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木結構建築?分別由誰設計?
謝邀
簡單來說,木結構可以分為文藝向和技術向的兩個部分(我們就姑且把鋼木結構作為木結構的一個子類別吧)簡單推薦幾個,就不展開說明了,有興趣的就自己搜索相關資料吧。
文藝向的木結構中,隈研吾的中川町馬頭廣茂藝術館非常喜歡:
還有老隈的檮原木橋,說實話這個房子結構確實作,但是作得好。
然後是大家喜聞樂見我本人也非常喜歡的卒姆託了
卒姆託大大的所有房子都是精品,當然包括的他的木構建築。首先是卒姆托的工作室:然後是聲名遠播的聖本尼迪克特禮堂:然後是漢諾威世博會瑞士館-共鳴箱:
還有我個人非常非常喜歡的Truog住宅擴建:好,文藝的就到此為止了。
介紹兩個技術的。木頭作為一種環境友好的可再生資源,膠合木結構、鋼木結構應當作為一個大力發展的技術方向。但是木結構的普及對工業化水平要求很高,對一個國家林業資源管理要求更高,很遺憾這兩個前提我國都不具備,所以目前國內木結構的應用非常少,主要材料還是要依靠進口。我們曾經在一個大型機場中力推膠合木結構,但最終還是因為成本原因沒有成功。目前膠合木結構能夠做到的最大跨度的保持者是加拿大冬奧會速滑館,橫向跨度約100米,長向跨度400米。
坂茂在蘇黎世設計的低能耗木構辦公樓非常有探索意義,通過對木結構構件的設計,不依賴鋼節點,形成自咬合的鉸接節點:
又是半年沒有提筆, 關於木結構,分享半年來在歐洲的一點淺顯的見聞和想法。
眾所周知歐洲木結構建築做的好的地方,除了北歐,大概就是阿爾卑斯山地區,這種好並不僅僅體現在德瑞建築師比如zumthor零零星星的作品,而是一種傳統,貫穿在每一處沒有建築師的角落。
1億4550萬年前,這片從南德國到北義大利,從東瑞士到西奧地利的區域還是汪洋大海;直到非洲碎裂出的小板塊不斷北進,終於在3400萬年前開始與歐洲板塊碰撞,逐漸隆起成了阿爾卑斯山脈。之後詩歌也不能夠形容漫長歲月里,地殼運動掀起了巨大岩體,移動數十千米覆蓋到其他岩體之上,形成了大型平卧褶皺和推覆構造。滄海為峻岭,蝕山而成湖,這裡有雪山,有苔原;有松海,有茂林;有草甸,有深潭,這裡有一萬種生機,這裡的木頭就有一萬鍾變化。
纜車站
纜車站伏於谷底,兩坡屋頂隨著功能被切成更加自由的幾何形狀。每一進的梁架都微微抬升,形成 了建築朝向山坡上揚的體量,也是纜車進出的入口。不同於谷底的房子,位於山口處的觀測站屋頂又有不同,山口寒風凜冽,屋頂上壓上了石塊
船塢倉儲更新。。。最近碰到一個特別想說的房子。位於甘肅秦安的興國寺般若殿(據推斷是元代初建,明代有翻新)。
最開始注意到是因為在為論文找縱架的案例,於是就注意到了這個很明顯的施大額枋的立面 。上網搜相關照片著實嚇一跳,後檐施的巨大抹角梁,不僅僅起到常規的承托角梁的作用,還居然同時承託了一個大內額,再由內額與前檐金柱二柱上的丁栿承托上部梁架及歇山構架。在這裡,抹角梁的使用提供了結構與空間兩個方面的好處:1.結構層面:提供了支點,後檐梁架成為由大額枋為主導的縱架體系,解放了後檐金柱的位置與大小,使之可以變細並左右移動,以便香客對佛像參拜時的視線不受干擾,並加強了外槽之間的整體性;2.空間層面:抹角梁與大額枋配合幾根輔柱重新劃分出佛像所處領域,使其下的空間領域與參拜空間得以區分;而呈八字形的兩根抹角梁也成為視線引導的元素,使人更容易將目光集中於佛像上。
而為了使殿的規模看起來更大,等級更高,僅三間面闊的房子在前檐處配合補件鋪作作出了五間樣式,且在柱徑整體加粗以承擔大額枋的同時,所有檐柱降一足材的高度,以使前檐斗拱比兩山及後檐斗拱多出一跳,從而增加此殿氣勢。
於是,由於各進屋架的形式與連接邏輯並不相同,整個僅僅四架進深的寺被區分成前廊、參拜空間與佛像空間三個架構完全不同的領域,而非常規的僅僅將前後對稱的房子簡單劃分的邏輯。
結構簡單而邏輯清楚,表現性強,個人認為在設計方面不輸正定轉輪藏殿了。
【內部示意,抹角梁對視線的引導】======================================================================
以前的坑。。。暫時留著吧。。。畢業之後會成體系放上來。
空間需求導致結構變化,而對於古建築來說減柱移柱之後導致的梁架變化其實是重點。單獨討論斗拱形式本身對於斷代及學術意義極大,但對於整體設計而言多處於失語狀態。其實這些圖應該有順序的,不過最近腦子比較亂,只能把特點拎出來。。。歡迎討論。【圖紙自繪,轉載請註明出處】據宋《營造法式》李誡,Sketchup做的一個建築草模,顏色參考也是按照法式裡面的準則自己選的顏色,表達不是有多精確,也只是做了個大體的建築主要框架。還學到挺多東西的。手機里還有個枓栱的圖,也給貼上一起吧。5.7號修改回答,這組枓栱的名字叫作「八鋪作三杪(miao)重栱出上昂偷心造」,「跳內當中施騎枓栱」便類似於是附屬於前面名稱的解釋,類似於標題下面的副標題一樣。 「鋪作」一詞,在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當中是個多義詞,整組枓栱可以稱作為鋪作;「以枓栱層數相疊,出跳多寡次序謂之鋪作」。制度中提出每「岀一栱或一昂」,都稱為「一跳『」。從四鋪作至八鋪作,每增一跳,就增一鋪作。那就應該是一跳等於一鋪作,營造法式,但總鋪作次序中是這樣規定的「出一跳謂之四鋪作……,出二跳謂之五鋪作……,出三跳謂之六鋪作……,出四跳謂之七鋪作……,出五跳謂之八鋪作……」。簡單解釋,在梁思成《營造法式注釋》一書中這樣解釋到——我們將鋪作側樣用各種方法計數核算,只找到一種能令出跳數和鋪作數都符合本條所舉數字的數法如下:從櫨枓數起,至櫬枋頭止,櫨枓為第一鋪作,耍頭及櫬枋頭為最末兩鋪作,其間每一跳為一鋪作。只有這一數法,無論鋪作多寡,用下昂或用上昂,外跳或里跳,都能使出跳數和鋪作數與本條中所舉數字相符。 「重(chong)栱」每跳瓜子栱上施慢栱,慢栱上施素枋。重栱相對的就是「單栱」,單栱的解釋就是每跳瓜子栱上只施素枋一重。「偷心」,每跳華栱或昂頭上不用橫栱者為偷心,用橫栱者為「計心」造。「騎枓栱」就是栱的一個種類什麼是枓和栱呢,可以這樣記,「枓」就類似於四方碗,「栱」就是類似於拱起的拱。時間有限,先簡單解釋這些吧,以後有機會就把具體枓栱的名字再給標出來教大家認識。幹活去了-------------------------------------------------------------------------------------------------------------------------------------------5月13號,再修改一下。今天是畢設開展的第一天,我就是拿這幾張圖參加了畢業展覽,我覺得很好看。而且可以作背景美圖(呵呵呵呵呵呵呵呵),還可以漲姿勢(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電腦傳圖傳太久一張也沒傳上,放幾張截圖吧有喜歡需要的可以移步微博@高奇怪奇怪好奇怪,或者私信也可以 --------------------------------------------------------------------------8月22日更,試著回答了所提問的「什麼叫枓栱」,手機敲了很久文字,那就再把那個答案複製到這裡吧。「枓栱」也有人叫作是斗栱。粗略解釋一下,枓就是像盛米的那個斗,栱就是「拱」的意思。枓和栱是兩個東西,這倆東西相互組合交織組成的這個部分又叫作是【鋪作】。【鋪作】除了代指枓栱外,每「出一栱或一昂」,皆謂之「一跳」,出第一跳時是四鋪作,從四鋪作至八鋪作,每增一跳,就增一鋪作。簡單粗暴一點解釋就是,這組枓栱伸出N層,就是「N+1」跳,就是「(第一跳是四鋪作)+所出跳數=幾鋪作」。例如:出四跳謂之七鋪作。根據材份的大小長短不一,高度一樣【枓】和【栱】又各分了幾種。【枓】—櫨枓.交互枓.齊心枓.散枓 主要的這四種【栱】-華栱(又謂之杪栱和.卷頭和跳頭).泥道栱.瓜子栱.令栱.慢栱 主要的這五種組成枓栱這一個大件的還有斜放的部件,就是【昂】,昂分上昂和下昂。,還有角昂。枓栱各部件的疊放順序一般都是按照所描述的這個順序相互穿插出現的。組合形式和各個部件的製作方法規制裡面都有描述。同是枓栱同樣的出跳,但是還根據用材的大小劃分等級。九間十一間殿堂用的,和三五間的廟堂用的就完全不一樣。《法式》里也有嚴格規制,將材分為為了八等,根據戶主身份而選擇哪個等級的材份,去做多大的房屋。材份是造屋尺寸的最基本準則。
謝邀。樓上srdmm師兄已經有了很好的回答,在這裡想小歪個樓提一下個人最喜歡的越南建築師 Vo Trong Nghia的竹結構作品。對這些建築的喜愛曾令我真的認真計划過越南山溝溝之旅,後因當地交通問題需要漫長時間而暫時作罷。
不多說了,還是上有感染力的圖片吧~
早期作品:大愛放第一個!Kontum Indochine Café 2013(這個小城交通真的超級不便利,距離峴港略近,坐車往返要7小時。而且除了這個和酒店結合的咖啡館似乎沒有其他可以玩的東西。但是真的大愛。)Wind and Water Bar 2008Wind and Water Café 2006 和上面那個Bar是一起的,在Binhduong(因為年代比較早,圖片精度都差一點)Bamboo Wing 2009 在河內的郊區。這幾個wing系列有個延續的氣質Son La Restaurant 2014的山羅餐廳有點新意,也是個也要從河內坐車顛七個小時的地方。。。以下是2015建好的一些酒店,感覺從位置上更便於參觀了,看起來投資也更多了一些,下個目標就是攢錢去一家一家睡了!
Naman Conference Hall 2015 地點在Truong Sa Road, Ngu Hanh Son District, Danang, VietnamNaman Beach Bar 2015 地點與上一個項目相同Naman Hay Hay Restaurant Bar 還是同一個酒店,感覺太贊了,一邊貼圖一邊想還是一定要去睡啊!Sen Village Community Center 2015 地點 Long An, Vietnam樓歪的比較嚴重。不過也許擴寬一下思路,提到木結構除了想到日本現代和中國古代之外,這些有靈氣的竹結構也同樣讓人很感動啊!(圖片來自http://votrongnghia.com)
嫌棄的請摺疊我。。。分享一下。最近所做的大師作品分析:Hut T住宅(坂本一成)
Hut T是一棟木結構的周末別墅,位於山中湖村——一個距東京大約一小時車程的度假區,整個基地向東南方向偏轉。業主要求一個可以承擔大約十個人開音樂會或者睡覺的房子。
實景
主室夾層一層平面圖夾層平面圖剖面圖這些尺寸表明內部空間十分有限,但是,當你真的進入到室內,你會發現它是令人驚奇的大而寬敞。別墅的周圍環繞著樹木和其他的小村舍,事實上,基地的開放性和風景的引入是設計中的這種奢侈感覺的關鍵。
結構模型
結構上,採取靈活的軸網排布方式,選擇超薄的結構構件和多樣的柱子類型,輕木結構最小化了結構在空間中的佔據,營造出了只見空間,不見柱牆的建築;功能上,大小不
一的功能單元布局緊湊高效而又各自完整獨立,小的功能單元圍繞著大的功能單元分布。
在分析的過程中,覺得這種充分利用空間的建築在現在這個資源緊張的時代是值得學習的。這樣木結構的小屋不僅能給居住者帶來絕佳的體驗,還能完美的融入自然不是嗎?
(圖片均來自百度)國外的大師真的非常多,但是,國內好一點且體型大的現代木結構真的不算多。我來說說我們公司做的一點小小的努力吧。期待有一天,我國的現代木結構和古建築一樣聲名遠揚。先上圖,這是第九屆江蘇省園博會的一小部分場館,最大的是主場館,類似漁網。三個連在一起的黑色屋頂的兩幢房屋是技術館,類似烏篷船。旁邊有12個屋頂的是文化館,類似茅草屋。最外面整體黑色的是生態館,類似種子。最初的時候,四個場館都是想做木結構的。最後,因為技術能力有限,種子生態館做成了鋼結構,其他都是木結構。主場館立面內部屋頂技術館文化館,文化館很可惜,屋頂老闆認為木結構成本太大,屋頂改為鋼結構的。木屋頂效果肯定會更好。生態館詳細信息可以看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I3MzczMA==mid=2649206679idx=1sn=02e972c605994757835c04218c7c63d5scene=23srcid=0505XaLwacA3INfak4uYui7h#rd這是我們公司的一次嘗試,原來做過一次國外設計師設計的(包括建築和結構)大體積高難度房屋的施工部分,但是,我們自己設計的內容只佔一小部分。而這一次,除了方案之外(是的,還是大師們做的方案),建築,結構,深化設計到施工全部由我們自己完成。期間的困難的確很多,到最後因為工期緊張和能力的有限,還有非常多不足的地方,沒能達到完美,如果工期可以再延長兩個月,效果肯定會更好。
好問題!
首先我贊同樓上朋友提到的幾位大師作品,當代木結構在大跨度屋面結構創新方面,通過鋼木混合,鋼索結合木結構等建築結構設計,受力結構本身的審美表現力很棒,木材輕質高強的天然骨骼類型在大跨度建築結構應用中明顯優於鳥巢這類4.2萬噸鋼材堆砌,但這只是高造價創作表現類建築中,既然要討論木結構建築,我認為不能繞過佔比絕大多數的常規類功能型木建築,針對這個主要領域,我說一下我的感觸。相比較歐美加拿大的木結構建築體系而言,我更推薦關注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為啥呢?因為它高級,是建築智慧的絕對高階狀態!儘管歐美當代木結構體系的工業化水準很高,就像中餐工業化水準再低也無法否認它很牛一樣,好就是好!
不會吧?我們近百年不都在學習西方建築工程理論的嗎?
注意,學習模仿的並不一定是最完美的,大多數只是因為它對於解決眼前困境更有用!近百年來我們建築行業的困境或者說難題是城市化!也就是大規模短時間的遷入人群密集居住!而且還得最省錢!於是,我們就得學習人家城市化水平高的建築體系!
其次,我們學習模仿的是主要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而不是西方的木結構體系!原因很簡單,這方面人不如我,即便農民自建的磚木結構房,仍然是中國傳統木結構體系內的簡化調整。
那麼,中國傳統木結構體系怎麼個高級呢?
簡單說就是,節能,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環境友好!
你這不是廢話嘛!這些不都是木頭的優點嗎?
你說的對,但是不夠!一個建築類型能稱之為體系,材料特徵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整個從規劃設計,取材,加工,建造,維護使用,拆改擴建,甚至成本預算,人工投入效率控制管理的全過程!
從上面提到的這個龐雜冗長的全周期看,中國傳統木結構體系完敗歐美!
簡單講就是,我們延綿兩三千年的木結構體系,最簡單,最省錢,最高效,最實用,最耐久,同時也最美觀,除最後一條有些主觀外,其它點都可以拿來與西方木結構體系一一比對,而且就用西方的科學概念為標尺!
舉個簡單例子,問你一個問題,蓋房子用木頭時怎樣使用木頭最簡單?最節約材料?加工最便捷?當然是盡量用通常樹木尺寸的圓形截面構件啦!如果不得不使用矩形截面或者大尺寸構件時,盡量選擇標準尺寸構件來靈活拼裝組合完成啦!如果可行,所有構件組合使用後,仍然可以逆向操作無破損拆分,這樣,哪裡壞了更換哪裡哦!這就是隼卯連接的理性邏輯,而不是炫技,更不是沒有釘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屋檐下總有那麼多圓滾滾的椽子,一堆小方木組合使用的斗拱,我們除了柱子還有很多圓截面的梁,等等很多西方木房子沒有的東西。有興趣聽的話,另外詳聊^_^回到案例推薦上,宋遼之前的中國木建築更有結構美感,明清時代裝飾太重!其實宋遼之前的木建築遺存現在仍有留存的也不少,山西應縣木塔、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北京的天壇祈年殿,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木結構民居也有不少精彩表現的。但,這些作品大多數沒有作者!中國傳統的建築設計是由匠人團體完成,只在江南私家園林設計中由於融入士紳階層的審美創作,還算有幾個所謂的作者。這也並非所謂的輕視知識產權啦,貶低勞動人民貢獻啦,因為我們的先人並未將建築列入藝術行列,房子只是個空間容器,我們更看重容器中的人與生活!第一個反應是應縣木塔(釋迦塔),可惜當時沒進去參觀,不知道有沒有大神科普一下。
坂茂大叔 仙石原別墅
現代的木結構建築在歐洲發展得比較成熟。從建築材料到設計體系以及建築方法還有市場需求甚至政策法規,都有利於木結構建築在歐洲蓬勃發展。北歐國家以芬蘭為代表,芬蘭有完整成熟的木材生產和加工的工業體系,使得木材這種自然材料可以批量的穩定的規格化的成為標準建材;設計體系方面,歐洲規範(Eurocode)有專門的篇章提供木結構建築的完整設計方法,定性定量的對各種自然木材和加工木材提供結構設計的依據和方法;由於木結構對於綠色節能建築來說是非常優秀的建材,而且歐洲不少國家對於木結構的建築提供稅收上的減免以及其他的鼓勵政策,所以木結構建築在歐洲發達國家的建築市場中佔有比較大的比重。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純木結構建築位於挪威,是一棟14層的住宅。
不過2017年更高的(18層57m)純木結構住宅將在法國的波爾多落成。我個人推薦一棟位於法國藍色海岸的純木結構別墅,建築師是Bonte et Migozzi architectes :
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經講得很明確了,分類也很清晰,我再補充幾個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有趣的案例,跟大家交流分享。
溫暖、個性與回憶——美國當今最大的全木材建築T3,是一棟由溫哥華建築公司MGA和DLR公司聯合設計的辦公樓,T3這個名字來源於「木材(Timber),技術(Technology),運輸(Transit)」,意在用現代的視角和手法去建造過去的歷史特徵,超過3600立方米裸露的大塊木質柱、梁和樓板喚起人們對於建築先驅———重型木結構建築的回憶。
曲面與未來感——由SAMYN and PARTNERS設計的瓦隆林業分局充分利用了木材彎曲的性能,新鮮木材能緩解來自恆定曲率的預彎曲應力,夾在鋼筋混凝土邊緣之中,形成了覆蓋整個建築物的頗具未來感的卵形結構。
純凈與雕塑感——由LINK設計的挪威Algard教堂利用膠合木樑構成的三角形網格創造了優美而富有雕塑感的曲面屋頂,每隔一個三角形就設置一個向上抬起的天窗,將陽光反射入室內,利用現代手法和結構使人們回憶起傳統教堂圓頂的折射光,營造了純凈神聖的教堂空間。
交錯層壓木材(CLT)性能探索——Alison Brooks 建築事務所設計的交錯層壓鬱金香木結構——「微笑」。這個壯觀、彎曲、管狀的木結構高3.5米、寬4.5米、長34米,它的外形實際上是一段兩端向上彎曲的梁。「微笑」是第一個由建築尺寸的硬木交錯層壓木板建成的「大型管狀結構」,它展示了交錯層壓的美式鬱金香木在結構和空間上的潛能。
簡單介紹一下CLT,它是一種新型的木建築材料,通常採用窯乾的杉木(雲杉/冷杉)指接材經分揀和切割成木方,經正交(90度)疊放後,使用高強度材料膠合成實木板材,形成在兩個方向上強度相同的木板,重量相同的情況下,CLT 比混凝土更堅固,也可被機器加工成耐性非常高的材料。與奧雅納(Arup)一起,美國硬木出口委員會已經開始用生長迅速的北美鬱金香木製成的CLT進行試驗。實驗表明,鬱金香木比雲杉堅韌得多; 它還具有出眾的外觀。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佛光寺。微博上看到的。關注一下。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
各路大神,求介紹求介紹啊
目前在招Tech Specialist,JD如下:
崗位職責:
1、協助完成北美木結構設計師培訓課程
2、推廣綠色建築技術、北美木結構專業技術,保證現場質量,參與完成品牌項目
3、負責木結構設計諮詢,協助甲方及設計院相關人員進行木結構的設計方案及施工圖審定
任職資格:
1、統招本科以上學歷,2年以上工作經驗
2、英語流利,可與外國客戶順暢溝通
3、了解木結構相關技術,有研究院設計背景優先
4、樂於能主動去推動項目進程
5、有少量出差,能夠接受分享,團隊合作佳
工作地點:上海
當今現代木構建築世界級的代表人物:隈研吾他的所以作品幾乎都是以竹木構築,他對此方面的設計與把握一定能對你有所啟發。如果你喜歡古建的話,那中國所保留的經典真是特別多。要想學習,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抄圖,什麼應縣木塔的簡直不要太牛啊,手繪累吐血,但是會讓你了解深刻很多。
個人覺得中國大的宮殿寺廟,日本神社值得參考。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壓斷一塊樓板?
※南京有哪些值得觀賞的現代建築?
※為什麼美國很多房子都是木頭的?
※知道鋼筋截面面積如何正確查表配筋?怎樣選取合適的根數與直徑?
※現代的房子為什麼很少建成圓柱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