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值得學習(適合進階的)良心攝影書?

市場上攝影書籍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讓人高興有那麼多資料的同時又不敢輕易選擇學習,擔心不夠好,學習了反而是壞事。

所以請大家推薦自己看過的,認為確實值得學習的攝影書籍(請不要人云亦云)。最好是適合進階的攝影書籍。

謝謝大家。


第二次更新在攝影史部分添加了一本《城市表情》

---------------------分割線-------------------------------------

這兩天一直忙著布展,今天閑下來補充一下答案

有幾點說明一下,我的推薦是一個系統性,漸進的書單,而不是簡單的一堆書名放在這裡,所以盡量按照順序閱讀學習。

哲學書籍的閱讀,也儘可能按照年代順序閱讀,因為西方哲學是一脈相承的,有著絕對的前後,因果關係。沒有古希臘先賢的哲學思辨的方法,就沒有後世的各種「主義」,所以按照年代順序閱讀是有助於理解的。

關於《論攝影》的問題,其他的理論書籍也一樣,理論書籍的閱讀千萬不能像小說一樣去刷,一天讀幾萬字。應該是對話性的閱讀,不停地提出問題,與作者對話,加深理解,每天理解一些就行了。如果只是單純的閱讀下去,是很難在腦子裡建立起知識體系的。

看到 @Timothy Wang 推薦了幾部紀錄片,我這裡也推薦一部bbc的《攝影藝術百年史》(強烈推薦!!),雖然是十多年前的片子,但是採訪了不少優秀的理論家,藝術家。一些內容雖然有些過時,但是十分值得一看。其他的介紹攝影師的紀錄片,比如《為比爾著盛裝》《安妮萊博唯茨》等,都沒有什麼關於攝影的乾貨,而都是在介紹攝影師與上流社會的千絲萬縷,消遣可一看。

_______以下為推薦書單,已更新__________

既然題主提到進階的概念,我就推斷題主大體上已經掌握了攝影的一些基本技能,是想要看一些對攝影創作有提高的書。

攝影技術的基礎部分自學需要看書學習,但是有了基本的攝影技能素養以後,看文字就不如多讀圖,多讀照片的作用大。眼界要高,才能對創作有一個大概的標準。多看優秀攝影師的作品對創作很有幫助。所以,首先可以多看一些畫冊,或者多看展覽,關於畫冊的選擇,這個題目比較大,這裡就不展開了,主要說一說理論性書籍的選擇。

進入所謂的攝影創作階段之後,我們就需要對攝影這種媒介有更多的了解,這個時候就需要看一些攝影史,攝影批評,攝影理論,藝術理論,還有一些攝影藝術家的自述性的書。桑塔格,羅蘭巴特等等知名的藝術理論家的書基本是必看的,但是應該從那一本看起,是有講究的。這裡推薦的基本都是研究攝影的繞不開的書籍,基本都是必讀書目,如果時間有限,至少要讀一讀我標記了重點的書目。

第一批:

1攝影史(重點)

(更新了一本《城市表情-十九世紀至二十一世紀的都市攝影》顧錚)

世界攝影史 顧崢

這本書對攝影從發明到近現代的歷史做了一個大概的講述,適合入門。對攝影史有一定的了解是必須的,不了解攝影史就不知道攝影對於繪畫的掙扎和之後衍生出來的各種攝影理論流派,且不說創作,甚至都會看不懂一些當代攝影藝術家的作品。攝影史也不應該只看一本,可以兩本交叉閱讀:

世界攝影史 (美)內奧米·羅森布拉姆

這本書可與顧崢那本攝影史相互補充。

《城市表情-十九世紀至二十一世紀的都市攝影》顧錚

這本書寫得太好!沒有早點看真是後悔。通過都市攝影基本把整個攝影史梳理了下來,深入淺出,擴展廣泛。強烈推薦!

2什麼是藝術(重點)

什麼是藝術

強力推薦,這本書涵蓋了基本從柏拉圖開始到現代所有哲學家的成體系的藝術理論,雖然每個哲學家只是介紹幾頁,但是卻也都概括得準確。

目錄的概括性和作者清晰的思路,也很方便我們理解和記憶。這是一本拋磚引玉的書,看過之後可以對各種理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後就可以挑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哲學家去深入閱讀他的著作。不然哲學書籍不是晦澀難懂就是大部頭,像沒頭蒼蠅一樣地去亂撞,直接去閱讀原著,效果可能並不會太好。

第二批:

對攝影史和藝術理論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就可以開始看一些攝影批評了,這裡推薦從這一本開始

1攝影批判導論(重點)

攝影師批判導論

這是一本綜合性的,攝影理論書。書中對每個不同的攝影領域的各種不同的觀點都做了很全面的介紹,閱讀之後會對攝影理論的大脈絡有一個認識。將攝影聯繫實際問題的寫作方法也有利於剛開始接觸攝影理論的讀者。

同樣,這也是一本拋磚引玉的書,書中每一個理論都可延伸至某一理論家的著作,可以邊閱讀,邊去翻閱原著去學習。

2論攝影

論攝影,蘇珊桑塔格

這本書可以與批判導論一起閱讀,很全面的攝影論述,有的部分不理解沒有關係,可以以後反覆閱讀去理解。

第三批:各種攝影批評

在讀了前面的書之後,就能開始閱讀各個攝影理論家的著作了,而且讀者在讀了批判導論之後,應該也自己建立起來一個想要讀的書單,在這裡我重點推薦幾本

1明室

羅蘭巴特的明室,書很薄,但是需要慢慢閱讀,體會作者的對於照片的感受。

2旁觀他人的痛苦

蘇珊桑塔格晚年的作品,不像年輕時的文集那樣有的強硬,而是變得平和。但是其對於紀實攝影的看法,對於攝影功用的論述是很精彩的。

3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

不一定要買彩圖本,主要是文字的論述。

這裡重點推薦三本,其他的國外攝影理論書籍可以在攝影批判導論中按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去整理閱讀。

第四批

到了這個階段,就已經對攝影理論和藝術哲學有了一個大概的系統的認識,就可以看一些指導創作的書籍了

1《關於我們崇高與美觀念之根源的哲學討論》

《關於我們崇高與美觀念之根源的哲學討論》埃德蒙 伯克

18世紀的哲學家的著作,因為是在《進化論》完成之前的美學理論,所以我喜歡稱這一類為「前達爾文美學」。作者主要是從自身感覺及所觀察的他人的感覺出發進行論證,一些觀點很有趣。因為作者篤信天主教且同時是一個政治家,所以本書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是也是十分值得一讀的。

2《藝術與視知覺》(重點)

《藝術與與視知覺》魯道夫 阿恩海姆

德國完型心理學的理論成果,作者結合圖例,詳盡全面的介紹了完型心理學的理論在視覺藝術中的應用,不難懂,但是有一些枯燥,重點推薦。

3《格式塔心理學原理》

《格式塔心理學原理》考夫卡

系統地介紹了完型心理學的根源,理論邏輯及論證過程,與《藝術與視知覺》相互補充,推薦閱讀。

4《符號學原理》

《符號學原理》羅蘭 巴特

關於符號學的著作簡直太多了,這裡推薦的是羅蘭巴特這一本,入門型的總論性的書籍,但是如果想認真學習「符號學」,那麼索緒爾「語言學」的理論是一定要看的,還有很多符號學書籍這裡不一一推薦。

5《精神分析引論》

《精神分析引論》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提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夢的解析》,但是從學習角度來說,這本弗洛伊德的課堂記錄《精神分析引論》,更適合我們了解弗洛伊德的理論,其他理論家的書籍,比如榮格等,也可以補充閱讀。

雖然近些年來反對弗洛伊德的聲音很大,但是我們至少要了解一下他的理論,因為很多當代藝術都是以他的理論為落腳點的。

先寫到這 待續


書上面推薦的太多了,我來推薦篇文章吧

中國攝影界的四種病------ 劉樹勇

劉樹勇

被成為中國最激進的攝影批評家。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劉樹勇好象只會「罵人」

——這主要源於他的四年前撰寫的「驚世奇文」——《中國攝影界的四種病》,文章里

嬉笑怒罵,幾乎把中國攝影界的所有問題諷刺挖苦了一遍,以至於當時所有的攝影媒體

都不敢(或不願意)刊登這篇「檄文」,文章一壓就是四年多。其實,劉樹勇更多的攝

影理論和批評文章都很平和,尖銳而不失深刻理性的研究分析。2000年,劉樹勇的幾篇

文章都在攝影界引起較大反響——《攝影家為什麼出畫冊》、《圖象的社會學功能》等

都可以說是近幾年難得的好文章。

2000年,更為重要的是劉樹勇壓箱底4年的《中國攝影界的四種病》終於發表,當然不是

在傳統媒體,而是在更為開放更為自由的網路媒體上——目前國內最大的專業攝影網站

「易拍網」正式發表《中國攝影界的四種病》,並很快在網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劉樹

勇也作為嘉賓在網上與攝影網友進行了現場的交流,對這篇文章封鎖很久的《人民攝影

報》、《中國攝影報》等也破天荒做了相關報道。

******

  看一看中國的攝影界,有那麼多的好相機和摸相機的人,可真正清楚為什麼拍照片

的人有多少,實在令人生疑。相機不斷地更新換代,用的材料也越來越高級,攝影者的

表情和架式也越來越像個藝術家,可照片十幾年了沒見有多大長進。翻一翻那些花里胡

哨的登滿了婚紗攝影圖片和風景照片的所謂的權威攝影雜誌,看一看在堂煌的美術館中

展出的那些製作和裝潢都十分精美的攝影作品,再翻一翻幾張攝影報紙,認真地讀一讀

那些攝影界的理論「大腕兒」們寫的那些不著邊際的文章,便覺得攝影界就像感冒發燒

一樣,有那麼幾種不大不小的流行病。

  第一種毛病是在攝影界有一幫貌似高雅的偽貴族以攝影界的權力擁有者為身份,構

成了中國攝影發展的最大障礙。在攝影界一些有些名氣的人物中,這種人不少。他們往

往談吐不凡,出行講究。他們往往是獨霸一張報紙的攝影部門,相互間你抬我舉,互相

吹捧。他們自以為是攝影界的權威和最高水平的代表性人物,架式不小,口氣挺大,其

實不過是一些靠一點兒小才氣加年資、加那些年海內沒人,再加慣會見風使舵混了個一

官半職的小小的既得利益者。因為這個緣故,他們還經常成為國內國外一些攝影展覽或

者是什麼攝影比賽(鬼才知道為什麼中國攝影界會有那麼多的破比賽!)的評委。他們

總覺得自己出道早別人不少年,相機擺弄過好幾茬兒,見多識廣,手裡掌握著攝影的真

理。無論是發稿還是評獎,他們掌握著別人的生殺大權。在中國的攝影界他們頤指氣使

,生殺予奪;他們手裡掌握著傳播媒體,撰寫為中國攝影界定調子的文章,大有君臨攝

影界的姿態,霸氣洶洶,十足的一副行會把頭的嘴臉。

  曾幾何時,他們在一個沒有條件發燒攝影的年代,成為部隊、廠礦企業、機關單位

中令人羨慕的能夠掌握相機的宣傳人員。相對於那個時代的攝影界來說,相對於當時處

於權力媒體核心的報紙記者來說,他們尚處在一個邊緣的位置上,所以他們格外地用心

,刻苦努力。他們在當時那種以政治利益為主導功能的攝影之外,構成了一個新的富有

懷疑精神和生命活力的群體。他們抗拒為「四人幫」時期的政治需要服務,不願意被某

一集團意志所壓倒和引誘,他們以為他們代表了正義、純潔、良知和理想。他們但是粉

碎「四人幫」後,他們很快便被可能居身於權力之中的利益所引誘和利用了,他們被作

為一種新生的力量被利用來打倒另一種陳腐的力量。但是,他們缺乏另一種準備,即先

天存在著理論素養和文化積累貧乏的痼疾。他們長期與傳統文化失去了關係,也在文化

大革命前後的年代裡與西方攝影的發展失去了關聯。唯一對他們的攝影起作用的是他們

那種坎坷複雜的生活閱歷和尚未被政治功利需要所濡染的樸素良知。他們也正是因為這

一點而在文革之後的一個特定年代裡備受人們的欽仰,比如他們曾經勇敢地拍攝了「四

.五」運動。從他們許多人後來獲得的利益來說,他們中的一些人其實是押對了寶,並

因此而積累起來了自己的政治資本和形象資本。他們很快在一個政治不幸遭遇可以交換

得到相當利益的特殊時期,被人們看中並加以信任和重用了。出於一個時期的一種新的

需要,出於此時攝影藝術在中國人心目中所具有的神聖地位,也出於他們在攝影之外並

無什麼特別的才能和優勢,他們中的許多人很快成了各大報刊的攝影方面的權威人物,

並且很快分到了房子,獲得了職稱、職位和在80年代初時無人指責和懷疑的聲譽地位。

就這一結果來說,這些人到80年代初時,已經達到了他們的顛峰狀態。他們的攝影觀念

、手法、可能達到的成就,此時已經到達了盡頭。他們想超越四.五運動時的那種攝影

觀念,但就他們自身的積累而言,他們缺乏起碼的理論準備,無法從更廣大更完整的角

度去判斷和從事攝影工作,因為他們的一切攝影活動都幾乎是以直覺為其動力的。所以

,像其它人一樣不能免俗,這些名聲顯赫但嚴重文化底子準備不足的攝影家「攝而優則

仕」,很快便當官兒去了。當官兒沒有什麼不對,這種活兒總得有人去干。問題是當官

兒不僅沒有使他們在歷史、文化、攝影美學發展的脈絡等等方面及時地補上這早就欠缺

的一課,而且使這些文化底蘊不足的攝影家一下子處在了一個高高在上、掌握了中國攝

影生殺大權的位置上。他們的這種先天的不足在80年代中期以後的中國攝影發展中,很

快便顯現了出來,特別是當我們橫向地與當代中國的美術界或者是文學界進行比較時,

這種營養不良和先天不足更為明顯。說實話,這批人直到今天拍的照片,和他們20年前

拍的照片並無本質上的不同和長進。他們依然在依靠早先對攝影的那種簡單的理解和生

活經驗以及個體直覺力、甚至靠一時的情緒衝動這幾樣東西來支撐起他們的攝影活動。

  與之相對應的是,那些很快進入大學進行深造,並且在80年代初、中期畢業的人中

,有很多開始拿起了相機。他們沒有什麼名氣,一切從頭做起。但他們一上手便重新與

世界攝影的最新潮流發生了關係。他們也不受什麼固定的框框約束,他們追隨庫德卡、

威金、索德克、阿勃絲、雪曼、布拉塞、法蘭克、克萊因、馬克,搞新聞攝影的一上來

就是荷賽的美學指標。儘管這種追隨有它的問題,但是,相比於這批充滿活力的攝影新

人來說,那些功成名就的攝影家理論及文化功底明顯不足的一面開始顯露出來。他們的

積累中似乎只有一個布勒松或者是亞當斯;他們多數是一些搞報道攝影的行家,但對攝

影的複雜功能不聞不知,總是對報道攝影不自信,總是十分混亂地在覺得他們是在搞什

么藝術,好像不說自己搞的是「攝影藝術」或者是「藝術攝影」就是降低了自己的身分

一樣;他們十分內行而且嚴肅地在那裡干一些怎樣給照片起一個非常「藝術」的傻名字

之類的特別土的事兒;然後還對新起來的這些攝影家指手劃腳,說這照片找不到焦距,

那照片曝光不行,儼然一副教師爺派頭;而且他們把持著國內幾份少得可憐的攝影報紙

和雜誌,死活不發表他們的東西,不讓這些新生的攝影家冒出來。這些人的權威地位在

一個攝影功能不斷分化的時代,在一個藝術攝影的觀念和語言迅速轉換的時代,在一個

根本就不尿你那個權威地位的時代,受到了蔑視和挑戰;相機的廣泛普及也使他們過去

那種誰掌握相機就等於是掌握了攝影的專制地位迅速喪失了;而他們較早就熟知和習慣

的那種攝影語言在今天也已經不足以使他們獨霸天下了。僅就藝術攝影在今天的形態和

發展而言,講求思想和觀念的顯現,講求攝影與其它藝術語言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不

清的新的攝影形態,使那些本來就缺少理論準備和沒有觀念頭腦的攝影家們一下子就暈

頭了,一下子就亮出了令人難堪的家底兒。就像我的一個朋友說的那樣,那些毫無理論

準備和功底的攝影界的權威人物過去看上去像個猴子一樣,本來坐在那裡時指手劃腳人模人樣還挺唬人,可一旦把他們拉到今天這個他們靠直覺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經驗已經

無法判斷攝影的時代,就等於是把他們哄到樹上去了,結果我們看到因為著急和鬧不明

白而在樹上呲牙亂叫的這些猴子們露出了平時我們看不到的兩塊紅屁股。

  但他們自己的感覺仍然很好,他們開始通過另外一種方式來顯示他們的博學和有修

養,比如在互聯網上討論討論紀實攝影,說一些十二分小兒科的話還拿出個挺嚴肅的架

式來;再比如發燒音樂什麼的。他們總要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他們那種已經沒有多大吸引

力的權威表情來。你還得敬仰著他們,視他們為先輩,為無法企及的高峰,彷彿將來隨

著他們的逝去,攝影也將會從這個國家消失掉那樣。他們的感覺真是太好了,他們經常

憑藉著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在一些風景優美的地方組織個什麼發獎會,或者經常有人掏錢

請他們到全國各地走一走,到處搞什麼攝影聯誼會,到處去找攝影界大腕兒的感覺,而

且每到一處都會得到那幫攝影業餘愛好者眾星捧月般的待遇。他們在地方上一旦出行都

會有摩托車開道,警笛長鳴,招搖過市,向你顯示他們是中國攝影這塊地皮的絕對霸主

,誰都懷疑不得!老子天下第一,誰都得有求於我!中國不就是這麼兩張攝影報紙嗎?

不就是這麼幾本少得可憐的攝影雜誌嗎?你想發表照片出出名嗎?你不求我求誰去?真

是牛得一塌糊塗。其實,除了一幫到現在還沒有搞明白攝影到底是什麼的頭腦簡單、被

這些攝影「大腕們」唬住的發燒友之外,除了把那份報紙的訂數提上來之外,已經沒有

什麼人把他們當回子事兒了。

  這些人可以被看作是中國攝影界的新權貴。這些人根本就不再想關心攝影本身的事

。他們的攝影觀念早已經過時了,他們不想、也想不出在觀念上如何超越自己。他們只

是一些曾經靠著攝影得到了一些利益而現在不想喪失這些利益的人。因為他們之間靠一

種江湖上的「哥們兒」關係互相勾結、串連起來,形成了中國攝影界一幫低俗不堪卻又

霸氣十足的新權貴。估計他們也就這麼著了,但你別想讓他們輕易地放棄這種虛假的權

威的架式,因為那樣他會喪失掉許多已經到手的利益,比如說名氣,比如說職位,比如

說評委資格,等等。

  另有一些人,可以被看作是攝影界的技術偽貴族。他們是一些攝影器材和攝影技術

方面的專家。他們格外講究照片的專業素質,滿嘴的影調、顆粒、銳度等等這些聽上去

特別唬人的專業技術術語,並且特別講求以此來判斷一幅照片的好壞高下。這些人把相

機、鏡頭、暗房技術看成攝影的本質,並且以專家自居,以此而顯得高傲不凡。這些人

經常在一起****,每次到一塊兒便是扛著價格昂貴的各式相機,渾身披掛,然後在一起

比來比去,彷彿不是來說攝影的,而是倒賣器材來了!他們是一幫地到的器材發燒友。

他們在報刊上寫文章,談的全是相機廠的工程師關心的問題,而不是攝影家的問題。他

們認為,無論你拍的照片內涵如何,無論你拍的照片有什麼樣的精神價值或者社會價值

,如果你的照片的技術質量達不到他們認可的那些指標,便不被看作是「上檔次」的攝

影藝術。他們將擁有不同相機的人分為三六九等。相機在他們眼裡是一個攝影從業人員

的身分,他因為擁有名貴的相機而比別人高出一頭去(藉以顯示他的財富足以買得起如

此昂貴的相機,以在別人面前顯示他的有錢?)。他們的傲視同輩,僅僅是因為他是相

機方面的技術專家。他們一天到晚一見面就是談這相機那相機,談什麼大製作,談這相

紙、那膠捲。這種姿態不像攝影家,而像個照相器材店的夥計。但他們又處處以搞藝術

自居,而且自以為是攝影這一方地界的另一種權威人物,這就使他們成為目前中國攝影

藝術發展的另一支障礙的力量。

攝影界的第二種病,是流行一種虛偽的純樸風。表現鄉村風情,表現農民的純樸與

生活的自然天真,在80年代初期的中國美術界曾成一時風氣,但到80年代中期,這種潮

流便結束了,因為那些下過鄉的畫家們不再沉湎於對往事的回想之中,而轉過來面對80

年代中期以後日新月異的社會現實了。攝影界則不然,好像國的攝影家有那麼一種濃重

的農民情結一樣,一上手便把鏡頭對準了農民,到現在也對農民不依不饒。攝影界的這

種毛病的表現較為複雜,大體可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的純樸表現在那些從小身居

城市,吃商品糧長大的攝影家身上。他們在城市中呆膩歪了,然後想到山野村落中走走

。他們自命是對農民和鄉村生活充滿了熱愛,並且自命為到農村去拍照片是什麼「回歸

大自然」。於是他們借出公差或者是假期的機會,或者乾脆就是請「創作假」(所謂的

攝影「作品」竟然是在創作假里造出來的,真是見鬼了!),而且內心還很神聖地奔赴

那些窮鄉僻壤,而且還是越窮的地方越好,不窮的地方不過癮,最好是窮得一家人只穿

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的那種地方,才是他們認為攝影家創作的好地方。他們奔赴那裡

,拍農民的生活,拍農民的表情,拍農民的黑黝黝的沒有虛肉的後背(據說是這個部位

象徵著民族的脊樑!),而且努力地要去拍出一點兒蒼桑感來。一邊拍,一邊腦子裡想

著早些年四川畫家羅中立的那幅油畫《父親》。其實此時他的父親正坐在北京一座豪華

的酒樓里攬紅擁翠,胡吃海撮。這種攝影不過是一種旅遊觀光客式的獵奇的過程。他們

在這種「旅遊」(他們稱為是「搞創作」)的過程中,放鬆自己在喧嘩囂鬧的都市生活

中疲憊已久的身心。他只不過是在鄉村生活中緩解了自己的問題,(他們稱作是「凈化

了心靈」!)不過是在農民的臉上和那些由於生活的困苦與拮据過早衰老而帶來的皺紋

里,在農村孩子骯髒的小臉上和蓬亂的頭髮中,找到了他身居都市高樓居室中想像出來

的東西。他在農民那些陌生的眼中看到了好奇和對他這個來自城市中人的敬和畏。他來

到鄉間,他的身分(城市人?記者?藝術家?)使他居高臨下,使他不像在城市生活中

有那種因平等而帶來的失落感、緊張感和威脅感。相反,他作為一個有著特殊身分的身

穿滿是口袋的衣服,背著好幾架奇形怪狀的高級相機的城市人,他走在鄉村之中只對別

人構成一種威脅和征服。他因這種身分和征服而感到滿足和優越。然後他以一種儘可能

低的姿態來與農民「打成一片」,同吃同住當然不會同勞動,閑時還與房東家孩子玩一

玩兒,讓孩子摸一摸他的相機什麼。豈不知,這正是他顯示其威脅和優越感的方式。在

農民的眼中,你永遠是一個陌生人,手持一架古怪的相機對著他們咔嚓咔嚓地響著。他

們不知道你在對他們幹些什麼,他們感到恐懼,但他們又不敢拒絕你的侵入,他們只能

是茫然不知所措。他們知道你在做一些類似小偷的事情或者是傻瓜的事情。他們聽不懂

你的攝影藝術,他們也不想成為你的藝術中的一部分。他們如果允許你拍照的話,也不

過是想通過你為他們拍下一張照片來然後等你回城後寄給他們,但他們不知道你永遠不

會寄給他們這張照片。他們在此生活、呼吸、生兒育女。他們純樸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

意識到他們是純樸的,你來表現他們什麼樣的純樸?在他們的判斷里,你不過是跑到這

里拿走了幾件他們的東西,然後回到城市裡掛到屋中藉此回憶你在鄉村渡過的那些類似

村長或者是大隊支部書記的優越生活而已。你來了,你拍了,你走了。而在這裡生活著

的人們本來自然平靜地生活著,你干擾了他們一下,走時還順手提走了幾隻吃完肉之後

掛在屋檐下的牛頭或者羊頭。而你走後他們依然一如既往地活著。你解決的是你自己的

問題,你安撫的是你自己的內心焦慮感。你表現的純樸是你想像的東西,和這些生於斯

長於斯,最終歸結於斯的人們沒有什麼關係。你拍下的純樸,不過是你揀來的旅遊點的

一塊石頭,一件紀念品,藉以證實你到過那裡,你關注過這些樸素的事物,並且向他們

炫耀你的這種臨幸式的到達。你的這種對農民純樸生活的嚮往,從骨子裡就是裝腔作勢

,因為你無論如何也不想在此生活下去,就像當年你上山下鄉返城後成為了什麼狗屁作

家便將下鄉的生活憶苦一般寫成「傷痕文學」那樣。你下鄉生活於這窮困的村落時便感

到痛不欲生,遍體傷痕,老大的不情願;回到城裡生活時你再看這種窮困時便成了你要

用攝影去表現的什麼「純樸」,要不就拿出個「人文關懷」的架式。而真正的農民在你

來之前就這麼活著,在你走之後他們仍然世世代代地活下去,他們從來沒有感受過什麼

傷痕,也從來沒有感到自己純樸過。作為攝影家的你只所以作如此想,是因為你從來就

是一個以自己的利益得失進行價值判斷的人,你從來沒有超越個人而站在更高的境界中

正視過別人的生存狀況。所以你拍下的這些照片如同電視里、音樂台中每日在唱的那些

《縴夫的愛》、《九月九的酒》等等偽民歌一樣虛偽和令人作嘔。如此而已。另一種表

現「純樸」的攝影出自那些當年生活在農村的、後來當了兵、上了學、到城市中生活的

人之手。他們以另外的一種姿態表現出另外的一種虛偽的純樸情緒,藉以迴避他們那種

固執的自卑感和永遠無法適應城市生活的那種內心焦慮感。這些攝影家較能與鄉村生活

融為一體,這源於他出身的那種與鄉村的血緣關係。但他真正作為一個農民時,他並未

充分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沒有純樸與自然,或者是感到這種純樸自然好不好。他在鄉村生

活時感到的更多的是生活的饋乏、艱辛、勞頓、窮困、發愁、為老婆孩子、為老人、為

蓋房、納稅、生老病死無盡地愁苦。他渴望過城裡人那種「不純樸自然」的生活。而這

些攝影家與前面我們說的那些攝影家不同之處在於,他們顯然是經受過農民生活的困苦

而後離開鄉村到城鎮中吃商品糧生活的人。他們的整體生活境遇發生了一些改變,但他

們進入城鎮生活後,又迎來了新的問題,即他們除了通過發憤努力以求事業有成、以最

終超越自身的卑微感之外,他們自以為他們重新發現了他們原來的那種鄉村生活在精神

上給他們一種人與外在環境和諧一體的感覺,而他們感到在城市中失去了這種令他們自

信而且沒有內在衝突的實在的感覺。與那些到鄉村去旅遊觀光的城市攝影家們相比,他

們比較容易進入或者說深入鄉村生活,但他們仍然無法獲得像他們標榜的那種認同感。

因為他們重新返回這種生活中來時,是以一個懷舊者回憶他往日時光的帶有很強感慨和

感傷的眼光來拍照片的。他像這些農民一樣如此生活過,但他那時對這種生活沒有任何

的感覺,也沒有思想過,更沒有記錄過。現在他已是一個有學問、有頭腦、手中有相機

的人了。他回來了,他現在是衣錦還鄉,要把他以前經驗過的生活通過現在這些農民的

當下生活用手中的相機還原出來重現出來。這些生活既是他的往日時光的重現,是他的

一種資本,同時也以一種懷舊的情緒和悲天憫人的姿態表現了他對往日生活的不平。他

要做一個農民純樸生活的發言者,因為他覺得他有資格來闡釋這種生活,有理由去作為

農民的代言人,替他們說話。

  豈不知這種姿態也令人起疑。除了他無法以這種「關懷」的悲憫姿態深入農民的當

下生活之外,他這種代言人的姿態已類似於掠奪。他拍下了他們的照片,並且是以一種

合法合情的身分和方式得到了這些照片。這些照片會被發表,會成為這個攝影家的成就

。因為他來自農民,對農民深有了解,而使他的照片較能深入農民的生活這一點也會成

為評價他的攝影水準之高的一條重要標準。他最後其實是利用了自己這種源於農民的身

分。他通過這一轉換方式,使自己作為一個農民的出身的卑微的感覺轉化為一種優勢-

-都市攝影家拍農民的純樸拍不過他。他因此會獲得一種平衡感和成就感,會處身於城

市之中再也不發怵。他甚至還會因此而變得高傲而似乎有些深度。這種方式拍攝到的純

朴的影像極像是一個家賊的所為,他利用了他的身分和農民與鄉村對他的不戒備而偷走

或出賣了這種純樸。他是唯一的獲利者,他在拍取這些照片時已經與他拍攝的這些對象

發生了不平等的關係。可他還在以一個與鄉村生活達到認同的藝術家自居。其實他只不

過索取到了他想要的東西,從最終的結果來說,他無助於也無益於他人的生活。

攝影界的第三種病,是許多攝影家懷有一種濃重的莊嚴偉大的情結。也許是這個國

家的歷史過於博大精深的緣故,也許是我們的攝影家們過於的匹夫有責的緣故,也許是

我們的思想意識形態一直在宣傳教化的緣故,攝影界一直在堅持著一種美術界早已放棄

的美學,即一直在鼓努為力地表現一種莊嚴偉大的虛幻感覺,以至於這種表現本身構成

了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和有史以來的愛國主義精神聯繫在一起,成為官方攝影評判和傳

媒最喜歡使用的標準。它是愛國的,表現了祖國的偉大,山河的壯麗;它是一種超越了

個人經驗的胸襟,因此有更高的境界;它具有豪邁的氣概和莊嚴肅穆的精神氛圍;它表

現了人民熱愛祖國的豪情,你敢懷疑它的正確性?你敢說它不好?

  這種攝影作品基本上是一些風景照片,它主要的影像就是拍長城、拍黃河壺口大瀑

布、拍長江大峽、拍黃山、拍西藏高原、拍內蒙草原、拍天安門、拍人民英雄紀念碑、

拍北京城的國慶節夜景,或者是拍上海的那座新起來的弔橋或者是拍安塞的腰鼓。總之

,他拉出來一個氣勢磅礴的架式,以表示這個國家的偉大和人民的有力量。他們都是一

些內心挺嚴肅的攝影家,他們起早貪黑,披星戴月,吃大苦耐大勞;他們帶著一大堆貴

重的器材風餐露宿,爬到長城那些最危險的地方去,選取角度等待日出或者是日落時分

,想把這堵牆拍得歷史悠久,或者是災難深重,或者是偉大而且輝煌;他們乘遊客稀少

的時候趕往圓明園,在那幾塊恥辱的石頭旁布滿燈光拍來拍去,內心還一團悲憤深沉有

一種百年蒼桑之感。這些攝影家的最突出的表現是特別具有歷史使命感,就像一群健美

愛好者一樣,喜歡把好不容易練出來的健子肉賣弄給別人看,以示他的肉比你的磁實!

  問題是這種強努出來的或者說純粹就是幻想出來的偉大莊嚴的感覺太空泛了,它缺

乏足以引起我們深味的內涵。從其精神價值來說,它不具有建設性,更無補於人民的身

心健康。這一類影像給人的感覺基本上類似於那些經常出現在電視台組織的大型文藝晚

會上的歌手們唱的那些似乎氣很足的歌,仔細聽一聽,全是些類似於大躍進時代的嘹亮

口號,「啊……,長江!」,「啊……,長城!」, 「啊……,黃河!」,「祖國啊,

母親!」,滿口都是一些毫無實際內容的大話,根本不著邊際。說透了,只是一口氣,

氣一泄了就沒戲。它引發人們一種不著邊際的自豪感或者是老子天下第一式的虛妄和傲

慢,僅此而已。它並沒有像人們提倡的和那些攝影家想像的那樣能夠喚起人們的愛國熱

情,也沒有使人充分地感受到其中有什麼值得汲取的精神力量。它實際上是構成了一種

虛假的美學指標。國內所有的攝影評論和評獎活動直到現在還在鼓勵攝影家們追求達到

這種虛假空泛毫無實際內涵的美學指標。這種鼓勵帶來的一個惡果就是,它使攝影家脫

離了內在體驗的軌道,從而使他的攝影成為完全外在於他個人判斷的一種功能性的活動

。攝影家事實上是在按照一種國家主義的美學指標來行動和工作,他自己的內心已經被

這種虛假而空泛的愛國主義教育抽空了,代之而來的是一種莊重偉大的幻覺。他所有的

攝影活動和影像都是受這種幻覺指引的結果。由於攝影家都放棄了(而非超越了)自己

,所以這種照片成為類型化的影像,而且從50年代末直到今天,看不出有多大變化。攝

影家在這種成為一個套路的影像中迷失了自己,喪失了個人的良知和判斷。就像那些以

唱這類歌曲為業的歌手那樣,只有一條好嗓子,而沒有一個健全的腦子。攝影只是他表

現自己臣服於他人的一種獻媚的姿態,或者是一種用自己的存在與別人的需要進行交換

以獲取豐衣足食的手段。攝影根本就不是他選擇的一種聲音和語言,他還在這裡說什麼

攝影?

  攝影界的第四種毛病,是越來越多的攝影家熱衷於製造一種造作的撒嬌式的優美圖

像,並且倡導和實踐一種十分簡單化和庸俗化的攝影美學。這種狀態在今日的中國攝影

界蔚成風氣而且已經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這種攝影姿態的成因有多種。一方面是國內

一些八流美學理論家對美學進行了一番十分簡單化和庸俗化的理解,並且通過傳媒和我

們的教育將這種理解廣泛擴散開來,對人們的價值判斷產生了不容低估的影響。他們認

為所有藝術都要表現什麼「真、善、美」,而他們所謂的「美」的事物基本上屬於一種

非常表面層次的能夠引起人的生理愉悅快感的事物和形態。我們的攝影從來就缺乏面對

真實的勇氣和行動。其實他們並沒有想到即使從經驗的角度來說,所有「真」的事物幾

乎都是醜陋的,關於真實的體驗從未給予人們什麼美好的感覺。而「善」也不過是一種

「應該如此」的倫理禁忌;「美」更只是一種內心幻覺。人們喜歡「美」是因為我們從

未到達過這樣一個境界,是因為它永遠是極遙遠的一個所在。美只給人希望,但它迴避

了許多人生實在的苦難。從這個角度來說,提倡美的表現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給人以

生活下去的信心,它恰恰表現了人們面對生存現實時的那種惶恐、迴避和無望。

  另一方面,潛在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學標準,特別是宋元以下,主陰柔的一流發

展成為文人雅士的一種特定的審美趣味,在那種貌似優雅清高的風度之中,是一種女性

化的手無縛雞之力的虛弱,同時也是一種沒有勇氣面對現實的低能。從那些執一柄扇子

握一卷古書成天混跡於勾欄瓦舍與妓女們吟詠酬唱的古代文人,到今天那些動不動就滿

嘴噴著文化挽著蘇小小在外灘上來來回回作文化苦旅狀的大師,和那些在《讀書》雜誌

上貌似正經君子一般成天賣弄那點兒無聊學問的學者教授,都是一路貨色。想想南宋,

想想晚明,想想民國,看看當今,這等無聊文人的這點兒不成大器的小趣味都是一脈相

承。什麼人約黃昏,霧裡看花,小橋流水,落葉寒江;西施、黛玉必成天病病歪歪才有

姿容;北京衚衕必這麼永遠破舊下去才不失古都的文化風貌。瞅瞅那些掛曆、三十年代

的月份牌、八、九十年代港台及大陸的那些聽來渾身綿軟乏力的流行歌曲,都是一個路

數。再翻一翻僅有的那幾本中國攝影的權威雜誌,這種顧影自憐式的自以為優雅無比的

攝影小品比比皆是。

  第三方面,可以說與「四月影會」以後攝影觀念的轉換有一定的關係。「四月影會

」打破了往日那種政治利益和權力統馭藝術的唯一形態和格局,建立起了申張個性,充

分表達攝影家的內在經驗的攝影美學,使中國攝影部分地擺脫了專制主義統馭下的廉價

的工具性,賦予攝影以自在的位置和新的發展可能性,這是它功不可沒的地方。但是,

這種美學不幸的是落入了一種純然表現個人么秘化感受的趣味至上的境地,而且成為一

種恐懼和迴避現實境遇、沉入個人夢囈的貌似優雅的萎縮姿態。由於這種沉入個人情感

層面的小情趣無損於權力階層的利益,也就是說這種照片拍得再多也不會出什麼事兒,

因此這種姿態的攝影美學在經歷了長久的政治功利需要及策略的壓抑之後的70年代末80

年代初,得到了極大的縱容和發展。它基本上成長為一種個人懷舊式的藝術理想和寄情

托思式的顧影自憐。這已經和一個退休老頭整天在家裡養些花花草草沒有什麼兩樣了。

這一類的攝影家們整天扛著相機,出沒於各地的風景旅遊區,「愛上層樓,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我們的傳播媒體也在後邊推波助瀾,各種評獎活動不斷將那些足以

使人們感到迷迷糊糊的優美無比的照片推出來,什麼戴望舒的《雨巷》,什麼一條小船

,什麼西山紅葉,什麼荷塘月色,什麼海邊拾貝,成為這些攝影家著力營造的一種個人

幻覺和十分小家子氣的個人趣味。郎靜山和陳復禮在一個時期內成為這一類攝影家敬慕

的大師。那些整日里寫些「藝術表現美」的豆腐文章的發燒友表現的「心靈」和「美」

不過就是這麼一堆玩藝兒!而一些攝影批評家也在那裡一臉正經地評頭品足,說這些照

片如何如何含蓄,如何的有「意境」,如何表達了「藝術家的真情實感」。總之,這種

朦朦朧朧足以使你浮想聯翩的畫面成為所謂「攝影表現美」的標準範式。「四月影會」

中的幾位專門拍攝風景小品的攝影家,與當年朦朧詩同步追求的那種非常個人化的小情

趣小韻味兒,啟發了無數追隨者,感動著那些不願正視或者是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正視

現實的人們,使那些樂於幻想的人們找到了一個夢遊的家園,藉以逃脫現實的不幸及喧

囂。

  隨著商業生活的不斷發達和西方及港台生活方式的進入,中國老百姓在情感層面上

的表現越來越像快餐一樣模式化,理念層面的思想被徹底放棄,個人的一點兒覺受和傷

感都被無限地放大和誇張。人們變得空前脆弱和容易傷感。誠摯的情感已經離人們越來

越遠,可關於情感表達的儀式卻越來越複雜。重要的已經不再是情感本身而是儀式本身

。攝影於是出現了與這種流行的趣味--化妝、服飾、談吐、點歌、手勢等等相一致的

東西。高調的處理,柔焦的濫用,模仿明星而做出來的哀怨型、青春型、洒脫型、職業

女強人型等等型號的造型處理隨處可見。更具代表性的是那種(在美術界被稱作「艷俗

藝術」)以極為奢華的方式表現出來的低俗濃艷的優美和虛假的高雅趣味,在雨後春筍

般出現的影樓和婚紗攝影中充分地體現出來。優雅的婚紗、禮服、仿貴族化和星級旅館

化(公共場所?)的居室、兩瓶裝涼水的XO酒瓶、好不容易才拿出來的拉小提琴的架式

、臨去一瞥的明星式媚眼兒、一身的珠光寶氣、表演出來的溫情脈脈和誇張的化妝,等

等,代表了中國人的一個夢境中的生活指標。攝影通過它獨一無二的技術手段滿足了人

們這種做作的情感表達需要,同時還推波助瀾,一會兒柔焦,一會兒仿舊做棕調,一會

兒高調,如同電視上的MTV一樣,女人總是一天到晚的情變失戀憂傷哀怨,一副得了絕症

不久於人世的表情;男的則總是紳士派頭,香噴噴的,在那裡作呵護狀、情種狀。攝影

就像一劑春藥一般在生活的一旁助興,滋養著這些嬌柔做作的影像,使人們在影樓里得

到一張明星式的面孔,得到夢中一樣的美好感覺。放眼望去,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

這種幻覺中的美好世界中千嬌百媚,撒嬌放嗲,人人都在撒嬌,人人都似乎變得弱不禁

風,惹人憐愛,失去了關於生活的真實判斷。而這種矯柔做作因為具有像鴉片一樣使人

沉入個人美好幻覺的功能,因而無害於社會,而且還可以作為安定祥和太平盛世的表徵

受到各種滋養和鼓勵。這些優美無比的照片如瓊樓玉宇,如空中樓閣,它經過90年代興

徑。作為一個攝影家,如果你對此毫無自覺和省察,如果你不是出於一種明確的判斷而

從事這種工作,那麼你無疑如一個幫凶在助紂為虐。

  像世界上的每個國家一樣,這也是一個充滿了問題的社會和國家。可是每個人都沉

入自己那一點兒小情趣之中,滿世界都在做夢。人們生存的真正狀態是什麼?人們在微

笑的一座城市中找不到一個真正的朋友;新婚的夫妻坐在裝飾如星級賓館的房子里,在

那張風情萬種的婚紗照片之下協商離婚和瓜分財產;在彷彿貴族一般的優雅禮節中人們

都在精確地計算著自己的利益得失;電視上總是一些活蹦亂跳錶情和說話十分誇張、而

且肯定要背著一隻雙肩背包的更干更爽更安心的少女們;總是一些住在寬敞乾淨的大房

子裡面用碧浪用舒服佳用摩托羅拉呼機呼叫丈夫的永遠微笑而且步履輕快的少婦;大街

上不斷晃過一批批使人目眩頭暈的攜帶著艾滋病病毒的可疑美女;還有那些吃肯德基吃

麥當勞吹泡泡糖的像塑料製品一樣的孩子們。

  這一切十分的優雅,過度的美妙,使人們陷入一種不切實際的幻覺狀態。我們寧可

相信這種虛擬的圖像,而不再相信和關注我們的正在經驗著的現實生活了。這種時刻我

們回過頭來想一想,攝影都做了些什麼?

劉樹勇的很多文章都非常逗 例如--- 你老去西藏幹什麼???

值得一看


謝邀

既然題主說到進階,那麼很多書其實都已經不在攝影的主題內,也不一定是書,可以是文章。

特別要說明的時候,在這些書中,我們去閱讀的目的有可能不是為了獲得那種觀點,因為那些觀點可能已經過時或失去立論的語境,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價值,最重要的還是學習思考的模式與認識過去。

下面我就從易到難推薦一些我目前能想到的理論書籍和文章。

《論攝影》蘇珊 桑塔格

《明室》羅蘭 巴特

《前衛與媚俗》格林伯格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本雅明

《作者已死》羅蘭 巴特

《反對闡釋》蘇珊 桑塔格

《Thinking It Through》Kwame Anthony Appiah (現代哲學入門,這本比較通俗易懂,目前好像只有英文版,但是並不難讀)

不得不感嘆有時候好東西也會是廉價的,這本書當時我從Amazon只花了一塊錢就買到一本二手的...

在想這賣家是不是上帝派來拯救愚蠢人類的(笑)

《西方哲學史》 羅素,如果英文閱讀能力比較弱也可以讀讀這本...

肯定會有人問為什麼我就拍幾張照片還要去讀哲學..

嗯,其實你看看很多攝影大師都是哲學家來著,杉本博司啊,古斯基啊,托馬斯魯夫這些人...

另外其實現在看紀錄片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很多好的紀錄片看完之後基本會讓你的眼界提升好幾個Level.

由簡到繁推薦幾部:

BBC:

《人類星球》

《地球脈動12》

這兩部看完我覺得你應該就不太會再拍糖水片了吧,你會發現社交網路上的很多所謂的「大師」作品贊多隻不過是因為拍的那些東西要麼他沒見過,或者你沒見過。(笑)

國家地理:

《宇宙時空之旅》

唉這個沒得說,十三集看完勝讀十年書,內容太多太密集。要是仔細看下來會改變三觀的。

Ron Frankie

《天地玄黃》

《輪迴》

神一樣的紀錄片,兩部一句旁白都沒有,一句都沒有!

但是看完你會五體投地。

這個紀錄片所有的畫面都是用70mm膠片拍攝,什麼概念,大概8K... 因為不需要翻譯任何東西,建議買藍光回家看。

看完這個你會在很多鏡頭中找到一些大師的影子,比如古斯基的很多作品,以及一些行為藝術與民間藝術。

總之這兩部強推...

Youtube或者Amazon上都有高清付費版... 快科學上網

能看完這些就已經很不錯了,快去吧騷年們。


之前也有朋友讓我幫忙推薦攝影書,但是我推薦了書卻面臨沒能看到的「囧」境——「攝影書價格高,每本都買不現實啊。上哪裡找這些書看呢?!」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次不推薦書,而是推薦一些看攝影書的渠道。

個人覺得,無論是想了解攝影還是做攝影創作,看攝影書是必不可少的,不僅包括理論類的攝影書,還有很多的攝影畫冊。尤其是攝影畫冊,不僅使作品的觀看能更直觀地呈現、不拘泥於網路圖片的小尺寸,同時可以感受到藝術家對作品系列的整體思路與編排。

線上看書

首先為大家推薦幾個國外可以看原版畫冊的網站,包括書店、出版機構和藝術機構:

1.Photobookstore

一個書店,網站上每本售賣的書都有相關的翻書視頻。

網址:http://www.photobookstore.co.uk

2.Selfpublishbehappy

一個出版機構,他們的網站上有每一個出版物的介紹和部分頁面。

網址:http://www.selfpublishbehappy.com

3.Japan Asia

主要經營亞洲、尤其是日本的畫冊,每本書都能在網站上看到一部分的畫冊頁面。

網址:http://www.shashasha.co

4.Foam MagazineFoam

歐洲當代攝影界最好的博物館之一,同時致力於出版自己的攝影雜誌 Foam Magazine ,並且在網站上可以看到完整內容。Foam也有藝術商店,上面同樣有各類攝影書和雜誌,另外還售賣攝影作品的單頁印刷品,方便更多人以較低的價格收藏。

網址:http://www.foam.org/magazine/

除此之外,「三影堂教育計劃」公眾號從去年6月份開始設有[壹冊]欄目,目前為大家推薦了國內外藝術家的32本畫冊,大家在每一期的翻書視頻中可以完整看到畫冊的每一頁內容。

線下翻書

1.在攝影或藝術機構
國內的攝影或藝術機構,都會有不同數量攝影書的館藏以及部分對參觀者的展示,國內的除了三影堂(北京和廈門),還有瑞象館(上海)、穀倉當代影像館(蘭州)、越眾歷史影像館(深圳)、成都影像藝術中心(成都)、浮圖網(廣州) 等等。
在展館所在生活的城市的朋友要記得好好利用當地的資源哦,沒有的話出差旅行路過的時候也可以去看看。

2.在圖書館
目前在國內設有專門攝影類的圖書館很少。三影堂圖書館在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二層,近6000冊攝影圖書對公眾開放。

另外,大家不妨在自己所在城市的公共圖書館挖掘一些圖書資源。如廣州圖書館的八層有各種

藝術和設計類的外文畫冊,其中攝影的畫冊也有兩大書架呢。

3.在書店
攝影書主題的書店在國內也很少,這裡推薦幾個:
Closing Ceremony:這個深藏在上海法租界弄堂里的獨立攝影藝術書店成立於 2015 年。書店如其名,創始人袁小鵬和一萬曾在訪談中不屑地表示已經做好「隨時倒閉」的準備。上海的朋友可以趁書店還在常去轉轉(地址:上海靜安區烏魯木齊中路15弄5號邊門),他們也有做一些攝影出版物,網站可見(http://www.samepaper.com)。

三影堂藝術商店:在北京和廈門的三影堂均有,北京藝術商店更關注獨立出版物、收藏級的藝術家手工書、以及與日本amanasalto公司合作製作的鉑金限量收藏級攝影書。廈門藝術商店面積為北京藝術商店的三倍,除攝影類書籍之外,另有少量建築、設計、電影類書籍。除了國內的攝影書和三影堂出版物,很多國外的畫冊,包括外版攝影書、日本攝影書等也可以在三影堂的書店看到並且買到,其中很多是是限量簽名版本。

在國外,如在法國,攝影類書店還是可以找到一些的,具體搜文章《去巴黎,逛攝影書店 》,或知乎問答「巴黎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攝影書店和攝影畫廊」,上面都會有一些法國攝影書店的推薦。

4.在畫廊
與其說在畫廊看攝影書,還不如說在展覽上翻閱攝影書。無論是攝影畫廊還是更廣泛的藝術類畫廊,只要它展出的是你感興趣的攝影展覽,在展覽同時可能就會伴隨在相關攝影書籍的展出。如展覽《時代映像:1960年以來的英國攝影》在國內外各地巡展,現場除了400件珍貴攝影和錄像作品,同時展出不少作品相關的攝影畫冊。

當然,你也可以關注一些書展,包括大型書展上的攝影書,如各地的國際書展;或是大型攝影展的攝影書展單元,如「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上的「阿爾勒圖書獎單元」;亦或者是以攝影書為主題策劃的展覽,如2015年尤倫斯展出的「中國攝影書集」以及在英國展出的「來自中國的50本當代攝影書 2009-2014」等。

最後想說,這篇攝影書尋閱指南,主要是方便大家從各種渠道觀看攝影書。如果你還有其他推薦的方式,歡迎留言!


推薦兩部 喬·麥克納利 的書:『瞬間的背後』『熱靴日記』。

『瞬間的背後』綜合介紹了各種攝影技巧,而後一部『熱靴日記』主要講了閃光燈的使用方法。這兩本書可能是我有限的履歷中遇到的最好的兩位老師。人民郵電出版社引進,裝幀印刷質量很不錯。


介紹四本關於人像的書(19p)攝影用光創新教程,造像之術,人像攝影的52項創意修鍊,創意自拍攝影。 - 左坷的文章 - 知乎專欄

知乎專欄

關於《我要成為專業攝影師-106個攝影關鍵問答》的介紹。Zack Arias - 左坷的文章 - 知乎專欄

知乎專欄

20世紀攝影師的百科全書 Photographers A-Z - 左坷的文章 - 知乎專欄

知乎專欄

馬丁舍勒(Martin Schoeller)的肖像畫冊 - 左坷的文章 - 知乎專欄

知乎專欄

作為荒木經惟粉絲的收藏-書評 - 左坷的文章 - 知乎專欄

知乎專欄

20160602四本攝影書開箱和評論 - 左坷的文章 - 知乎專欄

知乎專欄


《世界攝影史》顧錚

《這就是當代攝影》夏洛蒂·科頓

《照片的本質》史蒂芬肖爾

《明室》羅蘭·巴特(許琦玲譯)

《攝影理論歷史脈絡與案例分析》希爾達·凡·吉爾德 海倫·維斯特傑斯特

不知題主的進階指的是什麼程度上的進階,上面的書可以說是偏入門的理論性書籍,但是對於關於攝影觀念的「進階」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價格都比較便宜,如果有錢可以再買一些畫冊,至於買什麼就看你對攝影史哪一段比較感興趣了。


瀉藥~~

首先「攝影書籍」的概念有兩個維度:1理論上的;2實踐上的。

理論維度上的有兩種類型:「攝影史論」和「攝影評論」。

實踐維度上的也有兩類:「攝影教學」和「圖片賞析」。

需要看哪部分的書要看個人興趣,沒有固定的套路,都有「進階」的效果(俗稱提高思想)。

每一類暫時拿一本書作為例子,因為如果不做深入研究的話,感覺能看一本書效果就非常好了。之後碰到好的書會慢慢更新。

理論維度

攝影史論

《攝影師之眼》 約翰 薩考斯基

看到好多人推薦蘇珊 桑塔格的《論攝影》,這本書非常好呀,但是感覺進階來讀有點深,會摸不著頭腦。我個人的經歷是第一次讀其實沒有讀完,有點枯燥(我比較弱)。

於是推薦另一本書,約翰 薩考斯基的《攝影師之眼》。這本書非常簡單,介紹了好多攝影師的作品,而且比較有邏輯體系,看起來不費勁。字兒也不多,全是畫~~~很快就能看完。

這本書長這樣

攝影評論:

《自動對焦:當代攝影中的自拍照》 蘇珊 布萊特

這本書是我偶然在大學圖書館發現的(感謝萬能的北京大學圖書館),一開始以為是一本技術類的圖書,翻開之後嚇一跳,是一本fine art攝影的評論書。裡面介紹了若干位藝術家的自拍。對於圖像的功能,圖像表達以及攝影史都有涉及。

讀者一般會被書名誤導,感覺是一本技術書籍,但是內容絕對驚艷,裡面圖片的排版也特別舒服。

這本書長這樣

實踐維度

攝影教程:

《商業攝影大師班》 丹尼斯 薩維尼

看上去又是一本俗的不行的教你怎麼拍照的「老法師」書籍(怎麼攝影書都這樣啊),但是裡面的內容又是特別厲害那種。這本書沒有從攝影技術的方面思考,而是從思路的角度讓讀者思考技術。甚至在與客戶的交流上提供了參考,所以對於進階來說也許非常有用。如果考慮到攝影進階這一步的讀者,應該攝影技術遇到瓶頸之類的,這本書非常合適。

這本書長這樣

圖片賞析:

《未來ちゃん》 川島小鳥

其實所謂的圖片賞析,基本意義就是看畫冊。

這本畫冊一定不會陌生的,就是那個丑萌丑萌的小孩,我也是旅行時候無意當中看到這本畫冊的原版,真正翻開畫冊裡面發現其實不像微博上發的那些搞笑的圖,川島小鳥還是有很多東西想表達的,當然內容非常有趣,還挺推薦的。

看畫冊會上癮的,開始看畫冊就會知道,什麼相機鏡頭什麼什麼的器材黨都弱爆了,一書櫃畫冊的價錢差不多二環里幾個廁所了。所以,千萬別入坑。

進階不但可以看攝影畫冊,還可以看各種繪畫畫冊。 總之畫冊超級超級好玩,但是超級貴。而且真正好的畫冊一般我們見不到,需要出去旅行時候在各種小書店淘,超級有趣的經歷。

這本書長這樣

最後的裝逼時刻:「進階」的概念太大,每一次想進步都覺得之前很幼稚。之前看到設計師的讀的書覺得非常有趣,搬到攝影上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第一階段:《紐攝》《ps教程》《攝影雙修魔法書》。

第二階段:《論攝影》《世界攝影史》《觀看之道》

第三階段:《頸椎病康復指南》,《強迫症自我恢復》《心臟病的預防》

第四階段:《謝謝你折磨我》《平凡的世界》

第五階段:《如何掙錢》

第六階段:《活著》


大家說了好多,我來扯一點沒用的。

我高三時候,化學老師說過一段話。

「高中化學,想考的好,背的書再多,做的題再多,都沒用,最關鍵是要悟,高考化學千古無同題,你悟到了,就過去了,悟不到,你就一直停在這裡。」

現在回顧最初開始學攝影的兩年,感覺當時的自己就是,還在門口瞎晃悠,連門都不算進。再到後來,覺得自己有點想化學老師說的樣子,開始悟到一點點什麼東西了,引用李濤老師的話,把握了攝影中的「藝術通感」。

印象最深的一次,看到某個求車牌號的帖子,一樓給了一個動圖,我當時看到就覺得,這個圖出處應該不是小黃片,因為小黃片一般給不了這麼「正確」的構圖和影調。結局亦然。之後反思自己是怎麼看出來這個不是小黃片的時候,就有一種,「悟」的感覺了。

希望題主好好享受這個過程吧。?

————————————————————

附一張近期拍的片子,溜了。


談談我自己的經驗吧。

從入門開始的話,可以看《數碼單反攝影聖經》雷依里,中國青年出版社。這本書詳細介紹了攝影的ABC知識,很適用。基本看完就不再是只大菜鳥了。

之後,想進一步深入的話,推薦《攝影構圖聖經》雷依里,中國青年出版社,《理解光圈》陳知明,機械工業出版社,《旅行攝影聖經》張千里,人民郵電出版社,《光與鏡頭》羅伯特.希爾斯,世界圖書出版社。

在進一步,可以看看《攝影師的思想》邁克爾.弗里曼,人民郵電出版社,《非凡視覺》《攝影的藝術》人民郵電出本社,《攝影的真諦》保羅.希爾,浙江出版

這些書看完了,對於攝影應該算是個中高選手了吧。當然要積極實踐,紙上談兵是沒有什麼用的。


直接上書。 想要電子書的童鞋私信我

跟前面一樣:《明室》

作者: 羅蘭·巴特

原作名: Camera Lucida: Reflections on Photography

《明室:攝影縱橫談》分為上下兩篇,有照片的特性、難於歸類的攝影、以感動為出發點、攝影師、幻象和看照片的人、被拍照的人、看照片的人:趣味混亂、攝影如奇遇、不受拘束的現象學、二元性、「STUDIUM」和「PUNCTUM」、「STUDIUM」、傳遞信息、繪畫、出其不意地拆除照等。

《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上)》《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下)》

作者: 學院 / 攝影 美國紐約

上下兩冊,上冊近似於知識普及,而下次則從各專業攝影進行詳細介紹.應該說這套書是入門和膠片攝影的最棒的教程.

《A?亞當斯論攝影》

編著: 謝漢俊

推薦理由:A?亞當斯(Ansel Adams)是美國的一位傑出的藝術攝影大師,也是一位著名的攝影教育家和攝影寫作家,在國際影壇上享有崇高的聲譽。在他一生中,出版了數十種攝影著作和攝影作品信要。到了晚年,他又重新編寫了一套《A?亞當斯攝影新叢書》,這是他幾十年攝影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書中談的實際上是攝影中各個方面的問題,而且很有獨特的見解。

《觀看之道》

作者: 約翰·伯格

就對藝術的刺激與影響而言,約翰·析格的《觀看之道》是罕有匹故的。這本談論藝術與社會之關係的小冊子初版於1972年,基於英國BBC同名電視系列片寫成。全書包括7篇文章,其中4篇,圖文並用;其餘3篇,純用影像。每篇文章討論一個主題,諸如:藝術與政治,女性作為觀看的對象,油畫自身的矛盾以及廣告與資本主義白日夢。30多年來,這本書激起的爭論歷久不衰,其觀點幾成此一領域的常識。

《論攝影》

作者: [美] 蘇珊·桑塔格

《論攝影》桑塔格深入探討攝影的本質,包括攝影是不是藝術,攝影與繪畫的相互影響,攝影與真實世界的關係,攝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攝影表面上是反映現實,但實際上攝影影像自成一個世界,一個影像世界,企圖取代真實世界。

《攝影大師對話錄》

作者: 法蘭克·霍瓦

本書是14位攝影大師對攝影本質的思辨,這些嚴肅的問題卻是以輕鬆的對談方式書之,由於訪談者霍瓦本身也是一位攝影名家,對他所心儀的攝影家做過認真的觀察和思考,而且曾有志寫作,比別人多了一份對語言的敏銳,因此總能針對各家的風格,自不同角度切入。

《當代攝影大師
作者: 阮義忠

阮義忠先生現生活在我國台灣,他在攝影理論研究方面,有著相當深的造詣,本身又是台灣著名攝影家之一,本書參考數十本國外攝影名家專集,以親切活潑的筆調介紹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絲、寇德卡……等二十位傑出攝影家的生平經歷與影像風格,生動的妙喻和精闢的引文穿插其間,倍增可讀性。

轉自:攝影書單推薦 - 知乎專欄


大一時候老師推薦的,字丑,雖然我自己也沒看完。


哈哈哈 對於樓上部分大神我只能說 ,呵呵哈呵!這些理論書也就只能對寫論文和把攝影當成一門理論學科搞學術研究有用,在把設備玩轉,並且在商業領域受到認可之前,大家還是更需要工具書而不是理論書的,畢竟在金主和普通觀眾面前,B格是用作品裝出來的而不是叨叨叨叨出來的。

題主說求一些進階的書,我認為不能理解成題主攝影術已經大成,需要對自己的職業更深一層的存在及其過往發展做一些哲學思辨,而是題主想提高自己的攝影技術本身!

好了我來推薦幾本真正有用的書:

書不在多,實用才是硬道理,這是我看過的書里最實用的幾本!

---------------------------------------------------------------------------

首先是趙嘉的愛攝影工作室的2本良心書

1:一本攝影書----------------啟蒙教材,包含部分紐攝的基礎技術內容和更貼近現實環境的實踐內容,講得很細很細,從入門到職業,語言上從不裝B,一語道破真諦,一般人都能看懂,就是這本書的魅力。

2:攝影的骨頭----------------專業的後期流程,讓你見識到真正完整規範的數碼照片後期-沖圖-管理流程是什麼。內容幾乎涵蓋了整個數碼後期過程中你所需要的一切,無論是135相機,中畫幅數碼後背,還是金寶技術相機,無論是Lightroom還是Capture One,無論是直方圖,色空間,曲線,色彩還原等等都很細膩的講給你聽。可以說是對我幫助最大的書。

--------------------------------------------------------------------------

麥克納利的一系列書,不知道他是誰可以百度

1:瞬間的背後------------這本是麥克納利從年輕時剛入行,到成為NB攝影師的工作回憶,可以說是一本類似「攝影成金」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南,裡面有很多他的成名作,以及拍攝的契機和完成方法,在中國可操作性一般,不過書很精彩,推薦看。

2:熱靴日記-----------如果用尼康機身加尼康閃光燈創意組件,完成任何環境下的任何布光的工具書,可以說是徹底改變了我拍攝習慣的一本書,非常有用,並且學好了可以瞬間讓你的照片飛升一個段位。

3:雕刻光線----------熱靴日記續集,增加了一些新的實踐案例並配上了更詳細的布光策略,推薦買買買!

--------------------------------------------------------------------------------

高等學府教材系類(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

1: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高等攝影教材

這本書雖然貴為高等學府教材,但是實用性杠杠的,幾乎從不故作高深,第一節就想你闡述了專業攝影和業餘攝影的區別。其後的每一個篇章,也幾乎直接和真實的商業拍攝方式接軌。從此路易斯威登的廣告攝影棚構造不在神秘... ...當然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礎原理,這裡也有講到。比如各種鏡片組排列的原理,鏡頭設計者設計鏡頭時遇到的阻礙,如何測試鏡頭的成像質量,MTF曲線的真實含義、膠片的成像原理,每一種膠片的特性曲線有何不同,ccd和CMOS有什麼不同,亞當斯的區域曝光法究竟該怎麼用等等.... ...

2:紐攝

自己百度

---------------------------------------------------------------------------------------

雖然看起來很LOW但是非常實用的兩本人像書

1:怎樣拍人臉

沒錯就叫這個,我敢說80%男攝影師根本不會拍人像,妹子看到你的片子,表面上高興,暗地裡其實想掐死你,因為你是個直男癌,你根本不懂女孩希望自己的臉是什麼樣的,所以看看這本書吧,看完你拍寫真就能見到回頭客了。

2:拍出絕世美姿

原理同上,這兩本書其實都是將實踐經驗總結為理論技法後,授人以漁,非常實用的工具書。

------------------------------------------------------------------------------------------

下面,是關於觀念攝影這個門類的幾本書,馬良大家應該都認識,但是他的作品屬於哪個門類估計沒幾個真正了解的,對於觀念攝影這張用傳統攝影突破到藝術領域的窗戶紙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其他的一些推薦

1:多看油畫,尤其是莫奈的畫。

2:牛津藝用人體解刨。

別問為什麼了,我也不知道,總之畫畫越好,攝影水平也就越好,攝影水平上來了,畫畫也更好了... ...

------------------------------------------------------------------------------------------

至於這些書,你可以不用再買了,不是說他們都不好,而是有些已經被涵蓋了,有些則真的很爛,還有一些更爛的,已經送人了... ...

---------------------------------------------------------------------------------------------

如果你真的需要一些理論書。

噹噹搜索

1:奧杜斯特.桑德

2: 保羅.特斯蘭德

3: 亞歷山大.羅欽科

4:雅克亨利.拉蒂格

5:安德烈.柯特茲

6:羅曼.維希尼克

7:布拉賽

8:維吉

9:安塞爾.亞當斯

10:曼紐爾.阿爾瓦雷斯.布拉夫

11:比爾.勃蘭特

12: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13:羅布特.卡帕

14:尤金.史密斯

15:克利斯特.斯特倫霍爾姆

16:黛安娜.阿伯斯

17:羅伯特.弗蘭克

18:威廉.克萊因

19:約瑟夫.寇德卡

20:托尼托尼.喬巴等你把這些人的過往經歷,曠世佳作,統統拜讀過以後,你就已經變成了知乎全無敵,隨後用手機拍一張黑白手扶拖拉機,都能講出「我的鄉愁」的優秀攝影理論家了,然後還請你去乖乖看上面推薦的書,因為你拍片依舊沒什麼長進!



既然題住提到是攝影進階,那麼就不應該將書籍局限於「攝影」這二字。

你希望於提升自己的攝影技術,但是,往往在會使用相機,也就是能熟練操作相機,並且對每一個按鍵都熟悉其功能。這就說明你已經掌握攝影的基本技巧,這對於攝影來說已經足夠了,像那些另類的 ,特殊的技法,大可去百度搜索XX 效果怎麼實現,XX 如何拍攝。度娘會告訴你一切。

掌握相機的操作,使用,只是給攝影提供可能性,並不代表你能創造出好的攝影作品。一個好的攝影作品光是看某某攝影師寫的攝影進階教材啊什麼的就能得到的。

與其說浪費時間去找那些所謂的攝影進階教材,不如了解了解攝影史, 工藝美術史,了解了解藝術作品,多看看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

文學,哲學,散文,美文之類的文學作品對你攝影的提升會有好處。

攝影不是單純的鑽研技法,所有的技法都是實現想法的途徑,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豐富自己的腦袋瓜子比盲目追求技法來的實在。

動動你們的手指贊起來吧


首先,如果你想要申請攝影相關專業,或是一個可愛的攝影愛好者,請一定不要錯過我這次的回答!!

也許你還不知道誰是羅蘭巴特,但我猜你一定或多或少的聽說過結構主義,或是符號學,羅蘭巴特文學與藝術留下了上世紀的混亂與變革之中,為數不多的條理與邏輯。

如果攝影算是一種信仰的話,它有兩本《聖經》,一本是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另一本是羅蘭·巴特的《明室》。

《明室》一書時巴特應《電影手冊》雜誌邀約而寫。巴特在書中甄選了十幾幅當代的攝影作品,其中包括部分攝影大師的作品,如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也包括部分無名的照片。

在書中,巴特不討論攝影師與照片之間的關係,而以觀看照片的人與照片之間的互動關係為考察的中心,構築了自己關於攝影的理論框架。

他把照片的意義分為兩個部分:意趣(Studium)刺點(Punctum)。意趣是指攝影師通過作品向觀眾所展示的,可以理解和交流的文化空間。而刺點則是照片中刺激和感動人的局部與細節。

通過意趣,我們的到了一個大致的氛圍,被圖像的能量拖拽到某個凝固於快門之下的時空中,而通過刺點,我們則在感覺上,感情上,與圖像完成聯通

|《明室》書摘

攝影的本質(如果有的話)只能是「新奇」,攝影的出現就是新奇事物的降臨。

攝影無限制地複製的東西只發生一次:攝影在機械地重複著實際存在中永遠不可能重複的東西。

攝影是絕對的「個別」,是極端的「偶然」,是「某一個」(「某一張」照片,而不是「那張」照片),簡言之,攝影不疲倦地表現的是「時機」、「機緣」和「實在的事物」。

意趣是個過於寬泛的領域,包涵著漫不經心的慾望,五花八門的興趣,前後不一致的偏好:我喜歡/我不喜歡。

照片中的刺點,是一種偶然的東西,正是照片上這種偶然的東西刺了我。(而且也傷害了我,令我痛苦。)

攝影是難以歸類的,因為沒有任何理由能「標出」攝影的各種變故;攝影可能也很想使自己成為一個符號,像個符號似的那麼粗大、穩妥、高貴,那樣就能使它登上語言的高位;可是,要有符號,就必須有標記,由於缺少做標記的要素,照片就成了一種不能久存的符號,像牛奶似的,會「變酸」。

一張照片是三種活動(或三種感情,或三種意圖)的對象:實施,承受,觀看。

我覺得,在「看照片的人」眼裡,可以說,照片實質上就是物體的化學顯現,而對「攝影師」來說,剛好相反,照片是被「暗箱」快門切斷了的視覺相連的。

人像攝影是個比武場。四種想像出來的事物在那裡交匯,在那裡衝突,在那裡變形。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我是的那個人,我希望人家以為我是的那個人,攝影師以為我是的那個人,攝影師要用以展示其藝術才能的那個人。

下過一番功夫以後,我感覺到了他們的雜亂無章,他們的偶然性,他們的隱晦,我感覺到了攝影是一門「不怎麼可靠」的藝術,人和研究喜歡的或討厭的人體這樣一種學科(如果有人想建立這樣一種學科的話)完全一樣。

奇特這一要素得以使我覺得攝影有存在的價值。反過來,沒有奇特性,也就沒有照片。

情感是我不想減少的東西,因為情感是不能減少的,我就想,我就應該把照片化為情感;但是,我們能夠抓住情感的意向性嗎?看到一件東西立即產生情感,或喜愛,或反感,或生懷舊之情,或者感到愜意,這種意向我們能夠抓得住嗎?

我立刻明白了,這張照片的價值(它的「奇特」之處)就在於,它同時顯現了兩種毫無關聯的要素,這兩種要素不同於同一個世界,是不同質的(但也不必一定要到形成對照的程度):大兵和修女。

由於攝影出自純粹的偶然並且只能如此(被再現的總是「某個事物」),——和文字相反,文字的東西可以因為一個字於無意之間起的作用,使一個描寫的句子變成一個發人深思的句子——攝影能立即把成為人種學知識素材的「細節」顯現出來。

喜歡攝影,或是想要申請攝影專業的同學,請一定不要錯過這本書,請一定不要錯過羅蘭巴特。

分割線---------------------------------------------------------

希望大家關注我的專利去DreamSchool讀藝術 - 知乎專欄

我會在專欄中分享更多藝術、院校、專業技能等相關知識!並不定期進行更新!


李濤的《數碼攝影高手之路photoshop》


蘇珊的《論攝影》

「每一張照片都希望被記住」


技術夠了以後,審美就是一個瓶頸了。


安利一塊磚《攝影的藝術》。

從基礎到進階甚至更高級的都涉及。本人攝影業餘愛好者,覺得很受用(尤其是關於攝影哲學、表達方式等)

語言很清晰簡明,沒有什麼廢話。

雖然比較專業的部分,我還並不能看懂。

就比較詳細和全面的一本攝影書 包括擴印和ps 以及器材測試什麼的(這些我都會跳過

裡面有很多作者的或者比較著名的作品作範例

還有一些圖表

買自噹噹


風光攝影的話,可以看一下《等待光線》。

雖然一書的廢話,但是有時候一句說不通的事情就得說一萬句。

「等待光線。」

還有就是多看些影集,這個其實不用買(主要是太貴了),去一些精品書店翻翻就行,一般這些書店都會有一個專門放影集的區域。


我發現推書的沒有一個是職業攝影師,對於攝影這行業來說寫到書上的都過時了,特別是後期技術。能寫到書上的東西肯定不是什麼有價值的乾貨。可以看電影行業的一些書籍,學一下燈光師的那些技能,多看一些雜誌。


個人意見。

入門最好的是寧思瀟瀟的《攝影筆記》,《紐約攝影學院教材》上冊也不錯,下冊就沒必要看了。

要是出去玩拍照的話,張千里的《旅行攝影聖經》兩本很不錯。


推薦閱讀:

剛開始學攝影的話,有什麼建議么?
Adobe 公司的Photoshop Light Room和Photoshop CS分別有哪些特點和區別?
手機像素越高,成像質量越好嗎?
有哪些好的攝影包可以推薦?
你在旅行中拍過最好的一張照片是什麼?那張照片有什麼故事?

TAG:書籍推薦 | 攝影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