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既然知識都會遺忘,我們為什麼要學習?

抖機靈,還抖一樣機靈的就別回答了。一句話的俏皮話誰都會說

---------------分割線--------------------

本來想一邊看大家回答一邊完善問題,看了個別 人的回答,想想還是別描了。題目未做任何修改。感謝那些認真回答的人,認可的已點贊。說我懶的、記憶不好的我也不想辯解什麼。

無聊的獃子 提到的相關問題,看了看,感覺很有幫助,大家可以去看看

相關問題: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讀了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 學習

希望這個問題對以後看的人有所幫助。


學過的知識,即使忘了,也是財富。

遇到問題時,如果學過,即便不知道解法,但可以知道解決的方向;而沒有相關知識的人,就只能是抓瞎。

需要深入學習時,如果學過,即使忘了,也可以快速掌握,所需要的功夫可能只用之前的1/10;而沒學過的人,就需要花大力氣了。

學過和沒學,還是有本質差別的。

技不壓身,能學就多學點,損失不了什麼。


反正飯最後都變成屎,你為什麼不直接吃屎?


我要拿輪子哥 @vczh的一句話抖機靈來說一說:

輪子哥說:

反正飯最後都變成屎,你為什麼不直接吃屎?

我認為輪子哥這話是很有意義的歸謬,我們可以以此為基礎思考:

「我們吃飯有什麼用?」

這問題挺可笑的,我相信大家都能回答出來:

「為了活下去唄!不吃飯就要餓死的。」

那麼,為什麼「飯」能「讓人活下去」?

很簡單,食物給人提供能量,維持人的生命活動。

這個問題也就易於回答了:

飯到最後雖然一定會變成屎,但是其中的種種營養被人體轉化成能量,然後人就去做各種各樣的事了。

「學習」的過程中雖然一定會遺忘,但是教科書上的定律,數學公式和學者們的思想,被我們轉化成知識和能力,然後人就去做各種各樣的事了。

因為人體中的能量總會不斷減少,所以我們得一直吃飯,一日三餐,一頓不能落下。

因為我們腦子裡的知識總會不斷地被忘掉,所以我們得一直學習,不斷實踐應用,知行合一。

最後人死了,塵歸塵,土歸土,他健壯的肉體和腦子裡的知識卻全部消散了,好像從未有過一樣。

但是人拉出來的一坨坨的屎卻留在了這個世界上。

————————————————————————

把「永遠的」三個字去掉了,謝謝各位提醒。


不要以為所有人都跟你一樣學完東西會忘……

------------------EDIT------------------

既然題主補充說了不要抖機靈,那我繼續說吧。

首先我還是那句話,你提的問題假設都不對,學習的目的就是把東西學到手,目的就是不忘啊。

當然很多時候達到這個理想的目標花費的精力很多,也會去做一些妥協比如把不再有用的知識忘掉啊等等,然而這些是不學的表現,不是學習的作用。

你覺得學的東西終究會忘,還視此為正常情況,只能說明你在做的事情不叫「學習」叫「應付」。既然你本來就不在學習,談什麼「為什麼要學習」呢?

然後學習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當然是知識的積累。比如說我沒學好語文和英語,老是讀錯音調和重音,這當然是對生活有負面影響的。

其次是你的思維方式會隨著你學的東西而變得更加高效。比如學習了物理可能會讓你對奇奇怪怪的邪教的說教自動免疫;學習了歷史可以以史為鑒,看待今日時事眼光更加犀利;學習了邏輯可以讓你知道在P為假的時候「既然P,為什麼Q」的問題都是廢話。


首先反對所有拿著「既然會餓,你為什麼要吃飯,或者既然會死,為什麼要活著」這類理論反駁題主的人,毫無類比的抖機靈。

我們來看題主的命題本身:既然知識都會遺忘,我們為什麼要學習?

首先這題目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邏輯上講,我舉出沒有遺忘的知識,就可以推翻這個結論。但是這樣的做法並不能解決題主的困惑,我就說一下學習的意義吧,就我理解的。

學習本身是對學習力的培養。

學習可以改變什麼? 學習可以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們的思考模式。

自習想一下,在我們學數學以前,我們面對很多規律只有一個概念,卻並不能深刻的了解與運用。

高中的人學了排列組合,學了數列,就明白很多生活中簡單的規律。。大學學了線代,學了概率論,把這樣的知識根據運籌學放在生活中,比如企業如何追求在成本與利潤之間求最大化的問題。

在你學習物理以前,認識的世界都是理所當然的。對於普通人,認識到慣性之類的物理學規律就能規避很多可能出現的事故;了解了化學之後,你知道各種事對應的危險,知道藥劑的用途。。比如你去燙頭,面對店家忽悠你的雙氧水之類的概念,你能了解原理且了解成本,店家還怎麼宰你?

你學了哲學,看了各種流派的書籍,面對別人看似高大上的理論能輕易找到他邏輯的硬傷。學習了心理學,你知道很多雞湯演講家都是騙人的,你也知道企業為什麼總是培訓來試圖讓員工做著努力就能成功的夢,進而壓榨員工的剩餘價值。

知識從來不是簡單的學習,忘記。。知識對我們的作用就是內化我們。這樣我們能認清這個世界運行的各種規律,從而運用規律去做事。

當你學會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認知這個世界,你就知道讀書的意義了。

那就是,不再糊塗的活著。


知識本身會遺忘,但是思維方式或知識輪廓會留下來。

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的得出,大家都傾向於關注遺忘先快後慢的規律,而忽略了他的實驗方法執行中的一個細節:重新學習之前學過的無意義音節時,掌握時的重複遍數在變少(相對於未學時而言)。就是我們常說的「上手更快」。附艾賓浩斯曲線圖及研究方法(來自百度百科:艾賓浩斯曲線):

研究方法:

【受試者】:艾賓浩斯本人。

【實驗材料】:無意義字(MUY、KIR、XAJ、DEQ等等)

【方法】:一字一卡片。20 片一組,依序讀過一遍,默寫一遍;再讀,再寫;直到完全依序默寫出來。記錄遍數(A0)

n日後,取出同組卡片,再背一回合,記錄遍數(An)。

記憶保留比率 =100 * (A0 - An) / A0

An必然小於A0,意味著:

同一份知識,第一次學習和第二次學習所花的時間和精力是不一樣的。第二次學習所用時間將大大縮短,而且效果會更好。這可以解釋高三同學為何有一二三輪複習,且複習時間一步步趨短;也可以解釋為何企業傾向於招聘相關專業的學生,因為他們面臨實際問題時會上手更快(雖然他們在招聘季可能已經遺忘了大量專業知識);我們所謂的「經驗豐富人士」,並不是指他的經驗已輕鬆deal with 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更是指,他對問題的上手更快,他知道總體方向並不會出錯,他知道棘手的地方會在何時出現,而不是細枝末節的方方面面。

一言蔽之,再次學習時上手會更快。

ps:若不想忘記,重複是記憶之母。


學習是為了提升學習能力和培養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學習的過程像是在釣魚,需要漫長而且耐心的過程。釣出來的魚早晚被消耗,然而一旦掌握了釣魚技巧,就算魚消耗完了,還是能源源不斷而且快速釣到魚。

當你再換一個地方釣魚的時候,你還是能把你的魚框很快裝滿。

而最終的能力差異體現的結果就是,有的人不但能隨意吃自己釣到的魚,還能拿去賣,積累財富,更新裝備等等;而有的人就只能擔心下頓到底吃幾塊魚才能不會餓肚子。


來幾句正經的吧。

第一,不問是不是直接問為什麼的都是流氓。誰跟你說知識都會忘記了?本人現在大三,專業是電信,至少現在還記得一年前學的有限狀態機,線性時不變系統,兩年前學的曲線積分曲面積分,傅里葉拉普拉斯變換,五年前學的圓錐曲線立體幾何,以及十多年前學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所以學到的知識不一定會忘,或者換一種說法,被你遺忘了的知識,你確定你當時真的學到了嗎?

第二,學習不僅限於課本上的知識,你學習說話走路吃飯算不算學習?

第三,學習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想想你在漸漸的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有機會通過你學到的東西改變這個世界,這難道不是一件很過癮的事嗎?


引用 Quora 上一則回答,

I have read lots of books but forgotten most of them. What"s the purpose of reading?

目前得票最高的 Jack Dahlgren 回復如下:

When I was a child I ate a lot of food. Most of it is long gone and forgotten, but certainly some of it became my very bones and flesh.

Think of reading as the same thing for the mind.

我認為他說的很對。


知識並不會被遺忘,只是我們丟失了指向這塊知識的指針。


每個人的早期學習都是相對比較被動的,出於應試之類的目的在學習。上大學前是為了高考,上大學後是為了GPA以及一系列證書和等級測試。這樣的知識確實在考試結束後,遺忘的概率非常之高。

但是,並不代表這樣的過程沒有意義,正如殺老師所說:

除此之外,學過的知識確實是會被遺忘,但是,並不是所有知識都會被遺忘。只有那些在長期的生活工作中不接觸、不使用的知識才會逐漸被遺忘:

從事翻譯工作的可能會忘記中學時學的物理定律,但絕不可能忘記自身所學的外語知識;程序員可能不再記得曾經背誦過的古詩詞,但對自己天天用的編程語言知識一定是再熟悉不過。

換句話說,那些沒有被遺忘的知識,顯然是有用的。但是,正因為我們一開始不可能預料到,現在所學的知識,哪些會在將來派上用場。所以,在早期進行範圍較廣的學習是有所必要的。

事實上,更多的人在晚年所懊悔的都是自己年輕時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太少,以致於對人生抱有遺憾。而不是相反。


終究會忘記,能留下來的,就是你的素養。


自從學會了如何拿筷子,一直都不曾放下


忘了哪個教育家說的:所謂的教育,就是在具體的知識點全部忘卻之後剩下來的東西

從客觀觀察的角度你去了解一下,沒讀過什麼書的人,和高中畢業的,和本科畢業的,和博士畢業的人就知道了。

普遍來說(當然不排除個別天資聰慧的和個別死讀書的)這些人在遇到同一類問題的時候理解的深度和解決方法還是有區別的。


如果把一個知識點比作一張圖中的一個結點,那麼知識是結點與結點之間連成一片的網路。

你覺得你可以一下子記起所有的知識點?不可能。

大腦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會從最熟悉的領域開始搜索這個網狀結構。所以你所謂的遺忘可能只是:

1、丟失了結點和結點之間的聯繫,或者結點的連接太少(沒有理解,不會類比);

2、你的領域和那個結點已經相距甚遠;

3、純粹的大腦處理速度慢(天賦)。

有時候我們看過就忘,那是根本沒有建立聯繫。有時候我們非常想要忘記一件事,但是卻其實是在不斷加強這件事的連接。

看到題目後突然想到的類比,覺得似乎被自己說服了。ORZ


你忘了,還是有很多人記得的……所以記住知識的意義在於,如果你能記住,你就是有優勢的那部分人。舉個例子,其實只要大部分人把高中學的數理化知識好好記住,市面上90%以上的各種食品化妝品的惡意營銷你就可以做到免疫了,做一個明事理不被蠱惑的現代人並不太需要高等教育,很多東西高中教材就已經講過。即使是做技術性較強的工作,一個良好的本科教育也足夠給你打好基礎了,前提是你好好學。


學習可以鍛煉你的邏輯,給你見識,給你高深的見解,給你處理事情的思路和方向,給你經驗,讓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1.首先關於問題(想看答案的直接看2.真正的困惑

有些問題乍看「 that"s a question」,實則不然。提問前要先「學會提問」,(我並非想針對或嘲諷題主,只是這種思維陷阱實在普遍,稍有不慎就把人糾結進去了)描述問題的過程,能幫你梳理出真正的疑惑點,甚至有些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基於審題時的各種腦補,每個人解讀的角度都不完全一致。

在某種意義下,這種提問確實可以被看作是無意義的。而且「抖機靈」並不都是無理取鬧的不當類比,只是太簡短,以至於沒get到他的意義

而很多情況下,你一時無法理解的答案,可能才是真正能解決你疑惑的答案,只不過這種答案也很難通過自己消化,可能在某一天頓悟之後回頭才發現那並不是瞎說。(比如,有些問題在設問時,由於自己想像的模型有誤,才會產生困惑,而那些知道模型真正結構的人,可能根本看不懂你的問題,因為他腦子裡沒有這種錯誤的模型。同時,我又覺得他說的那一套根本沒有解決我的問題嘛。直到自己想通了才覺得自己當初的問題真是難為人)

2.真正的困惑

最初說的思維陷阱,也許有一瞬這個問題著實讓人困惑了。然而每個人的情境必是不同的,如果能稍微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分析就會有很多啟示,在這裡不想去做無謂的分類討論。

除應試外,學知識/技能的動機可能源於好奇心或實用性(可包括裝B),基於人瞻前顧後的本性,「等我要裝B的時候,想不起來了」「等我要用的時候,忘了差不多了,反正要重學」。

看到這裡你可以想出很多話來反駁這些焦慮,什麼「學過撿起來快啦」,「知識學了就拓寬了視野啦」,」遇到問題知道往那個領域找答案啦「。。

在分析過程中,你會發現對此問題的疑惑可能都轉移到了「學習成本的評估」「技能樹的篩選「「如何管理自己的知識體系」「如何把學到的應用指導我們的生活」這種更直觀也更具指導意義的問題上來。對於忘不忘學不學這問題本身確實是沒有糾結的必要。

對於知識本身,我甚至不用去扯常識,基礎/進階的關係,可遷移的方法論,思維習慣,視野視角等等,你已經可以從羅列的詞中體會到他們的價值了。

3.分享一下我遇到的情境

1)我每次重複學一個已學過的知識時,必然是常學常新的,驚異於以前居然沒有把某些知識串起來。

2)有時翻到古老的筆記,驚訝又氣惱地發現曾經明明學過的東西,前兩天看的時候完全不記得學過

對於第一種情況,我開始越來越關注知識間的關聯性,梳理出框架脈絡,建立大局觀;以及深入理解,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吸收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中,這對不同領域的思路借鑒也是有意義的。

對於第二種情況,突然想起了去年的inside out(這電影很值得一看),裡面也說到人腦記憶區存儲的常年不用的東西會被清理,這太正常了好嗎,我雖然氣惱過去花掉的時間浪費了,但我可能也忘記了曾經那個知識在某段時間也給我帶來了什麼啟示,那些沒用的就讓他忘掉好了,至於有用的,我不是又去看了嗎?

同時在學新知識時也會稍微評估一下是否有深入的必要我是個十分糾結細節的人,以至於很多細節至今看來無甚用處)不能說技多不壓身不建議無關的多元化。這個就是取捨了,不多說了。

4.補充一個我最喜歡的三段論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第三個山和第一山一樣嗎?雖然被我誤讀或者有不同的理解,自行體會


知道潛在記憶嗎


為開心


推薦閱讀:

學習數學需要數學天分嗎,還是靠努力也可以學?
有哪些好的數學史書或是數學家傳記?
零基礎,如何學習日語?
如何克服厭學症?
同桌很智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