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和菜頭關於<北京摺疊>的看法?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zODU2MA==mid=2652779977idx=1sn=d99001f4a53eebabcd41b1f67147886bscene=0#wechat_redirect


和菜頭說的有一定道理,《北京摺疊》這次得獎其實名不副實,甚至上,這次事件從某種程度上暴露了西方文學獎評委會對中國科幻作品評判的雙重標準和別有用心,從根本上拉低了雨果獎的含金量。

《北京摺疊》本質上是一部社會諷刺小說,如果非要說它是科幻,也只能勉強算是軟科幻,即批著科幻的外衣的其他類型文學。它能得獎並不是因為它特別優秀,而和西方評委有意抹黑中國的意識形態思想脫不了關係。原因很簡單,世界每年誕生那麼多受到過市場檢驗的優秀科幻作品,為什麼雨果獎評委會就偏偏選了一部之前默默無聞,完全不被市場關注,純粹諷刺現階段中國社會階級固化問題的短篇軟科幻小說頒獎?稍微有點科幻文學閱歷和腦子的人都能想得到原因吧。

社會階級固化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其實持續時間比中國更長,情況也更加嚴重。但如果作者把《北京摺疊》的故事背景從中國換成美國行嗎?雖然文學質量絲毫不會受到影響,但它還能被雨果獎評委會看中嗎?估計早就被扔到垃圾堆里去了吧?

雨果獎評委會選中《北京摺疊》得獎的用意實在是太明顯了,明顯到讓很多人覺得可笑的地步。但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也並不奇怪,因為這是西方對待中國所有文藝作品的一貫態度。對西方人而言,只要是在作品裡主要展現中國社會落後面、陰暗面的,大都有獎可拿。比如電影界,從早期的《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到現在的《天註定》;比如文學界,從莫言的《蛙》到大劉的《三體》,莫不如此。

之前大劉《三體》獲獎為什麼大家都覺得很興奮?不覺得是西方人因為《三體》描寫文革的橋段才給其頒獎的?那是因為《三體》的確是一部創意優秀的科幻作品,在中國經受過市場長期的檢驗,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科幻暢銷名著。所以《三體》的獲獎給了大家一種錯覺,好像中國的優秀科幻名著終於憑藉著自己的實力走向了國際,被西方認同了。可《北京摺疊》的這次獲獎卻無情地給中國廣大科幻迷又潑了一盆冷水,原來當初西方文學界給《三體》頒獎並不是因為它的質量,還僅僅只是因其中有一段情節詳細講述了文革的黑暗面,推廣它有利於西方抹黑中國而已。呵呵,可笑吧!《三體》只不過是大劉地球往事三部曲中第一部,質量遠不如後面的《黑暗森林》,甚至比不上趕工的《死神永生》,但雨果獎這次卻完全避開了《黑暗森林》,選擇了一部不管是質還是量都遠不如的《北京摺疊》?《北京摺疊》這種作品的質量即使在《科幻世界》歷年刊登的國內作品中也不算足夠優秀,居然就能被雨果獎評委一致看中?真當中國廣大科幻迷沒見識,眼瞎啊。

以下內容回復@筆尖輸血,因為字數限制不得以寫在這裡了。

筆尖輸血的留言:

雨果獎什麼時候一部作品連續獲獎過......這個被害妄想有點重啊。雖然北京摺疊確實不怎麼樣。

我的回復:

先談國際上系列作品為什麼很少連續獲大獎的問題。

國際評獎中,系列作品連續得同一獎項的情況雖然不多見,但也絕對不是沒有。最經典的案例,就是奧斯卡評獎中,《教父2》和《教父》在很短時間內接連獲提名並最終獲獎的情況。之所以系列作品連續獲獎情況少,原因並不是因為評獎機構明文制度禁止給系列作品續作頒獎,而是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西方文藝界,商業作品創作的本質決定了一部續作要想大幅超越原先的經典作品對於任何作者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困難事情,更不要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短時間推出的下一部續作就馬上超越上一部經典原作的情況了。

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因為上一部作品越經典,就越抬高了續作的業界評價門檻和讀者的心理預期。再加上時間上,續作和上一部作品出版的時間相隔得越短,就越難以脫離上一部作品的光環,要想獲得上一部作品的市場震撼效果就越困難。特別是對於大獎評獎來說,在入圍作品非常多且素質很接近的情況下,如果續作在核心創意上只是玩弄了上一部作品的老梗,不管其他素質多麼優秀,通常都會因為評委心理預期過高導致的新鮮感消失的原因落選。續作連續得獎不僅要求續作素質足夠優秀,還要求作者提出全新的有趣概念並完美闡釋出來。但問題又來了,續作通常都受限於上一部作品的題材背景設定和故事框架,這又導致創新的空間遠不如獨立作品的空間大,這就是文藝創作中一個典型的兩難問題。

對於以創意點子為生存基礎的文藝行業來說,功力常在但好點子不常有本來就已經是非常普遍和無奈的現實,在題材設定都受限制的條件下提出創新並把它玩出新花樣,並這才是真正要命的地方。更別說國際評獎通常都選擇最近幾年出版的新作入圍,這意味著要連續獲獎,作者要創作出好的續作,還不能花費太多的時間構思新的創意,必須在很短時間內構思出全新的創意並將其完美代入之前作品的既有框架中。這對於作者的創作功力和創新能力的要求都遠遠大於創作單部作品,這才是續作難獲同一國際大獎的真正原因。

但非常困難並不意味著不能或者沒有,只要創意和素質足夠優秀,系列作品續作連續獲獎並不是不可能,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再談大劉的三體系列和雨果獎的問題。大劉的三體系列面對雨果獎評委也是面臨這種續作難得獎的情況嗎?可以用這種理由認為三體續作沒得獎很正常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就是因為三體系列是時間滯後的翻譯作品,進入國際主流科幻界的視野時間非常晚,這就導致三體系列續作在創作時並不面臨英文出版市場作品續作會出現的續作面臨的原作光環太大導致的市場壓力問題。

第二就是三體系列的續作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根據第一部的框架重新設計創意後再創作的續作,導致三體系列續作創作的難度遠低於傳統意義上的名著續作的創作難度。

道理也很簡單,大劉當初寫三體系列並不是沖著英文出版市場和雨果獎去的,他並不知道《三體》在成書十年後會獲得國際主流科幻界的認同並得到雨果獎。事實上,當初《三體》在國內出版的時候大劉還只是一個業餘作家,純粹靠著愛好寫作。在當時國內科幻文學不受重視,市場化和職業化程度都很低的情況下,《三體》作為雜誌連載作品最開始也只是在非常小眾的讀者範圍內流傳,在名利上給大劉帶來的收益遠不如現在這麼大,當然也更不會有什麼《三體》獲大獎後名氣太大導致的後續創作困難的壓力。

另外為什麼在某種程度上說,《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續作,那是因為它們本質才是三體系列的故事矛盾核心,只不過是因為大劉當時用業餘時間在雜誌連載,無法保證作品完整性的原因才被方便設計成了續作。這點從三體的劇情上就完全可以看出來,第一部《三體》並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故事的核心矛盾即人類和三體人之間的矛盾在《三體》結尾並沒有獲得解決,難道僅僅是消滅了人類中的叛徒ETO大部分勢力,一部科幻小說的故事就可以結束了?非常明顯,大劉在創作《三體》的同時就已經構思好了後續故事,至少是《黑暗森林》的完整情節,而《三體》只不過使用了整體創意的一小部分,在情節上為後續更大規模的矛盾衝突製造鋪墊而已。單單一部《三體》從一個小說的情節完整性角度看這完全是不夠的,它從某種程度上更適合作為後續作品的前篇故事而不是單獨的一部作品,這也是為什麼國內外很多讀者認為三體系列中《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比《三體》更優秀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問題是,對於像雨果獎評委這樣專業的業界權威,他們會看不到這些差別嗎?會足夠單純到認為《三體》這種故事情節都不完整的作品足夠優秀,足夠好,導致《黑暗森林》不管是文學素質還是創意上都根本無法望其項背的程度嗎?在《黑暗森林》中英文版都已經出版的今天,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的讀者都認為《黑暗森林》素質遠超過《三體》的情況下,為什麼他們的認知和廣大科幻讀者的認知出現了這麼大的差異?到底是他們傻了還是科幻迷傻了?如果是因為今年參選作品太多,部分其他名家的作品太優秀導致《黑暗森林》的確因為技不如人的原因落選,廣大科幻迷根本就不會有什麼異議。但問題是其他名家名作也沒得獎,偏偏是一部公認並不怎麼優秀,連篇幅都不夠長的無名之作《北京摺疊》獲獎了?這難道正常嗎?

最後關於你所謂的被害妄想?我只能呵呵,我又不是大劉,只是一個普通的科幻讀者而已,雨果獎不頒給《黑暗森林》關我何事?何來的被害?更何談妄想?真要說妄想,如果從一個中國人的角度看,雨果獎連續兩年頒給中國作家和以中國為故事背景的科幻作品,我難道不是該高興嗎?是不是該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科幻作家和以中國背景的科幻作品從此開始集體佔據世界科幻界主流地位了?中國科幻創作實力從此引領國際了?再按照雨果獎中中國得獎作家名氣越來越低,作品篇幅越來越少,創意越來越平淡無奇的趨勢。是不是作為一個科幻迷,只要寫出類似《北京摺疊》這種篇幅不大、文筆平淡、創意普通的作品,也都可以得雨果獎了?這樣想想,全國科幻迷的內心是不是都應該還有點小激動啊?

不是我看太多想太多,而是你看太少想太少而已。


別的我不管,盜夢空間不是科幻電影,諾蘭唯一的一部科幻電影是星際穿越

我覺得把盜夢當科幻電影看的人不配評價科幻文學

不過我要說的是,這不是看人低一等的鄙視,而只是不能吃辣就別評價川菜的術業有專攻而已


大實話


看了二十年科幻,頭一回覺得科幻這麼陌生。

把北京折起來就科幻了?

紅紅火火恍恍惚惚何厚華

科幻二字一旦失去了工程師的情懷,就淪落為獵奇文字了,連文學都算不上


看了北京摺疊,對比大劉的短片科幻,感覺統統都是經典。這篇文章除了摺疊這個動作之外,沒有看見任何和科幻沾邊的事,what?機器人也算,好吧!我很想知道站在七環高速路口的貨車司機每天看著這翻轉的大醬缸子在想啥。而關於人文,階級對立,對於人物性格與內心的描寫,就是大概四年級上學期的作文水平,整個故事的中軸線圍繞著送信展開,你是要描述送信過程的艱難呢?還是要描述那對小年輕在三階分離環境的險惡中的愛戀?你是要描述第一空間的政治暗涌呢?還是要描述老刀聽到吳聞的話之後要準備怎麼反抗呢?……當我正在向後續要怎麼發展的時候,你給我說:老刀看看時間,該去上班了。

一口老血噴出來,你到底都講了些啥


一切挑剔別人文章的傢伙都很沒品。

學術上,文學批評(literary criticism)最基本的標準是:只針對經典作品。好的作品值得仔細琢磨回味欣賞之,這才是文學批評的價值。如果你覺得文章不夠入你法眼,那麼何必費時間口舌去品評它呢?

和老師這通篇教育年輕人的口吻,聽起來不像是覺得人家寫的多好啊。既然不好為什麼要浪費口舌呢?和老師看過的爛文千千萬,怎麼偏評價起這兩篇來了?

還不是這兩篇關注度高又拿了獎嘛。

其實和老師說的很在理,短篇也可以塑造豐滿的人物,有精巧的敘事方式,也值得更細緻的寫一寫唯一的科幻設定:摺疊。

在理,但是不妨礙我們覺得和老師比較沒品:不喜歡你別看就好。

讀書人愛思考想表達沒有錯。但拿出自由言論的擋箭牌,放棄思考什麼話該說出口什麼話不該,那就是不負責任了。曉松老師說你呢。


和菜頭說的對啊!

《北京摺疊》原本就是個很不科幻的科幻故事啊。


推薦閱讀:

有哪些小眾但是優質的科幻小說?
為什麼現在的經典小說越來越少?
看完《三體》後,再看什麼好?
托馬斯·維德是不是愛上了程心?
如何用劉慈欣文風寫一篇文章/小說?

TAG:科幻小說 | 和菜頭 | 北京摺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