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吃啥?農民自己都吃不飽,有能力且願意把多餘的糧食給紅軍嗎?如果願意為什麼不願意給政府軍?


第一,紅軍長征在進入川康地區之前不缺糧,首先紅軍離開蘇區時徵收過一次為長征準備的秋糧,其次紅軍隨身帶的有錢(毛澤民的央行儲備分給了各個軍團的戰士)可以買到糧食。所以這個時期紅軍吃的不錯,以大米為主,修養連還能吃上鍋貼,進雲南宣威還有火腿吃。但進入川藏番區,一則語言不通,二則地廣人稀籌糧困難,紅軍在這一段是餓壞了,吃皮帶的事情有過,前提是皮帶沒上過硝,這個可以參見李一氓同志的回憶錄。老人家出了草地,三個人吃了一頭整羊,可以想像飢餓的程度。


不要把紅軍想像成山裡的土匪,貼一個例子,你就大概了解紅軍的經濟模式了。

1935年初,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當時紅軍手裡只有極少量的黃金、白銀、珠寶等。除此之外,就只剩下大量的中央蘇區的「紅軍幣」,紅軍是革命的隊伍,不會像國民黨軍隊或者地方軍閥那樣肆意搶奪百姓的物資,但是「紅軍幣」又不被老百姓接受,這可怎麼辦呢?

當時,隨紅軍長征的蘇維埃中央銀行經過調查,得知當地的食鹽被幾個大財主壟斷,一塊銀元在遵義只能買一斤鹽。於是紅軍便通過「打土豪」,沒收了這些奸商囤積的食鹽。接著在遵義城裡貼出布告,說紅軍大量供應食鹽,而且價格十分低廉——一元可以買到七斤鹽,不過不是一塊銀元,而是等值的一元「紅軍幣」。

食鹽是當地人人都需要的商品,以食鹽為交易對象,等於是將遵義當地的通貨(多數人都願意接受的商品)同人們感到陌生的「紅軍幣」掛上了鉤。

由於紅軍對經濟原理的合理應用,「紅軍幣」很快就被當地百姓接受了,紅軍既得到了急需的戰略物資,又同當地百姓建立了信任。

紅軍在遵義停留了十來天后,決定繼續長征,但此時遵義百姓手中還有一些「紅軍幣」沒有用完。紅軍在開拔之前,又在遵義城裡廣貼布告:凡是百姓手裡有多餘「紅軍幣」的,都可以到紅軍銀行兌換成銀元。這樣一來,紅軍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裡,就完成了紙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既採購了物資給養,又在當地百姓中樹立了共產黨和紅軍的威信。


《讓子彈飛》里「鴻門宴」那段,三人坐定喝酒談事。假扮馬邦德的張麻子說:「鄙人的官,買來的!買官就是為了賺錢。可是我不喜歡賺窮鬼的錢。」黃:「哦?那你想賺誰的?」張:「誰有錢就賺誰的。」


地上有一張100塊的和1000張1毛的你先撿一張100塊的還是1000張1毛的?

誰有錢搶誰,窮人的那點針線誰看得上?農民住的偏僻又分散,那有那個時間人人和力物力去挨家挨戶的借糧食?給一個土豪打個白條就可以抵上一個村的群眾支援了。


誰有錢找誰要去


聽說過打白條嘛!就是上回新聞上說的找政府兌換不承認那個


推薦閱讀:

美洲大陸為什麼沒有誕生像中國和歐洲這樣精彩絕倫的歷史?
如何評價西遼?
唐朝有二府三司制嗎?與北宋的二府三司制一樣嗎?北宋的二府三司制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現在不如日本那個彈丸之地發達呢?
什麼是歷史學的人文素養?

TAG:歷史 | 革命 | 中國工農紅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