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 Mobile 的報告中的數據來源是哪裡,數據是否準確?

昨天看了一個叫Quest Mobile的App報告,地址如下:

http://www.questmobile.com.cn/upload/pdf/app.pdf

報告中展現了市面上各個分類主流App的活躍人數、時長、次數等信息,從直觀感受和對行業的了解,似乎數據有一定程度真實性,但這些信息各家App應該都是保密的,這個報告的數據從何而來?如果說是用友盟,且不說很多家(尤其是BAT的自有產品)都沒用友盟統計,即使用友盟統計的各家,數據也應該是保密的吧。

所以,這份報告的數據來源為哪裡?有沒有了解的人來說說看是否靠譜?

之前都沒聽過這家公司,查了下,百度上自述如下:

2014年組建的Quest Mobile(貴士移動),是行業內首家自成立時就專註於移動互聯網研究的數據服務公司,以回歸數據統計真實本質,為精準決策插上騰飛翅膀為目標。


昨天研究了一下QM的最新的報告,從QM最新的報告:QuestMobile 移動互聯網2017年Q2夏季報告:移動生態流量全面崛起,制霸者屬誰? 能看到下面這幾條信息:

新浪新聞超越騰訊新聞位居新聞資訊行業老大,

一點資訊月活用戶放衛星闖入TOP4,

秒拍超越土豆快手榮膺短視頻霸主,

起初我是很震驚的,一點資訊怎麼冒上來的?

直到我詳細的看了一下圖表的注釋,

注釋是這樣表述的:

意思是這次考試,張三同學和李四同學的分數是這次考試卷面分加平時分的總和,其他同學一律只算卷面分,個別同學選擇題和問答題分數分開算?

另一個排名更加搞笑:

註:秒拍移動端用戶規模為APP月活躍用戶數和站外月活躍用戶數合計,而其它的應用用戶規模只統計APP月活躍用戶。

在這樣的統計方法之下:秒拍終於超越快手土豆、新浪系成功超越騰訊阿里系。

班主任把張三的語文加數學的成績用來和其他同學的語文單科成績比較?那這份榜單排名的意義在哪裡呢?

QM這份報告,花多少錢能買?

好的不學,學百度搞競價排名?


我花錢訂閱了Quest Mobile的服務,看了十幾個App並與自己掌握的真實數據進行對比,發現Quest Mobile提供的DAU等數據相當準確。

說其準確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維度:

1)時間維度的趨勢比較準確。無論是App的長期增長或者衰落趨勢,以及在周/月/年的時間跨度下的波動,Quest Mobile基本都能捕捉到

2)絕對量級比較準確。以我自己觀察的樣本為例,DAU的誤差在20-30%以內。

基於以上兩點,Quest Mobile提供的服務對於投資或者敵情監控,已經很有價值了。做過技術的同學就知道,找兩個團隊來做不同的統計服務,搞出來的統計結果往往還有百分之幾的誤差,更別說這種第三方服務

當然也有許多App的數據相差得離譜,這其實和QM的數據源及統計方法有關係。QM的具體方法我並不清楚,只是看到其官方資料裡面提到了運營商數據,以及曾經聽到傳言運營商找外包團隊對其數據進行分析以便提供大數據服務。所以猜想QM的數據很依賴於運營商數據,特別是那些跑在幹線網以及IDC機房的數據,用這些數據來匹配DAU等數據是相當靠譜的,剩下的無非就是體力活,怎麼把伺服器地址和App對應起來。

...更多文章請到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

...更多回答請看何明科的主頁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經久不衰的「商業模式」,那就是收取保護費。

無論是何種模式的媒體: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媒體,行業媒體,測評結構,還是類似QM這樣的第三方數據機構,其本質上都是通過構建自己的話語權威,進而收取保護費。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會稱之為保護費。

三星為什麼沒有上今年的315晚會?因為在央視投了那麼多的廣告費,這廣告費就是保護費。(我做三星負面報道被領導屌我會亂說?)

2011年,我在某易新聞。我們前腳掛了蒙牛黃曲霉素新聞頭條,五分鐘之後被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大大的蒙牛牛奶彈窗廣告。同時,銷售部門接到八千萬廣告訂單。這個訂單,也是保護費。

羅永浩和王自如直播吵架還有印象嗎?羅永浩直指王自如收取幾個大手機廠商的諮詢費用。這個諮詢費, 也是保護費。

那麼,這些跟QM有什麼關係呢?難道QM也在收取保護費?

如果說王自如企圖當手機行業的裁判員,那麼,QM則企圖成為移動互聯網行業的裁判員。王自如當裁判的方法,是拍攝手機測評視頻。QM當裁判的方法則是:提供移動互聯網的行業數據。

數據對於互聯網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數據不僅會影響到公司融資、股價,也會影響到廣告主的投放決策,影響後續銷售。總而言之,數據事關利益。

既然事關利益,那麼企業就會去刷高、誇大自己的數據。如果小米說我賣一億台,鎚子說我賣了兩個億,摩拜說我月活3千萬,ofo說我月活5千萬,那麼我們應該相信誰呢?

這個時候,一個第三方中立、權威、專業的機構,來充當裁判,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互聯網行業現在千帆競技,裁判提供的數據,甚至會影響到一些企業的存亡。

既然裁判這麼重要,那麼裁判就有可能接受賄賂吹黑哨。

我們先來看看QM移動互聯網2017年Q2夏季報告。

在APP 總排行榜的前十名,混進去一個奇怪的東西。

(新浪新聞,居然排在第八名,不僅在騰訊新聞之前,甚至還排在了微博之前)

我就日了狗了,趕快找到其他幾家第三方數據看了下。

這是易觀提供的5月份的數據。

在新聞資訊類app排行榜中,新浪新聞不僅排在騰訊新聞之後,還在今日頭條,天天快報,以及搜狐網易和鳳凰之後。

在獵豹提供的2017一季度數據中,前二十也沒有新浪新聞的蹤影。

不對啊,號稱第三方權威機構,幾家的數據差距這麼遠?我再仔細一看,QM的app排行榜下方,有一行小字。我眼神不好,敢緊找來放大鏡:

「是不是有種商場打折「10元起」,「起」字太小,上當受騙的既視感?」

所以,秒拍居然排在了優酷和快手前面,一點資訊居然排在了今日頭條、天天快報前面。交了保護費的,和沒有交保護費的,待遇天差地別。

我們都希望裁判公正。QM的老闆說,「揭露數據的真相,是公司的使命」。QM官網寫著「還原市場真相,助力企業增長」。

我估計你們也就「助力企業增長」去了。

首先,你們就沒辦法去揭露數據真相。因為無論是從數據來源來說,還是從計算方法和標準來說,第三方數據都沒辦法做到非常的準確客觀。因為很多互聯網企業,是不會把自己的數據提供給第三方數據公司的。比如阿里騰訊這種級別的公司,他們的數據本身就比你第三方公司的數據要值錢。稍微大點規模的公司,也不會把菊花露給你看。有些小公司拒絕在app中嵌入第三方數據公司的代碼,甚至遭到報復,被惡意調低排名。再加上計算方法和標準的差異,幾大第三方數據公司提供的數據之間,總有出入。所以這裡面就有一些操作的空間。比如月活調高一點,排名調低一點之類的。

雖然這個行業要生存,要吃飯,這種操作也不少見。但是,像QM這樣吃相這麼難看,動輒把一個app的數據和排名提升幾個數量級的,還真是少見。


周煜程好像不太上知乎了,不然應該讓他來回答。

一般來說這些移動應用報告的來源是sdk、雲服務、運營商流量數據、大安裝量的系統級服務對同機其他數據的掃描、搜索指數、綜合下載數……的整體分析,和實際情況不會百分百一致,但有參考性。

因為不可避免會黑到某些吹水的公司,所以一般這種報告不會特別明顯地站隊,自然也不會得到已有派系公司的全套精準數據,更多是從不站隊的公司來獲取。


和QM老闆還比較熟,周煜程英文名Jerry,認識J的時候,他在尼爾森做數據分析,亂七八糟的各種事情都門兒清,能搞客戶,能做技術支持,也能聊天侃山;後來跳槽到 CNNIC做了一段時間,負責一整條產品線管理工作。再後來,消寂了一段時間,後來某一天,再遇到,就說創業搞QM了,挺牛逼的。是比較紮實做事的,務實派。


一般來說,移動端數據獲取有這麼幾種方式:

1、移動設備層面

1.1 操作系統獲取(google/apple公司數據,你想要別人不會給你)。什麼都有。最准。

1.2 應用log掃描然後傳雲端(主要是android,ios無許可權。在某著名搜索引擎工作後我就決定不用android了)沒有用戶畫像(當然有演算法啥的可以生成大概的)。很准。但是需要貴司的軟體滲透率很高。

1.3 安裝特定的軟體來識別。需要用戶參與特殊計劃,提供個人信息,用戶相當於銷售自己的使用數據得到錢(貌似艾瑞就是這麼做的)。有很準確的用戶畫像。很准。但是樣本方面有先天的問題,越高端的用戶越不喜歡賣自己的隱私。

1.4 插入代碼到應用中。每次運行會向第三方發送信息。這種叫第三方審計數據。這得人家廠商願意。沒幾個人願意暴露底褲給別人看的。

2、移動網路層面

2.1 WIFI。麥當勞的wifi,工廠宿舍的wifi,使用協議中都會聲明說收集信息的。基於地理位置的信息。

2.2 CDN提供商。這個不是很了解。

2.3 運營商。結合你的手機賬單,自身份額,可以得到很多數據。但是考慮到現在wifi到處都是,用戶wifi和4g頻繁切換,對於大流量應用來說不是很准。

結論,最準的數據很難拿到。看一個趨勢就好了,要求不要太高。


看評論很歡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公司坐坐,邊喝咖啡邊聊聊數據這些事。


QM主要監測移動端,數據來源主要是看他們資料庫的監測設備量級,從官網來看他們擁有上億以上的設備,也就是說國內手機網民6億,他們的樣本量高達1/6,這個比較已經非常高了。我們知道傳統的調研公司樣本量是非常少的。QM上億的樣本量決定了他的數據相對精確度是比較高的。上面有朋友說DAU的精準度高達80-90%,我是做電商的,我們公司的DAU基本精準度能夠高達90%。數據來源就是在上億台設備中嵌入SDK,通過SDK來讀取你手機中安裝了哪些APP、卸載了哪些APP、你在APP中的停留時間,啟動次數,甚至是是否產生了購買和訂單。我們平常安裝APP都知道,不管是什麼類型的APP都會調用你手機裡面的信息。這個就是QM最基礎的數據來源,打個比方他和市場面比較龐大用戶群的墨跡天氣或者360手機助手之類的APP合作,和安裝包一起安裝到上億用戶的手機設備中,然後就可以抓取你的信息了。當然這些數據抓過來是加密的,雜亂無雜的,他們也需要做數據清洗,標籤系統等。第二個來源就是運營商數據做補充吧。第三就是他們也會和行業中的超級APP做數據對比,通過數據對比來矯正自己的系統,讓自己的系統演算法越來越精準。隨著它數據量的增加,行業影響力提升,很多APP媒體會主動找到他們核對數據,對比的APP合作數據越多,他的數據榜單就會越來越精準。


比對我我了解的幾個App,報告中的數據和自己統計的真實數據之間,不完全一致,但差別很小。


iOS 方面不太靠譜


目前市場上提供這種數據的公司很多,talkingdata,trustdata, questmobile, 易觀,艾瑞各家方法和操守大同小異,各家對自己數據來源的說法都是模糊不清

個人認為目前最權威的是聯通沃指數,對數據源的解釋最清晰。利用聯通用戶在非wifi環境下上網的日誌數據,根據聯通市場份額反推全市場


行業內做移動端大數據的公司好幾家,基本上數據源都可以估計一二,但Questmobile對於數據源基本上是諱莫如深的。我跟幾個行業內的朋友(包括QM的人)聊過。大概了解了他們的數據源和採集方式。不保證完全真實,但個人認為差不多。

首先,QM最早是拿了運營商的數據,主要是聯通、電信部分省的數據來做。但是發現問題很大,數據結果很不理想。特別是現在越來越多app對網路連接進行加密,運營商對此基本無能為力。聯通自己的沃指數也是做得不好,很多數據明顯不準。同時運營商數據也非常貴,對於QM這樣的初創公司來說成本太高。所以QM並沒有大規模採購運營商數據。

後來,QM找了幾家給app做技術支撐服務的公司做數據交換。(這其實是不太合規的。畢竟沒有經過app允許就拿了他們的數據。)同時,QM通過人脈找到了一些互聯網公司的朋友打聽數據。通過這種方式,QM把一些主要app的數據調的比較准。

在銷售報告和數據產品的過程中,有一些公司發現自己數據不準,擔心QM到處賣數據對自己有不利影響,於是要求QM調整。利用這個需求,QM將自己的統計SDK安裝到這些app上,一方面校準客戶的數據,另一方面採集手機中其他app的進程信息,從而達到校準全局數據的目的。不過有這樣訴求又同意你放SDK的公司畢竟還是少數,所以目前安裝了QM SDK的app大概也只有20多個,基本集中在中小app中。這些數據也基本能夠維持QM產品的運行。

所以很多用戶會覺得QM的數據有的很准,有的卻差很多。非常準的通常是裝了QM的SDK或者經過QM拿到了真實數據進行修正。而不準的那部分則是SDK採集的其他app數據,或者就是來自運營商的數據。

不過最麻煩的一個問題是,隨著新版本安卓系統的普及,SDK將沒辦法採集手機進程信息。這對於QM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危機。所以QM現在是比較急於變現退出的。

數據源的不太合規,以及數據源的不穩定,這就是為什麼QM一直對於自己的數據源和採集方式諱莫如深的原因。


剛剛看到QM的一篇文章,應該對各位有用,關於數據來源,官方給出的正式解釋是:

「QuestMobile的目標是做成業界最牛的大數據公司之一,產品、服務做到極致是終極目標,所以在一些根本問題上,QuestMobile從2014年便開始布局。比如說,數據源的問題,目前,QuestMobile覆蓋數百個終端品牌、超過10萬款不同型號設備終端;覆蓋31個省/600餘城市;完整覆蓋全部運營商/WIFI聯網方式,真實還原用戶全部行為與流量;混合數據源累計設備數量超過7億,獨家iOS行為完美獲取,單日數十億混合數據流融合拼湊構建國內最大的全行業數據池。」

--------------------------------

感覺有點像一個收視率公司去做了移動數據……


不靠譜,沒真實的數據來源,國外權威的數據報表均會註明dataSource,這家公司的數據樣本來路不明,而且APP的數據特別是日活,市場份額,誤差率太大。

吹水太明顯。周煜程有諮詢公司工作背景,然而諮詢公司的數據來源,一般是購買,或者小範圍的抽樣調查。


任職於某家數據注水嚴重的公司,利益相關

只想說注水蠻嚴重的


銷售導向的公司,大概數據也是客戶導向的了,這份報告明顯被阿里爸爸給承包了


數據不一定靠譜,除非從各企業拿,但是這個數據到底有沒有水份就另說了,即使是從淪為管道的運營商來拿,目前來說,也做不太准。


據說數據來源是電信移動聯通等運營商網關那裡,然後通過大數據計算出來


對比了下QM對BAT中某家的APP統計數據與其內部統計數據,QM數據還是很靠譜的。我也一直好奇他們怎麼獲取到的數據,如果沒在各家公司安插間諜,那就是使用運營商的數據了,因為絕大部分的APP不會學高德植入所謂的QM數據統計SDK,也不想把數據共享給第三方。


可以和設備廠商合作,或者和流量大的app合作,也可以從運營商那裡獲取一定的數據。


不精準~排列依據從何而來?


別的產品不好說,從我從事過的一款工具類產品(Top40)來看,數據還算靠譜。

我們沒有用第三方的SDK,也沒有和任何數據公司合作,從我們自己統計的數據和各家數據相比較,Quest Mobile是誤差最小的。


不靠譜,知乎不止66萬日活。


推薦閱讀:

想當個行業研究員為什麼這麼難?
行業研究員分析一個公司的流程是什麼?
怎麼對細分行業進行深入研究?
每天能賺1000元或更多的生意、投資或者渠道有哪些?
在哪裡能找到各行業的分析研究報告?

TAG:移動互聯網 | 數據分析 | 應用程序Application | 行業研究 | 行業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