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所倡導的城市規劃理念在哪些城市得到了較好的體現或實踐?

如果某個城市的規劃建設早於雅各布斯的理念,可以認為是體現了這種理念;

如果某個城市的規劃建設時間在雅各布斯提出這個理念之後,且明顯受到這種理念的影響,可以認為是一種尊崇其思想的實踐。

請給出案例,然後並作出簡要的分析,說明為何這個城市可以被認為是「可以體現」或「實踐了」《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的規劃理念和價值觀的。

注意:案例不應該指定為一整個城市,也可以是城市中的一個街區,一個城市區域。尺度限制不宜機械限定,但是顯然在城市群或一個特大城市全域的尺度談論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


說點相關的題外話。 許多人把雅各布斯當做規劃理論家,討論她提出的「規劃理論」,而實際上,這種追捧可能正是雅各布斯本人所一直反對和挑戰的。

記得本科時某老師在規劃學生必讀書單里說,《死與生》是一劑瀉藥,是一個規劃人閉門苦練十年,自以為神功已成時應當服用的清醒劑。數年以後才慢慢理解,某種程度上,雅各布斯給城市規劃帶來的不是一方葯,而是一悶棍。當頭棒喝。這一棒打得好還是不好,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深惡痛絕。但總之雅各布斯提出的,並不是一套所謂的先進規劃理念。

雅各布斯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呢? 首先可以從其生平說起。簡阿姨並不是規劃學者或規劃師,而是一個敏銳而勤懇的日常觀察者。她年輕時來到紐約,靠寫文章找生活,例如寫紐約的日常生活用品如何進貨,如何流通。直到嫁給一位建築師,並且在當時貧困的布魯克林區安家,她才把寫作的重點放到了城市這個主題上。筆耕不輟,著作等身。

如果要從這等身著作里翻出一句核心思想,那也許就是「規劃師不可自以為是」。 雅各布斯最振聾發聵的見解(也許沒有之一),是在精英和專家掌握的科學知識(Scientific Knowledge) 之外,其實支撐城市運轉的很大一部分是每個人生活中的實踐知識(Practical Knowledge)。 她認為後者如此重要,又如此被忽視,以至於規劃師自大地認為自己的科學知識能夠解決城市的問題,可事實上並非如此。

例如在當紅」規劃師代表「 Robert Moses 的眼裡,貧窮的布魯克林和東哈勒姆區之類是城市的毒瘤,是社會問題的溫床。而這正好撞在了簡阿姨的槍口上,因為她太熟悉,也太善於觀察這些地區了。她用詳實而親切的日常觀察,描述和總結了所謂的問題社區所蘊含的巨大活力。反觀現代主義理想所打造出的許多高層社會住宅,卻成為了持續衰敗的危險區域。簡阿姨狠狠打了」規劃精英「的臉。

那麼雅各布斯所指出的實踐知識(Practical Knowledge) 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為什麼我認為它不是一種城市規劃理念或理論? 所謂實踐知識是一種基於當時當地的本土知識,不可提煉,不可言傳。你知道某件事僅僅因為,你身處浸淫在那個情景之下,外人無從體會。舉個栗子,你閉門苦練十年,練就了做紅燒肉的獨門功夫。我嘗過一次你的手藝覺得太棒,便向你問其中訣竅,我倆一頓好聊,你傾囊相授。我回到家切肉下鍋,做出來就是不!好!吃! 問題在於你教的不好,或我學的不認真嗎? 這時候簡阿姨跳出來嘲笑我,說並非如此,原因在於有些知識是不可傳授的。 你買肉的秘密店家,平衡肉與調料分量的微妙經驗,基於你家煤氣灶特性而對火候做出的細微把控,鍋碗瓢盆的熟練趁手。 這些實踐知識一旦試圖抽象和傳授,就消失在空氣中。 再精密的社會學調查,統計數據,都面臨同樣的困境。再精明的規劃師,也無法比一個成功的披薩店老闆更懂得披薩店的選址。

所以雅各布斯的文字其實是武器,是戰鬥用的。她專門搗毀規劃精英的自大,而且幹得漂亮。至於搗毀之後怎麼辦,這是後話。


反反覆復讀了好多遍,我認為,整本書所提倡的東西,不僅僅是保留各種不同類型的建築,增加主要功能等等,這本書其實通篇都在闡述一個詞語:

以人為本。

所以,基本上沒有現代化的經過人為規劃的城市能體現這一點,反倒是那些自然形成的老街,村落,古城,更加經濟實用。


其實要知道這些城市有哪些,不是從城市規劃的方向去找,而是從政府是否關注人文關懷,是否保護個人私人財產大於公共設施。我去過的城市裡,我覺得是台北,因為土地是屬於個人所有的,政府不能因為規劃問題強行拆除,所以開路時要經過那兒,就可能會繞一下,所以台北的路不像深圳一樣,非常的寬和筆直,小路小巷多,非常方便。

作為一個看這本書前對城市規劃沒有太多專業知識的人,我覺得這本書起到引起我興趣的作用。

作者的城市規劃觀主要是從人文關懷方面來說的,第一章她就花了很在的篇幅去講述街道和社區公園裡因為規劃導致的安全隱患,這一點我很贊同。

但是我也認為,人文關懷不應僅僅是這樣顯而易見的方面,我們要承認的是,城市規劃會為了政治和經濟等原因考慮,但肯定也有人文關懷考慮。簡有一句很出名的話:我們的道路究竟是為車修建還是為人修建?我很好奇的是難道車不是人開的嗎?車上的貨物難道不是給人使用的?人不應只是單純的行人概念吧。

所以我在想,簡有沒有從宏觀上考慮城市規劃的問題呢?火車站搬遷或許從短期來看不便民眾,但是從長期規劃來看,是不是更有利呢?(當然很多時候城市規劃會被利益相關的企業利用)

但是簡其實還有其他著作,包括《城市經濟學》、《城市與國家的財富》等,所以我想其實她對經濟學以及經濟學對城市規劃的影響是有不小的了解的,不過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里表述的不是很多。(吐槽一下這本書寫得太啰嗦了,翻譯得也很生硬。)

總之是一本不錯的書,值得一讀,下面是看書時寫的筆記。

最重要觀點:我們要保證城市街道和地區的多樣性,而做到這一點有四個條件必不可少:

1、主要用途混合的形式,應該有一到兩個首要用途和多個次要用途,使服務於首要用途的商業服務設施足夠多和豐富。

2、大多數街道必須足夠短,容易拐彎。

孤立的、互不關聯的街道不僅會使店鋪無法交叉使用資源,而且店鋪和風格過於單一,更重要的是它會讓人們互相隔離,導致這個地區陷入沉悶。

打通之後的街道可以開設飯店、小吃店和便利店等通用的店鋪,吸引行人前來,使原本在過長街道里無法被關注到的店鋪,因為交叉路口的存在而得到人流,也使得行人的交通更便利。

3、一個地區的建築物應該各色各樣,年代和狀況各不相同,應包括適當比例的老建築。

4、人流密度必須達到足夠高的程度,不管這些人是為什麼目的來到這裡,包括本地居民的流也應達到相等的密度。

人口的缺乏導致對文化設施的要求不足,因此不僅鬧市區需要高人口密度,住宅區也需要擁有高人口密度。但也要注意,高人口密度不是多樣性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書還沒看完,會陸續在個人的微信公眾號和知乎專欄里更新,歡迎關注。

一個為了監督自己寫書評和影評的微信公眾號:zhuyaplant

每周借出1-2本閑置的書,歡迎一起看書看電影


一年前給自己在這裡佔了個坑……

今天早上聽書正好找到了這一本,筆記不錯,過來補上。來源:大咖讀書會

http://weixin.qq.com/r/hD-27pDEAs19rdSN92qW (二維碼自動識別)

--------分割線-----------------------------------------------------------------------------------------------------

為神馬我男神推薦我的是《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死與生…難道是譯本的原因?)

看完六章只做了兩頁筆記。
其實並不能很透徹的理解(其實並沒有看太懂)… 也歸到英到中翻譯身上覺得看中譯本好晦澀…
我期待能夠在我看第二遍的時候看理解一些。
努力看懂另一種角度的世界~ 占坑兒督促自己留筆記~

歡迎點贊鼓勵跟此書奮戰的可憐妹紙


廈門,鼓浪嶼,參與式規劃。


推薦閱讀:

女性主義的他者理論到底什麼意思,能舉個例子嗎?
看到個說法:北京房屋中介都被東北黑社會佔領了,所以價格一直下不來。 這個講法有道理嗎?
從原始社會到今天,人類為減少貧富差距帶來的問題,做出了哪些思考和實質性的進展?
如何自學社會學這樣的基礎學科?

TAG:理論 | 城市規劃 | 社會學 | 規劃 | 城市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