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請問一杯頂級的精品咖啡製作過程?

大家好,雖然我也一直是個很喜歡咖啡的人,但是因為懶,一直都是去店裡買咖啡喝。直到去年去巴厘島買回來一大堆咖啡後才購入了手沖濾杯和虹吸壺(便宜的)。而且由於沒有深入了解手沖的基本功,每次最多就是在咖啡上繞個圈圈,就一大泡水直接倒滿濾杯。然後導致泡咖啡技術一直沒提升。

綜上所述,我現在想了解一下精品咖啡是如何做出來的,包括研磨萃取等都是用什麼方式和機器?看到咖啡店裡基本都是都是電動磨豆機和半自動或自動機器,會不會用手動和別的沖煮方式味道更好,或者說這些不能稱上精品咖啡?希望大家可以替小弟解惑一下,真的很想泡出一杯好咖啡,在下午自己好好的品嘗。(Ps.去年八月份買的貓屎咖啡,現在還能喝嗎...)


瀉藥

你的問題好多,還有一點亂,為了你能理清楚,我做了一個從豆子到產品的順序解說圖,希望你能懂。至於8個月的貓屎嘛,真心不能喝了,不要心疼什麼多名貴的豆子,至於理由,有空在說。

禁止盜圖


精品咖啡的概念實際指的並不是製作。

實際講的是豆子評分在80分以上的咖啡豆,稱之為精品咖啡。

而精品咖啡的製作有個特點,就是容錯率高。

比較硬性的條件:

1.研磨的均勻程度和粗細

2.萃取咖啡的水質與水溫

3.水粉比例

1.粗細與均勻

咖啡豆研磨成粉之後,用法壓壺做,粗細調整在白砂糖的粗字算是差不多合適的程度,接近與咖啡杯測粗細。

而均勻完全由研磨工具決定,越貴越好。

2.水質與水溫

一杯正常的單品咖啡,濃度通常在2%以內。其他的98%實際都是水,雖然這2%決定了這杯咖啡是否好喝。但是98%的水若質量過差還是輕鬆毀掉這杯咖啡。

tds在200以內實際就可達標。市面上的礦物質水就很好,小區里的直飲水和大桶水都可滿足。

土豪一般用依雲^_^

另外就是水溫,這個跟泡茶原理有點像。茶葉的新老程度不同,需要使用不同溫度的水。咖啡也一樣,豆子的烘焙程度不同也需要使用不同溫度的水。低不過85度高不過95度。需要自己嘗試嘗試,(另外國產溫度計不準這不是說笑的。)

3.水粉比例

這個我也見過不同流派的很多說法,1:10的韓派,日派。。

1:16或18的歐派,淡黃派。

但是作為一個哪個派都喝過的人。負責人的告訴你,中國人還是比較適應1:14或者1:16。(入門以後愛怎麼玩怎麼玩)

意式,題主八成也用不上。就不廢話了


我把我自己做手沖的過程寫一下吧,不能當作標準教材,但也算是一般手法。(以下圖片及視頻均來自網路,如果有冒犯盜用之嫌請告知刪除)

----------------分割線--------------------------

一杯好的咖啡關鍵是豆子、水溫和粉水比例。
豆子一般分為淺烘,中烘和深烘三個級別,也有介於兩個級別中間的中淺烘和中深烘,如果你想喝出一杯好的手沖,最深中深烘就夠了,多半採用中烘,中淺和淺烘,深烘的一般用來做expresso,不適宜手沖。
水的話,一般自來水也不會對咖啡風味有太大影響,也沒必要強迫用純凈水,如果擔心自來水有雜質之類的,裝個過濾器預先過濾一下好了。萃取的時候,水溫不適宜太高,剛燒開的有100°C,不適宜直接用,放置3~5分鐘,熱水降溫到85~90°C就最好了,如果有溫度計就更好。
粉水比例也很重要,一般來水1:15~1:18是最理想的,也有人用到1:20,這個看個人喜好,所以要在稱豆子的時候計算好所需的水量,利用電子稱來稱量就最保險了。

----------------分割線--------------------------

器具:電子秤,燒熱水的器具,濾杯,濾紙,磨豆機,細嘴壺。

1)首先把水燒開。

2)在這個過程中,把豆子稱好,基本上粉水比例為1:15~1:18,這個要提前算好,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比例,這裡我稱豆子12克。並放到磨豆機里磨好,我一般使用手搖的磨豆機,大概類似這樣的,便攜。磨粉的細度不能太細,這個很難給你形容,需要自己斟酌,如果做expresso的咖啡粉的細度為10的話,你磨成7就差不多了。

3)把器具洗乾淨,濾杯,濾杯下接咖啡的杯子(我一般用三角壺),洗乾淨瀝干水之後,把濾紙放在濾杯上,先不要倒咖啡粉進去,把燒開的水倒一點進去細嘴壺,涮一下,然後把水倒進只有濾紙的濾杯里,讓熱水慢慢流到三角壺裡,這樣做是因為你剛洗乾淨的這些器具都有自來水殘留,這相當於把所有的器具都用熱水涮了一遍,而且,預先溫熱了這些器具,把三角壺的水倒乾淨。這時也有利於把燒成100°C的熱水降溫到85~90°C。

4)把磨好的咖啡粉倒在濾紙上,輕輕抖動抖平。把三角壺及裝有咖啡粉的濾杯整體放在電子秤上,調零(這步很重要,決定你的粉水比例的關鍵),熱水倒進細嘴壺裡,先進行悶蒸,就是把熱水恰好把所有的粉浸潤,這時候咖啡粉會排氣(如果粉是新鮮的話)並鼓起小山包,靜待20~30秒(這時候電子秤已經有讀數了),悶蒸完成。
5)開始注入熱水,從中間開始注水,細嘴壺形成的細長水流倒進咖啡粉的中央,水流注入粉的角度要垂直,再以「の」字形順時針或逆時針往外繞圈緩慢注入,到了外圈就反過來向中心繞圈,如此類推,一定要連續注水,一般情況下不要斷續。需要注意的是水在外圈的時候不要倒在濾紙與濾杯壁上,這樣會導致水沒經過咖啡粉就流到下面了,沖淡了咖啡,水一定是注入在咖啡粉上面。水流速度這個很難告訴你準則,一般來說,保持液面高度在整個濾杯的2/3~3/4高度左右就好了,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水太多重力作用下可能會加快水流速度,太慢會導致無法連續注水。
6)注水的時候一定要留意看電子秤,我稱的豆子是12克,按照1:15的話,水就是180克,等電子秤讀數達到180的時候停止注水,等濾杯的水全部萃取完畢,找個漂亮的咖啡杯,倒出來,一杯咖啡做好了。

----------------分割線--------------------------

ps:去年8月的貓屎,如果是豆子而且密封保存的話,其實還能喝,豆子的保質期都比較長,打開聞聞如果沒有異味的話。如果是粉的話,即使怎麼密封保存咖啡的香氣與味道都有所散失,你可以嘗試沖一杯出來,可能聞起來有香氣,但嘗起來沒香味了。

----------------分割線--------------------------

這個視頻,基本把我剛才說的手沖的步奏展現了:

視頻封面不孤獨的食物美學「一人食」手沖咖啡—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分割線--------------------------

增加一個冷萃咖啡的做法,相當簡單,不過需時相對比較長。

1)按正常粗細度研磨咖啡豆。

2)準備好涼白開(礦泉水,蒸餾水等飲用水均可,不需要冰凍,常溫就可),按1:15到1:18的比例準備即可,例如上面第一步準備10克豆子的話,水就準備150至180克就可以了。

3)用瓶子(最好用密封的玻璃瓶)裝好咖啡粉,將涼白開倒進咖啡粉裡面,輕輕搖勻。蓋好蓋子,不要灑漏就可以了。注意不要讓咖啡渣粘在瓶壁,要讓每一粒咖啡渣都泡在水裡充分萃取。

4)將瓶子放進冰箱,冷藏12小時以上(不是冷凍到結冰的那種)。期間可以不定時的拿出來輕輕搖晃幾下,讓冷水和咖啡粉充分混合。我一般都冷藏了24小時,都沒問題。

5)將冷藏了12小時以上的帶渣咖啡取出,用手沖的方法,架起濾杯和濾紙,將咖啡渣過濾,剩下的汁液就是相當好的冷萃咖啡。

6)如果不急著喝,我建議你將過濾好的冷萃咖啡,在放回冰箱冷藏8~12小時,讓咖啡在低溫下繼續發酵。這樣喝起來的冷萃咖啡有微微酒味,回味無窮。

7)也許會有人問用什麼豆子好,我覺得這種方法其實淺烘的果酸豆子,應該是最好的。不過我也試過中深烘的豆子,發酵味會更濃。


根據我之前的一些沖煮經驗,我覺得,如果是好豆子。只要你不亂沖,怎麼沖都好喝


知乎上學習氣氛好濃,我也摻乎一腳。

先說一下影響你最終喝到嘴裡的咖啡的味道的一些因素,知道了這些因素,你就可以方便的進行調整和嘗試了。

既然你買的手沖的壺,而我也只了解手沖相關的知識,為了避免道聽途說,所以我只貢獻一些我關於手沖的親身經驗。

手沖,從硬體來看,影響咖啡味道的主要有:磨豆機、手沖壺、濾紙、濾杯、分享壺、水、咖啡豆。其中磨豆機是對咖啡味道影響最明顯也是最容易被輕視的設備。一套手沖設備,最貴的應該就是磨豆機,而不是一把手沖壺,或者一包高級咖啡豆。

從軟體方面來看,影響咖啡味道的主要有:沖泡技術、水溫、粉水比、咖啡豆新鮮度。其中技術是一個比較模糊的表達,不僅僅指沖煮的熟練度,穩定度,也包括對不同豆子、不同設備能選擇正確的手法,甚至包括能品嘗味道,總結並修正自己的手法等。

關於一杯咖啡衝出來,它到底是好還是不好。這其實是我個人也很困惑的地方。我個人的標準為:不應該有很難喝的雜味(例如臭膠鞋味、感冒沖劑味等),其次味道應該能發揮出咖啡豆自己的特性(比如耶加雪啡,衝出來應該有明快的酸味,而不是深深地苦味等)

那麼知道了這些,其實你已經具備衝出好咖啡的基礎了,剩下就是不斷的練習-評價-修正,並且不斷的查閱資料。


萃取六要素:粉重,研磨度,水溫,水分比(意式為壓力),萃取時間,萃取所得咖啡液的重量。

一杯好喝的咖啡,需要在這六個條件所要求的數據範圍為工具,調整出你覺得好喝的咖啡或者多數人覺得好喝的咖啡。


首先,一個最重要也基礎的概念,與精品無關,而是所有咖啡都應遵循,實際上卻被商人故意忽略的概念:咖啡豆是生鮮食品,是水果的種子,是一種堅果。

不新鮮的食品吃了對身體有害,這與價格貴賤沒關係,放了超過半年的杏仁你會吃么?為什麼變質速度遠高於杏仁的咖啡大家就敢?因為咖啡商從來不會說咖啡究竟是什麼東西,這才方便他們銷售陳腐變質的商品。

咖啡豆變質有多快?影響咖啡豆變質的三大主要因素,依次為氧氣分壓、濕度和溫度。假設氣壓100KPa,濕度60%,氣溫20℃左右的環境(我國常見的秋季室內環境),剛烘好的咖啡豆放在打開的包裝袋內,最多兩周,風味物質就損失貽盡,最多1個月,就會腐敗變質。

銷售咖啡粉就更過份了,因為咖啡豆磨粉之後,變質的速度提高何止千倍。如果從味道上說,咖啡粉就更不該碰,化學家在上個世紀就已經證明,咖啡豆磨粉後5分鐘之內,風味物質分解17%,30分鐘內,22種有效香味物質損失66%。與此同時,咖啡粉還在產生化學變化,30分鐘足以產生大量味道極差的氧化物。至於咖啡中的營養物質,比如抗氧化物(咖啡豆是抗氧化物含量最高的植物),在這個時間內足以全部消失。

所以,不管是為了健康還是為了舌頭,記住最好別買商業咖啡豆,別買任何咖啡粉,別碰速溶咖啡

-------------------------------------------

其次,貓屎是一種很昂貴的豆子,但它不是精品咖啡,因為精品咖啡自有其特徵,這個特徵與價格無關,精品咖啡中有便宜過星巴克、illy的,也有貴過貓屎的。

與貓屎類似的,還有藍山,還有咖霧,還有柯納,這些昂貴的豆子只能說是高價咖啡,而非精品咖啡。

順便一說,貓屎是很差的豆子,完全談不上好喝。藍山與夏威夷雖然不錯,但也比較無趣,這些高價豆子的共同特徵,是炒作。只不過藍山與夏威夷在傳統商業咖啡中相比品控非常出色,所以曾經很了不起。而貓屎就是純粹的炒作了。

十來年前精品咖啡剛開始發展時,這些高價豆去參加SCAA的競賽進入前十已經不易。而當時80分以上的豆子還不太多。現在么,豆種發展,種植、處理技術發展,90分豆子遍地都是,藍山這些豆子如同修真者進了仙界,發現元嬰不如狗,它們也就不樂意再去參賽了。否則排個千八百名的,臉丟光怎麼好再賣高價。

也許有人喝過這些豆子,會說我覺得非常好喝啊,怎麼可能象你說的那樣。但請明白一件事,對好的要求高低,與見識多寡成反比。這樣說有點拗口,我更喜歡直白的說法,見識不足產生好。就象我曾經覺得illy超好喝,後來覺得鼎上黃曼好得不得了,再後來對elida莊園的日晒卡杜艾驚為天人。到我成烘焙師(姑且厚顏如此自稱)後,這些記憶與體驗都還在,但卻覺得illy不入流,鼎上黃曼還行,elida雖美妙但也不復驚艷。

-------------------------------------------

那麼精品咖啡究竟是什麼?

說起來,精品咖啡最根本也最顯著的一個特徵,其實與咖啡的水準、品種之類沒有直接關係,而是一種貿易模式。前面回答的,可以說沒一個人清楚什麼是精品咖啡,因為這個貿易模式,才是精品咖啡的邏輯原點,剩下的一切,都是此基礎上推導出的結果,或者說表象。

傳統的咖啡豆交易,是豆商在出產國大量收購後,通過國際期貨市場銷售給生產商、大型連鎖咖啡館等。這樣一來,各種良莠不齊的豆子混在一起,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買到的是什麼東西,同一袋豆子里,可能混雜了十幾個品種,來自環境各異,處理方式各異的多個產地。至於味道,即使是現烘,這樣的豆子品質也毫無保障。

而精品豆,則是咖啡館等熟豆生產者(再提一次,咖啡豆是植物,生豆不能吃,我們買到的是經過烘焙的熟豆),與咖啡農(莊園、農場)直接聯繫,稱之為直接貿易或公平貿易。當然,直接貿易也有不少小型豆商參與。

直接貿易中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採購者需要指導咖啡農如何種植、採收以及處理咖啡豆,而這幾件事,都是影響咖啡豆味道的極重要因素。

直接貿易還能帶來更多好處,比如質量可控,可溯源,少了中間環節還能提高收購價,提高咖啡農積極性,卻不會讓最終銷售價提高多少。比如知識分子、反文化、藍瓶子這些世界頂尖的精品咖啡館,價格與同城的星巴克相差無幾,味道卻是天壤之別。

同時,直接貿易會讓採購者努力去產地尋找品質更好的咖啡豆,尋找更適合栽種咖啡樹的地域,尋找更有經驗和技術,思維更開放的咖啡農。

這樣一來,咖啡豆的品質自然就提高了很多很多,味道風格也有了保障。這不僅是味道好,而且是味道可控。你喜歡某種味道時,就可以一直買那種咖啡豆,儘管味道會隨著當年氣候變化而產生一些差異,但整體風格與品質卻大致如一。

這就是精品咖啡的另一大特徵,與口味、品質直接相關的「產地特徵」。這也是為什麼精品咖啡浪潮興起之後,手沖單品(單一品種咖啡豆)與SOE(單品濃縮咖啡)這兩種萃取方式開始大行其道的原因。

同時,因為咖啡豆品質有了保障,濃縮咖啡傳統的綜合豆,配方也開始變得穩定起來。不用象以前那樣季季尋找新配方,還不能保證質量。

-------------------------------------------

最後,精品咖啡與萃取方式雖然無關,但對萃取方式的選擇卻有很大影響。

前面說到,在你不知道手裡豆子來自何方的時代,手沖並不是很靠譜的選擇。所以儘管各種滴濾萃取方式誕生都超百年,在過去卻很難流行起來。精品咖啡興起後,手沖卻流行起來,這是因為手沖在表現咖啡風味方面,有著獨到的優勢。可以這麼說,手沖是最能展現咖啡產地特徵的萃取方式。同時,手沖味道溫和,易讓更多人接受。手沖器具價格相對低廉,也有利於推廣

但這並不表示精品咖啡只限於手沖,事實上任何萃取方式都能用於精品咖啡,只不過,最方便控制變數,利出穩定出品的,是手沖和意式半自動咖啡機。

至於如何手沖,前面已有人回答,網上也有很多教程。但我認為,如果對咖啡豆缺少基本的了解,雖然玩玩無妨,但並不能讓你真正進入咖啡的世界。如果你有興趣了解更多,這裡推薦一本書:精品咖啡學,作者韓懷忠,是一個台灣人。儘管精品咖啡不過初興,各種認識常有碰撞,很多東西沒有統一說法,這本書也難免出錯。但畢竟最為系統全面,寫得也算輕鬆有趣,可說是入門必備。


一杯頂級的精品咖啡。

首先你得知道何為頂級,何為精品咖啡。

頂級:無敵狀態。。。。。。。。。。

精品咖啡:

1.生產者

(1)農民:對咖啡種植的十分了解,並且與時俱進,多為咖啡家族。

(2)加工處理:先進的處理方式,或者加工廠,不舉例。。。。。hmm

2.貿易商

能夠保證咖啡都在貿易運輸階段保持他在出廠後原有的高品質。

3.烘焙師

對咖啡生豆的深入了解(包括以上兩點),對咖啡烘焙技術的深入了解,對烘焙機的深入了解,缺一不可。

4.咖啡師(或者沖煮的人)

了解生產加工程序,了解烘焙過程,了解如何僻除不好的風味。

那麼好了,怎麼沖一杯頂級的精品咖啡。

咖啡豆的選擇,需要滿足1,3.。。。。。。。。例如geisha.....哈哈。。。

沖煮技巧:

選擇手沖式,

濾杯:v60(個人)

濾紙選擇,推介無味漂白,進口的。

手沖壺選擇,電控恆溫壺。

電子秤,能夠準確讀數。

沖煮比例:個人(1:15)

燜蒸,根據對咖啡豆的了解,注入適當的水量,個人(克數1.5倍),細水流均勻注入。

一刀流(一次注水直到最後),轉圈,里到外,外到里,細水流注入,切勿把水直注到濾杯邊(一般在離濾杯邊0.5cm的樣子)


我現在想了解一下精品咖啡是如何做出來的,包括研磨萃取等都是用什麼方式和機器?看到咖啡店裡基本都是都是電動磨豆機和半自動或自動機器,會不會用手動和別的沖煮方式味道更好,或者說這些不能稱上精品咖啡?希望大家可以替小弟解惑一下,真的很想泡出一杯好咖啡,在下午自己好好的品嘗。(Ps.去年八月份買的貓屎咖啡,現在還能喝嗎...)

一個個來回答你的問題。

1、精品咖啡是怎麼做出來的,精品咖啡的生長其實從選種就開始被「註定」了,既然要做精品咖啡,就至少要用阿拉比卡的種,從鐵皮卡、波旁、SL28、SL36、衣索比亞原生種到geisha、帕卡瑪拉這樣的珍惜品種。

2、選好種就要選種植地區,好豆子的生長對環境要求很苛刻,不會隨便扔土裡讓它生長的。一般會選擇一些高山,由於高山的溫度低可以讓咖啡果生長比較緩慢得到更多的糖分。高山還有的就是霧氣,雖然咖啡是生長在南北回歸線以內,但它好像不喜歡太強烈的日照。通常在咖啡邊上會種一些經濟作物(香蕉)可以遮蔭。接著就是土壤,土壤的酸鹼度和成分也會讓果實有不一樣的味道。這些差別都讓咖啡豆有了自己獨特的「標籤」。甚至在一個山頭上的兩側,一側能吹到風曬到太陽、一側就吹不到海風也曬不到太陽。它們的風味也是會有差別的。我們稱為微氣候、地域風味。

3、經過幾年的精心照料就會結果,精品咖啡一般選用的是成熟度均一的果實。未熟的果實由於其在烘焙後會有不好的酸澀感所以會被排除。由於咖啡生長在高山上,所以只能靠咖農手選以後運下來,沒錢的就頭頂著下來,稍微有錢的就騎自行車下來。很是辛苦。

4、挑選好以後就會處理,處理法簡單可分為日晒、水洗、蜜處理、有的還有濕刨、棚架、還有SASA的紅酒處理法,當然還有你說的貓屎(腸道處理法),處理法會由於殘留果肉的多少、方式方法不同也影響著咖啡的風味。

5、處理好之後就進行烘焙。精品咖啡為了凸顯咖啡豆的地域特徵不會進行深度烘焙,淺烘會更多的保留咖啡的酸質和甜度。烘焙師會根據他對豆子的理解進行烘焙。烘焙好了就會給精品咖啡認定機構進行杯測。(SCAA、SCAE、CQI)

6、杯測是由一些有資質的人對一款咖啡豆進行味覺的分析,其實就是喝。如果好喝就會打高分,80以上就算是精品咖啡了。精品咖啡的價格也會根據分數的高低而體現。越貴的豆子分數越高。

7、這些豆子到了門店就會由咖啡師製作給客人。(濃縮或者單品都行)至於說單品的製作到底要怎麼做好喝,這涉及到了萃取率和濃度的問題。我們一般說萃取率在18%-22%,濃度在1.15-1.35%之間(各個理論體系都不同)那怎麼控制萃取率和濃度?細的說又是要寫一本書,所以我就說幾個簡單點。0、水質 1、研磨度 2、萃取時間 3、萃取溫度 4、擾流(攪拌)這些都會對萃取率和濃度造成影響。可以通過調整1-2個變數做出好喝的咖啡。

一杯好咖啡60%在豆子、30%在烘焙、10%在製作。一個環節是完整相互聯繫的、卻又是相對獨立的。爛豆子怎麼烘的好怎麼沖都不好,而好豆子不要衝的太糟糕都不會有問題。我平時也是直接拿熱水壺澆豆子的。也不會太注意粉水比什麼的。但我一樣覺得好喝,所以有的時候不要去關注過程而是要關注你杯子里的東西好不好喝。

最後純手打,如果想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先說去年8月買的貓屎咖啡還能不能喝,答案是能,推薦虹吸壺做法。先不論真假,單看購買日期就可以肯定,這個咖啡的新鮮度已經不太行了,口感上可能不會太好。

再轉過來看看您這個問題「請問一杯頂級的精品咖啡製作過程」,這問題我估計沒幾個人敢正面回答,試想一下,那得受到多少挑戰呀?

我就三個問題,說說我的看法吧。

第一,精品咖啡,這是第三波咖啡浪潮的關鍵詞,英文原文是「specialty coffees」。我不太清楚為什麼中文就翻譯成了「精品咖啡」。我個人對「精品咖啡」的理解是「理想的咖啡生長氣候區域出產的咖啡」,這種咖啡豆有著非常鮮明且獨特的風味。所以,我覺得,「精品咖啡」這個詞不是在形容一杯咖啡,而是在說一類咖啡豆。

第二、製作過程,精品咖啡最流行的沖泡方式是「手沖」,當然,實際上沖泡方式不僅限於手沖。虹吸壺、摩卡壺、意式、冰滴、冷萃、法壓等等都是可以作為「精品咖啡」的沖泡。我本人很喜歡手沖,因為無論是器材還是技術,入門門檻都很低。具體方法和方式,您可以從咖啡沙龍了解細節,我就不贅述了。

第三、機器或手動哪個更好。我覺得不存在誰更好,而是誰更適合。這個適合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適合「激發」咖啡豆的風味;第二層是適合自己,比如設備預算、技術門檻等。

針對您的問題,我擅自揣測,我覺得您是想了解怎麼能夠正確地獲得一杯所謂的精品咖啡。以下是我關於手沖的一些經驗,其實,更傾向於怎麼喝不是錯的,

第一、咖啡豆要新鮮。這個咖啡豆特指烘焙好的咖啡豆,新鮮則是說從烘焙好之後14天內喝完。頭7天是風味最好的。

第二、最好現喝現磨。咖啡豆研磨成咖啡粉後,風味的流失速度是非常快的,即使放在了密封性非常好的容器中保存也是如此。

第三、不要用剛剛燒開的水沖泡咖啡。這樣會使咖啡中含有更多的負面味道,比如澀味。最適合的水溫是85攝氏度至95攝氏度,每種咖啡豆的適合溫度都不同,可以多嘗試。

我堅持的一貫原則堅持相信自己的舌頭,不搞玄學。咖啡跟紅酒一樣,非常容易玄學化。其實都特別簡單,產地、品種、年份、加工工藝直接決定了一杯咖啡質量的90%,最後那10%就是沖泡的過程。只要不出大錯,那就是成功。


這個問題有很多學生問過我,也問過是不是和器具有關係。

做一杯好的咖啡是和器具有關係,但不是濾杯,分享壺,手沖壺這三個器具的關係,而是你的磨豆機,和你的豆子,還有你所擁有的知識來決定你這杯咖啡是好是壞。

一位好的烘焙師,他會讓你的豆子從一杯咖啡都做到很心細。不得有半點馬虎。

一位好的咖啡師澤給你帶來的不是器具上的視覺享受,而是他用心烹煮的過程和一杯咖啡給你帶來的享受!

樓主想做好一杯咖啡不難,用心去理解!多看書!勿入歧途。


推薦閱讀:

哪款 1000 元左右的家用咖啡機值得推薦?
星冰樂為什麼不能去冰?
星巴克點完黑咖啡怎麼加奶?
為什麼有些人喝咖啡能提神,有些人依舊犯困?
手沖咖啡是否會成為未來咖啡館的一種趨勢,會不會帶來新一輪的咖啡行業的重新洗牌?

TAG: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