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公布的 2016 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對於券商有哪些影響?

新聞背景:證監會公布2016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

證監會公布證券公司分類結果 中信證券等被降級

有不少被降級的


風險準備比例要提高:自營,資管,經紀業務都受影響

投資者保護基金要多交:真金白銀幾個億送到會裡做無期存款

創新業務不讓搞:再有兩融/私募託管/櫃檯市場這樣的新業務,只能看別的券商試點;新開營業部之類也會受影響

都是真槍實彈打在身上

真金白銀扣在賬上


影響不大,僅僅是監管需求。


風險資本計提準備上,連續三年評A類可以打七折,A類八折,B類九折,C類同基準計提準備,D類兩倍。


這個評級對券商影響還是蠻大的,主要有五個方面:

1.證監會的監管會按著分類級別的不同,在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進行區別對待,對於評級高的證券公司會比評級低的證券公司給予較少的監管資源,級別低的三天兩頭被搞個突擊檢查,是誰誰都上火,誰願意總讓別人查查查的。對於不同類別的證券公司規定不同的風險控制指標和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比例,評級高的證券公司100元能用90元,評級低的100隻能用50,對於證券公司拿錢賺錢的行業來說這個應該是重中之重吧。

2.不同級別的證券公司需要交納不同比例的投資者保護基金,級別越高繳納越少,這是真金白銀的付出。。。。誰願意多花錢,所以都搶著提高自己的評級。其實投資者保護基金差距還是蠻大的,AAA按著營業收入0.5%,而D按著營業收入的3.5%,是不是很愁人。

3.銀行也願意和評級高的證券公司做夥伴,AAA類公司借錢容易利息低,但你一旦評級降低,友誼的小船也是說翻就翻,要不不借你要不提高利率,這就是社會。。。。。

4.對於申請增加新業務,你評級低證監會都不願意理你,現在的事兒都做不好還想做別的,就呵呵了。

5.當有新業務,新產品的時候,試點也是從評級高的證券公司開始,就是人家永遠做的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你只能看著。。。。。


「」「」「「如此明顯的整體下調,這在之前是不曾有過的。」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不同的評級對應不同的風險資本要求,A、B、C三類分別對應0.8、0.9和1倍的風險資本要求,換言之,評級越低對資本金的佔用比例就會越高。

  據證監會介紹,券商分類評級是監管層以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公司市場競爭力和合規管理水平,對證券公司進行的綜合性評價,主要體現的是證券公司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整體狀況。

  證監會層面會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結果對不同類別的證券公司在行政許可、監管資源分配、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頻率等方面實施區別對待的監管政策。

  根據證監會的分類,券商評級共包括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五大類11個級別,級別的劃分反映公司在行業內風險管理能力的相對水平。

  2016年合併後排名的95家券商當中,A類公司36家(AA級8家、A級28家),B類公司51家(BBB級40家、BB級7家、B級4家),C類公司8家(CCC級6家、CC級1家、C級1家),三大類比重分別是38%、54%、8%。

  對比2015年數據,A類64家、B類30家、C類1家,比重分別是67%、32%、1%。2016年評級整體下調的趨勢非常明顯。其中,方正證券連降6級,從A級調為C級,民生證券從BB降3級調為CC級。另外海際證券、華信證券、聯訊證券、萬和證券、網信證券、五礦證券都被評為CCC級。

  「從A級調為B級影響不是特別大,最大的分野線在B到C。」上述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券商評級與處罰事項並非一一對應,被處罰會扣分,但是業務收入排名提升、創新業務開展好也會加分,最後的評級是綜合打分的結果。

  一位券商固收業務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評級下調對券商的融資成本、創新業務審批、投資者保護基金繳納比例等方面會有直接影響。

  「券商發債融資也需要專業評級機構評級,評級直接影響債券定價,也就是公司的融資成本。評級時,證監會對券商的分類會作為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因為這是監管機構對券商綜合實力的認證。」前述固收業務人士表示,大部分銀行都有一個合作券商的名單,如果券商等級太低將無法進入該名單,「中小券商對於銀行依賴性更強,一旦銀行放棄合作,壓力會非常大」。

  實際上,券商諸多業務都或多或少會和券商的評級有關係。比如固定收益部門的債券承銷業務,評級降低可能導致對一些比較熱門的債券喪失承銷資格,對於很多依賴債券銷售撮合業務的券商來說,喪失這部分業務可能會對業績造成比較嚴重的衝擊。

  評級降低,還會影響券商創新業務審批。「如果資質不夠,有的業務就不能做,券商整體而言還是牌照業務。」前述固收人士表示,評級下調還會影響網點開設,比如C類可能就無法在全國範圍內開設網點。

  評級還直接影響投資者保護基金的繳納比例。簡而言之,評級越低繳納越多。根據「證監會公告〔2013〕22號」通知,保護基金規模在200億以上時,AAA、AA、A、BBB、BB、B、CCC、CC、C、D等10級證券公司,分別按照其營業收入的0.5%、0.75%、1%、1.5%、1.75%、2%、2.5%、2.75%、3%、3.5%的比例繳納保護基金。

  以方正證券為例,從A調降至C意味著繳納比例從收入的1%增加至3%。2015年方正證券營業收入109億,依此計算繳納金額可達3.27億元,由於當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0.64億,繳納保護基金影響利潤比重可達8%。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證監會對券商的評級一年一次,所以因評級降低而帶來的影響也有很強的周期性。

」「」「」


個人感覺並不會有什麼很大的影響,

可以看到海通,中信等幾個體量最靠前的都不是AA。評級低主要是吃罰單吃通報批評(當然不是指那種嚴重的處罰,很多處罰其實只是展業不規範),很多批評和罰單都是因為涉及新業務和創新業務的探索。先去做的人肯定會有這些風險,但是好處是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率先佔據了市場,一旦完善的管理辦法出台,罰完你還是開展這塊業務最快的。而追求評級的往往謹小慎微,有一點點吃不準的,沒接觸過的業務都不做一刀切,相對的業務發展不如那些早做的快,但是不會有任何聲譽風險,因為做的都是100%安全的業務,相對的很多創新業務和業績榜單上這些券商往往排不進前十位。

這就和每家券商自己的發展規劃和定位有關了,是要市場要佔有率,還是求穩重聲譽。


首先今年的大形勢背景是很多大券商被降級。

那分類降級後對券商的不利影響是1.監管查的嚴,監管部門時不時就進行現場或者非現場檢查。

2.風險準備比例要提高:各種業務的風險撥備都受影響。

3.新設營業部、新增業務品種等會審慎很多。

4.投資者保護基金比例提高:提交到監管戶又多了。

5.分類級別將作為確定新業務、新產品試點範圍和推廣順序的依據。

但在很多業務上,分類降級對券商的一些業務經營並不大。正如中信證券作為券商行業的龍頭老大,在企業發債和主動管理的集合產品甚至做純粹的資管通道業務,也還是會讓委託人更信任。

0823其實還是有一定影響。就像今年銀行作為委託方很火的是委外和投資券商主動管理的集合資管產品。那很多銀行的要求是a類券商,那就如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等券商從aa被降級到bbb就失去了一批客戶。


評級太低申請不了創新業務甚至影響新設營業部、風險準備提高、給投保的錢也多了~正常經營倒是沒多大影響。貌似有的銀行要求券商評級A級,不過看這個樣子銀行也會調整標準吧


然並卵,中信還是老大


多交幾個億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


這幾年沒少和券商打交道,感覺這個行業總體水平下降很大。

新出台的券商等級排名驗證了這些。誰是985,211?

監管部門說的很明確,評的是哪些?

」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不是對證券公司資信狀況及等級的評價,而是證券監管部門根據審慎監管的需要,以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公司市場競爭力和合規管理水平,對證券公司進行的綜合性評價,主要體現的是證券公司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整體狀況。「

影響肯定是全方位的。

既然是金融監管,等級排名等於對券商整體質量的考評。

今後在創新業務開展會優先授予等級高的券商。

銀行會參考等級對券商進行授信。

2015年27家被評為AA級的證券公司,今年僅剩下了6家。

其中,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國信證券、長江證券、興業證券、國開證券、東興證券更是直接滑出A類證券公司之列。

廣發的金牌保代、研究員等接觸過,多是營銷高手。風格可以用「動物兇猛」來形容。

中信證券幾位領導一直強調學習Goldman Sachs,成為中國最精品投行。

去年王東明辭職隱退,幾位高管陷入內幕交易,現在還在協助調查。

券商多事之秋:21位高管涉事 中信高層幾近一鍋端

中信證券涉案高管全部離任

中信證券去年在成都擴張,人員就不評述了。

誰再說中信No 1,我跟誰急。證券業要蒙羞。

最近發生的事情,麥子店高盛女高管開始殺人了。

為了早日上位,雇兇殺原配。

麥子店高盛這倒霉的一年:徐翔案、美女高管殺人

海通現在那叫慘。

海通,上海交通銀行下屬證券部,中國證券歷史的一個標誌性機構。

當年海通絕對是券商中的top 5,有段時間,中信是二流券商,是給海通拎包的馬仔。

海通證券屢曝違規忽悠監管 216億回購忽悠股民

最嚴厲處罰季:19券商吃25張罰單 海通證券扣分最多 2015年受重罰

這次從AA降到BBB,降級!

這幾年,很多券商提升的是營銷忽悠水平,而不是專業技能。


這類分級如果不和業務准入範圍掛鉤並無卵用,對券商業務沒有太大影響,我作為公司甲方有業務需要找券商時不會關注這個因素,只會在不想用某家或想用某家時把這個拿出來說事,其實早已經定好了,都是套路..而券商在推業務時也不會主要推自己這方面優勢的,沒有客戶會在意。

公司選擇券商標準主要看過往合作關係,沒有過合作關係推新的業務時會去wind搜該類業務的券商排名,並叫過來聊聊看看有沒眼緣,當然出於撐場面考慮還是會盡量考慮大券商的,所以真正影響業務的還是排名,業務人員的顏值以及和甲方的關係


券商三大業務,經紀、資管、投行業務,理論上來說對資管業務影響較大(通道業務中,許多銀行以券商評級對不同證券公司進行准入)。不過今年由於新三板違規開戶問題,幾乎所有券商都受到了處罰,大家都在地板上,都差不多,大券商優勢依然在。


對實質性業務影響不大,馬照跑,舞照跳。


目前國內的券商更多的定位於「通道」的角色,分級是差異化發展的有力推動,這種差異化對需要投資銀行服務的客戶來說能夠節約篩選成本;我相信在這種差異化的過程中會湧現出去「通道」業務的新生力量(併購業務為主,而且做的有質量)比如最近成立的華興資本發起設立的華菁證券。但如中金和中信這樣的老牌券商,還是那麼強大。


反正我們降了變成A了


在風險資本計提準備上,不同級別的券商待遇不同,創新業務試點以及新開營業部都會有影響。影響券商資金的使用而已。


感覺大家應該不會根據這個考慮選擇哪個券商吧,而且每個券商精英業務也都不同…


看到很多一線券商都被打的很低,就知道這個跟三板券商打分一樣是個笑話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證監會瞎搞股票市場?
證監會是從哪些方面判定「光大烏龍指」構成內幕交易?這對證券市場將產生什麼影響?
證監會為什麼會對中概股借殼回歸設定估值上限,可能會帶來哪些影響?
在證監會和證交所工作有 KPI 嗎?大致是怎樣的?

TAG:中國證監會 | 中國證券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