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學習你的專業知識過程中獲得過哪些愉悅?


2005-2009年個人總結

就講讀書的時候好了,其餘的太多了,懶得寫


學中文,每天的課堂上都會聽到新的東西,認識的世界會擴大一點點,聽到的見解也會多一點,那種驚奇感真的很令人愉悅。我想不管是哪個專業,都會有類似的愉悅感吧?

舉幾個中文系的例子好了。

說到現代文學,之前知道的不過是魯郭茅,巴老曹之類的大家,然後在現代文學課上,讀到了更多的,也足夠優秀的作家,對已知的作家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比方許地山,之前的接觸只是「落花生」,過去的教科書里是這麼寫的:

父親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

果真是教科書對吧= =濃得要流出來的說教氛圍,太符合核心價值觀了。然而這篇文章,並不能代表許地山的風格。再讀他的《綴網勞蛛》、《春桃》、《命命鳥》,行文疏淡,很有韻味,我最喜歡文字中的宗教感,在現代作家中很獨特,我覺得這才是許地山啊。

《綴網勞蛛》的女主人公是基督徒,經歷坎坷,卻始終淡然處之,她說過這樣的話(手邊沒書,從百度摘的):

我像蜘蛛,命運就是我的網。蜘蛛把一切有毒無毒的昆蟲吃入肚裡,回頭把網組織起來。它第一次放出遊絲,不曉得要被風吹到多遠;可是等到粘著別的東西的時候,它的網便成了。它不曉得那網什麼時候會破,和怎樣的破發。一旦破了,它還暫時安安然然地藏起來;等有機會再結一個好的。……人和他的命運,又何嘗不是這樣?所有的網都是自己組織得來,或完或缺,只能聽任自然罷了」。

現代作家裡,大概很少有這樣的風格,不憤怒,不抗爭,也不批判,而有種看穿世事的淡然。

我的老師說,這是他前期的作品,到了《春桃》,主人公不再是教徒,文中悲天憫人、超越世俗的宗教氛圍卻一以貫之。春桃是個撿破爛的女人,和前夫失散了,後來與夥計相守,當前夫再次回來時,她沒有拋棄他,也沒有離開夥計,而是三個人一同生活。度娘說:「春桃尤若一個得道高僧,超越了凡世的清規戒律。春桃心中,已無男女,眾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媳婦已非媳婦,一切皆空。慈愛與寬容,超越世俗的觀念,已經成為了宗教的『空』的觀念。」

將這種宗教觀念賦予一個社會底層的勞動婦女,還沒違和感,超奇妙啊。

再如艾蕪師陀,《南行記》和《果園城記》至今仍放在kindle里,空閑時間看一兩篇。前者講的是作者在中國南部、緬甸等地方的漂泊,並非苦難,而是各種各樣有意思的人和事,後者虛構了一座城,生活永不前進,灰塵撲撲,常常是寂靜的,有時候又很可愛,有一隻水鬼阿嚏,被船夫踹下傳,就蹲在岸上罵人。

再說說魯迅,和過去理解的他簡直太不同了,讀得越多,就感覺越接近這個人,很有趣。

比方魯迅和顧頡剛不合,就在小說里罵他,當然不是指名道姓,而是用「紅鼻子」之類的說法,感覺根小屁孩鬥氣似的。什麼「紅鼻子老拱」、眉間尺抓到只老鼠,有隻「尖尖的小紅鼻子」、看客里有個「赤膊的紅鼻子胖大漢子」,這分明是紅果果的人蔘公雞啊,太刻薄了。

至於烏鴉炸醬麵這樣荒誕可笑的梗,也很多,想到后羿和嫦娥天天吃這玩意,就覺得魯迅先生思維太有趣了。

再如胡適、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一些奇奇怪怪的詩,越讀越有趣,閱讀時滿腦子都是「這也可以??」。

學文科的話,寫論文會比考試多一點。雖然我覺得作為本科生,還是個學渣,每學期寫的七八篇論文都是學術垃圾,但在寫的過程中,確實收穫了很多。看到最後的成果時,真的能開心很久。

之前的古文史課程,我寫了關於岑參的論文。選題的思路從「邊塞詩在不同時代的演進」到「邊塞詩起源」,再到「唐代邊塞詩探究」,不斷地發現,這麼大的題目我根本寫不了:(最後覺得只寫高岑就好了,會簡單一點。

然而在翻開岑參的集子後,決定還是放棄高適好了,只寫岑參。

因為之前我知道的岑參,寫的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寫「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豪邁,闊大,但其實他還寫過這樣的句子:

昨日一花開,今日一花開。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人生不得恆少年,莫惜床頭沽酒錢。

請君有錢向酒家,君不見,蜀葵花。

有種民謠小調的感覺哎。再比方: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瓮花門口。

道旁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他到底是怎麼想到這種有趣的比喻的,「摘來沽酒君肯否」,看著文字,就能想到讀書人的幽默、淘氣,悠悠閑閑的,充滿了生活一區。我還喜歡這首:

客從長安來,驅馬邯鄲道。傷心叢台下,一旦生蔓草。

客舍門臨漳水邊,垂楊下系釣魚船。邯鄲女兒夜沽酒,對客挑燈誇數錢。

酩酊醉時日正午,一曲狂歌壚上眠。

有古道,有西風,本來也有斷腸人,但這人又遇到了河岸、垂柳、漁船,、壚賣酒的少女,乾脆一醉方休,所有的愁緒都化作狂歌一曲,又瀟洒又俊逸。我當時想,要是有天能寫武俠的故事,一定要寫一個這樣的俠客。這些詩其實都挺有岑詩奇俊的特點,和他邊塞詩給人的感覺還有相近之處,但岑參還寫過這樣的詩:

關門鎖歸客,一夜夢還家。

月落河上曉,遙聞秦樹鴉。

長安二月歸正好,杜陵樹邊純是花。

這是首遊子思鄉之作,跟「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完全不同,感情繾綣溫和,這也是岑參啊。才不是過去教科書里,只是雄奇豪壯的岑參。這時候再想想《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前文那樣大氣磅礴,尾句卻有回味悠長的「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興許能有更多的理解。

讀作家作品的時候,就像是面前有座礦山,一口氣挖不完,只能鑿開一個口,一點點地向里探,一面走,就一面發現新的風景,太有意思了。上頭說的例子,都是這一類的。

還有文學理論課,簡直奇妙啊。大概是我讀書太少的緣故,每每聽到新的思想,都會被理論家的思維方式震撼到。

除了文學,語言類的課程也很奇妙,第一次知道zhi、zi、ji里的三個i發音其實不一樣時,知道同一個「的」,在不同的片語里其實不同時,都要驚呆了。

這種愉悅感,是因為另外的原因:突然發現,你習以為常、以為再熟悉不過的的思維方式或語言文字,其實有許許多多你不知道的事情。

再總結一次,不止中文,我想不管是在哪個專業,在不斷學習、深入的過程中,發現和了解未知,大概是學習時最快樂的事情,是愉悅感的來源。

-----------------------

學中文其實還有另一個好處,帶來愉悅感,又有點惆悵。

最近心情一直很低落,然而讀文學史的時候,看到蘇軾、李白、杜甫、司馬遷,看到各種各樣偉大的文人,一生所經歷的挫折痛苦是我不能想像的,而他們始終沒有放棄,更有東坡這樣可愛的人,一蓑煙雨任平生,實在是太激勵人心了。比雞湯好用。更不用說文學作品裡各種各樣的故事。

文學會給人前行的力量,有時又可以直戳人心,讓你覺得不那麼孤獨。

惆悵卻在於,我讀文學史發覺了一些事。中國古代史,四卷九編,詩經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李商隱蘇軾關漢卿紅樓夢聊齋儒林外史,這些都各佔一章,曹植王維高岑黃庭堅都沒獨立成章,清朝的詞統共就一章,沈復張岱納蘭被後人吹出了花,也就一小段,出師表似乎提都不曾提——你看,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真正能留名的有幾個呢?更可怕的是西文史,但丁薄迦丘莎士比亞,這中間是以百年為單位算的啊。

一方面覺得人真是渺小,一方面又覺得什麼事都不那麼重要。見仁見智吧。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昨天在路上看見一輛蘭博基尼。

我爸說有錢真好啊。

我說:沒事兒,爸。我昨天做作業的時候用unity撞壞了300多輛呢………………


學了傅里葉變換,世界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首先是漂亮地解決了問題。

其次發現在不斷地學習之後,發現可以更漂亮,level就是這麼提高的。


前幾天完全不明白在說什麼的理論,不知道怎麼來的過程再看忽然就明白了,整個過程都好神奇


資產負債表編平的時候,整個人都舒坦了


上上學期差點因為CSAPP和SICP兩本書而掛科。嗯,那種連續兩個月世界只有我一個人存在的感覺。


艾瑪,農林牧副漁竟然那麼高級,不學學還真不知道呢。

嗯,我的專業是水(修)土(建)保(水)持(渠)_(:з」∠)_


只要能solve problem就是愉悅。


天天看裸女人體。


上個星期的市場營銷,對小米的營銷策略分析了兩三節課。


本是會計專業,年初學金融才真正的感受到什麼叫心流體驗和顛峰體驗


被大牛們,尤其是低年級甚至中學生中牛人們打擊的愉悅,而且目測會被打擊得越來越爽


推薦閱讀:

怎樣找到學習的動力?
認知心理學有哪些相關推薦書籍?
熬夜補作業是怎樣的感受?
大提琴好學嗎?
當前世界有哪些現象無法用現有(物理)理論解釋?

TAG:學習 | 生活 | 編程 | 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