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建築平面設計水平?

在實習的時候,發現事務所不會教給實習生設計平面圖,對於自己的建築平面設計的定位也就是一般,所以很疑惑建築平面設計該如何精進。(僅討論如何精進平面設計能力,非討論建築設計思路,諸如建築不是從平面開始的等等)

目前能想到的是以下幾方面,我思慮不周,請大家多多補充:

1、關於如何賞析建築平面

2、有些案例中建築平面的精妙之處

3、建築平面優秀設計的大致標準和方法

請大家都來談談吧~


答主只是一名工作經驗不長、也並不是老八校本科畢業的一名普通的畫圖狗,只是談談自己的經驗而已。

一、談談修鍊心法。

1、要提高建築平面水平,第一是要認識到自己的水平梯段。

不要一味盯著大師作品集描摹不休。大師作品雖好,要多看,但更重要的是幫助自己提高眼界,打開思路。安藤的形式,福斯特的高技,康的哲學,並不是我們能夠隨心所欲運用到我們的課程設計當中去的。我們大學的每一個課程設計,都是幫助我們掌握不同類型的建築的大致設計方法,並以此為基礎,通過自己的學習和發散,來慢慢增進自己對建築設計的理解。幼兒園的舒展平面,圖書館的集散人流,火車站的交通動線,大型綜合體的綜合處理,都是隨著自己一點點的認識與努力,來慢慢掌握的。從功能到形式,從形式到空間,包括他們的銜接與升華,都是從這些基礎課一點點發展出來的。相信考研黨都學習過東南大學大教授黎志濤黎叔畫的平面,那叫一個到位。答主相信好的設計,特別是符合天朝國情的設計,是在平凡中見真章,不去玩一些虛頭巴腦的玩意,而是用簡潔實在的空間形式去解決建築該要解決的目的。炫麗的空間設計手法只是自己的輔助手段而已。認識自己缺乏在哪裡,不要只是望著那些炫麗的空間與光環,踏踏實實的去用心做建築,才是建築學的進取之道。

2、對症下藥,循序漸進。

從大學生的競賽,到職業建築師的競賽,再到國際的頂級大賽,其中的水平必然是不同的。在了解自己的水平之後,從高於自己但貼近自己的水平層級開始學起,一點點的摳自己到底是大概念還是小細節各是出了什麼問題。回顧答主自身的大學生活,一邊描摹著大師的作品,掛在牆上崇拜,一邊學習著班上第一名的同學的方案。這樣做的好處第一是能夠維持自己的眼界水平,第二是能夠及時和同學保持溝通,在近處發現自己的缺陷。在空閑的時候多多找下大學生競賽的平面來看,最好是結合自己的設計作品對比,看看自己會怎麼安排空間,而那些一等獎作品是怎麼來做這個設計的。當時我們的老師印了十年的競賽作品給我們一一發下,並說:完全掌握這些,出去掙錢是完全沒什麼問題了的。就算是現在接觸了許多實際項目之後,答主仍然對此話深以為然。在《建築師的20歲》裡面,我們可以經常看到這樣一句話:不要一直問怎麼做這個建築,而是要多問為什麼要做這個建築。 建築設計是沒有定式的,但是對常見的建築來說,是有方法和規律可循的。多多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空間,為什麼要畫這種線條,把自己的設計落實到每一個實處,刪繁就簡,做出實在而又有味道的設計出來。

在工作中同樣是這樣的道理,多找成熟的,最好是中標的方案彙報來學習,多學習自己的老師、總監的設計手段和方法。從他們的思考習慣來分析,等等等等。重要的是養成好習慣,多畫多練。不要漫無邊際的今天學學同濟院,明天學學大BIG。而是要有針對性的練習。例如我這段時間專攻商業建築的平面,是大空間部分,還是交通流線的組織,或者和規範的整合。分門別類,一點點積累。答主每天臨摹一張成熟的總圖,365天雷打不動,一年下來,雖然還是與總監大牛們有很大差距,但是其中的收穫還是滿滿的。從大學生的建築競賽,到學習大一點的設計公司的成熟方案,一天天的變化和積累,箇中滋味,只有每一個堅持的建築人才能深刻體會得到。清楚自身的水平,從自己觸手可得的層面,對應自己的人生規劃,一個腳印的慢慢走,才能走的穩,才能走得遠。建築學沒有捷徑,有的只是一點一滴的堅持與付出。

今天看的有點晚了,心血來潮說了許多,說的並不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容在下稍作歇息,明日再更。說的並不好,希望對題主能有幫助,如此幸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繼續更。

題主的三個問題其實提的很好,但是也太寬泛。好的平面設計有許多種理由,但最後的理由只有一種:那就是符合預期目的。給開發商做設計要大氣且省錢,給甲方做別墅要充分貼合別人的生活習慣,在註冊考試中要把建築功能盡量符合題意,做的滴水不漏。至於設計之中的精妙之處就是用了大家意想不到的方式巧妙的解決了各方面的矛盾,而要做到這些只能靠自己的積累。優秀建築設計的大致標準說起來很簡單,無非是分區合理,動線清晰,疏密有致,使用方便。建築學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要回答這些問題,非得舉實例不可了。答主說說自己感受較深的幾個例子:

二、見招拆招

1. 第一個例子(先從小的說,待會說大的公建):傳送門-宋家泰:這個戶型為啥沒人用?

大意是日清的大咖程虎大師想了一個自認為碉堡了的戶型,可惜土豪開發商們不識貨,沒人用,如下圖所示:

先撇開其他因素不說,這個戶型的優點是:南北通透,超大主卧,而且書房套在主卧內,還帶有一個小陽台。公私分區及其明顯。但是客廳沒有陽台,廚房並非封閉。書房套主卧的設計也有待進一步考慮,見仁見智吧。

那麼這個戶型為什麼會被其他大咖批評甚至連宋家泰自己直說不會用呢?

平心而論,這個戶型真的不差,很適合程大師這一類人群居家使用。但是弊端就是針對性稍顯強勢了,以致於大家都會有點來切入批評它。做設計在解決的技術性的問題之後,重要的是一定要為使用者客觀考慮,就是答主一直強調的「符合目的」,為什麼要做這個設計。

額,答主先去吃飯,晚上回來繼續……

-------------------------------------------------------------------------------------------------------------------------------------------

非常抱歉,出差了幾天,一直沒有精力來更,今天終於有時間坐在家裡慢慢寫~謝謝點贊的Wang兄和王妹妹。

繼續說。

住宅設計特別是別墅設計在建築設計中顯得比較特殊,一方面他功能相對簡單,是建築學學生入門的良好方向~但是另一方面真正要把住宅設計到位,那是需要下大工夫,從人體工學到吃透業主生活習慣,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活~我們的大祖宗柯布西耶,大牛掰密斯,那都是因為住宅設計吃過官司的~雖然客觀看來薩伏伊別墅和范斯沃斯住宅都已經成為建築學教科書式的經典,但對業主來說:他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好的設計。

好,回到正題。建築設計平面如何賞析?在達到業主主觀的設計條件下,我該如何穩紮穩打提高我的平面設計水平?

先談住宅設計。這值得單獨拿出來說。在如今可以稱得上是「席捲」的商業大潮中,你很難通過比較主觀的標準去定義一個好的住宅設計。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在戶型設計方面,如今的設計公司基本是在營銷公司的市場調查基礎上,和甲乙丙各方多次碰撞才能夠定案的。要去賞析一個戶型的好壞,那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在較少的空間佔有量中能夠給人自己調節出出色的生活安排。注意我這裡用的詞是生活安排,那我為什麼不說空間安排呢?在現代生活中,你很難去用一個「空間」去把人框在裡面,你能感受到的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是在加上時間後的各種動線的交接中。舉個栗子:周末小年輕小明白天在書房做完一星期收尾工作,晚上和老婆出去逛逛超市遛遛狗,老婆繼續看她《太陽的後裔》,老公打開steam瘋狂召喚隊友開始他的超神之路。而隔壁的張大爺白天喜歡在陽台上晒晒太陽聽聽錄音機,晚上下樓找棋牌愛好者繼續殺著象棋。這個時候盲目的說:"我這個4.5m的陽台就是好"和"陽台小點就小點,能晒衣服就好,我只愛在書房打DOTA"在這裡就顯得特別的蒼白無力。所以好的住宅平面設計,必不是死板的A用了B就用不了的;要提高自己的平面設計水平,也只能多積累多練習,掌握靈活的空間設計手法。

那麼,如何靈活,什麼叫做靈活呢?

靈活就是不要非黑即白,例如「我客廳就這麼大這麼爽可是為了節省面積書房麻將桌都擺不下」或者「我生娃了,可是我現在的三房不好改四房」。好,具體怎麼靈活?比如我設計好了一個平面,我告訴你,根據你的生活習慣,我可以調整出十種二十種方案出來,你信不信?(各位大神別拍磚,我不是想改這麼多次圖)好,如果你不信的話,請走傳送門:

2.第二個例子:一個戶型266種優化方案,最精華的26份作品

好吧,他的開頭語也是非常誘惑的……哦不,下面才是重點……

2015月,成象設計公司的群里丟給了各位一個平面,如圖所示:

同時提出了以下要求:

1.高層住宅(就是剪力牆不能亂動)

2.業主是夫妻二人加上倆1歲和5歲的小蘿莉,他們的爺爺奶奶偶爾來看她們(母嬰使用空間和兒童房加老人房的考慮)

3.入戶門、煙道

我建議各位其實可以先不看下面各位大神的稿子,自己在紙上畫一畫,看看自己能想出多少種方案出來,5種以上也算不錯,如果你能想出十幾種合理的風格各異的平面,那真的是掌握了戶型設計的精華~當然了,這些方案並不是完美,但是做了這麼多次嘗試,你一定會對戶型設計有了更深的而理解,水平一定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答主稍微總結一下就是:1.不可避免的,各種使用空間如客廳,卧室,都需要直接的採光通風,毫無疑問是安排在房間四圍;

2.由於卧室書房的私密性,不宜安排在流線穿插的中心,那麼問題就是如何處理母嬰的空間,如何處理中央公共如餐廚的空間與其他空間的交接和他們本身的設計。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你方案的閃光點。如何賞析平面設計呢?就是看你怎麼收大放小,怎麼去解決核心問題;所以我們看大師的方案,很多人都一頭霧水,學葫蘆畫瓢,看著好看曲折的空間就往自己的圖上放,結果很容易就被自己的老師給槍斃了。這就像考試一樣,能得高分的,都是會揣摩出題人意圖的,大師的平面,你得看到別人面對的是什麼問題,你才能看清楚大師是怎麼溫柔一刀,犀利爽快的解決了那錯綜複雜的問題~要提高自己的平面設計能力,真的是沒有捷徑可走,只能是給自己以更多的可能,體會牛逼人士的案例,舉一反三,做出讓自己更滿意的一次又一次的練習。這才是唯一的捷徑。

在這裡補充一下,看到Void LA大神竟然在等更,Nice to meet you 非常有緣!這裡非常推薦V神的回答怎樣看懂柯布西耶的平面圖? - 建築。我覺得裡面對柯布別墅裡面的平面細節講的非常到位,也歡迎大家去點贊了解!

因為篇幅的關係,答主就不對住宅裡面涉及的尺度、細節、規範等等做詳細的解答了,歡迎大家私信我和我一起交流,一起進步么么噠!

住宅的部分暫時先講到這裡,你們可能覺得還有一部分沒有講完,對的!因為這一部分和下部分會有重疊,放到公共建築裡面一起,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闊別大半年的分割線--------------------------------------------------------------------

最近由於自身的原因,沒辦法太長時間泡網路,也怕沒有把內容寫好,對大家會是一種誤導,所以一直以來在知乎上沒有更新。同時平面設計確實不能與剖面立面割裂開來,空間才是建築的主角,而平立剖只是建築空間單方向的投影而已。況且我本身也才疏學淺,要一下把這麼重要的問題說透徹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但是如果只是對建築平面的基本問題和基本原則做一些梳理和指向性的意見,我倒願意獻醜說一點點自己的淺見,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還請各位批評斧正。

對於建築的平面,在公建部分,甚至別墅,脫離剖面那是萬萬不可的。但是鑒於題主問題的方向,我主要對建築的總平關係,各類流線、空間組織等方面進行一些自己的分析。如要對建築的具體空間形體做具體的分析於操作手法的探討,有興趣的,倒可以參考一下我總結的「空間操作手法」,是自己工作以來結合具體案例做的一些空間的操作總結,是為了儘力讓自己的手法形成一套體系,而不是接觸到新的方案又是無從下手的感覺。當然了,不是什麼"寶典",這也是題外話了~

接下來說正文吧:

建築平面,首先是總平面。工作以後會對總平面有一個異常重要的認識,而很多同學在上學的時候卻對總平缺乏足夠的認知。總平是建築對整個環境的一種回應,不論你是將建築作為環境的一部分,充分與周邊融合卻保留自己的特色,還是對周圍環境有一種強烈的控制突出,那都是拿到一個建築設計任務書後首要要考慮的問題。常見的有這樣幾種情況

也許你要根據周圍的道路系統做出軸線的回應:如范曾藝術館

也許你要因為基地內的美好景色而要做出空間中視線的互望:

也許你要對遠方大海做出層層退台式的平台供大家駐足欣賞:

也許你身邊什麼特色性的東西都沒有,而只是想讓建築在一種均質的環境中保持自我的:

等等等等,這些因素首先就對你的建築設計形成了一種制約。就像前面說的,什麼是抓大放小,首先建築將要面對的整體環境就是要抓住的大問題,不論這些主要因素是文脈的因素,還是場地的因素,還是建築使用者需求的因素,都將成為你接下來組織建築內部空間的一個核心。如果脫離了這點,不論你的建築內部做的多麼炫麗多姿,如果沒有抓住這個主要矛盾,你這個建築都將是難以成功的。

那麼我們在實際狀況中面對的場地是千變萬化的,要怎麼樣才能提升自己總平面的手法呢。如果要回答的簡單一點,那就是不停的抄繪,就像我之前講的,這是沒有捷徑可以講的。但是如果非要抄近路的話,也有一個辦法。人言海水深,不抵套路半。海水尚有涯,套路渺無岸。這就是在自己不斷的鍛煉過程中,有意識的總結出相似的模板,然後就可以在之後的項目中遊刃有餘。當然這帶來的後果就是容易使人的思維僵化,在高層次的競標中,一眼就可以看出投標的建築師是有真正的思想還是一個套路使用者。不過我想其實套路的使用也不全是壞事,因為不可能每個人接觸的都是高大上的項目,被甲方強力控制的設計也不是很少見。所以要把套路當做一種手段而已,真正要做的是保持訓練,保持自己的思維的活躍程度,不斷的對自己的理論進行批判與發展。如果你只是想混一碗飯吃可以不用管得太多;但如果你想闖出自己的一番成就,勤奮與聰明是缺一不可的。

而具體的操作手法,除了開頭講的典型的幾種,要展開來將的話篇幅就太多了,我就不一一陳述了。這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功夫都在每一天的積累之中。如果有樂於討論的,我很願意和大家一起私下交流。限於時間,在這裡我只談一談「心法」類的自己的一些感悟罷了。

接下來是建築的核心部分:空間的組織。在這裡找到切入點是非常重要的,我一般的習慣是先從場地的角度入手,就如總平面分析後得到的核心要求,以此作為最基本的原則來組織空間。當然不同的方案也有不同的側重點,我只是談一談大部分情況一種常規的思維方法。在接到任務書時,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這個建築的主要空間是什麼,次要空間是什麼。然後先考慮將主要的房間組織起來,滿足這個建築的核心問題。比如,展覽館我先分析,是圍繞一個中心還是依次按序列展開,是在一個水平線上,還是在高差上有起伏變化;再比如,活動中心我先分析,我是按照做一個內向性的活動場所,還是先通過室內外空間的銜接呼應形成對場地或者內部序列的一種回應;由此,我們得到了我們的一系列分析:空間視線的互望,流線串並的梳理,動靜結構的有機,層次分明的組織。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進行理由充分的分析。這種分析不是隨意的分析,而是你對整個建築理解的一種精髓——而這種精髓是建立在你紮實的基本功上的。在彭一剛的《建築空間組合論》中,裡面用絕大多數的篇幅對不同類型的空間組合不厭其煩進行了說明,不要小看這些看似很簡單的組合,永遠不要輕視這些最基本的手段。不管多麼複雜的設計,萬變不離其宗,都是這些小手段複合起來的。而一個建築師高超的水平就在於將這些小方法組合成美妙而合目的性的空間。而這些東西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的積累中去體會,讓自己的建築成為一種帶有意識的各個細胞的「組合」。而這一的基本功是尤為重要的。

------------------------------------------------------------------------------------------------------(過年回家終於得以填下巨坑- -,待續)


謝邀。

占坑,今日手術,過段時間來填坑。

我本人主要是啃了幾個大骨頭才啃出來的。

————————————————————————————————————————————————————

2016.05.08表示終於來填坑,但是話題太大,要慢慢更,會發評論通知大家更新的。

以下的部分很多都是個人觀點,如觀點有差異可以討論,如有常識性錯誤請指正。

另外現在還沒更到一個階段,發表了是因為我最近知乎經常丟草稿,所以可以先不看先不看

建築的本質是人的容器。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段話應該所有建學的筒子們都不陌生,其實建築很多部分和容器是相通的。我們本文既然講的是如何提高平面設計的水平,加之我本人所擅長的從功能的角度出發,優先考慮功能的一種設計思路,我們就說一下這個「容器」怎麼樣才能做好。(我對於建築的功能和形式的傾向請見本文:如何做一個不會被評價為「形式大過內容」的建築? - 孟德的回答)

建築平面設計,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正如之前有一個題目曾經討論過的:我們常說建築設計不能孤立地先做好平面圖設計,再做立面和剖面圖,你如何理解這種說法? - 設計

其實,建築設計平面、立面、剖面甚至形體,都是不能作為一個孤立項,與其他部分割裂來看的。

建築設計,本質上應該是「無」的部分的設計,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空間」

好啦,「道」的部分說完了。

我想題主想要知道的就是具體的手段,也就是接下來我們要說的「術」的部分。

我個人把建築平面設計分為三個部分。

具體如下:

1.功能分區

2.流線組織

3.劃分後的空間處理

建築平面設計的情況,就是通過對這三個部分在平面層面的解決,進而使建築可「用」。

只要這三部分處理得當,沒有太大的問題,就不失為一個合格的平面。

我們分開對這三部分進行介紹。

————————————————————

1.功能分區

在這裡提到一個相當初級、簡單粗暴、非常好用的手段:

——「泡泡圖」

這個東東相信大家在建築學的基礎課程上都是學過的。但遺憾的是只有比較少的部分的人能夠運用自如。

畢竟其實大部分人都是對於炫技凹造型更有興趣(尤其是學生時代)

我們先舉一個住宅的泡泡圖做例子:

(我前兩天畫來的找不著了,網上沒搜到好的雖然我畫那個也不咋地)

從圖中(真不要臉我過兩天會放圖的捂臉)可以看出明顯的「動靜關係」。我們常說做住宅設計時注意乾濕、動靜分區,其實在現在的住宅設計大環境下(通風系統完善,排水系統bug少,室內裝修找坡不出問題),乾濕分區的重要性已經可以後置了。

現在著重說一下動靜分區。在住宅的功能分區中,只需注意這一點,所以住宅這一類型建築的平面設計還是很簡單的。(你問我有沒有更簡單的,當然有啦,是建學人都知道)

從泡泡圖中可以看出(尼瑪沒圖你說啥,真不要臉真不要臉),在住宅的功能分區中,玄關、廚房、餐廳、起居室是屬於「動區」的。

卧室是屬於「絕對的靜區」。

書房則要視情況而定,有些家庭的書房是用於招待客人的場所,那麼就相對要「動」一些。有些家庭的書房是辦公和靜讀的場所,那麼就相對要「靜」一些。

衛生間也是要分情況的。一般來說,客衛是屬於「偏動」的,而主衛是屬於「靜區」的。

當只有一個衛生間時,它就有點介於動靜區之間了(一般還是在動區里)。

題外話,從功能分區的角度鑒賞住宅的平面設計的話,主要就是看動靜分區是否合理啦。

在做平面的功能分區的設置的時候,首先就要繪製泡泡圖。

繪製泡泡圖的方法如下(我知道應該有步驟圖我就是沒畫,真不要臉——55555我會畫的):

首先確定這個功能分區的各種功能:

其次把這些功能寫在紙上:

如果是不太熟悉的功能,建議某度娘,某歌,或者諮詢使用方這個功能的具體作用,並且備註在圖面上。

第三,建立每個功能(泡泡)之間的聯繫。強聯繫用粗線(或者你喜歡的任意表達手段)弱聯繫用細線。

第四,調整每個泡泡的位置,使得越粗的線越短。

如果覺得繪製泡泡圖很麻煩呢,還有一個辦法:

查閱《建築設計資料集》建築設計資料集,業內俗稱天書,裡面幾乎涵蓋了所有常見的民用建築類型的泡泡圖。

好了今天碼不動字了,寫專業的真累(其實你手寫稿已經全文寫完了好嘛!)。。。。。

我會更的。。。。


無他,唯手熟爾。功能布局啥的道理都懂。只有多畫多看。多改。


本人畫圖汪一隻,對題主的問題有點疑問,建築設計不只是建築的平面設計,題主這麼問問題,把平面從設計體系單獨剝離出來感覺比較奇怪。

說到底平面立面剖面節點詳圖模型什麼的都只是建築設計的一種表達方式。

後來想了想不記得在那裡看到的,說國內建築系的學生普遍立面設計能力很差,大學教育往往過度強調平面,常常忽略了立面。以前還在學校的時候,自己也習慣於先搞平面,等平面都定稿了才去思考立面,這個時候往往搞出來的立面就很生硬,沒特點,基本可以看成是把平面設定了個高度值生成的。。。

另外我覺得剖面圖才是最能表達建築內部複雜空間以及設計核心思想的,一張邏輯清晰的剖面圖有的時候比平面圖更能說明空間關係。

當然我說這麼多我只是希望題主能從各個角度去看待一個設計,而不僅僅是平面。

知乎第一次寫回答,個人一點拙見,說的不對的請大家指正:)


建築平面考驗建築師的空間處理能力,也是核心能力,雖說是「平」面,實際是三維空間用頂視圖表達,所以你要表達的還是空間,這樣的能力說實話很難速成,絕大部分的建築師是在實戰中成長起來的,但真正的秘訣在於體驗好的建築,把自己置身在詩意的空間,相比看一套美輪美奐的圖紙,你要體會到的東西要多得多。尺度,光線和灰空間很多東西一張圖紙是看不出來的,當然最好是圖紙也看,看了以後去現場體會。


多看已施工的建築平面。平面看起來簡單,實際反應的是背後的社會關係,市場選擇,流程工藝等。由於實際修建,代價巨大,使用者會在過程中提出各種優化,你可以在使用者或甲方要求的修改中,體會修改背後的原因,這些修改是提升你平面能力的重要途徑。使用者或甲方越強力,你越受折磨,得到的提升也就越大。

做住宅戶型,天馬星空的創新很難被認可,一般都是在已建戶型上根據市場反饋微調。

中國建醫院,照搬外國的平面就完全不行,國內的醫院輸液室就特別大,背後的原因是中國人習慣了輸液。

每一個房間的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和生活。關注好這些才是做好平面的基礎。


抄繪大師作品平面圖,多看多思考


推薦閱讀:

畫建築施工圖可以成為一輩子的職業么?
2014年建築界有什麼值得知道的大事件么?
在日本讀建築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什麼是邏輯?如何在建築中體現邏輯?
一些建築中出現的鋼結構的作用是什麼?

TAG:建築學 | 建築設計 |