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研究生,如何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作為一名國內的研究生,如何提高科研水平?


我認為,要做到三點:極簡、專註、顛覆。

先說極簡。

一是生活上的極簡主義。二三十歲我們會有各種各樣的瑣事,原則上說,無意義的社交純屬浪費時間。另外,就是內心的極簡,我們要做到足夠淡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是什麼。

二是科研上的極簡主義。科研需要基礎,也需要思維。利用理論簡化試驗設計,追求極高效率。

再說專註吧。

對問題的敏感性,取決於人對事物的悟性。悟性,源自於深層次的專註于思考。淺層次的思考,基本是充當重複與機械的工作。技術層次的分析,對科研幾乎無任何推動力。

最後說下顛覆。

大部分研究生,都是充當搬運工的角色。他們所做的都是模仿、修正與重複,一方面是思維定勢,他們難以基於問題提出自我的認知,另一方面,是思維惰性,所謂的新問題有可能是錯的。中國人,不願意嘗試沒有方向的探索。


謝 @梧桐樹 邀。

作為金屬材料科研的逃兵,勉強發了兩篇文章剛夠學院畢業標準(一篇PRB一篇philosophical magazine)還延期半年的失敗者,只能講講一些讀博做科研時的經驗教訓。

1,不懶惰。多看文獻,先從廣度上看,再從深度上看。多看領域內top的文獻,中文的文獻最好別看。做實驗的要多給師兄師姐打下手,熟練掌握實驗技巧和儀器使用。

2,不盲從,不迷信權威,要有一顆思辨的心。舉個例子。

我研究的材料中一種晶體結構在打TEM衍射時會在主斑點附近1/6處出現衛星斑,我查了很多文獻也不知道為什麼。問我們組的電鏡專家R老師(國內TEM權威),R老師拿出他寫的電鏡專著,翻到AuCu有序那一章,指著引用的一篇上世紀50年代英國皇家協會發表的文獻說:「這和AuCu在主斑點1/5處出現衛星斑的機制是一樣的,都是原子有序造成的。AuCu是5個Au原子5個Cu原子交替排(AuAuAuAuAuCuCuCuCuCu)。」

果真如此嗎?我發現那篇文獻對這種衛星斑的現象僅僅是做個猜測,後續材料學家鮮有對這問題的研究。

我很懷疑這個「有序」的觀點。通過閱讀大量文獻得知,一般的原子有序都是ABABAB兩種原子交替進行,而AAAAABBBBB這種情況就只有AuCu這篇文獻報道過。

通過查閱更多的文獻,我得知凝聚態物理工作者其實對衛星斑現象一點都不陌生,很多材料體系中都會有這種現象。這衛星斑現象可以用電荷密度波(CDW)相變來解釋。這一機制最早由Peierls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難怪上世紀50年代的那篇論文解釋得怪怪的。

最後通過打高分辨電鏡,我發現造成1/6衛星斑的原因:每6個原子在正常位置附近成近似正弦波動為一個周期,這和電荷密度波造成的周期性原子畸變是一致的。進一步查類似體系的文獻,發現早有好幾篇PRL上用不同實驗手段揭示了這類材料中的電荷密度波相變機制。

R老師說他的書在下版修訂時要把這個衛星斑的解釋改正。

3.在現有的平台下做能實現的事情。我的導師在給我課題的時候沒有任何課題基礎,指望著我去開疆拓土。他整天「很有想法」一會讓我去看xx理論,一會又讓我去看xx模擬方法……我折騰了半年,得出一個結論:當組裡沒有這方面的任何基礎時,做出一篇像樣的博士論文是很困難的。因為我一旦朝他指引的「比教科書章節還寬泛的大方向」去做了,我就有太多的基礎理論需要補,而且沒有領路人補起來太痛苦,有了困難都不知道該跟誰探討。

好在我們組裡靠TEM起家,雖然我導師不懂TEM,但組裡即將退休的R教授是專家。讀博這幾年,我主要把課題方向放在材料的TEM表徵上。做TEM時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問R老師,R老師從來都是不吝回答,從他那裡受益良多。

最後,我想請在金屬材料頂級期刊Acta Materialia上發表過文章的

@蝸牛miller來談談做科研的經驗。


大家都在談學生自身的因素。研究生是學生,導師是很重要的因素。導師角色如果缺失了那就是缺失了。


研究生想要提高科研水平,其實是一件有點複雜的事情,因為讀研了之後你會發現,有時候限制你提高的因素未必不出在你自己身上,反而是你的導師、你的實驗室條件、你的研究方向甚至是你的師兄。

當然,以上幾點並不是自己能解決的,從自身的角度來講,要想提高科研水平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專註

集中85%以上的精力用於科研,每天必須保證足夠的時間在實驗室做實驗,不在實驗室的時候多思考課題,如果其他因素影響你的上限,那下限基本只由你自己的努力程度決定。不要參與什麼研究生學生會,那是文史哲商法的學生才有空去做的事情,如果生活比較拮据,可以做一下兼職,當然最好能通過導師提供生活保障。

2.善於搜索,善於查找資料

在開始一個課題之前一定要做好文獻的調研,至少看一個月的文獻資料,中文外文都要看,這個階段好好利用搜索引擎和資料庫,看論文可以為你提供課題思路,但是涉及到具體操作的時候,論文反而不會講得太清楚,所以也要經常上小木蟲之類的bbs下載一下資料。

3.善於提出問題

這是從第2點引申出來的,提出問題,就是做出科學假設,就是從前人的科研成果中尋找不完善的地方。對研究生來講,一般做不出顛覆性的成果,多數是跟著大牛後面撿漏,所以要善於總結別人不足的地方,然後提出自己的科學問題。

4.抵抗挫折

科研本身就是對未知的東西進行探索,實驗失敗是常態,成功反而是少數,所以在實驗不順的時候不要灰心喪氣,也不要埋頭苦幹,要停下來多想,多想是哪一步不對,哪裡還能改進。但是實驗順利的時候就要趁勝追擊擴大戰果,抓住狀態好的時候出成績。

5.目標導向

科研是只有功勞沒有苦勞的,實驗失敗666次才成功這種事情只會在人物傳記里出現,沒有人會在論文里寫出來,所以要重視出成果,要善於總結包裝成果(不是偽造剽竊),很多時候就算實驗結果沒那麼完美,也是可以發表出來的,但是不能不發,不發就什麼都沒有。

6.善於寫作

要會寫論文,這個沒什麼技巧,平時看多了自然就會寫了。


謝邀。

就我之前讀研的時候的經歷來看,如果你想要做科研的話,那麼研究生和博士的區別,也就是每個月少點錢罷了。資料文獻什麼的不會有什麼『PhD only』之類的區分,正常的導師也不會在你問他問題和他討論的時候就因為你不是博士就拒絕你。而且有的博士的水平,真的不見得就比研究生高。

我一直覺得研究生和博士要真說區別的話,那就是研究生是你想要quit的一個最後的合適的時間。所以如果想要做科研,想要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話,那就按照博士的要求來要求自己就好了。該讀文獻讀文獻,該做實驗做實驗,該思考思考。然後水平的提高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畢竟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事情,最好的捷徑就是最常規的看著最花時間的方法。


理工科跟其他的可能提高方式不一樣吧。

本人材料專業,無機非金屬方向,主要研究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目前博二。

1、要喜歡你的導師,讓導師成為你的同事,親人。每個老師的教育方式理念不一樣,要了解老師的好惡。比如我的老師,喜歡給你挑錯。這並不是一件壞事,這能讓你的學術水平有更深入的進步。

2、要耐得住寂寞。做實驗,要沉得住氣。工科的實驗,經常需要重複,再重複。測出的數據需要不斷檢驗,誰也不敢把自己都不確定的數據放到文章里。比如我,磨粉,手磨,需要連續磨1-2小時,磨到後來都要睡著了,但是只能自己慢慢磨,磨的時間太短,出不來要的效果。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將實驗做好。

3、要自律,有自制力。生活要規律,吃飯要規律,如果健身什麼的,也要採用規律的時間。能自己掌控自己的時間,也就能掌控實驗了。比如我們燒爐子要排隊,沒計劃的人做實驗,就會把粉準備好,然後準備燒,一看爐子還沒好,又要等,結果一拖再拖,能等好久。如果合理安排,看實驗設備空閑了,再準備實驗,會讓你的實驗效率提高很多。

4、當日事當日畢,不要拖延。我跟我帶的徒弟都是這個要求,當日做的實驗,當日把需要處理的數據處理了,不要有拖延症。今天能做完的,為什麼要拖到明天呢?比如做圖,做多了其實挺快的,我畫個圖半小時,其他不熟練的人,真的要花一個早上在這上面。當天將實驗數據以圖像的形式展現,會對後面的工作有很大幫助。

5、勤做筆記。想要提高自己的科研,實驗量肯定是很大的。每天做的實驗,開始一兩個月可能還能記住,後來肯定記不住。我有段時間頭疼,就是記不住哪個樣品是哪個樣品。後來師姐告訴我,你要做實驗筆記,每天做了什麼實驗,要記下來,以後好查找。所以現在我都用Onenote做筆記,

存在雲端,到哪都能看。

6、記得備份數據。數據這東西,真是說沒就沒的。硬碟掉地上,電腦進水了,實驗室著火了,很有可能導致實驗數據的丟失,這些我們實驗室都經歷過。我現在把數據都存在Onedrive上,

你當然也可以用百度雲盤什麼的,但是Onedrive是我用過最方便的雲盤,因為他是文件夾樣式的,不用打開軟體,而且會按時間同步。用了雲盤,在哪都可以看自己的數據啦。

7、每天睡覺前思考明天要做什麼。睡前想一下,第二天早上起來立馬做實驗,一點不耽誤。要是忘記,可以用筆記本記下來。好好規劃自己的實驗,不要一味做不成體系的實驗。

8、減少生活。一個博士師姐說過,博士可以有生活,但是有生活就念不好博士。我這裡談的,是如何提高科研水平,不是如何過好博士生活。要提高科研水平,肯定要花大量的時間在實驗、思考上(工科),如果有太多生活的時間,勢必要減少科研時間。如果有其他生活,那也要減少時間與數量。有幾個教授今天插個花,明天彈個鋼琴的?都是把學術放在了第一位。

排名不分先後,簡單說說,有空再補。


個人認為,一些「高效學習」的小技巧未免太過簡單,研究生學術能力這個命題又太過寬泛。想來想去,其實也沒什麼捷徑與法子。若非要講一個出來,那應該是:

呵護自己的好奇心,

永葆對於學術的執著與熱情。

這是一場馬拉松,沒人能一直衝刺下去,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迷茫,不要困惑,想著自己心中的目標吧~!


多讀文獻,勤思考。


謝謝邀請。

個人建議:

1、時間的付出,2、方法論的改變,3、建立批判性思維。

內修理論工具、外修結合實際


這種問題…邀請我幹嘛

和老闆多討論,和組內同學多交流,多看文獻,實驗積累要夠。

少聽知乎上的神棍瞎說


我在這裡不提世界觀,不告訴你要專註,要努力,要自信~~blabla~~~

我們現在只談方法論,那就是……

抱著和導師談戀愛的感覺去讀研,愛ta、疼ta、懂ta、理解ta、呵護ta……(我的媽,呵護ta………)

ta寫標書,你就樂意在旁邊給ta整理資料、整理各種文件格式,無怨無悔、任勞任怨的那種,而且要面帶微笑,時不時要給ta一個醍醐灌頂、頓然領悟的眼神和點頭,給ta一個你在認真與ta互動的錯覺。

ta要寫文章,查文獻,你要先於ta!ta看1篇,你看10篇,跟ta交流起來要有流暢自如、得心應手的那種感覺,讓ta感覺你很輕鬆,讓ta感覺跟你探討科研ta很自在,你總是想的比ta要更進一步,當然這需要鍛煉,就像你跟女生在一起,她想看電影,那就必須配爆米花、冰激凌的道理一樣。

ta要發文章,你就幫ta做實驗;ta做彙報,你就幫他準備ppt;ta寫總結報告,你就提前寫好讓他修改;ta要喝水,你就把開水提前涼好,ta端杯的時候水溫維持在45度左右,入口口感剛剛好;ta要在辦公室辦公,你提前半小時到辦公室里給ta打掃衛生,開窗戶讓空氣流通,ta進來的時候永遠都能呼吸到新鮮的流動的空氣;並且要提前拖好地,不能太早拖,這樣ta進來地面乾涸了,也不能太晚拖,這樣ta進來地面濕漉漉,最好的狀態是,ta一進來地面像是敷了一層水膜,軟軟的,空氣里也正好充滿水分子,潤潤的;另外要給ta的花朵澆水,葉子擦拭乾凈,讓每一朵花瓣都朝向ta的座位,讓ta隨時一個不經意的轉身,都能看到花兒在為ta綻放。

總之,愛ta,一見如故、一往情深。


我自己也沒有搞過什麼像模像樣的正兒八經的科班式的研究,也就是自己的那種民間式的研究吧,說一點自己的經歷和感想。

我先要找的是自己感興趣的點。沒有一個人可以去把一個學科全部都研究透,能夠在一個學科方向當中找到一個點,哪怕是很小的一個點去進行研究和突破,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在這點上我覺得主要是憑興趣吧,我以前學的是文科類的東西,所以就說發目錄了,把專業性的教科書目錄分開去看那些大話題小話題,看了個大話題,下面那個小話題自己有興趣去了解,有興趣去鑽研,然後就從哪方面開始下手。

接著呢,就得有點批判精神,也就是在這個特定的點上,我們得找到自己一點獨特的看法,或者說準確點是做到一點。如果我們對前人所說的東西對書上所看到的東西毫不懷疑,覺得他們講得都挺好的,那我們還談什麼研究呢?研究是從懷疑開始的。這個可能要值得寫一本書,但是今年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我覺得懷疑來自於比較,很多的時候我們去看兩派不同的觀點,會覺得對別人說的也挺有道理,嗯,再去看了一遍,怎麼覺得那邊也挺有道理,於是呢,很多時候就暈了,但事實上你自己的觀點往往就產生在這個地方,那麼在一個相同的問題上,我們去看兩派不同的觀點去對比去對照我們知道很多的時候,那應該是有一方錯了,或者甚至是兩方都錯了,那這種有分歧的地方可能就是我們所能夠接切入的角度。

接下來就進入到了假設與求證的階段,因為懷疑,我們會提出一個自己的觀點,然後圍繞著這個觀點窮凶極惡的尋找支撐與論據。當然,這種支撐與論據的尋找最終導致的也許是對自己觀點的支撐,也可能導致的是對自己觀點的顛覆,不過這都沒有關係,即使是顛覆了,那我們就重新架設一個觀點,然後再去進行支撐的尋找。同樣這種支撐有可能導致支撐也可能導致顛覆,那就再重複上一過程。

當我們對一個自己假設的觀點找尋到足夠的能夠自圓其說的支撐之後,一個論文就形成了,一項研究也就形成了。


謝邀 @梧桐樹 。

作為一個文科的混子研究生,本人上學期間並沒有在做科研,攤手。

唯一接近於科研的事情就是寫畢業論文吧。

記得當時看文獻到想吐,然後你會發現你所找出的課題,早八百年都有人注意到了。

而且文獻看的越多,你就會發現滿滿都是套路。

大多數人都是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

但是問題真的是否能這麼解決,無從知曉。

也許想要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可以集中在真正的解決一些問題,而不是流於理論。


科研水平是鑽研出來的,多看多想多嘗試多交流多談討,總之要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和專註力。別的竅門也沒了:)

另外看你如何評價科研能力水平,什麼是高水平什麼是一般水平,先確定這個才好


如果你是天才,做研究前多思考

如果你只是個普通人,請做研究前多看書。

多讀,多思,多試。成功說破了天,也不過這樣。


兩次川大分別敗於筆和面,哎


謝邀~

本科生能不來回答研究生的問題被虐嗎~

此回答已被關閉。


本科生謝邀,再見!


把思維加持在科研的路上或者結論上,把自己丟進世俗生活。像一塊吸鐵石,力由心生,不要有那多的潔癖。最重要的,影響力無處不在,撿好的吸,還得安保斥力。


本人(機械)研究生剛畢業。感覺:

1.集中時間看文獻,最起碼三個月吧,規劃好。

2.瑣事不要太多,太佔用時間。

3.多思考,邊看邊思考,好的想法記錄下來,看看能不能在現有的實驗條件下實現。

4.做實驗前把實驗方案儘可能想清楚,考慮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5.問題多思考,想透徹


推薦閱讀:

為啥好多人都喜歡說山東沒好大學,覺得山東的大學不行?
在遙遠的異地求學是什麼體驗?
怎麼樣才能靜下心來學習?
17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梨花女子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學習 | 大學 | 科研 | 職場 | 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