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業的前景在哪裡?何時才能回暖?

華為中興大批量裁員,2012 年下半年就業形勢普遍蕭索,211 985 高校的通信類研究生還有大批尚未簽到滿意的工作(2013 年畢業生)。

LZ在今年找工作的大潮中稍微折騰了一段時間,突然發現有些實際現狀是做學生時考慮不到的,找工作時才發現在學校里的確跟社會是嚴重脫節的,且不說自己的研究是否是企業所需要的,單說對通信行業的前景問題。LZ很慚愧的說,讀書期間竟未仔細研究過,也沒擔心過自己所在行業會出現就業嚴寒的情況。

知乎的各位~大都是互聯網相關的,關於通信的問題給予高質量回答的甚少,但是還是試問一下~(重點是我也一直沒有在一些高質量的通信論壇混過~不甚了解...慚愧...)

ok,問題大概是這樣的。在學校的我們可能就是在技術前沿搞科研,不曾意識到通信行業目前嚴峻的形勢。說實話,近些年通信類研究生畢業大部分都被當成了「計算機相關」而去從事各種相關行業(互聯網、晶元類、通信類)的碼農工作。最終所進入的公司跟通信沾邊的其實不多。(在這補充一句,LZ不是比的人數,是比的公司個數。比如說華為之前每年從我們學校簽走好幾百人,它的確是通信類的,也解決了很多就業。但是除了華為中興之外的通信公司,大家簽去的似乎不多。)我就很疑惑,通信研究生畢業後應該去做什麼,才是不丟掉自己的通信背景,不被當作「計算機相關」的呢?如果中興華為垮了,是不是中國的通信學子們的就業問題就到懸崖邊上了?

第二個問題,通信行業嚴寒我不清楚何時開始的,但是說實話,去年這時候我的師兄師姐還是大批大批的簽了華為中興。當然今年他們正好也面臨了裁員。但是,從去年簽工作的情況來看,似乎還未開始進入寒冬。所以,不過半年多的時間。那麼,如此迅速的寒流來臨,何時會回暖呢?呆在學校里搞科研久了,似乎就覺得我們所做的東西的確是會帶來很好的用戶體驗(偷了個互聯網行業常用的詞兒~)的,科技總是會發展會進步。我們是不是該冬眠下,然後懷抱希望的等待回暖。還是該轉投新行業的懷抱,比如說互聯網~~?


關於這個問題,如果展開討論通信行業的前景趨勢,那麼,根本無法在一個問題中討論完,因為通信業本身就是一個大而全的概念,對於無線通信,光通信,基站設備,智能手機,數據通信,企業通信等等,因為市場和技術成熟度的不同,無法一概而論,也不知道LZ在學校到底是做哪方面研究的。單論無線通信,我個人在自己的blog中談到了一些從技術角度看市場發展趨勢的一些看法,歡迎訪問: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e8a81201016kr1.html,總的而言,IC和IT的融合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大趨勢,LZ一味的強調「通信相關」和「計算機相關」,將通信和計算機對立起來,這樣會局限自己的視界。

就我的直覺,LZ主要關心的其實是個人發展的就業問題。華為中興今年的校園招聘不景氣,大體上是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 無線通信市場的飽和,現在全球有50多億人在使用移動無線網路,說明市場已經完全飽和。2. 華為中興試圖進入美國市場受阻,美國眾議院得出「結論」,認為華為、中興兩家中國通信從事的活動,可能會損害美國國家安全。3. 華為戰略布局的幾個方向:電信管理服務、企業業務、消費者終端業務,都受到世界最強勁的一流企業的阻擾,一時間華為很難鋪開很大的攤子進行這三個領域的業務擴張,所以相應的也不會招太多的人。

LZ提到:「在學校的我們可能就是在技術前沿搞科研…...近些年通信類研究生畢業大部分都被當成了「計算機相關」而去從事各種相關行業(互聯網、晶元類、通信類)的碼農工作。」

如果LZ在學校是偏向於應用和工程類,比如在FPGA或者DSP或者Linux等晶元和系統上實現通信演算法的話,LZ應該不會把晶元類等劃分到「計算機相關」中去。其實通信晶元公司也屬於通信業,比如:高通,博通,馬威爾以及展訊,如果可以進入這樣的公司,並不見得比進華為中興差——事實上進入這樣公司的門檻遠高於進入華為中興的門檻。

所以我猜想LZ在學校應該做的是更偏重於演算法模擬一類,比如:使用MATLAB實現和論證演算法等。LZ稱自己在「技術前沿搞科研」,但就我對中國高校的了解,中國高校的科研能力和工業界的公司實力相差很遠,就我了解的LTE來看,實力相對強勁的大體上只有清華,北郵,東南等一流名校,但其科研產品相比於華為中興上海貝爾等單位,還是有不小的距離——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工業界為了加快科研成果的工業化,會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其數額之大是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比擬的。

——我說這個的意思並不是要打擊LZ或是什麼,而是想告訴LZ,你在通信業走的遠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遠,如果真的決定轉行做計算機,也不見得就丟掉了多少東西。

那麼,華為會不會倒閉,最終大致無數通信學子無業可就呢?就現在的情況來看,華為並沒有明顯的敗象,而且華為依靠著這麼多年在移動通信方面的積累,其市場足夠華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至少是幾年內)保持穩定的現金流,甚至有可能支撐華為完成戰略布局的轉移。

通信業整體的狀況不理想,是否就應該轉行做互聯網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能靠LZ自己來回答,因為每個人要的東西不一樣,通信行業非常成熟,技術周期時間很漫長(特別是底層)。這樣帶來了從業人員的相對安全性,你不用總是操心自己30歲以後會不會被年輕的小夥子取代了,實際上長期的技術積累有可能讓你更有優勢。如果你性格相對保守,喜歡穩定,通信業還是不錯的。從移動通信的產業周期來看,LTE至少還有十年壽命,十年以後怎麼樣,就不是我們可以討論的了。

但是,通信業的過成熟,也使得這個行業不會像互聯網那樣充滿了活力和創業機會,如果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有冒險精神的人,有想法同時又對新技術敏感,可以考慮互聯網。

那麼:「通信研究生畢業後應該去做什麼,才是不丟掉自己的通信背景,不被當作「計算機相關」的呢?」

我覺得首先,通信業會計算機行業的對立沒有這麼強烈,實際上他們都是科技產品中的分支,都滿足一般科技行業的產業規律,通信專業的學生畢業做計算機沒什麼不好,如果是做軟體,編程的思想和程序語言是相同的,做硬體也是如此。如果將來做管理,組建團隊和團隊文化建設的方法也是相同的。如果做演算法——要知道,矩陣論,概率論和隨機過程,那是很多門學科的基礎,互聯網中搜索或數據挖掘等很多領域都會用到。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當年通信業奇才李一男最後也去了互聯網公司,而且沒見他做得不好。

最後,LZ需要從事什麼行業,需要LZ自己做選擇,即使先進通信行業,也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通信行業的公司相對都很成熟,你可以學習到公司是怎麼回事,如何組織架構,如何運作,為你儘快轉型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一篇文章其實問到了類似的問題:

為什麼好多人都說通信設備製造行業為夕陽產業?

因為他們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通信前期主要滿足的是人類對交流和信息獲取的需求,正在發生以及將來更多的會是智能物體和人之間,以及智能物體之間的互聯互通的需求。即使現在對於人類交流和信息獲取也沒有完全滿足。

  • 首先,在達到人類感知能力的物理極限之前,人類對於的通信帶寬的需求是不停在進步的,從狼煙傳遞的幾個bit信息,到書信,到撥號上網,到Web,到網路音頻視頻,到無休止的解析度和保真的要求(比如4K@120Hz無壓縮視頻,而當整面牆都變成一個大屏幕的時候,我們對帶寬的需求只會更大),而這隻覆蓋了我們的聽覺和視覺,其它器官通信的渴望我們還遠遠沒有覆蓋。比如觸覺,要到什麼樣的解析度和刷新頻率,我們才覺得和真實物體分不出來?

  • 同樣的,人類等待信息的耐心是無限縮短的,古代時候等幾年才能收到朋友捎來遠方親人的一點消息嗎,到現在要找個朋友撥個電話幾秒鐘就可以聯繫到,到將來虛擬現實我們希望親人朋友和自己隨時互動,對延時的要求會更加苛刻。

  • 還有就是人類對信息無時無刻不在的需求,現在還有幾個用過行動電話的人,能接受在單位傳達室等遠方親人打來的電話?目前移動通信在上述帶寬和延時方面還遠未達到人類感知和耐心的物理極限。即使在帶寬排名靠前的國家,網路帶寬也保證不了通過移動網路傳藍光高清視頻,更不要說延時和丟包的問題了。

當我們習慣了通過虛擬現實沉浸在谷歌街景中實時了解另一個陌生城市,我們對於這種方式的真實性會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反映在網路上就是帶寬,延時和隨時隨地。在我們的肉體無法區分現實和虛擬現實之前,通信設備製造商始終需要努力不斷滿足上述的需求。

更何況,未來當更多智能物體聯入網路(所謂的物聯網),它們同人類交互,以及相互之間通信需要的帶寬和通信方式的多樣性也將是驚人的。這一塊的需求只是剛剛開始,我們還看不到物體間通信對通信設備需求的盡頭,而且很有可能永遠不會有盡頭。

當然,通信業始終是波浪式前進的,在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出來之前,發展也許會放緩,但絕不是什麼夕陽行業。


今年以來,有兩個詞,頻繁地出現在大家的視線里。

一個是「5G」,一個是「NB-IoT」

關於它們,小棗君之前都已專門介紹過:

5G

通信界的頭牌花旦,就是她…

一文帶你秒懂5G黑科技

NB-IoT

聽說以後都是這個NB玩意的天下啊。。。

NB-IoT到底能幹些啥?

大家對它們都非常關心,從閱讀量就可以看出來。這4篇文章的閱讀量是目前小棗君所有技術類文章中最多的。

經常有同學問我,如果就業或讀研,在這兩個方向到底該如何選擇?

小棗君決定今天專門說說這個問題。

我的答案很明確——

以NB-IoT為代表的物聯網技術,在應用前景、市場規模、行業發展等方面,肯定會比5G更牛逼。

為什麼我這麼肯定? 且聽我說。。。

為什麼需要物聯網?

生命以前是個體存在(一個草履蟲),然後是家庭存在(一隻獅子帶著它的家人),再然後是社群存在(一個原始部落),再再然後是社會和國家存在(城邦、國家、全球化)。

自從有了兩個人開始,就有了通信。

通信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沒有它,就沒有人類社會。

人類發展史,就是通信技術的發展史。從烽火台,到我們現在使用的手機,都是通信技術。

這幾十年以來,通信技術的主要奮鬥目標,就是把每一個人連接起來。

現在,至少在我們國家,在歐美髮達國家,都已經基本上做到了「人均一部手機」,有的人甚至有好幾部手機,這還不包括個人PC和平板電腦。非洲或其它落後地區,也在迅速趕上來。

可以說,把每一個人連接起來的目標,已經實現了。

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功成名就,革命成功?

顯然不會的。

這個世界,除了人,還有物啊!

這個「物」,既包括動物,也包括植物,還有所有沒有生命的物體。

人連接的目的,是為了信息傳遞,例如情感溝通,資訊分享,社交連接。

物為什麼要連接呢?

因為人類必須要生存、生產,而生產離不開工具。

從木棒石塊開始,到青銅鋼鐵,再到蒸汽機,再再到計算機。我們在使用越來越多的工具,越來越發達的工具。

以前抬一個獵物都需要兩個人。今天,只需要一個司機,就能開動一輛幾千噸重的火車。

藉助通信網路,人類能控制的已經不再是身邊的物體。只需要一個操作人員,就能控制一個城市級的系統,甚至是一個國家級的系統。

物聯網的用處舉例——

行業應用方面:管理路燈、井蓋、停車位、攝像頭,能大大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居民生活方面: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安防監控,老人兒童,都能極大提升生活品質,滿足痛點需求。

(限於篇幅,不詳介紹,可以參看本文開頭的引用鏈接文章)

世界上的人,只有70多億。

物呢?指數級倍。。。

基於物聯網的路燈管理系統,世界上有多少路燈?

基於物聯網的安防監控系統,世界上有多少個攝像頭?

基於物聯網的車輛自動駕駛系統,世界上有多少輛汽車?

基於物聯網的野生動物跟蹤系統,世界上有多少只野生動物?

……

這是多麼龐大的體量? 這還僅僅是我們已經想到的,我們還有很多沒想到的!

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地球的每隻鳥都連網,監控氣候變化?

我們為什麼不能把每條魚都連網,監控洋流變化?

我們為什麼不把每條街道連接起來,監控和打擊犯罪?

……

據權威機構預測,2020年,世界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到500億,是人連接數的4倍(小棗君覺得,應該遠遠不止)。

這就是需求,這就是市場,這就是MONEY(錢)。

這樣的行業,發展潛力不大嗎?

為什麼物聯網今年才火?

物聯網其實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

1990年,就出現了第一台物聯網設備——施樂公司的網路可樂販售機

1995年,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一書中也曾提及物聯網

1999年,麻省理工學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聯網的概念

迄今為止,二三十年都過去了。物聯網為什麼到了今天還沒有全面普及?

不是因為需求不足,也不是因為經費不足,而是因為技術沒有成熟。

通信網路的發展,一代接一代,是一個過程。

以我們國家為例:

2G-3G,我們用了14年(1995年中國移動開通了GSM網路。2009年1月,工信部正式發放3G牌照。)

3G-4G,我們用了4年(2013年12月,工信部正式發放4G牌照)

人聯網如此,物聯網也一樣。

過去,我們所說的物聯網,是基於區域網(LAN)技術的物聯網。接入的是路由器或專門的網關設備。你家的攝像頭、門窗感測器、智能燈,只能連接WiFi。就和家裡的PC電腦一樣。

WiFi太耗電,所以慢慢有了Zigbee,有了藍牙(Bluetooth)。但是,依然很耗電

而且,它們的傳送距離太短了。例如藍牙,你房子稍微大一點,就沒有信號了,連接就斷了。

再有一個關鍵點,萬一你的路由器或類似網關設備壞了怎麼辦?萬一停電了怎麼辦?所有的設備都癱瘓了。。。

連家庭使用需求都無法滿足,更別說企業廠房和其它行業應用場景了——

你總不能把放牧牲畜的時候,只能在100平方米範圍之內放牧吧?

你總不能監控井蓋的時候,每個井蓋邊上都放WiFi路由器吧?

你總不能監控水表電錶的時候,在每個表邊上裝個路由器吧?

所以,這些網路技術都制約了物聯網的發展。

正因為如此,以NB-IoT為代表的蜂窩物聯網技術崛起了。

什麼是蜂窩?簡單說,你的手機就是蜂窩移動通信技術。

蜂窩物聯網,整張網路是運營商提供的。不再依賴於家庭或企業自己的路由器(網關),不用擔心停電(電信級設備的故障率也遠低於家庭級和企業級),非常穩定、可靠。

蜂窩物聯網的特點,直接決定了它和傳統LAN物聯網的完全不同。

以NB-IoT為例

  • 廣覆蓋,一蓋一大片,網路建設成本低,省錢
  • 低功耗,一個電池用10年,擺脫了對電源和電線的依賴。徹底的無「線」!又是省錢
  • 大連接,決定了它支持海量的終端,一個小區就能hold住幾萬個點!又又是省錢
  • 低成本,每個終端才幾十塊錢(將來甚至幾塊錢),價格便宜!又又又是省錢

省下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呀!

價格便宜量又足,AK47難道不是這麼行銷全球的么?

所以說,物聯網真正爆發增長的時機已經成熟!

為什麼物聯網比5G重要?

5G和物聯網並不是分開的兩樣東西。

物聯網人聯網,是對網路用途的定義。

4G5G,是對網路技術標準的定義。

5G也可以用於物聯網。

事實上,NB-IoT是一個根據物聯網連接特性進行修改優化的「改造版」LTE(4G)網路

5G是4G的演進,當然也可以用於物聯網。

但是,基於4G的NB-IoT等技術,已經能滿足大部分物聯網需求了

雖然行業中對5G各種吹捧,但是5G絕非看上去那麼完美,它也有缺陷。

目前看,其中最致命的缺陷,就是成本。

以前小棗君曾經說過,5G屬於高頻段,工作在更高的頻率。雖然換取了高速度,但是覆蓋是致命傷

稍微懂點技術的同學都知道,我們家裡使用的WiFi無線路由器,工作在2.4GHz和5GHz(注意,這個5G和5G標準的「5G」是兩回事)。如果用5GHz,雖然速度快,但稍微隔個牆,信號就大幅下降。

5G標準,工作頻率大概在4.8GHz~42.5GHz,覆蓋更慘不忍睹。

據說,信號連顯示器都穿不過去(未經證實)。

基本上,如果是高頻段5G,只能在可視範圍內或低阻隔範圍內進行覆蓋。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運營商必須花很多很多的錢,用在設備上,到處裝基站(哪怕是小型化的微基站)、布放線纜、租借場地空間。

好了,如果說5G高達10Gb/秒的速度真的很有用,需求很迫切,那也值了。

問題是,10Gb/秒的速度,你真的需要嗎?

一條微信文字消息,幾十個位元組(B),需要多少速度?

一條微信語音消息,幾十KB,需要多少速度?

一張圖片,幾百KB或者幾MB,需要多少速度?

高清視頻,1080P的吧,需要多少速度?(可以告訴大家,理論上4Mbps)

我們目前4G的理論速度是多少?

150Mbps。

現在最牛的視頻標準是什麼?4K?確實是很清晰。

但是,有幾個人會用4K標準來視頻通話? 連毛孔都看得清清楚楚。。。

手機看4K電影?屏幕才5寸好不好。。。

運營商建設5G的成本,最終還是轉嫁給用戶。

你願意用100元每月的成本,用4G? 還是願意用200元(小棗君瞎說的)甚至更高的成本,用5G?

當初聯通3G(HSDPA+)的速度其實已經挺快的了,硬是被競爭對手和設備商裹挾著上了4G LTE。結果呢?

小棗君覺得,與其上馬5G,運營商先把4G建好再說吧。

別說理論的150Mbps,你看看我們的所謂4G手機,測下速,有幾個能達到100Mbps以上? 有個幾十Mb就不錯了好不好。

5G是有用的。

虛擬現實技術,AR/VR,對解析度要求很高,會用到它。

遠程駕駛,對時延要求很高,會用到它。

大數據,雲計算,一定程度上會用到它。

5G一定是趨勢,是未來,這個沒錯。不過,我們還是要理性,要面對現實。

能贏得市場的,一定不只是技術。

市場需要的是方案,不是技術。方案包括很多方面,既有技術,也有成本,也有需求,也有用戶體驗。

現在,在物聯網領域,技術已經不是瓶頸,應用的價值以及應用背後的用戶體驗,才是需要努力改進和挖掘的。這裡面機會非常多,非常大!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物聯網是非常值得進入的行業。它不再是少數巨頭玩家的遊戲,而是可以全民參與的龐大蛋糕。

物聯網本身這張網路,會給華為中興這樣的設備商和移動電信聯通這樣的運營商帶來一線生機。網路層面之上的廣泛應用,是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寶貴機會。隨便誰,隨便一家小公司,都可以基於物聯網進行創新,就看誰能把用戶需求摸對,把客戶體驗做到極致。

例如OFO和摩拜,就是基於物聯網技術快速成長為巨頭的一個例子。

以後物聯網領域肯定還會誕生更多大公司、更多獨角獸(市值10億美金以上的公司)!

通信行業,就指望物聯網這根救命稻草了。

至於5G?還是等過兩年再說吧!

關注我們發的公眾號:鮮棗課堂


首先,個人認為通信行業並非進入寒冬,而是逐漸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時期,這在各行各業都會出現。之所以會給人寒冬的感覺是因為之前通信行業發展的太快,利潤太高,給人的感覺太好,使人忽視了通信業的本質其實是高端製造業。而只要是製造業總有一天會面臨毛利下降,凈利率趨於社會平均水平的一天。看看PC行業就知道了,不要認為通信行業有多特殊都是經濟規律在起作用。

至於提問何時景氣,已經進入平穩,談景氣又有什麼用?各行各業都有行業周期,通信行業從90年代快速發展,然後再迅速步入成熟期,成為長尾市場。如果你關心的是行業周期的話,那麼很多電信業的諮詢報告都說13年Q2開始,運營商之前壓抑的設備採購需求將被釋放,這是否就是所謂的景氣了?

電信行業先是西方發達國家建設高峰,然後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最後轉移到不發達國家,形成一輪建設周期。當全球普遍建設完成,行業發展的速度自然就降到一個正常水平,成為成熟行業。具體來說,近幾年來全球電信運營商的網路投資一直穩定在1000億美金左右,而10年前,這個數字是2000億。投資下降,當然無法養活原來的9家國際通信公司,於是北電倒閉,阿朗、諾西合併,摩托拆分,廠家剩下一半,於是又平衡了。至於以後怎麼發展,據說10年後投資會下降到500億,我相信中興華為一定能堅持到最後。

最後談一下薪水吧,也許更關心這個。薪水水平與行業的平均利潤相關,通信行業平均利潤下降,薪水也逐漸回歸社會正常水平。當然這僅僅是對新進入者,對於十幾年前入行的人,比如在華為中興手裡大把股票的人來說不適用。


謝邀!

十幾年前,我到通信公司的時候,也是以通信和計算機相關專業來的。當時我所學的專業就業情況也不好,而通信那時比現在還牛。所以跑到通信專業來了。這麼多年過去了,通信行業也褪去了金色外衣,變得很普通了。而我曾經學過的專業相關公司待遇也比我現在好。這怎麼想得到呢?

華為中興會不會垮不知道,但通信設備商總是要有的,不是國企、民企就是外企。你到哪裡去都是一樣的。

至於為什麼通信設備公司步入寒冬,應該是怎個通信產業的價值鏈發生了變化。以前用戶比較的是網路質量,網路質量代表了服務水平。現在終端智能化後,相應的服務有很多被智能終端接管過去,而通信運營商只負責網路接入,無差異化競爭手段,導致價格無法上升(這麼多年了,物價漲了幾倍了,通信服務的語音價格一直在下跌,arpu值一直在下跌,只有3G上來以後,憑藉移動數據業務才提價了一些)。所以通信運營商需要依靠明星終端來搶用戶,收的套餐費里有三分之一都要返還給終端廠商。而通信設備商是以前走運營商這一個渠道來吃飯的,運營商不好,哪有錢給設備商買設備。所以華為、中興都在轉型,開闢了企業服務和消費服務兩個渠道,在雲服務、終端上發力。

國外的廠商,比如高通,原來是專門搞cdma的,靠cdma專利吃飯,現在也轉到手機晶元行業大紅大紫了。而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北電這些廠商呢,合併的合併,倒閉的倒閉。十年前誰要是去了這些公司都足夠讓人羨慕的呀。

現實總是變化很快的,不能總用老眼光來看。我相信通信總是需要的,但什麼形態的通信是被需要的呢?什麼樣的公司能夠迎接這種變化,才能夠生存下去。所以,你把自己的專業學好,總是被需要的。哪怕華為中興倒閉了,也可以去其他通信公司啊。通信這碗飯總是會有人吃得到的。

以上是我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馬上要出去,先寫一下自己的體驗,純粹自己的體驗:

1、從大方面講,通信設備行業是一個周期非常明顯的行業,因為每一個運營商的網路設備建設都不可能是持續大筆投入的。從05年開始的3G建設,到10年高峰,再到12年接近尾聲,可以說通信設備網路建設的一個周期大概就是7~8年。當然,現在設備商也通過網路建設完成之後的運維服務,以及license管理來延續網路建設高潮之後的現金流。

另外一點,就是在全球範圍內看,不可能所有的運營商集中在同一個時間段開始網路建設。基本上最開始網路建設的都是歐美的大T運營商,像VDF,FT,ATT,Verizon,NTTDocom,Telefonica,以及電信業比較發達的北歐運營商。然後才是第二梯隊的運營商建設,然後是第三梯隊,比如中國。

還有就是網路升級。雖然很多設備商已經堅持客戶導向,但是技術升級對與設備上獲得新的網路建設訂單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設備商的日子還是比較平穩的。

2、從個人講,應不應該把自己的發展過度的與一個行業的發展潮汐現象完全捆綁起來。這個要值得思考。這是是自己的人生規劃。在這個已經相對成熟的行業里,你想要從中獲取到什麼?

3、從中國製造來講,能夠與美德日相媲美的,我認為也就通信行業了。所以這個行業雖然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難,不過還是有很多值得讓人自豪的地方。你進入這個行業,特別是進入華為中興,出差到國外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那些老外叫你profession,而不是像外企里那樣,對老外專家仰視。這個有點憤青了,但是誰沒有年輕過呢。我當時進華為,這個還真是我考慮的一個因素之一。

-------------------------------------------------------------------------------

時間來不及了,回頭再補充吧。


管中窺豹,談點拙見。要想更好的溝通,首先需要釐清「通信行業」的概念。否則,彼此的觀點很可能不在一個軌道上行駛。

窄義的通信是信息傳遞(發送和接收)的行為,因此包括了信源(模數轉換、編碼)、調製和解調、媒體與介質、射頻與天線、信宿(數模轉換、解碼),以基礎設施的視角,這裡的通信可以理解為一條小路和一輛車,車輛在路上跑,來回運送數據,道路和車輛條件各異,道路形態可以為土路、石子路、水泥路、柏油路都行,寬度可以為1米或雙向8車道,長度可以為20cm或繞赤道一圈,車輛可以是手推車、自行車、牲畜車、貨車、小轎車。圍繞著更快更優地運送數據這一目的,就發展成了通信行業,即需要傳遞信息的人(買方)和提供信息傳遞產品與服務的團體和個人(賣方)組成了通信行業。個人理解,此時的通信行業偏硬體一些,參照OSI的七層模型,此時的通信行業體現在物理層。

後來,路和車越來越多,形成了聯網的需求,能夠實現這種需求的通信業變得複雜起來,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稍微廣義的通信業,它包括了對數據的各種處理,比如交換、路由、資源調度、安全。這時候,通信業與計算機業就有很多交集了,即有很多軟體的工作,參照OSI的七層模型,此時的通信行業體現在鏈路層、網路層和傳輸層。

再廣義的通信行業也許要是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拿手機為例,上游產業包括基帶晶元、射頻晶元、電子元器件、屏幕、感測器等,往下包括手機設計、手機製造、分銷、營銷、售後、運營商服務等行業。

總體來看,通信行業是提供信息傳輸的管道,這是根本。本質上,通信業受技術驅動,創新也集中在技術領域,實際上,目前小創新是非常多的,比如更快的處理器,更快的主幹網速度或無線接入速度,更優秀的圖像處理和顯示技術,更好的人際交互(比如SIRI的語音識別),但是缺少殺手級、顛覆性的創新,因此才造成了通信業的現狀,比如在皮膚中植入手機、用意念即可以完成通信(類似於佛教中的他心通或電影阿凡達中的溝通方式)。從另一方面來講,任何行業都會有興起、發展、平穩、衰落的周期,通信業也不例外。個人認為,通信業依然在蓬勃發展。而正是由於通信業的成熟,使得通信行業可以成為基礎設施,通信產品和服務可以被商品化(commoditized),這為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互聯網的創新主要集中在商業模式上,即信息產業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或替換。

通信業的前景並不暗淡,因為通信業可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發展好壞主要取決於自身的專業素養,這是其一;其二,不認同樓主「學校里的確跟社會是嚴重脫節的」的觀點,持有該觀點的人往往是在校期間理論基礎沒有打牢,理論和實踐脫節、無法對應起來,不具備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或者是所進入的行業與自己的知識和應用背景差異大。


應屆生求職寶典】我周圍的同學有的去做程序員,有的做演算法工程師,有的做市場,有的出國讀書,有的去銀行,有的去研究所,有的去當公務員,選擇很多。建議你讀一下我專欄里的7篇文章,相信他們的成功經驗,他們在糾結中的選擇,他們的故事,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求職季的故事(一)| 程序汪眼中的鵝與菊

求職季故事(二)|畢業一年半,我還只是個孩童

求職季故事(三)|工作一年半,我又成為了學生

求職季故事(四)|我在美利堅的日子

求職季故事(五)|一個博士的自我修養

求職季故事(六)|緣落緣起,緣聚中興

求職季故事(七)|此刻最好,何須來日方長


謝邀。

@謝翔寧 的答案已經很好。我補充一點個人發展方面的。

個人觀點,所謂「通訊行業」的並非指代一個需求領域,而是指代一系列滿足通訊需求的產業模式。人們的通訊需求始終存在,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改變,而且要求也必然會越來越高。現在所說的「通訊行業」冷化現象只是電信行業的龐大臃腫反應遲鈍已逐漸開始被市場機制調節而已。君不見微信已經越來越有革電信行業命的趨勢了?

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通訊行業」其發展模式會逐漸借鑒互聯網行業的模式,走小而精的團隊模式。三年前任正非就在內部發文提出「讓聽得見槍聲的人呼喚炮火」,並且羨慕美軍「靈活的小團隊配置」。可以看出傳統通訊公司對未來的發展是有所警醒的。只是,傳統通訊企業的規模、基因與現代互聯網行業的實在相差太大,這是由某種企業文化決定的,也是由對人的態度決定的。雞賊的人為了績效,可以無限呼喚炮火。於是誰都可以呼喚炮火,呼喚了炮火未必能對炮火負責。真正需要炮火的地方也可能呼喚來啞彈。輸出了有效炮火的也不一定能夠被認可。這種改變不知會持續多久。也許10年。

良禽擇木而棲,從事泛計算領域專業的同學完全不必糾結通訊行業是否還在發展。磨練自己,增值自己才是王道。搞熟了無線電波通訊技術,雖然沒有機會用到手機。但稍加改變卻可以作為聲波通訊的基礎技術。換個業務領域,照樣獨步天下。未來,不只it,ct行業融合,各行業融合的趨勢都在加深,喬布斯不是說了么,技術+藝術才能創造出好的產品。世界的變化在加快,10年前,還沒有數據工程師這個行業,5年後你可能從事的行業現在都沒有聽說過。10年後也許沒有it,也沒有ct行業也說不定呢?去一個真正做事情的企業/部門,拿到一份可以養家的薪水,自己有所收益和增值即可,不必太糾結或者局限於行業所限。


個人認為,通信業的核心——不論是路由器等數通產品還是如基站等移動通信產品,核心有兩類:偏軟的就是演算法研究,比如設計4G或5G,這些通信協議核心演算法,或是路由協議的開發;偏硬的比如晶元設計,涉及FPGA,DSP或是高頻電路等IC方向,如果樓主能去通信行業做這些,以後的錢景和前景不用擔心,畢竟這是基礎設施,是管道,不管怎樣,以後都會有市場。能去通信行業做這些,本身也要求畢業生自身素質很高,畢竟能把什麼通信原理,信號處理,變態的什麼射頻、電磁場等學精的不多。


必須匿。

土生土長通信人。也算是通信世家吧。應該對你的問題看的更多元化。

首先,這個大領域永遠是無止盡的,最近這麼熱的物聯網,雲,sdn等等。只要你想的到的,就一定有你可以走的方向。多看新聞,paper,關注大公司的新產品新技術才是王道啊。

其次就業情況不能代表這個領域的前景,某一年就業情況的好壞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最後我想說入這行代表著真的需要學一輩子,永遠沒資格吃老本,50,60歲教授一樣要拋棄原來專業學習新方向何況我們。牛人是從物理到應用層都得心應手。快速學習新知識才是真道理啊。

樓主您學了這麼好的專業荒廢了太可惜。不是對專業領域本身質疑,質疑的是自己的學習態度。我男友本來是學通信的,工作需要改了網路,現在又搞代碼,黑客。沒事就考證看教程。先不斷充實自己。到哪裡你都是領跑者。

最近有點心得,這個領域實在變化太快。和其他專業結合,永無止境撒。。


樓主提到通信行業的前景和回暖兩個問題,總體上來說,個人覺得行業處在穩定期,回暖持謹慎態度。說明如下:

1、通信行業前景:

行業發展的一般趨勢:其實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一個趨勢,從初始期,到發展期,穩定期,到衰退期。只不過各個行業的時期長短不同,各個時期佔比不同。有點行業短短几年如原來的尋呼業務,有點行業時期很長100多年如汽車行業,更有些行業是人類活動的基礎行業如飲食,如美女行業哈哈。所有任何行業都有黃金期,也有非黃金期。

通信行業所處的趨勢:移動通信從用戶覆蓋來說,由原來少數富人使用(大哥大)慢慢過渡到廣大普通人使用,人口覆蓋率三家運營商總數應該(大致數據2014年底移動12億、聯通3億、電信2億),全國總人口13億,達到100%了。從原來的高速發展期進入到了一個相對的穩定期。看看三家運營商的收入,也是沒有增加這麼迅速了。

所以說整個通信行業進入到了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期,這個穩定發展期如果按照現在用戶的使用習慣的慣性看,應該是可以持續一段時間的。畢竟對通話的需求,對移動數據的需有是每個人都習慣。但是這個時間有多長,有沒有改變人們生活需求的方式產生暫時不好判斷。

對從業者來說,通信行業確實不是以前那種悶聲發財的行業了,相對比較現在互聯網的風生水起來說。但是也還是在一個當地平均水平的。

2、通信何時才能回暖:

對於通信行業的回暖來說,個人謹慎的抱懷疑態度。大的行業因素是行業處在了一個穩定期,決定了整體行業不會有太多的收益。小的來說世界經濟整體應該還沒有走出金融危機的影響,整個資金流都趨于謹慎。國內雖說強推了4G上馬,也向是運動式的投資建設,差不多短短2年完成了原來GSM網路10年走過的歷程,這麼這個網路都要撐個幾年吧。

從行業來說,最終行業的興衰都要順應整個人們生活習慣,整體人們的思想。從原來的全國奔富的階段,到整體享樂主義思潮的轉變中,更多的信息流流到了這麼多的交友軟體中,更多的資源也就流到了互聯網中。

通信行業的底層的人之間聯繫的需求始終存在,但是基礎之上的東西,能不能做,能不能滿足呢?通信始終是有需求在,但是樓主所需求的高額溢出利潤,估計少了。


單論通信的硬體銷售,總市場空間已趨穩定,只是設備商分蛋糕的問題。

無線2K,固網4K視頻業務是ARPU的下一個增長點,而究竟增幅如何,還要依賴於運營商的內容整合能力和商業模式。因此14-17年的無線4G,16-18年的固網4K很值得期待,SDN+NFV導致ICT融合大勢所趨,未來的增長點主要來自IT 側。另外,終端銷售勢頭一直不錯。

無線:4G這波大潮還能繼續兩三年,之後又會像3G之後進入下一段蟄伏,而且這段蟄伏期並不會短。無線頻譜就那麼多,無論是LTE-A還是4.5G的概念,首先受制於各國政府的頻譜發放節奏,其次還要照顧到終端電池續航能力,更不必說沒有新業務驅動,用戶根本不遠提升資費。

固網:提速不提價是固網運營商永遠的痛,用戶只願為體驗買單,不遠為單純的帶寬花錢。因此雖然FTTH和銅線G.fast已經具備千兆入戶的能力,卻依然撬不開用戶的錢包。2016年4K視頻爆發之後是一個關鍵時間節點,45Mbps的最低帶寬會帶動下一波固網的革命。

終端:手機/機頂盒/可穿戴設備,市場空間增速良好,根本不必擔憂。

綜上,通信行業除了妹子少,工作枯燥之外,錢途還是不錯的。華為累一些,但錢多;思科愛立信能學到通信巨頭的底蘊,也還不錯,剛畢業不要去中興,那是養老的地方。其實作為應屆生,剛畢業一萬月薪,除了BAT快銷金融也沒什麼別的選擇了,更不用說海外補助第一年就能30W,等通信行業不行的那天,早就可以攢夠錢退休了。


通信行業前景在專網通信。

近年來,通信技術突飛猛進,通信產業成為全世界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之一。在中國國內,受益於國家對政府與公共安全的重視,以及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大型活動增加,我國專網通信行業保持快速增長趨勢。

《中國專網通信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隨著「兩化融合」的深入進行以及智慧城市的火熱建設,2009年以來我國專網通信行業市場規模逐年擴大,2012年我國專網通信行業市場規模約為59億元,2013年增加至68億元左右。

專網通信產品是各國公共安全部門實現有效指揮調度的必備裝備,一般要求大型組網和高性能產品,因此政府與公共安全市場是專業無線通信行業最大的細分市場。從我國專網通信行業下游需求來看,也是政府與公共安全的需求規模位居第一,佔比為43.0%,公共事業和工商業的佔比分別為32.1%和24.9%。

專網通信行業地區發展不平衡

從地區發展情況來看,當前我國專網通信行業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國內企業主要集中在福建泉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專網通信行業也有一定發展,其他地區專網通信企業相對較少。形成地區發展不平衡的格局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原因一:外貿便捷。作為最重要的因素,以上地區都屬於外貿便捷的地區。國內專網通信行業起步較晚,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國外企業,大多數廠商核心晶元都來自進口,自由的貿易環境給兩地專網通信行業發展帶來了動力。

原因二:人才優勢。專網通信行業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國內許多地區專網通信人才資源匱乏,沒有技術作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在專網通信行業領域發展舉步維艱。相對來說,深圳和泉州等城市在專網通信人才上的優勢相對較大。

鑒於專網通信行業分布呈現出的區域特徵。因此,投資決策要以區域特徵為基礎,實行區域特徵非常明顯的區域投資政策。除了上述傳統優勢區域之外,還應該重點考慮中西部的重點城市如西安、成都等地區。這些地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可依託通信技術研發能力較強的高校,發展潛力非常好,並且區位優勢相對明顯。

數字化升級是行業長期發展趨勢

由於數字專網通信產品受到各國政府的支持與政策引導,未來幾年將以較快的速度發展。但一般專網通信設備擁有相對較長的更換期,故數字產品市場增長將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長速度。前瞻預計未來5年全球數字產品的市場規模增速保持在15%左右,到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75億元。

整體來看,近年來國家頒布多項政策法規支持專網通信行業的發展,加強對行業的監督和管理,這為專網通信行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國家和企業對自主創新的加強,為專網通信的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專網通信依託行業信息需求不斷壯大,已發展成為通信領域不容忽視的競爭力量,行業發展能力較強。具體可詳見:專網通信研究報告


回不了暖了,趁早轉行吧,20年來就沒停止過折騰


通訊行業現在已經不是技術型行業了,技術已經標準化了,很多從業者不是Excel高手,就是會某個軟體,沒技術的行業當然會走下坡路。


複製剛寫完的通信行業分析。以數據說話。

廣義的通信行業,從產業鏈的上下游關係看,可以分為通訊服務運營商(customer service provider,如中國移動),通訊設備商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supplier,如華為), 通信器件/模塊商(Communication components supplier,如 Finisar),以及最基礎的通信基礎材料商(Communication material supplier,如II-VI)。

結論(executive summary):通信設備光器件市場自2013年擺脫乏力期,至2016年有著強勁的表現。預計2017~2018年上半年增長放緩,2018年下半年至2021年將會快速增長。

1.歐美通信設備商銷售與利潤一瞥

本文選取國外通信設備供應商的領頭企業Ciena, Cisco, Noika 和 Arris,從中發現近幾年(Fiscal Year)該行業的發展趨勢。

通訊設備製造商銷售收入和利潤【source Yahoo Finance】

除了CISCO,其他的三家設備執照上從2013年開始,銷售額均有明顯增長。2016年,通訊設備行業的銷售增長率超過4%【 lightcounting】。CISCO持續乏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來自中國華為等的強力競爭而逐步損失市場份額。不過,根據國外市場分析師的預測,即使CISCO也會在2018年後復甦 (下篇會有數據分析)。

但該行業的利潤率一直處於較低水平,最根本的原因是競爭激烈,研發投入越來越多。

2.歐美光通信器件/模塊商銷售與利潤一瞥

本文選取國外通信設備供應商的領頭企業Finisar, Oclaro, Lumentum 和 NeoPhotonics,從中發現近幾年(Fiscal Year)該行業的發展趨勢。

通訊器件製造商銷售收入和利潤【source Yahoo Finance】

四家器件製造商從2015年開始,銷售額均有顯著增長。2016年,通訊器件/模塊行業的銷售增長率超過12%【Ovum】。

值得一提的是,通信器件行業的表現完勝通信設備行業,如下圖。

3. 通信設備和通信器件2016年增長率對比

source Lightcounting

4. 中國通信設備領頭羊華為的銷售和利潤一瞥

華為可以算作是通信設備領域的風向標,近幾年華為一直保持強勢增長,如下圖。

雖然2016年利潤增長率小於1%, 但主要原因是研發投入大幅增長。

5.中國光通信器件TOP製造商光訊科技的銷售和利潤一瞥

本文選擇行業內知名的光訊科技來看一窺該行業的走勢。

光訊科技自2013年以來年均增長率超過20%,尤其是2017年拿到了中國通信運營商的大量訂單,2017年的業績更加可期,預計會超過50億元的收入。

6.中國通信設備行業整體發展狀況

中國通訊設備市場,圖來源於中國產業信息網

中國通訊設備利潤,圖來源於中國產業信息網

從以上分析數據可以看出,不管是個體上看還是整體上看,通訊設備光器件行業從2013年至2016年,進入了相對強勁增長期,但利潤率因競爭和研發投入高而幾乎未見改善。其中,光通信器件行業的表現要優於通信設備行業。

未完待續:對於2017以後市場的預測和5G帶來的行業影響,將在下一篇推出。


5G來臨後,通信人只會更累,但是工資么,肯定不會漲~


沒看完。現在中國的經濟情況是任何行業產能都過剩。這是事實。你說通信行業前景在哪裡?現在任何行業都在質問這一同樣的問題。就沒有好做的行業啊現在。實體也好,電商也好,都不好做。因為產品實在太多,中國的房價又如此之高,貧富差距也很大,一般中薪階層買完房之後其它真的不敢消費了。


十多年以來,運營商基本每年總收入都是在環比上升,但是利潤持續走低,總收入=語音+數據+增值,雖然語音這些年環比下降,但網路建成或擴容後邊際成本小。。。前景在國有體制改革,提升行業效率吧!這樣工資收入才有可能提高,其實通信行業大多都是標準化產品,最適合電子商務了。


推薦閱讀:

通信專業研究生畢業後不想從事研發工作該如何就業?
量子力學和信號與系統這兩門課之間是不是有某種聯繫?
一響就掛的騷擾電話有什麼目的?
你對復旦的LiFi(可見光通信)怎麼看?

TAG:通信 | 華為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