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放棄引進英國的海標槍防空導彈究竟是對是錯?

在上世紀我們和西方關係密切的時候計劃引進英國海標槍艦載防空導彈彌補艦隊防空,但是因各方原因擱淺,在兵器知識等雜誌上提到正反兩方都有對此事的描述一方認為對我國有利可極大提高我國防空水平和雷達預警水平,另一方認為其表現不佳,不值得引進。依照現在眼光看來,這款武器當時是否值得引進?


瀉藥。第一次受邀,誠惶誠恐。

首先聲明,對於海標槍不熟悉。我從另一個角度回答一下題主。

舉兩個例子。

一個例子:

當年中國準備發展大飛機,

美國馬上就湊上來,

別研製啊,

研發、試驗、定型、生產多折騰啊,

你們現在又沒有那個力量,

猴年馬月才搞得出來啊?

來來來,

我賣給你,

便宜賣。

所以,

當年中國就從美國買了「空中美男子」麥道飛機。

結果是什麼?

結果就是中國大型軍用運輸機長期受制於人,

結果就是中國的大飛機C919今年才試飛成功。

第二個例子:

蘇聯飛天,

美國飛天,

中國也想飛。

找蘇聯老大哥吧?

不行啊,

兄弟,

我們已經不是好哥們兒了。

找美國好哥們兒吧?

不行啊,

兄弟,

這關係國家戰略利益,

不能出讓。

不僅我不能,

歐洲哥們兒也不能。

比如,

NASA就流行一句話:

「假如我的中國同行來這裡,

我甚至不能給他買一杯咖啡。」

好了,

中國絕望了,

只有靠自己幹了。

開始學習,

開始研究,

一步一磕地摸索。

慢慢的有了東方紅、

有了神舟、

有了嫦娥、

有了天宮。

這下好了,

該輪到他們主動找我們合作了。

不過,

呵呵,

對不起,

我們需要謹慎、仔細、認真地考慮考慮。

兩個例子一反一正,

就是想告訴大家,

國防力量買不來,

國家安全買不來,

僅僅靠買,必然受制於人,

必須靠自己啃硬骨頭,自力更生。

中國,當年沒有買這桿標槍,

現在立起了很多「紅旗」,

紅旗61、紅旗7、紅旗9、紅旗10、紅旗16,等等,

家族不斷壯大,

難道,這不是好事嗎?


謝邀

現在看無所謂得失,因為除非英國人把報價里的英鎊直接換成人民幣,不然我們是買不起的。

在短暫的蜜月期里中國軍方和西方國家進行了廣泛且深入的交流。有技術合作也有軍購意向。但在當時國家的經濟條件和軍隊要忍耐的國防政策下,不可能有大筆資金採購西方裝備。尤其像海標槍這種區域防空導彈,還需要配套預警雷達,火控雷達,作戰控制系統甚至可能需要造艘新艦做平台,肯定是天價。想當年美國雷鳥飛行表演隊來華交流,還在飛殲教五(謝知友糾正)的八一隊飛行員看見F-16那露出半個身子的座艙口水都就出來了,可一問價格心裡就有嗶數了。


海標槍這玩意兒是好東西,引進來就是賺到了


放棄引進海標槍 就是短視行為。

首先歐洲不是美國,有香港這層關係在,基本就斷不了聯繫,當年從法國引進的 海響尾蛇,美洲豹,100炮 海豚,海虎雷達,都基本仿製成功。如果同時把海標槍引進了,那中國海軍的區域防空史可以提早20年安,而且海標槍2用,可以做反艦導彈。88海戰,土鱉也不用跑的比兔子還快,如果30年前船用燃氣輪機選羅羅的話,168至少可以早8年下水。


沒引進吧,反正多少有點損失,比如88海戰就只能靠雙37炮防空,擔心被越軍的蘇22突襲而不敢追擊逃跑的越軍戰艦。你說當時哪怕有個海貓這種亞音速防空導彈也好啊,說不定追上去又能幹他娘一炮呢!

海標槍系統畢竟還是一個完善的點防空系統,他最大的缺點是彈的質量不行,如果引進還是能解決一段防空問題的,他怎麼也比雙37強啊。沒引進一是人家不太願意賣,二是咱沒錢。

不過最後沒引進也好,一是沒有把科技樹跟著英國佬點到「頂個球」上,二是獨立自主搞自己的艦隊防空系統。最關鍵的是英國佬自己在馬島演砸了。

當年受的苦多一點,不過今天看是值得的。


老特務在北朝寫過 他人在這就不瞎幫忙搬運了

@kgb1059 快填航空反艦的坑啊!

———————————————以下直接複製的分割線—————————————

衝壓彈的推力曲線多少是有問題的 加速慢,對低空和斜距小的目標更是如此

蘇聯即使是在珍寶島事件之後也沒有對中國實施完全的軍事封鎖 69、70兩年米8、米6直升機整機和零部件都是照常供貨的

中蘇關係破裂之後蘇聯對華武器出口說白了就是緩和關係,防止中國滑入敵對陣營…… 63年的21F13…… 69年珍寶島硝煙還沒散盡,就提出可以用多還的貸款換直升機;還可以易貨貿易…… 尼克松訪華之後中美熱絡起來,馬上間開始考慮輸出殺傷性武器了,前面說的薩姆6就是74/75年的事情…… 80年代初連剛服役不久的米格23ML都暗示可以給……

從71年開始蘇聯又開始提供安24系列運輸機,24/26十年間進口了近百架 75年以後蘇聯還批准了薩姆6和驅逐艦蒸汽輪機動力系統的對華出口,國內的薩姆6就是那個時候進口的 薩姆6要說起來和海標槍的下馬都是有關係的; 通過薩姆6,我國科研機構終於認清了衝壓發發動機不適合防空導彈;薩姆6的固體衝壓都不行,海標槍的液體衝壓響應速度就更不行了

薩姆6就是固體燃料衝壓發動機,70年代中國就山寨成功反覆做了試驗,論文寫了一大堆。 最後結論是,衝壓發動機跟防空彈完全不搭,性能爛得要死。 至於海標槍的衝壓發動機,性能比薩姆6的還要鬼扯,固體衝壓都滿足不了反應時間和機動性問題,更不要說用煤油的了。

海標槍不是90年代落伍,是從一誕生就是落伍的東西,本身雷達系統性能就很差,導致精度很差,吸氣式發動機又嚴重限制了機動性,在脫靶率上就非常吃虧,結果還用個超級小的戰鬥部,連對付好點的飛機都不靠譜,更不要說飛魚在72年就已經投產了。

美國在60年代發展的標準1,就很重視對付低空高機動目標了。蘇聯玩了幾年衝壓,從SA4的液體衝壓到SA6的固體衝壓,幾乎把衝壓彈在當時條件下的潛能挖空,結果發現還是固體火箭比較好。

1979年服役的里夫M和1980年服役的施基利都具備對付掠海飛行反艦導彈的能力。準確地說80年代初所以的艦空導彈都已經具備了對付掠海目標的能力,唯獨海標槍系列由於設計的限制,獲得這方面能力很困難。

對付反艦導彈早在1967年埃拉特事件的時候就已經成為共識,這可不是啥80年代的事情 一種完美的60年代導彈 要命的是,82型和42型都沒有像第一代區域防空系統那樣配備粗跟蹤雷達,這就讓對空搜索缺少了一個環節,而把照射雷達和跟蹤雷達合一,又限制了搜索範圍。一個缺環的第一代區域防空系統。 單單是導彈的指標,海標槍不次於標準2,可是全系統可就差距了至少20年。

還有一點:一套導彈系統雷達和導彈都是配套的,雷達不好等同於這個導彈系統就是廢物一樣。

至於說909雷達~~~HOU HOU那種把跟蹤雷達和照射雷達合一的系統,一旦跟蹤了一個目標,就不能顧及其他目標,除非當前目標被擊毀,才能開始重新解算諸元。而當時比較合理的系統都是跟蹤雷達和照射雷達分開,跟蹤雷達實施全空域掃描,然後對來襲目標進行跟蹤,跟蹤數量的上限受到系統的限制。然後由計算機分配目標。

而909雷達,則是由於照射雷達和跟蹤雷達合一,又採用全程半主動雷達制導,所以一個雷達只能跟蹤一個目標,攻擊一個目標,即使進行改進,系統進行升級,只要這種體制不變,都是白搭。要增加目標通道的數量就必須增加一套系統。一艘42配備的是2套909系統也只能同時攻擊2個目標。

可以說海標槍系統還保留著50年代末期區域防空系統的特徵。當時是搜索雷達、跟蹤雷達、火控雷達上的跟蹤雷達,照射雷達組成一套系統,搜索雷達、跟蹤雷達完成搜索和粗跟蹤,火控雷達上的跟蹤雷達完成持續跟蹤。(粗跟蹤雷達把數據傳給火控雷達就開始跟蹤下一批目標已節省系統資源)這也是為啥早期的火控雷達體積普遍巨大的原因。

42型當時不過是取消了粗跟蹤的雷達罷了。只有965R遠程對空搜索雷達負責全空域搜索,跟蹤能力嚴重不足,42型簡化的不是地方就在於此。(現代級也是靠遠程搜索雷達負責全空域掃描,問題是人家採用VTM數據鏈進行制導,雷達的跟蹤精度要求不高)從中也可以看出,要想讓海標槍能夠有潛力,整個909系統都必須廢棄。那改造量還不如重新研製。這也就是為啥到今天42型還裝備這隻能以此跟蹤1個目標的909系統。

根本上說還標槍系統僅僅是根據當初海蛇導彈的缺陷進行改進而設計的。系統設計沒有前瞻性,設計思想落後,改進潛力不足。根本不可能滿足80年代後期的需要。

不說別的,美蘇在80年代投產的防空系統,在火控系統的系統資源足夠的情況下,只需要增加照射雷達的數量就可以增加目標通道。(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發射器)

而海標槍系統則必須裝上龐大的909雷達,與AN/SPG-51照射雷達相比,體積大了多少倍??想想一個82型驅逐艦才裝了幾個909??

而且42型擁擠到了啥程度??

說難聽一點海標槍系統設計太過於保守,而且英國佬似乎又缺乏老毛子解決問題時的創造性。

早期的艦空導彈和防空導彈衝壓是粉普遍的,比如美國的黃銅騎士、波馬克、前蘇聯的SA-4,之所以後來被固體火箭發動機替代一個原因可能是體積和重量的原因,由於技術的限制遠程的衝壓彈一般都比較大,而固體火火箭發動機可以做的比較小,另外速度也是個問題,現在採用的多是亞燃衝壓發動機,速度超過M3就很難了,而固體火箭發動機就快多了。 固體火箭發動機燃料速度快,加速性能好,但持續時間短,導彈到彈道末段基本上速度降低,機動性能差,所以再加有雙推甚至多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就是盡量延遲發動機的燃料時間,而衝壓發動機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推力,從而在彈道末段也能有較多的能量來維持導彈的機動性能。

衝壓發動機的好處就在於能全程靈活的調節推力大小,彈道末段不會減速; 固體發動機麻煩就在於起飛階段要求推力高,彈道中段只需要有限的推力,所以要搞雙推力發動機; 防空導彈的特殊之處就在於是低處往高處打,動能肯定要轉化為勢能;彈道末段速度低了,機動性能必然受影響;

使用衝壓發動機本來是海標槍的一大優點,可惜這個發動機還是要吸氣的;

制約海標槍對高機動目標、低空掠海目標的最大要素是進氣道對氣流屏蔽;這丫就註定低空性能是悲劇……

海標槍的遠界那是靶場條件 所謂40海里,目標是高度10000m,速度0.9Ma,RCS大於15平米,機動過載小於2g,勻速直線飛行;這是蘇鱉大獃鳥TU16的典型參數哦…… 如果目標是300m未進入自導段的冥河,遠界急速衰減到12~15海里…… 即使是冥河這種玩意,一旦進入自導段;反艦彈做大幅度的擬合運動,就海標槍那個吸氣式發動機和響應速度:人生是一張茶几,茶几上擺滿了杯具…… 附帶說說,P15U換單脈衝引導頭以後,彈上雷達開機距離是25km;也就是說海標槍對自控段反艦彈打死也只有10s左右的攔截窗口…… 同樣的破事還發生在蘇鱉波浪系統上面,好在無線電指令導引只有解決檢波和濾波問題想指揮波浪飛多低就能飛多低,只要V601M的等幅多普勒引信不早炸就行……

無風看紙面射程只有海標槍的三分之一,可人家邊條翼布局和高拋彈道保證了對掠海目標良好的殺傷概率;就算是鷹擊82這樣和冥河比天上地下的東西,攔截遠界也可保持在15~18km; SA-N-12在不改發動機的基礎上殺傷遠界一下子提高到25海里(鵝毛測試和鱉國似乎條件限制不同,我國自己實測約為38km)

再提供一組數據

海標槍對高度500m,勻速直線,RCS不小於5,機動過載不超過3g的目標;殺傷遠界不過20~22海里……

這個目標就是典型的掛彈後的蘇7/17

海標槍的低空性能不好主要是衝壓彈的問題,其實當初土鱉更看重的是系統而非某一個彈。80年代初的整體形勢是這樣的,美國的艦隊防空體系剛剛建立,但由於79年TRA的通過,使得中美之間難以在81年左右,在巴統的格局下形成較大規模的軍售。

因此能夠成套引進的系統只有海標槍。當時主要看重的是雷達技術和中程艦載防空導彈的系統構架,當時國內沒有辦法從其他途徑獲得更好的技術。

事實上,美國的防空體系在埃拉特號事件前一直在走彎路,針對的目標都是飛機而非低空掠海的導彈。即便是宙斯盾系統也對低空掠海目標的攔截效率不高。

反倒是蘇聯的系統,從一開始就充分考慮到反艦導彈的威脅,因此建立的比較完整。但由於西方反艦導彈普遍性能一般,因此蘇聯的防空體系倒也湊活。

補充一點

波浪的導引體制還是比海標槍差的

半前置法和三點法比自動調節比例係數的比例導引

——————————————————————————————————————

@張晨翔 @FROST1997 @Fred Zhang @唐柏蘅

看帖子要游護城河 還是幫你們貼過來把 老特務快來收版權費啊


我覺得陸虎不好開

其實我只買得起奧拓。。。


就當初那個實力

有啥能引進的都是先進的

還不是窮鬧的

要不是沒錢

當初的大飛機引擎也不會流產

一會兒吹我軍逆向工程牛逼

現在又說還好沒買不然就發展不起來了

正反兩套都由你說


有沒有幫助?

肯定有

幫助大不大?

不好說

買不起,上面兩個都沒意義


從英阿馬島海戰來看,當時的海標槍的可靠性實在是太差!連基本的臨空轟炸都不能有效解決,被人家的A4貼臉扔了一顆屎粑粑!這樣的玩意兒,和當時的施基利和其他類型的中程防空導彈來說,真的也就是當時紅旗-61的水平。連英國人自己都看不下去的東西,你讓中國怎麼接受?


就算是以當時的眼光看,這個貨也是個雞肋。幸好沒引進~


80年代進入與西方的蜜月期後,PLA見到啥東西都流口水,1986年開始對「海標槍」系統進行評估,認為該系統比較成熟和穩定(起碼比自己的海紅旗61要好太多),其攔截RCS大於1平方米的快速目標成功率極高,而對於RCS小於0.5平方米的目標攔截脫靶率急劇增加。同時英國有意向提供給中國的「海標槍」系統減少了部分綜合功能(這點資料找不到,到底是什麼綜合功能)。還有一個制約「海標槍」系統的引進問題是,「海標槍」系統使用衝壓發動機技術,巴黎統籌委員會(大名鼎鼎的「巴統」)將此列為嚴格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的技術,因為可以用於反艦導彈。後期中國與西方交惡,合作談判就此終結。


如果有錢,那麼買進來確實是個好東西。馬島戰爭海標槍導彈表現並不差,同期的美蘇的區域防空彈對於飛魚導彈也不理想。

不買海標槍的根本原因就是沒錢,國防建設讓位於經濟發展,不是東西好你就有能力買,買少了發揮不了作用,多了買不起,還有配套的一批設備。國內當時也沒有真正的遠洋作戰艦艇能上這玩意兒。艦隊防空事實上也不是當時中國海軍最缺的一項。再加上海軍好歹有核潛艇,而同期空軍沒有一架真正靠譜的截擊機,在蘇聯空軍面前就是送。


國防力量靠引進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國與國之間沒有真正的友誼!!!還有,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你所買的武器永遠都是閹割版本。所以不要妄想著從別國手中買武器甚至買武器技術!!


很多所謂知乎專業軍迷的斤兩,無非就是玩「存在即合理」。

這類問題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有些知乎軍迷只要照著已經發生的方向說理,總歸不會有錯;當然,其答案也不會有什麼營養。


因為那時候海軍缺的是船而不是蛋,本身海軍那個時代就是黃水轉悠,防空基本靠陸基航空兵,對於區域防空需求不大。

而且對於老式的053護衛艦和051驅逐艦來說,因為艦體結構原因導致升級潛力不大,尤其是前甲板根本沒有那麼大的空間。除非設計新船的時候就考慮用新的系統,但是到了小步快跑時代,就已經瞧不上海標槍這種相對落後的導彈了。


英國的工業產品嘛。。。你看看路虎,阿斯頓馬丁,捷豹,這些玩意的質量就知道了。


推薦閱讀:

武直遭遇戰鬥機時具備哪些對抗優勢?
制導火箭彈與導彈有本質區別么?
朝鮮導彈和核武器技術師承誰?
印度的導彈技術現在如何,有哪方面比中國強?
導彈那麼厲害,塔利班和ISIS為什麼不也弄到一些導彈反過來攻擊美軍?

TAG:軍事 | 武器 | 導彈 | 軍事裝備 | 導彈攔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