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汽車」公司生產讓用戶自己組裝汽車產品設計如何?
怎麼看待「汽車開源」?它的可行性如何?有什麼優點、又存在哪些問題?
義大利「開源汽車」公司生產出一種可以自行組裝的汽車,用戶把汽車零件買回家去,網上下載好圖紙,不消一個小時就能組裝出一輛個性汽車。「開源汽車」公司表示,首輛「都市貓」將於今年春天開售。 via 汽車自己裝 一小時搞定
先說結論:對個人,目前的政策法規下不允許,技術上也不可行。對企業,也許是未來的一種趨勢。
問題里提到的產品不是真正的汽車,在國內算是低速電動車。大概跟眾泰知豆差不多。 對車重、車速都有限制。歐盟、日本等對低速電動四輪車進行單獨管理,上的是區別於傳統汽車的牌照,在歐洲,一些國家已經為低速車型專門劃分了行駛道路。在國內似乎還是法規還不太完善。
首先是法規與政策,汽車是一種安全性與可靠性要求極高的產品,不僅要保護車內駕駛員與乘客,還必須保護行人、其他車輛,因此所有國家對汽車產品均有法律規定的嚴格的安全、可靠性認證要求,從碰撞試驗到制動、雨刷、空調除霧等等。汽車設計的法規要求多到設計公司必須有一個部門專門負責新車型法規的申報認證,而且這些法規還是不斷更新的,每年都有新的國標出現或者老的國標更新。另一方面,目前環保壓力巨大,歐美中日各國對汽車的油耗和排放也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自己組裝的車輛是不可以隨便上路的,因為沒辦法保證這輛車的安全性和環保性。同理,汽車改裝也常常是非法的。畢竟汽車不是手機電腦自行車,開在路上失控不但會害死自己,還很可能害死別人。
從技術上說,組裝一台汽車也需要專業的設備和技術,不是找個車庫就能幹的,我剛畢業的時候,連機油都不會自己換,扒個胎皮都能把胎壓感測器拆壞。想組裝汽車,至少得去藍翔學三個月。組裝完了之後的各種標定就更麻煩了,一個四輪定位就不是人人都能搞定的,在整車廠,干這活兒的老師傅的收入不比工程師低。最後,車子出廠前還必須經過專門的測試,排放啊,燈光啊,密封啊什麼的。我不排除有發燒友能搞定這幾步,電視上常放某個農民大叔憑熱愛造出飛機汽車啥的。但是第一,這玩意的可靠性難以保證;第二,這個市場太小,就算在汽車文化發達的美國也是小眾產品。
那開源的模塊化汽車有意義么?我覺得也還是有價值的,這類產品可以大大降低汽車廠產品開發的難度,降低汽車開發的門檻和成本。之前各家汽車廠結盟也有這個意思,共享平台和發動機變速箱技術,在同一個平台上開發出不同風格,不同品牌特點的產品。比如PSA 和通用共享平台,豐田和通用共同投建工廠,福特和通用共同開發變速箱等等。如果國內各個自主品牌一起開發個開源平台之後再根據各自的需求衍生產品,必然會有豐富多彩的產品出現。一些小公司也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實現獨到的創意。不過這個在技術上也有很多難度,比如設計出的平台必須考慮到兼容各家公司的製造體系等等,短期內還看不到實現的可能。謝邀不好意思,最近忙於考試,剛剛回答-------------------------------------------------------在我大三的時候參加過一個傳動公司的創意設計大賽,當時我的課題是:車輛部件模塊化換句話說,就是把車輪,轉向器,驅動系等等變成一個一個的「積木」,然後只要直接組裝就可以完成自己的汽車這樣一可以體現個性,二也為車輛維護鋪平道路,只要更換某一模塊就可以完成替換。下面回答您的問題可行性從技術上來說我認為不是問題,但是從國家法規,機動車規定等等來說,要是在國內實現,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優點很多,這種模塊化實現的話就相當於在汽車領域開啟一個新的篇章,就必須設定一個規則,也就是協議,介面協議,軟體協議等等,需要細化的問題很多。
至於問題,優點,同樣換個角度看,就是問題希望可以為您解惑。國外很多汽車愛好者會自己最組kit car 直接從廠家那買拿來底盤 懸掛 動力系統 按照自己的喜好來組裝
比較常見的是這種基於lotus7的 性能好又便宜 很多人拿來跑track day
還有很多工藝比較好的做出來的kit car粗看上去和原版的超級跑車相差無幾 但價格可能只有真正原版車的幾分之一
這是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在生產製造方面並沒有太大的突破,不得不說這種模式很新穎誘人,但是這更多的是針對像設計師,藝術工作者或者像我這種喜歡敲敲打打的不太規矩的人,對於那些日理萬機,忙於商業和政治的人估計沒有什麼吸引力。
所謂的個性化定製也是在法律允許,科技水平允許,基本理論支持的條件下定製,如果你想在上面裝上007的火箭彈,做成可垂直起降的飛船,違背物理原則改變外觀也是不可能的。
它的亮點只是可以自己組裝,但是自己組裝帶來的售後問題,質保問題又是大麻煩。出現質量問題後用戶和廠商的糾紛很難解決,也很難認定到底是生產質量問題還是組裝過程出現問題。
綜上,這種模式依舊應該是小眾市場,不會對現有模式產生很大衝擊,而且僅僅是營銷模式,不是市場變革。
模塊化汽車??
有想法,但很小眾。除非能做到僅需數分鐘培訓,任何人能在半小時內裝配完成,否則不可能推廣開來。而且裝配質量很難保證,在天朝,怎麼給你開行車證啊。。。
政策和法律的問題放到一邊不談。
「開源」概念從哪裡來的?從軟體。自由軟體最早就倡導軟體源碼允許任何人修改組合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那麼再看看,在軟體領域,誰會真的去拿自由軟體源碼進行修改和使用?程序員。只有真正的程序員才有動力和能力去真正「使用」開源的軟體代碼。
所以,對應到汽車上來,這種「開源」 跟「用戶」有什麼關係么?想法其實非常好,但是細節要好好推敲。哪些是可以讓客戶選擇的,哪些部分是必須提供給客戶的。希望能做成功
普通的自行車結構很複雜嗎?可是大家更傾向買成品。
我們在不斷計算成功率、時間成本、材料成本、收益 、性能 …
算了,還是買成品吧額,想法不錯,DIY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但縱觀PC的歷史,DIY的PC起源於1982年,IBM公開了IBM PC上除BIOS之外的全部技術資料,拋出了IBM-PC的標準,經過數年左右的技術沉澱和文化沉澱,才開始蓬勃發展。說回汽車市場,問題如下:
1.現在的格局已經是群雄割據,由誰制定標準?跑個題,拿手機來說吧,一個小小的充電器介面標準統一也搞了10年才算是統一了,汽車上驅動變速模塊/轉向模塊/承載模塊/人機交互模塊起碼數萬項標準。這些標準又涉及到數萬項專利,這些專利不用說,都是幾個巨頭廠家持有的,一旦標準化,在標準和專利問題上這些巨頭很難達成共識。2.汽車有別於PC。舊生產線淘汰成本與改造成本比電路板高得多。這一產業存在了過百年,很多傳統製造業的東西在它身上醞釀太久了,一時三刻轉不過來的。需要時間。僅是生產線嗎?不,還有裝配線。。對比PC裝配線,汽車裝配線複雜太多了,讓用戶自己組裝汽車?由於安全原因,現在裝配線對精度要求最低也是毫米級的,所以現在的技術還達不到讓普通用戶自行組裝汽車的高度。3.還是那一句,汽車有別於PC,各國甚至各地在對待汽車政策法規上,都有所不同,例如:燈光,車重,駕駛位方向和高度,甚至車身反光率,都有不同的要求。這一方面不可能統一。幻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是不?其實DIY汽車還是有的。不過只是廠商為了節約生產成本而搞出來的內部標準而已,有名的有:大眾MQB平台:via MQB_汽車百科 日產-雷諾聯盟的CMF平台:via 雷諾-日產公布CMF模塊化結構。雖然現在對我們意義不大,但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使裸車出廠價更低廉。讓我們YY一下,在未來的某一天,妹子要你去幫她的mini換個3.0v6 。。。b?j?q?y
推薦閱讀:
※從事機械行業的朋友,最開始的3年怎麼熬的?
※如何看待凱翼汽車的眾包行為?可行性強嗎?
※請問翼神對比卡羅拉,思域有哪些優劣勢,是否值得購買?
※方向盤虛位是幹什麼用的?
※阿斯頓·馬丁近 18000 輛的全球召回到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