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發展更符合人性,社會主義發展更符合道德,對嗎?


謝邀

什麼叫人性?是人天生就有的嗎?

並不是。

人性,道德,倫理,這些看似是人類本性的,純粹精神的東西其實都收到經濟政治等等客觀實在的東西的影響。資本主義有資本主義的人性,就是追逐利益,而社會主義有社會主義的人性,就是追求每個人得到全面地發展,向著「各盡其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進步。

所以社會主義當然反人性,反道德,反倫理,但反對的都是資本主義的道德人性和倫理。


資產階級社會是反人道的、違反人性的,社會主義則是真正的人的實現。

再引一次我發表在《克萊登大學社會科學學報》上的文章吧【是不是因為有點長沒人看】

……

馬克思指出「單獨的個人隨著他們的活動的擴大為世界歷史性的活動,」[《德意志意識形態》]意味著資產階級社會從源於交往的社會活動中發端,在「每一個單獨的個人的解放」[《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結束。這個歷史過程隨著「現存社會制度被共產主義革命所推翻」而完成。新的歷史時期有一個根本上的新特點,就是「使自己作為個性的個人確立下來」[《德意志意識形態》],真正的自由、個性的實現。「無產者自己已經意識到了」「他們更加受到物的力量的奴役」[《德意志意識形態》]。無產者試圖擺脫困境,但不是採取躲入異教彼岸的方式 而是通過否定的、革命的、創造的活動擺脫困境。

在資產階級自由民的世界裡,基督教的彼岸再也不能生產經文,因為資產階級社會的秩序便是民法典,資本的循環運動取代了基督教的聖禮,無產者的集會是異教的儀式。資本的循環締造了史前史時代最為龐大臃腫的神話,女性主義、福利主義、環境保護、精神分析等等都是資產階級社會對自身的言說,是資產階級社會自我闡述的方式,他們無休止的運作,而他們的活動只是資本主義社會的遊戲的組成部分,他們本身就是資產階級社會的內在一環,只有資本的增殖才是資產階級社會唯一的客觀現實,而「對於無產者說來,他們自身的生存條件、勞動,以及當代社會的全部生存條件都已變成一種偶然的東西」[《德意志意識形態》]。

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虔誠地信仰宗教,而是宗教組織了社會生活和社會行為,教堂是社會的中心,每個人都必須完成各種宗教儀式,至於信奉什麼其實無關緊要。在史前史時代結束後,在真正的人被發現的地方,在「個人向完整的個人的發展以及一切自發性的消除相適應的」時代,「知識的理論形式和生產實踐之間的關係正在逐漸改變著。只通過理論……由工人領導的三結合小組對*這種技術發展和工業生產提供了一個具體的社會基礎……三結合小組使得大量技術革新的產生成為可能,不僅包括新機器的生產,還包括現存機器的改造。機器不再被看作一成不變的東西了,而是服從於工人自己的改造……除了影響技術革新之外,三結合小組還能轉變工人與生產工具間的關係……階級鬥爭及其對生產過程和生產關係的影響,最終決定了生產力的特徵和發展。生產過程的社會主義改造促進了消除科技活動與直接生產之間社會分離的進程……科技活動正在綜合到相應的工人活動當中;而資本主義的勞動分工卻在割裂這些活動。這種綜合意味著新技術和新工作過程的概念,不再適合於專家自己這些少數人的能力,但這卻能被工人的多數所掌握,他們的能力因而已被廣泛的動員起來。」[夏爾貝蘭特《中國的XXXXX與工業組織》],社會圍繞著三大革命實踐運行,無產階級的原則組織了人們的社會生活和行為,工作場地是社會的中心,每個人都發自內心地、虔誠地熱愛這個時代——一切分裂、苦難都已經彌合。

共產主義運動是一個社會現象,它超越了資產階級社會的自我批判遊戲,賦予了被資產階級社會編碼、控制的無產者以絕對的價值,共產主義運動與資產階級社會的自律組織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共產主義運動是對資產階級社會的純粹否定,因之,共產主義運動本身沒有自己的內容,它是純粹的毀滅力量,在史前史伴隨著資產階級社會秩序的獻祭而終結後,它才被灌注成肯定的東西。

資產階級社會中的原子不能認真地看待自己,也不能夠救贖自己,它只是真正歷史的質料。資產階級和自由民們沒有認識到共產主義革命後的事實意味著什麼,「這裡涉及到的人……只是經濟範疇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階級關係和利益的承擔者,」[《資本論》序言],資產階級和自由民只能選擇屈服在拜物教對立的異教邏輯足下——或者只能選擇死亡,無論是屈服還是死亡,都是一種死亡——資產階級社會的完全的最終的失敗,資產階級社會、消費神話的絕對謊言的破滅。

資產階級承認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將以升華的形式把資產階級社會的質料揚棄在共產主義社會之中。史前史在這裡最終達到了過渡:天使吹起號角——阿芙樂爾號的炮聲響起,「你們住在地上的民[即是資產者],禍哉,禍哉,禍哉。」[聖經·啟示錄]

共產主義社會面向真正的人類的起點,它理解了人類,因為共產主義革命已經成功,但是共產主義社會不理解自己,因為它不知道自己已經是創史之神。資產階級社會面向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即是真正的人,理解共產主義社會,就是理解人,就是理解自己。在理解共產主義社會後,資產階級社會和它的規律一同毀滅,它的屍體被整合進史前史,史前史因而完善,因而發現了人。共產主義社會就是顯現的神靈,就是行走在大地上的神明,是無產者才使之顯現出自己的法相。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滋長著人際關係的空虛,滋長著物化社會生產力的巨大流通的空洞輪廓

而現在,白色的彌撒已經被徹底終結

共產主義社會則是人的自我的真正開端

這就是人類補完的起點

人類失去的東西

曾經喪失的心

填補那個心的空白

心和靈魂的補完即將開始

一切將回歸原點

原點即是最真實的存在

人類的補完開始了

開始之後必將到來

是我們的期望導致破滅

抑或是我們所希望的就是死亡?

啟示錄22:21:願主耶穌的恩惠,常與眾聖徒同在。阿門。

不管怎麼樣——史前史已經終結。

——《你以為是論文嗎其實就是我編的》

原文刊登在2018年2月30日發行的《克萊登大學社會科學報》第571頁上。


不對!

這裡的問題在於你對人性和道德是怎麼定義的。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不是更符合什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質決定意識。你這個「人性」、「道德」存在的經濟基礎是什麼?如果資本主義或者社會主義打破了這個經濟基礎,那麼主義就是不「人性」的,就是不「道德」的。

同樣是土地問題,分封制度是什麼的體現?羊吃人就是人性的?土改就是道德的?

有些時候你們總是認為我偏激,但實際上。。。

有哪些類似於「真空中的球形雞」的謬誤推論? - 知乎

當年馬克思是怎麼評價的?我覺得這裡把德國換成鍵盤政治局就是毫無違和感的:

徹底的革命只能是徹底需要的革命,而這些徹底需要的產生,看來既沒有任何前提,也沒有必要的基礎」(毫無疑問,要產生「徹底需要」,必須使人和所處社會環境緊密相聯)。

這個缺陷導致(法國和英國)那裡,正在解決問題;(德國)這裡,矛盾才被提出。

德國並不是和現代各國同一個時候登上解放的階梯,甚至它在理論上已經超越的階梯,它在實踐上還沒有達到。

(德國)只是用抽象的思維活動伴隨了現代各國的發展,而沒有參加這種發展的實際鬥爭。也就是說,德國的實踐和精神不僅相互脫離,而且實踐水平大大低於英法等國家。


只要人們還沒有學會透過任何有關道德、宗教、政治和社會的言論、聲明、諾言,揭示出這些或那些階級的利益,那他們始終是而且會永遠是政治上受人欺騙和自己欺騙自己的愚蠢的犧牲品。——列寧

所以我們在討論道德?


不對,資本主義是反人性的,沒有人天生就喜歡被壓迫,沒有人天生喜歡貧窮,沒有人天生就不喜歡自由。

資本主義替代封建制度將農民從土地上、從對地主的部分人身依附關係中解放了出來,使每個人都成為法律上的自由人。但是資本主義的僱傭勞動制下,勞動人民的自由其實是出賣自己勞動的自由,法律保障的是資本家能夠自由的僱傭勞動者並剝削他們。這種自由是虛偽。

這也是現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所謂的自由、公平、民主都是虛偽的。自由的是資本,公平的是精英、民主更是統治階級內部的協調。不過,不得不說相比曾經,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

另外,共產主義社會的根本特徵是人的自由發展,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不受限制的發展自己的個性和才能。這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是物質生產力的極度達到所形成的按需分配製度,使得人可以自由地選擇未來的路;另一方面,則是人類對於客觀規律認識的極度發展,使得人不再過分受到自然規律的約束。

最後,共產主義是必定到來的,這一切取決與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的私有制之間的矛盾。現代社會資本主義的大發展也是再激化這一矛盾,也就是說資本主義從誕生起就成了自己的掘墓人。當然有人覺得共產主義是很久遠很久遠以後的事,到時候跟自己有什麼關係。其實雖然,我們有生之年不能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但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讓我們的兒女或是孫子輩生活在社會主義中級階段。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我不喜歡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來描述兩種社會形態,我喜歡用私有制和公有制來描述,這樣外延更大。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區別之一就是,經濟究竟是為全體人服務,還是為少數人服務。

大海上,一輪船超載,要沉了。現在的辦法就是把船上的貨物扔了。而船上裝的貨都是一個財主的金銀珠寶。大家決定要把這些金銀珠寶全扔海里去。這個財主拚命阻止,他認為這不人性,也不道德。財主寧願船沉也捨不得扔掉財寶。

公有制是為全體人謀利益的,既有人性也有道德,但會損害富人眼前的利益,所以遭富人反對和污衊。


資本主義更符合資本主義下的人性;共產主義更符合共產主義下的人性。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客觀的環境決定人性,而不是反過來。


說的沒錯。資本主義更符合人性。

——當然這裡的「人性」,描述成「動物性」更加準確。

自私、貪婪、急功近利、盲目無知。

仗著自己佔有大量的物質,便立即露出醜陋的嘴臉;就像一隻可笑的猿猴一樣,攀爬在樹木的頂端炫耀著自己的蔬果和奴隸。若扒光了他的衣裳,放逐了他的財產,一夜之間便如樹倒猢猻散,再也威風不起來了。

男性都像是貪婪的家燕一樣,拼了命的把自己的小窩用閃閃發光的破爛堆砌滿滿。全然不知如若颶風吹過、摧枯拉朽,則自己苦心炫耀的的小精緻,一夜間蕩然無存。女性亦是珍奇的孔雀,天天梳洗自己華美的服裝,急不可耐的想把自己估個好價錢賣出去。

道德、智慧、知識、技術、興趣、秉性,這些是什麼東西,能吃么?能用么?一張普普通通的文憑算什麼?那大學生,也是要給初中生打工的啊!搞原子彈有什麼用?還不如賣茶葉蛋的賺錢啊!

苦難的大地上,成吉思汗的鐵蹄來過,金太極的八旗軍來過,甚至區區東瀛的倭寇也來過。我們一向是堅強的,就算是割了頭髮去,就算是淪為了亡國奴,中國人也未曾改變了過年的風俗——等等!我們的新年什麼時候,開始有無數的人瘋狂的刷手機了?就一個支付寶的幾百元錢,就徹底把我們烙在骨子裡的歸鄉團圓,打了個粉身碎骨。

物慾的惡意四散瀰漫。巨大的貪婪的白色肥碩蠕蟲,把他的觸角伸向了一座又一座城市。沒有錢便不能得到幸福,沒有錢便不配擁有人生。所有人都在攀比,有錢的肆意凌虐、無錢的只好打腫了自己的臉。權勢和金錢媾和,生下來名為慾望的怪胎。

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每個人也不知道自己此生真正需要什麼。

各種獵奇的古怪的東西刺激著我們的神經,給予我們極致的官能感受。那些真正值得被讚美和品味的古老技藝,卻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所有的工作都索然無味,所有的生活都是苦難。人最需要的就是暴食、怠惰和不思考。

我們多久沒有靜下心來,好好去讀一本有思想、有見解的書了?

文化的產業裂開了大嘴笑了,大口大口咀嚼著名為資本的肥肉。在強有力的媒體沖刷下,我們反覆且堅定的贊同以下觀點:人活下來就是要打倒對方的,肆意的競爭是最好的;集體主義是邪惡的,每個人都應該反抗教育、反抗他人、反抗一切。互聯網不斷地拋出一個又一個新奇的觀點,就像是駑馬面前一個又一個的胡蘿蔔。我們把那似是而非的觀點咀嚼了一番,又吐了出來,而後開始洋洋得意我們自己是如此的與眾不同,渾然不覺那都是他人的毫無意義的想法而已。求神拜佛,惶恐戒色,朋友圈謠言,莆田系醫院,在資本的驅使下,所有的人都在迷信、又惶恐不安的活著。

——倘若是這樣美其名曰「人性」,其實連動物都不如的貪婪本性,我們要他還作甚呢!須知人的本能,向來不是我們不作為、怠惰了事的借口啊!人都有屙屎的本能,但人最可貴的、不同於飛禽走獸的,便是他知道什麼時候、當做什麼事情了。所謂的「本能」、「人性」,並不值得一提;隨波逐流,屙屎屙在褲襠里,算得上什麼文明的人類呢?豈不是和畜生淪為一般境地了么!

人性之中有野蠻的一面,也有文明的一面。所以答案便是如此。

資本主義發展的確是符合人性的,再確切也沒有了。只不過,他反映的是人性之中、動物的一面罷了。

順便說一下,你想像中的「資本主義」一定就是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但我所陳述的事情,是另外一回事了。


又見抽象人性論,佔個坑回來填

馬克思的人性假定是「利他論」嗎?

馬克思對人性有多種表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兩個:一是把人性歸結為「社會關係」。比如他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56頁);二是把人性歸結為「自由自覺的活動」,即勞動或實踐。比如馬克思說:「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於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6頁)。如何評價馬克思這兩種有關人性的論述,我國哲學界見仁見智:強調前者被稱為「社會關係本質論」,強調後者被稱為「勞動本質論」或「實踐本質論」。
在我看來,不論馬克思關於人性的表述的具體內容有何不同,馬克思對人性的把握,最終都可以歸結為「實踐」。社會關係僅僅是人性的表現形式,而勞動(實踐)才是人性的更深層次的內容——這種認識正是馬克思人性觀的精髓所在。從實踐的角度來把握人性,才是馬克思「人性論」的真諦。由此可見,那種斷定馬克思對人性的假定是「利他論」的說法,實在是對馬克思最大的誤讀。馬克思在人性問題上從不去糾纏什麼「利己」還是「利他」。在馬克思看來,不論是用「利己」還是用「利他」來框定人性,都會失之膚淺和皮相。質而言之,在馬克思看來,「利己」和「利他」都只是人性的外在表現,而不是人性的本質內容。對於人性而言,還有比「利己」和「利他」更為根本、更為本原性的東西。這個本原性的東西是什麼?就是「社會關係」,而比「社會關係」還要本原性的東西,就是「實踐」。這種人性論,顯然比什麼「利己」和「利他」之類的人性假定,其內涵要深刻得多,其境界也要高得多。
有趣的是,現代經濟學一提到斯密對「人性」的看法,就會引申出著名的「斯密問題」。 所謂「斯密問題」,是指斯密對人性到底是「利己」還是「利他」做了矛盾的論述:在《國富論》中,他確認並肯定了「經濟人」的自私自利本性;然而在《道德情操論》中,他又認為人的行為具有利他傾向。其實,在馬克思的視野里,糾纏於「利己」或「利他」的人性論,只是一種極其膚淺的人性論,可見所謂「斯密問題」是個偽問題。斯密的論述之所以會留下如此困惑,就在於斯密及其信徒不明白「利己」或「利他」只是人性的表現形式,而在這些表現形式的背後,有著比「利己」或「利他」更為本原的東西:「社會關係的總和」或者「實踐」。與這種膚淺的人性論相比,馬克思在人性問題上的深刻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社會存在是第一性的,人性是第二性的。歷史上的人性觀一般都是「本質先於存在」的人性觀(從亞里士多德的「人是理性的動物」、「人是政治的動物」,到弗洛依德的「人是非理性的動物」等等,均如此)。這種人性論自古典經濟學以來,一直是主流經濟學不證自明的公理,比如在現代經濟學的教義中,「利己」之心是人性的根本特徵,也是人的天性使然(由此斷定人性是與身俱來的、不可變更的)。馬克思卻是一個另類,從「存在先於本質」的立場出發,馬克思認為:「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於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頁)任何動物都有活動,但人這種動物之所以不同於其他動物就在於,人的活動是「自由」和「自覺」的。正是這種「自由」和「自覺」,決定了現實的人性都是人自己勞動的產物。所以馬克思說:黑格爾的「否定性辯證法」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把「現實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為他自己的勞動的結果」(《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5頁)。勞動不僅改造著自然界,而且也改造著人本身。馬克思堅信:不是人性決定社會存在,而是社會存在決定人性。因此,人性之謎寓於社會存在之中,要揭示人性之謎,就必須揭示社會存在之謎。
(2)人性不是人的自然屬性,而是人的社會屬性。馬克思並不否定人具有自然屬性(食慾和性慾),但他反對把人的自然屬性當作人的本質。他認為,人的生理性(本能)是先賦的,而人的社會性(人之所以是人的依據)則是既定社會存在的結果。如果「利己」指的是對食慾和性慾的本能要求,那麼所謂的「利己」僅僅是人的動物性特徵,而不是人性的本質規定。因為人性的本質規定是社會性的,而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生物性。如果「利己」指的是市場中商人的斤斤計較,那麼所謂的「利己」行為就不過是人的「存在」(環境、歷史等)使然。當然,這個「存在」並不是抽象的個體的存在,而是有著社會結構規定的現實的存在。從古典經濟學開始直到現在,主流經濟學總是把人看作是非歷史的和抽象了具體社會關係的人,眼睛裡永遠只有孤島上的魯濱遜先生——馬克思說:「被斯密和李嘉圖當作出發點的單個的孤立的獵人和漁夫,屬於十八世紀的缺乏想像力的虛構,這是魯濱遜一類的故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8頁)其實,個體總是處於一定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之中的個體,「這裡所涉及到的人,只是經濟範疇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階級關係和利益的承擔者。」(《資本論》第一卷,第12頁)因此,對社會存在的解讀也就是對既定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的剖析。
(3)人性是歷史範疇,而不是永恆範疇。由於「經濟人」假設是市場經濟中斤斤計較的小市民或討價還價的小商小販的真實寫照,所以現代經濟學的「經濟人」假設對於市場經濟中的人性具有很強的解釋力。但是在馬克思看來,如果把人性永恆地鎖定在小市民的身上,實在是大謬不然。馬克思堅決反對把人性看作永恆範疇,他在譏笑耶利米?邊沁把人性視為不可改變的看法時說:「他幼稚而乏味地把現代的市儈,特別是英國的市儈說成是標準的人」(《資本論》第一卷,第669頁)。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的觀點與馬克思比較接近,他說:「如果人性是不變的,那末,就根本不要教育了,一切教育的努力就註定要失敗。」(杜威:《人的問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55頁)其實,我們所面對的人,是從事著實踐活動的現實的、並且發展變化著的人,而決不是從來如此、永遠如此的抽象的人。按照辨證思維,事物的本質不是先定的,不是先在的,不是永恆不變的,不是已經成型的,而是不斷生成的,向未來開放的。既然「存在」隨著實踐會不斷發生變化,那麼被這個「存在」所制約人的本性也就必然會不斷發生變化。正因為馬克思將實踐看成是人性的深層次的內容,所以他才能把人性理解成歷史的、不斷生成的和發展變化的,而不是先驗的和永恆不變的。


不對!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符合人性,人性中既有動物屬性也有社會屬性。

動物屬性和社會屬性也是相互嵌套的。

動物屬性更具有普遍性,社會屬性在群居動物中更契合。

所說的慾望,貪婪和殘忍是幾本屬性,是動物都具有,是生存的保障;憐憫,尊嚴和道德是附加屬性,是社會具有的,是社會得以延續的保障。

沒有慾望的個體會走向滅亡,沒有道德的社會會走向滅亡,而你選擇哪一個?


大家對資本主義這個詞的理解通常有一定的誤解。

馬克思韋伯在《資本主義精神與新教倫理》一書中闡述,認為資本主義就是要最大化的追逐資本、利益,這種理解太狹隘。

真正資本主義精神在於,人們總是要根據資本核算來調節自己的行為。通俗的說,資本主義精神就是人們在決定做一件事前首先考慮的是做這件事對自己是否有利,而不再是根據中世紀傳統的道德觀念來調節自己的行為。

換言之,資本主義提供了一種新的倫理觀念:我們普遍讚美的德行不是因為他是天賦的,而是因為其有利。

因為強調美德的目的就是為最大化的增進社會整體利益。

而社會整體利益顯然是由無數個人利益組成的。我們每個人的個人利益,又顯然沒有任何人比我們自己更關心,也沒有任何人比我們自己更適合更善於來關心自己。

所以,一個人在做任何事情前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這是無可非議的,這也是本性。適當的關心自己利益的行為這種自利行為,甚至可以稱為一種美德,因為他能最大限度的增進整體社會的利益。

並且,人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也即是利他。

「我們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或烙面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自利的打算。我們不說自己有需要,而說對他們有利。」——《國富論》

當然這裡的利益是廣義的,不僅僅是資本利益;自利行為也不能超出一定限度,否則即是貪婪;自利+貪婪=自私。

正是這種新的倫理觀,解放了思想,解放了生產力,把西方世界從中世紀的道德束縛中解放出來,為資本主義經濟大發展提供了倫理基礎和行為辯護。

所以,最終結論就是,資本主義即是符合人性的,也符合道德。


人性是現實,道德是理想


基本上,人性即是道德。。

人好爭鬥,所以,自由經濟比計劃經濟道德。

人都自私,,所以,私有經濟比集體經濟道德。

人都渴望權力,民主比獨裁道德。

人都渴求安全感,有政府比無政府道德。。

總之,,人性即是道德,反人性的所謂大道德必是衣冠禽獸的騙局。

共產主義一來永無可能實現,萬一實現了,會一步一步造成人類滅絕,人類不能反人性的生存。。。


道德是人性之一,無從論起。

人類的根本是追求效率,保住當下。同時為自己的各種觀念買單,付出。

社會資源分配的結果使得:

1 效率加速提高,

2 具備基本商業,國防,居民保障,

3 居民觀念加速成熟

具備以上3點的社會形態才是先進的,順應人性的,值得效仿的。

共產主義 :想得到123——什麼都沒得到

——一路萎縮——割肉轉型

資本主義 :想得到1 ——1加速發展——無產階級反抗——2,3加速發展——民主社會——1逐漸萎縮。


定義這麼多概念為啥?司馬遷早已看透。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錯,道德也是人性的一種延伸,不然所謂的人性跟動物性就沒什麼區別了。資本主義更符合人性這句話基本沒錯,因為資本主義本身就是要求人們追求自由和利益,當然這也不是無限度的,一個人在追求自由和利益的時候不能侵犯別人追求自由和利益的權利,於是就有了制度和法律來保障社會穩定。至於後面半句,道德是需要衡量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即作為個人不侵犯他人的利益也是道德,夜不閉戶天下大同也是某種程度的道德。社會主義的失敗性在於它無視生產力和現實,在法律這個道德的底線都沒有達到的基礎上,以最高的道德標準要求所有人,這等同於讓一個小學生完成高數題。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所有社會主義或者打著社會主義旗號的實驗都毫無例外地失敗了。同理,聖經里描繪的天堂比社會主義更加美好,把建設社會主義的努力轉移到建設天堂上來,豈不美哉?


看來下目前的幾個答案,懷疑知乎是否能給這個問題一個好答案!


其實資本主義是科學,指的是自然科學。而社會主義是道德,是社會科學。資本主義實在事物現象根據人的常識經驗推出來的理論建立的制度。而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的本質加上由本質推出來的理論建立的制度。資本主義體現的實用主義。而社會主義體現的是理想主義。而社會是複雜的,而一種理論探求的本質其實都無法解決所有現象。這是問題的所在。以此理論建立制度缺陷極大。而馬列主義出現的就是這種情況。而馬列主義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暴力專政階級鬥爭,


我覺得 資本主義符合人性,社會主義只是看上去符合道德,聖經中有描寫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比方說老虎跟山羊能共處之類的意思,也說過 終有一天會引來 審批 到時候 世間 只存在義人(這個解釋起來比較費勁,可以暫時通俗理解成為我們心裏面所謂的「好人」)

中國古代也有大同社會一說,孔子的理想

但其實這些都不現實,簡單來說沒有競爭也就沒有進步,小到生物進化出「殼」出來以對付環境以便生存,大至科技的研發,戰爭推動文明的發展。

可能很多朋友會覺得,即便不考試,也能每天堅持背單詞學習呀,不一定有壓力才能推動我們的進步嘛 :) 比方說我(-。-呸,你這個臭不要臉的)

但這裡有個地方,要注意,所謂的學習也好 鍛煉也好,是建基於一個「我不想成為A,所以我做了xyz,導致我變成B」的概念在裡面,也就是說存在著一種對立關係,我不希望是個逗比英語盲所以不斷學習,希望能成為一個懂英語的逗比。 如果大家都會英語的時候,也就沒有所謂「」這個概念了,也沒有人會去學英語,就像你會去學習睡覺嗎

要是大家都是好人的話,就沒有所謂的好壞,當大家都愛學習的時候,就沒有所謂的「愛」學習了

由此可得當和平跟戰爭這2種情況,任一狀態一直持續下去,反而不行,生於憂患。當活塞運動只上去,或者只下來了,便一直往那個方向懟下去,而不是來回運動的話,輪子便不會再運轉了。

某個社會主義國家曾經經歷過「大鍋飯」時期,無論公司盈利與否工資什麼的照發,表面上看畫面很美,給予了員工很好的保障。但事實上員工缺乏了危機和飢餓感反而不利於公司的發展(如果健身跟不健身都能有魚人線,誰還會去健身呢?)所以,如果沒有戰爭(或者說鬥爭)的潛在危機,誰還會不厭其煩的研究科技,從冷兵器走到熱兵器呢?但是如果沒有和平的日子,打來打去,贏了又咋了是不是,搶回來的PSP還沒有讀完開機動畫,隔壁的槍聲又響起來了,有什麼意義呢對唄?資本主義需要有著動物性,看起來好像很殘酷,壟斷什麼的,但當一個孩子在學校成績老第一,所有榮譽不是也被他一個人包攬嗎,我們的環境本來就是介樣紙呀,有能力就是可以把全部東西都摟著,俺有能力耶,如果有能力不能獲得同等價值的東西,那研究生有什麼用,那辛辛苦苦高考為了什麼,俺中學畢業之後乾脆去當主播好咧(-。-你當主播也沒人看你的放心吧,因為你沒顏值,顏值也是能力的一種噢)...好吧,好像也的確是這麼一回事...


題主命題本身的基礎是錯的,所以就會得到資本主義好,社會主義壞的結論。

錯在哪兒?

錯在「人性」兩個字,題主和眾位知友先入為主的認為人性是私慾,大家都沒有搞清楚人性到底是從何而來,都沒有思考過人性是如何被建立的。

這其實是一個不一般的兒童教育問題,也就是洗腦的問題、給人賦予觀念的問題。

一個嬰兒,如果被養在野外的狼窩裡長大,他建立的觀念就是動物性,捕食兔子吃生肉,衣不蔽體住狼窩,他就是個狼孩兒。因為他一直被狼教育,被狼洗腦,只得到狼既有的叢林動物觀念。

一個嬰兒,如果被養在高僧環繞的寺廟裡長大,不接觸其他社會,那麼他就會被教育為普度眾生、為人民服務的高尚人性,寺廟其實是典型的共產主義社會生活方式,人人按需分配,人人為人民服務,人人精神高尚自得其樂。但,這也只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已。

一個嬰兒,如題主、諸位幼時,如果在市場經濟中長大,在資本主義社會長大,在以私慾為先的社會長大,都會從小被私慾觀念洗腦,認為滿足私慾是正確的、唯一的人性。

私慾的發展只會培養人類多吃多佔的人性。

人性的改變是艱難的,任何既有觀念的顛覆更艱難,要把被洗腦的同志從既有觀念里救出來更是難上加難。不同於《黑客帝國》里改變救世主的觀念就能改變全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實現,必須是全球所有人智慧的提高,改變私慾觀念,建立為人民服務和公有制分配方式的觀念。

沒有全民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只有所謂的共產主義分配方式,都是想當然的共產主義,都是不可持續的共產主義。

資本主義的當前勝利就在於,私有制私慾的精神在指導人們前行。直到人們發現,私慾是被人洗腦而來。


推薦閱讀:

中國的低端製造業產業轉移方向是向中西部地區還是東南亞地區?
中國經濟發展這麼快,為什麼老百姓這麼窮?
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邏輯是怎麼樣的?
從全球經濟戰略角度如何理解TPP,為什麼中國網民這麼討厭TPP?
為什麼這麼多人用人口紅利反對計劃生育?

TAG:人性 | 道德 | 資本主義 | 經濟發展 | 馬克思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