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太懦弱么?還是心事太重?
我的兒子今年2歲,平時說說笑笑,打打鬧鬧,很活潑,很招人喜歡,但是孩子對有些事情的表現讓我很是迷惑:
1 孩子特別怕媽媽生氣,有時媽媽和孩子說話聲音稍微大一些(不是生氣),孩子就會很委屈的哭,嘴裡不停的重複,媽媽生氣了,媽媽生氣了,要勸好久2 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從來不爭搶,人家一強硬,他馬上就退縮,包括自己家人在身邊的時候也這樣,而且如果你要是領著他去說理他也不去,反而哭的更厲害。3孩子不是很願意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我作為父親該如何教育孩子,可能問題說的不是很全,大家有問題可以問
說明: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七星灶八仙桌)上擴展了這篇回答的內容:我的孩子是太懦弱么?還是心事太重?
在其中貼了一位用心的媽媽做的書摘,也談了談我自己帶孩子的一點感受。
推薦閱讀這本書:
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 (豆瓣)
內容簡介 · · · · · ·
這本書是為眾多敏感孩子的父母所寫,它填補了敏感孩童家庭教育書籍的空白。家有敏感孩童,也許你還沒有意識到孩子的特質,並為此焦慮不安;也許你意識到了,卻糾結於教育不得法。
本書將為面對問題的你提供幫助:
如何甄別你的孩子是否敏感?
如何從新的角度思考「敏感」這種特質並因循善誘?
作為高度敏感的母親,作者伊萊恩·阿倫博士也建議父母不僅要接受上天賜予的獨一無二的孩子,釋放自己的自責情緒,放鬆心態,從而帶動孩子放鬆,將敏感特質轉化為優勢。
作者簡介 · · · · · ·
伊萊恩·阿倫(Elaine N.Aron)
·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大學教授、心理醫生和作家
·親密關係研究和高度敏感者研究領域的領先者
·一名高度敏感者
·建立了高度敏感者研究網站,已幫助無數具有敏感特質的人實現自我
目錄 · · · · · ·
致謝/001
前言/001
我為什麼寫這本書/001
本書使用指南/001
第一章敏感特質更好地甄別「害羞」和「難搞」的孩子/001
正視孩子的敏感/003
如何發現高度敏感/003
什麼是高度敏感?/005
你的孩子是不是高度敏感?/010
高度敏感對人類物種有何貢獻?/012
為什麼高度敏感的孩子會如此不同?/014
還不能確定孩子是不是高度敏感?/021
幫助高度敏感兒童邁向成功與幸福/024
第二章系好安全帶特別的孩子引發特別的挑戰/032
家長更能影響敏感的孩子/035
契合度——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家庭/036
敏感的孩子需要情緒出口/039
敏感兒童的六件事/040
養育敏感兒童的樂趣/054
第三章不敏感的家長更有福/056
寫給父親的話/057
高度敏感和尋求新事物/058
當孩子與你的個性非常不同時/059
第四章如果家長也是高度敏感者其他家庭成員怎麼做呢?/074
高度敏感的家長從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能夠得到什麼?/076
首要任務——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076
你和孩子都高度敏感的優勢/077
其他家長可以怎麼做?/084
最後的提醒/092
第五章養育快樂的敏感兒童四大秘訣/093
秘訣一:提升自我形象/094
秘訣二:降低羞恥感/100
秘訣三:有智慧的處罰/103
秘訣四:討論「敏感」/115
健康的自我界限/120
第六章一個好的開端安慰和回應高度敏感嬰兒/123
新生兒——如何認出高度敏感嬰兒/124
兩到六個月——如何回應寶寶,又不過度刺激他/129
半歲到一歲:依附關係、步調一致和自我調節/133
步調一致/135
最後的提醒/139
第七章家有幼兒適應改變及處理過度刺激/140
調適變化/141
順利轉換環境/145
過度刺激/145
處理強烈的情緒/146
關於一兩歲的孩子/151
日常問題/153
比較不常見的問題/157
最後的提醒/159
第八章在外面的幼兒幫助他們在新環境中成功/160
害怕新事物、害怕陌生人、害羞和喜歡單獨玩耍的差別/161
為什麼會害怕新環境,如何預防/162
有了新經驗之後/168
面對陌生人時的害怕或遲疑/168
尋找適合的社交場合/172
如果學齡前兒童遇到真正害怕的事情/174
最後的提醒/176
第九章家有學齡兒童/177
學齡兒童——初試啼聲/178
家中的日常生活/179
減少家中壓力/185
第十章幫助孩子享受學校生活及社交生活/192
高度敏感兒童在學校面對什麼?/194
教室的理想氣質/195
家庭教學/195
社交生活與害羞/196
打造愉快的學校生活/202
關心學業表現/204
當孩子受到欺負/206
兒童時期告一段落/208
第十一章敏感的青少年及年輕人讓青春起航的艱難任務/210
前路艱辛/211
和家人相處/216
中學的生存之道/218
社交生活/221
內在生活/225
進入青年人生/226
當孩子徵詢你的意見時/226
你自己的成長任務/229
附錄給教師的建議/230
我無意於冒犯,只是第一感覺,不知道對不對,你和家人,尤其孩子的主要撫養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是不是有脾氣比較暴躁,或者對孩子各種挑剔不滿足,抑或冷漠,不關注孩子。三歲以前的孩子最主要建立的是安全感。在這過程中會有各種敏感期,但持續時間一般不長。三歲以後爸爸的重要性即凸顯。孩子的性格和對事物的看法以及處理方式多有孩子父親教給孩子。多跟孩子一起玩耍、做遊戲(上小學前的孩子以遊戲為主要學習工具),讓孩子多接觸爸爸,孩子都有學習天賦,慢慢會打開心扉的。加油!
我小時候一點都不難帶 因為我一點也不像其他小孩一樣調皮不懂事 也不會耍賴皮 也不跟人家搶東西 被小朋友欺負了從來不反抗 和妹妹玩兒妹妹霸道我從來不搶 默默讓開
但是這種不難帶我現在想到都還是心酸 我小時候這麼"乖",只是因為我媽媽是個脾氣很暴躁的人 她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大聲地罵 或者是扯過來打 我外公脾氣更壞 我想她會這樣也是因為我外公給她的影響吧
我小時候很多事都不敢做 很多事我都害怕 我怕被她罵被她打 她罵人很難聽 所以我一直都很"乖" 不惹事 不調皮
幾句話無法描述 也不誇張 這是會影響一輩子的 我爸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就不和我生活在一起 我家也沒老人帶我 我媽媽一直和我單獨生活 現在您兒子還小 既然您已經發現問題 希望您作為父親可以耐心地引導他 也看看他恐懼的源頭是什麼看完問題我驚呆了,這簡直太像我了。我小時候也這樣,不惹父母生氣,因為父母大部分時間不在我身邊。大部分時間一個人玩兒,喜歡和沒脾氣的小孩玩兒。印象頗深的一件事,就是我從小就內向,我爸媽帶我去飯店吃飯,桌子上十來個人吧,我很想吃雞腿,但不敢去夾,就在座位上扭扭捏捏發脾氣,就是那種很煩躁的感覺,說不上來,心裡著火一樣。。。我爸問我你要吃雞腿,我給你夾?我不說話,搖頭,但我心裡就是想要的,因為矯情我就是說不出口,應該也和我性格有關,太內向。我爸就沒理我了,我又莫名的煩躁起來。
我再說說我學生時期是怎樣的狀態吧。喜歡看書,不會表達,喜歡在網路上說話。以前家庭條件不好,初中被同學校園暴力。高中才有了知心朋友。
說說您孩子吧,我一點愚見。您和您的愛人不要在他面前吵架,對孩子的性格真的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別人一生氣,他可能會害怕,會先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惹得人家生氣。小孩子說不要,其實就是要。更重要的是您的方式。沒有孩子會不喜歡玩吧,您要鼓勵他,讓他主動或者您帶著他去和小夥伴交流,而不是看著別人玩自己心裡難受,表面裝成不在乎。過於文靜是沒關係的,文靜並非內向,多聽孩子的想法,分析想法,支持他去做,讓他有任何愛好都會對您孩子受益匪淺。和同學有個共同愛好太重要了,甚至可以避開校園暴力,不會讓您的孩子落單,這真的非常重要。說出來不怕您笑話,我高中的幾個兄弟,就是因為我喜歡玩英雄聯盟這款遊戲(我玩的很好),找我開黑成為朋友。現在已經五年了,對我很照顧。希望世界上不要多一個和我一樣的孩子。我家兩個女孩,小的剛過兩歲,根據她們一歲半到兩歲半之間的表現和情緒作答。第三個問題,這麼大的孩子根本就不會跟同齡人玩。大寶兩歲半上幼兒園,小寶一歲半上幼兒園,都是在上幼兒園之後才學會跟同齡人玩,上幼兒園前最多是跟著五六歲的孩子瞎跑。第二個問題,她們對那個玩具不夠喜愛,所以不在乎別人搶。因為玩具太多了,所以不會特別鍾愛某一個,而且大人往往選一個不太珍貴的玩具拿出去玩,對孩子來說就是可有可無,當然不在乎別人搶了。第一個問題,孩子並沒有委屈或是被嚇到,他是在發脾氣!發脾氣!發脾氣!因為媽媽大聲說話,或是批評他,他很不喜歡,可又不知道怎麼說自己不喜歡,偏偏大人們又太笨,不懂他的意思,所以氣得哭一場。兩歲是孩子獨立意識萌芽期,孩子開始從心理上「斷奶」,對媽媽的依戀逐漸降低,試圖自己做任何事,於是會經常跟媽媽發生衝突,對媽媽發脾氣。應對方法是:第一爸爸多陪陪孩子,第二對孩子想自己做的事分類處理:能讓他做的事情陪他做,不能讓他做的事要讓他知道原因,有危險的事情要反覆告誡。
這種環境下長成的男孩,將來的確會很懦弱,因為小時候缺乏安全感。
主要還是家庭的問題。小孩的教育,要以平等、尊重為主,封建家長式作風不能有。凡是不能做的,要把道理講清楚,即便覺得孩子太小不懂,也不能非常簡單粗暴地不行,要耐心仔細。解決方法有兩方面:一是跟你家那幾個脾氣大的好好開一個家庭會議,商量下這個問題,然後,該注意的注意,該整改的整改,該少來往的少來往,該斷絕關係的斷絕關係。二是你作為父親,要在這種別人有可能傷害你孩子的時候站出來。安慰小孩子,細心講道理,甚至不是孩子的問題的時候斥責成人,均無不可。最後想強調的是,這種大脾氣造成的後果,不是可以簡單歸結為「小孩子膽子小」、「小孩子不懂事」導致的。這其實是一種傷害,對你孩子人格、心理健康的一種傷害。說得更嚴重點,這種事情的長期累積,甚至比一兩次性侵帶來的傷害更大(這麼類比是不是不太好?)。父母如果不以為意,受傷的始終是孩子。所以我上面,有些字用加粗表示了,看起來好像很嚴重、沒有必要,但是實際上,是很有必要的。關於第一點:不知道孩子媽媽對孩子的態度怎樣?平常誰帶孩子?我猜測是不是孩子媽媽要求比較嚴格或者陪伴孩子較少所以孩子有點缺乏安全感。第二點:我兒子小時候也是這樣的,所以我有一點經驗可以分享一下。通常這樣的孩子膽子有點小,應變能力弱一點,但是沒關係可以改善的。首先家人絕對不要為此指責孩子膽小,強迫孩子去爭搶,孩子會更加抗拒。碰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出面制止,直接對那種野蠻的小朋友說「不可以搶東西」「不可以打人」,這樣一是讓孩子有安全感,知道爸爸媽媽會保護自己,二是起到一個示範作用,孩子慢慢就知道以後自己應該怎麼做了。我知道很多人會說小孩子的問題應該自己解決,但是兩歲的小朋友畢竟還是太小,在孩子感覺到危險的時候家長還是要果斷出手的,把握一個適當的度就可以。制止的時候語氣果斷堅定,態度不能粗魯,家長也不要過度反應,慢慢孩子就會覺得這事挺平常的,自己也能說出拒絕的話了。第三點:不知道孩子周圍的小朋友是什麼樣的,建議家長可以幫孩子選一下,性格不要太鬧,不要有不良習慣,可以比他稍微大一點的小朋友,不要太過刻意逼孩子去親近小朋友。家長可以先跟小朋友玩一會兒,之後孩子自己就會加入了,慢慢玩個幾次之後孩子就會習慣了。另外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去公園 動物園 參加親友聚會之類的,讓孩子多接觸人。父母多陪伴孩子,這種孩子特別需要鼓勵,鼓勵他的沒一點具體進步。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會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吃飯分筷子,拿餐巾紙等。爸爸多帶他去戶外活動,玩皮球滑滑梯抓昆蟲,父親是很好的榜樣,孩子會更有男子氣概。最後一點,家長不要心急,性格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現在做的事情可能要好幾年之後才能看到成果,一定要有這個心理準備。我兒子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性格,四歲多以後變化很大,交了很多朋友,開朗大方了許多,幼兒園跟小朋友發生爭執也能自己處理。以上我說的方法都是自己實踐過的,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家有類似情況。你家裡誰嗓門最大,最強勢,你應該最清楚。下次在他/她吼孩子的時候你得站出來懟回去,一定當孩子面。來幾次孩子就不怕了。親測有效。
從這位家長的敘述來看,孩子敏感、內向、不自信、不善於人際交往,對別人發脾氣有很大反應,尤其是媽媽生氣。原因一方面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孩子不善表達,不能將自己的想法與別人分享;另一方面是家長對於孩子來說過於強勢,孩子的想法沒有得到認同,始終處於被否定的狀態下,慢慢變得不自信。所以才會出現這位家長所說的情況。
特別討厭「孔融讓梨」這個故事。 小時候兩三歲的我跟著爸媽在外地,膽子特別大,見人就喊叔叔阿姨,媽媽上班的裁縫廠里有很多阿姨帶著很多女孩子,於是我就認了很多岳父岳母 哈哈。 後來大了一點被送回老家讀書,先後在外婆家,姨媽家,大娘家,爺爺家寄養,漸漸地膽子就小了,莫名的養成一種什麼也不爭什麼也不搶的性格,每次過年爸媽要回家前都會打電話問我要不要買什麼東西,我每次都會說不要什麼啊,家裡都有啊,其實內心也想要各種玩具啊,但總是想這會不會給家人帶來負擔,會不會給家人帶來麻煩,去堂弟家電視由他霸佔著,因為是他家,來我家電視還是他霸佔著,因為我要讓著他,有時心裡會很火大為什麼我就要讓著別人,可是又會想如果和堂弟起爭執,父母會不會難做人,漸漸地我就成了家人眼中的「乖孩子」,兄弟姐妹們學習的「榜樣」,就這樣一直到大學前家人帶我出去買東西我都不會挑貴的,因為我怕如果我要買的東西太貴,家人會不會為難啊,會不會我的要求太過分啊(其實現在想想那時家裡也買的起) 到了大學就有了強烈改變自己的願望,所以如果我的高中和大學同學有交流就會發現,我給他們的印象很不一樣,高中的我怯懦沉默寡言,大學的我外向樂觀,話嘮。未來性格會怎樣也說不準,現在雖然好多了,但還是怕給人添麻煩,做事太過考慮別人的感受,很討厭自己這種性格,但童年影響太嚴重了。 父母陪伴孩子是很重要的
這個問題在12月6號為止的高贊答案,竟然是兒童教育話題優秀回答者推薦一本書,然後把整本書的目錄粘貼到了這裡。
我不知道目前這個回答,是不是等同於,小孩子問你,「媽媽/爸爸,為什麼鮭魚要從河裡游到大海,然後還要游回來呢?「
然後,作為家長的你,告訴孩子,」孩子,我推薦你看一本百科全書,豆瓣上有這本書中文版的介紹。哦,目錄太多了,媽媽/爸爸就不給你貼了,你自己看吧。「摺疊了吧。我來寫個不是答案的答案,因為我兒子和題主小孩一模一樣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因為我小時候就這樣,而且根據我老公的描述,他小時候似乎也這樣我太能理解我兒子了,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理解,等待,引導但我不覺得這種性格是懦弱的,我們這種人天生對別人的態度更敏感一些,我想我會盡自己的能力,讓我兒子活出他自己
能說你是想多了嗎?才兩歲的孩子,你現在就各種定義!有時候,你覺得孩子是怎麼樣的,他就會成為怎麼樣的!你要打開束縛,面對孩子!你要打開心結,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做一個陽光開朗的人!
謝邀!
孩子出現所謂的懦弱是會有幾個大方面的原因:
一:先天氣質決定他就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寶寶,這樣他們遇到一些小事就會有比較強烈的反應。
二:這位父親應該反思一下孩子的帶養方式,是否給了孩子太多壓力?比如在他做錯什麼事情的時候家長曾經嚴厲地批評他?或者經常性地干涉他做事?使得他獨立性比較差,又情緒敏感。
三:在孩子的社交敏感期中沒有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導致他對他如何進行人際交往並不了解。
出現了這些問題我們首先找到根源,然後對症下藥。如果是先天比較敏感的寶寶,家長在帶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多關注孩子情緒上的細微變化,注意與他溝通的方式方法,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推薦您一本書《怎麼說,孩子才肯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裡面介紹了很多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另外,平時多讓孩子與同齡小朋友交流,學習同齡間的交往方式,開始的時候可以只是讓他觀察,遇到問題的時候多家長不要過多干涉,盡量讓孩子想辦法處理和解決。
這個答案可能略長,孩子的世界是敏感而複雜的,我們必須以極大的耐心和慈愛去理解他們。
在孩子三歲至三歲前,相對於父親來說母親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孩子對母親的存在更加關切。
「我的兒子今年2歲,平時說說笑笑,打打鬧鬧,很活潑,很招人喜歡」
這說明孩子的發展是比較正常的,新生兒即已經有興趣,痛苦,厭惡和微笑四種表情,隨著嬰兒的發展,在成熟和後天環境的作用下,其情緒不斷變化,發展。在1.5到2歲左右時,伴隨自我意識的交往,認知的進一步發展,嬰兒逐漸產生羞愧,自豪,驕傲,內疚,同情等更高級,複雜的社會情感,同時,原始、最初的情緒反應如笑、哭、恐懼等也不斷分化、發展。比如,哭逐漸分化為因飢餓、寒冷、睏倦、玩具被拿走、成人離開、恐懼、驚嚇、成人批評、焦慮等引起的哭;恐懼也由一開始的物理、機體刺激如刺耳的高聲、身體突然失去平衡等引起,發展為漸與知覺,經驗相聯繫,並越來越多地與人際交往、想像,語言相聯繫在一起。
1.「孩子特別怕媽媽生氣,有時媽媽和孩子說話聲音稍微大一些(不是生氣),孩子就會很委屈的哭,嘴裡不停的重複,媽媽生氣了,媽媽生氣了,要勸好久」
嬰兒從出生到3個月,是無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對所有人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此時的嬰兒還未有對任何人(包括母親)的偏愛。
3到6個月,對人有了區別,對人的反應有所選擇,對母親恆偉偏愛,對母親和他所熟悉的人及陌生人的反應是不同的。6個月到2歲,是特殊的情感聯結階段。這個階段,也就是題主孩子這個年齡段,對母親的存在更加關切,特別願意和母親在一起,與她在一起時特別高興,而當她離開時則哭喊,不讓離開,別人還不能替代母親使嬰兒快活。而當母親回來時嬰兒則能馬上顯得十分高興。同時,只要母親在他身邊,嬰兒就能安心地玩,探索周圍環境,好像母親是其安全的基地。這一切顯示嬰兒出現了對母親的依戀,形成了對母親的情感聯結。與此同時,嬰兒對陌生人的態度變化很大,見到陌生人,大多不再微笑,而是緊張,恐懼甚至哭泣,大喊大叫。所以他為什麼特別害怕母親生氣,甚至語氣稍微大一點,他都能敏感地感應的到,因為他知道母親是他的依靠,現階段孩子對母親有著深深的依戀情感聯結,母親的情緒感應,孩子都敏感地捕捉的到,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知道,實際上孩子的發展是非常快的,越大他的社會性體驗和反應就會越發達。所以母親最好是控制和孩子交流的語氣,溫和慈愛,更多的去理解孩子的情緒,積極地陪伴。2.「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從來不爭搶,人家一強硬,他馬上就退縮,包括自己家人在身邊的時候也這樣,而且如果你要是領著他去說理他也不去,反而哭的更厲害。」
嬰兒在頭三年里,雖然主要與父母交往,但事實上也開始了同伴間的相互交往,並在其交往中顯現出嬰兒在交往方式和社會接受性方面的差異。同時,伴隨嬰兒認知能力的增長,活動範圍的擴大,其與同伴交往的時間和數量越來越多,同伴交往在其生活中所佔的地位越來越大,並對嬰兒的個性、社會性發展起著日益重要的影響。
在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摩擦,比如搶玩具,這件事並不是孩子的錯吧,嬰兒重要的特點是分不清物品的從屬關係,往往是我想要了,我就去拿,我不要了就扔在一邊,他們是不懂對錯不分道理的,只是按照自我的需要來做。相反我覺得那個搶別人的玩具的孩子更需要開導,無緣無故自己被搶了,孩子是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的,大人這時就更應該做出合適的舉措,拉著孩子去講理么,嬰兒是不懂的,而比如分享,比如和同伴和諧交流,這些東西是你要教給孩子的。我覺得對方搶玩具的父母更要好好教孩子。3.「孩子不是很願意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
有的孩子在一次與同伴交往中受了委屈,玩具被搶走了,甚至還挨了打。因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從此再不願和小朋友一起玩。我感覺這個問題跟你第二個問題是有關聯的,如果這樣的情形發展下去,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可以暫時讓他獨自玩一段時間,然後再幫他選擇性情溫和,懂得謙讓的夥伴一起遊戲,使他重新產生與同伴遊戲的快樂。同時還要教育他能原諒別人的過錯。 父母應當用滿腔的熱情和極大的耐心,對孩子施以教育,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使他們健康活潑地成長。 父母要體貼關心他,站在他的立場傾聽他的心聲,孩子會親近你,並且改變態度。在溫和、親密的環境里,他更容易脫離自我的恐懼與不安。小孩成長過程,尤其是幼童階段,千萬不要像古代的女兒一樣,養在深閨無人知。沒事帶他出去玩,多接觸人,上至鶴髮老者,小至懵懂抱乳,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他的同齡人。人是社會性動物,肯定要注意社會性。其次,現階段的小孩模仿能力很強,家長的以身作則就曉得尤為重要了,他的很多行為都是有身邊人的影子。最後,不要過分擔心他怎麼樣怎麼樣,說不定是你有問題哦!
今年二十,被媽媽大聲呵責是我感到最難過的事情直到現在沒有之一,同時也最鄙視不好好說理非要增大音量吼叫的人。音量大小對聽者尤其是小孩而言與怒氣值呈絕對的正相關。我知道父母在工作中有時的確需要對不懂事的新人下屬大聲呵斥,但是請不要對孩子這麼做,孩子在那一瞬間會覺得爸爸/媽媽討厭我。
看了樓上很多的回答,我想說說不太一樣的觀點。
我看到很多答主都提到了,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性格造成的影響,大家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性格除了後天的塑造,還有很大的成分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往往孩子的性格是遺傳基因、客觀環境因素、母親孕育的狀態、其它不可預知的因素造成。
如果是這樣的結果,可能父母過多地自我調整,也未必換來孩子本質的改變,即便孩子會變得相對堅強、勇敢一些,但內向的孩子始終沒有外向的孩子神經反射弧短,孩子之間的差異性,是很難靠後天彌補的,對於這個事實,怎麼辦?
我想說的,並不是父母不用教育了,而是父母要正確看待孩子,每一個孩子個體上是有差異的,不同的孩子所擅長的都不太一樣。其實,最需要孩子父母做的是:接納孩子的缺點和不足。
建議了解兒童心理學的知識
並且請專業的兒童心理諮詢師孩子小時候的傷真的會影響一輩子小時候我爸罵我,每次我看見他特別害怕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怎麼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就是不知道怎麼對別人好,不知道怎麼把朋友變成好朋友不知道怎麼談戀愛覺得自己配不上別人別人的一點反應都讓我害怕,怕被他們侮辱,拋棄自卑又脾氣差,社交恐懼怕別人不滿意孩子所有的優點缺點都是繼承父母而來,雖然我很不想承認我像我爸媽,但我發現我經歷的問題他們都經歷過所以,先改變父母的不足,才能改變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先天的偏頗,可能表現在性格氣質上,或者生理體質上。很大程度上是與生俱來的,或與父母遺傳有關,或與娘胎里的發育有關,或與哺育方式和生活環境有關。有一點可以肯定,越是年幼的孩子,受到後天教化的影響越小,所表現出的生理特質和性格特質也就是他越真實和本質的一面。說明您很細心,很關心孩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用擔憂。性格脆弱敏感的孩子往往情緒感知力很強,他會很敏感的捕捉到父母的小情緒,誤以為母親大聲說話是在訓斥自己。也會比較缺乏安全感,不會有攻擊性,與人相處有時候自然會受欺負。這樣的孩子要培養他的自尊心和正義感,在外面玩受到欺負了,千萬不要帶他去說理,會更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因為你帶他出頭的行為,言下之意是在否定他,責怪他懦弱,他們能敏感的捕捉到這一點。慢慢來,平日多鼓勵孩子,尤其是正義的行為要加以肯定,培養孩子的正義感和勇氣,以彌補天性的怯懦。
推薦閱讀:
※小孩不喜歡洗澡洗頭以至於哭鬧不止怎麼辦?
※80後成長中有過父母重男輕女的經歷嗎?如果有,怎樣消除這種陰影對孩子教育的影響?
※老師偶爾的打學生行為是否可以被理解?
※為什麼中國的小孩子這麼喜歡當眾哭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