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戰鬥機是注重隱身能力好還是注重機動性好?
先放結論,在大部分作戰中,機動性更重要。
其實現役最先進的戰鬥機F-22已經改稱第五代戰鬥機了。原因很簡單,之前蘇系和美系戰鬥機的分代標準並不統一,歐美的第三代在蘇俄稱為第四代,同樣,美國的第四代在俄羅斯就變成了第五代,再後來,美國人覺得在名稱上吃虧了,所以就改名字了……
下圖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網站截圖,F-35的簡介中稱之為第五代戰鬥機。(鏈接F-35 Lightning II · Lockheed Martin)
最先進的戰鬥機是什麼樣的?有一個4S標準:隱形、超音速巡航、超機動能力、超視距空戰能力。四條標準中有兩條和機動性有關係!
雖然F-35並不具備超音速巡航的能力,但是美帝依然稱之為第五代,為什麼?因為世界上服役並形成戰鬥力的五代機只有美帝的F-22,五代機的標準也是美帝創立的(所謂4S標準其實就是F-22的標準),所以美帝說F-35是什麼F-35就是什麼,雖然F-35已經證明是個坑貨,我甚至懷疑美帝邀請多國參與研發明面上是為了坑錢,根本原因就是為了避免「第五代歐洲戰鬥機」之類的出現。
F-22通過機身表面的隱形塗料和特定外型起到隱身作用,用塗料吸收部分雷達波,再通過外型避免剩餘的雷達波反射回雷達發射源以及其他一些手段避免自己被雷達發現,由於機身尺寸以及塗料吸收的雷達波波長也有一個範圍,所以F-22也有被普通手段探測到的可能,而且F-22的隱身性能並不是最好的,還有誰比F-22好?YF-23。
但是YF-23在競標中輸給了YF-22。這並不是說YF-23沒有YF-22好,一個原因是YF-23機動性不如YF-22,還有一個原因是性價比不如YF-22。其實,我認為根本原因是,毛熊死了……
YF-23
F-22是冷戰的產物,最重要的能力是在戰場上擔任先鋒進行超遠程奔襲執行「踹門」的任務,打掉敵人雷達站、防空火力、指揮系統等要好目標,為後續的F/A-35、F-15E等空中作戰力量開闢空間。還有一個戰術是F/A-22利用隱身性,悄悄進入蘇聯縱深內部,執行完特殊任務後利用超音速巡航能力迅速撤出。
可能有童鞋要問,剛才叫F-22,現在為啥叫F/A-22?剛才叫F-35,現在為啥叫F/A-35?有啥不一樣嗎?
有,名字不一樣。
F——殲擊機,A——攻擊機。
殲擊機主要用於空戰,爭奪制空權,攻擊機用於對地攻擊,比如A-10、強-5。現代戰機在研發過程中為了降低使用成本強調多功能,一架夠用就不用買兩架不同型號的了,就是說不單能進行空戰,奪取制空權後還可以執行對地攻擊。在執行空戰任務,機身只攜帶空空導彈的時候,猛禽稱之為F-22,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身上掛了一堆精確制導炸彈的時候稱為A-22。F/A-35、F/A-18同理。
F/A-18是F-14的替代品作為美帝全球部署的航空母艦的艦載機。F-14是一款很經典的戰鬥機,不但有很炫的可變後掠翼,而且其遠程截擊能力在西方世界無與倫比!為什麼F-18沒有這一優點了?因為不需要。
毛熊死了。再沒有遠程高超音速轟炸機能夠威脅到美國的航母了,F-14搭配150km射程的AIM-54「不死鳥」超遠程空空導彈也不再需要了。
原來美帝航母是除了大片的F-14外,還要攜帶一定數量的A-6、A-7艦載攻擊機用以執行對地對海任務。隨著以上機型的退役,美帝航母上執行作戰任務的固定翼有人戰鬥機就只有F/A-18了,未來搭配F/A-35。
F-15「鷹」,是一款空優重型戰鬥機,當時宣稱「沒有一磅重量用於對地」,然後隨著美國空軍的戰略改變,研發了F-15E「攻擊鷹」。
以上廢話那麼多就是說總有用不到戰鬥機隱身性的時候,在完全奪取了制空權的時候,隱不隱身無所謂,反而具有隱身性的戰鬥機還很貴!
況且執行踹門任務的機型並不一定只能由F/A-22來執行,B-2轟炸機、F-117戰鬥機(一款完全沒有空戰能力的戰鬥機)也可以。F-117已經全部退役,根本原因是其本身不具備空戰能力,由於早期研發過程中只注重隱身性,導致F-117機身非常奇怪,氣動性很差,如果進行空戰可能連二戰戰鬥機都打不過,而且發動機不能開加力,所以只能亞音速飛行,這一標準連二代機都不如。
除了美國的隱形戰鬥機外,其他在研的機型有中國的殲-20、殲-31,而且研發進度都很客觀,估計2020年左右殲-20就能服役,,俄羅斯在研發T-50,雖然我一直認為這個項目純粹是為了坑印度錢然後研究新技術。其他國家要麼沒有,寄全部希望於F/A-35,要麼完全不靠譜。
雖然隱形技術使五代機對四代機具有完全優勢,但是世界各大強國都在研究反隱形技術,比如無源相控陣雷達、比如其他原理的雷達,而且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就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畢竟F-117已經打破了隱形戰鬥機的神話。
矛與盾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懂,如果隱形技術被有效克制了怎麼辦?豈不是又回到了四代機的時代?
我個人認為隱身、機動性都不太重要(當然具備優勢更好),重要的是信息化程度、作戰半徑、價格。
我知道我的觀點另類,立此存照。
我的觀點是基於一個判斷:大國之間打不起來,就算打起來也不會飛機對飛機的打,飛機是用來打中小國家的。沒有必要被四代機的劃分標準牽著鼻子走,標準是人定的,是否合理未經過實戰檢驗。
當然,隱身、大推重比發動機、矢量噴口啊這些技術該怎麼研究還得繼續研究。搞一架戰鬥機是需要強大的國力支持的。要花很多錢。
你看一看,能獨立搞出一架四代機的除了中美俄還有什麼國家?一架或者說一型戰鬥機,不只管用十幾年。可能是幾十年。如果說是戰略轟炸機,那肯定服役年限要更長。
對隱身的爭論由來已久。我覺得也只有美國能卯足了勁的搞隱身,財大氣粗不怕冒風險,萬一幾年之後反隱身技術逐步成熟,陸基和機載雷達均可以有效探測隱形飛機。那隱身飛機,最主要的大殺器就沒了。而隱身又會影響到其他部分,限制一架戰機的其他指標,削弱機動性,減少航程,降低載彈量等。這些隱身的代價會直接削弱戰機的近距空戰性能,支援打擊能力,戰術轟炸能力,遠程巡航能力。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要是f22哪天突然不隱身了,我一定會選擇購買機動性強,航程遠,載彈量大,價格便宜,雷達優秀,的蘇35系列戰機(以及優秀的三代半戰機)。
其實,戰術思想很簡單,你往高機動性,高航程,高載彈量,提高信息化赤程度這些提高打擊能力的方面去發展肯定沒錯。
而隱身則是一柄雙刃劍,一旦優勢的方面消失,另外一半反而會劃傷自己。
不過隱身的優勢應該不會很快消失,畢竟,隱形與反隱形,都是不斷發展的,不過科學家們的聰明才智誰都不能預料,不是嗎?
本文全部為個人原創,喜歡請點贊。謝邀,那就說說個人看法吧機動性,隱身性,其實都屬於戰鬥機的屬性,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包括但不限於,載彈量,航程,信息化程度,起降性能,抗打擊能力,雷達性能,武器系統,等等等等…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而一味的追求單一屬性,似乎也是不可取的。有比較極端的例子,F117算是除了隱身性別的就沒什麼了吧,蘇37(也有的地方說是47,裡面的典故不是太清楚,了解的麻煩科普一下謝謝)的機動性,但是這些型號的理念都沒有延續下來。一方面是技術限制,另一方面是因為每種屬性都有反制的方法。而且過分專註於一個屬性而喪失的其他性能是很可怕的。而且在成本有限的情況下(打仗,或者說戰爭準備也是一件需要考慮成本預算的事情),現在的趨勢是一專多能,均衡發展。看看今年新出的飛機就知道了,F22雖然側重隱身性,但是二元矢量噴口,和大推力發動機也保證了較高水平的機動性。S35多元矢量噴口,機動性不必多說了,由於對隱身性的妥協,大量的外部掛架,加上AL41,使其載彈量較22又有所優勢。在實際使用中,SR71和U2那個我飛的高或者飛的快你就打不著我的年代早就過去了,u2就是在當時也被打下來了。實際上,過分的追求單一性能,是不符合現在戰爭需求的,而且如果地方掌握了剋制方法,一種武器就幾乎廢掉了。所以這種問題基本上沒有辦法去回答。都是好東西,但是你說哪個更好?我個人是覺得沒有辦法回答的。就像有人問你,一輛車,是輕量化重要,還是大馬力發動機重要呢?上面可能說的有點偏了,如果一句話來說,就是立足現有的工業基礎,取長補短,像毛子,利用側衛平台的機動性,對抗美帝的隱身性,當然F15的後期型號各項性能都不錯。而且,所謂隱身性,有很多種解釋。吸波材料,截面設計減少回波是一個方式,毛子在開發不知道做到什麼程度的等離子隱身,也是一個方式,使用強幹擾,讓雷達知道你在那片區域但是無法鎖定,跟蹤,也是一種方式。這些方式都是壓縮雷達的發現距離,而非無法發展。再說機動性,再好的飛機,飛行員坐上面,可用的過載也很難超過10個G了,而導彈隨便拿個出來就是大幾十個G,怎麼玩?所以這些特點也都是有局限性的。飛機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對於需要批量生產投入實戰的更是如此,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不是橫向一比較,這個好,那我們就按這個做了,這麼輕鬆就能解決的。可能我沒有解答你的疑問,只是提供一個思路吧,僅供參考。
隱身能力和機動能力在未來都不重要
機動能力如果僅限格鬥的話,完全沒有必要投入太多,因為導彈性能提升太快,飛機無論如何是逃不掉同時代導彈的。
即使是飛機與飛機的格鬥,格鬥彈的大離軸角發射越來越完善,不再需要機頭指向對手了,因此機炮的需求也會縮小。對於隱形,《石油咽喉保衛戰》提出衛星監測紅外宏觀拖尾可以用於探測隱形飛機,隨後:「隱身性對海軍戰鬥機的重要性被高估了」,格林納特出席在首都華盛頓舉行的「海軍研究局未來海上軍力科學與技術博覽會」時表示,「我並不是說隱身性不需要考慮了,而是說物體在快速穿透空氣層時會擾亂其狀態並釋放熱量,這樣不管飛機發動機的溫度是不是很高都會被探測到(僅考慮發動機隱身意義不大)。」
當然這涉及到更高層面,雙方互掐紅外衛星了,空戰勝負由衛星決定,對於沒有建立完整衛星體系的國家討論這個問題沒意義,因為勝負已分。
對付弱國的需求和強國是不一樣的,隱形技術毫無疑問可以更優雅得反恐。
超音速巡航帶來的戰鬥主動權很重要,即使沒有隱形,也可以構成單方面攻防優勢。飛機速度越快,也就意味著攜帶的導彈初始速度越快,無論對空對地的射程都會提高,對方的有效攔截距離也因此縮短,只能任人宰割。
信息化這種剛需就不多說了。
下一代的戰鬥機的殺傷性定向能武器可以算必備了,對於發電和儲能要求會再次上一個台階,海軍為了這個搞出全電軍艦,空軍的全電飛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來。
讓我們假設一場四代機(rcs約5㎡,機動性強)與一架標準五代機(rcs約0.5㎡,機動性弱於該四代機)的空戰四代機接到己方提供的粗略位置信息,前往截擊五代機,掛載2近距彈2中距彈,但限於對方的rcs火控只能在大約60km處鎖定對方,處于謹慎並未打開火控。五代機同樣接到信息,但對方位置已被精確探測到。飛飛決定在後方指引下慢慢接近雙方距離大概縮短到6,70km時,五代機打開火控,發射兩枚中距彈。四代機接到警報,連續做機動躲閃。憑藉四代機優異機動性成功甩掉中距彈,但能量已所剩無幾,五代機在同時佔據有利位置,掏出兩枚近距彈。boom~戰鬥結束。從上案例看出,隱身使你掌握了戰或離,先敵攻擊的主動權,從而壓縮對方的飛行包線,迫使他白白損失能量,從而輸了整場戰鬥
毛熊以前一架米格25在以色列,讓一F-4鎖定了,馬上加力逃跑,F-4追了半天看追不上,一發響尾蛇打出去,結果響尾蛇飛了半天還是沒追上,沒追上。。。據說那貨當時飛出了3.2馬赫還多,還創了個記錄啥的。。。所以還是速度最重要,被堵了就跑,讓人家追不上也打不到,那才叫流氓呢。。。
無人化,智能化是方向
有了隱身能力 才有談機動性的資格吧
沒有隱身 超視距時就處於下風 極有可能耗不到近距格鬥
獲得信息的能力和阻擋對方獲得信息的能力最重要。
機動性是戰鬥機的靈魂,這是毫無疑問的。當然隨著各種技術的發展,機動性意義正在減小。
雷達和導彈比較重要... 隱身和機動次之吧。個人觀點。
現在的手機不要求性能突出,配置主流加上能聯網就夠用了,戰鬥機同樣如此,只要信息系統給力,性能中庸也能完成作戰任務,反之,單個作戰飛機性能出眾,但是沒有整個體系的支援也免不了被吊打
皓哥我不懂啊
第一波參與高空轟炸的轟炸機/戰鬥轟炸機,隱身性能比機動性重要,高空投放巡航導彈或慣性制導炸彈.待敵方地面防空系統被摧毀,對於參加第二波制空權爭奪的空優戰鬥機來說,機動性更重要.
更講究均衡。體製作戰,飛機只是一個載具,首當其衝應該是生存能力,接著戰鬥力,然後多功能性。
目前看來,隱身性能是個被忽悠最狠的點。空戰經過百十年的進化,已經不是單靠某種先進飛機就能取勝。沒有防空的國家這裡不提也罷。前陣子咆哮者幹掉了猛禽。你說哪個重要?一架優秀的現代戰鬥機,首先要有高的性價比和可維護性,性能方面必須注意均衡,不能存有大的短板,突出隱形性能和信息化能力。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受限於成本因素,沒有國家會有全四代機的機隊,那麼戰鬥就是大量三代機+少量四代機的模式。
這種情況下,隱身能力是最重要的。四代機完全可以在敵人沒有發現的情況下發起偷襲,然後在打完主動彈後,依靠隱身能力撤退,讓三代機頂上去擋住對方的追殺。簡單的說,就是補刀我上,擋槍你來。
當然如果這樣搞,面對對方有超機動能力的四代機的時候,一對一要吃大虧。這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田忌賽馬,放任對方的超機動四代機屠殺自己的三代機,然後自己去暗殺對方的三代機。反正隱形戰機相互之間也很難探測到。雖然各國對所謂四代機理解不完全一致,但比較流行的幾個指標是 1超隱身 2超機動 3超音速巡航 4 高效(智能)綜合機載電子系統 可見當前戰鬥機需要這幾個方面並重。另外,如今無人機成為另一個發展方向。
隱身和機動性矛盾嗎?乾淨的外表本身就是減阻好吧。。。你看看F22的機動性和隱身性不都是史上第一?
推薦閱讀:
※大學學生會能給你怎麼樣的鍛煉?
※貧窮到底會不會限制一個人的想像力?
※初入職場,困惑了,能力強就要承擔多的責任嗎?
※有沒有一件事,讓你明白尺有所短?
※如何通過《奇葩說》學習、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和辯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