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家銀行可以發行貨幣,而且發行的是有時間限制的貨幣,那樣的社會形態以及系統穩定性?

雖然不是經濟系的,但自從金融危機後也看過大量的文章和書籍,包括各個流派的都有。感覺現有體系主要的問題可以歸於以下原因

PS: 共產主義什麼的先不去考慮:)我的意思是改良性質的

資本主義的核心部分實際上是資本(你這不廢話么~~~~~~~) 我說的是各種類型的資本要產生作用要靠潤滑劑,那就是貨幣,而要高效的使用貨幣則需要金融系統。

但因為系統的分配原則導致產生出的貨幣永遠也不可能被充分利用,或者說銀行債務永遠不可能還清(還清了系統就崩潰了) 而且銀行本身還有利率。 這樣長期下去,必然產生流動性泛濫。 而儲蓄或者說是多餘的資產還是留在系統內做為新產生的資本同樣需要利潤,則 一:資本主義必須不斷擴張尋找新的利潤點或者市場。二:一旦經濟放緩就有危機的可能 ,三:但流動性的不斷泛濫必然導致可能的蓄水池容量不夠,所以有各種金融衍生品的產生,影子銀行的發展等都可以理解。

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畢竟不是本行無法完全說清。

但我在幾年前看到某本探討未來金融貨幣趨勢的書,上面介紹了很多國家內的自發組織,包括發行自己的貨幣,各種勞動合作社等等。 其中提到過一個設想就是發行一種具有期限的貨幣。到期作廢!!!

那現在假設如果某個原因導致各國把貨幣發行權交給唯一的機構(懶一點就假設地球成了聯邦制星球),這個機構基於各種參數發行統一電子貨幣而且是全球同行,其他原有國家貨幣都消失了。 那這種系統能否克服資本主義的矛盾,期限設置為多少年到期合理以及其他社會可能形態等

謝謝啊,重在參與,歡迎腦洞!!


首先,債務不斷增長是符合工業社會經濟增長規律的,這不是壞事,而是現代銀行制度的優點, 是信用紙幣取代金銀硬幣的原因。其次,不用亂開腦洞,你描述的「具有期限的貨幣」在歷史上有真實案例:

北宋紙幣交子流通制度的終結

自發行交子初始,北宋朝廷便設置了類似於現代紙幣管理的基本規則,規定有發行界兌制度、發行限額制度、發行準備制度和流通區域限定製度。交子的發行,每兩年發行一界。每界交子流通使用滿兩年時,持幣人可以用舊幣換取下一界新幣。界滿的交子,有一年的兌換期,即自第二年界滿後一年之內,可以兌換新幣,滿三年方才作廢。交子每界發行限額一百二十五萬六千三百四十緍,每緍一千文錢,一界總額十二億五千六百三十四萬文錢。應對該發行金額,官方設置發行準備三十六萬緍,即三點六億文錢,用於備付交子的兌現,發行準備率約為百分之二十八。當時的制度規定,各界發行交子數額不變,發行準備也保持不變。這種制度維持了80多年,對北宋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四川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支持作用。

然後,就是你說的「具有期限」了……

為攻打西夏,宋徽宗增發交子以助軍費,交子發行量達到每界發行限額的20倍之多,結果形成嚴重的通貨膨脹。交子界滿,以舊更新時,新交子收兌舊交子以一兌四,即舊交子貶值百分之七十五,只剩下百分之二十五的價值。但是,新交子發行之後,仍不能兌換足量的現錢,所以繼續貶值下去。

雖然不是完全消滅,但每發行一次新鈔,政府就宣布現有貨幣只能按四分之一折算,相當於每四年消滅75%的舊鈔(後來比例越來越高)。再加上只有政府獨家增發,這個經濟實驗是不是非常接近你的設定?想不想穿越到宋徽宗身上試試?

我才不會告訴你20年後兩個皇帝被蠻族抓到黑龍江慢慢調教呢。

對了,糧票也是一種定期消滅的有價證券。但這東西是近乎100%保證金的——可以直接兌換糧食,用退化到以物易物狀態的方式消滅了貶值危機,顯然也沒啥參照價值。至於你擔心經濟發展會讓全社會對銀行欠越來越多的債,這就像擔心利用太陽能會燒乾太陽一樣荒謬。雖然債務增長不能保證絕對的穩定發展,但如果銀行不能用債務造幣,經濟必然迅速崩盤。

我在另一個回答里說的很清楚了:

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危機是否存在必然性規律? - 馬前卒的回答

(央行造幣)方式就是往外借錢。比如說通過「再貸款」把錢借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有了低息的進項,不能幹放在家裡付息,會加點利息把錢貸出去。貸款人可能是企業也可能是個人。

央行(人行)在賬面上不做虧本生意。不論是買國債、借錢給銀行,還是買票據。央行最終要收回更多的錢,至少不會少於付出的錢。政府要收稅來贖回國債,商業銀行要賺錢來償還「再貸款」本息,開出票據的銀行要付出更多的錢收回票據。就算央行長期持有社會資產,也會為此收取永久性的利息。

這很容易理解,央行雖然不是個純粹的企業,但總還是個銀行。必須為自己的商品——鈔票索要價格。央行對外放款的利率,就是為此收取的租金。雖然世上偶爾也有負利率的央行,但那指的是存款負利率,貸款利率最低至0而止。至少在賬面上,央行是不做賠本買賣的,否則借出的多,收回的少,商業銀行和企業不用經營就能從央行賺錢,誰還會做別的生意呢?

不過,按照這個規則,央行發出去的錢最終都會回到自己手裡——而且比發出去的時候更多。如此說來,豈非錢荒是必然的結果?豈非市面上每一塊錢最終都會被央行收走?

我們都知道,現實中從未出現這麼荒謬的情況。這說明央行以外的社會得到了足夠的錢,足夠償還源於央行的債務。這些錢從哪來呢?唯一的答案還是央行——別人沒有製造貨幣的權力。很顯然,在前一輪現金涌回央行之前,央行用另一輪發行製造了更多的貨幣,推向全社會。然後新一輪發行的貨幣必須用另一輪更大的發行來平衡。如此往複,我們完全可以說整個社會需要不斷地「借新債還舊債」 ,新債一定大於舊債——最終的債主都是央行。

這指向一個重要結論——只要國家開始用央行發行信用貨幣,社會上流通的貨幣數量就會穩步地以指數增長,永不停息。錢會不會因此不停貶值呢?

溫和通脹的確是大部分國家的通例,但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還是基本保證了幣值的穩定,很少出現紙幣購買力快速奔向0的情況。這就需要把金融和實體經濟結合起來考慮。

央行一般不會直接給企業放貸,而是通過商業銀行放貸。商業銀行會給什麼樣的企業貸款呢?顯然是有償還能力的企業。企業從銀行貸款,不能去給老闆買豪車、辦婚禮,必須要有投資項目才能拿到錢,比如建工廠、僱人手、蓋房子、搞研發,用貸款形成一份比貸款本身更大的資產,這才能用盈利償還本息;或者至少用這份新的資產當抵押,借到一筆新的、更大的的貸款,還掉舊債,才不至於破產。

的確有一些企業沒能完成這個任務就破產了,但從整個社會的角度說,央行發出的貸款最終在大多數企業形成了更大的生產能力,或是讓這些企業能製造更好、成本更低的產品。

社會總的生產能力和貨幣供應同步增加,就不會有失控的通脹。這些新增生產能力意味著更大的社會總資產,正好也提供了更多的抵押,讓央行有理由向全社會(包括政府)「借」出更多的錢。這就是實體經濟和信用貨幣發行之間的配合,是大部分國家竭力保持(或達到)的經濟狀態。「錢」就是在這個動態過程中多起來的。反過來說,要是央行沒能完成釋放更多貸款的任務,錢就會在動態過程中流回央行,形成錢荒。

人類在發明中央銀行之前已經發明了現代工業,但直到20世紀中期,基於信用貨幣建立中央銀行,這才算正式承認財富來自工業經濟,承認貨幣只是個符號,允許財富的標誌——貨幣和工業經濟同步增長。從這個角度說,以信用貨幣為基礎的中央銀行算是工業文明開始成熟的重要標誌,有資格和輪子,和鑽木取火併列。

全文請看: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危機是否存在必然性規律? - 馬前卒的回答


題主的設定交代的太少了,我姑且先腦補了一些細節:

1,如果發行速度均勻(到期速度均勻),忽略個人人品差異(不看臉),那麼我們可以假設,每個人的賬戶金額每年到期5%。

2,世界毒菜政府,法定(暴力)強制使用該電子貨幣交易,並取締諸如比特幣之類的數字貨幣。而以物易物本身具有鑒定真偽和量化數量(物物匯率)的成本,也不一定更划算。

這樣就方便討論了

其實當我看到第一條的時候,很明顯的......這不就是換了個馬甲的負利率么.....還是獨♂裁政府強制的。而且沒錯,實際上富人的財富到期的比例也不會更多,跟普通人是一樣的,但是這政策對富人還是極其不友好。絕大部分人的存款會慢慢靠近一個值(比方說你月薪1W,消費8000,那麼最後你的存款將穩定在400W左右)。

這會限制投機嗎?

我想,這個政府只是欽定了一個法定貨幣(結算單位),但是物品的價值依然會有波動,所以會有人拿著他的400萬去賭一把完全可能,甚至有些能長期保持5%以上收益的人才也是有的,這部分多出來的財富是不穩定的,假如政府調整發行速度,使得每年到期15%,他們的(不穩定)收益將很快歸零。(褥資本家羊毛)手動滑稽

--------------------------------------------------------------------------------------

但是我覺得題主很可能想說的不是上邊一堆,下邊腦補第二種情況:

1*,每年貨幣到期95%;

新年新氣象,新的一年又是嶄新的開始啊哈哈,去年的存款幾乎無效,根本上杜絕了資本家的出現,由於嚴格的總量和增量控制,大家每個月都把工資吃吃喝喝用的八九不離十,幾乎也不會出現投機行為。

這是個什麼場景呢?

要想人們不造反,醫療,教育,住房與文化旅遊等等必須是配備了令人非常滿意的福利,以至於人們不必為之操心,大體上人人平等。

那誰能吃到熊掌鵝肝呢?

工資收入高的,換句話說也就是掌握了難度高的技術技能的人。(oh此時會理財投資顯然並不能算是技能.....)

最後......

1**,每天貨幣到期100%

這是啥?

真 - 共產主義。

生產資料極其發達,第一二三產業全體自動化機械化,人類擁有用不完數不盡的生活資料,不再是勞動者而只是消費者,再也不用關注財富,成為了家鼠。


貨幣有時間限制的矛盾性很大,因為如果一個中央銀行控制了貨幣的生產與時間性,那麼民眾手中拿到錢的時候就會拚命地在有效期前進行貨幣的流通,最後無論中央銀行如何進行發行貨幣或者進行推廣,結果一定是回到沒有貨幣,進行以物易物的時代。


那全球首富我想我已經知道是誰了


我反覆看了看你的問題, 然後看了下面的補充描述。

可以說問題和描述根本沒什麼關係。 你題目的條件就不正確。

如果知道貨幣是什麼還能提出這個問題嗎?

貨幣就是政府信用。 貨幣到期變廢紙等於0信用。

你一個完全言而無信的東西, 要你何用。 這個命題提出來就是要失敗的。

別人說:「大家不再用錢直接以物易物了
」 你要虛心接受。 我給你多講一些也都是這個道理。

這種政策只能出現在金胖政權下。 當年他們大手筆置換貨幣,廢了老幣改新幣。 老幣過期不兌者全部作廢。 這基本符合你定義的:「貨幣有期限、到期貨幣價值歸零或者極大損耗等等。」 而且,金胖政權可不敢一開始就說自己的貨幣是有期限的,如果一開始就推出這麼言而無信的東西。那誰還買賬。

所以,你說:「大家不再用錢直接以物易物了
」這種對你題目的結論 是想當然。呵呵, 我想, 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吧。 畢竟還有金胖政權這個奇葩。

經濟學是個質樸的東西,你脫離現實把他想複雜了是不好的學習辦法。

看經濟學先從基礎學起,先看微觀經濟學, 看看亞當斯密。


有時間限制的貨幣,越是接近到期日,就越沒人願意要。換句話說,這種貨幣的實際購買力,隨著時間流逝是逐步下降的。

如果到期日很短,那麼這種貨幣貶值速度很快,沒人敢要。如果到期日很長,比如幾十年,那麼這種貨幣的貶值速度還可以接受,只不過這樣一來貨幣期限的設定就發揮不出作用了。

另外我並不覺得貨幣期限的存在能解決什麼問題。流動性泛濫只要不嚴重,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我說,你這樣設定,市場一下子就歇菜了。

錢到期前就是個災難,留在手上也是個災難,大家只會盡量把錢花掉,換成黃金糧食之類能保值的東西;你的錢沒人搭理,大家全都以物易物交易了。

我一直奇怪,你看書看的是什麼書?


有一個電影《時間規劃局》。


對於初學者,建議入門讀一下黃達的《金融學》,先了解一下貨幣。

所謂的資本,貨幣,在法幣環境下,本質是經濟體微觀個體的信用,及其匯總。資本就是資本主義的邏輯本身,而不是庸俗的金錢觀。


這種問題,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叫做《時間規劃局》,大家體內都植入了一種時間晶元,一旦時間沒有了,人就當場死亡。我想以後貨幣可以用時間代替,並來規劃自己的人生。不過想要均富或均貧的社會在哪裡貌似都不能實現。


你這個題目不成立.譬如我從銀行取錢100塊,你給還有十天到期的和給我還有5天到期的錢明顯不是等值的.如果等值,大家都會選擇十天到期的而拒絕接收五天到期的.那麼你的這個到期的貨幣發行就會有問題.如果不等值的話,那就是錢會隨時間貶值,大家都不會接受你的貨幣.


群眾可以用腳投票,以貨易貨。甚至搞出來自己的電子貨幣(比特幣)。

所以,私以為樓主的假設不大可能存在


啥,鈔票每天要過期啦,買金條買金條買金條


現代信用貨幣大多會受控制的持續保持通脹,其效果不就相當於給貨幣一個不定期的半衰期來消滅貨幣的購買力了嗎?大概效果應該相當於或者好於題主的第二個題設吧!

完全不懂亂答,各位輕噴!


題主你的問題建立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會停滯的這一前提下的。

然而只要人類社會的發展停滯,必然會出現某一事件破壞這種停滯:大航海運動,世界大戰,經濟危機。

現在是和信用貨幣有關,但是貨幣去中心化以後,還是會出現新的問題的。

信用貨幣本身就是建立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這一基礎上的,一旦破壞了這一基礎,說什麼都沒用。


我覺得這個設定有悖於紙幣出現的初衷,即便於商品流通,不過民國時候有段時間拿成捆的錢買雞蛋好像挺符合的……


關於有效期的問題,我就舉一個例子


大家不再用錢直接以物易物了


好吧,為了不修改問題,我這裡補充下看法。 有某些極端派一直要回到金本位。但金本位的關鍵問題是會造成通貨緊縮,在現在體系下是無法存在的,因為開採量的限制。

第二:之所以提出要有有效期是因為要解決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就是解決因為分配的原因導致的一部分貨幣沒有完成交易使命,甚至於連投資的功能都沒了,直接成了投機資金。美國不是有一派經濟學家呼籲要富人花錢么,所謂的涓滴效應。可富人花錢是有限度的,所以資金過剩不可能解決。

而貨幣有了有效性,就可逼迫一部分人消費。期限可以長一點,比如10年或者30年之類的,但有期限就有了保險閘。

而這個時候的中央銀行的功能實際上並沒有改變什麼,只不過調控手段更多了。

-----------------------------------------------------------

重複重點,發行的是電子貨幣,所以不用擔心會有期限不同的問題, 比如首次發行10萬億單位電子貨幣,每一個單位電子貨幣都有自己的時間,所有貨幣統一設定為一個期限,這個期限肯定不是幾天那麼短(那是搞笑),至少以年計,我估計為24年,這樣按照現在世界財富總量等於gdp的4到6倍計算,每年交換的貨幣應該是平均為gdp的4分之一到六分之一。

因為是電子貨幣,所以我們可以把每單位設定的足夠小,比如發行的貨幣單位每單位等於現在的1分人民幣。


沒有真實價值支撐的貨幣,最終一定會泛濫。原因很簡單,貨幣發行方可以通過增發貨幣憑空製造出價值。人都是趨利的,只要在理論上可以增發貨幣,那他們就一定會增發。即使增發的貨幣到不了他們手裡,也總會有人向他們尋租這一權利。

現代人使用了太長時間無擔保的紙幣,已經連等價交換的原則都忘記了。為啥自己手裡的幾張破紙就能換來那麼多東西,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連想都沒想過,只覺得本該如此。看看那些動蕩國家的紙幣,哪怕是只破過產的冰島,都會讓人唏噓不已。

所以說,題主設想的擁有退出機制的紙幣,並沒有解決發行機構憑空創造價值這一根本問題。國家完全可以加大紙幣的供給,來彌補退出的部分。更何況這種紙幣民間能否接受都是個問題。

我個人推崇的哈耶克,曾經提過競爭性的貨幣概念,既各國放棄本國貨幣,由幾個不同的私營機構發行各自的貨幣,幾種貨幣共同流通交叉使用,通過競爭來遏制機構增發貨幣的衝動。而在上述競爭中,最後能存活下來的,一定是有真實商品背書的貨幣,比如某些跨國超市的提貨卡,或者是能源公司的兌換券。不過這裡仍然要考慮到這些私人機構超額發行票據的風險。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有能力製造出效率更高體積更小的電池,這些電池將成為人類世界的終極貨幣。


推薦閱讀:

衍生品交易軟體開發需要什麼樣的資質證明,需要和金融機構有什麼樣的合作關係?
如何看待濟南4.19房地產限購升級?
想了解下理財師這個行業,理財師職業生涯規劃是怎麼樣的?
風險自擔的民營銀行等金融機構出現後,金融監管方面需要進行哪些相應的調整和更新?
為什麼預付賬款屬於資產,預收賬款屬於負債?

TAG:經濟 | 經濟學 | 社會 | 經濟危機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