮長程客機,空客之前A340四發A330中短程。

乘坐體驗除了座位寬點,應該不會有大差別吧,畢竟氣動結構降噪都很成熟了。


自我的體驗來看,330舒適度是肯定的,242的座位兩人出行剛剛好,空客rr發動機比波音真是安靜太多了。


A350基本就是330的替代升級版本,定位和787差不多,飛機還沒人坐過,肯定也差不多


推薦閱讀:

為什麼飛機經濟艙的座位號通常從30幾開始?
空乘面試到底關注什麼?
飛機駕駛員自殺式墜機,是否說明應該強制執行自動飛機駕駛?
飛行員真的要每天早上4 5點起床,晚上不延誤10點多以後才可以回家嗎??
越洋飛機比普通飛機多了什麼要求?

TAG:飛機 | 空中客車Airbus | 航空 | 民航 | 波音Boe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