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科學研究是靠猜的嗎?
我們在做一些比較前沿的科研時是不是要先猜,之後在去證實他是否正確?
就是猜,但一般不會瞎猜,就像下面這幅圖說的:(圖是好幾年前保存的,出處記不清了,好像是在果殼看到的,有知道的說一聲。感謝@鍾貓星人,這幅畫是果殼ent大神翻譯的,鏈接:[譯漫畫] 科學是個啥玩意話說ent大神還翻譯了好多有意思的漫畫,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學過微分方程的話,一大方法就是猜它的解。看微分方程的形式,猜解得形式。科研也差不多,猜一個模型。代回去試試,看看是不是和老的實驗都符合,是不是包含了已經驗證的理論。從新的模型推測出來新的實驗,看看和模型預期是不是符合。一般這三條符合了,就可以編故事,發文章,慶祝了。當然後人很可能搞出個實驗否定了之前的模型。so what! 水也灌了,又往人類未知的領域推了一小步。這一小步的方向,靠的就是蒙。
是的,最初的科學和神棍都是瞎jb猜。
然而科學每次都必須證明他猜對了,然後才能開始進一步瞎jb猜。如果他猜錯了,不好意思,重新瞎jb猜。
所以你看到現在的科學,都是以一個固定的前提條件瞎jb猜。
而這個固定的前提條件,是正確的。神棍只是不停的瞎jb猜,至於他從哪一步開始出錯?nobody knows是的,你們不要再騙外行人了。科研工作者每天做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猜。但不是猜彩票中獎號碼那樣,而是像猜謎語那樣~首先你得有個謎面,比如說實驗結果什麼的~然後你得堅信這玩意兒一定有個謎底(可知論)。但是謎底大家往往都不知道,所以大家就開始猜,猜好了就給其他一起猜謎的講為啥是這麼猜的。如果其他人都認可了,就權且認為猜對了。如果有人有異議,比方說和我的謎面不一致(你的理論和我的實驗結果不符),那就回去重新猜。每天想破頭~就醬~
對,題主聖明,主要就是靠猜!
不然你以為麥克斯韋方程組,薛定諤方程真是上帝之手寫出來的么?
不然你以為費馬同志在書的邊角隨手寫下的費馬大定理他真會證明么?不然你以為伽莫夫說宇宙是炸出來的這麼離經叛道的觀點是有理有據的嗎?
nonono, 他們都是靠猜的!
不過還有更高級的,有人靠神靈託夢,
比如靠神仙姐姐娜瑪卡爾女神託夢給出無數高深莫測公式,給後人無數寶貴遺產的印度數學天才拉馬努金最最重要的,還有狗屎運哦,一定要狠狠踩,踩幾輩子
比如學渣學渣再學渣的卻無意中踩出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這坨大狗屎,然後寫出幾乎是平生唯一一篇論文從而被炸藥獎砸到的日本屌絲男田中耕一總之,諸位摸摸自己的頭,掂量掂量猜的本事(比如中過彩票嗎),想想平時有沒有神仙姐姐給你託夢,再想想你平時踩了多少狗屎,也就知道自己的分量了吧
~~~~~~~~~以上為原答案~~~~~~~~~~
評論里有人說凱庫勒發現苯環也是夢出來的,嗯,這個故事很出名,是一個蛇精託夢的歡迎繼續補充
科研就是這樣啊:發現——猜測——驗證——提出理論假設(猜測)——拓展驗證——推廣理論
思考不能算猜,讀書人的事,能叫猜么~~
做理論物理的沒多少不是猜的,就算是數學推導能夠跟進並且提供了數學證實也還難以突破「猜想」的級別。總要實驗證實才能定論。別忘了,犯罪分子就算是大街上砍人,不到判處死刑淚流滿面時,也只能叫「犯罪嫌疑人」。
大家都在說「猜」是合理的,我就來給一些猜的合理的實例吧,這些可能不太「前沿」,但也能展示一部分「猜」的威力吧。我十分疑惑為什麼會沒人寫物理里的量綱分析,以下的結果基本都來自於拓撲絕緣體發現者張首晟教授的系列講座----生活中的量子力學。為了盡量簡單,沒有用量綱的一般表示方法。
量綱分析
簡單的說,量綱分析便是利用我們已知的某些有物理單位的量,來利用四則運算導出一些其他的未知的量,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1.1)單擺
我們知道,單擺周期T的單位應該是s;地球上和月球上,同樣的單擺周期不同,這是由於重力加速度g不同導致的,我們來看這幾個物理量的單位:
g···············m/s^2
L··············m
T··············s
很容易就得到了下式:
這裡的α自然是某個常數,我們可以用實驗進行測量,而實際用微分方程解出的T的理論值為:
1.2)那麼我們根據上邊的猜法,來猜猜人走路的大致最快速度:
g···············m/s^2
L··············m
走路速度v············m/s
我們很容易又得到了如下的猜測公式:
這裡的g仍然是重力加速度,L呢?我們合理猜想腿長的人走路會更加的快,一般人的腿長大致在1m左右,g大致為10m/s,因此這個值就被估計為根號10,我們知道它大致等於圓周率 π=3.14m/s
詳細的查詢資料發現,人行走的最快速度約為4m/s左右,我們看到,跟這個估計值是很接近的。
1.3)在上一個分析里,我們看到,物理量的表示符號是不變的,而在具體的問題中,改變的僅僅是它的實際物理意義,比如1.1中L代表擺長,1.2中L代表腿長。
因此,在不同的問題里,我們可以利用量綱分析先通過猜測得到與現實相同的結果,再逐步的分析它的物理意義。 我們來看第三個問題,經常我們會在坐飛機時俯瞰雲層,或者沒事的時候看看天上的雲,那麼,我們是否能給出一個簡單的公式來計算一下雲的最高高度呢?
通過1.1和問題1.2的提示,我們來看這三個單位:
g····················m/s^2
v···················m/s
L·················m
現在我們將得到一個關於高度h(物理學中一般用h表達高度)的表達式,由我們在問題1.2)中所得到的公式
我們很容易的把它變形為:
,再把L換做h,得到
那麼g應該是一個常數值,它表示的是在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值,這個值在比地球表面高接近幾千米的高空上會有所減小,但由於地球本身半徑足夠大,這個變化是可忽略的,那麼我們進一步的想這裡的v應該是什麼,很容易想到我們考慮的雲層實際在地面時是大量自由運動的空氣,在海拔上升時勢能不斷增加,而在地面上的空氣運動速度v大致是461m/s,我們帶入公式計算這個值,約為21252.1m,也就是說,最高的雲層高度大致在兩萬米左右,而查詢最高的捲雲的高度,約為10000米,為什麼我們得出的值會為它的兩倍?
我們進一步回顧剛才的思維過程,我們的想法是,分子的速度帶來的動能因重力做功而減小,這裡的動能的表達應為
因此,我們的計算結果中應該再乘上一個1/2,得到了10626.05米的高度,這正是雲層在實際測量中能夠達到的最高高度一個極近的近似值!
這上面三個問題的解決方式就是邊猜邊改,而且猜的很暴力,比方說單擺的周期公式,我們沒解任何微分方程就能弄出來,這也是一種在沒有高級的數學工具時解決現有困難問題的方式,如果你能猜出來,恰恰證明的不是這種方式多麼不靠譜,而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擦,竟然這樣也能猜出來。
補充高票@王福霖的答案。評論里有人問,為什麼都能滿足現象或要求的理論,一般選擇假設比較少的?與之有關的是奧卡姆剃刀原理(Ockham"s Razor),即「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簡單而又反映現象的,往往更能接近事物本質,更具普遍性,複雜的常常被大自然的「剃刀」剃掉。對於科學家,選擇簡單有時候也是因為其哲學上的美感。
比較合理的數學的符合已有事實的【猜】。也未必是去證實它對,還會證實其不對。
行話叫 大膽假設 小心求證 猜?
謝邀不能說是猜,是推測。由現有事物去預測,可能出現的事物。
單純的猜是沒有根本的,推測是有依據的。
打個比方吧。假設我並沒有煎過蛋,也不知道煎蛋是什麼樣子的。但是我煎過煎餅什麼的。那麼,我把蛋打在煎鍋上是不是就可以推測這個蛋最後會凝固。以上就是我閑的慌在亂扯一個袋子里有很多球。
A接過袋子,閉著眼睛說:裡面全是白的。B接過袋子,從裡面摸出一個球,一看是黑的,就說,裡面全是黑球。這樣的時候,我們假設,如果袋子里白球多,A贏,黑球多,B贏。
現在,輪到你下注了,你賭A贏還是B贏?兩種都是猜,但猜的方法,是有很大的講究的啊。-----------------------------------------------------------A就是宗教B就是科學-----------------------------------------------------------補充說明:閉著眼睛說:袋子里有一顆黑球就算我輸的A,就是綠綠。閉著眼睛說:袋子里有一顆白球就算我輸的B,就是科學教徒。各種狂信徒包括科學教徒,都不要來評論我的答案,看著就噁心,直接刪靠譜與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感到了美
科學網—讓我們把薛定諤方程「猜」出來!
對於未知的事情,就是猜各種可能性,猜各種解決方案。這裡說的猜,在學術上應該叫假設,設想。但是,在科學研究中,提出一種設想就要驗證它,如果驗證成功,剛好別人也沒有想到過,哈哈,恭喜你,發現真理。如果驗證失敗,也沒關係,至少你排除了一種可能性,離真理又近了一步。
我們這叫經驗科學!(`?′)ノ
我們得出的公式叫經驗公式!
真值一直存在,但真值永遠不可測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估計,以求儘可能的逼近真值(真理)
語言邏輯而已。沒驗證過的可不就是猜嗎。驗證過的當然不是猜了。
推薦閱讀:
※惠更斯原理,波前每一點相當於新的波源,產生的子波會回傳不會與原波不停減弱抵消,為什麼不會?
※普朗克常量為什麼被命名為「h」?
※有哪些答案很簡單而過程十分複雜的問題?
※銅的散熱比鐵和塑料快,為什麼手機殼不用銅做?
※量子力學第一假定中的物理體系的定義是什麼?怎麼區分各希爾伯特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