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在上海遇到的問題有哪些,適應性如何?
由於文化習俗導致的處事,生活,交友,戀愛,婚姻,工作及創業等等方面的問題!
題主在上海生活過一年半,半年前離開上海來到北京。但是心裡像是對上海有個執念,還是想回去。如果離開北京也就放棄了長輩提供的很多現成資源,從頭開始,自己的成長和發展可能要推遲很多年,機會成本很大,而且還有風險。雖然在上海待過一年半但是覺得對這個城市的理解還比較淺薄,而且長輩說了一些他們北方朋友在上海遇到的問題。希望各位知友分享點經驗,幫助我做下風險評估。~~~~~~~~~~~~~~~~~非常感謝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描述還是有點模糊不夠具體,題主也再補充一下1,關於飲食:題主是吃貨,而且不挑食,天南海北的美食都喜歡,屬於怎麼吃都不吃不胖的物種2,關於環境:對黃梅季和冬天的濕冷也沒覺得不適應,倒是喜歡她的濕潤。3,題主所說的對這個城市理解膚淺指的是她深層的文化,工作中的辦公室問題,創業合作的問題,會不會因為跟對方不是同一語系只是維持表面的和氣友好,合作或者牽扯到利益都被排除在外。至於表面的排外不用擔心,首先自己的修養品質沒有問題,另外大部分排外的上海人是因為其本身混的不好,過於安分不夠勤勞也不願吃苦卻歸罪於外地人。
吃飯記得AA,即便你想請同事吃飯,同事也會把錢AA給你。
不要隨便稱兄道弟,交淺不要多談情義。不要灌人喝酒,別勸酒。不要恥於談利,利益的事情講清楚。聽到別人跟你講上海話就直接說不好意思聽不懂,別人會改說普通話的,沒什麼尷尬的。如果怕尷尬,熟悉熟悉一些常用上海話的發音,碰到說上海話聽懂個大概用普通話回他,一般接下來他會改說普通話的。
不要為了外地人這個身份過分敏感,上海常駐戶籍人口早已跌破六成,幾乎一半外地人。不要上寬頻山,別看騰訊新聞上海版塊下的評論。想起來這麼多,其他想起來再補充。老婆北京人,本人上海人,共同生活在上海四年有餘,一些生活所見供你參考
1. 沒暖氣,穿多件衣服自己調節,一定要穿襪子2. 潮濕,衣物盡量多晾曬,洗澡浴室需擦乾,浴巾不會自己干,基本用不到加濕器,要買台除濕機3. 不常吃餃子,米飯為主食,包子個大,餡兒純肉,腌臘製品吃得較少,凍魚凍蝦也較少4. 口味也不清淡,主要體現在老抽使用較多,糖多鹽少(較北方而言),吃飯有喝湯習慣5. 住房洗手間一定要有窗戶,北間真的很冷,地磚不使用在客廳卧室6. 傳統國學氛圍被海派文化大規模取代
7. 上海城區比北京小太多,道路規劃密度也高很多,個人認為出行上對於行人比較友好8. 駕車變道禮讓感覺比北京友好,停車不方便,成本更高9. 路名無規律難記憶,門牌號非常規範,常見以交叉路口為目的地坐標10. 公共設施比北京人性化,各類標示比較清晰,基礎服務意識強11. 不用介意自己戶籍,只需遵紀守法有禮貌便會獲得尊重,非常排斥不文明行為12. 談錢不必拘泥,規則第一,感情只是加分項13. 遠離負能量,地域歧視的人到哪裡都一樣是被鄙視的對象先想到這些北京人,在上海工作過六年,還是挺喜歡上海的。
1、吃東西適合一個人,買一根蔥,10個蛤蜊都有人賣,在北京會被小販笑死。餐館菜量少,也可以多點幾個。
2、小資氣氛濃,譬如在上海我經常在美髮店洗頭,北京感覺氛圍就不對。3、大部分餐館上菜慢,關門早。北京的店客人不走不能轟人,上海我見過服務員圍著你站一圈、默默催你走的。但整體服務意識和態度還是比北京好。4水質軟,對發質和皮膚都好,但是水有味,喝的話只能喝桶裝。5梅雨季節很討厭,各種除濕工具必備,翻毛的皮具一定要小心,第一年就廢了一鞋一包。狗狗會濕疹,人還好。晾衣服需要技巧,否則會餿6冬天巨冷,電取暖器必備。7上海人比較精明但是有契約精神,其實好相處。不佔對方小便宜,不失信。適當讓對方占點小便宜,小禮物一類的對維護關係很有效。8特別喜歡上海的老阿姨,熱情可愛。還有那種非常紳士的老先生,在其他城市很難見到。誒我跟題主相反,遼寧人,在上海讀書6年,工作1年,但是我正準備去北京。
我去北京也是從頭開始,我的大學同學、研究生同學都在上海及周邊,我在這裡上學6年,工作1年。在學校的專業是金融,就專業來說,也許我留在上海會有更多的機會,畢竟這是經濟中心;上海有人才引進政策,畢業之後就拿到了上海戶口,但我還是選擇離開。誒,好像有點偏題。。說點自己在這裡呆7年的感受希望能給題主一些幫助。遇到的問題:
1,語言。我在這呆了這麼久我還是聽不懂上海話,同事和客戶說上海話的時候我真是一臉的懵逼,但是江浙同事們自帶聽得懂的技能,難怪你們包郵。雖然說遇到比較重要的事情我會表示聽不懂可以說普通話說嗎,但是平時大家閑聊時我只好默默地猜。
2,氣候。氣候真的是我在這7年里最承受不住的。
一個是冬天冷。我老家東北,冬天冷啊,零下十幾二十幾啊,但是室內有暖氣啊,進屋一點不冷啊。上海冬天最多就零下幾度,但是真的好冷啊,地鐵有空調公交有空調室內有空調,但是空調很乾啊,一點都沒有暖氣的舒適感覺,而且為什麼都是熱為啥總覺得空調比暖氣要乾的多,吹多了還頭疼。我記得以前聽說北方建築一般是兩層磚,注意保暖,南方一般是單層磚,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冬天正好是我們公司忙季,每天加班到凌晨回家打開門跟室外一樣冷我真是心裡哇涼哇涼的。16年初的時候上海有陣子特別冷,我每天晚上把空調開到30度,開整晚,但是因為太冷了,它最多只能把室內暖到20度。那段日子我每天半夜到家都是開空調開電熱毯充好電熱寶團在被子里,把所有毯子壓在被子上,每天早上從被窩出來都是一場戰鬥。二就是雨季太潮。我過得比較rough,具體日子不記得,大概只能感受到這段日子和入冬前有段日子雨下的那叫一個多,就算不是天天下,也基本都不晴天。大學那會住宿條件差更潮,東西更不容易干,好多段子說那就是拼誰的內褲多的季節。我還記得有次暑假回來我室友的皮衣長滿了毛,我還跟她感慨看來是真皮的。我有個朋友前兩天還在朋友圈裡說這天氣就像是蒸桑拿洗澡出來沒擦乾。太潮衣物乾的慢,容易長毛,我有兩雙運動鞋都是年少無知的時候洗了,趕上雨季沒幹長毛了,只好扔掉。如果在上海生活,真心建議一定要買個烘乾機。我研究生的時候學校引進了公共烘乾機,從此我都會告訴要考研的學弟學妹們:不如來我們這吧,我們有烘乾機。除了東西難干之外就是潮可能容易生病,但這個每個人體質不同,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這樣。我最近腿上起了好多疹子,據說可能是本來就有點過敏,太潮就發出來了,我覺得可能是我一冬天都忙忙活活的沒時間曬被,等我終於有時間了又開始下雨了,於是被子完全沒曬到太陽的緣故。反正我換了新被子用電熱毯烘了褥子之後暫且控制住了。太潮也是我母上大人一直不肯來上海的原因,她說她風濕受不了上海的潮濕。3,其他。對於文化之類的,我有南方朋友喜歡咸豆花,也有北方朋友來到上海發現甜豆花好吃的。不管在哪裡你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也肯定會有跟你價值觀相左的人,一概而論太過武斷。說個小故事,我冬天的工作時間基本是早上8點半出門半夜12點回家之類的,於是長達4個月我沒辦法收快遞,有次實在沒招了,就拜託了隔壁大爺大媽幫我收快遞,我早上出門前找大爺大媽拿。我拿快遞的時候就給他們買了點車厘子,表示感謝。然後回家過年的時候我媽覺得我一個人在外面住,鄰里鄰居有個熟悉的她也放心一點,於是就讓我帶了點木耳蘑菇給大爺大媽。我去送的時候大爺大媽堅決不肯收,其實我只是覺得大家都是鄰居嘛,我回家回來帶點特產給你們嘗嘗嘛,但大爺大媽可能覺得無功不受祿,一直不肯收,最後我說了好半天好歹收下了,後來隔了一個月送了我和室友一人一雙老式上海高跟鞋。。有個比我早一年進公司的前輩,一起經歷過條件十分苦逼項目,建立了革命友誼,我帶的木耳蘑菇多了,於是我就把剩的兩袋送給他了,他倒是很隨意的就收下了,畢竟真的只是蘑菇和木耳而已。所以你看都是南方人但是對於我送他們特產這件事情上,大家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呢。(其實我也不知道我想表達什麼)
我遇到的還沒有適應好的問題大概就是語言跟氣候。
我好像廢話太多,又拖到上面重新看了眼題主的問題。
生活的話,交通方面我在上海基本靠地鐵哪裡都去了,公司客戶機場火車站迪士尼,基本都可以地鐵直達,相比公交我更喜歡地鐵,因為比較快,而且上海地鐵除了火車站,攜帶小包是不會強制安檢的,我也沒有經歷過早高峰限行的情況;住的話房價我覺得上海跟北京,恩,都不便宜,我和北京的小夥伴的房租也差不多。啊補充一點,我不知道北京是不是也是這樣,上海下雨或者晚上十點十一點左右打!不!到!車!我一般加班到半夜,好不容易可以早走一天,十點半就下班了,可是我打!不!到!車!加價也很難打到,一般都得打車打個半個多小時的。自己買車的話,搖號拍賣祝你好運喲。
交友的話我覺得不管在哪裡你都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的。不管哪個地方都有各種各樣的人,交到朋友並不是問題,只是你可能會離開你目前的朋友,雖然微信電話還可以一起聊天,但是在一起吃吃喝喝可能有點難了呢,距離遠了,大家忙了什麼的,我覺得認識新朋友不是問題,怎麼跟老朋友保持聯繫才是比較重要的。
戀愛婚姻,沒經驗拒絕討論。哦,我有上海朋友找男友的標準是上海人,但我也有上海朋友女朋友就是北方人。工作,我勉強算是金融行業吧,就這個行業來說這裡是上海的經濟中心,這裡真的有很多機會,只要你有能力或者你有資源,你絕對可以在這裡找到一個適合你的職位。創業,沒幹過不了解,但是我記得我們學校旁邊就與很多創業孵化基地啥的。題主在猶豫,我之前也猶豫,我覺得大家可以告訴你上海市什麼樣的,可是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大家對上海的感覺都是不同的,有人留下來,有人選擇離開。我最後選擇離開上海是因為好像是在知乎上看的某個問題的回答,問題好像是年紀大了之後明白曾經糾結的選擇是什麼,有個人說何必糾結畢業之後去哪裡工作,反正年輕,不行再換唄。我之前糾結了一個月啊,到底要不要離開我呆了7年、有戶口、可能有更多機會的上海,中斷自己的職業道路、放棄戶口和熟悉的生活環境去北京,看到那個答案的時候忽然就覺得沒關係,先去北京,如果覺得不適應再回上海或者換別的地方唄,生命在於折騰,誰說工作之後就要死守一個城市了。感謝之前那位答主,然而我忘了具體什麼問題了,找不到你了對不住啊,找到了我一定把你的回答鏈接貼上來。
最後祝你好運呀。
----------------------------
誒,抱歉是甜豆漿和咸豆漿,大概這麼個意思嘛,我不吃咸豆漿或者甜豆花。。描述偏差,對不住啊
評論里問學校的,上海財經大學寧遠樓是有烘乾機的!本科宿舍有沒有我就不造了,我本科的時候沒有。關於說我7年還聽不懂上海話的,7年里6年在讀書啊,在校授課主要是英語和普通話,平時同學們一起玩也都是普通話,接觸到上海話主要是偶爾打車和實習上班之後,工作內容大家還是說普通話,只是聊天偶爾會說上海話,於是,懶得學。。。大家可以努力學學,應該能方便不少。更於2016-5-31
坐標上海,周圍北方人挺多,遇到的問題也挺多,鑒於樓主想聽深層文化方面,試著歸納一下。
1.辦公室文化:
北方人往往喜歡扎堆聚在一塊,老鄉會、同學會,在一個公司里,由於語言、飲食之類的共同喜好,也往往會湊起來。其實,你在明確自己歸屬於一個團體的同時,就排斥了大多數人。所以除非你和大BOSS能扎到一個堆里,否則盡量不要扎堆,或者說不要那麼明顯地扎堆,畢竟,往少數人、弱勢力的堆里扎,並沒有什麼好處。上海人其實並不排外,但是你主動排上海人,就是你不對在先了是吧。2.創業合作:
我覺得上海最可愛之處就是上海人的「契約精神」。上海人總給人斤斤計較、啰啰嗦嗦的感覺,因為上海人喜歡把醜話說在前面,你不要想來沾我的便宜,我按照規矩賺錢,先把規矩「釘釘牢」,之後大家都按釘牢的規矩辦。上海人最恨「頭勢勿清爽」,就是腦子糊塗,拍胸脯辦事。不是地域炮,我覺得在許多沒有商業傳統的中小城市,事前胸脯拍得震天響,事後一筆糊塗賬是常有的事。所以你和上海人談創業合作,一定要表現得頭勢清爽、釘牢規矩,全部寫進合同里,執行的時候重信用、守規矩,我相信你會有愉快的合作。上海歡迎你!
無論來不來,都祝願你順利!以下是一點小提醒:
先把心態調整好,每個人都喜歡聽別人說自己家鄉好,所以如果想融入上海,1.最好積極地學上海話,講得洋涇浜(就是不太像)不要緊,關鍵是這個姿態,盡量做到能聽懂,也方便生活。2.每個人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都來源於自己生長的環境,當然會有想念家鄉、覺得家鄉什麼都好的時刻,但是沒必要強調,你可以帶上海人去吃嘛哈哈哈哈哈哈
我有很多新上海人朋友,我覺得人是哪裡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三觀、是心態,是盤靚條順(大誤)
有時候看單位新來的員工,多拿幾個學位就很了不起的樣子,不斷地重複水也是家鄉的好,山也是家鄉的好,肉也是家鄉的好吃,不停地抱怨上海環境操蛋、房價操蛋、丈母娘操蛋,別說愉快地玩耍了,根本不想搭理啊!1、上海北方人很多,尤其是寶山地區,有很多當年支援寶鋼的東北人(我住的小區全東北人,門口是東北飯店,大早上東北大媽跳廣場舞,東北大爺打太極,我這是在上海還是哈爾濱呢~)
2、上海冬天很冷,確定肯定以及一定比北方難受,做好準備,如果上海沒有冬天,那將是一個完美的城市。3、上海本幫菜你可能不習慣,不過上海菜系豐富,有錢就能吃得很舒服,自己燒也很方便,什麼菜都能輕鬆買到,我居然還在菜場看到有魚腥草賣。4、不要在乎網上所謂的排外,做好自己,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本地文化習俗,入鄉隨俗,不要試圖把自己的文化風俗強加給別人,也不要看不慣本地人的生活習慣,你沒這個資格,要記住這裡是上海人的家,你只是來尋找自己的夢想的(我不是上海人)5、注意自己的個人修養,上海是一個國際性大都市,你的行為直接決定了上海的面貌,市區里大部分人素質還是很高的,不要試圖和人理論素質低的人還有很多,你那麼在乎的話那就去做素質低的那一撥好了
6、現代年輕人其實文化差異不會特別大,如果恰好你又是一個彬彬有禮、修養極好的年輕人,生活在本地的人基本上會很熱情地幫助你7、上海很好,如果想在這裡定居,那麼來了之後就主動去了解她,融入她,你會發現生活很精彩------------------補充一條8、我身邊的朋友圈,上海的、北京的、浙江的、江蘇的、河南的、湖北的、廣州的、台灣的,我反而覺得上海人是最大氣的一類,我也不明白為什麼網上都說上海人小氣~再補充一句:我不是上海人,我愛上海我為什麼愛上海?哪個人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 厲鋒的回答好吧,作為一個坐標上海靜安,出生到現在n多年的人,並且在最近3年和很多其他地方的人有了密切的接觸,覺得自己還是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的。1.管好自己的前提下再去幫忙別人(不然別人不會覺得你多高尚,只會覺得你缺根筋)2.要學會接暗示,看山水(上海人很多話不會說那麼直,甚至不會當面說,要自己拎得清)3.不要太快稱兄道弟攀親戚,除了阿姨媽媽們,很少有人吃這套4.在上海,就不要說這個城市的缺點了,心裡吐槽就好了5.上海不要說東西南北,最好說前後左右6.如果請上海人談事情,請咖啡館,下午茶店,除非阿姨媽媽,不然別去太嘈雜,人群種類太多的地方7.聽不懂上海話沒關係,直接說聽不懂,讓別人用普通話重複一遍就好了。但學會幾個上海稱呼(比如老師,師傅,阿姨)稱謂類的上海話,這能讓你在問路,乘車,辦事情的時候一下子拉近關係,讓別人理你8.季節變化做好心理準備吧9.給別人和自己獨立的空間,別不停說說說10.做好消費觀不一樣,在意的點不一樣的準備11.聊天的時候除非是和你相同來打拚的人,如果是和上海本地人,你就不要說你打拚的多不容易了(他們不太會同情你,大部分人會覺得這是你自己的選擇)12.關於交朋友這點。我真的想說的是,是不是同一個地方不是交朋友的唯一標準,但是你不可否認,因為地域相同所以交集的地方多了,共同話題也多,所以成為朋友的概率大了。
1.不要帶任何有色眼鏡看上海。
2.公共交通簡直神奇。地鐵系統發達,我覺得是我去過地方里交通最棒的一個城市(不過我本來去的地方不多)
3.冬天講真冷!
妖風非常可怕!妖風非常可怕!妖風非常可怕!分分鐘覺得自己的天靈蓋要被掀掉!有空調,但是沒有暖氣用起來爽!而且大學生晚上斷電,沒法用電熱毯。曾經有幾次每天早上被凍醒!(扶牆哭)4.梅雨季節,衣服洗了幹不了很蛋疼。尤其是床單這種大件的東西,我真的很怕會發霉!(毛巾洗了沒幹,晾外面沒幹,然後霉點子用吹風機吹,去不掉,用消毒水泡去不掉。換毛巾吧!)所以乾燥劑什麼的是家常.
5.買不到大餅。(評論說居民區有!買到我就刪掉這條~)
6.皮膚經常覺得油膩膩的。這也是為什麼必須每天洗澡的原因!
7.晝夜溫差其實還比較大。我們學校在東海邊,夏天晚上出去要穿個薄外套的!(也有可能是我比較怕冷)然後回來發現衣服又跟洗衣機甩干機里剛拎出來差不多濕。
8.又想起來一個!
物價高!我的天!想吃北方的瓜果真的覺得自己好委屈!平時在家裡吃的水果,在這邊都吃不起(因為窮!手動再見!)而且水果牛奶啥的也就算了!為什麼連上好佳也比北方貴一點呢?是我們學校附近壟斷哄抬物價么!?9.上海據說是颱風結界!
很多年沒有過颱風,每次颱風到了上海不是繞行就是沒有。很神奇!雖然我還沒有經歷過颱風!先就這麼多!每年4月清明前後,6月梅雨季節左右,挑戰內衣儲備量的時候到了少年們!
感覺我太有發言權了。
大連人(遼寧,算北方了吧),來上海讀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工作。
氣候。
1. 上海潮濕的氣候治好了我的鼻炎!在家的時候一干就流鼻血,在上海幾乎沒有發生過,特別神奇。(也有評論說在上海鼻炎嚴重,到北方沒有了,我估計是鼻炎類型不同吧)2. 上海潮濕的氣候也真的是讓人崩潰,梅雨季節整天濕漉漉,衣服被子都不幹,洗了衣服只能陰乾,放在柜子和箱子裡面的衣物各種發霉,擋都擋不住。這時候就是比拼襪子和內褲數量的時候了。3. 上海冬天特別冷,真的特別冷,特別冷。以前在學校,大一住在一個很破的宿舍,窗子是鐵的,關不牢,會透風。我一冬天晚上睡覺都是穿衣服的,早上醒來肯定是被凍醒,鼻頭都僵住了。這也促使我養成了每天七點多起床,然後去圖書館佔座學習一整天的好習慣。4. 夏天特別熱,特別熱。好懷念大連四季分明又都不突出的氣候啊,上海動輒30度+的夏天真是開了空調就不能關。人文。
4. 上海太大了,計程車太貴了,在大連打車從東到西也就5、60塊,在上海50隻夠起個步。在大連三個半小時都能去瀋陽了,在上海,三個半小時是我從學校到浦東機場的時間,對的,黃渡理工的小夥伴們招個手。5. 上海人太多了,地鐵公交都擁擠不堪,也充分展現了北方人在擠地鐵公交時的身體優勢。6. 上海的燒烤太不爽了,大家點燒烤都是羊肉串三個兩個,我在大連都是30串起啊。哪有什麼烤菜和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啊。7. 上海的飯店菜量太小了,而且味道太甜了。8. 永恆的矛盾,甜豆漿VS咸豆漿,甜豆腐腦VS咸豆腐腦,素粽子VS肉粽子,等等等等。。。9. 上海話其實是個蠻大的考驗,以前在學校沒有語言環境,導致上海話進步緩慢,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去買個水果人家禿嚕禿嚕一大頓,我只能說,不好意思我聽不太懂。。後來上班了,經常聽身邊的同事說上海話+普通話+英文的交流模式,逐漸適應了一點,有時候停上海人說話可以略知一二了。至少聽得出是在罵你還是在誇你了。大一的時候,好不喜歡上海,覺得畢業後一定要回家,現在,慢慢適應了,也看到了這座超級大都市的魅力,說實話,現在上海的包容性讓每個在這裡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家鄉的影子。所以,真的有那麼多問題嗎?我看未必,真正的問題還是自己那顆永遠騷動的心。我在上海最不能理解的一件事是,周圍的同齡人聊天時開玩笑的唯一方式就是把什麼都往「基情」上聯繫,反而對相聲式的語言幽默無感。
河北人,在上海呆了有五年時間,算是有些許發言權,既然圈定了北方人在上海遇到的問題,那麼就不說諸如房價這種外地人都會遇到的共性問題了,挑幾個我認為最難克服的問題講講看:
1. 語言。
對於一個北方人來說,上海話的學習難度不亞於學一門外語,平時有接觸過很多本地人,但能掌握的辭彙卻是鳳毛菱角,遇到長句的時候只能是一臉懵逼的傻笑了,這雖然對平時工作生活沒有太大影響,但有時能聽懂甚至會講還是能夠給生活帶來很多便利的,本著技多不壓身的原則,多學一門方言總是沒什麼壞處。2. 婚姻。
對於一個北方人來說,同上海本地人相識相戀甚至於結婚的可能性還是蠻低的,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們身在老家,肯定也是優先考慮本地人,現在上海的家庭很多都可以接受江浙滬範圍內的媳婦或者女婿,選擇一個北方人作為自己孩子的配偶就會面對逢年過節去誰家、下一代由哪方父母來帶等諸多很矛盾的問題,而且最潛在的問題是如果有一天一方要回北方發展,上海的父母就會面臨長期同子女分離的狀態,這是很多上海家庭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我認為在婚姻選擇的層面上來看,在上海北方人還是有不少劣勢的,這個就因人而異了,不是想改變就能改變的,還是需要努力工作夯實基礎,才能有個穩健的根基,找個南方媳婦也就不是什麼問題了。3. 氣候。
都說北方的冬天冷,可上海的冬天也冷的毫不遜色,在北方屋內有暖氣可以抗寒,在上海就只能依靠空調,然而空調的威力有時候並不能解決問題,就需要預備暖水袋、加絨衛衣等周邊物品來抵禦嚴寒,要知道,在北方家裡穿的可是秋衣秋褲過冬的…如果碰上去年冬天水管凍裂(因為上海的水管沒有防凍包層)一禮拜沒有自來水的情況那也真是絕望到想死的心都有了。4. 飲食。看到很多答案說不適應上海本幫菜的口味,我到沒有太強烈的感同身受,就像北京人對待豆汁的感覺一樣,肯定很多北京人也不愛喝,這隻能說是一個地域的特色,相信很多北方人還是可以接受本幫菜味道的。我想說飲食上遇到的困難是,有很多北方常見的食物,在上海是很難買到的,例如北方家庭吃餡常用到的茴香、吃一口滿嘴留油的肉餅、能用來紅燒清燉的羊腿肉、各式各樣的燒餅,可能需要跑很遠的地方才能買到,這就是由市場需求來決定因素了,獲取不到的食材可以選擇不吃,像肉餅這種可以自己親手做食物偶爾也能親力親為解解饞,不過,就算做的再香,也永遠做不出媽媽的味道。以上。一到周末就下雨…………一到工作日就放晴……
這麼多人問為什麼不提上海女人,一開頭就給出了原因好不好,別鬧!
另外我出一個謎語給你們猜,我老婆是上海人,你們猜我會不會有一個上海丈母娘?你們爽了,有木有考慮過我的人身安全?有人問上海老公公的問題,這個倒是可以答一下:
說句題外話:我覺得現在上海男人的質量肯定是比不上老一代了,不然也不會被我們這些外地大叔鑽了空子。就講兩個小事情好了:
某人岳父(不是我的啊,我再次強調不是我的啊,真的不是我的啊,你們不要以為我是在我說的啊),退休前知名企業高管,用他自己的話說,在外面也是體面人。
不過在家的時候,就主管刷碗拖地疊被子。抽煙只有刷碗的時候抽兩根,或者外面打麻將吃飯的時候抽,在家裡不敢。丈母娘指東不敢往西,讓打狗不敢抓雞。此岳父不會燒菜,但是不代表上海老公公不會燒菜,你們隨便挑一個菜場去考察,裡面的上海爺叔們砍價那叫一個溜,非常懂得挑選,由此可見不少人也是好廚子。還在遙遠的以前,本大叔剛上大學(上海本地學校,本地人較多),是自己去報到去整理的寢室,同屋的有爸爸一個人來送的,有爸媽兩個一起來送的。
母后們都是聚在門口聊天,父皇們在裡面整理柜子鋪床掛蚊帳,請自行腦補這麼美的畫面。那床鋪的,那柜子整理的,那蚊帳掛的,那叫一個熟練,看的我差點當場膜拜。~~~~~~~~~~~~~~~~~~~~~~~~~~~~~~~~~~~~~~~~~~~~~~~~~~~~~~~~~~~~~~~~~~~~~
不請自來。03年來上海的北方漢子,老婆上海人。【關於吃】
我只有第一年來上海的時候,吃很多菜不適應(因為是在學校,可能食堂本地廚子比較多吧),覺得偏甜,體重也銳減十多斤,後來就已經適應了,並沒覺得有什麼問題。本幫菜清淡的太清淡,濃油赤醬的也很多,就是這種風格,年輕人應該會很快就適應了,再說各種菜系飯店都有,完全不用驚慌,喜歡吃的話,就多看看星尚頻道人氣美食。
上海人做菜,傳統的也是醬油為主,不會很咸,只做上色用,就是所謂的「紅」燒。平時也會去買一些傳統的熟菜,像什麼大富貴酒樓,粵珍軒之類的。
上海人自己也是雜食動物,小區周邊有東北菜,粵菜,重慶火鍋等等等,基本上也有很多上海人去吃。
年夜飯真的是晚上吃的。好多人去買半成品的套餐,或者去飯店。
結婚喜酒也大多是晚上。
另外吃上面也很重視傳統和老牌子。
比如說端午吃粽子,清明吃青團,正月十五吃湯圓,xxx吃大閘蟹,xxx吃桂魚什麼的,我就完全沒有去記了。比如說青團要吃光明村,生煎要吃小楊,紅燒肉最好去上海老飯店等等。還有就是量的問題,最開始是源於節省或者小氣,後來完全就是因為一種習慣,比如說請客吃飯,一般肯定要訂好幾個人,然後定幾個扇貝王,幾盅高湯之類的。
之前網上還盛傳劉影帝離婚就是因為媳婦想多吃一塊紅燒肉而遭到了婆婆的拒絕。其實這個是很正常的,你理解為規矩也行,或者什麼也行,一般我出去和老婆家裡的人吃飯,紅燒肉就是吃一塊,比如說這家的特別好吃,檯子也轉了幾圈了,有人沒吃,那我可以再去夾一些吃。有些人特別糾結這個量,要我說實在是沒有必要,去飯店吃飯,我從來不吃生蚝,不提日料店,燒烤攤上十塊一個也不算貴吧,可是每次我回家,親爹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買回來給我吃。這真的是物價和習慣決定的,你抱著縫吃必須回本的心態,那還是去找自助好了。
【關於住】
很多上海人民真的是能吃苦,以前估計好多組孫幾代住小閣樓的。包括現在,很多公寓房也都面積很小,二三十平米的戶型很多。但是我想說的不是這個,外地人尤其是北方漢子,很難適應的其實是具體的居住環境和條件。
沒有暖氣,沒有暖氣,沒有暖氣。
我剛工作的那段日子,基本上冬天就是進了家門就上床,蓋著被子看視頻,連遊戲都不想玩,因為不想把手伸出來摸冰冷的鍵盤。當然可以開空調,可是剛工作那會兒還不能那麼奢侈,而且廉價的壁掛空調在制熱效果上,和暖氣還是差了很多。一年有比較長的時間是潮濕的。
而且分為濕熱和濕冷。洗了衣服不容易干,一套彩虹系列的襪子和內褲有可能都是不夠用的。涼水啊,冬天自來水管子里流出來的涼水啊,直接挑戰了洗碗和洗衣服的信心吶。
話說我感覺冬天北方的自來水,也沒有這麼涼啊……(真的是沒有這麼涼,是有科學依據的。)夏天有段時間還真的是熱啊,40°很平常吶,路面可以烤肉呢。
另外房子的朝向問題,寸土寸金的關係吧,房型不正很正常,甚至一年到頭見不到太陽的也很多。
你說上海人民不苦嗎?我覺得有很多還是很苦的。
你見過南京路邊上的小馬路上的住戶,還在用那種木製的馬桶嗎?當然這一條和住是沒什麼太大關係的。當然,每年的春末和初秋,這氣候宜人,風和日麗的小天氣,總是讓我忘記了前面兩個月發下的再也不在魔都多住一天的毒誓。
【關於行】
公共交通絕對是全國最好,尤其是計程車,這個絕對值得表揚。當然,打車也是有點小貴。當然,我有點暈車,我比較喜歡坐那種沒有空調的公交車,不過現在越來越少了。【關於人】
不要有那麼多的顧慮,你就是外地人,你們外地就是亂鬨哄,瞎搞搞。這沒什麼好爭論的,就像小爺就是不喜歡日本人,不買日本車,並沒有什麼直接的原因,而是不知不覺幾十年下來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觀點,挺個人的,並不需要去爭論什麼。他們的排外也只是體現在嘴上,人家難道還不讓你在上海待了嗎?拋開這些,大多數上海人還是蠻不錯的,相對素質都比較高,不管是不是受到過良好的教育。
你去問路,尤其是年紀大的人,甚至會讓你覺得有點過分熱情,我明明已經知道路了,還要詳細的再告訴你一遍。除了年紀很大的人,都會說普通話,老實說,我周圍甚至有些小青年,上海話都講不來了。上海人絕對是能吃苦耐勞的,也有人開計程車,也有人做保安,別的不說,就這個氣候,你說現在還住在老弄堂裡面的人,夠不夠能吃苦?
關於工作中的問題,除非題主從事的是相對傳統的行業,如銀行,金融,政府機關,國家企事業單位這種,或者是某些服務型行業,比如說高檔酒店、老牌子的餐飲之類的,上海人還是比較集中的,其他行業裡面,還真沒見過哪個是上海人比較多的。你在張江裡面隨便挑公司,我相信很多大公司裡面,上海人都是只佔很小一部分。
【關於上海女人】說多了都是淚,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學會說伐 比如好伐 對伐 這樣可以伐 哈哈哈哈哈
由於評論 讓我多了些想說的 直接複製回復了 如下「謝謝你 比較喜歡用平和的態度看問題。感覺題主這問題本身就有一絲的怒氣。&
就像有幾個答案一樣 其實自己平和點 那些事情本身就不存在問題 排外問題就跟黑人白人一樣永恆的話題,但是話題的存在歸存在 不代表現實里庫里不能和詹姆斯做朋友」----------原回答-----------作為上海人真的說一句 。90%黑上海人的事例 都是上海60歲朝上的老阿姨所為並且添油加醋被黑化。作為年輕一輩真的是挺欣賞北方人的 ,有時候也有試著去學習他們骨子裡的那種豪邁直爽的勁兒。不用改變 ,我們需要相互適應 ,本就是個海納百川的城市 ,無非早來幾年 一起融入 奮鬥就好
謝邀。
我是在南方出生長大的,因此分享個外來人到上海的生存之道吧:「得理不饒人」,同時允許別人「得理不饒人」。當然寬宏大量「得饒人處且饒人」更好。
這是個人情相對比較薄的城市,更講「理」。理是什麼,其他答主都講的很好。吃喝拉撒的問題,基本都能慢慢習慣,題主也提到了自己適應性不錯。唯一有一點可能是比較難適應的,也是我到今天都不算太舒服的,就是這個城市「快」,太快了。這跟北京城市大,時間花在奔波上還有著本質的不同。上海的「快」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有著舉世矚目的速度,也有著隨之帶來的對於時間的「吝嗇」和隨處可見的帶著修養的「不耐煩」。在這裡生存意味著你要接受硬幣的兩面,我是自己創造一個相對比較「慢」的小空間來克服的。祝題主在上海生活快樂。如果你居住的夠久,會發現回到北方是多麼的不適應。試舉例:購物體驗上,服務行業的職人態度,認真負責,剋制有理。如果你經常在北方買東西受氣,應該明白這裡有多大差距。消費者的要求:我剛來時經常嘲笑當地人的斤斤計較,但時間久了,你發現我們這種大咧咧人在跟著受益。而且本地不以買貴東西而驕傲,他們讚賞識貨的態度,你能講出好來而沒當冤大頭。我在麥德龍選三文魚,旁邊顧客大叔會忍不住沖你稱讚,這塊魚腹最好。也正因為高度的商業化,反而人際交際更為簡單。我所接觸的上海人相當靠譜,有準則,不會佔別人便宜,你給他一,他們至少要回饋你一點於五。北方人拍著胸脯跟你打包票,你也未見得相信。公共設施細緻體貼,智商不用太高出行都沒有問題。很少看到執法暴力,經常看見對街邊小販拍照「取證」,(可能我看到的不多,還是楊jia之後有所變化,不得而知),不在小處與民爭利,或者這算一種聰明吧。我曾在南京目睹交警用手機上網,調出交通條例,為了說服摩托車主帶人,罰款20的事情。當然哪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計程車行業,現在服務水準有所下降,尤其從機場或車站打車,不愉快過幾次。但和哈爾濱比起來,天上地下,在哈市,我寧肯擠公交。大概想到這麼多。
我只想說別動不動讓人吃餃子,冬至什麼的想吃自己吃就好——————————————————————————————————————————我突然發現讓部分北方人接受入鄉隨俗的概念好難,如果想被我拉黑的話,就在底下繼續就在南方推廣各種節日吃餃子習俗的權利進行發言。順便說下,我旁邊的點贊數,恰恰證明了我在內的一批南方本地居民已經苦「餃子」久已。餃子何罪,被你們這批人毀了。貼一個我覺得最貼切的答覆,對某些人無聲的嘲諷——————————————————————————————————————————上海冬至時不吃餃子嗎?上海人是否不喜歡冬至吃餃子? - 中國刻意強調南方人過年不吃餃子的人是什麼心態? - 心態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吃餃子,但是喜歡吃餛飩呢? - 美食如何評價微博上有人稱餃子是腐肉爛菜葉? - 上海
北方人,在上海7年,也在北京、天津、重慶、成都、拉薩、昆明待過,綜合來說還是喜歡上海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但上海冬天的冷是我最受不了的。。。特別是再下個雨,沒有情深深雨濛濛,只有凄凄慘慘戚戚。。。
推薦閱讀:
※室內設計師如何從「銷售」轉為「設計師」?
※哪個專業比較容易碩士畢業進大專當老師?
※如何評價一個公司是否有發展前景?
※對於城市規划行業轉行有哪些好的建議?
※怎樣能引起獵頭公司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