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最打動你的小說是哪一本?

光提小說吧。請具體說書名,好比《豐饒四海》之一的話請指明是《春雪》、《奔馬》、《曉寺》、還是《天人五衰》??


《金閣寺》,這好像是目前唯一一本我讀過兩次的小說。

三島由紀夫的很多作品我都讀過,但是沒有一本像這本一樣讓我覺得如此震撼。

這種震撼來自於哪裡呢?

大概就是在閱讀它的時候,我的內心常常呼喊著:

啊,我也是這樣想的!對,我也是這樣想的!

這難道不是我嗎?

天啊,我是不是瘋了?!

這種心靈的顫抖、震撼與恐懼,在我讀其它小說的時候(雖然我讀的不多)都從未有過(包括三島自己的其它小說)——看其它的小說時,我在看一個別人的故事,看這本小說時,我在看自己的內心。

這個感覺好可怕,但是好誘人


《潮騷》

初次看不過十一二歲,對書中描寫的海女生活,既感到神秘、驚訝、畏懼,又充滿好奇。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十吉在暴風雨之夜奮力游泳的場景、初江黝黑卻充滿青春活力的面龐、以及那身白地牽牛花和服、捕鮑魚獲勝後當做道歉禮物送給十吉母親的鴕鳥皮手提包......無一不歷歷在目。

那麼生動的、海潮咸腥的氣息,以及如懵懂春心般日夜騷動的海浪。

以及,我總是很喜歡山口百惠與三浦友和。

(圖片來源於百度)


-

個人感覺,寫得最好的是《春雪》。

川端康成稱之可媲美《源氏物語》,三島由紀夫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將日式美學發揮到極致。從豐饒之海這個系列單拎出來都是傑作,好到後面的《奔馬》讓我覺得有點狗尾續貂。

《潮騷》作為三島由紀夫的古典主義實驗作,也是值得讀的。這部作品和三島其他作品相比,差異很大,甜美到不像是三島。三島也是在這部作品裡把自己的希臘式理想和日本的海島風貌相結合,寫出了一個很正的作品。

三島由紀夫的寫作的毛病在於太喜歡議論,他的哲學辯論很多但大都很彆扭。而且他當作者的時候太霸道,總喜歡把人物塑造成理念型的人物。這個時候寫出來的人物也會很乏味,顯得很單調。他只要剋制自己的哲學敘述,作品在水準上就能有一個提升。

喜歡挖掘三島由紀夫美學內核,比較好看的是《假面自白》和《金閣寺》。

《假面自白》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以半自傳的體裁進行了少年心路成長的心裡獨白。裡面有關他自己的自戀傾向,對美和情感的糾葛都寫得很好。看起來不煩人,有代入感。

《金閣寺》的話,是三島由紀夫根據一個真實的縱火事件改編的。三島由紀夫很好地處理了憤恨的少年和金閣的關係。我記得尤瑟納爾說這本書是抒情寫實主義。可以和川端康成的《千隻鶴》參詳,都是在寫美如何挽救人心。

長篇小說《禁色》的開頭很好,估計是仿照了托馬斯·曼的《死於威尼斯》,情節和角色布置都很像。同樣是寫藝術家和美之間的關係,同樣是一個同性戀的情慾故事。三島依然把雷同的東西寫得別開生面,特別是老藝術家陰暗的心理,寫得很有代入感。三島擅長自我剖白式的心理描寫。

短篇的話,《憂國》的莊重讓人動容。

文論的話,《殘酷之美》裡面大部分的文章都喜歡。

三島是年輕人吶。

-


豐饒之海系列自不必提,個人尤推崇他的假面告白、禁色與鏡子之家,可與庫切的青春三部曲相媲美。


我表示最打動我的是《豐饒之海》的《奔馬》,這也許是因為看書時年紀還很小,崇尚激進偏執的英雄主義。以後一定要再看一遍。其次我覺得《豐饒之海》四部曲一定要作為一個整體來看,不能把它們割裂。我有這樣一種想法:《豐饒之海》的四個主角也許是三島四個方面的分身

清顯如那咯索斯的唯美自戀,

勛激進的神風連精神,

月光公主的同性之愛,

透的驕傲。

猶記得飯沼勛切腹之時從眼瞼背面升起的太陽,三島的追求也許不是看到真正的太陽的升起,而是日出,大海,大樹下切腹的三島式唯美吧。他的一生只是為了極致而極致。

歡迎指正。


《奔馬》。百看不厭的一本。

雖然看《春雪》時被松枝清顯這根「優雅的刺」驚艷過,但飯沼勛的純潔與那種飛蛾撲火的熱烈深深地打動了我。

中二少年也好,赤子之心也罷。最重要的是,他那具充滿了力量的剛強又柔軟的肉體,那具青春燃燒的肉體,恰似聖塞巴斯蒂安殉教一樣歸於暴烈的死。他的犧牲是無意義的、但也是美麗又聖潔的。正因徒然所以顯得悲壯,正因無畏所以顯得純真。

他曾說過一句,每每讀起來都讓我震撼:

我就是為幻想而活著的,以幻想為目的而行動,也因為幻想受到懲罰。我是多麼渴望得到不是幻想的東西啊!

————————————————

飯沼勛大概是三島一直憧憬的那種美男子吧,也是三島奮鬥/追求的目標,糅合了三島的很多遐想和喜好。

三島對政治的關注點,難道不是源於對文化/特別是男色文化的觀察嗎?

在他的眼中左不過是西方思想入侵,右才包含著帝國優良的耽美傳統要素吧wwww右翼之中可能還有自己憧憬的那種少年,然而左翼學生男性魅力全無的( ̄▽ ̄)


我想說是《憂國》


金閣寺,當時讀完這本小說,是2010年的夏天,炎熱和腐爛,是我能感應到的,那種腐爛,並非來自肉體,而是來自靈魂,當時與大學時代的一個組織發生衝突,就開始幻想世界的組織之惡,是否也是如金閣寺一般,阻礙著個體的自由?我當時曾經計劃,要把大學圖書館燒掉,讓洶洶烈火,焚毀所有的惡,已經計划到要在當時的一個星期天動手,潛伏在圖書館四樓的閱覽室里,把書燒掉。後來因自己感冒了沒有實施。這本書給帶來的影響,是確立了毀滅乃是世界的終極,美人必須在最美的年紀夭折或者死去等一些觀念,世界的整體格局是惡的。為了實踐這一想法我曾經在2012年計劃自殺,後獲救。

當我徹底擺脫三島的影響,是通過黑塞和泰戈爾,還有其他的幾位朋友,把我從死亡的世界裡拉了回來。

從此就發誓,把三島列為想像的敵人。@雨打流光

這個學妹可以證明我所說為真實。

如果世界的惡,沒有青年的血和美人的夭折,是無法清潔的。

但,失去了真和善的引導,美一旦倒錯,就會陷入毀滅和邪惡的極端,雖說真善美不一定真要統一,但至少,不能把美單獨來看待,三島的倒錯之美,有毒,也害了他自己。

所以希望每一位真正喜歡三島由紀夫的人,看他的作品,不要過於沉迷,畢竟涉及到生命的觀念,敬畏生命才是正道。


春雪

他從未渴望過得到老年的智慧,總是想著如何才能在年輕時代就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不至於痛苦。這樣一種優雅的死,猶如把脫下的華麗的絲綢以上亂扔在桌面,不覺間滑落在黑暗的地板上。」


諸君,我也最喜歡《春雪》!

但我貌似對於清顯和聰子的Forbidden Love沒有太大興趣。。。

因為注意力完全被書中某段清顯和本多的對話所深深吸引。。。

「時間,只有時間。時間的流逝,把你我也包括在內,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殘酷地把時代的共性拽了出來,於是把我們完全都混在一起,當做『大正初年的青年,是這樣地思考問題,這樣地穿著,這樣地說話的』。......」

「那麼,再過幾十年,你和你最輕蔑的那幫傢伙,倘若都被混在一起同等看待,你想像中這種情景會怎樣,那幫傢伙粗笨的腦筋,感傷的靈魂,喜歡用文雅的語言罵人的狹隘心胸,欺辱低年級生,瘋狂崇拜乃木將軍,每朝以打掃明治天皇御值的楊桐樹四周作為妙不可言的樂趣的神經......把這樣一伙人同你的感情生活,都草率地一包在內,同樣看待。

「你認為這種概觀中,以什麼作為基準?是這個時代的天才的思想嗎?是偉大人物的思想嗎?不對。後來給這個時代下定義的標準,就是我們和劍道部那幫傢伙的無意識的共性,也就是我們最通俗的最一般的信仰。所謂時代,總是被包括在一種愚神信仰之中。

「歷史曾有一次是按照人們的意志轉移的嗎?」......「倘若我抱著要改變歷史的意志,那麼我就要獻出我的一生,拿出全副精力和全部財產,努力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扭曲歷史。同時,也要獲取能實現這個目的的儘可能高的地位和權力。即使如此,歷史也未必按照我的意志發展成美滿的形狀。」

看完以後消沉了好久。。。_(:з」∠)_


天人五衰~

這篇涉及衰老和死亡,當然美與丑的元素依舊~

短篇最愛蛋餃和上人之戀


最喜歡的當然是《豐饒之海》四部曲,不過從中取一的話,最打動我震撼我令我反覆回味的還是《曉寺》。和它相比,我不得不說,《春雪》顯得太小清新了。

從這一部開始,《豐饒之海》才進入了對輪迴真正的深層次思考。潛伏的敘事線本多繁邦也正式浮出水面,成為了此書的主角,而月光公主簡直是本多的幻想投射出來的人物,混沌肉慾,不可捉摸。如果說前兩本當中,本多作為一個理性的觀察者,對清顯和勛、對「純粹的美」的感情還是模糊朦朧的,在《曉寺》里他的感性完全爆發出來,理性崩塌了。「所謂的藝術就是巨大的晚霞,是一個時代所有美好事物的燔祭。自古延續下來的白晝的理性,被晚霞那無意義的濫施色彩所踐踏。」他不顧年齡種族和階級的差異,貪求月光公主年輕美好的肉體,一面相信公主是好友的轉世,一面享受著其中的刺激感,卻又被玩得團團轉,最終發現自己的醜陋可笑可憐可恨。

在這本書里,三島由紀夫的思想明顯掙脫了敘事,粗暴直接地跳到台前,用極大的篇幅講述佛教和唯識論。「傍晚的火焰、深夜的火焰、黎明前的火焰,都不是完全相同的火焰,但又不是別的火焰,而是依存於同一盞燈,徹夜燃燒著。本多覺得這一比喻,具有無法形容的美。」讀到這裡,讀者化作了本多,既快樂又痛苦地體認到了輪迴又美好又恐怖的本質。

《曉寺》里,有中老年男人對青年女子的窺探與慾望,有女同性戀的性愛描寫,有遊歷印度遭遇的獻祭現場,有印度和泰國建築綺麗斑斕的神秘色彩,然而世界不再如前兩部那麼單純清透,成熟的果實最終將腐爛衰敗,繁華熱鬧歸於無常虛妄。正如《豐饒之海》的本意,原就是指月球上看起來孕育生命的海洋,實際上連水都沒有,只是個「乾乾枯枯的謊言之海」罷了。


必然是三島文學金字塔頂端作品《金閣寺》完成度很高。很多人提《豐饒之海》,其實從三道文學館的三島本人創作筆記來看,清楚寫著是五章。


春雪。


春雪裡真正打動我的,只有一處場景。


是在聰子和清顯初次的情事過後。聰子拍拍手,讓蓼科進來,為她梳妝打扮,重新穿上和服;而清顯坐在華燈初上的房間里,注視著主僕兩人,猶如注視一場漫長的儀式。


讀到這裡,我想起自己十五歲的時候,某個春天的早晨,我在一個女孩子的卧室里醒來。我記得那天天亮的很早,我剛睜眼,就看見她背對著我坐在床邊,側過臉,正用一柄深色的烏木梳子打理頭髮。窗戶敞開著,還帶著點潮氣的風掀動著長長的米色紗簾,早晨金色的光線就從縫隙中穿過,爬上淺色的牆壁。我後來讀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看到他寫凱末爾和芙頌在公寓里偷情,似乎也是這個樣子。不同的是他們是在下午,但底色總是一樣的。也像小說里清顯感覺到的一樣,那時候我躺在床上,發現自己只是一個無用之人。


前一天下午,我和家裡人吵了架,就想約她出來散散心。三月底,白晝已經不像冬天時那樣短了,一直到將近七點太陽才慢慢落山。我們一起乘上巴士,在隨便一站下了車,然後沿著濱江路漫無目的地走。走了好幾個小時,她問我打算幾點回家。我說我不回家了,反正天氣漸暖,大不了找個網吧睡一晚。她說算了吧,你來我家住,可以睡沙發。


她是一個人住的,因為在這邊念高中的緣故。我還聽說她在年級上有不太好的名聲。


晚上我們接了吻,然後順理成章地做了愛。到了早晨,她梳好頭髮,轉過來發現我已經醒了,就問我睡得怎麼樣。我其實沒怎麼睡著。一整個晚上,我嗅到她身上那股洗髮水的香味,心想著原來這就是女孩子的身體。但我還是點點頭說睡的很香。我拉著被子坐起來抱住她,貪婪地呼吸著,想要把她身上那股味道全都吸進肺里,接著就從鏡子里看到了自己浮腫的眼睛和腰上的贅肉。我忽然間有種無地自容的感覺,並且深深地憎恨自己的身體。我多想自己能漂亮一些,至少配得上她。


再往後,我做的事情和清顯跟本多他們一起在別墅度假時一模一樣。我常常在凌晨的時候趁著爸媽都睡了從家裡溜出來,打車去和她幽會。她總穿著睡衣,戴一副黑框的眼鏡,坐在亮著白熾燈的客廳里等我。從進門起,我們接吻,擁抱,然後在沙發上做愛。她喜歡把空調開到很冷。她手心的汗,冰涼的舌頭,洗過澡後濕漉漉的頭髮,就像那股洗髮水的香味一樣最終構成了我的記憶。我們躺在床上,聽她手機里的音樂,看著窗外暗紅的街燈。

那陣子,我一直不明白自己何以做出這些瘋狂的事,直到讀完春雪。我想,無論是清顯還是自己,大概都是因為現實里那些神聖的東西如此堅實而不可撼動,所以才只能從愛情——或者更準確一些——從這種隱秘的曖昧中尋求一絲幻滅。清顯與聰子之間,與其說他們的愛情是一步步走向毀滅,不如說從一開始就是向死而生的。大概也正是因為知道了這種關係不能善終,兩人才終於可以放心相愛。於是,最後清顯在雪地里艱難的前行說起來也不過是在贖罪而已。


我看到有人說,聰子懷孕後松枝家和綾倉家的反應揭示了舊有道德的解體,也揭示了貴族家庭內部矛盾的張力。或許如此吧。但是對我來講,這些都太複雜了,清顯只是個始終沒長大的孩子。他的反抗,他的背德,他與聰子之間溢出的愛情,當他做這一切的時候,他感受到一種掌控所帶來的錯覺:恍然間他以為自己是大人了,又被長輩們無情地驚醒。


我甚至願意相信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部分。我上高二的時候,事情終於被我爸媽發現了。一個雨天,我媽把我叫到她卧室里。她的話很簡單。她說再這麼下去你就完了。現在你要麼和那個女的分手,要麼我把她弄去別的學校。現在回想起來,那種感覺和清顯看著家裡人處理聰子懷孕而自己被撇在一旁真是像極了。我們都曾以為這是自己的事情,或者說自己至少是這個小世界裡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但實際上在大人的安排下只能袖手旁觀而已。也是在幾天前,一個朋友喝了點酒找我聊天。剛開始還豪情萬丈,沒說幾句就感覺越來越清醒了。我問他你不是在喝酒嗎,怎麼語氣還這麼淡定吐字還這麼清晰。過了一會兒他說,大人不準喝了。我頓時笑起來,又覺得很諷刺。我想即便是對他來講,父輩的力量也是如此強大,年輕人的反抗根本不值一提。我又想起那個關於水杯的比喻。如果說清顯和聰子的愛情是水,當它從杯子里溢出來時,長輩們關心的只是桌布有沒有被弄髒,又有誰關心水會流到哪裡?


所以啊,每次讀到這本小說里那些大段大段的議論,我總難免感到悲哀。似乎他瘋狂地想要被理解,卻又下意識地用哲學包裝起來裝作拒人千里的樣子。於是我漸漸理解了《假面自白》里那個欲言又止的吻。只是,至少對成年人來說,理解這兩個字竟然如此昂貴。閱讀小說後半段的過程中,不知為何,我腦海里竟然頻頻浮現出三島自殺前面對人群最後一次振臂高揮卻應者寥寥的寂寞。原來,想要作為代價換取人所渴望得到的理解,哪怕是寫出《春雪》這樣的小說也是不夠的。


我曾經一度熱衷於向朋友談及馬克思的理想,後來卻逐漸明白,這種行為充其量只是在浪費生命,於是也就放棄了,哪怕有人問起也只是糊弄過去。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有時候想起中學時的自己,那時候世界可真是小啊,十塊錢就可以在網吧睡一夜,揣著幾百塊錢就敢帶著女孩子遠走高飛。現在在國外,這裡的人都好有禮貌,不管認識不認識開口總是一套hows going how are you,像套路固定的組合拳,一個個都熱情無比。可是呢,想想看,離開了誇張,我們真正的感受根本無法言說。


我又想起《斜陽》裡面直治寫給姐姐的信。他在信里寫道,『我甚至覺得,革命和戀愛這兩者其實是世上最美好、最幸福的事情,一定是因為它太美好了,成年人才別有居心地故意將它說成是青澀的酸葡萄,為的是欺騙我們。我願意相信:人正是為了戀愛和革命才來到世上的。』


但是呢,其實是無疾而終的愛情和遙不可及的革命吧?只是無論如何,那個憧憬著革命與犧牲的我如今早已陷入了小布爾喬亞深深的庸俗,我注視著自己一如許多年前的那個早晨我注視著鏡子里那些醜陋的東西。


在我小時候,我住在奶奶家裡。每天晚上,母親總會走到床前,彎下腰親吻我的額頭。等到燈光熄滅,我一個人睡在房間里,望著漆黑的天花板,總感到害怕,彷彿要被吞噬一樣。那時候我就想,如果我大聲呼救,正義的孫悟空一定會來救我。


也是在幾天前,大年初一的凌晨,我關了燈,躺在地板上,盯著天花板的一角。門外的走廊上響起腳步聲。我知道我的孫悟空走了。


讀《豐饒之海》四部曲,對《春雪》最為執著,這本書斷斷續續看了大概有一個月,因為三島的寫作更注重於描寫人物內心去突出整個事件的清晰度,所以儘管如此不暢的閱讀,也絲毫沒有割裂感。起初我對清顯很是厭惡,從他給聰子寫信一直到他最後儘管重病依舊到月修寺懇請見面,用佛家語來說,因果循環。他因自我的欠乏和對愛過度畸形的要求而種下的惡因,所以之後一切惡果可以說是按照正常順序灌溉出來的報應。當結尾說到「松枝清顯去世,年僅二十歲」時,我便至此愛上他。到此時,他才是一個完整圓滿的人物,就像一顆乾癟的黑木耳泡發後一樣飽滿好看。聰子的懦弱與堅強太融洽,像被牽引倔強的小羊,被要求打胎時說的想知道自己穿上囚衣後清顯是否還喜歡她,或者是到最後本多去寺廟求情她躲在暗處的偷泣,無一不反映出這個從小在清貧伯爵家長大有著懦弱父親的女人的特性。在所讀愛情故事中,《春雪》絕對排第一。

三島在自殺那日早晨交付了《天人五衰》,之後便在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自殺。這部遺作里我讀到的是萬劫不復的絕望,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絕望。但這絕望背後又翻湧著透出光輝的新生,在一步步走向絕望谷底的同時又似乎向著極樂邁進。結尾處本多來到月修寺拜見聰子,說起清顯,聰子卻否認自己與清顯相識。這一生因清顯而起的心魔,在生命的末端被否定為只是一場夢,是解脫也是絕望最後迸發出的給予死的力量。

這也恰巧是為三島本人人生的總結吧,曾見三島的辭世文:猛士所握之刀,鳴於鞘內,其聲鏘然,身忍初霜之寒。世人皆厭花落,予獨愛者,絕代之美,夜風吹零落花。可見三島對美的渴求多壯烈,世人皆憎惡花落之樣,卻不知被夜風吹落的花(大概是指死亡)是最美的。

以上皆為己見。^^


《假面的告白》。

因為我從中看到了近乎一樣的自己,極為相似的青春。


《春雪》

當然是《春雪》。

這是當年引得我去找書的句子。

這書是我愛上三島的原因。


午後曳航吧。豐饒之海是神作啊。怎麼能單用喜歡來形容。


當然是<潮騷> 三島成就最高的小說。塑造了一個純粹以男性力量決勝負的淳樸世界,女人是男人的戰利品,為了女人兩個男人公平地比拼,沒有陰謀詭計,純粹力量的較量,寫出了對遠古人類社會的嚮往和追懷,像邊城


金閣寺


推薦閱讀:

有哪些讓你感慨/淚目/印象深刻的動畫/漫畫/小說或者遊戲的情景片段或者台詞?
穿越小說有能夠成為經典名著的可能嗎?
有沒有一個作家的所有作品都很值得閱讀,如果有,你會推薦哪個作家?為什麼?
如何評價楚陽冬的《齊天傳》?
你曾幻想成為網路小說里的哪一人物?

TAG:小說 | 閱讀 | 三島由紀夫 | 外國文學 | 日本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