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經濟形勢並不理想的情況下如何看待中國股市在 2014 年 11 月的上漲行情?
不管是在統計數字還是大家直觀感受下,今年整體經濟形勢都不算很理想。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股市似乎隱隱有突破多年頹勢再度發力的感覺。請問該如何看待,現在投資風險有多大?
這類問題我已經回答過很多遍了。股市從來都不是經濟的晴雨表。它只是資金的晴雨表。
中國的股市從2014年4月份還是5月份開始就直線上漲,各種基金的收益也是很厲害的,滬港通開通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個階段的震蕩,很多機構回攏資金靜觀其變,如果從上起來看,中國股市肯定是要上漲的,但是短期看,目前的這個態勢可能要看滬港通的效果再做定奪,震蕩一個月看看吧,至於國內的錢是不是都跑去香港了,我不是很懂,不敢確定,本人的預期是,在國內經濟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如果股市超過了4000點,我就只買餘額寶,^_^
股市向來和經濟增長率的二次導數成正比啊,之和預期有關,況且利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股市不漲才不正常吧
寫了那麼多,辛苦了。中國股市主要是資金推動市,宏觀基本面只不過是點綴而已。滬港通是對香港有利,對國內股市影響不是很大。別看這兩天A股銀行股漲了點,其實不可能大幅追上國際估值水平,因為預期不一樣。今年這波漲勢是跟著小強偷偷印錢拉低實際利率出來的。若是人民幣匯率預期不利,利率下降幅度不達預期(不大規模降息降准),則漲幅高度不會太高,也就2600左右。
謝 @王大胖邀!
看完問題和描述之後,我感覺題主的思路是不是這樣的,首先我們都知道所謂「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其次我們看到了中國實體經濟出現的一些困難,以及最近有專家建議和預測明年的GDP增長目標可能要下調到7%,那麼也就是說未來中國經濟可能出現下滑的情況下,股市的上漲是不是合理的?這裡的關鍵就在於統計數字和題主的直觀感受中,中國經濟將出現問題甚至是下滑這個判斷是不是對的。
那麼就我觀察到的情況其實恰恰相反,中國經濟發展有問題是不假,但是未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裡嚴重下滑是不太可能的。我們可以回想一下2005左右,那個時候我還高三,當時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一直持續到2009年,全國財經類網站和刊物最喜歡講的一個概念和爭論就是關於拉動中國經濟的「三架馬車」,其中包括外貿,投資和消費。當時的觀點集中於中國經濟的發展過度依賴於外貿和投資,消費尤其是內需這一塊是「三架馬車」中的短板,但是外貿和投資對經濟的拉動是變數比較大的,當時政府也很強調提振內需,以保證中國經濟能平穩和健康的發展。但是從2008年經濟危機開始和後來的四萬億出台,這個「三架馬車」的概念就越來越少的被提及。也很少有人繼續關注內需的發展,全國的目光都被拉到房地產大發展和樓市調控上去了。
現在我們觀察到中國經濟的主要統計數據下滑,主要的因素就是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減緩,房地產和土地財政漸漸無以為繼,所以我們覺得經濟可能要開始下滑了。但是關鍵在於一個由投資力保的8%的GDP增長和一個主要動力來自內需消費的7%的經濟增長,誰是健康良性有前景的?我們都知道之前中國經濟從連續兩位數的GDP增長到8%的增長都需要「保」這個過程的邏輯是為了保障就業。但是我們同時也知道,世界上是不可能有一個國家可以連續很多很多年保證經濟高速增長,加速上升期遲早要結束,一個增速正常的過渡性發展階段遲早要開始。只要這個增速正常的發展階段是良性的,那麼GDP增速下降這樣一個事實就不是經濟增長乏力的表現,而是良性增長期的開端。
這樣情況下,經濟增速雖然下降,但是股市紅火起來就不是假象和狂熱對吧?那麼我們現在這個階段的是不是高速增長期向穩定發展期的過渡時間段膩?我個人覺得是,最好的例證就是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三分鐘成交額10個億,和阿里雙十一總成交額571個億都說明一個問題,中國經濟中的消費尤其是內需這一塊,在政府喊著提振了好多年不見起色,現在都快被遺忘的時候,悄悄的崛起成「三架馬車」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他的到來不是想當年政府預計和想像的那樣來的,但是他的到了形成了中國電商產業和物流產業以及民間中小型企業的一整個產業鏈,同時解決了遠比當年四萬億和保八等行為下多得多的有效就業。題主說得直觀上的對經濟下行的感受可能都來自城市和一些傳統性行業,但是你要是有時間去例如江蘇連雲港市灌雲縣這種地方去看看感受可能會比較不一樣,像灌雲縣幾乎包攬了阿里巴巴上最熱門產品——情趣內衣很大比例的生產和銷售。
2013年,灌雲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6戶,2013年灌雲縣規模以上工業現價產值實現500.1億元,同比增長26.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87.7億元,同比增長15.1%;全社會用電量保持14.4%的增速,首次突破10億度大關,達到11.1億千瓦時,工業用電量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7%。2013年六大主導產業 實現現價產值461.92億元,稅收過千萬元企業達到5家,應稅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達到17家,閏土染料園明盛、遠征、和利瑞三家企業實現應稅銷售收入16.2億元,其中明盛化工稅收突破1億元,進入全市工業稅收前10強。五洲船舶新下水船舶30萬載重噸,現價產值突破50億元,穩居全市工業企業前20強。2013年,有規模以上企業62家,形成200萬隻汽車輪轂、400萬套室外傢具、13萬噸鉻鐵材料、500萬套服裝鞋帽的年生產能力,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121.7億元,同比增長28.1%。
還有山東的那些淘寶村,雙十一前幾天,殺豬宰羊比過春節還熱鬧。
這些情況都說明,中國經濟現在最受困境的是那麼國有企業,而民營經濟已經開始從之前大量報導的依賴外貿而受經濟危機影響,紛紛倒閉和向東南亞遷移的情況下逐步逆轉了。而最受困擾的國有企業隨著騰訊參股中國石化的非油業務以及騰訊和阿里拿到民營銀行拍照為標誌的國有企業改革,是有可能改變現在的困境。幾乎要被政府放棄的拉動內需,靠市場自身的力量已經逐步成型了。所以即使GDP增速有所放緩,但是實際上中國經濟其實是在向著更多合理健康的方向發展。這個時候股市先於實體經濟呈現上漲趨勢是有其合理性的。
暫時先寫到這,明天在繼續寫國企改革,港滬通,樓市資金流入股市等具體和直接原因。
--------------------------------------------更新的分割線-------------------------------------------------
鑒於有些同學對電商的銷售數據能不能支撐中國的消費以及內需是不是已經啟動了,這樣的啟動對宏觀經濟是否有幫助的疑問。那麼我就再多說一點。
2008年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外貿和出口數據銳減,加上人力成本的增長和人民幣匯率的上升,給當時很多做外貿和代工的企業帶來非常大的壓力。那時候我的大學老師就在課堂上說應該由政府出面壓制匯率,控制人力成本的上升,增加出口退稅來保護這些外貿和代工企業。當時我很不能認同這樣的觀點,我反對的理由就是中國經濟,尤其是民營經濟要進一步崛起,產業升級就應該宜早不宜遲,憑什麼中國人就要一直給人家代工鞋墊,襪子和打火機?為什麼我們不能進軍高附加值的產業?為什麼不相信國內的消費市場能消化原本是用來出口的那部分份額?
時至今日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服裝鞋帽類的工廠從廣州深圳向株洲為代表的中部地區遷移,東南亞那些低人工成本的國家是拿走了一部分低端加工業的份額,但是我們拿下了什麼?IPONE的代工和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崛起。有得必然有失,只要我們得到的多於我們失去的,那麼良性的經濟發展就不是夢想。
再說就業問題,是當年四萬億大投資和保八帶來的有效就業多,還是民營經濟崛起中產生的那些為電商提供產品的製造業企業以及物流等新行業解決的有效就業多?以高鐵和新城擴建為代表的投資行為是決解了很多農民工和理工科學生的就業問題,但是隨著投資高潮的過去,這些就業崗位還能繼續存在和消化新的就業需求么?進城務工的人群能留在城市裡么?
我大二的時候把圖書館裡一整套《孫冶方經濟學獎歷年獲獎文集》讀完了,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講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一定是區別於其它國家城鄉二元之間轉化為城市一元的路徑,一定是城鄉二元轉城鄉鎮三元再轉城市化一元的曲線路徑,這篇論文的作者名叫李克強。現在事實也證明真正完成城市化進程只能依靠早期的蘇南模式這種,鄉鎮快速發展,由城鎮轉變為城市群的路線是合理的,城鎮消化就業和留住進程農民最好的方式就是中小民營企業。
現在蘇南模式已經依託居民消費的上升在全國大範圍被複制,所以說中國的內需消費這架馬車已經有明顯的啟動跡象了。
未完待續我感覺銀行地產都不行了,鐵公雞和蓋房子讓經濟太畸形了,而且地產火爆時消費股漲的大多是茅台,獐子島這類,誰消費的這類,大家都懂,想讓經濟健康發展,得藏富於民,而且現在處於一個巨變的時期,電商成為主流,但是還有個最大的就是金融,阿里搶了不少銀行的存款,而且支付寶交易又是銀行存在感大大下降,騰訊也在微信上嘗試微信支付,阿里和天弘,騰訊和國金,進入金融市場,如果不用行政力量的話,絕對要攪個天翻地覆,國有銀行根本不是對手。其實這是個好事,國有銀行的錢民營能拿多少啊,全給修房子的了,經濟畸形發展,如果阿里和騰訊能搞到銀行牌照,和國有競爭很有競爭力,而且對經濟健康發展也有好處。樓主知道華為吧,當時網路通信行業有四個出名的公司,華為是最小的,而且是100%民營,現在是行業老大了,老三就是中興50%民營50%國營,現在是老二了,剩下倆家沒了,這倆家都是國營,當年一個老大,一個老二,還有國家幫他們拿大訂單,但還是沒了
溜過狗嗎 經濟與股市就好比人與狗 人一直向前走 狗狗可以忽前忽後 人原地踏上幾步 狗可能追上來了 人要是倒退幾步 狗可能還在前面 但最終還會回到主人身邊。 中國股市是政策市 須 黨的話 小第拙見 還望笑納
長期看好中國股市:
1.在中國,股市從來都是反應資金流向的晴雨表,而不是經濟的晴雨表。
2.中國當前的經濟持續下行,房地產暫時性的不景氣,必然會導致市場資金流向出現變化,而當前中國股市的估值偏低,對於市場資金流向絕對是一個好去處。
3.港滬通,中國現在的銀行業的同業隔夜拆借利率是多少?是2.4%,而國際是多少,如美國,將近0%,如下圖:
中國一直對境內資金的流出實行嚴格的限制,滬港通的開通實際上是對國際資金的直接流入流出開啟了一扇大門,資金利率的偏好,必然會導致國際熱錢的大幅流入。長期推高中國股市。
4.中國股市的估值偏低,如選取建設銀行在滬市和香港上市的差異,上圖滬市,下圖港股
中國的藍籌股普遍估值,銀行業普遍的每股票麵價值低於凈值。百年老店啊!!親,不是哪一家,而是整個銀行業啊!!這在人類股票史上簡直是不可思議的。5.經濟周期,中國近期的經濟下行不可能持續進行下去,除非領導人2B,長期中國經濟必然會開始穩定並且出現上行,當前中國的國企改革,以及新型產業的發展,必然會持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下去。
6.只有在市場一片看好股市的情況下,往往存在著巨大的風險,而當前這種風險顯然是很低的。 從長遠來看,中國股市會突破6214點,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我認為與樓市,或者說整個投資市場有關係(當然這不是全部)。我是看沒什麼人說這個才說的。(→o←)
只是經濟學的一名學生,如果您覺得不夠權威,就當看個笑話。╮(╯_╰)╭
作為一個窮學生在學校機房模擬炒股(學校買的軟體),沒有任何炒股經驗,也只是簡單知道一點炒股技巧。但是我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有不對的地方還望指正。我們全班不到30個同學,每人虛擬貨幣為rmb10w,港幣10w,美元1萬。九月開始炒,到現在其實多數人還是虧的。(以上為廢話)(ノ=Д=)ノ┻━┻股市至少是A股,從今年下半年基本都是往上沖的。我朋友開玩笑說要有錢那時候買了閉著眼都賺錢,我認為他說的對。
然後我就一直在想為什麼會是這樣,以前感覺股市真的不咋行啊。想來想去,我還是想到了樓房。下邊貼倆圖片
因為我不是實時跟蹤著最新的經濟狀況,沒有多少發言權,不過這兩張圖可以反映一點問題,不論樓房是不是真的降了,至少它沒有那麼火爆了。中國的經濟其實投資這一塊比重很大,樓市前景不好,或者說人們的期望不太高,股市的錢途就來了。
回想一下,當年中國股市跌的不行以後,樓房的價錢就飆升了呢。猶記得當年貨幣銀行學老師說的,市場是逐利的。所以再看看最近的金價,我認為老濕說的有道理呀。
至於樓市為何堪憂,金價為何下行,我不知道,更不敢回答,能把這些問題回答的必然是一線的人,並且我認為經濟領域,很少有完美的答案。
但我想說一下我能想到的影響因素
美國,金價多少必然是與美元有聯繫的,之前美國的量化寬鬆是最重要的影響。金價上升又下跌,就是套利的一種證明。樓市的話真的是不敢說了,政府的調控政策有因素吧,如今天天體制改革地方政府的很多政策也是受影響的。不過我自己認為中國的樓市很難崩盤,真的,因為中國的政府還是能管好這個水池的漏水閥的。最後補充一句,這方面只是一個因素。實體經濟如何影響股市我不敢妄言,但也絕對是有的,此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把所有因素都能告訴你的答案是不可信的。( ?????)っ這次上漲時間還是太短,不好用經濟解釋。
現在主要回答下股票和經濟之間的關係。
「經濟與股市的關係就像悠閑主人帶著忙碌小狗散步」——安德烈·科斯托拉尼首先先要確定一個概念,股票(總市值)和經濟(GDP),作為兩種指標,表現的內容不一樣。
股票是一個金融指標——表現的是對於未來的預期;經濟是一個會計指標——表現的是過去發生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股票的波動相對於經濟很大,因為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會影響總體預期。看看最簡單的NPV模型里r變動一點點最後NPV要變多少?所以,股票就是經濟牽的狗,一會兒跑前一會兒跑後,但長遠來看,還是跟經濟一個方向發展。其次,短期內影響股票的因素又不僅僅是預期。舉個例子,在一個荒島上,有10個人進行最簡單的商業交易,1個人種西瓜。現在的情況是,大家每天都得吃得西瓜填飽肚子,而且,西瓜的產量不變、人們對西瓜的消費也不變也不能儲存(也就是對的土豆預期供求總是沒有變化)。經過長期交易,西瓜的價格穩定在10金幣/個。突然有個幸運的二逼,在地上撿到了一袋子金幣,果斷投入市場。於是水漲船高,西瓜變成了12金幣/個。
下面問題來了,供求預期變了么?價格變了么?當然,在實際情況中,像金融市場這麼一個充滿想像力和蝴蝶效應的地方,一點點變化都會推倒一連串的骨牌。但是,股價的變化受到貨幣流動性的影響真的很大。有些時候股票的短期上漲,並不是經濟預期變好,沒準只是M2漲了或者熱錢滾到了股票池子里,也沒準是什麼。
這次為什麼要漲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可以肯定的是「滬港通」只是一個表象原因。事實上,滬港通應該是一個利空。對於資金來說,給予了場內資金另外一個選擇。經過我個人的初步比較(以市凈率、市盈率為指標),同時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的股票,只有十餘只是H的計算後平價高於S,其餘的還是上海的估值偏高。這種情況下,應該是H比S更有吸引力吧。個人認為,根源是中國的流動性泛濫。政府一直希望大家炒某個東西來吸收流動性。看看中國的幾十年經濟發展史,就是一部貨幣印刷主導下的有限自由市場化的過程,所以吸收流動性從搶購手錶自行車,到股市吸金,再到房地產,都是這個思路,所以在當前經濟不景氣,房市需要一定的管理和控制防止泡沫破裂,貨幣繼續印刷維持表觀經濟增長的情況下,再次啟動股票市場是國家的需求,這個類似最近apec上我們提出的搞笑版「馬歇爾計劃」是異曲同工滴。當然,個人持幣者也需要這個渠道去投放自己的貨幣財產哦。
中國股市一直處於低估狀態,A股的合理估值點位應在3500左右。十八大之後,國家的政治,經濟,外交,法律,教育等等方面都整體釋放出深層次改革的信號,為今後的局面向好發展提前發出信號。自打虎反腐開始,股市對積極信號做出反應,開始回歸合理位置,整體上是對市場預期的反映。
只要經濟狀況不會太過難看,不要打破現有的預期,那A股就不會有大幅下跌。
理論上來說股市是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反映了市場對宏觀經濟的預期。但我國A股盤子太小,各路「漲停敢死隊」炒政策炒題材嚴重。股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進入股市的資金量,資金量又受政策控制(如滬港通),因此只能作為參考。
總感覺大家都想多了。對於股民來說,就算大牛市,也有不漲的股票,也不是閉眼都能掙錢。對於經濟學者而言,也無法從股票中找到直接和經濟增長直接的聯繫。當然,大的環境和趨勢,肯定有關係。
中國股市和實體經濟有關係?
股票炒作的是預期,是未來收益的現值。現在不光中國人在炒,香港人、全地球人都能炒了,能不漲嗎
那個,統計數字是什麼,有沒有推薦的參數看看?直觀感受我倒不覺得經濟形勢不理想呀- -
跟美帝一樣,利率(在強通脹預期下)走低,市場需要更大風險。
A股市場和中國經濟並沒有太多的關係。股市漲了就漲了,沒有那麼多原因。討論股市的上漲和下跌的原因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中國股市是一個根本不講邏輯的地方。更何況,現在很多股票和大盤都沒什麼關係了,各走各的。
推薦閱讀:
※歐洲國家決定加入亞投行以及即將開幕的博鰲論壇對「一帶一路」的規劃,這兩件事對中國經濟和股市有什麼影響?
※如果中國出現了經濟危機、蕭條,中國的人才會大量移民印度、越南、南非等新興國家嗎?
※中國經濟發展為什麼這麼快?中國如何從一個經濟弱國變為經濟強國呢?
※如何評價「新常態是四萬億的後遺症」的說法?
※中國當前製造業的經濟危機過去之後,經濟會迎來一次較大的騰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