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腦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大腦有哪些差異?

和黑猩猩的大腦差異有哪些?和豬狗牛羊的呢?


謝邀

其他哺乳動物範圍非常大,其中包括結構上與人類相似的人類的近親黑猩猩,長臂猿等,也包括絕對腦量大於人類的大象、鯨類等,還包括相對腦量與人類接近的海豚,所以單純講腦量,講基本結構都是有失偏頗的,人類大腦的特殊性主要還在於其形態和功能。

首先討論一下哺乳動物腦所共同具有的特點,有助於認識相互之間的差別。哺乳動物都具有大腦皮層,只是大小有區別,也都具備丘腦和邊緣系統,而中腦普遍較小,相對於爬行類以中腦為主的腦結構來說,表明大腦皮層和丘腦已經接管了中腦的很多功能,因而導致中腦萎縮。

以下來自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32269/45604,俺不是百分之百認同,但是認同其中大部分。

&>&>&>引用開始

爬行動物腦. 舊皮質,又稱原始(爬行動物)腦或「基礎腦」,包括腦幹和小腦,是最先出現的腦成分,麥克里恩稱其為「R-複合區」。它由腦幹—延髓、腦橋、小腦、中腦,以及最古老的基底核——蒼白球與嗅球組成。對於爬行動物來說,腦幹和小腦對物種行為起著控制作用,出於這個原因,人們把舊皮質稱為「爬行動物腦」。在爬行動物腦操控下,人與蛇、蜥蜴有著相同的行為模式:呆板、偏執、衝動、一成不變、多疑妄想,如同「在記憶里烙下了祖先們在蠻荒時代的生存印記」。無休止地複製著相同的行為方式,從不會從以前的錯誤中學習教訓(與室利.阿羅頻多所說的機械心靈相對應)。這個大腦控制著身體的肌肉、平衡與自動機能,諸如呼吸與心跳。大腦的這個部分一直保持活躍狀態,即使在深度睡眠中也不會休息。

邊緣系統(古哺乳動物腦). 1952年麥克里恩第一次創造了「邊緣系統」這個詞,用來指代大腦中間的部分,這部分同樣可以稱作舊大腦皮層或中間腦(古哺乳動物腦),與大部分尤其是進化早期的哺乳動物腦相對應。位於邊緣系統的古哺乳動物腦,與情感、直覺、哺育、搏鬥、逃避、以及性行為緊密相關。如麥克里恩所察,情感系統一向是愛恨分明的,一件事物要麼「宜人」要麼「不宜」,沒有中間狀態。在惡劣的環境中,正是依賴這種簡單的「趨利避害」原則,生存才得到保證。

當這部分大腦受到弱電流的刺激,多種情緒(恐懼、歡樂、憤怒、愉悅、痛苦等等)便會滋生。雖然各類情緒在特定位置存留的時間很短暫,但整個邊緣系統卻似乎是孕育情緒、注意力以及情感(情緒主導)記憶的主要溫床。從生理上看,邊緣系統包括下丘腦、海馬體以及杏仁核。它幫助人類判斷事物的基本價值(例如,你對某物是持肯定還是否定態度,佛教稱此為vedena—「感」)和特別之處(例如,什麼吸引了你的注意力),還有助於人類感知不確定性因素,進行創造性活動。邊緣系統與新皮質有著千絲萬縷的深入連接,二者聯合操控著腦功能的發揮,任何一方都無法獨立壟斷人腦運行。

麥克里恩提出,教條化與偏執狂、自卑感、對慾望的合理化等行為傾向都可以在邊緣系統中找到生物學基礎。他認為邊緣系統中蘊含的力量如果全部爆發,危險性實在不容小覷。按照他的理解,發出價值判斷指令的指揮室,往往不是處於更高進化階段的新皮質,而是邊緣系統中相對低階的古哺乳動物腦。前者產生的想法好不好,正確與否,都由後者來加以判斷。

新皮質,大腦、腦皮質,或者換個詞:新皮層,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高級腦或理性腦,它幾乎將左右腦半球(由一種進化較新的皮質類型組成,稱為新皮質)全部囊括在內,還包括了一些皮層下的神經元組群。腦皮質對應的是靈長類哺乳動物腦,人類當然包括在內。正是腦皮質中所具有的高階認知功能,令人類從動物群體中脫穎而出,麥克里恩將腦皮質稱作是「發明創造之母,抽象思維之父」。人類大腦中,新皮質佔據了整個腦容量的三分之二,而其他動物種類雖然也有新皮質,但是相對來說很小,少有甚至沒有褶皺(意味著新皮質的表面積、複雜度與發達程度)。老鼠失去了腦皮質,仍然可以正常活動(至少從表面上看是如此),而人類一旦失去腦皮質,那他將與蔬菜無異。

引用結束&<&<&<

人類腦的特點首先是大腦皮層發達,當然這不是人類所特有的,黑猩猩和海豚也都擁有發達的大腦皮層。人的相對腦量是最大的,但是和海豚相比沒有太大的差異, 人類的大腦占自身體重的2.1 % 、海豚的大腦占自身體重的1.7%,考慮到海豚在水中生活,脂肪比較厚,很可能經過充分瘦身的海豚相對腦量能趕上甚至超過人類。所以這都不是本質的區別,人腦的最根本特點在於各個腦區的形態和功能。

人腦與黑猩猩腦的比較

人腦的腦量大約是黑猩猩的3倍,可以看到,人腦並不是黑猩猩腦的簡單放大,而是在結構上有明顯的差別。人腦並不是任何部分都比黑猩猩大,看圖可知人腦的小腦和大腦枕葉部分和黑猩猩基本相等,在圖上看不到的丘腦和邊緣系統,人和黑猩猩差別也不大,因此人不會比黑猩猩視力更好,更具運動天賦,或者感情更豐富。人腦比黑猩猩腦明顯增大的地方是顳葉、頂葉、額葉。頂葉向上向後增大,排擠並覆蓋了部分枕葉,導致人的後腦勺更渾圓飽滿,顳葉向兩側並向上發展,讓腦殼加寬加高,頂葉和顳葉基本是同比例增大的,而最大的變化在於額葉,額葉不僅僅是簡單增大,而是以比其它部分更快的速度增大,在大腦中占的比例急劇增加,這也形成了人外貌上區別於猩猩、猿類的最根本特點,人類有豎直飽滿的前額,而猿類的前額低平傾斜。從發掘到的類人猿頭骨化石來看,越是早期前額越低平,越到晚期前額越高聳,十萬年前的原始人,前額已經與現代人類非常接近了。------------2016年初清理爛尾工程---------------

本來還有不少內容想加進來,但是實在沒有時間精力了,本答案到此結束,不再續了。


題主做所的其他哺乳動物範圍太廣,這裡只能泛泛而談。

人的平均腦重量大概在1.4kg左右,大約只佔體重的2%。跟鯨比腦重茶了幾個量級,體腦比重又比不過白鼠,這兩項指標在哺乳動物中只能算中等偏上的水平。

簡單放幾種哺乳動物的腦看一下:

更多哺乳動物的腦看這裡Comparative Mammalian Brain Collections: List of Specimens

我們來看一下大腦分結構的對比

引自《腦的進化》p48

下圖可以看到,運動控制,軀體感受,聽覺視覺這個四個功能區在人腦所佔的比例相比其他動物葯小一些。更下面的那張圖則顯示出人腦的三個聯合皮質( Prefrontal association cortex,limbic association cortex,parietal-temporal-occipital association cortex)在大腦中佔據了很大比例,可能與高級認知功能關係密切。

只能提供點圖,懂得實在太少了……

過段時間學會了再續吧……

ps:從結構上說,人的大腦與動物的有什麼區別?_百度知道


這個問題可以從大腦容量這個角度來考慮。最基本的差異應該還是腦容量和體重的比例大小之差異,至於其它的,都是基於這個最基本的差異而衍生出來的。尤其是自主的意識,如果沒有了巨大的信息處理能力,是不會自覺的。量變引起的質變。

如果從大腦解剖學角度來看,我們應該可以看到大腦溝回的差異,神經突觸的差異,功能區域的差異,但是這些差異有時候似乎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鸚鵡學舌,鷯哥唱曲,猩猩算數,大象跳舞,猴子演戲,狗熊投籃,小狗看家,動物們能得很!只是,再怎麼它們也達不到自主的意識,不完全是本能,卻是永遠也超越不了哪怕嬰兒最初始的啼哭。


超能力如果來自於大腦的進化,那就能說明同樣的結構也能產生出不同的結果


推薦閱讀:

為什麼耳朵不能暫停使用?
飢餓感是如何產生的?是因為胃的排空,還是因為血糖的變化,或者有其他的原因?
閉著眼睛,別人拿東西靠近自己時尤其是靠近頭部(不發出聲音),為什麼很多人能感覺到?
人體缺鈣導致骨骼肌抽搐的機理是什麼?

TAG:人屬動物人類 | 生理學 | 大腦 | 人類學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