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編曲老師選擇音源音色時是怎樣的過程?

一直很好奇,專業的音樂製作從業者做編曲,選擇音源時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自己每次在聽一些高水準唱片包括製作精良的翻唱歌曲時,都會被裡面聽感討喜的配器所吸引~但自己每次打開DAW,面對種類繁多的音源選項時,都會覺得無所適從,很多高素質的音源,都會包含一些很經典但又很過時的音色。為了找到一個理想的音色(符合當前時代聽感審美的、時髦的),這樣一個一個音色的試聽,會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很想知道,專業的編曲老師們在編曲音源音色選擇時是怎樣的一個過程,是不是有一個大概的範圍和套路引導選擇呢?比如,我聽到一首歌里的organ或pad很不錯,也想要類似聽感的音色,立馬可以想到,xx音源xx分類中叫xxx的音色,就是我想要的那個?如果有,那麼這個類似於套路的東西是如何獲得的呢?個人經驗的總結?老師的教學和經驗傳輸?

PS: 覺得老美那幫翻唱達人編曲配器的音色超級棒啊,逼格很高~比如Tyler Ward,Jason Chen等等,雖然只是重新編曲的翻唱,但感覺比國內很多發行的唱片製作水平都高~同以流行為主的風格,為什麼人家各個方面都逼格滿滿。

自己手頭有的音源: omnisphere,battery4,stylus rmx,trilian,serum,kontakt里的keys和LA strings以及overkill drum,吉他自己實錄,平時做一些流行民謠風格的東西比較多,也會融入一點兒電子的元素~請老師們指點!不勝感激!


謝邀,主要分三個方向的考量。

首先要考慮的是品質和速度的平衡:一頭是操控的便捷性,一頭是該音色能達到的效果上限。

對於一些創作檔期緊迫,沒有太多時間思考的情況下(比如《人民的名義》的原聲配樂),挑選音色以最具便捷性為佳,比如native instrument的damage打擊樂音色素材就被大量地使用在該劇的原聲內,能很快地做出較為有氣勢的節奏聲部。

在樂器聲部較多時,電平較小或出現次數較少,或不存在太多細節品質區分的音色(比如風鈴,滾嚓一類的過渡音色),通常以操控便捷性為主,這時候羅蘭出品的HQ管弦樂綜合音源就是很好的選擇。

同理,BFD作為公認最真實同時也最難操控的的鼓音色,在現在的出版音樂中也是由於操控的時間成本過大,導致使用頻率逐漸降低,個人傾向於使用logic drummer和Steven slate drums這類兼顧便捷性和效果上限的音色代替。

其次是「頻率」角度的考慮。

音色的本質就是頻率,電子樂領域(尤其EDM)的音樂人尤其深有體會。尤其一些填充性強的pad和arp聲部中,主要的的選擇都是依據音色自身的低中高頻的佔比來敲定,之後再用EQ逐漸接近心中的最佳狀態。

頻率過於滿的音色通常不「乾淨」,但可以通過切掉不需要的頻段來改善;而頻率過於少的音色就很難無中生有了,但混音時也要相對省心。通常整體樂器越多,單個樂器所需要的頻率就越少。

最後是「經驗性」的考慮。對於一些早些年代已經成型的特定風格,比如big band這類,通常會直接根據經驗,選擇符合那個年代所需風格的聲音,在選擇rhodes,organ,和一些vintage的鼓音色時尤其如此。


謝邀。

有這些音源已經可以滿足流行歌曲的配器需求了。但是不要忽略一點:你聽到的成品音樂都是經過混音的,這就導致了一些音色你在音源里只能找到類似的,而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流行歌編曲其實大部分已經套路化了,鋼琴、吉他、貝斯、鼓、弦樂,再加上一些OM2裡面的一些PAD,甚至再可以加一兩聲lead抓一下耳朵。

那麼現在如何去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音色呢?最主要的就是要對自己的音源庫很熟悉,這就像早些年的魔獸世界一樣,武器都有熟練度這個設置,熟練度低的情況下是打不出傷害的。同理,音色庫不熟悉,肯定編曲效率就會變低,而且如果在找音色上耗費太多時間,就會打散靈感,並且容易使人心情煩躁,有些人還會有一絲絲的挫敗感。

像我個人現在編曲,說鋼琴,那就斯坦威,New York,愛麗絲這些選一個;

吉他,如果不實錄,那就國產那個Ample guitar用來分解和弦(請支持國產正版,勿使用盜版),掃弦的話一般我能順手錄就錄了,如果是在家裡幹活錄不了,,那就用realguitar掃一下,然後把中頻衰減多一些;

貝斯,四巨頭也可以,cubase自帶的黑龍管弦裡面的electric bass vx也可以;

鼓,根據歌曲風格了,,常用的也就是ADD2,SSD,SD,EZ這些,電鼓就是萬年overkill,RMX,電池鼓這些;

弦樂的話就比較複雜一些了,,恐懼,LASS,柏林,白金等等很多,,也是根據不同的風格需求去選。

PAD,OM2,或者黑龍管弦,再或者一些合成器音源里的PAD都可以。

差不多常用的就這些吧,,做行活是夠了,如果說要做精品,那還是得好好甄選一下。在各個方面都要狠摳細節,很多歌曲一聽就知道沒用心,就是在細節方面做的不夠。

音源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作品,早些年的歌曲使用的音源現在聽起來都很低端,但是歌曲卻可以好聽到讓我們可以忽略音源的粗糙,這才是做音樂應該有的態度。一切從音樂的根本出發,而不是盲目的追求音色上的華麗。當然,好的音源的確可以激發靈感,這是不可否認的。


謝邀,這個方面其實沒有什麼捷徑,就是要一個一個聽,我經常聽到編曲的朋友說,等找到了一個好音色,已經忘了要編啥了。還有很多時候,做電音的編曲不會用現成的音色,而是自己做音色。當然,做音色是一門比較複雜的學問,但是為了能得到更好的音色,再複雜也要學。


大多數答主都說出了他們自己用什麼音源,其實這些音源大家也都有,說了這麼多等於沒說。相信題主的疑問在於,比如在overkill一個音源裡面n多的音色該如何選擇,而不是純粹讓你們推薦overkill本身。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兩個建議:

1,增加自己對音源的了解,平時聽到什麼歌曲用到了有意思的音色自己也可以在音源裡面翻一下,總能找到接近的;

2,你別說一個音色一個音色翻還真是管用,在沒有其他人推薦的前提下,你還能挑選出來只有自己才喜歡用的音色,這有助於你做出有自己風格特色音樂

3,求大神推薦唄,說清楚自己想要的音色,比如某首歌某分某秒的音色求告知什麼的,也能省一些功夫……

總之音色這個東西平時吃飯上廁所沒事幹的時候還真要一個個點開慢慢熟悉,不然到要用的時候才來找,你根本沒借口抱怨音色多


我在編曲時大部分其實是在編排頻率。

——鍾興民

什麼意思???

混音。混音。混音。

一個出色的編曲者(詞曲作者、演唱者、演奏者、錄音師、混音師……)每進行一步時一定是在為下一環節甚至是全局打算的。


不是專業老師,不敢強答。

我其實就是怎麼好聽怎麼選。選音色確實是個編曲的關鍵。

但說一點思路。我的專業老師曾經告訴我。

在錄音棚里跟著混音做得好、有經驗的師傅多呆一陣子,挑音色的審美會上升很多。

錄音棚里實錄的鼓,絕對比很多你用的鼓音源聽起來結實、飽滿。(你的樂器、鼓皮調整,錄音設備、環境都到位的正常前提下)

所以形成好的審美,挑音色你就照著你長期聽慣了的這些好的審美去挑。就沒錯了。

另外注意融合是一個永遠的命題,怎麼讓所有你選用的音色融在一起。有的時候單獨一個音色不好聽,但是合在一起就很好聽。

當然重要的還有就是

你的風格要求的常用配器 比如Funk的Organ、Clav.鍵盤音色啊 Bossanova的沙錘等 專門風格要求下你要去選用的音色

還有音色的冷暖,根據你的曲子的情緒來

越說覺得越玄乎……還是多多實踐 多聽多試吧


一般是先選好主要音色,再找別的音色,選音色是重中之重,對於編曲來說,盡量在不實用eq壓縮的情況下,依靠音量和pan以及包羅來做到樂器和樂器之間的融合度,這時候你需要考慮的大部分都是,音量比,寬窄度,音源自身附帶的混響量,音色的頻段動態等等,反正肯定是和混音有關係的。。


你要知道你想要什麼樣的效果。選個基本然後調試幾個按鈕就OK。而不是去選擇。例如你可以描述一下。我想要一個鼓乾淨利落。那就不需要很寬聲場,音色干,中頻突出。或者夢幻(混響)或者氣勢磅薄(聲場)聲像。

所以熟悉一個音色庫,然後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音色去調。


  音源,即音色資源,總共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群是硬體音源,呈現方式以電子樂器最為常見,內部硬體擁有龐大的聲庫支持,一般來說擁有市面上最傑出音色採樣;第二類群是軟體音源,此類音源要在電腦上的MIDI介面運行,需要有宿主軟體的支持,常見格式為VST,由宿主載入使用,音色優劣單純以開發商採樣水準決定,公正的評鑒,優秀的音源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哈哈 你問出了我一直想問的問題


舉栗子,這首翻唱的編曲包括配器選擇?就好棒!

分享Louisa Wendorff的MV《Photograph Clean》: http://music.163.com/mv/5443351/?userid=110050519 (來自@網易雲音樂)

包括,金玟岐這首翻唱的《董小姐》,配器簡簡單單,卻有非常討喜的時髦聽感~分享金玟岐的單曲《董小姐(Cover 宋冬野)》: http://music.163.com/song/29783016/?userid=110050519 (來自@網易雲音樂)

請老師們點評~謝謝!


推薦閱讀:

如何與遊戲音樂製作人溝通?
磁帶時期,專輯的曲目排序有沒有講究?
電子音樂中Remix、Flip、Bootleg、Edit分別代表什麼?
如何評價陳奐仁?

TAG:音樂製作 | 採樣音源 | 作曲 | 音樂製作人 | 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