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讀一本質量很高的書時,發現自己並不喜歡,讀的很辛苦,那這本書還需要讀下去嗎?
自己現在在讀《鱷魚街》,文學性很高但對自己而言生澀難嚼。很多文字都是逐字逐字地讀下去然而回過頭在看的時候發現自己並沒有對讀過的文字產生印象,請問這本書我還有讀下去的必要嗎?
一本真正的好書(題主說的那本我沒讀過,不是那個領域的)如果你讀不懂,或者覺得超級難讀,那麼一般來說有兩種可能性:1、譯本有問題,這時候可以嘗試英譯本是不是會比較好。2、知識儲備不足:不了解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問題域、接受史等等。這時候1)先讀關於這個作家的簡要介紹(維基百度均可);2)再讀一本比較可靠的簡明哲學史/文學史/xx學史中該作家的部分,如果讀不懂,請讀該作家之前的部分直到讀懂關於該作家的介紹為止;
3)此時再回頭讀那本書的導言,如果有譯者前言更好,如果讀不懂,請返回第二步,換一本介紹這個人的專著來讀,然後再返回這一步操作;
4)讀完前言或者譯者序言後開始讀這本書,如果還是讀不懂,請找一本專門研究這本書的專著來讀,直到讀懂為止,再返回原書。如果還是讀不懂……請告訴我這本書的名字XD七月,父親到外面去取水,把我和母親、哥哥留在家裡,他實在不堪忍受夏日那熾烈而又令人暈眩的熱氣的折磨。光線刺激得人心神恍惚,我們沉浸在假日那本漫漫長書中。書葉間陽光照耀,能聞到金黃色的梨子正在軟化的果漿散發出的那種甜絲絲的氣息。 清澈明媚的早晨,阿德拉從集市歸來,猶如從白晝的光焰中冉冉現身的果樹女神波莫娜波莫娜(Pomona),羅馬神話中司果園和果實的女神。——《鱷魚街》
一句話,這種段落,閱讀起來是非常不友好的。雖說作者是一個畫家,文字中帶有濃重的色彩,但是對於習慣了高速簡明閱讀的當代讀者,這樣的段落進展太過緩慢,內容太過臃腫,信息太過複雜。其實這本書的精華也就在此,作者故意用一些冷傲生僻的辭彙,營造出這種奇妙的風格,如同一杯特殊的雞尾酒,喜歡的人自然很喜歡,但恐怕不喜歡的人為多,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在作者在世的時候默默無聞。
閱讀這種書,最好事先做好心理準備,將會是一次很長久的閱讀過程,和閱讀網路文學時候的心態完全不同。前者是一種停頓,品味,消化的循序漸進,後者則是快餐似的饕餮。然而當代讀者大多已經習慣了網路文學帶來的直觀閱讀感受,習慣了知乎等網站帶來的總結式,碎片式,通俗式的文字,對於過去那些長篇大論的小說失去了期待,只剩下敬畏,或者恐懼。這是時代的特徵。每個時代都有留給廣大人民群眾的通俗流行的閱讀風格和題材,而每個時代也有那些留給文青和評論家們的大部頭和艱澀作品,各取所需,各安其心,無需為了能讀一篇小說而驕傲,也無需為了讀過一篇網文而羞恥。
選擇一本合適自己的書,如同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伴侶,是非常私人也非常個性的事情,對自己真誠的閱讀,和對伴侶真誠的愛一樣,都是值得投入,且無需隱晦的事。不要讀了,放下。但是請切記住幾點內容,這才是關鍵。
1. 你這次讀書對這本書是什麼感覺,越詳細越好,可以寫下來(比如日記);2. 為什麼不喜歡,哪些地方或者什麼東西你最不喜歡(也是越詳細越好,同上);3. 針對上面兩個問題,有空有心情的時候,看看名家們是怎麼說的。
將來,有空有心情的時候,想再來看了,再看吧。繼續裝嘛,總會有收穫的
我覺得沒有。這樣讀完以後不會有任何感悟和領會,只會有「讀得好累啊」這一個體驗。此時你的心裡已經有了一定的抗拒和疲憊,那就放下吧。從簡單點的開始讀起。就像我們都是從「鵝鵝鵝」背到「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再背到「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秋聲賦》歐陽修)這樣的程度,對不?你可以先放下,等你有興趣了,能適應那種思維模式了,就可以拿出來重讀了。
翻譯出了問題,譯文不流暢,人稱代詞該省不省。
不需要啊。讀書如人吃菜,鹹淡自知。讀書的過程是你和作者之間交流與對話的過程,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合上書本就是了,這沒什麼對錯得失可言。正如你去餐廳點了一道備受好評的招牌小羊排,可是你的口味天生就不喜歡羊排、沒準兒吃了還過敏,吃的這麼辛苦,當然不需要繼續吃下去了~
印象深刻的一本書:《瓦爾登湖》譯者在書前說:這是一本安靜的書,待到晚上,心靜下來之後,方能讀進其中的滋味。
我等不到晚上,馬上就翻開,或許是心理作用,被告知文字的艱澀,或者又是白日太浮躁而無法體會其中韻味,總之,看了幾頁和沒看一樣,不知講了什麼。
到了晚上翻看,亦然。這本書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可我就是看不進去,彷彿它太高深莫測,太艱深晦澀,我夾進一張書籤,將之束之高閣。反思著自己是不是太浮躁,太久沒看書了,連中文都看不懂了,難道不會是閱讀障礙症?想了想,就不管了來刷知乎了。(笑)等它積了一層灰的時候,我才又發現了它,拿下來翻到書籤處,早已忘了之前講的什麼,又重新翻看。這次看懂了。彷彿梭羅在娓娓地給我講述他的故事,翻譯得也好,文字像青橄欖的汁水,帶著淡淡的清甜而來,倒不是說文字是甜的,而是它的清澈如泉又滋潤著人心。(就是那種感覺,很抱歉很破壞氣氛地補充一句,凹文字只是為了體現感覺。)我記得之前給一個同學發簡訊的時候發了一段裡面的文字,講的是他種豆的故事,當時覺得有點意思,現在看更有意思了。距離上次看的時間又很久了,很多感受都忘了。要我說什麼深刻的哲理與感悟,我是不知道的,只是每次重讀,對這本書的感受就不一樣,而由之前的捨棄到之後的喜愛,也是時間問題。大眾好評又經過歲月磨練的作品,一般來說都是比較好的,自有它的價值,讀不出味道,大概只是境界不夠或者不是對的時機,又或者這部作品並不適合你。如果真的認定了看不下去,就捨棄吧。誰知道什麼時候又會遇到,又是不一樣的心境。建議題主可以隔段時間看一看,或許有新的發現呢。這個花園廣袤遼闊,朝四面八方延伸,分布著各種地理單元和氣候帶。它的一側敞向天空和大氣,這一側長著最柔軟最柔嫩的毛茸茸的綠床。但是,當大地延伸進一個低伏的地峽,落進一家廢棄的蘇打工廠後牆的陰影中後,由於荒疏、凌亂,花園到了這裡變得更加陰森、雜亂和粗獷,由於薊草叢生而顯得兇猛恣肆,由於蕁麻遍地而顯得荊棘聳然,四處覆蓋著的氣勢全失去節制,變得瘋狂起來。到了這兒,花園不再是一個果園,簡直像在瘋狂地抽搐,來了一陣突發性的騷動,在發泄憤世嫉俗的卑鄙和情慾。在這裡稱霸的是殘暴地放開了對自己激情的全面控制後,無聊瘋長的牛蒡的菜頭——那些數不清的巫婆,褪掉她們肥大的裙子,光天化日之下把它們一件一件地扔掉,直到那些颯颯作響、布滿洞眼的腫脹的紅疹完全埋葬了這個在瘋狂的擴張中孕育出來的吵吵嚷嚷的雜種。那些裙幅繼續膨脹著、推擠著,層層重疊,不斷地蔓延和生長——如同一堆細小的葉子聚集起來高得觸到小房子低矮的屋檐。
我就是在這裡第一次看到他的,也是我這輩子唯一一次看到他,在一個熱得要瘋掉的中午時分。這是精神錯亂已經瘋狂的時間從事件的正常序列中脫軌而出,像個流放者那樣在田野上奔跑著狂叫著的時刻。此時,這個夏天已經失控,帶著狂野的衝動向四面八方擴散,自行雙倍、三倍地演變成一個不可知的瘋狂的三維空間。
——楊向榮譯《鱷魚街》
說實話。。這種譯文,我不覺得有很高的文學性。。對於漢語母語者而言,閱讀加粗的部分完全就是艱澀的腦力勞動。。有些部分真的就是不知所云。。我在讀這書的時候,想像力一定爆表了,因為我tm一直在腦補原文該是啥樣子,我根本就是在讀我腦補出來的「原文」。。待月亮升上天空,月光灑向寧靜的大地,夜鶯就飛到那棵玫瑰樹上,將胸口壓向尖刺。疼痛頓時傳遍她的身軀,鮮紅的血液從體內流了出來。她張開雙唇,開始整夜地歌唱起來,那夜空中晶瑩的月亮,也倚在雲邊靜靜地聆聽。
她整夜地,囀著歌喉,那刺越插越深,生命的血液漸漸溢去。
她最先歌唱的,是少男少女心裡純真的愛情,唱著唱著,玫瑰枝上開始生長一苞卓絕的玫瑰蕾,歌兒一首接著一首地唱,花瓣一片跟著一片地開。起先那花瓣是黯淡的,如同河上籠罩的薄霧,如同晨曦交際的天色,那枝上的玫瑰蕾,就像映在銀鏡里的玫瑰花影子,映照在池塘的玫瑰倒影。
但是那玫瑰樹還再催迫著夜鶯往自己的身子緊插那根刺。
「靠緊一些,小夜鶯呀,」那樹連聲叫喚,「不然,玫瑰還沒盛開,黎明就要來臨了!」
夜鶯趕緊把尖刺插得更深,悠揚的歌聲更加響亮。她這回所歌頌的是成年男女心中熱烈如火的愛情,唱著唱著,玫瑰瓣上生長出一層嬌嫩的紅暈,如同初吻新娘時新郎的絳頰。只是那刺還未插到夜鶯的心房,玫瑰花的花心尚留著白色,只有夜鶯的心血才可以把玫瑰的花心徹底染紅。
那樹又催迫著夜鶯往自己的胸口緊插那根刺。
「靠緊一些,小夜鶯呀,」那樹連聲叫喚,「不然,玫瑰還沒盛開,黎明就要來臨了!」
夜鶯趕緊把刺又插深一些,深入骨髓的疼痛傳遍她的全身,玫瑰花刺終於刺入她的心房。那摯愛和冢中不朽的愛情呀,卓絕的白色花心如同東方的天色,終於變作鮮紅,花的外瓣紅如烈火,花的內心赤如絳玉。
夜鶯的聲音越唱越模糊,她拍動著小小的雙翅,眼睛蒙上一層灰色的薄膜。她的歌聲越來越模糊,覺得喉嚨里有什麼東西哽咽住似的。
但她還是唱出最後的歌聲,白色的殘月聽見後,似乎忘記了黎明,在天空躊躇著。那玫瑰花凝神戰慄著,在清冷的曉風裡瓣瓣開放。迴音將歌聲領入山坡上的暗紫色洞穴,將牧童從夢裡驚醒過來。歌聲流入河邊的蘆葦叢中,葦葉將信息傳與大海。
那玫瑰樹叫道:「看呀,看呀,這朵紅玫瑰生成了!」
然而夜鶯再也不能回答,她已躺在亂草叢中死去,那尖刺還插在她的心頭。
——林徽因譯《夜鶯與玫瑰》
漢語使用上的差距啊。。。
有的時候一本書看不下去只是因為時機不對。如果是追求享受性的閑暇時光閱讀,不如暫時放下。總有一天你會再拿起它。但如果是有目的性的,如升華自我,提升見識,建議繼續閱讀下去。可以當做是能力的挑戰,也可以看做是對自己的一種激勵。很多時候正因為我們在做我們不願做的事我們才是在進步著。你取得的會遠遠大於你為看這本書付出的艱辛。如果是高質量的書,甚至不止看一遍兩遍,而是每翻一遍,都會不同。
讀書不就是為了自我滿足,吸取書中的精華,感悟作者的人生,開闊眼界?一本書既然看得吃力並看完後毫無印象就失去了當初讀它的原因。一本再好的書你讀完後如果沒感覺沒印象那收穫就為0,你還為此付出了時間精力,不划算。還不如拿這時間去讀一本淺顯易懂的書,也不至於毫無收穫。
看完了扔在一邊,過一段時間從頭開始繼續看。
曾經看過一部小說,裡面有「契合度」一說。功法契合度越高,修鍊效果越好,力量越強。功法不論品階,契合度高就能修至成仙。所謂的神級功法只是對大多數人的契合度都很高。但是對於某些特殊血脈的人,一些無品級的功法要比神級功法都強。類似地,………………
想起了我一直在看的加繆的《婚禮集?夏天集》,短短的幾篇散文,卻要花很久才能讀完一篇,裡面也是多都是對風景的描寫遂而上升到精神的思考,起初我是讀完一遍就擱在一邊,後來的無意中翻起,竟然對裡面的內容感到陌生,可我明明就是已經很仔細的讀完一遍了,後來我才發現,並不是我讀的時候不認真,而是文字描述的情景才是文章的精華,那些情景是作者思想感悟發生的契機,它並不是一本關於方法論的書,並不能告知一些道理予你,在閱讀到連續精彩的辭彙安靜地鏈接起來凸顯出的一幕又一幕,我是真切地感動到了——年輕時候的加繆所飽含的激情,我想那就是這本散文集所帶來的。
不用勉強吧。實在讀不下去可以去看一些「專業」的書評,然後嘗試著帶著要驗證某個書評的目的去讀。有點打怪升級或者解謎的感覺(是不是有點中二)
自己覺得書寫得好的話讀多少遍都不膩,讀起來沒感覺的話讀一遍長長見識就行了吧。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了和青梅竹馬小學時躲在圖書館把《安娜卡列尼那》當小黃書看的日子....讀不下去說明現階段你與此書無緣,不如放下,去讀其他書。待歷練夠了,你自然會再拿起那本書。
生澀很可能是翻譯的問題,換一家出版社,可能會好很多。
如果實在讀不下去,讀完了完全沒有看懂,可是又想理解,那就去看看別人寫的這本書的讀後感,也是會有收穫的。總比硬看下去最後不記得讀了什麼 好的多。
看不下去也可能是文學知識沒有達到這本書的水平。對不起,我並沒有覺得你知識少,因為我的知識很少,對於看不懂書的感覺深有體會!那就多讀書吧,等文化高了,再讀一遍也不遲要,當然要讀,質量那麼高,你就指望讀一遍?
個人覺得應該先逼自己一下,先用心閱讀完這本書,然後產生自己的思考,晦澀難懂的地方可以等自己日後有了更多的知識閱歷後,再來重溫這本書。想必在那時自己必會有新的感觸。
我覺得可以先放在一邊,等自己的閱歷再豐富一點,等自己能夠駕馭這些書的時候,再去看我覺得會比較好。不過一點點生澀可能能夠幫助自己提升。大概
你和這本書的緣分還沒到,別浪費時間了,也別折磨自己了,暫時放棄吧。有緣分你在未來還會遇到,那時候你才能讀進去。
先質疑下翻譯的質量問題,再自省一下。讀書的過程是有趣的才讓你有動力讀下去。加油!
這個問題的本質在於:你要清楚你讀的不是一部高質量的書,而是一部別人認為高質量的書。我建議別讀,你該去找你認為高質量的書。
推薦閱讀:
※如何提升寫作水平,擁有好的文筆,應該看哪些書?
※怎樣在圖書館找到好書?
※《動物莊園》這種書為什麼能在中國出版?
※你有哪些看哭過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