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世間有些事情有益而另一些事情無益?如何評價做事的意義?

比如閱讀或旅行,這是公認的有益,花時間去做能使身心得到積極的改善。又比如學外語,每天1小時得法的學習,三年以後就有顯著的進步;比如慢跑,每天1小時,幫人們保持較好的體態。而另一些事情,比如看電視劇,每天1小時,三年後將收穫什麼?又比如無目的的上網、有目的的逛街,有任何的好處嗎?會為生活帶來有益的改變嗎?

再有就是打遊戲,很多人都認為是無益的活動,但一些科學研究卻認為經常打電子遊戲的人腦部神經更活躍。還有打麻將,每天1小時地打十年麻將,是否會產生質的飛躍?為什麼會,又為什麼不會?

是不是長期持續地做任何事情都有某一方面的益處?為什麼會,或者為什麼不會?


意義是一種「賦值」


這個問題從大的層面來講很難講清楚,你舉例子說讀書就是公認的有益,而看電視則褒貶不一,那我就拿讀書這個例子具體地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們思考一下那些被公認為有益的事情,都是一些對人對己都沒有害處的事情。也就是說,判斷是否有益,是站在實用主義的角度來判斷的。讀書能增加知識,能培養氣質,能幫你結交朋友,能幫你完成工作,這些東西本身可以提高你的自身價值和生活品質。但是,是不是說讀書就一定是有益處的呢,若是一個書獃子整日埋頭讀書,結果造成社交技能缺失,是不是也讓人很惋惜,若是一個人除了讀書什麼都不做,不工作不交友不玩樂,是不是更讓人難以接受?


以你舉的例子來看,你心中所謂的事情是有益還是有害,是就長遠來看那件事情對你是否有幫助。有幫助的你就認為是有益,沒有的你就認為是有害。問題是未來的事情變數很大,也許你每天跑步卻因空氣污染得了肺病,也許在家裡看電視就促進了家人關係的和諧。這麼說,一件事情是否有益,不能單純地看這件事情本身,本身有益的事情是沒有的,事情本身也無所謂有益有害,這種孤立看問題的思維方式本身就是錯誤的,讀書在一個情境中有益,在另一個情境中又是有害,讀這種量是有益,讀過量了也許就是有害了。 因此,從實用主義、功利思維來看待有益和有害,就要聯繫地,全面地、動態地看問題。


然而,從另外一種人生觀出發,每件事情本身就有其存在的意義,讀書不是為了對學習交友工作賺錢有幫助,讀書本身也有意義。做某件事情也許不能幫我們賺錢,不能幫我們獲得名譽,不能幫我們獲得地位,但是,並不因此就覺得它沒有價值,並不因此而排斥它討厭它,我們愛它,僅僅就是這樣,我們就喜歡這個東西,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我們會去做我喜歡的這件事兒,僅僅是因為,它代表著我獨一無二的生命價值。著名的邏輯學家金岳霖先生當年在西南聯大上課,有一次正講得得意洋洋、滿頭大汗,一位女同學站起來發問(這位女同學也很著名,就是後來巴金先生的夫人蕭珊女士):「金先生,你的邏輯學有什麼用呢?你為什麼搞邏輯學?」「為了好玩!」金先生答道,在座的同學們都覺得非常新鮮。邏輯學並不是金岳霖先生追求名利的工具,邏輯學就是邏輯學,他愛的就是這個東西,它很好玩,僅此而已。


保留版權


我不說太複雜的,就說說你談到的讀書和打遊戲吧!你認為讀書有益是因為可以改善身心,可是改善身心又有何益?又是為了另一個目的?那個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又是另另一個目的?這樣下去沒完沒了,最終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其實簡單的說就是快樂,讀書的過程本身是一種快樂,讀書給人帶來的知識和修養可以帶來未來的快樂,而打遊戲就算不會給人帶來什麼進步,這種活動的過程本身也給人帶來了快樂,這就是意義所在!只是我們往往要平衡當下的快樂和未來的快樂,不可因為當下的快樂而造成未來的不快樂,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會說一些事比另一些事更加有益


事情本身沒有什麼意義,意義是相對主體來說的,是由主體賦予的。

每個主體「有意義」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同一件事對不同的人來說,可能有意義,也可能沒有意義,有可能意義大有可能意義小。

不同個體之間「有意義」的標準會有很多共性,比如從功利性來判斷、從對自身成長的影響來判斷等。例如你說普遍來看大家覺得讀書有意義,就是因為標準的共性。


意義在於目的,一切與目的有關的都是有益的。如果沒有目的,那你所做的事就失去了(有益無益)這個屬性,只是愚昧無知的人把這些沒有目的(或他們認為沒有目的)的事都歸屬與無益。

就比如說一個學生愛打電腦遊戲,父母就說這是無益的,但其實不然,因為父母的目的是讓孩子讀好書,但孩子本身的目的不在於此,他覺得打遊戲自由,會得到快樂,放鬆,積極的心情。所以個人認為有沒有益必須是某個個體獨自評判自己做的事的結論,神聖不可評價的。


有沒有意義在於人,而不在於事。如果你認為打麻將有意義,那就打吧。很多事情作為單獨的個體來說是沒有任何好和積極或者不積極之分的,只不過由於人是社會動物,將事情置於社會之中的思想去評價,好壞就有人去評定了。

如果我認為打麻將有意義,那我打十年麻將,對我來說,那就是無比快樂的事情啊!


這個問題馬克思一句話都解決了,價值取決於主體。。。世界有不同的主體,但所有的主體都活在一個地球上,大家就是在各種私心雜念里尋求最平衡的那一個方案,看似無益的事情——黑格爾又說了,只要是存在都是合理的——只不過益處不彰顯在你身上罷了。但若無這些看似無益的事情,那麼有一部分人的利益必然遭到破壞,從而又破壞整體利益,從而又威脅到你自身,所以全球化是個多麼可怕的東東啊。哈哈


有益與無益是時間的概念,也是現在的你(不一定是人)與未來的你博弈的結果。看短期的話,那麼符合你慾望的事就是有益;但是現在大家一般說的是長期的有益,也就是對未來的你有好處的事。人們並不是做的一定對未來有益的事,甚至在某些個方面滿足現在的慾望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例如現行經濟政策中中中政府赤字的概念,促進了當期投資與消費,但卻給子孫後人帶來了大量的債務。有益無益需要你去權衡,去和未來的你博弈,而現在的你有著先天的優勢,所以一旦你做出決策,未來的你將無法改變,而且當未來的你成為現在的你時,過去的有益已經沉沒。


軟體做多了,喜歡從需求出發考慮問題。你做的事情是否有益,主要取決於你的出發點。點個例子,打麻將和學習是否有益可能大家會有不同的觀點。

從上面的角度出發,如果你想說一口流利的外語,並能夠和國外的朋友交流,那每天花一定的時間去學習外語就是有益。但是如果你根本就用不到英語的話,那麼你每天學習英語就會變成無益。


就像區分高級快樂和低級快樂一樣,同時體驗過後你就能區分。什麼對人民大眾的就不說了…


只要存在的就是有道理的。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你不能看到其無益的一面,還要看到其有益的一面。


人應該多做有益的事,也可以做些無益但無害的事。人生漫漫,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年,所以時又有無聊之舉。

至於做事的意義。一個人生的整體應是向有益的發展追求,旁枝末節有些瑕疵但不影響大局便可。

雖然說人各有志,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但絕大多數人最求的「好」是共呼吸同命運的,壞的事物才是真正千姿百態發展的。


意識到了值得,會發光。


價值取決於主體,做每件事的價值都是從主體本身出發,想放鬆,看看電視,聽聽歌,讀讀書,這些對於主體本身就是放鬆的價值,各種事情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目的達成即是價值的體現


人是什麼?人是神和獸的混合物。

  神是什麼?神是品格最崇高的人。什麼叫做「最崇高」?很簡單的一句解釋就能把意思說完:「抱著愛心,願意為人群犧牲,犧牲個人的名利甚至於生命。」這種品格就是最崇高的品格,這種人,就是神。世界上真有這種人么?當然有!不過並不多見,而在濁世之中尤為難得。舉幾個大家所熟知的名字:耶穌基督、釋迦牟尼、墨子、林肯、孫中山先生……等人,都是神,都是品格最崇高的人。

  神的行為方式有種種風貌,他們可能以學問、以宗教、以政治、以各種工作為人群而奉獻自己,可是基本上都是從「無私」出發。神和一般人相比,猶如石中之玉。神性的人似乎把人性中最好的成份集於一身,再加上他們有高遠的人生識見,於是就造成了品格最崇高的人。可是,神生活在人間的時候,總是平凡得讓人不易覺察而不知加以敬重的。

  獸是什麼?獸是性格最劣等的人。一般人罵缺少人性的人為「禽獸」,其實,真正的禽獸比「性格最劣等的人」還好得多哪!禽獸大多合群,親子之間的感情很濃,即使為了自衛或生存而有攻擊的行動,這種行動還有極限。人呢?假如他喪盡天良就會六親不認,一切行為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至於大奸巨惡,利用政治權力而危害了整個社會人群,更是把「自私」的劣根性發展到極點。這些性格最劣等的人,不是比禽獸更狠毒兇殘么?

  神和獸是人類中的兩極端。神固然少有,獸也不太多,絕大多數的人,本性是神和獸的混合物。所謂好人和壞人之別,不過是神性和獸性混合的比例不同而已。

  正因為人性中有神性的成分,所以人皆有是非之心和羞惡之心,都希望能夠「偉大」或「崇高」。正因為人性中有獸性的成分,所以人皆有七情六慾,有自私和貪婪的一面。對於人性分析,這可能是接近真實的考察方法。怎樣了解他的神性和獸性呢?別聽他的語言,從語意學的觀點來論,任何語言都是宣傳,愈美的語言宣傳的可能性就愈大。我們了解一個人,要看他的生活、行為和動機,從這三方面考察,增進「公益」的就是好,損害了「公益」就是壞,好與壞的分析就是公與私的分別。能夠這樣考察,無論他說得多麼漂亮,也沒法子掩蓋他內在的真相。

-----人性分析


有沒有益沒有什麼公認,這事看人。所以題主描述問題描述到最後就變混亂了,因為你舉的栗子根本無法說服自己。

閱讀或旅行對很多人有益,可未必就對你有益,你閱讀十年可能只收穫幾個段子,天天旅行可能只攢下一硬碟照片,除此之外跟沒有閱讀或旅行過一樣。每天學一小時外語,三年有很大的提高,這有益或是無益也取決於你的需求。我相信我花餘生幾十年可以掌握幾門非洲國家的語言,但也可以預期這將對我毫無幫助,我既不打算去非洲工作,也不需要學習那邊甚至比中國還落後的技術。慢跑一小時可以收穫好的體形,也可能因為動作不標準導致慢性的損傷,後者不但是無益甚至有害。每天看一小時電視劇能收穫什麼,和看一小時的小說能收穫什麼,有區別嗎?好多電視劇可都是小說改編的,實話說,對大多數無意收穫什麼只在乎消遣的人來說,這兩者都不會收穫什麼,即使你看的是名著或者名著改編的電視劇;要是真想從中收穫點什麼,那要看自己的能耐了。我就是來灌水的沒,還沒堅持灌完,本想一例例地說,可是題主補充太多了啊啊啊。

你問長期做一件是是不是有好處?不一定。我爹天天抽煙,絕對沒有好處, 還有害。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根源在於認知的局限性,猶如盲人摸象。只求耕耘莫問收穫,但做好事莫問前程,是也。


某一件事情,對某些方面有意義,對某些方面無意義;有意義里包含促進的意義和阻礙的意義。

對我來說,深究某一件事有什麼意義過於功利性,這件事本身的意義對我來說不大。


能否給個體帶來成長和進步。所以有益無益只能你自己去定義。而對社會有益無益主要是看能否給集體帶來成長和進步。

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發展,只是理解和手段不同罷了。就算是反社會者,也是為了自身的情感思想能得到關注認可,即使不認可也要讓它留下點痕迹,也是為了自我的實現。


推薦閱讀:

該繼續做程序嗎?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宇宙為什麼選擇人類替代恐龍統治地球?人類的終極任務是什麼?
人生中,最不能缺少的是什麼?
人早晚都會死,那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應該放棄一直嚮往但難以實現人生,而去過容易而世俗的生活嗎?

TAG:哲學 | 意義 | 人生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