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鐵路橋樑大多是簡支梁,而公路橋一般連續梁,是錯覺還是真是這樣設計的?


錯覺,無論公路橋還是鐵路橋,大多數都是簡支梁。

簡支梁的優點非常明顯:成本低,施工簡單,可預製,施工快。結構體系簡單,可靠。

除非必須要上較大跨度,跨越障礙,設計都會首選簡支梁。

至於行車舒適性的問題,用簡支變連續的方法,橋面做成連續就可以了。

簡支梁更不是什麼技術設計力量不足的產物。

簡支梁是目前結構體系最可靠,施工最便利,成本最低的橋樑形式。

@rainbow95 認為高速公路連續梁居多

我諮詢了交通廳設計院的高工,他們都是做公路橋。

他告訴我,高速公路簡支梁佔90%以上。

等他有空了,我讓他提供幾條高速公路的數據來支持這個觀點。


這個說法有一定正確性,公路橋30m跨徑以上,多用連續梁;鐵路橋,120m跨徑的都有簡支梁標準圖,以下的就更多了。另外,你通常可以在城市裡或周邊看見公路橋,因為要避讓很多東西又要節省造價,這些地方的橋樑跨徑是比較零碎,加之經常有立交變寬等出現,預製簡支梁通常不適用;鐵路橋可能還是在野外的較多,加上線型更平直,預製安裝簡支梁會顯得效率最高,當然也會有先簡支後連續的。所以說,你更容易看到這樣的結果,至於有沒有統計數據,還真不好說。


來回答一發。

實際工程中,你會發現一個問題,橋樑數量,線路質量,性價比,線路要求才是決定採用什麼類型橋樑的關鍵因素。公路橋鐵路橋當然有區別,根本原因是他們上述因素不同。

我們先做一個假定,空心板,簡支變連續小箱梁,簡支變連續T梁等等都屬於簡支梁範圍,連續梁認為是箱梁(包括各種類象箱梁)

公路橋,這裡指的是長距離的比如省道,國道等公路橋,這種橋的特點一般是,數量巨大,一條線路上有很多橋樑,線路平順且直,並且工程量巨大。因此公路橋,在面對這種情況下,儘可能的選擇施工工藝簡單,操作不複雜,且模塊化施工,不僅保證工期,而且工藝成熟,造價低等等的優點。所以在這些情況下,明顯簡支梁橋,是第一選擇。當然還有考慮其他因素(比如橋寬,斜交,跨徑等等問題),公路橋上也常見,簡支變連續小箱梁,簡支變連續T梁等。這些都是大規模公路橋的常見配置。

至於你說公路橋常見連續梁,其實,公路橋如果有可能的話,盡量不做連續梁,施工難度相比裝配式難度大,且體量也大。一般都是前面的裝配式梁無法滿足的時候,才採用連續梁。主要用在大跨度橋樑,跨河,跨海,彎橋等等地方。這種橋樑,再選線時,能避免的都盡量避免了。

所以公路橋連續梁多是個錯覺。

鐵路橋,基本沒做過。不好評價。


在早期由於設計水平的原因,鐵路和公路大多數都是簡支梁。

後來隨著計算能力的提高設計連續梁不再是難題,因此公路橋樑中開始出現很多連續梁。因為連續梁伸縮縫的數量更少,可以很大幅度上提高行車平順性。

然而火車是運行在鐵軌上的,它的平順性由鐵軌決定而不是由橋樑伸縮縫的數量決定,所以時至今日鐵路上仍然絕大部分都是簡支梁。


首先這是錯覺,錯覺的原因主要是公路的簡支梁會在橋面部位做整體化層連成一體,所以看起來好像是連續梁,其實是橋面連續的簡支梁。

以某高速公路項目為例,主線58公里高速公路30多座橋只有4座橋為先簡支後結構連續的橋樑,比例比較小。

一般來說公路橋樑由於互通匝道橋的曲線半徑很小,做預製梁以折線代替曲線難度較大,故採用現澆連續梁比較多。

而鐵路是沒有匝道的概念的,所以以簡支梁居多。


不同意徐老師的觀點。

我認為題主的感覺是對的。鐵路出於戰略考慮,簡支梁有模塊化的特徵,有利於搶修、搶建。

公路上特別是高速公路為了行車舒適,採用連續梁居多。簡支梁基本都是過去在技術和理念跟不上的情況下修建的。存量或許和連續梁有一拼,增量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以下內容為後來添加。原文未做修改,方便大家指正。

本來我到這個網站就是隨便逛逛,向大家學習學習,偶爾車上飯後閑得無聊手癢回答一下,無意與人辯論,但是既然有人點名指出我有錯誤,我還是解釋一下。

考慮到或許會有很多後輩會看到徐老師的答案,我就先跑個題,按著他的回答從頭說起。我們這種路人胡說八道一下也不會誤人子弟。

簡支梁的優點,簡單當然是真的,這個顧名思義。「可預製、施工快」當然是優點,但是不是簡支梁特有的優點就值得商榷了。最重要的,成本低(後面也多有提到),這個可真不敢苟同。從感覺上簡支梁確實應該是最便宜的,但這個樸素的想法太天真了。簡支梁確實是上部造價最低的,但是下部呢?

簡支梁由於跨越能力受限,其下部結構是非常密集的,這點在地質不良地區(樁基很深)或橋高較高的區段(橋墩很高)會造成下部造價大幅上升。其上升幅度會讓上部的那一點點成本優勢喪失殆盡。當然如果糾結於實際情況其實造價的問題是沒完沒了的,所以通常我們並不談論具體橋型的經濟性,而是用橋型經濟跨徑這個範圍來預估。

至於提到的「簡支變連續的方法」包不包括「橋面連續」我還真的不知道,至少我們在日常交流中的「簡支變連續」都是特指結構連續的形式,因為橋面連續在結構上其實並沒有連續。而且橋面連續這種結構在業界好像還爭論很大,導致市面上存量很少,因為這種結構看似討巧,實際病害很多,施工和後期管養難度很大。

啰嗦了半天終於到重點了:

我們也不要等徐老師的高工朋友了,我出差這邊剛好有一條在建高速公路,我比較閑去人家建管處查閱了資料:

這條路全長124.071km,其中大橋、特大橋30574.5m/97座、中橋482.5m/6座,我下午驅車路過了其中的14座橋,延米數絕對在4km以上(其中兩座特大橋,三座300多米的大橋,剩下的沒仔細看但也都是大橋沒有中橋,你懂的。)在這超過10%的比例裡面沒有一座簡支梁橋。

很閑很得意是不是?但是回來我就發現我圖樣了......不小心看到了他們的上部通用圖,原來我不用出去實測的,因為圖紙裡面根本就沒有簡支梁的。


目前除了舊橋拆改 擴建,低等級鄉村公路的橋,跨小河或者凈空不夠的橋。絕大多數新建公路橋樑都是現澆箱梁和簡支轉連續體系的預製梁。一跨一道連續縫的橋,比如板梁和t梁,太容易損壞了。


「在進行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設計時,必須按各個截面的最大正、負彎矩的變化幅值布置預應力鋼束。對活載較大的鐵路橋和恆載彎矩佔總彎矩比例不大的小跨徑公路橋,彎矩有正負變號的區段占很大比例,預應力筋節省有限,施工較簡支梁複雜,經濟效益差,因而較少採用」——范立礎,顧安邦.橋樑工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8


這個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現在國內項目和國外項目都在做。歐洲那帶也和我們一樣開始都是簡支梁,然後慢慢開始修建了很多連續梁!最後,他們還是以簡支梁為主,公路橋50米依然修建簡支梁!實際上原因很簡單,簡支梁在某些情況下受力更好!連續梁純在已經負彎矩區域,而這個區域在計算上是比較難通過的,特別實在超載的情況下,負彎矩都是最脆弱的地方


我知道的:高速上大部分橋樑是採用先簡支後連續的結構形式,這應該屬於連續梁橋吧


這跟工業生產的道理差不多,越是標準化的成本越低。記得鐵路梁都是標準的16m,32m這樣的T梁或者箱梁,設計或者施工都已經標準化了,建設速度會快很多。


我們修高速路的 全部是 簡直變連續 的T梁橋


不能這樣說,和地形以及跨度有關係


不請自來。

我覺得選線特點和荷載特點才是最重要的吧。

首先,我談主觀個人感覺的因素。鐵路大量幹線是在郊區或農村,與城市關係不如高速緊密。現在市域鐵路、旅遊線路越來越多,我們接觸的連續梁也越來越多。以前修一條線連續梁都屈指可數,荒郊野外除了深谷大河誰弄連續梁?但現在在城市或市郊,只要跨幹道一般都是連續梁。簡支梁最大跨度32m,除去墩台凈寬只有26m左右。

其次,是不是感覺上公路大跨結構多得多。為什麼呢?橋樑荷載水平和剛度要求不一樣。斜拉,懸索這些結構運用到鐵路比公路晚得多。貨車標準荷載約60噸,加上車皮怎麼也得70噸左右吧?公路上這種大車當然也不少,但是有沒有幾十個一起跑的?火車可是一次上去的。動車當然軸重輕,但速度高,要求剛度反而更大,各種柔性體系、漂浮體系都不適應。


先簡支後連續撒,看看施工現場就曉得了!還有種是現澆的連續梁!


公路橋上恆載佔大比例,連續樑上支點活載正負彎矩之和為負彎矩,跨中活載正負彎矩之和為正彎矩,梁體內有正負彎矩的區段在支點到跨中的某一段,這樣預應力束筋不需要增加太大用量就可以滿足設計要求,採用連續梁結構剛度大變形小,撓曲線平緩,利於高速行車。

在活載較大的鐵路橋以及彎矩佔總彎矩不大的小跨徑連續樑上,預應力筋節省不明顯施工比簡支梁複雜,經濟效益差,所以比較少採用連續梁而採用簡支梁。


推薦閱讀:

土木工程在德國的留學前景怎麼樣?Master畢業後留德工作的機會多嗎,職業生涯該怎麼規劃?做到什麼時候回國最理智?如果走這條路,在大土木哪個方向發展最有優勢?
建築行業有哪些看上去非常巧妙的工程機械?
高層建築在建造過程中如何保持穩定性?
同濟橋樑碩士起薪及以後的發展前景如何?
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極限承載力設計方法是否合理?(進一步探討)?

TAG:土木工程 | 橋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