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的科學性體現在哪裡?

1、城市規劃規範,特別是與數值相關的規範(比如防護距離、建筑後退、公用設施服務半徑等)是怎麼制定的,是否有系統的相關推導論證的書籍?

2、城市規劃雖然不具有先驗性,但能否開發出基於時間的規劃模擬運行系統,來評估方案的科學性?

3、城市規劃從方案出台到實施要經歷至少幾年的時間,而先前的方案就談不上是基於「現狀」做的了,是否應該再評估?


是這樣的,如果是可以直接從書本里獲得的知識,譬如題主所問的這幾個問題,那麼可能直接去讀書,效果會更好。

譬如:

城市規劃規範,特別是與數值相關的規範(比如防護距離、建筑後退、公用設施服務半徑等)是怎麼制定的,是否有系統的相關推導論證的書籍?

參見《城市規劃原理》同濟第四版,P322到P334

另外:其實很多書中均有強調:相關數值指標是在技術手段局限的情況下,一種為了便於控制和管理的、保證底線而非最優的權宜之計。要問有無嚴格推理論據,當然是有的,譬如建築間距是保證冬至日最低日照時數,建筑後退有時是為了保證車行道的轉彎視距。不過這些大都是基於長期以來積累的經驗,題主想像的那種「因為A所以B」恐怕是很難的。城市規劃不是數學。恐怕問題是,根據經驗得到的結果一定不科學嗎?

另外關於公共服務設施半徑多說兩句。其實服務半徑是一個歷史的階段性產物。不能說這個是完美的解決方法,但是至少在大數據分析手段沒有很好運用到規劃中的上世紀,有效(注意不是完美)地解決了基本的需求問題。把複雜問題用簡單模型來概括和分析,並提供解決方案是各個學科都會採用的發放,城市規劃是一個在不斷演進的學科,其真正作為一個與建築學這種純粹考慮形態、美學的「設計」分道揚鑣的時間並不久。我相信,在分配公共服務設施等涉及到城市良好運轉的問題上,模型會越來越精確,效果會越來越好。

對於第二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規劃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相對的好與壞。規劃師要做的是,用越來越精確的手段,讓好最大化,讓壞最小化。因此規劃的結果很難去用「科學性」這個詞來評價,可以用科學性加以衡量的只有做規劃的方法和過程。為什麼呢?因為社會分階級,城市是各個階級的空間載體(其實空間本身也具有階級性,此處不展開,有興趣請看哈維等人的空間生產理論),那麼自然利益是有分歧的。這種情況下,只談「科學性」未免太過理想。對於不同階級來說,城市的理想狀態是不同的。因此,我所理解的科學,即是用精確的規劃手段,使得利益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而總體上城市也可以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對於最後一個問題,相信你只要查一下規劃報批的相關流程,就豁然開朗了。

要善於自學啊。


第一個問題基本都答了,不再多說。

第二個問題,理論是可以有無限接近的模型,可惜目前規劃的相關分析還處於非常落後的階段,無法做出面向城市整個巨系統的模擬,但很多單項模擬其實已經相對有進展,例如我就看過關於東莞某地區(幾個鎮)之間的不同路網、功能布局和人口分配方案的出行模擬,感覺很有意思,你若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研究。至於樓上說的所謂規劃更關注利益鬥爭,沒錯。但做出一個技術上相對科學即效率更高的方案總是有用的,否則規劃容易陷入「民主式纏鬥」,變得人云亦云。

第三,我不知道這樣來理解是否更合適,即:規劃是個分期實施過程,在過程中,近期實施的規劃實際上改變了遠期規劃的「原現狀」;同時隨著時間流逝,很多條件也在變化(例如設施老化);所以,遠期規劃其實應該重新評估,之前的近期規劃也要預先考慮這兩點。

你這個問題其實很有價值,但很多人都簡單無視了,因為傳統規劃面向土地和基礎設施等「物」,而按一般規劃的期限(5-10年),物基本不會多大改變。但現在一方面規劃轉向人,同時社會經濟節奏更加變幻莫測,10年可能完全物是人非。事實上本人的一篇論文正好有涉及這方面內容,不過尚未完成,所以無法完全解答。


把規劃理解為一種科學,不如把規劃理解為一種話語。預測的行為伴隨規劃始終,規劃並不需要證明自己是科學,對於遠見我們只能堅定地等待,等著條件合適一切水到渠成。就好像一顆能生出小雞的雞蛋,我們可以說,如果條件適當小雞會從裡面孵出來,但是我們沒有辦法證明這顆蛋一定能孵出小雞,任何一點小小的變數都會讓結果不同。

按照沙里寧《城市它的發展衰敗與未來》當中演繹的,在城市規劃之前,甚至在國王的權力產生之前,規劃是一片荒蕪。人類首先的任務是在大自然中生存下來,而後才是對於棲身之處的規劃。隨著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不斷壯大,這個時候的問題就是,在有限的資源面前,如何能夠合理有效地分配利用——大家的,自己的,極其珍貴的,相應行業才需要用到的……

空間本身是一種資源,其他的資源大部分又是空間性的,因此對於空間的支配也意味著對於資源的支配,


其實你問的不是城市規劃的科學性,而是城市規劃的正確性,請注意科學不等於正確,科學更關注的是一種態度,國人科學哲學常識的缺乏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關於規範數字的來源,其實很廣,有經驗數據,也有統計數據,也有從國外規範上抄來的數據。其實每個規範後面都有一個基本的原理,你要是能弄懂最基本的那原理,你也可以研究出一套自己的規範。

第二個問題。城市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系統,複雜到我們到現在還沒有完全認識清楚,也就是說我們還沒建立起一個可以解釋城市發展、運行的基本原理(這就涉及到所謂的科學基礎問題了)既然認識不清,就無從模擬了。


謝邀!為什麼中國的城市規劃這麼熱門?吳縛龍有三個解釋。第一,在中國,規劃適應了市場;第二,規劃能解決市場化帶來的很多問題,如環境問題、社會不公正問題;第三,規劃其實創造了一個增長的話語。通過創造增長的話語,它強調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管制的一種手段,從而也提高了規劃自身的地位。先搬出大牛的話,只是說明中國的城市規劃與國外城市規劃原因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城市規劃分為上位的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的總規和下位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竊以為總規的科學性體現在對城市的未來發展的宏觀把控上,指引了城市發展方向和限制了土地的使用類型;詳規的科學性通過控制性指標體系來具體限制和指導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不是數字技術才是科學性的唯一體現,科學性在於城市規劃的效果確實對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利大於弊,城市規劃的科學性我覺得從效果與意義來評價與討論更好。大數據的應用是可以模擬城市運行系統,這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關於城市規劃的滯後性之說,可能是你沒有了解城市規劃工作的動態持續性。


先謝邀!本人才疏學淺,也沒有什麼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僅說下我對此的看法。

城市規劃,其內涵是改造環境,以滿足人類的需求。

一方面,由於目的是要改造環境,所以它有很強的工程性。工程性則意味著需要一定的規範去操作和管理,這是那些具體數值存在的意義。這裡就涉及到很多科學的推算,比如前面所講的道路轉彎半徑啊,日照間距啊等等。這些是算出來的。並用於嚴格的管理和控制。這是它工程性的體現。

另一方面,由於導向是要滿足人類的需求,所以它又有很強的人文性。人的需求的變化與衝突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推動力,對城市規劃來說也不例外,它服務的對象就直接是人。而人類的需要,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是不一樣的,它有時間上和地域上的差異。過去人騎馬現代人開車,冬至日照到兩小時陽光算不算夠,南方人喜歡精緻小巧的北方人喜歡粗獷大氣的。這些都沒有一定科學的評價標準,因為最終服務的對象是人,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在變化的。這就是它人文性的一面。

可以借用一個建築評價標準來概括:堅固,實用,美觀——堅固是科學的,實用是時空條件的,美觀則是因人而異的。我覺得城市規劃,就其本質來說,也是一樣的。

如果糾結科學性,很多學科都是經不起推敲的。但作為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我想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吧!


我也是學生,沒有實踐經驗,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前面幾位說的都很好,

第一個問題,我還沒有工作,即使在做作業時,用的一些數據及參數也不是很嚴格,不過我們一般會注重一個點,中文翻譯過來方便度,感覺怪怪的,英文就是一個單詞convenient, 舉幾個例子,一般我們設計住宅或者工作地點都在某個公交站200米範圍內,或者某地鐵站400米範圍內,這就是走起路來不會覺得太遠,一些便利店大概會在十五分鐘步行範圍內,買點東西就當散步了,大概是400米吧,這個的由來比較有名,是二戰後美國的一個規劃師提出的neighborhood unit理論,至少在我學的英國這邊,很多設施的服務半徑一般都是按照這個理論來算的。兩棟房子(英國都是獨棟),距離至少要在20米,原因有2,1,老外很注意隱私,在近點就能看到了。2,就是更好的光照(英國緯度略高,所以20米其實還正好)。建築距離國內的話沒記錯是冬至日早晨八點(或者是12點?記不太清了,原諒我對國內了解不是很多)太陽光至少曬到一樓。其他的參數的由來,我估計很多都是從蘇聯借鑒來的,比如道路寬度之類的。我在這邊學習的時候,有幾本厚的可以砸死人的書,會記載各個東西地詳細參數,不過一般用不到,有個大概範圍就好,因為太具體的設計我們是不做的。

說一下第二個。你提到的模型很好,可惜城市規劃研究會涉及人口的流動,當然如果人數多到一定程度時,其實這時候就能體現出生物性了,但對於一般情況下的小範圍規劃不太可行。不過對於小範圍的改進這個模板或許能做出來。前面這幾個觀點有點奇怪,不過這個是我唯一不是從課本上學來的知識,是一次和教授的社區改造項目,我們抽取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兩天對某小區進行了觀察,據一個從生物系轉過來的學長說,這就是對生物觀察的方法,我們把小區化成了10幾塊,每兩個小時進行觀察一次,從早八點到晚十點,來確定人長活動的地點。當然了最後的結果並不是很大的物理改造,只是確定了在哪個幾個地方加了幾個椅子,那幾個地方的空地一定要保留,當然還有很多非物理的建議,就不細說了。

關於第三個問題,我實在英國學習的城市規劃,至少在英國的體系里你提的問題,完全能夠解決,這邊每一年當地政府會出一個annul monitoring report,大概就是一種評估報告吧,看看按照規劃的目標實現了多少,哪些政策很好,哪些政策需要改進。以年為單位進行正常的政策調整,至少還算是基於現狀吧。

規劃更需要的是實踐,所以我的觀點不一定正確,不過我也快要知道了哪不對了,本科終於還有幾個月就要畢業了,可以工作了,在實踐中學習,我的個人導師給我的建議。


先謝謝你的邀請,作為一名剛畢業的規劃學生,我說下自己淺薄的觀點。

首先,說說城市規劃這個概念,城市規劃不僅是對城市空間物質層面的規劃,而且是對城市經濟政治文化等精神層面的綜合決策。因而城市規劃是多學科的複雜綜合學科。城市規劃不僅是某一時刻的規劃,而且是一個時間段連續的動態的規劃。因而城市規劃是具有時空性的。再說下城市規劃的類型吧,現在城市規劃的類型很多很雜,傳統的有總體規劃,控規,修詳規,專項規劃·····,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對國外的借鑒,現在多了很多類型,比如說戰略規劃,概念規劃,城市設計等等。

其次,來回答你所提出的幾個問題。

1,你提到的規範這個問題,城市規劃裡面那些規範其實是根據其他學科的理論或者日常的生活常識或者約定俗成的經驗來制定的,像防護距離、消防通道的尺寸、日照間距、轉彎半徑等這些類型的規範就是有科學依據的,而像公共服務半徑什麼的更多的是根據經驗+技術所提出來的定性的規範。

2,你說到的先驗性這個問題,確實是城市規劃的一個短板,城市規劃不能像做蛋糕一樣,可以去嘗試,做的不好可以推到重來。你提到的能否開發基於時間的規劃模擬運行系統,來評估方案的科學性?如果有這個模型是很好,但是城市的運行發展經營也不是能靠一個模型來解決的,其實很多簡單的事情問題你把「人」這個因素放進去,就會變得複雜不可預測,所以說城市規劃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之說。

3,城市規劃從方案出台到實施要經歷至少幾年的時間,而先前的方案就談不上是基於「現狀」做的了,是否應該再評估?你提到的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不知道是你所接觸的規劃是這樣還是什麼的,真正的規劃本身就應該是個連續動態的過程,而基於的現狀也應該是連續動態的,所以總規在一定年限是需要修編的。人們希望規劃能隨時跟著城市的發展變化而變化,但是由於現在技術等各種原因,現在的規劃跟不上城市的發展,不能隨時提現城市的發展,只能在一定時期內或者通過某一時間段去提現反映城市,再通過這些時刻或者時間段反應的問題來推導城市下一步或者下一個時間段的發展。

最後,說幾句,城市規劃不是萬能的,城市規劃的核心是協調引導城市發展,城市的發展靠的不是城市規劃,靠的是大家!


1.更多是依靠經驗和現實需求來制定。規範也不一定是真理,也是為了滿足不同時期城市的使用需求,20年前的大部分規範放在今天使用起來肯定會有很多麻煩,對於規劃這個既感性又理性的學科而言,很少有因為A所以B這種嚴謹的邏輯關係。

2.我姑且把這個問題定義在城市總體規劃層面來回答。城市的發展有規律么?沒有,太多的因素影響著一個城市的發展(自然災害、戰爭、政策導向、國家發展等)就像20年前沒有人能準確的想到現在的城市會是這樣,所以我們也無法準確預測城市20年之後的樣子么,那麼,對於已編製完成的規劃,我們無法馬上對其進行評價。況且,就算20年後城市的樣子與當初的規劃有所偏差,就代表規劃編製不科學了么?就像前面所說,太多因素影響著城市的發展,而在城市規劃的編製過程中,我們肯定會考慮到一切能考慮的因素,城市規劃的核心是協調,協調各個階層的利益、協調各種社會矛盾,就協調而言,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所以無法評價其科學性。在規划過後我們能做的就是持續跟蹤、時效評估、及時修正。

3.這個問題應該還是就城市總體規劃這個層面來回答。不同城市報批程序不同,越大的城市報批起來越麻煩,領導換屆、政策變更等太多因素影響這這一過程,隨便哪個環節有點問題,就可能卡上很長時間甚至導致總體規劃修改,重新報批。在整個過程中,作為城市規劃技術部門和管理部門,很多時候都是有心無力。


很抱歉我只是個學生,我自認為城市規劃的科學性是在於與系統工程學相關的模型預測,關於人口、城鎮化這方面;第二方面,就是城市道路系統規劃、管網規劃等;在環境面臨嚴峻挑戰的今天,關於城市規劃理論方面,在我國,外國的某些理論是不能直接應用的,市場化的今天,資本的密集,我們的社會主義已經不單純是社會主義,其中混雜了資本主義的影子,我覺得我們需要停下腳步,與社會學,倫理學,動物學,環境學各學科聯合起來去找尋一條適合我國的城鄉發展理論。

是否中國適合發展國際大都市,是否要讓城市吞噬掉所有的農村,人類因為農業而發展壯大,工業帶來了利潤,奢華的物質享受,產生了服務業,帶動了製造業,最可怕的是它點燃了我們人類的物質慾望。

我時常在想,為什麼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桃花源,烏托邦,因為這可能就是我們的夢想。

人多力量大,那是因為大家的目標一致,思想沒有分歧,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富二代、官二代,他們的過度消費行為會不會讓你感到心痛,與山區的那些孩子相比較,他們擁有的東西可能是他們一輩子都木有見過不可能擁有的,這種種現象的產生,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丟掉了自己的信仰。

而那種信仰,需要去大自然中去尋找……


保證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相對完美的平衡各方利益訴求。


城市規劃的專業性和正當性在何處? - 知乎

轉我自己另一個回答吧。。。

恩。說回這個問題的話。

先說主問題,科學性體現在哪裡。我的回答是,沒有科學性。

恩我的理解,科學,是要有方法論,有證據,有論證,可證偽,blablabla。。。城市規劃沒有自己的這套邏輯的。不是科學,就是一學科。

繼續下面幾個問題:

1、規範數值的問題,答案是沒有推導論證。

關於城市中常數們如何出現的。很多研究者是分析的(比如街道地塊劃分尺度)(甚至我覺得建築學對於人體尺度的分析很大程度也影響了城市空間)。但是不存在科學推導論證。。。因為城市中太多數值是經驗性的(可能日照間距還算科學?因為是可以算出來的。但你說你計算的標準是多久的滿窗日照,可這個時間不也是個經驗值么)。

其實這個問題我本科的時候問過某個講座的老師,他的回答就是,沒有。沒有人知道數字們怎麼出現的。

2、關於模擬系統。現在很流行的一個東西叫情景規劃。有點像你說的就是模擬一下。預測不同的情況之類的。

但是這就牽扯到基本的世界觀問題了,你是否認為城市可以完全被模擬。

我在前面引用的我自己的回答里有說,恩這個其實是規劃理論界的爭議之一,城市系統到底是不是complexity,是否可預測?

經典的城市規劃理論認為,城市是機器、可預測、可以用科學手段。但是後現代主義觀點就是在提出,因為城市中的主體太多了,要素又是互相內部聯繫,這是一個複雜系統,事實上人類的主觀臆測是很不自量力的。

不再扯遠,回答這個問題的話就是:看你的城市觀點是什麼,我個人傾向於不相信城市可以完全模擬預測,頂多做一定的演繹來輔助決策。

3、

恩這個問題,幾乎在每個總規里都會碰到。一個現狀調研就是幾個月乃至幾年。大城市的修編可以直接編到下一個法定期限。

是否應該再評估?當然「應該」。

但是實際呢。。。恩,我也不好說。。。

話又說回來,這是一個值得詬病的點,但實際中雖問題多多,城市倒也運行的不糟糕。

鑒於我個人現在傾向的觀點是城市複雜而生動的,它本身也不是一個評估到預測到決策這樣一個簡單線性過程,所以這個問題我覺得反而不重要了。


首先謝邀。對於第三個問題,這是中國特色的行政程序體系帶來的問題。如果做研究需要根據你所需要的城市發展狀況甚至是歷程做調查。一般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審批下來,就要準備開始做下一輪的規划了,這需要進行評估調查。然後審批的規劃在實施前當然是需要評估的。


規劃的科學性體現在它是動態發展的相對的科學。

例如,公共服務半徑的確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影響於當時人的社交方式、出行手段、消費習慣等等。

馬車時代、汽車時代、互聯網時代所執行的規範標準,都在這一特定的時期之內,相對合理。


城市規劃有科學性,只是很低;又或者說,科技讓生活更先進,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規劃的內涵大於單一的科學屬性,科學僅是城市規劃的一個角度而已。


首先感謝樓主的邀請。我也是剛工作沒多長時間,只是根據個人理解回答一下,僅供參考。。先說第一個話題,我覺得一些有關數值規定的規範還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還是應該是做規劃的依據的,不要被規範框的太死就行。第二個話題:我覺得還是有基於時間的規劃模擬運行系統的,但是這些模擬出來的是否準確,我也不是很了解。規劃就是要做到前衛,這些「前衛」也是推理出來的,軟體模擬出來也是需要系統評估科學性的。第三個話題:規劃從出台到實施會有很長時間。規劃本身就是高瞻遠矚的,城市的發展也是按照規劃一步一步實施的,實施之前再評估也是很重要的。


科學性?作為學科可能是有科學性。如果城市規劃作為一項實踐工作,就沒有一點科學性。不能定量,不能重複,沒有經典理論,只有克式理論還算一點吧。


謝邀。

既然已經明確了樓主的問題不是關於"科學性"而是類似於規劃的"正確性",那麼我覺得我可以試著回答一下。

其實並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稱之為完全正確,基於王小波的思想這時候我們習慣性作用類似"反證法"來論證。即我們來討論一下如果沒有城市規劃城市會如何發展。

首先,我們無法控制中國的十三還是十二萬畝農田不被蓋上房子,因為中國人口增長如此之快,房地產發展如此之迅猛。

其次,黑心的政府和開發商更容易勾結起來對我們可愛的土地胡作非為——沒有已公布作為法律約束的城市用地規劃,開發商簡直看中哪塊地就申請哪塊地,太方便了。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有規劃的時候不會在意,按照我們的規範每5萬人約一個居住區就有一個配備醫院學校商業養老院加油站消防站神馬公共服務設施的指標,沒有了規劃,我們本應該建供你兒子讀小學的土地竟然被開發商拿來蓋了高端shopping mall,畢竟這地兒寸土寸金呢~

後來,再具體一些,甚至開發商做居住小區的時候,規範要求的那個居住區配備一個幼兒園,或者防火間距採光間距消防通道這些城市規劃內容都不見了,連基本的生活和安全都沒有保障了。

其實我想說的是,城市規劃在我的印象里確實不具備什麼科學性,我們大概是一門經驗學科。不過我們規劃師可能沒空去考慮所謂的科學性,我們更要緊的事是盡量維持一個城市健康地運行,並最大程度上讓每個人都活得公平一點兒舒適一點兒。

就像很多時候我們也會羨慕一下國外基礎設施有多完善無障礙設計多優秀,可是不得不說的是,我們還沒發展到那個階段,慢慢來,我們都願意等。


政治原因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

民主國家的規劃,每項規劃和工程必須要諮詢民眾造成各種超級高的成本,如果反對意見沒法協調的話就要上法院裁決,然後兜兜轉轉的一項工程推了很久,這在中國是很難想像的吧,因為這方面司法沒有分立吧,但集權國家幹事效率高是無比的優勢,相對造成壞的規劃的風險也高了。


看前面都回答得差不多了,我說一下最後一個問題吧。

我們院做規劃的時候寫說明書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上位規劃分析,比如做的是某個城市的修建性詳細規劃,那麼它的上位規劃就是總規和控規,還有國家的十三五規劃或者省級的。然後分析實施現狀啥的,然後是並行規劃,也是分析規劃方向,現狀等。

(沒寫完,下班再說^ω^)


謝邀。孩子,作業還是要自己做······去看看城市規劃思想史吧,會對你了解這個問題有幫助的


推薦閱讀:

城市規劃專業,本科生是選擇就業還是讀研比較好?
南京的舊城是否有必要做「雨污分流」?
城市規劃專業,讀研和工作的前景差別?
上海有哪些優秀的居住區規劃?
如何評價哈爾濱這座城市?

TAG:城市規劃 | 城市建設 | 城鄉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