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社會對電子遊戲,電子競技仍然有很大偏見?
縱觀遊戲史,不乏各類好的遊戲,遠的比如紅色警戒,帝國時代,魔獸,星際等,近一點的比如dota,模擬人生,饑荒,我的世界等。網路遊戲也有魔獸世界這類史詩巨作。但是遊戲發展這麼多年,社會上(至少是中國社會)仍然覺得玩遊戲=玩物喪志,特別是家長。為什麼都不承認、不接受「玩遊戲是一种放松方式」這個觀點呢?如果原因是怕沉溺遊戲,那難道沉溺籃球,沉溺酒吧,沉溺別的什麼東西就一定比遊戲好嗎?
非得把遊戲說成電子競技自欺欺人?我一個人暢遊在老滾的世界裡,我跟誰競技了?我在gta的世界裡殺人越貨,我跟誰競技了(哪怕是多人模式我也沒見著競技的意思)?非得整的遊戲圈都是你們即時戰略遊戲,fps多人對抗向遊戲的天下?
其實,遊戲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反而,有的遊戲能夠開發思維,比如war3,策略跟操作的重要性完全體現。 但是,為何社會不認可,原因我覺得有很多。 第一:電子競技遊戲的發展是近些年才興起,以此為職業的人很少,可以說是萬里挑一。並且,職業選手競技的黃金期有限,過了巔峰,如果不提前轉解說之類的行業,以後的就業也是一個困難。對於一輩子的就業來說,基本沒有幫助。
第二:電子競技的前身,就是街頭遊戲機,是消耗父母的收入來給孩子放鬆,大部分孩子,都沒有自控能力,會沉迷進去並且無法自拔,從而對於其他事的專註力下降。這點對於在校的學生尤其明顯,此時有人會反駁,我小時候又玩遊戲又成績好。但是,這樣的人,太少,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他們看到壞的面,多於好的面。
第三:打籃球,踢足球等活動,跟玩電腦相比,長時間坐著玩電腦會引起各種身體吃不消,腰椎頸椎視力等等問題。 第四: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對於電腦了解太少,並且我們的國家,很多正義戰士會對每件事下定義,非黑即白,而且輿論也是唯利是圖,真相往往都是層層掩蓋,有一個人對玩電腦不好下定義,一群人跟風,一個人有網癮,一群報道,殊不知,這樣的概率,幾萬分之一,好比馬航,幾十年才有一次。 暫時想到這麼多吧~ 說了很多,好的方面,其實也有,比如網路遊戲中的團隊合作,團隊協調,就是一個團長能力的體驗,如何讓大家心服,都要靠個人魅力。電競中的策略,操作,可以開拓思維。而且很多遊戲中的朋友,來自全國各地,虛擬世界中的朋友,未必不能發展成現實中的,我就經常旅遊到某地時會找遊戲中的朋友出來吃吃飯,如果有人說擔心被騙出來犯罪,我只能說,你的判斷能力還停留在兒童水平。 手機打字很慢,就說這麼多吧。以上言論只代表個人立場,不喜勿噴。我贊同把遊戲當做一種休閑方式,可惜太多人把遊戲當成了主業。
總結:玩遊戲難於和學習工作共存,但是玩體育活動可以。
電子競技對大多數人來說沒有益處。
對比下一般的體育競技和電子競技。籃球和LOL,打籃球能鍛煉身體,而且不會持續很長時間。身體活動和學習等腦力活動相配合,起到了相互促進的效果。而電子遊戲,玩了不能很明顯的鍛煉腦力,反而會因為大量重複遊戲內容,容易打的人腦殘。又因為玩遊戲消耗腦子,所以和一般學習勞動是衝突的。去打遊戲,完了頭昏腦漲,就沒法學習。熟練打通一款遊戲,然後新遊戲出來了,你對現在的00後,說擅長紅警2,有什麼用呢。但是90歲的老頭,說他年輕的時候會打籃球,在現在依然能得到大眾的認可,籃球在很長時間裡,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其實絕大多數人,壓根沒有達到競技的標準,打籃球和打遊戲,其實都是在玩。真達到了競技的水平,是很苦很累的。我之前在魔獸世界跟星辰開荒,一個boss滅近百次,難受的都揪頭髮,一點娛樂性質都沒有,我是治療,看著團隊血線,心都在碰碰跳。一般的人,滅個幾把就受不了了,想去輕鬆愉快的打FARM。說到底,還是看個人的意志品質。因為中國文化里有個文化枷鎖叫:「玩物喪志」。
這句話哪裡來的?《尚書》里說的。《尚書》是什麼?是四書之一,每個小孩子只要上學都要背的,於是背了幾千年,就形成一種文化枷鎖。
這句話對不對?如果從漢民族的文化看,文人追求仕途,背書寫字是第一要務,所以玩是娛樂。娛樂嘛,不能當事,只是消遣。但是如蒙古族,騎馬打仗,生存是第一位,孩子要會讀書寫字最好,不會也不妨事,照樣當大將軍。漢民族是文人治國,不識字是不會重用的。
再深一層,咱們國家70年前是打仗,戰亂的,上上輩人多是難民,流亡生活。上一輩人也有不識字,小學或初中文化。我這種80後算接受正規教育,所以對遊戲看的開,也支持電競。電競進幾年火也是我們這代人炒起來的。但是上一代人受固有觀念影響,和自身學歷,還是不認可的。
但是遊戲的確如精神鴉片,空虛的人又多,容易成癮。找一個替罪羊總比承認教育體制失敗更有面子
社會上(至少是中國社會)仍然覺得玩遊戲=玩物喪志,特別是家長。為什麼都不承認、不接受「玩遊戲是一种放松方式」這個觀點呢?如果原因是怕沉溺遊戲,那難道沉溺籃球,沉溺酒吧,沉溺別的什麼東西就一定比遊戲好嗎?
小朋友,"放鬆"就叫"玩物喪志"好不好?誰告訴你允許你沉溺籃球足球酒吧或者其他什麼東西了?那些東西能當飯吃么?不能就tmd給老子"好好讀書".先搞清楚社會要求的是什麼,再來討論為什麼.如果電子競技沉迷的是以下遊戲
遊戲單:
即時戰略類:戰爭遊戲.紅龍
射擊遊戲類:武裝突襲3
我會加入到贊同電子競技的行列中
而實際上電子競技的選擇 --- 是膚淺又膚淺的遊戲,我也認為是玩物喪志
電子競技連 遊戲玩家都搞不定,還想得到 社會大眾的認同,我看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社會如果沒有偏見才不正常了。中國如今的社會,價值觀念還依舊停留在出人頭地最高的層面上。無論是對金錢的追求還是對權利的追求,我們的統一目標就是「出人頭地」。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有人瘋狂的「讀書」獲得好成績,拿到比別人更好的文憑,進入更好的公司,乃至創業,獲得並積累財富,佔有財富對他們來說就是「出人頭地」的方式。有的人也許成就不那麼好,但早早在學校就開始混學生會,搞清官僚主義那一套,然後出來考公務員,進入政界,獲得權利並向上爬,這也是「出人頭地」的一種。這是主流。然後非主流的:如果你喜歡彈鋼琴,但你做不到朗朗的水平,如果你喜歡打籃球,但連cba都去不了,如果你喜歡電子競技,但連職業隊考核都進不去……我們的社會什麼時候能容忍失敗和無能者了?籃球也是姚明開始告訴家長們,如果你孩子有個1米9多的個頭,好好打籃球可以出人頭地,這已經很離經叛道了。君不見dota2的ti4比賽,隨隊考察的連當權者都參與進來了,為什麼?因為決賽就兩個中國隊比,第一名有500萬美元啊!怎麼看都是出人頭地了,而且是國際範圍的!我們的社會還沒有能容忍梵高這樣失敗的天才的土壤,他們最關注的是」有用嗎?「,」能賺錢嘛?「,"好使嗎?」這樣的問題。而且這種取向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改變。
如果你真的喜歡電子遊戲,電子競技,乃至一切被當今社會認為「不務正業」的東西。唯一的方法也就是徹底的實現「出人頭地」這四個字。如果你有足夠多的時間和金錢,將來你的兒子/女兒跟你要求要以做這些事情作為自己的終身志向的時候,你就能挺起腰板告訴他們:「去,這就是我年輕時候的夢想,接過你們父/母輩珍藏在心中的那面旗幟吧。」
玩遊戲是放鬆嗎?不敢苟同。
就拿LOL來說,眼下稱它為世界性的電子競技項目之一不為過吧?只要你想贏,從進遊戲界面的那一刻開始你就不是放鬆的心態了。小學生,掛機狗以及報復社會的,我覺得你們心裡也不會好受。
對於社會認同感,你看過遊戲直播嗎?知道女主播靠什麼火,男主播打遊戲都說什麼聊什麼嗎?一個職業如果連最基本的人文素養都沒有,憑什麼受到大家認可。
或許這幾年說,職業選手身價千萬,遊戲主播月入百萬,那幾年以後呢?這批人是把錢賺到手了,以後呢?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嗎?這還沒說,這些身價中有多少水分。
雖然我也很喜歡玩遊戲,但是一個遊戲的生命不是簡單的因素決定的。LOL沒出之前,誰會想到DOTA會走下坡路。(打DOTA的大神勿噴,你們打DOTA那會兒,我還在玩掃雷呢。)誰能保證LOL能一直火下去。
但是我很希望它能一直存在。畢竟兄弟們一起黑過,一起「黑」過。你玩玩GTA5 看看老麥的兒子
儒教文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古代,遊戲,電影,小說家之類的文化娛樂,應該算是戲子,工匠一類是下九流,不偏見才不正常。在現代這些傳統觀念還是影響很大。
致於學,學而優則仕,這才是正途,其他的,搞什麼娛樂,藝術,都是或多或少有偏見的。遊戲電競作為新興行業偏見稍大些而已。
因為掌權掌錢的人不玩遊戲啊!
在電子遊戲尚未成為各年齡層普遍的娛樂方式,電子競技也還未發展為可以和足球籃球比肩的主流體育項目,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自然會被低估
此外,對於掌權掌錢的階層來說,他們沒有直接遊玩體驗,不了解電子遊戲,其對遊戲的評價常常根據遊戲對身邊人的負面影響以及普通媒體這些影響的誇大報道。
嘛,反正再等20年就好了。你給我每天連續打十幾個小時籃球,喝十幾個小時酒試試。
推薦閱讀:
※為什麼選擇畫畫這條路?
※美劇里呈現的生活方式會誤導我們理解真實的美國生活方式嗎?
※女兒結婚了,作為母親的我是否應退出她的私人生活?
※你們說夢想是個什麼東西?
※為什麼年輕人較容易沉浸在小資情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