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要出國?

周圍人都在不斷地談出國留學,移民,然後自己突然想到這個問題,知乎進行搜索之後,並沒有答案,再進行提問。

自己有那個經濟實力出國,但是並沒有那種想法,也許是周圍人討論的比較多,有些影響自己想法了吧,還希望大家分享下自己出國的原因~


我是個實在人,那些什麼國外先進,開闊視野、人生觀、世界觀之類的話我就不說了。

我只說實在的...

干俺們這行,是會被倒逼的...

這兩個基本就給各大科研院所做好了抄襲的模版...

現在的情況,已經是好很多了,前幾年是最猖獗的時候;好像去年被誰那麼一呼籲,有些學校就加上了「原則上」三個字,有些學校就懶一點,懶得改模版了...

這是學術圈的情況,都是為了混口飯吃...

我理解國家需要一批有國際化視野先進經驗的人;但是在同樣文章的情況下,甚至國內文章比國外情況更好的情況下,依然被海外經歷卡死,這是很滑稽的;按照乃們的說法,國內更挫,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做出了比國外更好的成果,還不行?

非要說國外多好,那我覺得還是分領域吧;

就我這個領域來說,日本、荷蘭、德國、西班牙的實驗室我都去呆過,也就那樣~

目錄&>&> 賤賤『分類』合集

專欄&>&>『研』『組』『文』


國外的科研水平高,就這麼簡單。

當初出國的唯一理由就是能學到最頂尖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方法。

要不是為了科研,真心不想出國。將來也不會找外國人成家,有機會肯定回國。


我有過兩次出國的經歷,第一次是在我三歲的時候,我們全家移民加拿大。那個時候出國的理由很簡單,國內環境不好,想拿一個外國身份再回來。如願以償在楓葉國熬了3年的時間拿到了加拿大的國籍後果斷回國,回國的原因在我之前的答案提到過,交不到朋友,孤獨。

第二次出國是在我高中畢業,我一直上的是國際高中,我們那個高中基本所有人都是以出國為第一目標,在那個大環境下天天被洗腦自然認為出國是最好的出路。

我高中讀的是上海中學,國際部。在我們那裡只有最差的學生才會選擇去清北復交,因為國外的學校不要他們。對,只要你有國外身份進清北復交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基本申了就給進。當時不知道,現在看來其實如果當時選擇沒有出國,我現在的人生可能是另一幅樣子。

在加拿大住過好幾年在美國住了也好幾年,最大的收穫就是見識和閱歷變寬了吧。祖國有祖國不好的地方,北美也有北美生活上的弊端。學會了更加客觀的看待問題,外國的月亮不一定很圓,但是祖國的月亮也不見得就明亮。

其實在我之前求職的時候我一度很質疑我的選擇為什麼要選擇出國,畢竟清北復交在國內的優勢真的很大。但是路選了就選了。其實當時我們學校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想清楚了為什麼要出國,很多都是父母幫忙決定的,隨波逐流吧。

再飄個幾年後應該還是會回國,外面的佳肴再豐盛,也比不上回家一碗稀粥。


我是一個出生在日本的中國人,我經歷過兩次出國。

第一次出國是在我9歲的時候。與其說是出國,其實是回到我父母出身的地方,回到我真正的家鄉。當時的理由很簡單,父親公司要在海外發展,於是派他來中國工作。我父母也希望我能學會中文,於是我們全家就搬到了上海。來上海之前上的日本幼兒園和小學,接受日本的文化教育,和周圍日本人過著一摸一樣的生活,父母也從不硬給我灌輸「你是中國人」的思想,我也不會說一點中文。此時我還不明白國籍,血統和出生地的區別。此時我才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是哪裡人,是由出生地決定的嗎?是護照?還是父母的血統?在上海生活一段時間後,我開始意識到了自己的特殊性,並開始思考自己到底屬於哪裡。

到了上海,在經歷了各種學習上的困難,文化上的衝擊後,我還是順利地融入了這個環境。在剛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還是保留著許多日本人獨有的思維和習慣。比如說我會盡量不麻煩別人幫我做事,經常「客氣」,即使經常被誤解為我高冷或討厭他。我也明白了每個國家媒體上播報的新聞很多都帶有偏見性,還是要盡量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證實,要自己去經歷才會真正了解到真相。這經歷中,我最大的收穫是我學會了客觀理性,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

後來高中讀的是上海某國際高中。在那裡我認識了許多和我有相似經歷的人,大家都有形形色色的人生文化背景。我也發現了長期在不同環境下生活。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接觸一種新的文化不僅是增長見識,也是給自己的人生或生活方式一種新的思考,新的可能。我還是不確定自己將來想在哪裡發展。於是我和周圍很多人一樣,選擇去了美國。我選擇了遠離大都市的大學,我想脫離熟悉的環境,退出舒適圈。我沒有像一些人一樣有明確的目的而出國。我期待在那裡可以重新認識自我,找尋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美國讀的不是常青藤那些名校,我也曾質疑過我自己的選擇。前幾天有人問我後不後悔出國留學,我想了很久回答了沒有。也許當初待在國內上大學,我會過得更輕鬆愜意,也許現在要再工作好幾年才能賺回大學四年的巨額學費。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9歲的時候我沒有跟著來中國會怎麼樣,我會和那些沒有出過國的日本人一樣,看著媒體對中國的負面報道而跟著」無腦」黑中國嗎?如果我沒有來美國上大學,我的大學生活,朋友圈子又會是如何,我會不會認識更多的大牛。說實話,我現在給不出一個具體的理由說明我為什麼選擇了出國,也說不明白我真正收穫了什麼,但是我相信在未來某個時間點,我會慶幸自己出過國,親身經歷過不同文化。所以我不後悔出國。

我不知道將來會選擇在那裡久居,也許會因為另一半而選擇一個地方,也許永遠也不會做出選擇,而是選擇一直漂泊,直到在國內或是國外某個時間地點真正地認知自我。

如果有實力出國的話,即使沒有明確目標也是值得的。因為很多事只有自己親身體會才會明白。


又邀請我答這種題目啊,我記得我都說過好幾遍了,就是因為微軟的研發中心不肯開在廣州,北京上海環境又糟糕,蘇州工資又低,只能出國。

說來當時為了鼓勵人們去蘇州,承諾加20%的工資。但是我那個時候級別太低,加20%的工資沒有用,以後promote上去也會慢慢變得跟別人一樣,整體還是只有七八成。所以就直接放棄了。那會兒公司要是說以後一輩子都比別人多20%,那就另外一回事(逃


專業和知識的進修是很大一方面,畢竟目前全球前100至少95%在國外。

但是,即使全球Top 100清華、北大畢業生,出國後去到排名比之靠後的學校,我也強烈建議出國留學,特別地去歐美髮達國家留學。

不同的文化、制度、思維、理念、宗教信仰給一個人帶來的衝擊,以及真正意義世界觀的形成,才是出國最大的收益。

我呆過的幾個國家一些小例子:

1,自己的人生自己選擇。

大學gap year(s),工作很多年回到學校繼續甚至重新讀書。

遇到過30幾歲讀本科的,40多歲回來讀博的。

他們沒有「家長」預設好的路線,沒有社會固有的「偏見」--什麼時候應該幹什麼,人生完全是自己做決定的。

對於「正常「人生軌跡的人,他們反而覺得boring。

Gap year雖然專業知識上不見得多大幫助,但卻豐富了人生經歷--欣賞與眾不同、不一樣人生軌跡的人。

2,自由而有序

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

言論的自由。

因為沒有the great wall(防火牆),從而有了了解整個地球村的自由(Youtube,維基)。

自由多了便可能帶來無序的威脅(例如美國槍支自由就多了槍殺案的概率),確實需要全民素質這個基礎。在這條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術業有專攻

德國分職業技術學院(有點像國內的專科)和普通大學,但是絲毫沒有區別對待,甚至前者更好就業,平均工資比後者偏文理的更高。

小學便開始分流,並不是每一個小孩都適合研究科學,從小培養孩子興趣愛好。

擁有一技之長便是上天賜予的天賦,理應從小好好開發並賦予一份很好的職業。

廚子和技工和白領一樣過著體面的生活拿著同樣甚至更高的工資,社會各司其職、井然運作。

4,包容、奉獻

歐洲很多國家教育免學費,針對地球村村民,不會因為非歐盟學生沒有納稅而區別對待。

當地出生的孩子享受本國同樣待遇--每月幾百歐/美元的奶粉金。(聽說中國有戶籍制度?)

對於少數人群的包容-同性戀婚姻的合法。

性工作的合法,對性工作者的保護。

5,健全的法制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希望中國法制建設越來越好。

5.1,誠信

歐洲的公交、火車都沒有售票員,大大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效率。(會查票,罰款)

加油站沒有服務員,旁邊就是刷卡機,加完油自行刷卡。

以上是建立在國民素質以及完善的信用體系上,誠信出了問題,會被「記錄在案」,貸款、求職都會受到影響。

6,版權、知識的尊重

歐美一本教科書動輒100多歐元/美元,比一部kindle的價格要貴。

德國拿到博士學位,Dr.這個頭銜會相伴終身 -- 家門口門牌上,填任何錶格的title選項中,等等。

7,真正的素質教育

德國幼兒園小孩的任務就是玩玩玩,甚至冬天都是讓小孩在室外玩耍,目的只有倆個,一是從小鍛煉孩子的體魄,二是讓小孩自己學會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玩耍。

德國小學、初中、高中都是2點左右就放學了,開設大量的選修課程。

相比而言,美國高中卻是非常辛苦的(熬夜是家常便飯),倆者優劣有待商榷。

8,鼓勵家庭教育的政策

德國對於結婚家庭的稅收政策 -- 父母雙方同時工作,會對工資較少的那一方徵收50%以上的「重稅」(包含養老金、保險等),稅後還拿不到稅前工資的一半。

而如果一個家庭只有一方工作,政府反而會減輕稅率。

目的就是鼓勵父母中一人在家「全職」教育小孩。

父母是小孩最好的老師,這點我們這個小家庭是堅信不疑的。

9,城市和農村的概念

在美國和歐洲,有錢人反倒願意住在郊區,平時開車去城市上班。

這些國家的城市完全沒有中國城市這麼現代化,以及各種資源的集中化。

美國很多名校建在農村,很多州政府設立在不起眼的小城市,目的就是將資源擴散化。

「農村「的各項基礎建設完全不比城市差--德國每個小鎮都有游泳池、足球場、郵局、連鎖超市等生活必須設施。

更低的房價、更大的房子、更好的綠化,以及「採菊東籬下」這樣美好的意境,吸引著大批人生活在城郊。

10,師夷長技以制夷

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我會花較多時間觀察和學習所在國家各種制度和體系。

專業的學習是建立在這個國家數百年該專業的積累,那麼是怎樣的制度為這個國家培養了如此多的專業人才,這應該是有關政府送有關人員「出國進修」時重點學習的。

所以大概也就知道為啥12億中國人出不了11個上場踢球的人才?

11,揚長避短

從美國來到高福利的歐洲,驚嘆歐洲舒適、適合養老的同時,也在思考近些年歐洲的「衰落」。

高福利帶來的惰性是原因之一。

義大利、法國人商店下午有倆小時左右的「午休」時間;如果周四是假期,學校默認周五也連著放假。

每年30天以上的帶薪年假。

強力的工會組織,已然超高福利,時不時的罷工,爭取員工更多的「權利」。。

以上所有的這些,道聽途說,或許是不夠的。

跨出國門,親自體驗。

更多,敬請關註:

[尖峰時刻]DIY全球留學申請、生活飛躍計劃

吐槽一下知乎手機版和網頁版~

知乎回答的草稿只存在於手機版,某天我心血來潮用手機碼了洋洋洒洒幾千字該問題的回答,最後知乎死機就啥也沒了。。

NM!!

最後,是通往大洋彼岸世界名校,以及人工智慧、數據科學家的傳送門:

歐洲、北美、全球留學及數據科學深度私人定製諮詢,從此DIY - Ruobing Shen的文章 - 知乎專欄


看見 @gaga salamer 邀請了我~~

順手吐槽下知乎的邀請不能直接回答 挺麻煩的。

我很簡單 我一直英語很好 高考 143 四級 625 六級 608

剛考完雅思 7.5 聽力閱讀 8.5 口語寫作 6.5

父母也一直希望我能出國去上學 他們可能覺得我是浪費了自己的英語。

大學四年 軟體工程 沒有好好學 純粹憑運氣進了一線互聯網公司。

沉浮幾年 越發不滿足 產品經理行業浮躁且焦慮 自己也做的不好。

我一直都有一種深深的「產品經理無用感」國外的產品經理和國內的很不一樣。

我在進公司第一年就後悔想做碼農了並且我都嘗試給國外的公司投過 offer

種種命運的機緣巧合讓我再一次走上了這條路 正在申請中

運氣好明年春天入學 運氣差也就明年秋天入學 挺好的。

投了個好拿綠卡的國家 不想回來了。

我一個女生 畢業後一直單身在北京打拚

做產品經理加班到半夜 周末加班很正常。

我這人比較極端 要麼喜歡像紐約那樣超級繁華的大城市 要麼喜歡偏僻的小海島還因為這個成了潛水員。

但我偏偏不喜歡住在北京這樣超級繁華的大城市的郊區里 感受惡劣的環境 惡毒的房價。

出國找個有穩定收入的工作 存存錢 接我爸媽去國外享享清福 有生之年有可能的話多走一些地方 考個潛水教練 挺不錯的。

我不是沒有追求 高考之前的模擬考試也曾經考出過 682 的高分 也曾經夢想清華

可現實就是 你哪怕就是進了清華 進了百度 也無法給父母給自己買一套沒有污染的大房子 不如另闢蹊徑。


這次的出國,是我自己選擇的。

作為雙語專業的畢業生,總覺得出了國就是自己的天下,我就可以高大上。

所以公司人事問我要不要去德國常駐的時候,我一口就答應了。

要直接說理由的話,就以下幾點吧:

1、我本身是個喜歡到處浪的人,在國內呆著習慣了,想要多看看世界

2、為了鍛煉自己,不僅是外語,還有在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

3、德國更低的生活成本(指的是獨居以及超市日用品),更高的工資

4、聽起來很高大上的虛榮心

到德國已有一個月,發現,出國還是和想像的一樣,沒有那麼美好,特別是常駐,孤獨、壓力、抑鬱各種都讓人透不過氣來,生活就是這樣,so ist das Leben

樂不思蜀?你一定是在逗我,我滿腦子就想著兩個字:回國!!!!

以上!!


選擇這條路,生命有了更多可能

又到一年盛夏,轟轟烈烈的高考又佔領了一切社交媒體,如同一場盛大的儀式牽動著一些人的神經——2014年懷著懵懂的憧憬和不可一世的高傲走入高中,信誓旦旦地將名校製作成這條路上遙遠的里程碑,今年的主角便是我們。

在初中的時候,我有一段時間掉頭髮,最嚴重的時候一塊硬幣大小的頭皮光禿禿的,父親當即對我說:「我們嘗試以後不上課外班,10點就睡覺。生活不是只有學習這一件事,還有更重要的,比如看書,比如整理家務,比如出門放風箏……」雖然這些我沒有真的去實踐,但父親的這段對話對我的成長影響非常大,我發現自己正是這樣一個比較喜歡折騰的人:上課可以認真聽講,布置的作業能夠認真完成,但從此之外向來「懶惰」,不願屈服於題海戰術,周圍的人拿著龍門專題刷刷刷,我卻恨不得多買兩本米蘭·昆德拉來讀。

很多人把出國理解成「逃避」,對我來講,出國確實是一種逃避——用那些要求耐心和巨大精力的刷題時間去拼一個金屬拼圖,走訪一所殘疾兒童的學校,學一門新的語言,漂洋過海遇到一個難相處的外國室友,被一些大學接受,又被另一些大學拒絕,甚至是找一份工作、在陌生的城市獨自生活幾個月——我沒法想像被高考禁錮的我會比現在的自己少擁有多少五彩繽紛的故事,是選擇出國這條路才讓我三年的高中生活充滿無限可能。

經濟學中說人們總是面臨權衡取捨,三年來,孤軍奮戰的我遺憾失去的,是幾十位同儕並肩作戰的歸屬感,但也因此獲得了屬於我的不一樣的人生。我的高考准考證和國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放在書架的同一層,它們代表著我的兩種不同的經歷,讓我在成長中慢慢明白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懸樑刺股、埋頭苦讀——嚮往窗外景色的人,也更感謝生活慷慨地為他們打開了通往外面世界的門。祝願明天我的所有夥伴們也能如願觸碰到自己想要的人生——我們選了不同的路,但希望我們一樣幸福。

——Jennifer

只是選擇了適合自己的道路

2014年夏天,我實現了人生中第一個「小目標」,以非常靠前的成績進入了我們小縣城最好的高中。那個時候的我覺得高考對我來說不過就是另一個中考。為了這場考試,我主動地放棄休閑轉而充電,得空就刷題;放棄睡前冥想,每天都是躺在被窩裡回憶著背過的政史睡去的;一向喜歡的體育運動也被我變成了每天急哄哄地去操場跑幾圈解決的事。

那時候的每天都很滿,每天和同學們一起,接受壓力、狠狠努力,充實到我沒有去想我是不是真的適應這種模式,也沒有意識到不知不覺我高考的信心和愛(最開始真的是愛啊!)已經漸漸淡褪。直到我在有意自己成立社團時收到了老師「我們學校沒有這種先例」以及周圍人「集中精力學習」的忠告,才漸漸心灰意冷,開始思考我是不是適合這樣的模式。

巧的是,高一暑假,我參加一個美國夏令營。本意是長長見識,順便增進英語。可是正是那段和國際學生以及美高生混在一起討論、做項目、展示的日子,讓我看到了另一條路。在血脈僨張心跳加速(悄悄地)開始關注這方面信息後,我最終選擇了這條不曾想過的路。

從此,回到學校,學照樣上,充實自己、接受壓力、狠狠努力,只是也為自己找到了一個拿出更多的時間做讓我有興趣的事的契機。同樣需要努力到達的終點,我只是選擇了一條我認為更適合我的路。現在我知道它是適合我的。我真的知道。

——豆豆

睜眼看世界

為什麼出國?緣起普通的家庭對話。

「大學出國吧。」

「哦。」

然後這事兒就這麼定了。當時作為一個初中畢業的小孩,我根本不知道出國和高考選哪個,純粹是父母覺得你應該出去看看,我就出去看看。直到我高二到了美國一所當地的國際學校做交流生,我才感嘆,我這個選擇真的太對了。

我的同學來自全世界一共16個國家,其中兩個,是來自阿富汗和敘利亞。我當時兩耳不聞窗外事,只是這兩個國家當時的局勢有個模糊的概念。戰爭,混亂,宗教的衝突。當時阿富汗小哥和我一起上English B,學I am Malala。當時我們正好提到Taliban,就問阿富汗小哥關於Taliban的背景,他們真的就隨手屠殺嗎?

他笑著和我們說:「我也不是很清楚,因為他們很少來我們這裡。」

我當時是懵逼的。我不知道一個恐怖組織很少來光顧你們家鄉,為啥能笑著說出來。大概是因為麻木,還是因為與其他地方比他的生活已經足夠幸福了。他說他很幸運,還能來美國讀書,他有一個哥哥在明尼蘇達。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離這些紛爭是那麼的近,一個活生生的倖存者就在和我一起討論著中東文化。又是那麼的遠,我不明白他為什麼笑,又不知道這18年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

平時和他在一起上課,就是個普通的男孩子啊。他過的很開心,和我們所有人一樣,只有在社交軟體上那些戰亂圖片搭配上奇異的阿富汗文字,你才會知道他和我們並不一樣。他遠在異國,只得依靠現代科技來關注自己的祖國。他遠在異國,只能在屏幕的那一端無能為力。我對他其實了解不多,但是我只記得他的笑容和他想能早日回到自己和平的祖國的夢想。

第二個是敘利亞小哥。學校senior speech那天,我就坐在第二排,能看到他長長的睫毛和清澈的眼眸。(講道理很帥)他帶著和平時一樣爽朗的笑容走上演講台,他講他的故事。

講年少任性的他是如何拿著AK和士兵一起對著天上狂掃,講他的童年。講他後來加入反政府軍,被抓進監獄折磨,原話是torture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講政府軍如何拿waterbomb鎮壓群眾,講他爸爸怎麼把他從監獄裡保釋出來。他越講越激動,用手比劃著子彈的大小,蹲下身子給我們演示政府軍所用的武器。講他的母親現在在英國,是一個難民。家道中落。

當時的我托福聽力只有24分,我也不知道這麼長的演講我是如何聽到最後,我也不知道我聽完怎麼就哭了。和阿富汗小哥聊天的時候感覺一樣,敘利亞人怎麼離我這麼近,又那麼遠。

說回來,出國的意義。能出去看啊,就出去看看。我不出國,我這輩子都不可能見到來自這兩個國家的人,聽他們講故事,聽他們講他們的世界。世界那麼大,我應該出去看看,應該懂得不同的世界觀,懂得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們一樣幸福地無憂無慮,同時也懂得不是每個人出國的初衷都是「出去看看」,理解那些渴望學成回國效力,亦或是不得不出國避難的人們。

說起來我也是出了國才真正明白出國的意義,每個人想看的東西感悟的人生都不一樣,希望所有的出國黨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理由吧。

——曬米

經歷了不同的生活,才明白我真正想要的

出國是我在初中第一次接觸到的。那時,急於從各種活動中解脫出去的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去一所真·專註於學習的高中,那時候的我一定不知道,在未來我會打開出國這扇門。

從本質上來說,我是個十分害怕孤獨的人,這就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我對環境對同伴的極度依賴感。初中時最要好的同學很不巧的分散在了不同的區,而高中的同學卻難以和我達成共鳴。為什麼他們可以除了學習什麼都不做?為什麼學校的社團如此稀缺?為什麼學校的公眾號推文如此空洞?在迷茫之際,我自然不會切斷於初中好基友們的聯繫,也是在那時發現……有好大一波人開始準備托福了。那時候就是出國想法的萌芽階段。

我是被出國的schedule給推著走的(除了成績永遠推不動)。冥思苦想寫學生會提案,參加學校零散的志願者服務,去參加物理實驗的邀請賽,我儘力在遠比初中荒蕪的多的環境里開墾出一條屬於留學黨的泥濘小道。沒有我心心念念的模擬聯合國(當年模聯不允許初中的寶寶參加,結果到了高中居然沒有這個社團,啊很傷很傷)那就自己去打申請啊(結果最後還是失敗了);沒有逗比版公眾號就和同學一起咯~在之前被我一次次吐槽的初中生活反而成了我最憧憬的狀態。

3年前的我向出國伸出了手,而出國在這3年里鍛煉了我。在我吐槽高考所必備的機械刷題的時候遭遇了就那麼幾套樣卷的新SAT(#?Д?);在我將粗心全部歸咎於過長的數學卷子的時候遇到了背景知識更加長的SAT數學;在我氣憤於屢禁不止的作弊的時候了解到了honor code;在我還對自己一無所知的時候遇到了我why essay(不願承認那個把我整瘋的why essay如此有用)......

如果我在這個岔路口走上了高考,在大學裡我可能發現學校的風格和我不和,可能發現專業實在不適合我,可能感覺社團活動等等和學習難以兼容……而現在呢?我選擇了這條路,選擇在高中把這些經歷了一遍。

——匿名

我願去探索那未知的路

當年猶豫出國,自己偷偷的想了大概一年。對我來說,留在國內高考,雖然可以去到家鄉最好的大學,但是去不了北上廣特別好的學校。我所看到的事實就是,在我考區,想要去到清華北大,需要考到大概全省前15左右,全省可能前100能去到人大這樣的學校,而我是絕對沒有這個實力的。我權衡了自己的能力,覺得我出國能去到的學校,絕對不會比我自己高考能考上的學校差。這之後我才跟我父母,老師開始談我的想法。

一開始所有大人都挺震驚的,他們覺得我努力準備高考,讀什麼樣的大學,以後大概要做什麼樣的工作,這對我來說已經是一條很明了,很安全的路了。可是我不滿意,我不想我自己的人生,在18歲之前,就被安排的這麼清晰,甚至都不需要我怎麼去探路。出國,也是我把我自己踹出comfort zone的一個方式,我給我自己更多的選擇。我不想自己一直都呆在comfort zone里,那樣的話,我害怕自己一輩子就這麼碌碌無為的過去了。

但高考和出國,其實是殊途同歸。我們都需要為了自己的夢想去奮鬥,只不過出國黨已經提前奮鬥完了,接下來的,看你們了。希望考前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夠有最好的成績。

——匿名

為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其實選擇走上出國這條路的原因有兩點,不夠強的抗壓力以及渴望更多選擇的心。

中考的時候,我發揮的很不好。從中考前幾天開始就一直覺得緊張到爆炸,再到考試前夜整夜難眠。不出我所料,中考發揮比平時差很多。我開始意識到原來我自己的抗壓能力是如此之弱,所以我沒有勇氣把我未來人生的走向賭在那兩天的考試上。

然而出國這條路就給了我很多的機會,從各項作業到每一次小考,這些考評項目使得分攤到每一次考試上的壓力變小了很多。對於我這種大考總是沒有平時發揮的好的人,這樣的評價體系使得我在學業上有了更好的表現,讓我可以向身邊人以及大學證明我依然是一個優秀的人。

另一方面,我記得之前一個高考的學姐高考完告訴我說她大學要去學經濟了。我很詫異,因為她一直是一個熱愛文學並一直把考入中文系作為大學目標的人。後來她告訴我說:「沒辦法高考沒太發揮好,考不進那些比較好的中文系畢業太沒出路了,只能選一個差不多的分還夠的學校的好就業專業了。」

在高考面前,我很怕到時候因為那簡單的一個分數,我被迫走上那條我不喜歡的路。選擇了國際教育,我可以不再用在高三的時候埋頭學習備考,而是可以繼續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情:做樂隊,演話劇,做各種活動。我不知道如果我選擇高考我的高中生活會怎樣,但至少我會說選擇了出國這條路的三年很精彩。

所以我很敬佩這些高考的同伴們,願你們在未來兩天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好運。

——Andia

本文出自TD創作計劃系列,歡迎關注微信號Testdaily獲取更多信息。


20年前,大部分出國是為了打工賺錢。(比如日本20年前打工就是一個小時60RMB!!)

10年前,大部分人出國是為了邊學習邊賺錢。(比如日本10年前就是一個小時60RMB!)

現在,大部分人出國是為了將來更好的賺錢。(比如日本現在還是一個小時60RMB。。)

談談去日本,到現在的變化吧(在東京圈待了10年)

1.2004年赴日 當時在日本的中國人雖然也很多,但比現在還是少很多。 東京圈的日本人自然是見慣了中國人,在他們看來,中國人來日本就是為了打工掙錢。連我一個考上日大的,他們都說:頭いいね! 現在回想起來,或許他們並不是說日大很好,而是我作為一個中國留學生能上過得去的私立大學他們覺得很驚訝。。。

2.2006年進大學 進大學後,因為班上就我一個外國人。雖然是中國人,並不那麼起眼,但很快大家都知道我是中國留學生了。比較熟悉的同學,都會問我這個問題:你們家應該很有錢吧?。。。我只能呵呵表示並沒有哦。。當時在日本來看人,中國這麼窮的國家除非很有錢才能來日本留學。

3.2010年大學畢業 讀完了4年的本科,剛進大學院,我要搬家。 搬到了新小岩的一出住處,因為新小岩中國人很多,日本的普通居民已經習以為常。但警察卻保持著時刻的警惕。 我跟朋友剛把東西卸下,還沒往家裡搬呢,突然過來2個警察,我說我是中國留學生,就要看我的登陸證。我說在樓上,他就跟我上去了,把登陸證給他了,滿臉的懷疑問我:說你在讀大學院?我說是的,順便把學生證給他了。他拿過學生證眼睛都大了,估計是把博士前期課程看成了博士。。立刻用很尊敬的口氣說:博士ですね!すごいです!お邪魔しました。

4.2012年就職 其實就被警察問過那一次。 大學院修士畢業後,我進的是建築公司的土木建部門,負責施工管理。當我去的時候,他們得知我大三就自考通過准土木工程師考試的時候,都非常的吃驚。因為有的前輩都40了,還沒通過。。。

5.2017年的現在 2013年年底回國後,自己工作2年後2015年創業成立引路留學。 去年一個新成立的語言學校的校長來我們辦公室訪問。接待完他,他下樓的時候佩服的用日語跟我說:真沒想到,張老師這麼年輕,就在這樣大的寫字樓里(華潤大廈)有了自己的辦公室···········雖然是一套的寒暄話,但能聽出他的震撼。其實這只是一家分公司。。

通過這13年的變化,可以這樣的總結下: 能拿個好文憑固然好,留學過程中的 所見、所感、所練、所得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希望在外的留學生們,不要給中國人丟臉,好好努力,自強不息。


被前女友甩了,說我太苛責,我不忿,她GMAT考到一半放棄了,我為了證明她是錯的,於是開始考GRE,然後我出國了… 然而,這是一場沒有喜悅的勝利,因為出國後,我才發現,我還是喜歡她…


留學在國內現在已經成了常態。

對於很多一線城市的家長,讓孩子出國留學,提升英文和拿個洋大學的文憑,提升職途的勝算,比在國內苦讀寒窗考個一本或者研究生來的更加直接和粗暴。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吐槽的人也就多了。

留學的成本不菲,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投入,最後回國反而和國內文憑的同齡人拿著差不多一樣的底薪,甚至海龜經常有不接地氣的惡名。

很多家長不禁問:留學是否值得?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說自己去農村,看到那裡的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種的糧食剛夠自己吃,一輩子都沒離開過那個地方。看完後,他堅定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創業,讓自己的人生有不同的經歷。

我們大部分中國人一輩子都是活成了套路:讀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養子成人,退休,老死。

所謂的「30歲就死了,只是80歲才埋」。

我們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小宇宙在哪裡,追求什麼。我們換個工作都要盤算半天,求個愛還要衡量自己有多大能耐,創個業要問遍了身邊的人,就連搞個興趣愛好,還要思考值不值,對工作有沒有幫助。

為什麼?因為我們身邊的人也在套路化生活,戰戰兢兢行走世上,一點點變化都好像承擔了極大的風險,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其實人哪有千歲,就只有一輩子,怎麼活都是80年。

我們決定不了人生的結局,不外乎睡在陰冷的盒子里,埋在荒涼的山上,與人不同的不外乎是石碑上的名字和生卒日子。

我們倒是可以決定人生的過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還是走別人的路,自己老了回首一生,無話可說。

如果我們出國,知道那裡的年輕人喜歡背包走天下,那裡的大學生不買房子也要創業,那裡的人們哪怕是收入不高,也願意在街角的小書屋呆一下午,那裡的中年人甚至到了40歲還願意進大學進修。

我們大腦會有變化:原來人生可以這麼過。

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你在一個套路里,只是行屍走肉。你換一個套路,人生就變得鮮活。

文章的最後,用馬雲的人生啟發一下自己。馬雲英文是在國內學的,即便到了今天,英文也比很多海歸說的溜。換句話說,真要學好英文,不出國也行。

馬雲也沒有洋文憑,卻是中國首富。洋文憑是否真能開山辟路,值得質疑。

他倒是時常說起自己年輕時候去澳洲和美國,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他回到國內,扔掉了教書的鐵飯碗,毅然創業,做一個那時候中國人並不看好的東西:網際網路。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人當中,也有那麼一個人,20年後,提起自己事業的起點,會這麼說:

2017年,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一個文章,我決定了出國,後來…..


我出國的原因簡直草率天真too naive。

從一個二流初中到一流高中以後被狂虐自信心,成績差學習糟糕,五百多個人年級倒數前五十。

恰逢那段時間父母周圍都是孩子出國的家長們,輪番來找我們轟炸:

「孩子學習不好出國就好了」

「孩子英語不好出國有環境」

「孩子在家不懂事出國會鍛鍊出來」

「孩子身體不好國外空氣好」

「我們家孩子以前也調皮,出國就懂事了」

「我們家孩子在國內也不學習,國外老師特別會鼓勵孩子」

……

再加上我那時天真的相信國外高中比國內輕鬆,又有言說高中出國,考美國大學有優勢很容易。

於是在懵懂無知中果斷被洗腦了。就是這麼簡單且迅速。

在我和我爸的堅持下順便說服了我媽媽。

後來學校定了機票買好了什麼都準備好就差背包走人的時候我突然後悔了。

大概是一直沒出過國,在家養尊處優依賴父母,周圍環繞著朋友親人的我,面對未知的時候恐懼害怕吧。有次和媽從寺廟出來時候,突然就是抑制不住我不想走了的想法。

我媽帶我又回到寺院轉塔,說如果轉完決定不走了,我們就退機票。

轉塔中遇到一個藏地的師父,聊天是說出了糾結疑惑,他用蹩腳的漢語說別擔心,會很好的。

安慰之後莫名定了心,義無反顧地就這麼出國了。

出國之後發現自己果然太天真。從剛開始各種懵逼到好不容易勉強適應,學習生活各方面難度值有增無減。眼界越大,周圍大神越多,壓力也越大。

申請大學確實多少有一點優勢,但是比起多出來的挑戰,並不比國內輕鬆。

如果當初沒有走,我也會成長,也許更好,也許更差。然而都沒關係了。

雖然從做出這個草率的決定至今各種懵懂懵逼,機緣巧合全靠運氣,

雖然周圍朋友都很驚訝,說我是最不像會出國的,最像應該在國內學文史哲做研究。

但現在,各種抉擇之後,選了工業設計,做無數自己喜歡的事情,發掘很多國內不會接觸的東西,視野更大,性格也變了不少,這些所有的改變都無不得益於出國這個選擇。

可以說,毫不後悔。


我來說說為什麼我選新加坡吧。總結的話說在最前面,新加坡最大的好處是適合那些守秩序講規則,同時也希望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秩序,規則環境的人。比如說: 不管在哪都按順序排隊而且不用擔心會有人插隊。公共場所大家自覺保持乾淨整潔,說話輕聲細語不打擾別人。不能抽煙的地方沒人抽煙,你不用擔心吸到二手煙。

---------------------------------------------

有知友在評論談到歧視的問題,我覺得這是個很弔詭的話題。歧視難道只有在國外才有么?有人的地方就有歧視吧,否則又何來的地圖炮?而且有時候你也該問問自己是不是自卑產生了被歧視感?畢竟覺得自己被歧視了多少也有主觀成分。我去過的國家也不少了,如果說香港歧視大陸人有五分的話,新加坡最多兩分。

我覺得我應該聲明自己以下的觀點比較適用於受過良好教育打算在新加坡找一份decent job然後移民的人,打算在新加坡政府學校留學然後移民的同學,打算來新加坡旅遊的朋友。比較不適用低技術出國務工人員。沒有歧視的意思,任何一個國家的人群受教育程度直接影響了他的個人素質,同時也影響了他在社會活動中所接觸到的人的平均素質。作為一個在寫字樓工作的普通白領,或者在大學讀書的學生來說接觸到人的普遍素質會有保障得多。不管在學校或者職場大家都各憑本事掙來別人的尊重,其他的背景倒是被淡化了。無論在哪,尤其是在國外,別人對你的尊重是要靠自己掙來的。

-------------------------------------------------

1. 治安完爆歐美啊,半夜出門完全不用擔心生命財產安全。小偷什麼的完全沒有,差不多是夜不閉戶的大環境。

2. 掙得不少,個人所得稅還很低啊。月工資中位數2萬多人民幣, 一年交的稅加起來還不到1萬。

3. 文化接近,人家不排華啊。那些說新加坡反中的真該來新加坡住一段時間,新加坡應該是對中國大陸人最友好的城市,不信你去香港對比下香港人對大陸人的那個態度?後來再去香港我只說英文。

4. 房子便宜啊,入籍以後買個政府組屋使用面積100平米的房子也就200至300萬人民幣吧,政府還給你一堆補助貼錢給你付首付。居住環境不比國內的小區差,而且是99年產權。

5. 新加坡護照真心好用啊,基本上去哪裡旅遊都不用簽證了,說走就走。最重要的是拿它入境中國也可以免簽兩個禮拜。

6. 新加坡不是人情社會,大家公平競爭,對一般人來說,有多大本事,有多努力就能取得多高的社會地位和收入。上升通道一直都在,只看你願不願意多讀書提升自己。

7. 吃得好啊,中餐真的好吃又不貴。其他國家比的了?還有一年四季的各種水果,對,一年四季都有西瓜吃!

8. 空氣好啊,大部分時間只要隔壁印尼不燒芭,新加坡的天永遠是藍的。

9. 父母過來住不會不適應啊,他們每年來住一兩個月我完全放心讓他們自己出去轉,全中文環境,新加坡人的素質也普遍算高。

10. 新加坡屬於城市國家,公共交通四通八達且完全沒有香港的擁擠感覺。

11. 作為花園國家,新加坡地理位置絕佳,我不是指馬六甲海峽,中國的一帶一路對新加坡經濟的影響真沒你們想像的那麼大。她被馬來西亞和印尼包圍,又不在地震帶上,所以完全沒有颱風,海嘯,地震這種天災。

12. 新加坡的教育質量在亞洲絕對屬於第一梯隊,國大,南大在亞洲也還是拿得出手的。

13. 政府的高效,廉潔也很贊。畢竟每個人手裡都握著一張選票,有困難找政府就對了。小區樓下的地板太滑?拍照反映給政府部門,地板換成防滑瓷磚。下雨的時候從地鐵站/巴士站走到小區會淋雨?反映給政府,給你全程搭建雨棚。地鐵經過小區太吵?反映給政府,給你修隔音牆。家裡有大件傢具要扔又不想自己搬走?打電話給政府要他們派人來幫你搬走啊,免費。每年會有議員一家家敲門問你過的好不好,政府怎麼才能做的讓你更滿意。

14. 說件小事吧,新加坡人回國的時候可以走快速入關通道,掃描護照和指紋就能入境了,整個過程不超過半分鐘。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最暖心的是完成整個過程之後電子屏會顯示"歡迎回家"。這個國家會從小地方增加你對她的歸屬感,尤其是當你去國外浪了半個月,回國看到這句話時真的會被暖到。

15. 作為一個高度城市化的發達國家,新加坡該保護的海灘,濕地,森林,蓄水池一個不少。去樹林里徒步,沿海岸線騎車統統都沒問題。有不少適合一家人一起出遊的地方,而且免費。想看猴子,孔雀一類的動物不用去動物園,去這些地方就能找到。當然也會有野豬之類的。

16. 說到免費我又想到一個。新加坡人全民愛運動,一到晚上滿大街都是路跑的,當然每個區都會有自己的體育場可以健身游泳跑步。你在這種環境里都會不自覺地愛上運動。政府還給每個居民的運動賬戶充值,鼓勵你去健身房,去游泳,也可以用這筆錢租場地打球。無論大人小孩都會自動拿到這筆運動基金。

17. 新加坡不是福利國家,因為建國之初老李就不希望國家養懶人。不過政府在公共醫療和養老上真的是絞盡腦汁了。公積金的醫保那是最基本的,在新加坡只要有工作,僱主就會給你買商業醫保,順便把你老婆孩子都保了,所以看小病不用錢,看大病基本上也能報銷。政府還鼓勵每個人早為養老做準備,隨便去銀行開一個養老賬戶,每年往裡面存錢,存多少扣多少徵稅收入,自願存錢去公積金賬戶也能免稅。你還可以幫自己的老婆孩子存養老錢。這些錢存進去以後可以自由投資,就是老了之前不能隨便取出來。

18. 在新加坡工作年假多啊,像我一年24天年假,再加上十幾天的公共假期,基本上每年一 兩個多月不用工作可以周遊各國。

19. 城市國家生活便利有人氣啊。家附近走路十分鐘地鐵站,商場,郵局,銀行,電影院什麼都有。晚上九點以後想吃宵夜沒問題,半夜想逛超市也有24小時的大型超市給你逛。這是你去歐美做夢都辦不到的啊,晚上除了酒吧都關了,周末除了餐館都關了。當然你大半夜的也應該不敢在外面走。

20. 再補充點政府給的小福利吧,每年財政預算一出來,基本上都會有差不多價值一兩千塊人民幣的消費稅返現,還會根據你的居住情況給每個家庭每年幾千塊水電費和物業費的減免。

21. 在新加坡生的孩子越多,政府給你的各種獎金補助也越多。政府學校的學費真心便宜,也是各種政府補助。最重要的一點是,只要你考得上,學校永遠會有辦法給你找出錢來讓你去讀,政府獎學金,助學金,社區自己的各種基金,還有校友捐獻的基金,實在不行銀行還可以提供無息助學貸款。新加坡完全不存在寒門難出貴子的問題,精英教育為每個人敞開逆襲的大門,只要你夠勤奮,夠努力。

22. 新加坡全年恆溫26到31度,喜歡夏天的來這裡就對了,買衣服方便,家裡也不用那麼多衣櫃放四季的衣服。北方人可能受不了31度的熱,對於我這個從小在火爐里長大的人來說,在家我都不用開風扇。還有,新加坡防蚊工作做得不錯,在家基本沒被蚊子咬過。

23. 新加坡雖然是華人占絕對多數的國家,很多華人傳統保留的也很到位,比如很多新加坡人三字經,弟子規背的都很6,華人的傳統節日也很重視。可是他們的想法還是很西式的,尊重每個人的自由意志和隱私,在公司也不會像國內那樣整天問你為什麼還不結婚,還不生孩子。他們把工作關係和私生活區分的很開。

24. 新加坡的書賣的挺貴的,不過每個區域都會有公共圖書館,環境舒適,借閱圖書,CD, DVD統統免費。支持異地還書,所以你應該再找不到不讀書的理由了吧?

25. 移民以後可以幫配偶,父母申請五年制的長期居住准證方便他們過來長住,也可以隨時出入境。這個是沒有移民監的,五年到期後可以續簽。

26. 寫寫新加坡的大學吧,在中新兩國都讀的是top2,新加坡大學給我的感覺就是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每個學院都有專門的部門幫每個學生改簡歷,教你面試技巧,餐桌禮儀。從入學第一年就開始把你推到各大公司實習。我當初想休學全職實習,學校準了。實習回來不想耽誤畢業,就申請一個學期修一年的課,學校也准了。為了以後職業發展我有朋友想去別的學院修minor 也准了。新加坡雖然嚴刑厲法,可是一點也不死板。最後基本上大家畢業後都有了不錯的發展。

27. 在新加坡看電影還是很爽的,新片上的很快,基本和北美同步。而且全部都有中文字幕。帶父母去看電影完全沒問題。

28. 新加坡是沒有遺產稅的,如果你很有錢還有孩子要繼承遺產,趕緊來新加坡就對了。

29. 新加坡的淘寶代購公司已經做的很成熟了,在新加坡網購淘寶超級方便。花99新幣買一年的會員,大件商品,傢具隨便買,統統給你運到家門口。國際運費只要2.99新。

30. 新加坡雖然小,不過周圍好玩的地方不少,星期五拿一天假,坐兩小時廉航飛去普吉島,巴厘島,各種島過個長周末放鬆一下完全不是問題。遠一點去澳洲也很方便。

31. 新加坡機場軟硬體條件都屬於世界一流,吃喝玩樂睡,全部可以滿足你,而且比市區還要便宜,因為整個機場都是免消費稅的,還有很多服務是免費的,比如看電影,玩遊戲。重點是它免稅店的價格真心便宜,有些歐洲牌子化妝品比我在巴黎,羅馬的免稅店看到的價格還要低。不過買皮具還是建議去歐洲買便宜。

32. 新加坡的獵頭行業很成熟,對於有學歷和工作背景的求職者來說,找工作,跳槽的整個過程都會很流暢。他們甚至會幫你列印好辭職信。

33. 如果你沒有孩子或者不打算靠孩子養老,新加坡有個以房養老的政策不錯。到一定年紀以後你可以把房子產權轉給政府,你只保留居住權,政府會在你有生之年付給你養老金,然後在你死後收回房產。

34. 早上七點前坐地鐵去市區是免費的,因為政府希望大家上班早點出門避開早高峰。

35. 新加坡的街道非常乾淨,回國每天都需要擦的鞋,在新加坡穿半年擦一次沒問題。下雨的時候完全沒有泥濘,褲腳和鞋子可能會濕可絕不會臟。

36. 說個過馬路的細節,新加坡的司機在斑馬線和拐彎的時候絕對是車等人。這一點我每次回國過馬路時都很不習慣,明明行人現在是綠燈,為什麼要轉彎的車一輛接著一輛就是不讓我好好過個馬路呢?

37. 新加坡禁槍,而且新加坡有死刑。即便如此,他們全國的反恐意識也非常強,舉個例子,去年有個中國同胞把一個行李箱忘在地鐵站台,箱子被乘客發現以後馬上向官方反應,然後政府立刻封鎖整個地鐵站幾個小時,確認不是爆炸物以後才重新開放,當然了,最後那個箱子的主人也被抓起來嚴懲了。作為一個守法的公民,在新加坡你完全不用擔心演唱會聽一半被自動步槍掃射,也不會走在街上被貨車碾壓。

剩下的我再慢慢補充吧

---------------------------

以下是我覺得新加坡的缺點

1. 買車貴,養車貴。應該可以算是全球最貴了吧。因為新加坡寸土寸金,道路要留給公共交通,而且為了環保,政府根本就不鼓勵私人擁車。擁車證只給十年,一張證都能再買一輛車了。不過你錢太多還是可以去買私家車的,不限購,不用搖號,有錢就行。

2. 煙酒都非常貴,而且很多場所全面禁煙, 晚上九十點以後也不讓在公共場所喝酒。酒吧除外。同樣是因為政府不鼓勵影響身體健康的生活習慣。

3.口香糖可以在新加坡吃,可是不讓賣。因為吐的到處都是影響市容。

4. 嚴刑厲法沒有商量的餘地。不守規矩就會被懲罰。比如,隨地扔垃圾,在地鐵吃東西,公共廁所忘記沖水統統要被罰款。詐騙,偷竊統統要坐牢,更嚴重的犯罪好像非禮,性侵就是鞭刑了。

5. 精英教育升學壓力大,從小學就開始分流,中學再分,高中還會分,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分配給他適合的教育。當然,你要是努力學最後都能進國大,南大。新加坡的本科教育不像中國那樣擴招,所以大學生畢業以後一般都能過上中產生活。

6. 新加坡太小了啊,只要是休超過一周的年假就一定要出國啊,一周左右去日本韓國澳洲或者郵輪去公海都行,兩周就去歐美了。新加坡家庭基本上每年一次遠途 幾次近程旅行。

7. 中餐的味道跟中國比起來還是差了一丟丟,日餐比日本吃的味道也差了那麼一點。就一點,也不多。

8.環球影城沒有哈利波特園區,差評。不過有變形金剛。

9. 7 8月到出能聞到的榴槤味道,不喜歡的人估計會被臭死。

10. 農曆七月一整個月新加坡華人都愛燒紙錢,味道不好聞。

11. 護照每五年要更新一次,很麻煩。

12. 新加坡人吃飯愛喝飲料,非常不健康,建議不要被他們帶壞了。

13. 新加坡人非常愛排隊,再難吃的餐館都有人願意排隊。買新iphone肯定也是要排隊的。

14. 新加坡人很怕死,膽子小的很。稍微違規一點的事情他們都不敢做,比如說在沒車的時候橫穿馬路。

15. 新加坡本地的電視台非常難看,我覺得看多了會降智商。所以一般在家只用電視看youtube。

16. 每次議員來家訪我都覺得神煩,像我這麼內向的人有不爽也不會說出來的。

17. 地鐵開的太慢了,說是為了安全起見。新加坡的地鐵行駛速度絕對是全球最慢,而且還偶爾故障開開停停。

18. 天氣熱,不注意防晒容易長痘。

19. 電影院裡面真的很冷,不要穿短褲去看電影。

20. 沒有四季,每天都是七點天亮七點天黑,有人覺得一塵不變很悶。

21. 我居然忘了吐槽新加坡式英語了,剛來應該不容易適應,時間久了就習慣了。其實跟外國人打交道多了,不管是歐美的,還是澳洲的都有各自的口音。慢慢適應唄。

22. 新加坡的地鐵會報站,可是坐bus不會,而且需要提前按鈴司機才會停車。喜歡在車上玩手機的別坐過站了。

23. 新加坡人的素質還是低了些,偶爾會在地鐵聽到有人打電話說個不停。這種情況在日本幾乎沒遇到過。即使說話聲音不大,可是一直說真的很影響周圍的人。

24. 新加坡的醫生死都不願意給你吃抗生素,什麼小病都恨不得讓你自己好。如果你想吃抗生素記得認真嚴肅的跟醫生要求。

25. 新加坡人對不守規矩的人容忍度很低,如果你亂穿馬路又正好碰到一輛車,那個司機會毫不猶豫的長按喇叭懟到你懷疑人生。在電影院你要是在那竊竊私語,會引來周圍噓聲一片。


根據你介紹的情況,我覺得你還是應該考慮出國去讀書。不管你是學什麼的,國內是否有頂尖的教授。出國除了學習,還需要多學至少一門外語。而每多學一門外語,你就多接觸到了一種新的文化,這會給你帶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和更寬的思路。自己更多不同的歷史經驗的傳承。

就跟學語言類似,你對這個世界不同地區的了解也會隨著你去過的國家數量增加而更豐富。最重要的、也最多的是你去過的第一個外國國家,而第二個外國的影響就少一些,第三個更少,越往後越少。但總是在增加。

開闊眼界,打開思路,這對於一個年輕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出國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學習,還會為你的人生增加很多有益的作用。


一句濫俗,但確實真實的話→_→

世界辣莫大

我想去看看

於是,我就去看看。

以上


謝 @gaga salamer 邀。無視了這貨的邀請很久,今天終於想起來答了。

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說,自身的條件找不到自己想要找的工作,又不想在國內讀研,然後出國又剛好有學校的獎學金,於是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從理想主義的角度來說,走在出國這條路上,遇到了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生導師,看到了更適合自己的未來,覺得這樣下去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概率更大,所以就繼續了。畢竟讀的是一個被本行業的大牛說是「could bring you everywhere」的學位呢。

以上。


因為考不上985……


這個也不算我出國的原因,不過決定出國前後剛好看到了這本書。也忘了是怎麼知道的,有點天意。Hegemony eBook: Mark Kalina: Kindle Store

書里的好多設定特別有意思。宇宙戰鬥有很多硬科幻元素。拋開那些不講,對意識的設定是軟科幻的,但是似乎能直擊每個在異鄉掙扎的人的靈魂。

有條件的人最好能買一本讀讀。有時間我會摘抄一些。

When she had become a daemon, leaving her old body and her old life irretrievably behind, she had been afraid that nothing would ever feel right again. She was seeing with new eyes, hearing with artificial ears; every sense was ... a bit off, at first. They had explained it to her; there would be an adjustment time to the new avatar, but in her own mind, which was no longer housed in what had been her brain, there was a terrible fear that this was the way it would always be. There no going back. She would go mad, she thought. After all, not every daemon managed to survive the change.

當她拋棄本來的身體無可逆轉地成為「異類」時,曾經懼怕再不會有任何正常的感受。新的眼睛、耳朵、所有新感官起初都不太對勁。他們解釋過這是對新形體的調整期。但她的內心深深恐懼,離開了最初容納自己意識的大腦,這種感覺會一直下去。無路可回。也許自己會失去理智。每個「異類」只有想法熬過才能生存下去。


高考沒考好


推薦閱讀:

美國留學畢業後如何找實習工作?
土木工程出國可能性與必要性?
男友覺得他不出國就沒有前途,也無法跟我在一起了,我該如何勸他?
窮人怎樣去國外留學?

TAG:心理 | 出國 | 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