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血緣上講金朝女真和滿清時代的滿族血緣是一致的嗎?另他們是屬於黃種人還是白種人?
這個題目的答主里,一大堆的歷史發明家啊。尤其看前面那位叫張鑫的答主,基本沒對的
"建州女真,是指愛新覺羅和覺羅家族世襲的明朝建州衛一部。……滿人的核心,建州部是洪武年間從通古斯遷來的"?
八旗最早統稱八旗,後來根據民族成分,劃分為滿八旗、蒙八旗、漢軍旗,地位依次降低。旗人,隸屬於八旗的所有人的統稱。旗人內部以主子奴才為上下關係,愛新覺羅家的黃帶子是所有旗人的主子,野豬皮、洪太等歷代酋長是所有旗人的主子。包衣奴才,是指滿清入關時,隸屬於八旗但又不是旗人的奴隸們的統稱。地位低於旗人但高於漢人等其它民族,也可以視作旗人。
作者:張鑫鏈接:從血緣上講金朝女真和滿清時代的滿族血緣是一致的嗎?另他們是屬於黃種人還是白種人? - 張鑫的回答上面斜體字這些內容,不是睜著眼睛胡說八道么。
首先,明朝初年冊封「建州衛」里就不只愛新覺羅的祖先,還有阿哈出/李滿住、兀狄哈等其他不同姓氏的女真部落。從明朝洪武年間開始,建州就不止愛新覺羅這一個姓氏。到明朝中晚期,特別是嘉靖到萬曆初年這段時間,愛新覺羅家族一度衰微,建州內部不同姓氏的其他女真部落更多更複雜,當時有不同姓氏的大約八個鬆散部落,如棟鄂氏、蘇完瓜爾佳氏、長白山完顏氏(這個完顏不是金代女真完顏直系後裔)等等。
「愛新覺羅」這個姓氏,在努爾哈赤建立政權之前,並沒被採用。他和他的老祖先猛哥帖木兒用的姓是「佟」,來自與該部落長期居住的佟家江(渾江、位於今天吉林通化、吉、遼兩省交界一帶)。是隨著努爾哈赤對建州、海西的統一逐漸完成,自身實力逐漸強盛,為了給自己「正名」,才開始使用「愛新覺羅」這個姓氏。在此之前,就連努爾哈赤與明朝的文書往來里,他都自稱「佟努爾哈赤」,而不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其次,建州部也不是洪武年間從什麼「通古斯」遷移來的。在元末明初,建州女真先人在今天吉林黑龍江交界的松花江流域,當時元朝行將滅亡,在朝鮮半島的高麗政權,也被富有野心的權臣李成桂把持,並在隨後發生改朝換代的政變。由此導致當地處在政治實力半真空狀態,建州女真趁這種混亂,就逐漸越過圖們江,南遷到今天北朝鮮咸鏡道一帶。
當時,剛建國的明朝與朝鮮李朝都對這塊領土有爭議,都認為是自己的。但當地原住民是女真人,沒有漢族人也缺少朝鮮人。於是明朝和朝鮮採取拉攏當地女真人「歸化」的方式,即土著女真加入哪國,該國政府自然就有理有據的提出對「本國國民」原住領地的領土權益了。雖然朝鮮利用地利最先行動並取得成果,但明朝利用更顯赫的國力和政治影響力後來居上,使當地女真部落酋長(包括努爾哈赤祖先猛哥帖木兒)紛紛向明朝稱臣納貢。但是,到了明成祖「靖難之役」和「被征蒙古」期間,初於拉攏朝鮮,尋求外部政治支持等因素,再加上對當地的考察,發現都是山地,也不適合農耕,就產生了放棄當地領土的想法。
尤其是在明成祖「靖難之役」前後,因為朱棣在政治上很被動,他發動奪權兵變屬於傳統理法的「亂臣賊子」,為了給自己正身,就需要一些外部政治勢力的認同和支持。當時朝鮮國主李成桂、李芳遠父子也都是靠篡位上台的(李成桂篡了高麗末代國王的王位,李芳遠篡了兄長的王位),對明成祖的這套把戲,自然特別感同身受,所以李芳遠趕緊對朱棣搞政治投機,主動向明成祖稱臣。出於對朝鮮李芳遠如此積極的報償,明成祖奪權成功後,主動放棄朝鮮半島北部圖門江以南、大同江以北的原有爭議領土,下令讓已經向明稱臣的當地建州女真西遷,招撫到鴨綠江以西的今天吉、遼省境內。最後,更正下「黃帶子」和「包衣旗人」的概念。
「黃帶子」很好理解,就是愛新覺羅皇族弟子(即「宗室」)佩戴的身份標識物。但是說「愛新覺羅家的黃帶子是所有旗人的主子」,這就是瞎說了。是否能成為旗主或八旗內的官員,要看是否有襲承貴族爵位和官職。從康熙時代開始,愛新覺羅皇族中的閑散子弟就逐漸增多,這些只能佩戴黃帶子,但沒有爵位和官職的子弟,不是任何人的旗主,而是閑散宗室。普通旗人也好,包衣旗人也好,見到這種雖然佩戴黃帶子,但身無一職的閑散宗室子弟,表面裝作客氣謙恭就可以了,一點不怕。這些沒有權勢的閑散宗室子弟,在普通旗人和包衣旗人面前,也端不起「主子"的架勢。包衣booi,「包」原本是蒙古語,指「家」。我們常說蒙古包蒙古包,不止是說蒙古族居住的這個帳篷外形象個包,關鍵他在蒙古語里就是boo,本身就是家的意思。
說到八旗里的結構,經常是把包衣和阿哈放到一起,統稱「包衣阿哈」。但是二者有明顯區別——A、包衣booi,在滿語里最準確解釋,是家下人、家丁。B、阿哈aha,在滿語里最準確解釋,是(供驅使的)僕人,奴隸、農奴。包衣確實和主存在家族內依附關係,但還不是阿哈說「包衣奴才,是指滿清入關時,隸屬於八旗但又不是旗人的奴隸們的統稱」,這又是不負責的話。
包衣、尤其是漢族包衣,早在還沒入關的皇太極的天聰、崇德年間,地位就逐漸上升。特別是還有一些漢人被算入包衣,不僅不是滿人看不起他,還是賞識他、保護他的變通之法。比如說原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他在1640~1642年的松錦會戰中被俘投降,成為清初平定江南地區的重臣。在一些介紹他生平的泛泛文字中,都說他是漢軍鑲黃旗人,其實他是內務府鑲黃旗漢人包衣。皇太極給他這個身份,並非鄙視不能守節的「貳臣」,恰恰相反,還是特別看重他的表現。松錦之戰是一場惡仗,前後歷時三年,清軍付出極大代價才取勝,滿洲貴族在戰後普遍持有殺俘泄憤的想法,皇太極把洪承疇編入內務府包衣,他的身份就是皇太極的「家裡人」,順理成章得到了皇帝的保護。到了入關後,包衣的地位進一步顯赫,因為滿人剛入關,在語言、文化上都不能適應中原風俗,所以清朝採取廣泛任命漢族包衣和漢軍旗人的方式,來平定和治理天下,把大量的漢人包衣和漢軍旗人任命為各地的地方軍政大員。如漕運總督蔡士英(正白旗包衣),工部尚書、江寧織造曹璽(正白旗包衣、曹雪芹先祖)、雲貴總督王世選(正紅旗包衣)等等~~
自不用說鑲黃旗包衣身份的洪承疇,更是「太子太保,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五省,總督軍務兼理糧餉」的身份了。至於顯赫的曹雪芹曹家,更是康熙最信賴的耳目肱骨。曹寅以內務府廣儲司員外郎之職長期主持蘇州、江寧兩處織造署,清朝四品以上官員才有資格直接給皇帝擬奏摺,但他還身居五品時,呈送的奏摺就比那些二、三品的封疆大吏還要多,康熙還鼓勵他多多益善。因此,對清朝八旗內部的包衣,有一句特別準確形象的總結——「雖自稱為奴才,而內可為部郎,外可寄疆宇,其身份自非宮監可比」。到了清朝中期,包衣旗人的地位又得到進一步提升,這個時候,包衣早已經和普通旗人平起平坐了。
比如說和珅這位乾隆年間的權臣。他是鈕祜祿氏(滿語「狼」),出身滿洲世家,其父是福建副都統常保。他在18歲時娶妻成家,妻子馮氏就是內務府鑲黃旗包衣旗人。老丈人叫英廉,雖說是出身漢人的包衣,但此時卻是內務府正黃旗護軍統領、外授江寧布政使,兼織造。隨後「賜二品銜,授內務府大臣、戶部侍郎」,再遷直隸總督、授東閣大學士。權勢極大,身份地位比滿洲旗人和一般宗室子弟還要顯耀。和珅娶馮氏,不僅沒嫌棄她,還得到包衣出身的老丈人的政治蔭庇呢。再如在乾隆死後繼位的嘉慶皇帝,他的生母孝儀純皇后姓魏,就是內務府整黃旗漢人包衣。包衣已經成了皇帝的生母,這個例子已經很能說明包衣在八旗內的政治地位了剛貼了一篇文《清朝內務府「官商」略述》,是前年寫《清代旅蒙商述略》時,書中加入一個說明小文。可以簡略了解下清代內務府包衣旗人的一些情況:
清朝內務府「官商」略述 - 秋原的文章 - 知乎專欄
========================補充內容的分隔線========================
上面是對其他答主里一些問題的更正,接下來再回答題主的疑問。首先,黃種人、蒙古人種這點是毋須商榷的,肯定是。其次,之前有答主提到,滿洲人因為是後金政權建立時,一女真為核心組成的民族公共體,其中還有不少漢人、蒙古和朝鮮人,在此後清朝200多年中,旗人內部又不斷通婚,血統複雜。
這個陳述沒錯,而且不止滿洲人如此,在明代的女真部落里,血統一度就比較混雜了。
比如說海西女真中的葉赫,在李成梁經略遼東的明朝隆慶、萬曆年間,葉赫特彆強悍,可以說是遼東邊牆外夷虜兩族中,對明朝構成的諸多不安定因素之一(其他還有蒙古察哈爾圖門汗、建州女真王杲等,經常犯邊作亂)。葉赫就不是一般的女真,是蒙古與女真的混血部落。葉赫的姓氏是土默特,這是一個典型的蒙古姓,他們的一隻祖先原本是明朝中前期的蒙古人,大致在明英宗「」土木堡事件前後,蒙古軍侵入京畿和遼東,其中一隻蒙古人征服了開原外當地海西女真部落,但他們逐漸女真化,與周圍其他女真部落通婚,放棄了游牧生活方式,改為建城寨居住。還有一個特別的是海西女真中的烏拉和哈達,這兩個部落同源,都出自烏拉烏拉部自稱是金代皇族完顏氏後裔。大致在明朝嘉靖前期,當時烏拉部酋長叫速黑忒。1533年,速黑忒在部族內亂中被殺,他的一個兒子完顏外蘭(旺濟外蘭)在隨後爭權奪勢的鬥爭中受到排擠,帶小部分部眾人口出走,逃至廣順關外的哈達河一帶獨居,改稱「哈達」。
這個人雖然是部落內部鬥爭裏手排擠出走的,但是很有政治情商,隨後投靠明朝經略遼東的總兵官李成梁,對李表現的特別恭順,李成梁也把他視作是女真人里政治態度正確、積極向中央靠攏的模範人物,還賜名「忠」,因為完顏的漢姓是王,所以這位哈達部的首位老酋長的漢名就是王忠,此後該部貴族也以王為姓。王忠晚年時,哈達內部又經歷過短暫內鬥,但繼位的王台基本全盤繼承了王忠緊靠明朝的政治路線。因此在王台時期,哈達實力達到最盛,在女真內部,他成為可以號令海西、建州兩部的盟主人物;同時還是李成梁重點扶植、用來打擊葉赫的「代理人"。不過在王台之後,哈達再沒有如此出色的人物,內部又有內鬥,葉赫趁機報復。哈達從此就衰落了,最後被努爾哈赤兼并拿文字來反駁的,有種推翻這個例子:越南以前也用方塊字,現在尼瑪用破拼音。
越南人就因為這個東西變種了嗎?好像許多否認女真和滿人關係的都承認回紇和裕固族的關係吧,回紇的主要人口都融入契丹和維吾爾族了,剩到裕固族只有黃頭回紇一小股,而且黃頭回紇也不是一直在甘肅的,尼瑪也是南疆和青海遷徙來的,那也不是回紇的老家吧,難道就能否認裕固族和回紇的關係了?
古代民族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出現部分性的變化很正常。可要是因為部分性的變化就否認整體,那就是硬著脖子的偏執狂了。
最後再說,女真文的滅絕,是因為這是一種沒有基礎的死文字,僅限政府公文應用,女真人搞文學創作還是用漢字而不是女真文,金朝一完蛋,這種死文字就沒有生存土壤了。而蒙古的回鶻字母形成的新滿文出現,是因為這種字母是有基礎的,有生命力的,可以拼寫滿語的,是有大量文學作品的。滿洲人 是女真 人 的 後代,但不是金朝完顏女真的直系後代。
女真建立金之後分為兩系,南系的 後來被蒙元 屠殺和漢化同化基本消失了,北系 的 依然留在東北 地區保持著漁獵的傳統。而滿洲族(滿族)是北系女真人後代 的一支,其他女真人後代還包括 鄂溫克、鄂倫春、錫伯、赫哲等東北民族。滿清 入關之後,女真族變成為了除滿洲族之外其他東北女真系民族的統稱。
東北的民族分為三系:(1)東胡蒙古系民族。歷史上主要包括東胡、蒙古 、室韋、契丹、烏桓、鮮卑 等民族(2)肅慎靺鞨系民族。歷史上主要 包括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 、滿洲。這一系 民族 基本都是一路直系發展而來的。(3)扶余濊貊系民族。歷史 上主要包括 濊貊、扶余(夫余)、高句麗、以及後來的 高麗等。至於第二個問題 ,答案很明顯:必須是純正黃種人。滿(洲) 族 是屬於 亞美人種 (蒙古人種)的通古斯語系民族。知乎的小夥伴們都不喜歡查文獻嗎???知網比知乎靠譜多了!
——————一張圖說明滿族的形成過程————滿族不可能是從天而降的,肯定有一個發展過程,其實對於滿族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多。
大體上說滿族統治者宗室直接先祖的發展歷程,可稱之為「五五三」民族發展模式,即中國東北地區先後出現的五國部、五萬戶府和三萬戶發展階段,是滿族統治者宗室直接先祖的發展歷程。其發展路線如下就整個女真社會來看,金代是女真族發展的興盛時代,元代則是其發展的低谷階段,明代女真人得以復興。————滿族並非金的核心部落————
滿族雖然是女真人,但並非是金的核心部落。就像雖然大家都姓趙,但這差異還是很大的。滿族三大核心部落,其實是金當時的邊緣部落,比如吾者野人、兀底改人等的後裔,或者是從更北地區遷到原女真居地的新成員。其實這很正常的,連黃金家族都失去了地位,更別提曇花一現的金了。滿族形成過程中有三大核心部落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建州女真來源於三萬戶女真人,尤其是胡里改部和斡朵里部女真人,或有部分桃溫萬戶府治下的女真人也加入其中;當時這三個萬戶的官職是世襲的,所部系狹義「女直」,為遼金女真的後裔。海西女真的扈倫四部,哈達部,烏拉部,葉赫部,輝發部曾經在東北歷史上書寫了很多內容。他們的命名是來源於牡丹江以西的一段松花江為海西江,在元朝很出名。野人女真從文獻資料的記載來看,野人女真的分布地區相對較偏遠。萬曆《明會典》卷一〇七中有關於野人女真的介紹,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野人女直」的位置在「極東」並且「去中國甚遠」的地方,其二,野人女真與明廷的關係表現為「朝貢不常」
當時這三大部落在形成過程中,也吸收了很多遼東漢區的民眾和朝鮮民戶。
————滿族共同體的出現————
滿族這個民族稱謂和民族意識的出現,非常晚!相關滿族發展歷程的古籍主要有:《三朝北盟會編》、《遼史》、《金史》、《元史》、《明實錄》、《清實錄》、《李朝實錄》等
關於滿族發展歷程的今人專著主要包括:董萬侖《東北史綱要》、周遠廉《清朝興起史》、李健才《東北古代交通》、袁閭琨等《清代前史》、滕紹箴《滿族發展史初編》等。好了,不想抄了,大家估計不喜。附上兩篇參考文獻,寫的非常詳細了滿族形成的再思考_孫靜滿族_五五三_民族形成歷程探究_鄭善偉滿人是政治產物,女真 漢 蒙古 達斡爾等各種都有。
滿族應該是蚩尤戰敗後逃過去東夷,生女真是土著
金女真和建州女真在人種和文化上有什麼聯繫嗎? - 懷劍聽雨的回答 - 知乎
目前並沒有公開的體質人類學研究報告說明金代女真人的長相不過滿人的長相有比較齊全的資料可以進行分析由於金代女真融入了少量契丹人,奚人,漢人,清代滿人早期融入少量蒙古人,漢人,中期後期更是直接融入大量蒙古八旗,漢八旗,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等等,血統不純,所以現代滿人的長相各種都有,此外,辛亥革命後,滿人受到屠殺,歧視,很多滿人改為漢姓,自稱漢人,並且與漢人通婚,混血。新中國時期,有的縣,鄉為了成立滿族自治,強行把很多沒有滿人基因的人改為滿族,改革開往以來,為了民族優惠政策,又有很多沒有滿人基因的漢人改為滿族,所以現代滿族大部分混了漢人或東胡血統,長相同漢人或東胡類似
但還是有一部分滿人長得迥異於其他人種,《吉林滿族體質特徵調查》,部分滿人畫像,照片,都顯示這種差異的存在:
一部分滿人臉型比漢人更狹長(俗稱馬臉,遼寧最常見,代表長相乾隆),眼睛比漢人更小(代表長相努爾哈赤),眼距比漢人更近,這三種特點《吉林滿族體質特徵調查》也說明了
一部分滿人眉眼距超寬(代表長相:乾隆,弘晝,弘曕畫像,郭布羅潤麒照片),抬頭紋明顯,而漢人的超寬眉眼距極為罕見,絕大部分漢人眉眼距中等,無抬頭紋
一部分滿人卧蟬明顯較為常見,漢人卧蟬明顯較為少見(代表長相:榮壽固倫公主,恭親王,醇親王,載濤,滿族演員佟駿,滿族演員周海媚)
一部分滿人眼窩非常淺,比漢人更淺,甚至沒有眼窩,額頭到眼睛都是平的,眼瞼厚,比漢人厚,甚至腫眼泡(代表長相:榮壽固倫公主,恭親王,醇親王,載濤,宣統)
一部分滿人的鼻子比漢人更長,更有助於加熱東北冷空氣
一部分滿人的眉尾下垂明顯,無眉峰(代表長相:努爾哈赤,康熙,榮壽固倫公主,滿族演員佟駿),漢人沒有這種眉毛
一部分滿人的嘴型凸出較為常見(突頜,口輪匝肌發達突出,尤其下嘴唇比上嘴唇凸出),代表長相:乾隆,恭親王,醇親王,光緒,載灃,載濤,宣統,而古羌/純漢人(不包括東胡,百越),嘴型突出極為罕見
一部分滿人鬍鬚體毛非常少,《吉林滿族體質特徵調查》也說明了
此外,該調查報告還指出了一些測量數據,滿人與漢人有顯著差別,由於這些數據比較偏門,學術化,就不講了
上述與其他人種存在顯著差異的滿人,應該就是比較純的滿人了
代表長相
比較純的:努爾哈赤
混血的:乾隆,佟駿,張國偉,鄭愷,王千源,沈曉海,雷雷,趙文卓,保劍鋒,周海媚,胡雅斯(還珠格格第二部小鴿子飾演者),韓火火,造型師老黑,馮鞏,馬龍,楊利偉,胡彥斌,張默,雷佳音
照片
比較純的
與努爾哈赤畫像比較像的網友
混血的載濤乾隆弘晝弘曕康熙載灃恭親王榮壽固倫公主北京某網友歷史與現代分布
肅慎主要分布於其老家---東北(包括內蒙古東部),其中遼寧最多,具體分析:來自於清代滿人(宣統時期人口普查,東北滿人一共80多萬,其中遼寧50萬,吉林東部黑龍江東部20萬,吉林西部黑龍江西部內蒙古東部10萬,不包括漢八旗蒙古八旗),粟末靺鞨(渤海國滅亡後,粟末靺鞨小部分人口100萬融入到遼寧漢人,東北契丹人),金代女真人(金代東北女真200萬,150萬維持女真狀態,50萬融入遼寧漢人),後來由於戰亂,鼠疫,明代洪武年間東北女真漢人一共只剩100萬人
其次是華北北部,具體分析:
河北北部的主要來自於漢化的粟末靺鞨人,女真人(明代有靺鞨女真血統的遼寧漢人70多萬移民到河北北部,明代末年,又有230萬帶有靺鞨女真基因的遼寧漢人逃難到河北北部,中部),以及清代八旗駐防
山西北部的來自金代女真人
內蒙古中部的來自金代女真人,清代八旗駐防
再次是山東部分地區,具體分析:
渤海國滅亡後,一批粟末靺鞨人遷往山東
金代女真,根據《中國移民史》,金代,青州,泰安東平,濱州,惠民,諸城,萊州,菏澤,單縣,充州,滕州,都是女真主要駐地
金末,華北的女真人小部分逃往秦嶺山區,大部分逃往中原,小部分逃往山東,山東人組成各種小型地方武裝對抗戰亂,人口損失小於華北中原
明末,10多萬帶有粟末靺鞨,女真基因的遼寧人渡海逃往山東
清代青州八旗駐防,辛亥革命後,青州旗人大部分遷往濟南,青島
秦嶺山區(廣元,漢中)也有一些金代末年逃難的女真人
河北中部南部,中原,西北本來也有幾百萬女真人,可能由於戰亂,洪武大移民,現在很少了
一部分省市,由於清代八旗駐防,也有微量分布,如湖北,成都
東北以外的地區,北京滿人宣統時期67萬(不包括漢八旗蒙古八旗),河北宣統時期幾十萬,各地八旗駐防宣統時期幾十萬
更多內容可參考中國人在地域上有沒有長相特點? - 復古攝影師的回答 - 知乎
建州女真的核心部分是金朝胡里改人。和金朝的女真人,不是一回事。從基因學和民俗學來說。現存跟他們最接近的民族,是俄羅斯境內的烏德蓋人,也就是古代的勿吉人後代。具體的論證,我懶得長篇大論。大家有空去人類分子學論壇討論一下就知道了。不過那裡有一個蘇北的版主,真的是神憎鬼厭。
中國歷史就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事件的堆積而成。那是東亞大陸各民族的5000年來,正常的歷史衍化!
否則,
古越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苗族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楚國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匈奴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柔然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突厥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鮮卑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蒙古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魏晉南北朝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西域各國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西夏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契丹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金朝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西藏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大理國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蒙元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滿清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越南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高麗歷史是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否?
這些都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其中的殺戮就是各民族融合的一部分的重要事實!
蒙古,越南,朝鮮,都是東亞大陸歷史的一部分!
蒙古國人,越南國人,朝鮮國人,為了自己國家的獨立地位,當然不能承認歷史的事實,當然會討厭中國人!可以理解。
元代蒙古人赤裸裸地歧視和虐待漢族,是歷史事實!
但是當代中國政府必須承認元代,這也是歷史事實!
只有大漢民族主義的人,不願承認歷史!大漢民族主義的人,才是歷史的罪人!因為他們的行為,將中國歷史肢解了、破碎了、沒有統一的中國歷史觀了!這個結果,恰恰是分裂中國的人希望的結果!
南京大屠殺的主體,大和民族是外族,5000年來沒在中國歷史衍化進程中。
所以,南京大屠殺的責任民族必須追索責任,直到大和民族承認他的錯誤!
大和民族直到今天,從文化思想政治運作,都認為南京大屠殺不存在!南京大屠殺只是一次戰役後正常的戰場穩固行動!
大和民族認為【我們沒有錯誤,這是戰爭時期的正常行為!】
基本上是的,後來女真分三部:野人女真,海西女真——金國人後代,建州女真——滿洲人
不是。
先說幾個概念:建州女真,是指愛新覺羅和覺羅家族世襲的明朝建州衛一部。八旗,野豬皮建立的,以建州女真為核心的,包含部分女真、蒙古人、漢人、朝鮮人所形成的,兵民一體的奴隸制軍事組織。包含正鑲兩黃、白、紅、藍八旗。八旗是滿清殖民統治的基礎。八旗最早統稱八旗,後來根據民族成分,劃分為滿八旗、蒙八旗、漢軍旗,地位依次降低。旗人,隸屬於八旗的所有人的統稱。旗人內部以主子奴才為上下關係,愛新覺羅家的黃帶子是所有旗人的主子,野豬皮、洪太等歷代酋長是所有旗人的主子。包衣奴才,是指滿清入關時,隸屬於八旗但又不是旗人的奴隸們的統稱。地位低於旗人但高於漢人等其它民族,也可以視作旗人。滿人,最早是指滿八旗的成員,在清末民初,指的是旗人。滿族,新中國成立後劃分的少數民族之一。滿遺,部分對滿清的殖民統治歌功頌德塗脂抹粉的人。最高目標是恢復「我大清」的殖民統治。滿族形成過程:
滿人的核心,建州部是洪武年間從通古斯遷來的。明朝官府把他們安置在滿洲,世襲建州衛龍虎將軍一職。建州部與女真在東北的其它部落,例如葉赫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並不是一回事。只是居住地接近,也被稱作女真罷了。女真是漁獵部落,但建州部並不全是。建州部作為大明軍隊的番將,是遼東明軍的僕從軍。到野豬皮這一代時,建州部通過對其它女真部落的屠殺、掠奪人口,吞併了這些女真部落。再加上投靠建州部的蒙古人、朝鮮人、漢人,組成了八旗。八旗造反,本質上是武將叛亂,和安史之亂一回事。所謂的後金不過是冒認的幌子罷了。他們還冒人過北宋徽宗欽宗的後人,鬧笑話而已。建州部組成了滿八旗中的兩黃兩白,吞併的其它女真部落組成了兩紅兩藍,旗主等軍官階層仍然是由建州部出身的姓愛新覺羅、覺羅的擔任。早期投靠的蒙古人,以及後來投靠的科爾沁蒙古等組成了蒙八旗。早期投靠的漢人,以及孔、耿、尚帶領投降的東江軍余部組成了漢軍旗。野豬皮在遼西和洪太五次破關掠奪的人口,組成了包衣奴才。滿蒙漢八旗就是所謂的旗人,包衣算半個旗人。旗人是享有特權的。滿清是壓迫漢人和其它民族的殖民政權。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遼東的土著漢人,除了部分遷到遼西,部分逃亡東江鎮以外,基本上在野豬皮組織的歷次屠殺重死光了。估計有五百萬之多。八旗入關佔領中國後,通過屠殺消滅了漢人的反抗,開始了三百年的殖民統治。多數旗人居住在北京,部分在東北,部分在重鎮要地駐防。旗人居住在滿城中,不與漢人混居。滿族是新中國成立後劃分的少數民族之一。辛亥革命後,各地掀起了排滿的運動,許多旗人改姓混入了漢人之中,建國後劃分民族的時候劃成了漢族。但近年來,許多旗人的後代更改民族成分。至於人種上,通古斯野人和漢人,還是女真都不同。在經過三百年的內部通婚後,旗人的血統已經十分混雜。旗人中的漢軍旗,和漢人的血緣也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已經不是漢族了。旗人中的蒙八旗,和蒙古人的血緣也有很大的不同,也已經不是蒙古族。為什麼說滿清是殖民政權?
旗人不事生產,男丁生下來就有錢糧可領,趴在漢人和其它民族頭上吸血。旗人不與其它民族通婚。旗人居住在滿城,不與漢人混居。旗人犯罪由八旗佐領審判,地方官府無權置喙。旗人在佔據中國時製造了大量的有組織屠殺漢人行為,同時對其他民族也進行屠殺乃至種族滅絕。旗人強迫漢人剃髮,搞文字獄,文化壓迫。以上種種還有未列出的其它行為,都符合一個殖民政權的特點。滿遺的洗地行為:需要承認的是,今天的大多數滿族,和漢族並無差別。但如同極穆敗壞了所有穆斯林的名聲一樣,滿遺同樣在敗壞著所有滿族的名聲。滿遺,多數是曾經的旗人王公的後人,他們掌握著大量的社會資源。他們有目的、有資源推行自己的主張。少數滿遺是看不清自己的屁股,妄想分些殘羹冷炙的狗腿子。不但漢族需要和滿遺做鬥爭,對滿遺的主張不支持的滿族們,也要和滿遺做鬥爭。由於辛亥革命不徹底,逃過清算的旗人王公們仍然掌握著大量的社會資源。由於位處北京的有事,部分滿族佔據著許多方面特別是文藝方面的話語權,許多滿遺用影視等手段為滿清的殖民統治塗脂抹粉歌功頌德。故意混淆滿清、滿人、旗人、滿族之間的區別,用民族團結的政治正確當掩護,給滿清旗人的罪惡洗地,是滿遺的慣用伎倆。這是在綁架普通滿族,妄想製造對所有滿族的仇視情緒,把普通滿族捆綁到他們的戰車上。所以我們要區分這些概念,不要上當。滿遺常用的另一招是捆綁政策,和其它少數民族捆綁在一起。對於這一點,需要了解的是,歷史上旗人不但是漢人的大敵,同樣是其它民族的大敵。以滿人的親密戰友蒙古人為例,滿清佔據中國,蒙古人可謂是提供了巨大的幫助。旗人是怎樣回報的呢?是減丁滅戶。限制蒙古人的游牧,鼓勵強迫蒙古男丁出家當喇嘛,惡意傳播梅毒,到清末時,蒙古人從千萬人口衰減到百萬,處於滅族的邊緣。還有通過戰爭屠殺進行種族滅絕,準噶爾蒙古變成了一個地理名詞。旗人不但壓迫漢人,同時還壓迫蒙古人、回民、苗人等等等等。常用的手段就有故意挑撥漢回矛盾、漢苗矛盾等。少民們如果認為滿遺也是少民所以天然處於統一戰線上,那就大錯特錯了。滿遺的目的,是恢復對其它所有民族的壓迫統治。如同歷史上滿清慣用的一樣,挑撥離間是滿遺的常用伎倆。所以,認清滿遺,把滿遺孤立出來,鬥爭他們,是所有真正追求民族團結的國人所需要做的。我就想知道動不動「通古斯」的人,你們到底知不知道通古斯指的是哪裡?
我有時候看見有些人提到通古斯的語氣,以為這是外星人或者是天降異種呢23333.
如果寬泛的說血緣,是。但是肯定不是直系,早期追索的估計是野人系。不過就古代那個條件,就算是完顏,滾回老家呆個百十來年,該蠻人化一樣蠻化。
是黃種人,西北才有白種。
另外歷史發明家真多。拿大金說事兒?金自建立就瘋狂的學習漢文化,最要命的是所謂的女真文首先是選拔貴族學習的,作為官方文檔記述的一種語言。說白了這種文字一直走的是上層路線,而且等到用女真文搞進士科搞策論的時候,金朝都要完蛋了,在此之前官方語言中原漢文占絕對優勢地位。這種文字缺少土壤,沒有大規模發展,後來也只是用作東北諸部落之間。
順便貼個度娘百科:女真語歸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其主要特徵是:有較為嚴整的母音和諧律作用於名詞和動詞的詞法結構中;名詞變格和動詞變位後綴豐富;連詞等虛詞不甚發達;以動詞為核心的句法結構固定採用SOV型結構。女真語的上述後綴型黏著特點與同語系的契丹語等語言極為相似,而與漢語差異迥然。這似乎決定了女真文字在採用同漢語語言特徵適配的方塊漢字作為制字參考時的先天性局限,也是後期女真語在向滿語過渡時轉而採用更為適合其語言結構的粟特-回鶻式蒙文作為制字基礎的內在機制。民族和部族是一個概念?不是同一部族就不是同一民族?你活在原始社會?那以後說唐宋明不是漢族那就更有理由了,反正不是漢族皇室後裔,「血緣不一致」這個邏輯不是和「建州女真不是完顏女真後裔」一樣一樣的?
孫進己、孫泓:《女真民族史》第一章&<女真史研究總論&>
追本溯源丨女真夾谷氏的歷史淵源與仝姓
仝氏兩次大遷徙
金朝時進入中原的夾谷,後改成仝,和後來清朝時滿族進入中原的佟,祖上來源是一致的。從金史和清史可以找到明確記載。金朝的仝和滿清的佟,家譜都可以追溯到金朝的夾谷氏。
進入中原的仝姓是歷史記錄明確的金朝夾谷氏後裔。黃種人無疑。與其它漢族外觀無差異。沒有任何白人特徵。剛剛又照了鏡子確認一下。白種人?滿族黑種棕種人還差不多,想當歐美人想瘋了
在歷史文化框架內,三代後,血緣連屁都不是。
滿清的建州女真在金朝叫胡里改人~
這問題勾起了我以前的回憶,記得描寫岳飛相關文章里有提到女真軍里有一支「黃頭女真」,彪悍,力大,很符合白種人特徵
黃種人
不論是我家那位伊爾根覺羅氏的
還是相熟的留佳氏和瓜爾佳氏的姑娘
都妥妥的黃種人
眼睛附近的線條和普通的漢人不同,更深,自帶電眼效果所以按某些人觀點我遼陽鑲黃旗後人是石頭裡蹦出來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中國國家地理十月專刊《黃河 黃土》?
※為什麼甘肅省省名來自於甘州(張掖)肅州(酒泉),省會卻定在了蘭州?
※讀地理學(自然地理,人文地理,GIS)碩士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塞內加爾有為何會容忍甘比亞這樣的內陸國存在?
※一些沙漠中為什麼在沙丘間窪地出現這麼多小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